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代詩:第75期

臺灣現代詩:第75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臺灣現代詩》 主編
圖書標籤:
  • 臺灣現代詩
  • 現代詩
  • 詩集
  • 臺灣文學
  • 文學
  • 第75期
  • 文化
  • 藝術
  • 齣版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灣現代詩人協會暨《臺灣現代詩》發行,背後重要推手之一鄭順娘女士(1928-2023),於2023年5月26日逝世,享年九十五歲。本期特別規劃「鄭順娘女史紀念專輯」,感念鄭女士一生推動振興颱灣母語、兒童及成人美術教育、鼓勵個人史書寫、舉辦颱灣傳統漢詩學研習、新詩創作研習、新詩講座及詩人作品閤評等,成績卓著。鄭女士齣身新竹名門「春官第」鄭用錫親弟用錦後代,二十歲嫁入霧峰林傢頂厝,歷經日治時期殖民統治,戰後親炙國府來颱接收官員的貪汙腐敗,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爆發「二二八事件」及長達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的白色恐怖戒嚴,更因國府的「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導緻傢族流失大批土地。活在兩個時代的鄭順娘女士,其愛傢、護土,堅苦卓絕的精神,既守傳統又有新時代的前衛思潮,堪稱颱灣新女性典範。本期專輯收錄與鄭女士曾有互動的社運人士、學者、詩人等撰寫的十二篇紀念文,她的一生行誼於此當可一窺全貌。

  詩,有如通幽的麯徑,讓讀者通往詩人所見的真實。
  詩,因為智慧而放光,也因刻闆而黯淡。
  詩,能醒人,如德山之棒、臨濟之喝。
  詩,讓一切靜止,能止水、留風、停雲。
  詩,是照亮無邊海洋的燈塔。
  詩,連結瞭不同的事物。
  詩,如鏡照亮讀者麵目,也讓讀者看見自己。
  詩,因詮解而死,也因細讀而活。
  詩,不求驚人,但求動人。
  詩,在善感的心靈、不起眼的事物之中存在。
  詩,有時也會淪為詩人精心織就的華服。
  詩,永遠守著擁有赤子之心的人。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份針對一本假設名為《臺灣現代詩:第75期》的詩集的不包含該詩集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聚焦於颱灣現代詩發展史、特定的曆史時期、詩歌流派的演變,以及其他可能與“第75期”這一時間節點(假設該期刊或選集在特定時期齣版)有所區彆的文學議題。 跨越世紀的目光:颱灣現代詩的百年風景與未竟之詩 導言:時代的風聲與文字的重量 颱灣現代詩的脈絡,是一部與這片土地的社會變遷、政治風雲及文化認同的掙紮緊密交織的史詩。它不僅僅是文學創作的記錄,更是颱灣人在曆史洪流中尋找自身聲音的艱辛曆程。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某一期的選輯或某一刻的瞬間,而是試圖構建一個更宏大的敘事框架,審視從日據末期萌芽,曆經戰後重建、戒嚴高壓、解嚴開放直至全球化浪潮衝擊下,颱灣現代詩如何自我定位、如何迴應時代召喚的百年圖景。 我們將在書中追溯那些奠定颱灣詩歌基石的先驅者——他們如何在殖民主義的陰影下,用典雅或叛逆的筆調,為“颱灣性”的書寫埋下種子。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戰後初期,在文化資源與語言認同的斷裂中,詩人們如何從中國古典文學的規範中掙脫,擁抱西方現代主義的衝擊,開啓一段充滿探索與迷惘的時期。 第一部:從“現代”到“鄉土”——流派的碰撞與身份的追尋 颱灣現代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而是充滿瞭劇烈的碰撞與對立。本書將重點剖析那些定義瞭颱灣詩歌黃金時代的幾股主要力量的張力與對話。 1. 藍色的憂鬱與西方的浪潮(1950s – 1960s):現代主義的引介與內省 在戰後初期,一批從大陸遷徙而來的詩人,如紀弦、覃子豪等人,肩負著“把詩歌引嚮現代”的使命。他們高舉“現代派”的大旗,強調形式的革新、意象的純粹性,並大量引入西方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技法。本書將細緻分析他們如何試圖在政治高壓下,將詩歌從“政治教化”的泥淖中抽離齣來,轉嚮對內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彼時的詩歌,如同在密室中進行的哲學辯論,充滿著精英化的疏離感與對“純粹藝術”的執著。我們會探討這種“拒絕介入現實”的態度,在動蕩時局中所蘊含的復雜動機——是主動的選擇,還是不得已的避世? 2. 泥土的呼喚與現實的重量(1970s):鄉土文學運動的興起 進入七零年代,現代主義的純粹性開始受到挑戰。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本土意識的覺醒,一股強大的“鄉土文學”思潮拔地而起。本書將詳盡描述這一轉變的社會背景:颱灣經濟起飛帶來的城鄉差距,以及知識分子對“人民”被遺忘的關切。我們將檢視以黃春明、王拓等為代錶的作傢群(雖然他們主要活躍於散文和小說領域,但其精神內核深刻影響瞭當時的詩歌風嚮),如何促使詩歌從象牙塔走嚮田野。在詩歌領域,這體現為對底層生活、民間語言、以及颱灣本土經驗的直接書寫。我們會對比純粹的現代主義詩歌與帶有強烈社會關懷的鄉土詩歌在語言策略、意象選擇上的根本分野,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建瞭“颱灣性”的早期書寫範式。 第二部:解構與重構——後現代的迷宮與原住民的聲音 進入解嚴前後,颱灣社會迎來瞭前所未有的開放期,詩歌創作也隨之進入瞭更復雜、更多元、更具解構性的階段。 3. 抒情的潰散與語言的遊戲(1980s – 1990s):後現代的轉嚮 隨著政治氣氛的鬆動,詩歌開始大規模地“去中心化”。老一輩詩人對“宏大敘事”的信仰逐漸瓦解,新一代詩人對文本自身結構、語言的破碎性、以及對“他者”經驗的關注達到高峰。本書將重點分析“後現代”思潮在颱灣詩歌中的體現:對既有典範的戲仿與顛覆、對拼貼手法的熱衷、以及對主體性(Self)的質疑。在這個時期,詩歌的戰場從對現實的描述轉嚮對“我們如何描述現實”這一行為本身的審視。我們將考察這一代詩人如何處理知識的碎片化、都市的疏離感,以及個體在後工業社會中的迷失狀態。 4. 沉默的巨聲:原住民詩歌的獨立敘事 一個不容忽視的麵嚮是,在漢人文學的史觀中長期被邊緣化的原住民詩歌,在這一時期開始以其獨特的文化語境和強大的生命力衝破藩籬。本書將撥開主流敘事的迷霧,獨立探討如莫那·能阿爾斯、瓦曆斯·諾乾等作傢的書寫。他們的詩歌不僅挑戰瞭漢文化的主導地位,更直接訴說著土地的記憶、殖民創傷的延續,以及在現代性衝擊下,如何重建族群身份的韌性。原住民詩歌的書寫邏輯、自然意象的使用,與主流的都市經驗形成瞭鮮明的對比,為我們理解颱灣文學的復雜性提供瞭不可或缺的維度。 第三部:全球化下的迴響與未來的可能 進入新世紀,颱灣詩歌的關注點進一步擴散,它不再僅僅是島內的對話,而是迅速與全球議題接軌。 5. 身體、性彆與科技的邊緣:新的書寫疆域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聚焦於當代詩歌的多元化趨勢。女性主義批評的深入,促使大量女性詩人開始書寫身體經驗、生育的睏境、以及被社會規訓的性彆角色。這些詩作往往以高度個人化、尖銳甚至帶有反諷意味的語言,挑戰傳統詩歌中對女性的理想化描繪。同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有詩人將目光投嚮科技、網絡文化、以及環境議題,探討人類在人造環境中的存在焦慮。這些作品在形式上可能更趨嚮自由體、散文化的傾嚮,顯示齣詩歌不斷適應新媒介和新生活經驗的強大生命力。 結語:未完成的對話 綜上所述,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橫跨近八十年、脈絡清晰的颱灣現代詩發展全景圖。我們討論瞭從“現代性”的追尋到“鄉土性”的迴歸,再到“後現代”的解構,直至當代多元身份的並置。它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颱灣的詩人”的編年史,展示瞭詩歌如何成為承載曆史重量、記錄集體記憶、同時又不斷自我革新的文學形式。通過深入分析這些關鍵的轉嚮點和主要的流派衝突,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颱灣文學的復雜性與深度,而非僅僅停留在對某一時期、某一幾位詩人的簡單羅列。我們相信,理解瞭這些宏大敘事與底層掙紮的張力,纔能真正領會颱灣詩歌的獨特魅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捲頭語
守著禪心寫臻於自在的詩 /呂振嘉
◆詩創作
辱華之必要/熱 浪 /楊 巽
毛毛蟲與蝴蝶 /林盛彬
女人與男人/對角線 /邱若山
獨立的樹 /謝安通
戰爭與和平/歷史是一麵鏡子 /賴 欣
蒲公英/北海道初夏 /賴錦雀
花落水流紅(外五首) /旅 人
給生命的情詩(3) /永 井
夏日抒情 /金尚浩
唱歌給自己聽(25) /蔡秀菊
鳥 巢/病 /李益美
遇見「八堡圳」碑文 /巫秀鈴
我確診瞭/聲 音 /蔡榮勇
浪 花/除 夕 /柯 七
溜滑梯/帶電的麯線 /章惠芳
寒流之殤╱美之殤 /林俊樑
茶 道 /林 鬱
聽你唱歌呼噓仔 /袖 子
碼 頭/校 樹 /郭任峯
森田傢的愛(18) /王韶君
水田亮齣天光的苑裡 /呂建春
紅塵滾滾 /方 聲
黑麵琵鷺 /慕 白
賣承諾/柏油樹 /張 傑
盛開的Me too 風情 /陳慶坤
自 由 /鞦禹廷
痂 /章楷治
疫落:我摘下口罩 /墨 恪
賣國賊 /漂 帆
金星掩月 /大 川
格拉納達的暝尾 /蔡文傑
海邊木麻黃 /小 荷
夏 至/小 暑 /林柏維
夢 /五美驢人
腳踝鋼片 /顏曉曉
五月節淡水讀詩 /張素妹
烏溜溜的泥濘 /魏鵬展
白色風信子 /月下狼毫
雲 彩 /炊 楓
那些關於我的病 /觥 珥
塑膠玫瑰 /彭宥錡
夜 航 /應風雁
黑‧深海玫瑰的秘密 /尼 娜
一片窗的視角 /子 落
◆第75 期封麵徵詩
都市的夢 /永 井
藉梯築夢 /袖 子
深夜幻想麯 /齡 槿
都市的夢 /巫秀鈴
都巿的夢 /周淑慧
徬徨之都 /洪晟堯
龍 洞 /賴惠美
都市‧夢魘 /秀 弘
都市的夢 /徐菘澤
都市的夢 /張素妹
都市遊俠 /張威龍
夢的梯子 /媜 嫚
浮沉燈火和夢幻中 /劉海寧
心地彩虹 /李 瓜
都城的夢魘 /漂 帆
都市的夢 /小 荷
城市在夢與醒之間 /羅翊廷
都市的白日夢 /吳昌崙
夢的都市 /陳君亮
◆捐款徵信
◆颱灣囡仔歌
山貓佮猴仔 /謝安通
賞 讀 /蔡秀菊
◆海外詩簡(18)
那首歌 /林問語
◆鄭順娘女史紀念專輯
綠川一景鄭順娘 /鄭邦鎮
上一世代女性知與美的典範 /邱若山
活在兩個時代 /蔡秀菊
我的人生導師 /鄭明彰
颱中阿嬤 /江 昀
慈悲喜捨永遠的典範 /李益美
懷念鄭董事長順娘女士 /周淑慧
高雅如蘭的鄭順娘女士 /賴惠美
綠川新詩話會 /賴 欣
溫暖的晚風 /苗 稘
予人數念的鄭順娘 /袖 子
敬悼鄭董事長鄭順娘女史 /陳秀雋
◆與詩人相約咖啡館
在意象裡聞法 /陳 謙
百丈有智,野狐有悟 /葉 莎
詩路迴首 /呂振嘉
◆希臘光影(13)
死亡與冥王黑帝司 /蔡珮琪
◆沉默在高原上(27)
Ⅵ.花 季,80. 白帆,人生的去處/ 81.心靈的白帆的歸宿 /永 井
◆拉美詩探戈(32)
在這個灰濛濛的下午 /劉安慶 譯
◆吟遊亂世的天鵝:尼加拉瓜詩人達利歐(17)
厄珂與我 /杜孝捷
◆世界詩散步(28)
日常敘述流露無限餘韻 /李敏勇
◆詩翻譯
日本詩人佐藤春夫詩選(21) /邱若山 譯
韓國詩人金三煥詩作五首 /金尚浩 譯
消失的與新創的 /林盛彬
◆編後記 /蔡秀菊
◆《臺灣現代詩》投稿須知暨撰稿凡例

 

圖書序言

  • ISBN:7181646170753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0.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守著禪心寫臻於自在的詩/呂振嘉


  詩, 可以是寫實主義式地錶達詩人對世界的見聞,也可以是現代主義式地掘發內心。
  詩, 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因詩人錶達的慾望而存在,也因非功利性的純粹而獲緻讀者的共鳴。
  詩,源於矛盾,闡釋矛盾的詩則成就對話與辯證的空間。
  詩,有如通幽的麯徑,讓讀者通往詩人所見的真實。
  詩,因為智慧而放光,也因刻闆而黯淡。
  詩,能醒人,如德山之棒、臨濟之喝。
  詩,讓一切靜止,能止水、留風、停雲。
  詩,是照亮無邊海洋的燈塔。
  詩,連結瞭不同的事物。
  詩,讓人因創造而成神,也因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而謙遜。
  詩,如鏡照亮讀者麵目,也讓讀者看見自己。
  詩,因詮解而死,也因細讀而活。
  詩,不求驚人,但求動人。
  詩,在善感的心靈、不起眼的事物之中存在。
  詩,有時也會淪為詩人精心織就的華服。
  詩,永遠守著擁有赤子之心的人。
  詩,是最狹義的詩,宇宙,則是廣義且寫之不盡的詩。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