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私密日記

高更的私密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保羅.高更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除瞭《阿諾,阿諾》之外,《高更的私密日記》是大畫傢高更難得的文字作品。如書名所示,高更在日記中大膽揭示瞭很多私密,包括梵榖割耳送妓女事件、女人長頭髮、短腦袋的暗諷、俄國女皇凱薩琳大帝性生活的秘辛,法國殖民地大溪地行政官員的嘴臉等等。我們除瞭欣賞高更的畫作之外,更能從此作品中品嘗更多樂趣,甚至勝過毛姆那部描述高更的作品《月亮與六辨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保羅.高更


  歐仁.亨利.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法語:øʒɛn ɑ̃ʁi pɔl ɡoɡɛ̃),1848年生,1903年去世,為法國印象派大師級畫傢,除瞭繪畫外,雕塑、陶藝、版畫、寫作方麵也有一定成就。曾當過船員,進入海軍,航行到巴西、北極圈等地。1891年到法國殖民地大溪地,租瞭一間小房子作畫,大部分的傑作都在此一時期完成,包括描繪他的少年情人的作品。文字作品除瞭《高更的私密日記》之外,大溪地手劄《阿諾,阿諾》也很齣名。
 
譯者簡介

陳蒼多


  1942年生,颱灣省人,國立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同工學院講師、國立政治大學英語係教授。從1950年代起,大量翻譯西洋文學著作,譯作數量極其可觀。翻譯首重忠於原文,譯筆質樸。譯有《天地一沙鷗》、《肉身之道》、《懶惰的權利以及其他》、《米爾自傳》、《濛田自傳》等近等三百本作品,著作有《讀點洋書,行點洋路》等七種作品。
 

圖書目錄

前言 / 愛蜜兒.高更
高更的私密日記 / 保羅.高更

 

圖書序言

前言

愛蜜兒.高更

 
  一則有關高更的奇異傳說,雖歷經多次重述而遭扭麯,但卻已然存在。這則傳說比他那些彰顯個人特質的畫作更為人所知,至少在這個國傢之中有數以韆計的人在討論它,這些人完全忘記我的父親身為最偉大的繪畫大師的公認地位。

  這則傳說到處激發人們的想像。很久以前,有一位很平凡但還算成功的中年證券經紀人,娶瞭妻子,生三個小孩;他對他們極為忠實。他的傢人和朋友都沒有理由認為,他除瞭以成功商人和好父親的身份度過每天的時光之外,還會有任何其他抱負。然後,有一個夜晚,他在睡眠中剔除瞭所有顧傢的美德,醒過來時成為一個沒有人性的怪物。他對傢人的愛消失瞭,他的中產階級抱負和尊嚴不見瞭。他被一種欲想畫畫的強烈狂熱所攫。於是,他飛到巴黎,不曾想到或擔心那些依賴他的傢人,隻專注於他所新選擇的藝術,以高尚的姿態對抗學術的傳統。最後,他發現文明太令他厭煩,讓他無法忍受,於是退隱到大溪地,在那兒像野蠻人一樣生活、愛、畫畫、死去。

  上述這一切是一個很不錯的故事。如果駁斥這個故事,會是很遺憾的事;很多容易輕信的人都很喜歡這個故事。但是,哎,這個故事並不真實。我的父親決定成為畫傢,並不是這樣的一種雙重人格的轉換。我手上有一張他為我畫的母親的素描,是早在一八七三年他們結婚那一年畫的。沒錯,他整個一生都在玩顏料,讓我母親很生氣。他時常會用母親最好的桌布當畫布,或用她最棒的襯裙當擦油彩的破布。他是在一八八二年明確地放棄從商而轉嚮藝術。他是在與我母親適度地商量後纔做瞭這個決定。母親同意讓他走,並不是因為她對他的天份有信心,而是因為她尊敬他對藝術的熱愛。她這樣做很勇敢,意味著她將負起養育和教育小孩的重擔。「庸俗的東西」,我的父親這樣稱呼她,但他終其一生都深深尊敬她。

  父親在流浪期間不曾與我們失聯。他會不定時寫信給我們,要我們提供新聞,並捎給我們熱情的緻意言詞。有一次,他甚至從大溪地寄來一堆他那透露奇異個人意味的畫作。我們就算不是以輕衊的心情檢視它們,至少也是以冷漠的心態檢視,然後就塞進閣樓的房間瞭。但是,一旦我的母親認為這些油畫有助於維持孩子們的生計,而試圖要齣售它們──唉,沒有成功,他就很生氣。我相信幾年之後是賣掉瞭一些,價錢低到荒謬的程度。

  我對他的最後記憶異常生動。在最後一次旅行到大溪地之前,他到哥本哈根跟我們道別。他似乎不曾錶現得那麼鎮靜和溫柔過。他想到要迴到他的熱帶樂園,無疑是很快樂。他給瞭我一幅尤金.加希赫(Eugene Carriere)那年為他畫的人像,做為道別禮物。畫得像極瞭,我現在還擁有它。

  他是在馬貴斯群島完成這些日記,然後寄給安德烈.馮登那斯先生,要求在他去世後齣版,或者,如果不可能齣版的話,就保有它們,錶示對保羅.高更的尊敬。馮登那斯先生沒有找到齣版商,所以日記好歹落在我母親和弟弟手中。母親去世後,就輪到我把它獻給英語讀眾。庸俗的東西──也許吧。

  就我們能看到的,這些日記是我的父親在文學藝術中最長的單一散文。《諾亞,諾亞》一書經由查爾斯.莫理斯(Chaules Morice)先生根據父親的手稿加以修正,恐怕幾乎沒有保有我的父親作品的精神。如果將此書的風格,跟這些日記或我的父親偶爾為法國雜誌所寫的論藝術的文章風格加以比較,就可以明顯看齣差異。至少對我而言,這些日記是一個很獨特的人的很有啟發性的自我畫像。這些日記美化並生動化瞭我對父親的迴憶,雖然迴憶太模糊又極少。這些日記為我強烈地聚焦瞭他的善良、他的幽默、他的反叛精神、他的清晰靈視,他對於偽善和作假的過度憎惡。

  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看待這些日記。我的父親一生都讓那些錶現齣自滿的體麵模樣的人感到震驚,他故意讓他們感覺震驚,也基於惡作劇讓他們感到震驚,就像他也基於這種惡作劇把他在這些日記中所談及的那幅猥褻的畫掛在他的牆上。他在死後還繼續讓這些人感到震驚,這是再適當不過瞭。

  另外一種人則不會誤解。他們會意識到,這些日記以很自然的方式錶達齣那種在保羅.高更的畫布中透露齣來的同樣自由、無懼、敏感的精神。

圖書試讀

節錄自〈高更的私密日記〉/保羅.高更

除瞭藝術、純粹的藝術之外,基於人類的智力及其功能的豐富性,還有很多事情可以說,並且必須被說齣來。
 
我不想寫齣一本外錶有一丁點兒像藝術作品的書(我沒有能力做到),但我很懂得自己在這世界(文明和野蠻的世界)之中所看到、讀到和聽到的很多事情,所以我纔赤裸裸地、無懼地、不羞愧地希望寫齣……這一切。
 
這是我的權利。無論這種權利可能多麼悖離道德,批評傢都不能阻止它。
 
一九○三年一月至二月於馬貴斯群島.阿圖亞那

節錄自〈高更的私密日記〉/保羅.高更
 
這不是一本書。一本書,就算一本壞書,是很嚴肅的事。在第四章的某一句可能很棒的話,如果放在第二章可能完全錯誤。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其中的訣竅。
 
一本小說──它都在什麼地方開始都在什麼地方結束呢?聰明的卡米勒.毛可雷(Camille Mauclair)提齣這一點做為小說的明確形式。問題解決後,會有一個新的毛可雷齣現,告訴我們一種新的形式。
 
「忠實於生命!」難道「真實」本身還不足夠,我們還要去寫及「真實」嗎?何況,人會變。有一度我憎惡喬治桑。現在由於喬治.歐尼特(Georges Ohnet)的緣故,我幾乎可以忍受她瞭。愛米爾.左拉書中的洗衣婦和門房所講的法文,就是無法讓我在內心中感覺到熱情。當他們不談話時,左拉卻不知不覺繼續以同樣的聲調和同樣的法文談下去。
 
我不想講左拉的壞話。我不是作傢。如果我是作傢,我會像畫畫那樣去寫作──也就是說隨興所至,跟隨著月亮,在很久之後纔找到書名。
 
迴憶錄!這意味著歷史、日期。迴憶錄中的一切都很有趣,除瞭作者。一個人必須說齣自己是誰和來自哪裡。以金.賈剋斯.盧騷的方式自我錶白,是很嚴肅的事情。如果我告訴你,我母親的血統是源自阿拉貢的波吉亞傢族的一員,也是秘魯的總督,你會說,那是不真實的,我是在誇張。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個傢族是個清道夫的傢族,你又會輕視我。
 
如果我告訴你說,我父親那邊的親人全都叫高更,你會說,這絕對是很幼稚的;如果我針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想要說服你相信我不是私生子,你會露齣懷疑的微笑。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