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皮爾.高山就像一個小火把,被天主所燃燒,他急切地想要將這火延燒到他人(厄瑪奴耳團體的誕生就是這個果實),他甚至希望能將世界燃燒起來。正如耶穌在《聖經》上說的:「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加福音》十二章49 節)
皮爾.高山,一個生於廿世紀初(1914年)的法國平信徒,活躍於當時的電影圈與媒體界,卻在將近八十年的歲月中,以他的生命和教導燃起身邊世俗男女的熱忱,影響無數的人皈依,從吸引一兩個人,體驗到兄弟姊妹之情,到成為厄瑪奴耳團體的創立人,領導著神父、信友走一條成聖的道路。而他酵母般的生命,為教會及人靈所帶來的影響與貢獻,已得到普遍的肯定與敬意(教會正在為他申請列為聖人的過程中)。
一位平信徒領導一個由神職人員、獨身奉獻者,以及一般過婚姻生活的信友所組成的團體,這在現代社會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廿世紀卻是教會內的創舉,打破一般人對天主教會的刻版印象:什麼!神父們聽他的教導並尋求他的意見?
究竟他有何魅力竟能讓這些神職人員渴望聆聽他的話語,甚至連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也嚮他說:「謝謝你創立瞭厄瑪奴耳團體。」他應該是一位與眾不同、有過非凡壯舉、或者靈魂超拔、語齣驚人的人吧?!因為他是一個團體的創始人啊!
事實上,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麼特別的。他沒有古代修行人士會做的剋苦修行,說令人感到驚訝的奇言異語,或者施行吸引人群的奇蹟,他在教會內也沒有什麼響噹噹的頭銜……,他隻是一位生活簡單、衣著陳舊、態度謙遜、說話結巴不清楚的平凡人,許多人見到他的樣子,總是帶著疑惑的眼神說:「這就是你們的創立人?!」
皮爾年幼時父母離異;十一歲時唯一的弟弟死瞭;十八歲時染上肺結核,自此體弱多病,看起來他的身心條件並不是太好。十九歲時,他在病榻上遇見瞭基督,看清自己的罪惡與不完美,感到深深需要天主的憐憫。自此皈依後,他保持忠誠的祈禱,每天都朝拜聖體。他渴望努力靈修好讓自己配得上基督的愛,但深深體會到自己的軟弱與無能,雖然渴望成聖,卻又常常重蹈覆轍,因此他常常說自己是個可憐的傢夥,需要天主更多的恩惠,纔能進步一點點。
五十七歲那年(1972年),他在全球神恩復興運動的潮流中領受瞭聖神充滿,他經驗到聖神的力量,看到聖神所能做的比人更快更好,於是明白瞭要依靠聖神,於是他讓自己完全給天主,讓祂帶領一切,包括自己修德成聖的渴望。從此他成為天主的僕人,聖神透過他工作,於是以他為首的祈禱組迅速成長,最後變成一個以兄弟友愛為核心的奉獻團體,並像《宗徒大事錄》所描述的,眾人喜樂地一起宣講福音。
當大傢推舉他做祈禱小組的負責人時,他經過一番掙紮後,最終接受瞭,他說︰「當人們看到像我這樣不起眼的負責人時,人們就會明白,我什麼也沒做,真的是天主在工作。」這一切正應驗瞭聖保祿所說的:「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人後書》十二章9、10節)
就像小德蘭一樣,皮爾並不局限於自己的不完美,他選擇瞭依賴天主,隻為瞭愛耶穌而做一切的大小事,跟隨著小德蘭走上自我交付和信賴耶穌的道路,這就是他的祕訣。
本書收錄瞭皮爾許多重要的談話,從這些記錄中可以看到皮爾與天主來往的生命歷程,以及他的靈修思想與要點。他跟我們一樣在柴米油鹽中度日,瞭解在這個世界中生活的睏難與挑戰,因此他給我們的勸勉相當簡單清楚,並沒有深奧的神學理論;他所建議的靈修道路是非常簡單而喜樂的,適閤在世界中生活的普通人。他的道路是根植於傳統的,同時具有小德蘭及其愛的小徑所帶來的新穎性。每一個生活在世界中的基督徒,都可以從皮爾的經驗中得到啟發,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條適閤自己的成聖之路。
◎我們是要與印刷廠經理搞好關係,還是做齣一本對人真正有益的雜誌?
我們到底想要取悅誰?
◎我們總在互相評價,彼此批評。這樣,我們又怎能互相友愛呢?
◎小小的犧牲……真令人討厭,因為它們實在太小瞭,以至於沒有人會說自己做不到!
◎我們應該變成小孩子。孩子的財富在於:確信無疑地知道會由愛得到一切。
感謝推薦
天主教榮休洪山川總主教
已故天主教總主教狄剛
厄瑪奴耳團體鮑立仁神父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蔣祖華老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瑪婷.拉菲特(Martine Laffitte)
1942年生於法國西南部。19歲上大學時經驗到基督是活著的,並且深愛著她,於是開啟瞭個人與基督的關係。
之後在巴黎的醫院擔任腸胃科醫生,也曾在文立光(Jean Vanier)的方舟團體(l’Arche)做醫療服務。
1972年與皮爾.高山相遇,一起在祈禱中領受聖神充滿,此後懷著喜樂和熱火為基督的愛作證,1976年二人一同創立瞭厄瑪奴耳團體。目前團體在全球六十個國傢有上萬名的團員。
1976年與Hervé Marie Catta結婚,成瞭瑪婷.卡達,育有三子。
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法文版原序 這是一份給眾人的禮物 伯爾納德.沛護神父(Fr. Bernard Peyrous)
中文版序 新興團體是教會的希望 伯爾納德.沛護神父
推薦語 天主教榮休洪山川總主教
推薦序 我們需要平信徒的教會運動 已故天主教總主教狄剛
推薦序 願我們就像陶工手中的泥土…… 厄瑪奴耳團體鮑立仁神父
推薦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蔣祖華老師
作者前言 現代生活中的成聖之路
第一部分 在世界中朝拜上主的平信徒
第一章 從皈依到創立一個團體
第二章 對耶穌保持忠誠
第三章 聖神使一切成為新的
第四章 厄瑪奴耳團體是什麼?
第五章 人們眼中的皮爾•高山
專欄一:皮爾•高山生平大事紀
專欄二:皮爾‧高山關於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一些談話
第二部分 談祈禱與朝拜
第六章 上主在祈禱中給予一切
第七章 朝拜聖體:與耶穌談心
第八章 忠誠而規律的祈禱生活,可能嗎?
第九章 關於祈禱的實用原則
第十章 神枯時,怎麼辦?
第十一章 與耶穌閤一的生活
專欄三:皮爾•高山喜愛的例子:與耶穌閤一的瑪麗閏雅修女
第三部分 談聖神充滿與讚美
第十二章 領受聖神充滿
專欄四:九世紀天主教會頌歌:懇求聖神降臨頌
第十三章 在聖神內生活
專欄五:一個讓天主做工的小故事
第十四章 請你們全心讚美
第十五章 用舌音祈禱
第十六章 聖神的恩賜--成為兄弟姐妹
專欄六:皮爾‧高山對厄瑪奴耳團體成員的教導:成為兄弟姐妹的恩寵
第四部分 談愛德與福傳
第十七章 以「愛的小徑」實踐生活中的愛德
第十八章 福傳,在各地傳播天主的愛火
專欄七:聖神的愛火燃燒瑪麗閏雅修女:跨越修道院的圍牆,擁抱世人
第十九章 同情,讓天主的愛火增長
第廿章 嚮瑪利亞學習同情
第五部分:談謙卑與信德
第廿一章 沒有謙卑,怎能靠近耶穌?
第廿二章 用信德的眼光看待一切
第廿三章 我們在教會中
專欄八:法國耶穌聖心朝聖地:巴萊毛尼亞
跋
圖書序言
作者前言
現代生活中的成聖之路
二十世紀後期,教會經歷瞭嚴重的危機。世界遺失瞭基督徒的錶率,麵臨重大危險。天主藉一項屬於聖神、特別的歷史性恩賜予以救援:「神恩復興運動」,或者更準確地講,是「五旬節復興」(Renewal of Pentecost)。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閉幕後,首先於一九六七年齣現在美國的天主教會,然後於一九七一年蔓延到法國,隨後如同森林之火一般,在各地傳播開來。
一九七○年,一個巴黎人,皮爾‧高山,從法國天主教電影辦公室(Catholic Office for French Cinema)祕書長的職位退休下來。他對教會和世界的情況有著強烈的意識,也為此甚感失望。當時到處都在談論教會的鼕天。在法國,朝拜聖體和祈禱消失瞭,許多神父放棄瞭聖職,基督宗教被簡化為單純的社會活動和道德化的人文主義。
「我感覺到一切開始坍塌,」在一次訪談中他這樣說,「人們費盡心力再也沒有用,天主應當做點什麼瞭。於是就在那時候,神恩復興這件事就發生瞭。」
他錶示:
我對天主說:「上主,禰終究做點什麼吧,我請求禰,做點什麼吧!」我們正在自我毀滅,然而人們卻還覺得這樣很好,這實在令人恐懼。我們都被濛蔽瞭。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已經五十七歲的皮爾,從加拿大三位一體修會(Ordre des Trinitaires)的李然跋神父(Jean-Paul Regimbal)那裡聽說瞭關於神恩復興的事,及其所產生的皈依和影響力。皮爾立刻意識到這是天主對當時情況的迴應:天主來救助祂的子民和孩子瞭。
在法國,皮爾‧高山是首批讓自己被聖神愛火完全攫取的一位。當時,各式各樣渴望效法初期基督徒共同生活的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冒齣,沒人會料到,他將成為其中一個團體——厄瑪奴耳團體的創始人。
皮爾‧高山的生平和厄瑪奴耳團體的初期歷史都在法文版及中文版推薦序作者伯爾納德.沛護神父所著《火與希望》一書中有所介紹。《我是可憐的傢夥》既不是傳記,也不是歷史書,而是一本關於皮爾的教導和神修的介紹,我們的寫作依據是他給的忠告,以及我們從他的座談中所蒐集到的資料:他如何引導每一個人更依附於基督,並以一個基督徒的身分喜樂地成長?他如何鼓舞人們奉獻自己、毫無遲疑地福傳,並且依賴弟兄姊妹們的支持?
關於自己的一切,皮爾總是顯得格外低調。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從他難得吐露的一些心聲中,發現瞭一些關於他的生活,以及神修經驗的事。
無論如何,誰能説自己真正瞭解某人呢?特別是在他與天主的關係上。當我們麵對天主內在的奧祕時,猶如站在一扇微啟的門前,在天主聖三的心裡,我們隻看到這奧祕中極小的部分,並將這當作天主的恩賜和生命的話而領受。
我會嘗試在這本書中,不過多地講論涉及皮爾的事,而是讓他自己來錶述。
資料來源
我們有哪些資料呢?
皮爾並不是個作傢。我們隻找到一些手稿(在他的遺物中被忘掉的),數量很少,因此尤顯珍貴。我這裡所要講的內容,大部分是來自一九七二至一九八八年間的錄音資料(品質並不好),因此所用的是口語而不是書寫文體,風格相當直接。
我們同樣也有一些他晚年時期的訪談。在本書中,我們隻局限於透過錄音方式收錄的談話。友人們、同事們,以及他傢人的見證將是以後研究的對象。
為瞭更容易理解皮爾的話,我想針對他的錶達方式做些說明。
所有從他年輕時期就認識他的人一緻指齣:他很靦腆,而且口頭錶達能力不好。他也因這點而苦惱,並受到影響。一九七二年起,由於受到愛的活力的驅使,以及渴望將自己的一切盡可能傳遞給別人,他不再被這種天生的缺點所束縛瞭。然而,皮爾在公開場閤一直有錶達自己的睏難,有時也難以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思想深處。有時候人們會覺得很難理解他;也因為沒人會懷疑他的聰慧,有些不熟悉他的人甚至會覺得他在故弄玄虛,故意難為他們……。儘管如此,他的思路是清晰的。
皮爾•高山的特徵
一般說來,他會精心地準備將要錶達的內容(那些為瞭一封信、或一個教導而寫的大量草稿可以為此作證)。
對於每次的教導,皮爾都會花很長的時間準備,為此祈禱,甚至有時與別人一起準備,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傳達什麼,朝嚮哪個方嚮,即使有的時候他會增加一些附帶的話。
某些時候,當他明顯地受到聖神的感動而由內心深處發言時,他會即刻發錶言論,那時他的發言更加有力而且準確,不帶任何猶豫,而且無懈可擊,所講的內容無論意義和深度都令人讚賞。
皮爾喜歡說笑而且幽默,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認同這點,並且會想起皮爾的某些故事。有時他會用「文字遊戲」這種有趣的錶述方式來錶達自己:或是在他纍瞭或覺緊張時,為瞭找迴自己的想法;或是為瞭喚醒聽眾,或在吐露一些心聲後,用以掩飾內心的激動……。透過說笑,他可以迴到自己的想法上,並且使聽眾不要關注於他。此外,說笑也流露瞭他頑童般的喜樂。許多人也會記得,他開始說話前擺弄麥剋風的嗜好,好像是為瞭剋服開頭的睏難,又或許是為瞭試著與聽眾建立關係。
皮爾的話既堅定又直接,相稱於他對人們皈依、彼此相愛的要求。然而,他的話即便嚴肅,卻滿含著詼諧和輕盈,細膩而又真實,使得人們能夠馬上應用。聽的人總不覺得有壓迫感,或是產生罪惡感,而是被激勵,從而導嚮與基督更加親密的靠近,並對弟兄姊妹產生更大的愛。
皮爾的談話主要是針對初期的厄瑪奴耳團體成員,但更為普遍的,也是給那些來參加活動或公開聚會的人,不論他們的年齡和身分如何。
在與皮爾親近的人們中,有一些感到被召叫與上主度更為親密的生活。皮爾在論及他們時說:「從一開始,我們感覺到就像是耶穌與祂的兄弟們在一起。我們真的是耶穌的兄弟。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兄弟會』這個名字,會這麼自然而然地齣現瞭。」
這本書理所當然是寫給由皮爾‧高山創立的厄瑪奴耳團體中的所有成員,為幫助他們深化這項也屬於他們的神恩。但是,透過這位「天主的僕人」以及他所傳達的,其他人將會發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一條既簡單又深刻、既徹底又喜樂,適閤現代生活,但同時又深深紮根於天主教傳統的成聖之路。
中文版序
新興團體是教會的希望
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歷史博士 伯爾納德.沛護
天主教會於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過輝煌的時刻,也曾遭遇危機。這些危機有各種原因:內部的分裂、福音價值的淪喪、為順應時代不得不做齣的改變…然而,她卻成功地剋服上述的各項危機,走齣睏境,嚮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發聲。
天主教會究竟是如何得以齣離危機,逐步邁進?人們注意到,儘管危機發生的時代不同,天主卻每次都以類似的方式令教會脫睏。通常祂會使某些人悔改,嚮他們顯示祂自己,一個一個的召叫他們投身服事祂和服事人的工作,然後藉由這些人,祂要掀起靈修運動和建立修會團體。
隻消提及幾個人名就可印證:比如歐洲中世紀(十三世紀)的聖方濟各.亞西西(Francesco d'Assisi,1182-1226),其個人曾親自與基督相遇,之後他漸漸瞭解,即將有重大事件發生;天主要藉著他完成一項計畫,他必須積極投身其中,因此隨後誕生瞭方濟各會,該修會散播「天主因愛造萬物,吾人應愛受造物」的靈修精神,並對教會改革做齣貢獻,發展至世界各地。方濟各會的會士立時希望能跨過歐洲邊界。當時的教宗所派遣的方濟各會士若望‧柏朗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1180-1252)甚至毫不猶豫地穿越整個西伯利亞,來到現今屬於外濛古的喀拉昆侖城,覲見韃靼國王大汗。其他方濟各會士亦長徵伊斯蘭教國傢;聖方濟各‧亞西西本人還遠赴埃及探訪。
到瞭十六世紀,齣現瞭另一位大聖人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創立瞭耶穌會。耶穌會革新瞭西歐的福傳,並派遣無數的傳教士抵達南美。此外,依納爵也派遣聖方濟各.薩威前往亞洲,直到日本,最後死於澳門,未能進入距離僅一線之隔的中國。然不久後,耶穌會士利瑪竇即成為首位深入瞭解並愛慕中華文化的歐籍神父,不隻如此,他還要嚮中國人介紹基督信仰。
相似的例證不勝枚舉。但吾人必須瞭解,時至今日,同樣的情況正持續發生。西方世界自十八世紀以來,已經進入劇變。西方文明的改變,在宗教方麵形成瞭某些後果。傳統的宗教受到質疑,並須接受新的挑戰。再者,不同文明之間,正經歷一場前所未見的交流,天主教會更應順應此一重大之新興現實。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為瞭迴應這些挑戰,並與現世對話,特地於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間,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此次會議為一重大事件,在會議中主教們做齣許多明智決定,但會議本身卻不容易被人接受。梵二會議使許多教會內的事務獲得革新,但偶而在執行上欠缺明智,甚至因此遭遇危機。儘管如此,眾人皆見證瞭天主再次召喚聖者組織新興運動和現代團體,使能嚮當代的人們介紹基督信仰。從一九六○年代開始,至少有超過八百個新興團體在教會內誕生。部分團體擁有為數眾多的成員。其中約兩百個團體齣自義大利,另外兩百個團體源自美國,有一百六十個團體來自法國,其他團體則散見世界各國,而且這股潮流仍在持續。在教會內,大量的新興運動和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齣,可謂史無前例。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此現象極度敏感,曾數度召集新興團體齊聚羅馬,每次總要召見成韆上萬名相關人士。他洞見天主教會藉著新興團體得以再度更新,重拾年輕活力。
在諸多團體中,部份隸屬於神恩復興運動。神恩復興運動起源於美國,受到基督新教的啟發,於一九六七年開始在天主教會發展。以喜樂、活潑的祈禱會為方式,以讚美的祈禱為中心,接受聖神的引導。在神恩復興運動的祈禱會中,《宗徒大事錄》中所記載有關初期基督徒的種種,歷歷在目。天主嚮人顯示祂自己,祂臨在於一股不可置信的喜樂當中,不僅於人的靈魂做工,有時也於人的身體做工。後來,部分神恩復興運動團體的參與者希望能夠更進一步:他們渴望繼續一起生活、一起讚美天主、一起傳福音,因而誕生瞭神恩性的團體。最早的神恩性團體源自美國,其形式變化繁多,有些頗接近傳統的修會團體,另有些團體則聚集瞭平日各自工作及生活的成員,於固定時間經常聚會。
法國的神恩復興運動始於一九七二年。巴黎是其中一個最早開始的都市。其中皮爾.高山和馬婷.卡達兩人創立瞭一個祈禱會,從五個人開始,一年以後,聚集瞭五百人,因著上主的臨在和祂所賜予的無窮喜樂,無數的悔改、皈依、靈命的轉變與日俱增。參加的人都覺得重新尋迴初期教會的清新活力。和美國的神恩復興運動同齣一轍,部分參與者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都希望能夠有更長遠的發展,厄瑪奴耳團體於是誕生,皮爾.高山是第一任團體負責人。厄瑪奴耳團體於巴黎開始,迅速發展到全法國,然後延及歐洲其他國傢,最後到達世界各地。二○一五年,團體擁有約一萬名團員,分布於全世界六十餘國,團員中有年輕人、夫婦、司鐸、獨身奉獻男女等等。皮爾.高山於一九八五年因身體健康因素卸任,並於一九九一年逝世。
皮爾.高山因其個人對天主及教會的熱愛,以及他渴望令人認識基督信仰、渴望更新教會、及其喜樂與智慧而著稱於時。吾人察覺他絕大多數的直觀、直覺都很正確,並結齣正嚮的果實。他洞悉世代的演變、當代人的需要,以及天主教會可以做齣的迴應。他希望司鐸、獨身奉獻男女、未婚男女、夫婦和傢庭能夠一起祈禱、一起傳福音,於此他的確深具先知遠見。因此,二○○八年,人們開始為其宣聖做準備。他屬於梵二之後的重要教會聖賢之一,與他同期的有德蕾莎姆姆、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普世博愛運動的創始人盧嘉勒等等。皮爾.高山雖然較不為人知,他獨特的個人影響力卻普及世界各地。學習他的智慧,必有其用,因吾人將從中與天主相遇。
推薦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在大二的時候和耶穌有瞭生命的相遇,此後,信仰對我而言是個活生生的事實,而非外在的一些規範或儀節。當時每天望彌撒,熱心參與教會活動,忙得不亦樂乎。
隨著對信仰的逐漸深入,我也開始認真考慮,要將福音的精神在自己的生命中實踐齣來。當然,這不是容易的,因此心中不免也產生疑惑:「天主啊!禰是真實的天主,但我在這現代的生活裡,好難發現禰的福音喔!」聽說甘地很喜歡福音的訊息,他曾說,若能遇到一位像耶穌一樣活齣福音的人,他也會願意成為基督徒。我也有類似的心情,我跟天主說:「主啊!我很軟弱,求禰給我一個奇蹟,好讓我在此生能見到一個『活著的人』活齣福音的精神,讓我相信福音在現代是可以生活齣來的。」
後來,我們大學社團放映德蕾莎姆姆的影片,我邊看邊流淚,感動不已,我對天主說: 「主啊!我感謝你!我不敢再要求更多的記號瞭,我相信禰在現代世界是真實的,禰的福音也是真實的,求禰憐憫我的軟弱,讓我能將福音的精神生活齣來。」自此,無論自己活齣多少福音的精神,對我而言,天主、信仰生活和福音生活一直是真實的。
當年德蕾莎姆姆給我的「福音是真實的」這種震撼感,如今在我閱讀此書時又再度齣現。她和皮爾的話語都是齣自生活中對信仰的真實體悟而非理論,對現代人而言簡單易懂, 卻又深入信仰的核心。他們的態度都很直接、不做作,並不多做說明,而是實際地邀請人實行,但卻又有一種迷人的吸引力,使人樂於跟隨。
這兩年我曾採用皮爾關於謙卑的教導來祈禱,確實體會到他話語的真實與震撼力。他說謙卑就是真理,「謙卑是唯一的心靈之路,唯一通往基督的道路。沒有謙卑,我們怎能靠近耶穌呢?」當我用這些字句祈禱時,剛開始並不太能接受和理解,特別是「謙卑是唯一……」的說法,好像太絕對瞭;但隨著祈禱的時間漸漸過去,在默想中,這些字句和謙卑的恩寵卻慢慢地擄獲瞭我,最終我體會到並真的接受「謙卑真是唯一的道路」; 我明白瞭耶穌在福音中說「我是良善心謙的」的意思,它是如此真實而能讓人感受到。祂真是良善而心謙的,是如此平安和溫柔的愛啊!喔!謙卑真是唯一的道路,使我能走在福音的訊息裡。這是很難言傳的經驗,卻遠勝過理性的思辯。
另一次我因閱讀本書而受益的經驗是,當我讀到「陪伴受苦的耶穌」這一段時。這段話幫助我度過祈禱的無聊時刻:我用愛耶穌的心來陪伴祂,因而我可以繼續祈禱, 而非注意自己的祈禱是否有收穫。這樣,祈禱時的無聊感更容易度過,我也增加瞭對耶穌的愛。在實務經驗上,我也建議許多人用這樣的態度祈禱,對他們幫助不少。正如書上所說的, 「這個建議幫助瞭很多人,直到現在仍然管用。」
沛護神父在〈法文版原序〉說道:「他(皮爾)的話語使我們有多麼大的進步啊!皮爾期望我們燃燒起來。」這也道齣瞭我的感受。皮爾就像一個小火把,被天主所燃燒,他急切地想要將這火延燒到他人(厄瑪奴耳團體的誕生就是這個果實),他甚至希望能將世界燃燒起來。正如耶穌在《聖經》上說的:「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加福音》十二章49 節)
本書是由皮爾的生命齣發,蒐集他的話語歸納而成,內容包含生活的各個方麵。由於敘述的風格不是係統性的錶達,剛開始閱讀時,讀者或許會感到有些不適應。經過幾次閱讀之後,我略為掌握瞭全書的梗概,在此試著分享我的理解,提供幾個閱讀的重點。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皮爾.高山,這個「在世界中朝拜天主的平信徒」, 他的生平與經歷。這些經歷帶給他影響,並形塑他的重要思想。作者在介紹他的生命麯線時,也會將後麵各部分的重要教導,綜閤性的加以提及。從第二部分開始,則陸續介紹皮爾教導的具體細節,自然有時也會再次提及第一部分已述的內容,特別是他的生命經歷。
第二部分「談祈禱與朝拜聖體」和第三部分「談聖神充滿與讚美」是彼此相關的兩個部分,如同卡發烈神父所說,「如果祈禱幫助人心迎接聖神,聖神也會召喚並引導人祈禱。
所以,對於渴望能有真正祈禱生活的人,可以閱讀第二部分,這樣會學習到, 不隻是我自己努力於祈禱,更是讓聖神召喚並引導我們祈禱。
對於那些有過、甚至參與神恩復興(靈恩)運動經驗的基督徒,我會建議在閱讀第三部分之後,還要再閱讀第二部分,以便學習祈禱生活:「神恩復興是天上降到世間的火…… 而我們需要不斷的祈禱使這火更加旺盛。如果我們聆聽上主,祂會給予我們經常性的聖神充滿。」
皮爾在這部分提到聖神充滿與信仰和祈禱生活連結成一個整體,也將個人的聖神經驗與團體的聖神經驗連成一個整體。印象中,颱灣好像還沒有齣現過如此深刻反省﹁聖神充滿的意義﹂的中文書籍。
第四部分「談愛德與福傳」介紹的是,因祈禱而被天主聖神所燃燒的愛德:「耶穌的愛是這些愛德行動的動力。我們為愛耶穌而做這些,並在祈禱中汲取祂的聖心之愛」,而愛德就是「用行動和真理去愛」。福傳就是傳播這個愛火:「我們領受這火的洗禮, 並不是為瞭自己,而是為瞭將它傳給別人。愛就是為瞭能被傳播。我們不要扼止聖神!」關於愛德,皮爾特別提到同情。「當我們被天主對人溫柔的慈愛所碰觸時,便產生瞭同情。」「我們應該求上主賜予這份深刻的同情,使天主的恩寵能充滿我們、佔有我們、轉化我們,否則,我們就隻是停留在錶麵而已。」而瑪利亞是我們學習同情最好的榜樣。
第五部分「談謙卑與信德」,特別提齣皮爾非常重視的幾個要點:謙卑、信德和對於教會的愛。雖然在前麵的章節多少已有提及,但是作者還是特別用幾章的篇幅提醒我們注意這些事。最後,我願意分享我和本書作者瑪婷碰麵的一個難忘經驗。有一次瑪婷來到颱灣,參與颱灣厄瑪奴耳團體的活動,並給我們一次分享。她提到第一次組織祈禱會的經驗:「我和皮爾都盡量地邀請我們的朋友來參加,大概邀請瞭幾十位吧!結果當天他們一個都沒來,來的幾個(五個)人都不是我們邀請的……這就證明這是上主帶領的!」然後她臉上露齣一個微笑,非常甜美而單純的微笑,就好像她真的覺得,事情就是這麼的美好!她的微笑是這樣滿意,這麼滿意天主的作為,以至於每次我想到這一幕都覺感動。她的笑容裡有我難以窺盡的喜樂與平安。
感謝她為我們寫瞭這本書,讓更多的人知道,天主藉著皮爾的生命想告訴我們的許多美好的事。
作者蔣祖華老師,現任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師與靈修輔導。
圖書試讀
退休後買瞭一艘船
一九七一年,皮爾剛剛離開法國天主教電影辦公室的職務,結束瞭一段輝煌的職業生涯。那年他五十七歲。
「皮爾悄悄地離開瞭,我們感覺到這是他的願望,所以大傢都尊重他的決定。我相信他完全地將自己奉獻給別的事情;也許他想改變那時的生活狀況。」皮爾的同事柯萊特. 羅伊(T. Colette Roy)這樣說。
事實上對他來說,剛離開法國天主教電影辦公室的那段時期,是他在人性與精神上遭受苦惱的時期。在輝煌與豐富的職業生涯之後,他進入瞭一種新的孤獨中,覺得自己似乎是個無用的人。那時,有誰期待皮爾.高山能做齣什麼事呢?
皮爾完全可以重新投入職場,但是他更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那些孤單的、處於危險中、不認識天主的年輕人。這讓他全神貫注。他買瞭一艘破舊生銹的大型平底船罌粟號(le Pavot),想把它做為年輕人聚會和活動的場所。他從不缺少點子!
皮爾就像在等待著什麼事情。他堅定地渴望宣講上主,而且願意更深地自我奉獻,為教會服務。此時,他繼續充滿活力地幫助年輕人在信仰上嚮前邁進。
在那段時間,皮爾正陪伴著一個年輕女子走在皈依之路上,皮爾寫信給她:
「我們熱愛生命,不是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如此幸福地識破這個愛的奧祕。我們應該將這個祕密宣講齣來。耶穌說:『你們由耳朵聽到的,要站在屋頂上講齣來』,他又說: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在這座無愛的城市裡,有多少因厭倦生命而死亡的青年們需要聽到這個訊息啊!我們有的是一份美麗的工作,就是嚮他們宣布這個訊息。」
就是這樣的,皮爾讓自己變得卑微,擺脫自己,哀求上主親自做工,並且強有力地顯示給教會和世界。同樣,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當李然跋神父嚮他介紹神恩復興運動的時候,皮爾當時就非常清晰地領會瞭它的重要性。「我明白瞭這是天主教會的,是值得信賴的,」他以高度的興趣如此陳述。他認為這次與神父的會麵是天主的安排。
皮爾不是任何人的門徒,然而他的一生卻因為幾個特別的會遇而受到影響,並且在人性和靈修方麵都受到型塑,我們對此隻有部分的瞭解,他的獨特之處是慢慢突顯齣來的。
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我是可憐的傢夥: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