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留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歷史留痕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秦嶺雲
出版者 秀威經典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08/2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歷史留痕》首篇談及留日士官係與民國政壇,誠如作者所言,由日本士官學校迴來的留學生,後來都成為叱吒風雲的軍政人物,在對內及對外的戰爭歷史上錶現過身手。這個「士官係」,後來還是「保定係」、「黃埔係」的老大哥。

  自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以迄於北伐成功,南北統一,其間政治組織,或黨或係,名目繁多,魚龍漫衍,變化尤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黨〉所述,為自南京臨時參議院起,大小政黨與政團的變化,及其間若乾有關的重大的事故。

  蔣作賓、廣田弘毅、葛魯是中、日、美三國的外交官,他們涉及當年中日外交的一段秘聞,作者說姑不論功過是非,而以一個「這個時代最痛苦的中國知識份子」來迴顧這三位前輩,讀者也許可能看齣我們今日國運之蹇劣,實承自當年他們處理之失策。

  寫過《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的硃子傢(金雄白),因張誌韓寫瞭〈血淚當年話報壇〉的長文,而談及在抗戰當年,腥風血雨,上海報壇真是充滿瞭血淚,新聞界卻首當其衝,不少同業,都成為政爭中的犧牲品。

  其他還有談上海《申報》滄桑與史量纔死、談上海當年四大報之一:《時報》、談「揚州纔子」畢倚虹、談五十五年前的《星光》、談狀元女婿徐枕亞、談三十年代上海「藝社」的活動、談上海的小型報,篇篇都精彩可讀,史料珍貴,堪稱可謂「歷史留痕」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秦嶺雲


  生平事蹟不詳。是名記者,當年商界奇人李晉(組紳)晚年要寫迴憶錄,曾找過曹聚仁要筆錄,但曹聚仁沒時間做。後來就由李晉口述,由秦嶺雲筆錄而成,在香港《春鞦》雜誌連載過,但從未結集齣過書。二○一四年經我重新整理編成《民國政壇見聞錄》,李晉/口述;秦嶺雲/筆錄齣版。
歷史留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編輯前言3
留日士官係與民初政壇17
「同學少年多不賤!」17
人纔推兩湖江浙19
「萬裏封侯一夢」22
石傢莊的血案24
是老袁的眼中釘28
張紹曾得意關外29
三天完成的憲法30
由總長到國務總理32
蔣百裏曾受日皇賜刀35
尚武堂前校長自殺36
士官糸推倒帝製38
振武與成城兩校40
吳稚老大鬧使館42
蔡鈞被調迴國44
嚴格而富人情味45
樸質不務外觀46
一切絕不含糊47
天下無如吃飯難49
熟練種種過節50
二等兵掃地51
日本皇族在士官53
練習喊口令55
如此走馬看「花」56
士官不禁打架58
日本的國寶技工59
溥侊夫婦是同學60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黨62
兩黨對立演變為四黨並存62
統一黨與同盟會對立63
政團政黨如雨後春筍64
由國權黨說到民權黨67
臨時參議院四黨並存68
袁世凱的禦用黨─進步黨內貌70
國會選舉國民黨大勝70
帝黨與後黨狼狽相依71
刺宋案與五國大藉款72
段祺瑞鎮懾八百羅漢73
無利可圖齣現第三黨74
國民黨內部四分五裂75
因黨遭難章太炎被拘76
袁梟雄玩弄下的所謂「國會」78
梁士詒任公民黨黨魁78
有人主張解散國民黨79
老梁安排妙計選總統80
袁世凱終於解散國會82
用急計難為瞭吳大頭83
連颱好戲、等待開場84
梁士詒與梁啟超「各有韆鞦」85
資遣迴籍可憐國會議員86
立儲辦法行之繼任總統87
錶演投票一體贊成君憲88
假造民意悍然變更國體89
從事倒袁國父改組民黨90
不甘陪葬梁啟超猛迴頭92
約法爭新舊、政團如牛毛!93
新舊約法爭持不下93
海軍威脅段氏屈服95
趨炎附勢的進步黨96
三分四裂的國民黨97
五花八門的各政團98
對德宣戰爭訟不決99
黎段成水火、督軍團乾政101
對德絕交、另有所圖102
對德宣戰、意見分歧103
包圍國會、毆打議員104
軍閥蠻幹、政客投機105
總理丟官、督軍造反106
找錯調人、引狼入室107
如此總統、不做也罷108
這般國會、成何體統109
議員歪歪倒倒、國父去去來來110
陸榮廷欲分享政治贓物111
舞文弄法國會勉強成立111
政學係民友係與益友社113
李根源妙計推倒孫中山115
阻撓製憲釀成決裂之局116
昆明重慶皆非久住之鄉117
民十二國父復任大元帥118
安福俱樂部的開張與歇業119
皖直相爭便宜徐世昌120
研究係專捧軍閥大腳120
收買議員費用一韆萬122
參加新國會的各政團123
吳佩孚通電罵得痛快124
選舉副總統人數不足125
學潮背後的政治鬥爭127
曹吳耍把戲「舊國會」復活記129
總統搬位徐世昌放賴129
議員資格一舉定終身131
大小政團無非混飯吃132
患得患失可憐黎元洪133
暗鬥明爭查辦羅文榦134
議員多變豬仔、曹錕得償大欲137
津貼人人愛群狗爭骨138
有奶便是娘賣身投靠139
人數不足國會移滬難143
吳議長賣力一手張羅145
邵瑞彭求訴賄選貽羞146
段祺瑞任執政,國會壽終正寢147
兔死狗烹吳景濂放潑147
曹錕倒颱段祺瑞復起150
取消國會開善後會議151
時代轉變舊政團解體152
記、中、日、美三國的三個外交官:
蔣作賓‧廣田弘毅‧葛魯154
(一)有關當年中日外交的一段秘聞154
(二)中日外交的絆腳石「廣田三原則」165
(三)白皮書種因於美外交官之糊塗纍積177
此情可待成追憶!
─由一篇文稿想起的文壇舊事185
揭露一些真相聊供笑談186
漢奸漢忠都是悲劇人物187
無行無恥的也就是文人188
對周佛海稱公聊錶敬意189
老大哥設計「藏富於友」190
「銀彈」政策無往而不利191
一生汙點用過金╳的錢193
再談談另兩位忠貞人士195
是否受錢自問無慚衾影196
又上瞭人生道路的一課197
名利雙收的一樁好生意198
有人因條件不閤未落水200
《新》《申》二報求托庇汪政權201
曾仲鳴介紹認識林栢生202
硃鳳蔚投井下石造謠言203
農曆年關告貸者難應付204
送款太遲惹來意外磨摺205
最多隻能弄弄筆桿辦報207
與新聞界聯絡所委非人209
一份通緝名單天大笑話210
政治上暗殺絕不是好事210
義不容辭迴上海辦《平報》212
深居簡齣幸而未遭毒手213
金華亭如何遭殺身之禍215
保釋倪瀾深無端受侮辱216
通知張誌韓未免太天真217
《大美晚報》報名吸引讀者218
張似旭原來竟是自己人220
硃作同也搭上七十六號221
祝尊譽中飽私囊被拘捕222
一所小廟容不瞭大菩薩223
對祝尊譽隻是以德報德224
丁默邨移交瞭一個空殼225
不究事實而輕易下斷語226
發覺原洗凡的真正身份227
提提鬍憨翁的當年舊事228
銀行的門房實在太聰明229
替憨翁鑽營瞭一個優缺點230
記上海《申報》滄桑與史量纔死232
決計革新設總管理處233
編輯同人不理黃炎培234
魯迅稿酬每韆字卅元235
高語罕三句不離本行236
史量纔謁蔣大發狂言237
翁傢埠閘口變起倉卒238
崖岸自高不理杜月笙239
幕後安排全仗黃炎培240
史氏既死黃炎培變嚮241
張竹坪與史量纔之間242
能文能武確有真功夫243
上海當年四大報之一:《時報》之憶245
鬍適之對《時報》的佳評246
宗旨不閤康有為要拆股248
狄楚青辦報有幾大原則249
陳冷血的筆名恰如其人250
黃遠生人格戰勝瞭極權252
濮伯欣打油詩萬人傳誦253
黃伯惠八萬元接辦《時報》255
陽春白雪不及俚麯山歌256
金劍華受聘是為瞭逃難257
採訪主任第一人金雄白258
訪問美專寫盡學捨春光259
石女離婚案極引人入勝260
主僕戀愛案忙壞各報社261
吳靈園金雄白是好拍檔262
兩麵不討好各報齊罷市264
韆辛萬苦掙來一個第一265
沒有坐過牢不算名記者266
齣奇製勝設下十麵埋伏267
《時報》體育版「一枝獨秀」269
精打細算火車快過飛機270
《時報》曾刊齣巴金成名作271
未曾拿過半文錢津貼272
「揚州纔子」畢倚虹傳奇274
十裏洋場、揚州纔子274
一篇小傳、自我吹噓275
泗水領事、欺人之談277
陳倉暗渡、春滿小樓278
消息洩漏、鳳去樓空279
高莊暫寄、邂逅佳人281
混跡洋場、大有苦衷283
十月姻緣、廿年一夢284
染上肺病、寫作不停285
《上海畫報》、異軍突起286
病體未癒、故態復萌288
天不假年、友朋哀悼289
人間地獄、迴目考究291
與《金鋼鑽》、大開筆戰293
闊佬稿稿匠、汽車代步294
五十五年前的《星光》296
狀元女婿徐枕亞328
三十年代上海「藝社」的活動353
宣揚「國防文學」的重要354
第一次公開座談會355
第二次公開座談會356
影片《狼山喋血記》座談會357
「藝社」與軟性電影論者的明爭暗鬥358
為蘇聯影片效勞360
談上海的小型報362
《晶報》363
是一個奇蹟364
蘇揚兩派的筆戰365
評量色藝皆遊戲366
小型報滿街飛367

 

圖書序言

編輯前言

蔡登山


  我曾經將當年蒐集到的有關近代史的文章,擇其最精彩的,試圖依時間為主軸,來加以分類,而編齣《晚清遺事》、《晚清遺事續編》、《民初珍史》、《抗戰紀聞》四本書,齣版以來,引起海內外諸多迴響,佳評如潮。究其原因,是這些文章的可讀性極高,而且可信度更高,堪稱難得一見的好文章。但由於他們非學術論文,也從未有人加以編纂,或收錄於文史資料庫中,因此成為歷史的「遺珠」。我之所以發現他們的重要,是因為這些作者,雖然大半是姑隱其名,但你整篇文章讀下來,就知道作者是親歷、親聞這些事件,絕非信口開河,大言不慚者流。而這些史料又有其價值,常常會是大事件中的關鍵點,或是見證者。對於我這個有史料癖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因此我一疊一疊地從無數的老舊雜誌中影印起來,並加以妥善地保存,其間歷經數十寒暑。我時常去翻閱它們,後來我寫文章有時也會參考使用其中的材料,但我引用可能是其中的一小段話,或是一個觀點,為瞭讓更多讀者能夠一窺全豹,所以這次我把全文錄齣,許多有興趣的讀者看過後都拍案叫絕,也證明「英雄所見略同」!

  基於前四冊發行以來,叫好叫座,很高興珍貴的史料被重視而不再淹沒於圖書館昏暗的角落中,因此我再次賈其餘勇,再編齣《歷史留痕》和《名人餘談》兩冊。這次不同於前例,不是按照時間軸來分類的,而是依照事件來分類。歷史不外乎時間與空間的縱橫交錯,時間是縱的,空間是橫的。因此這兩本書不侷限於時間的縱軸而是偏嚮跨界的橫軸。將同一類的主題擺放在一起,跨越時間,晚近並存的。

  《歷史留痕》首篇談及留日士官係與民國政壇,誠如作者所言,由日本士官學校迴來的留學生,後來都成為叱吒風雲的軍政人物,在對內及對外的戰爭歷史上錶現過身手。這個「士官係」,後來還是「保定係」、「黃埔係」的老大哥。第一期的著名人物有陳其采、吳錫永、杜淮川、蔣雁行、王廷楨、吳祿貞、唐在禮、陸錦、張紹曾等。第二期的著名人物有:舒清阿、哈漢章、良弼、馮耿光、藍天蔚等。第三期的著名人物有:蔣方震(百裏)、許崇智、麯同豐、鬍景伊、宮邦鐸、張懷斌、高爾登、蔣百器、蔣鍔、吳光新、傅良佐、陳樂山、孫銘、張瀾等。第四期的著名人物有蔣作賓、石星川、杜錫鈞、何佩鎔、李宣倜、王揖唐、劉嗣榮等。第五第六兩期是閤併畢業的,其中著名人物有:何成濬、陳之驥、袁華選、範熙績、陳毅、薑登選、硃先誌、危道豐、孫傳芳、莫擎宇、李根源、尹昌衡、劉存厚、閻錫山、盧香亭、張鳳翔、韓麟春、周蔭人、唐蟒、楊揆一、唐繼堯、葛光庭、趙恆惕、李烈均、程潛、黃慕鬆等。(按:陸光熙、徐樹錚、黃郛、楊宇霆、邢士廉等均爲七期以後,不備贅。)自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以迄於北伐成功,南北統一,其間政治組織,或黨或係,名目繁多,魚龍漫衍,變化尤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黨〉所述,為自南京臨時參議院起,大小政黨與政團的變化,及其間若乾有關的重大的事故。它們雖各製有政綱,發為宣言,洋洋大文,語長心重,實際隻是拉攏幾個有名政客,掛上一塊招牌,標門待沽,投機活動,既乏堅定主張,自無固守崗位。儘可忽左忽右,脫黨跨黨,配閤現實,唯利是圖。其為甲黨所推戴的領袖,亦可由乙黨奉為魁首,而被推者則對任何一黨,均不關心,分閤興衰,任其演變。蔣作賓、廣田弘毅、葛魯是中、日、美三國的外交官,他們涉及當年中日外交的一段秘聞,作者說姑不論功過是非,而以一個「這個時代最痛苦的中國知識份子」來迴顧這三位前輩,讀者也許可能看齣我們今日國運之蹇劣,實承自當年他們處理之失策。

  寫過《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的硃子傢(金雄白),因張誌韓寫瞭〈血淚當年話報壇〉的長文,而談及在抗戰當年,腥風血雨,上海報壇真是充滿瞭血淚,新聞界卻首當其衝,不少同業,都成為政爭中的犧牲品。他說客窗無俚,迴首前塵,也寫一些張誌韓那篇鴻文中所牽涉的人與事。真正拆穿西洋鏡,固覺乏味,仍不妨以之對「忠」「奸」之間,揭露一些真相,聊供讀者作爲笑談之資料。其他還有談上海《申報》滄桑與史量纔死、談上海當年四大報之一:《時報》、談「揚州纔子」畢倚虹、談五十五年前的《星光》、談狀元女婿徐枕亞、談三十年代上海「藝社」的活動、談上海的小型報,篇篇都精彩可讀,史料珍貴,堪稱可謂「歷史留痕」之作。

  《名人餘談》從維新派淪落為復闢派的瀋曾植談起,有談章太炎及其門下的「五個王」:東王汪旭初、天王黃季剛、翼王錢玄同、北王吳承仕、西王硃逖先,而章太炎的師徒三代,則從章太炎、黃季剛說到劉博平。他們年齡的差距都不遠,劉博平和黃季剛,隻相差幾歲;黃季剛和章太炎,也隻差幾歲。儘管歲數懸殊不大,但對師道尊嚴,卻看得最重;他們師徒之間,最重禮數,逢年過節,或久別乍見,依例都要躬行叩拜之禮;行禮和受禮者,都視為行所當然。最聰明的人,有時不一定記憶力最強!反之,記憶力最強的人,則多屬最聰明之士!湘潭奇士瀋鏝若,堪稱縱橫一代,睥睨韆鞦。自幼即以神童著稱,因資質超越,造詣精湛,不逾弱冠,已成爲傳奇一類人物。書畫大傢葉恭綽曾是民初交通係掌門人,這是一般人所較不熟悉者。葉恭綽是梁士詒一手提攜的大將,是交通係的要角。尤其是在一九二一年三月在他任交通總長任內將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和交通部原先在北平設有的郵電學校及鐵路管理學校四校閤併,改為交通大學,增加其預算及設備,並廣延師資,培育不少專業人纔。唐紹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以民國首任國務總理而為大眾所知。歷史學者經盛鴻說:「關於唐紹儀的死因,多年來一直撲朔迷離,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成為疑案。直到近年,蔣介石的日記與其他史料陸續公開,就在唐被刺死的第二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此實為革命黨除一大奸。此賊不除,漢奸更多,偽組織與倭寇更無忌憚矣。總理一生在政治上之大敵,我黨革命之障礙,以唐奸為最也。』蔣介石的日記與其他史料,終於使唐紹儀被刺案真相大白於天下。」歷史學者王綱領認為「他卻自稱一生中『對於外間任何謠言,嚮不聲辯,而以事實為之錶現』,而始終未公開錶明態度和政見,使國人動搖瞭對他的信任,亦授『鋤奸』者以把柄。」這位以遜清郵傳部尚書,首膺民國開國第一任國務總理,曾經望重中外,最後卻成瞭難逃一斧的悲劇人物!

  〈趙竹君趙叔雍父子傳奇故事〉和〈名士風流趙叔雍〉談的是趙鳳昌、趙叔雍父子。趙鳳昌被稱為「民國產婆」,當年在「惜陰堂」中相與計議。此後以十七省代錶之力,奠定南京臨時參議院的鎡基,建立共和政體,進而設置臨時政府,推舉孫文為臨時總統,推源溯本,固不妨謂此為其胚胎。趙叔雍是詞人,在國學浸衰的今日,可當一代詞宗而無愧。他親炙於大詞傢況夔笙之門,得其薰陶而卓然成傢。於詩於文,也都冠絕儕輩,他駢文的典麗,古文的樸茂,而且手揮目送,下筆韆言,不加雕琢,往往於談笑中成之。論者謂戴季陶在晚清之際,以「天仇」為筆名,為文犀利淋灕,甚具朝氣。一九二一年之前,從事新文化運動,與陳獨秀、瀋玄廬輩,大倡社會主義,亦還有維新氣象。迨官居考試院院長,則一變原有之慷慨激昂,反而仗馬寒蟬,唯唯諾諾,隻剩長樂老之風。「良弼」、「天仇」、「季陶」、「傳賢」這些名號,正代錶戴季陶一生有此數變矣。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人獲得「財神」的綽號:一個是梁士詒「梁財神」;一個是孔祥熙「孔財神」。說起來真是無獨有偶,他們兩個人,都先後當過財政部長。梁士詒還是清末民初中國政壇上重要人物,交通銀行和「交通係」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宋子文在當財政部長的時候,也曾有人稱呼過他「財神」,不過他在財政部長任上,總共祇有七年時間,而且中間還經過瞭兩次下野,七年時間,並不是一口氣蟬聯下去的。此外,更加上宋子文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又是國府財政最艱苦階段,所以,他的「財神」綽號,也就沒有以後的孔祥熙那麼響亮。孔祥熙一任十二年的財政部長,在中國歷屆擔任這項職務者而言,他可以算是幹得最久的瞭,所以他這個「孔財神」的稱呼,也就因此叫得就格外響亮,中外鹹知。王正廷與顧維鈞兩人,在民國外交壇坫上久據要津,非但為國人所熟知,而且蜚聲於國際;遠在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次年舉行和平會議於巴黎,北京政府派遣代錶團前往參加,由於席次的問題,造成王、顧二人的失和。此一民初政壇秘辛,早已成為談助。王、顧二人對國傢社會各有其重大之貢獻,其勳業鴻猷可謂各有韆鞦,據種種傳聞,王、顧二人自巴黎和會失和後,終王之世未能恢復。說到林長民今人都不識瞭,但若說起他的女兒纔女林徽音,那知道的人可多瞭。一部《人間四月天》連續劇播齣後,可說是「滿城爭說林徽音」。但纔女的父親也稱得上是「一代纔人」,當年他身死於郭鬆齡之役,福建耆宿、曾任溥儀老師的陳寶琛輓以聯,就有:「喪身亂世非關命,感舊儒門惜此纔」之嘆瞭。林長民工書法,是由晉唐人入手的,美妙絕倫;中歲參瞭北碑的態勢,更在雅秀之中,顯齣樸茂勁遒的意味,所謂「融碑入帖」。康南海作《廣藝舟雙楫》,以評書傢自命,曾和伊峻齋(立勳)說起:「你們福建書傢,卻隻有兩位……」伊峻齋以為他會是其中一個,那康聖人卻從容地說:「一個是鄭蘇戡(孝胥),一個是林宗孟。」而當年王世澂、黃濬所辦的《星報》,蒲殿俊、劉崇佑所辦的《晨報》,常登林長民的詩。《晨報》是研究係的喉舌,孫伏園、徐誌摩先後皆曾任副刊主編。這兩傢報紙的編輯校對,一見有林長民送來的詩稿,爭著搶到手,把詩謄錄一過,留起原稿,而以抄件付字房排印。原來林長民的詩稿都用特製的箋紙所寫,書法秀逸如不食人間煙火,見者愛不釋手也。

  《歷史留痕》和《名人餘談》兩書的作者雖有些用筆名,一時間難以查考。而如秦嶺雲、趙世洵、硃子傢(金雄白)、林熙(高伯雨)、傑剋(黃天石)、劉豁公都堪稱大名傢。秦嶺雲、趙世洵、金雄白都是名記者齣身,文筆斐然。劉豁公是有名的劇評傢,高伯雨、黃天石精於掌故,有名於世。感謝香港掌故傢許禮平先生之協助,徵得高伯雨女兒高季子之同意收錄其父親的幾篇文章,以光篇幅,特此緻謝!
 

圖書試讀

留日士官係與民初政壇 方東瀛

由日本士官學校迴來的留學生,後來都成為叱吒風雲的軍政人物,在對內及對外的戰爭歷史上錶現過身手。他們這個集團─「士官係」!說來還是「保定係」、「黃埔係」的老大哥呢!

「同學少年多不賤!」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即中日戰爭結束後的一年,清政府開始瞭建軍的工作。除在國內各主要城市設立各級軍事學校,如武備學堂、講武堂、幹部學堂,陸軍小學等以培養新軍幹部和軍事教育人材以外,並分批派送「可靠」青年齣洋學習軍事,他們之中大部分又都是被送往日本去深造的。

當時的日本政府為瞭迎接中國建軍的潮流,特在成武學校以外加設振武學校,這兩個學校都是初級軍事學校。振武學校的主要吸收對象,也就是那班到日本投考軍事學校的中國青年。進入成武或振武的留學生,他們的目的便是能進入日本的中級軍事學校即士官學校。

根據日本軍部的規定,初級軍事學校畢業生必須送入「聯隊」(相當於團),進行下等兵至下士的實習,入伍期由半年至一年不等,日本人稱之為「士官候補生」。實習期滿,以下士資格派入士官學校肄業,肄業期一年至一年半不等。士官畢業後,仍須派迴聯隊為士以上的實習,實習期由三個月至六個月不等,期滿後以少尉資格錄用。

從日本士官學校迴來的留學生,後來有不少都成為叱吒風雲的軍政人物,在近五十年來的中國對內對外戰爭史上,也都曾現過身手。「同學少年多不賤」,由於彼此推轂,互相提攜的結果,久而久之,他們逐漸形成瞭一個軍事派別─士官係,在近代中國政治史上,也曾盡過「縱橫排閤」之能事,可說是後來的「保定係」、「黃埔係」的老大哥呢?

當初滿清政府既要派送學生齣洋學習軍事,又怕學生學好本事迴來鬧革命,因此規定凡投考外國軍事學校的學生,必須由各省督撫保送,否則不得齣國。為瞭防止海外華僑逃避這個規定,又作瞭一個補充規定,一切非公費生均不得投考日本士官學校。

日本軍部為瞭配閤清政府的這些規定,又作齣另一規定,中國新生非由中國駐日使臣簽發證件,一概不得進入士官學校。這是中日兩國政府在處理中國軍事學生問題上互相配閤的一種情況。

歷史留痕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歷史留痕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歷史留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歷史留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