宋遼關係史研究(精裝版)

宋遼關係史研究(精裝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陶晉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常以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為理想,要求鄰邦對中國朝貢。但是朝貢製度不足以涵蓋中國數韆年來的外交關係。本書根據豐富的史料和前人的研究,考察宋遼對峙的局勢之下,宋朝對遼外交的特色。當時宋廷不得不採取比較實際的政策,承認與宋勢均力敵的遼朝為兄弟之邦,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著者並且在這一架構上,分析北宋對遼外交的幾次重要交涉。

  本書中文初版於1984年齣版,此為新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陶晉生


  臺灣大學歷史係學士、碩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學博士。先後從姚從吾、鄧嗣禹先生習宋遼金元史與東亞史。曾任教於臺灣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美國西密西根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著有《宋遼關係史研究》(獲中山學術獎)、《歷史的瞬間:從宋遼金人物談到三寸金蓮》、《宋遼金史論叢》、《女真史論》、《北宋士族》等,編有《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陶希聖年錶》(與陶泰來閤編)。199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宋遼關係的歷史背景
第二章    宋遼間的平等外交關係:澶淵盟約的締訂及其影響
第三章    遼的對宋政策與貿易
第四章    北宋慶曆改革前後的外交政策
第五章    北宋朝野人士對於契丹的看法
第六章    王安石的對遼外交政策
第七章    宋、高麗與遼的三角外交關係
第八章    從宋詩看宋遼關係
第九章    對於北宋聯金滅遼政策的一個評估
史源及參考書
索引

 

圖書序言



  我開始試探宋遼外交關係的課題,是在十年前,當時獲得國傢科學委員會的研究補助,輯錄瞭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中的宋遼關係史料,分成三冊齣版。其後陸續發錶瞭「北宋慶曆改革前後的外交政策」和「王安石的對遼外交政策」兩文,在臺灣大學講授遼金元史時,亦提齣來和同學討論,引起相當的興趣。所以後來又陸續寫作瞭幾篇論文。

  這本小書包含瞭已經發錶的五篇論文(第二、四、六、七和八章),此外,第五章原是用英文寫的,也已經發錶。現在連同未發錶過的三篇(第一、二、九章),經過改寫和翻譯,輯成稍具連貫性的小冊,探討宋遼之間的外交關係。

  在寫作這些論文的過程中,特別應當感謝的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師友對我的工作的很多指示。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安定環境和豐富藏書,使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並且感謝該所允許我將發錶在集刊上的文章包括在本書內。

  我也想在此謝謝Jack Dull, Morris Rossabi和張存武教授,他們組織的三次會議,使我得以發錶三篇論文(第三、五、七章)。

  亞利桑那大學的William Schultz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邢義田先生,臺灣大學研究生陳傢秀、耿立羣和李今蕓曾經讀過這些論文的全部或一部分,並提齣寶貴的意見。尤其耿立羣於今年二月起擔任我的助理,在蒐集中國近世社會史史料工作之餘,替我作瞭繁雜沉悶的抄寫和整理小注及書目的工作,在此一併誌謝。書中錯誤在所不免,仍由我負全部的責任。

陶晉生
識於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圖書試讀

第二章  宋遼間的平等外交關係:澶淵盟約的締訂及其影響
 
一  宋以前契丹與中原的關係
 
在五代中,梁、唐、周和契丹維持對等關係,而晉與漢則為契丹之藩屬。因為耶律阿保機曾求後梁冊封,故梁之地位尚在契丹之上。耶律阿保機在繼任八部大人之前,已經於西元九〇五年與李剋用結盟,對付硃溫。阿保機的主要目標,在奪取幽州。據中原的記載,阿保機且曾嚮後唐「貢良馬」。李剋用死後,李存勗取得幽州,後唐遂轉而與契丹站在對立的地位。耶律德光接受瞭石敬瑭的請求,乾涉中原政局,並取得燕雲十六州。自此契丹以幽州為經略中原的根據地。在石重貴聲言對契丹「稱孫不稱臣」後,耶律德光興師問罪,佔領汴京,滅晉(西元九四七年),並且正式建立大遼帝國。
 
不久,耶律德光退師,並於迴國途中病死。劉知遠乘機收拾殘局,進駐汴京,建立漢朝。西元九四八年,劉知遠卒,子承佑立。契丹曾經與南唐議攻漢。次年攻下貝州。遼天祿五年(即穆宗應歷元年,九五一),郭威弒承佑自立,國號周,並遣硃憲通知契丹。契丹亦遣使「緻良馬」。後周建國之初,曾欲許契丹歲幣,以取得平等關係,而契丹不許。周遣姚漢英、華昭胤至契丹,「以書辭抗禮」,使節為契丹扣留。同時,漢劉崇自立於太原,即北漢。劉崇為周所攻,遣使嚮契丹稱姪,求援,且求冊封。契丹遣燕王牒䗶(即述軋),樞密使高勳冊立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同年夏,契丹世宗自將南侵後周,師未齣而為察割所弒。穆宗立。
 
穆宗的對中原政策,比較保守,但是仍然維持扶植北漢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世宗被弒後,「漢、周、南唐各遣使來弔。」次年(九五二),漢為周所侵,遣使求援。此後類似的記載很多。契丹也曾屢次齣兵幫助北漢。
 
〔遼史〕中凡遇對晉、漢、南唐及諸部落的外交關係,都寫「來貢」,惟有梁、唐及周則是「遣使來聘」。可見這三朝是和契丹處於對等的地位。
 
周世宗對契丹發動攻勢,是在顯德六年(遼應歷九年,九五九),拔益津、瓦橋、淤口三關,陷瀛、莫二州。但是世宗未能進一步恢復燕雲,而於同年去世。總之,五代時期契丹與中原的外交關係,已經建立瞭若乾為宋所遵循的先例,即約為兄弟,互遣聘使,及中原以歲幣贈送給契丹。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