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七版)

專利法(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龍昇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知识产权
  • 法律
  • 七版
  • 教材
  • 法学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
  • 法律法规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探討我國專利制度與規範,分析專利法、法院判決與專利專責機關之實務運作,探討國內外有關專利爭議之學說理論,並提出作者之見解供讀者參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建立專利法完整架構,透過簡練的文字,使讀者易於閱讀與了解專利法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爭議;並於各章文末並附有相關法律爭議題型,以供讀者釐清概念與進一步思考應用。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该图书不包含《專利法(七版)》的内容,专注于知识产权领域中其他重要主题的深入探讨。 --- 知识产权的深层结构与前沿挑战:法律、经济与技术融合的视角 书名: 知识产权的动态演进与战略布局:从基础理论到新兴科技的深度解析 作者: [此处可填写一位或多位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姓名] 出版信息: [出版社名称] / [出版年份] --- 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对特定年份《專利法》条文的释注或修订解读,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大且精密的知识产权(IP)生态系统图景。它超越了单纯的法律条文层面,深入探究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数字化和技术驱动型经济中发挥其核心驱动力。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知识产权理论的哲学基础、经济学模型分析、不同权利类型(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等)的交叉影响,以及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数据产权等新兴前沿领域面临的独特法律挑战与治理方案。 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知识产权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对知识产权战略有兴趣的学者和商界领袖,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知识框架与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石与经济驱动力 本部分将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审视。 第一章:知识产权的起源与哲学辩证 本章首先追溯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探讨功利主义、自然权利论和人格权理论在塑造现代IP法律体系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激励创新与促进知识传播之间的内在张力,并引入了“创造性门槛”和“公共利益”的动态平衡模型。不同于对现行法规的简单梳理,本章着重探讨了这些哲学基础在面对数字复制技术和开源文化冲击时所经历的理论重塑过程。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分析:价值评估与市场激励 本部分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经济学属性。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法论(如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如何量化创新成果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地位。同时,详细分析了不同激励机制(如垄断期限、保护强度)如何影响研发投入决策(R&D Spending)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特别是对“专利池”(Patent Pools)和“交叉许可”(Cross-Licensing)等交易机制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细致的建模分析。 第三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协调与冲突 本章聚焦于国际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它系统梳理了《TRIPS 协议》之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框架下的最新发展与区域性协定(如CPTPP、RCEP)对传统IP体系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域性原则”在网络化传播时代面临的挑战,以及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非关税壁垒的角色演变。 第二部分:核心权利类型的深度剖析与战略应用 本部分将焦点从宏观理论转向具体权利类型的实践操作与前沿发展,特别是侧重于著作权和商标权在数字环境下的复杂性。 第四章:著作权法的边界拓展与挑战 本章详细剖析了信息时代对传统著作权法提出的严峻考验。内容包括:对“表达的独创性”在算法生成内容(AIGC)中的界定难题;“合理使用/公平处理”原则在流媒体、社交媒体内容再现和用户生成内容(UGC)中的适用边界;以及对表演者权利和录音制品权利的现代化保护路径。特别关注了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法律效力与反规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第五章:商标与品牌保护:从识别标志到企业信誉资产 本章超越了商标的注册与侵权基础知识,重点讨论了商标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战略价值。内容涉及:非传统商标(如声音商标、动态商标、全息商标)的保护实践;“驰名商标”的跨国界认定与保护策略;以及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如何有效应对假冒侵权、恶意抢注和“涮流量”行为。本章提供了详细的品牌风险管理矩阵。 第六章:新型保护客体与辅助性权利 本章探讨了除专利、商标、著作权以外,对于创新和市场秩序至关重要的辅助性保护机制。详细阐述了:商业秘密的界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泄密风险的法律应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特殊保护框架;以及地理标志(GI)作为区域经济驱动力的国际保护模式与国内利益协调。 第三部分:前沿科技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颠覆性重塑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创新点,聚焦于尚未被传统法律框架完全吸收的新兴技术领域。 第七章:人工智能(AI)的创造物与法律归属 这是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章节之一。内容集中探讨:当AI系统独立生成文本、图像或代码时,其知识产权应归属于开发者、用户还是AI本身?如何界定AI生成物的“独创性”以满足著作权或专利法的要求?本章详尽分析了各国和主要司法管辖区在处理AI创造力归属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倾向和潜在的法律冲突点。 第八章:生物技术、基因编辑与专利权的伦理边界 本章深入分析了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重点在于对生命物质(如基因序列、抗体)的专利可授予性标准的辩论与发展趋势;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权利主张复杂性;以及科学研究例外与强制许可在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的适用争议。本章对生物伦理委员会(IRB)的决策与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第九章:数据产权的兴起与数字资产的法律化 在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本章探讨了“数据所有权”的理论困境与实践路径。内容包括:数据库的版权保护与“合理投入”的经济考量;数据挖掘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个人数据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体系下所体现出的控制权而非传统“所有权”的保护模式。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合同法、特别法和准知识产权制度(Sui Generis)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数据产权框架。 结语: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战略思维 本书最后总结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时所应采取的战略调整。强调了跨学科合作、技术中立原则以及灵活的法律解释框架对于维护创新生态平衡的至关重要性。本书提供了一套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分析工具,而非僵化的规则手册。 ---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视野: 深度融合了法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2. 聚焦前沿: 大量篇幅专门用于解析AI、基因技术和数据产权等新兴热点。 3. 实践导向: 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和风险管理策略,而非仅限于理论阐述。 4. 理论溯源: 详尽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背后的哲学争论,帮助读者建立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龍昇


  現 職
  政治大學法學院專任副教授

  學 歷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律博士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
  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政治大學法學士

  經 歷
  中興大學教學資源暨發展中心主任
  中興大學法律學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
  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
  靜宜大學兼任副教授
  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

图书目录

七版序
自 序

.第1編 專利制度概論
第1章 起源與本質
第一節 起 源/3
第二節 本 質/3
第2章 我國專利法之沿革
第一節 制 訂/7
第二節 修 正/7

.第2編 我國專利法之規範
第1章 專利之種類
第一節 發明專利/22
第二節 新型專利/30
第三節 設計專利/33
第2章 專利保護客體
第一節 不予發明專利標的/50
第二節 不予新型專利標的/55
第三節 不予設計專利標的/56
第3章 專利要件
第一節 產業上可利用性/63
第二節 新穎性/67
第三節 進步性(非顯而易見性)/86
第4章 專利之申請程序與申請人
第一節 專利權之取得方式/100
第二節 發明單一性/108
第三節 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人/111
第四節 代 理/118
第五節 專利之申請程序/122
第六節 專利申請日與優先權制度/135
第5章 專利之審查與行政救濟
第一節 專利審查官/163
第二節 發明專利之審查/166
第三節 設計專利之審查/177
第四節 新型專利之審查/179
第五節 發明專利與設計專利之再審查/185
第6章 專利權限
第一節 專利權之取得與期限/192
第二節 專利權效力及其限制/202
第三節 專利權之處分/213
第四節 專利內容之更正/217
第7章 特殊授權與強制授權
第一節 專利權之特殊授權/225
第二節 專利權之強制授權(compulsory license)/226
第8章 專利之標示與維持
第一節 專利之標示/242
第二節 專利之維持/244
第9章 專利權之消滅與舉發撤銷
第一節 專利權之消滅/252
第二節 專利權之舉發撤銷/255
第10章 專利權之侵害與救濟
第一節 專利侵害之認定/272
第二節 專利侵害之救濟/277
第三節 新型專利權人行使權利之特別規定/286
第四節 專利邊境保護措施/287
第五節 西藥專利連結制度/294

.第3編 結 論

.第4編 附 錄
◎112年3月9日經濟部智慧局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對審制)條文對照表/309

.參考書目/347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690875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1.7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七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七版序

  我國因應加入CPTPP而在2018年修訂藥事法,導入專利連結制度,專利法則於2022年增訂第60條之1以資相應。除此之外,專利法的另一項重要大幅修正方向,則是針對專利權爭議處理程序所建立的「對審制」。歷經多年的修法推動,此項修法草案已於2023年經行政院院會通過,並送至立法院審議中。

  在過去三年的全球COVID-19疫情期間,各國除透過邊境管制避免疫情蔓延,亦竭力研發治療疫苗,進行臨床試驗。呼吸器的需求大增,國際大廠的專利佈局現況,牽動著國內廠商投入呼吸器等相關醫療器材技術開發與專利部署。而因疫情導致遲誤專利法定期間者,我國智慧財產局亦表示將從寬認定回復原狀之申請。專利制度與產業脈動緊緊相扣,由此可見一班。

  本次改版,於第一編新增我國2023年專利法對審制修正草案重點,並於第四編附錄新增修正草案對照表。此外,另於第二編第十章新增專利連結制度乙節(包含藥事法、專利法規定),提供該制度分析說明。

陳龍昇謹識
2023年8月於台北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证据法学导论》的时候,我其实有点担心它会像其他同类书籍一样,陷于对“三性”的机械重复叙述。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它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证据在现代诉讼中的核心地位,甚至将其比喻为“诉讼的血液”。作者在讲解证据采纳的程序性问题时,非常强调其背后的宪法权利保障基础,这使得整个学科的理论高度瞬间被拔升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大陆法系的传统,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对比了英美法系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案例,探讨了如何平衡效率与正义。书中的案例选取都很经典,且论述过程细致入微,逻辑链条清晰得像是一张展开的精密地图。读完之后,我对证据裁判的思维模式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记忆,而是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的构建。这本书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评分

我对《公司法疑难问题研究》这本书的评价只能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市面上很多公司法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要么就是简单罗列立法沿革,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直击痛点,专挑那些在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启动要件、董事的注意义务标准,甚至是新《公司法》背景下国有股权的管理,每一章的论述都充满了交锋的火花。作者的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他会先展示A派观点、再呈现B派观点,最后给出自己综合权衡后的倾向性意见,这种结构让读者在阅读中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思辨过程。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对于从事资本市场法律服务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能帮你快速厘清复杂股权结构背后的法律逻辑。

评分

说实话,我对《民法典各分编详解》这个系列的评价一直都很高,尤其是这本专门讲物权编的解读本。它最棒的一点在于,它把物权法中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示”、“善意取得”等,通过非常接地气的口语化表达和丰富的图表进行了说明。我感觉作者在编写时,时刻都在思考“普通读者如何才能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者的自我表达上。比如,在讲解动产交付方式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从二手车交易到线上购物的物流过程,都囊括进去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处理不动产登记或租赁纠纷的实务工作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比单纯背诵法条要有效得多。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的最新变动,保证了内容的“新鲜度”。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殿堂,而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书”。

评分

我最近在忙着梳理《国际经济法原理》,手边的这本《全球贸易治理体系解析》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局限于WTO的基本规则,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数字贸易的兴起以及供应链重构等前沿议题。作者的文笔流畅又不失严谨,行文间经常能看到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深刻洞察,而不是简单的条文罗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争端解决机制(DSU)的分析部分,作者不仅讲解了其运作流程,还结合近年来热门的贸易摩擦案例进行了案例剖析,让我对国际法如何落地生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时效性结合得非常好,无论是法学院的学生,还是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法律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匪עי。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国际条文编织成一幅生动的全球经济图景,读完后感觉自己的视野都被极大地拓宽了。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法律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我手里拿着的是《刑法总则精讲》,厚厚一本,但翻开后才发现,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透彻,逻辑性强到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举的案例都是近几年的经典判例,非常贴合实务,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书里对各种学说的梳理也做到了兼收并蓄,不偏不倚,既介绍了主流观点,也对新兴的学说进行了批判性分析。装帧上走的是经典的教科书风格,字体排版适中,阅读起来不费眼力。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疑难问题解析”,很多我自己在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恰好都在那里得到了圆满的解答。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材,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你迷茫时提供方向,在你犹豫时坚定信心。对于准备司法考试或者仅仅是对刑法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高度,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啃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