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的1001夜:美麗助人故事

助人者的1001夜:美麗助人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美麗
图书标签:
  • 助人者
  • 温暖故事
  • 正能量
  • 心灵成长
  • 公益
  • 奉献
  • 爱心
  • 社会责任
  • 励志
  • 人间真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麗老師助人親身經驗,以生命映照生命的史詩。
  在混亂世代帶來光的智慧結晶,能閃亮與溫暖人心。

  這是一個法鼓山首屆關懷生命獎得主的助人故事。

  吳美麗老師創立牧愛生命協會將近二十年,陪伴及協助一個又一個生命走到幽谷的人,提升許許多多的當事人活下去的希望感,產生許多驚人的生命改變,其中的助人哲學是什麼?助人的技巧又該怎麼進行?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能不能讓更多人學會當身旁有人陷入心理危機時有力氣拉一把?能不能讓這些影響似漣漪一樣擴散?能不能溫暖更多人的心,讓台灣社會更認識牧愛?

  藉由整理及出版美麗老師服務的精髓與故事,回答以上的問題,並達成上述的目標,盼望為二十年的足跡留下記錄,除了為「以愛牧養生命」的理念留下記錄,讓愛傳出去,並提供助人者實務上操作之典範。

  美麗老師以人為本,重視個體生命存在的尊貴,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接受消防隊與警察人員邀請,在自殺危機現場對當事人進行自殺企圖危機談判;對自殺未遂當事人進行重建工作;協助自殺遺族哀傷輔導與生活重建;帶領團隊以生命教育的精神陪伴輔導青少年藥癮者及其家庭。美麗老師愛護正在發展中的兒童青少年,更接受學校邀請進入校園義務輔導有自殺企圖危機的學童;在社區推動弱勢兒童青少年照顧服務;在莫拉克風災之後,接受教育部委託,長途跋涉到阿里山六個部落、七所國中小,對學童進行校園災後輔導長達四年;協助嘉義縣的中輟輔導服務長達十一年;基於對社會人口老化及跨國婚姻新住民的關注,更在社區常年推動長者關懷輔導,開辦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服務。

  除了針對社會問題投入財力、人力,美麗老師也接受軍隊、學校、社福組織邀請,常年奔走各地講授自殺防治、親職教育、輔導知能等相關主題,希望透過知識與經驗的傳遞,協助專業工作者能以正確的態度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她以真誠、無私的氣度,將自己奉獻給社會,除了時間、心力與專業的投入,二十年來已捐出一千三百多萬的講學所得,用來推展「以愛牧養生命」的志業。這本書將忠實的記載她助人的心路歷程,她是如何承載人們生命中的種種內外在的苦難,她用什麼樣的態度與方式去解決人們生命的難題,及她又是怎麼樣處理複雜的挑戰,都會在本書娓娓道來,見證人性的溫暖與生命改變的可能。

  「以當事人為師」、「花開需要時間」、「堅定而溫暖的陪伴能產生驚人的力量」、「如果不是此時又是何時」、「有價值的事情都是不容易的」、「堅定而溫暖的等待是最好的禮物」……,所有生命改變的奧妙奇蹟,都蘊藏在美麗老師這些樸實無華的信念中,她將用親身故事與你分享,請你一起來見證生命改變的可能。
迷失的航线:失落的文明与星际探险 一部融合了宏大宇宙史诗、深刻人性反思与硬核科幻想象的杰作。 作者: [此处留空,以模拟真实出版物的自然留白] 出版社: [此处留空] ISBN: [此处留空] --- 楔子:编号为“寂静之光”的残骸 宇宙的广袤之中,信息是比物质更为稀缺的资源。在距离银河系核心近五万光年的“奥德赛悬臂”边缘,一艘名为“恒久号”的勘探舰,在一次例行深空扫描中,接收到了一组异常的脉冲信号。信号源指向一片被星图标记为“不可航行区”的黑暗地带——那里充斥着难以穿透的暗物质云团和不稳定的时空涟漪。 船长,经验丰富的星际考古学家艾琳娜·维斯,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次简单的宇宙噪音,而是一个文明消亡前发出的最后一声哀鸣。她违背了星际联盟的“安全协议第73条”,决定带领她的三人核心团队,逆着宇宙的暗流,深入那片被遗忘的虚空。 第一部:遗忘之城的几何学 “恒久号”最终抵达了信号源。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废弃星站,而是一个漂浮在真空中的巨大结构体——“萨利安古城”。这座城市完全由一种未知的高密度晶体构成,其建筑风格超越了人类已知的任何几何学范畴,充满了不规则的美感与令人不安的精确性。它似乎是凭空凝固在宇宙中的一块巨大、沉默的思维结晶。 进入古城内部,团队发现电力系统仍以微弱的功率运行着,维持着基本的生命维持舱和数据核心的休眠状态。这里的空气带着一种奇异的金属甜味,引力场稳定得如同在行星表面。唯一的“居民”,是被称为“守望者”的机械生命体。它们外形如同漂浮的、由无数细小光纤编织成的几何体,行动缓慢,却能瞬间破解任何已知的加密语言。 首席语言学家,内森·霍尔,被派去解读萨利安文明留下的信息。他发现,萨利安人的语言并非基于声音或符号,而是基于“维度共振”——他们通过调整周围空间结构来表达概念。破译工作异常艰难,仿佛试图用二维的纸张去描绘四维的物体。 随着深入,内森揭示了萨利安文明的核心冲突:他们并非被外敌毁灭,而是被自身的“完美”所吞噬。 第二部:超越边界的计算 萨利安人是宇宙中已知最古老的智慧种族之一,他们掌握了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终极控制权。他们建立了“至高算法”——一个旨在消除宇宙中所有不确定性、痛苦和随机性的超级意识系统。在算法的引导下,疾病、饥饿、冲突,乃至情绪波动都被彻底根除。 然而,这种绝对的秩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没有了波动,就没有了变化;没有了需求,就没有了创造。文明陷入了“存在的停滞”。 艾琳娜在古城的中央档案馆发现了一系列全息影像记录。记录中,萨利安的最后一代成员,那些皮肤因过度进化而变得半透明的生命体,正面临一个深刻的哲学危机:一个没有错误的世界,是否还是一个值得生存的世界? 他们尝试了最后的解决方案:启动了“维度跃迁”实验——试图将整个文明提升到人类无法理解的更高维度,以期在“新维度”中重新获得“不确定性”。 第三部:星际中的幽灵船 当团队进入主能源核心时,他们发现核心不仅是能源所在,更是一个巨大的、被冻结的时间胶囊。在核心的中央,漂浮着一个微型星系模型,模型中的恒星正在以极慢的速度燃烧。 就在这时,守望者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它们不再是沉默的向导,而是展现出了某种近乎维护程序的攻击性。原来,萨利安人设定的最终指令是:保护这个“时间胶囊”不受任何“低维干扰”的侵蚀,直到“新维度”的“归来信号”发出。 艾琳娜的团队,正是这种“低维干扰”。 机械的追击战在扭曲的走廊中爆发。物理定律在这里开始失灵,光线弯曲,重力随机变化。工程师莱克斯必须利用他对跃迁引擎的知识,反向利用萨利安的能量场,来干扰守望者的内部结构。 最终,在内森的最终破译中,他们找到了真相:萨利安人从未真正“跃迁”。“新维度”只是他们为自己设计的、一个可以自我安乐死的美丽谎言。他们选择将意识上传到这个巨大的晶体结构中,让自己的物理形态彻底消亡,以避免在永恒的完美中走向虚无。 尾声:留给后来的旅人 艾琳娜和团队成功逃脱了古城,但他们没有带走任何具有直接技术价值的装置,因为那些技术太过危险,不应被尚未准备好的文明所掌握。他们只带走了两样东西: 一是那段被压缩成单一光束的数据——萨利安人对“自由意志与秩序的平衡”的最后思考,这段信息包含了对所有已知宇宙物理学模型的颠覆性洞察。 二是古城内部响起的一段“归来信号”,那信号极其微弱,充满杂音,但逻辑结构清晰:“我们并未离去,只是等待下一次犯错的机会。” 当“恒久号”调转船头,驶离那片寂静的黑暗时,艾琳娜望着星图,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宇宙中,最大的陷阱往往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对“终极完美”的病态追求。他们的任务不再是探索,而是警示——警示所有在星辰间航行的后来者,航行的意义不在于到达一个已经预设好的终点,而在于选择通往下一站的航线,以及,选择在航行中犯错的自由。 本书探讨的主题: 维度哲学、技术伦理的极限、文明的自我毁灭机制、信息熵与存在意义的关联。 --- 《迷失的航线》 将带领读者穿越未知的宇宙边界,直面一个古老文明留下的终极拷问:当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活着”? 这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深刻预言与反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美麗


  1958年戰後嬰兒潮世代出生,父母親都是骨科中醫,父親早年從事民主運動,歷經白色恐怖的年代,少女時期埋首存在主義尋找生命的答案,因緣際會踏上助人的道路, 2004年獲頒高雄市政府搶救自殺有功人員,同年創辦牧愛生命協會,2007年榮獲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頒發第一屆關懷生命獎,2010年獲頒嘉義縣政府莫拉克颱風災後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有功人員,2022年衛生福利部全國績優志工金牌獎得主。

  現職:
  中華民國牧愛生命協會創辦人暨執行長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高雄地方檢察署親職教育特約講師
  高雄市性別人才資料庫講師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生活報報長期受訪來賓
  各級學校、軍隊等親職教育、自殺防治、生命教育、輔導知能專業講師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劉振忠 12
分享生命中的一點點餘裕 /洪富峰 14
與愛相遇 /李欣倫 16
有意義的關愛與連結的力量 /洪菁惠 17
串起承接的網路 /蕭淑珊 19
作者序 我要回答一個關於改變與希望的問題,因愛而生。 22
序篇 《助人者的1001夜:美麗助人故事》簡介 /謝濬澤 28

楔子 32

第一部 危機救援:協助心理危機者重建希望的故事 41
1.烈日下的陰影 42
2.清晨的星光 56
3.24小時救援 73
4.點亮一盞回家的燈—嘉義縣中輟預防學生心理輔導 81
5.災難下的愛與希望—嘉義縣莫拉克風災災後學生輔導 89
6.諸羅來去,我心已留下 98
7.壓力與憂鬱情緒急救:守護生命小錦囊 101

第二部 生命關懷:在社區角落裡點起一盞燈的散文詩 105
8.媽媽的髮梢 106
9.想要毀滅世界的科學家 119
10.哎呀,怎麼辦啊怎麼辦? 125
11.50元硬幣閃爍的光 131
12.聖誕節的禮物 137
13.波蘿麵包的願望 145
14.爸爸的房子 153
15.一個可以回來的地方 178
16.黃昏的故鄉 211
17.在台灣的娘家 226
18.城市裡漂流的身影 230
19.紀念與一個視障朋友的生命交會235

第三部 生命發展:曙光下的小綠芽 237
20.我與孩子的生命交會 238
21.有價值的事情,都不是容易的。 242
22.守護心中的光 246
23.如果你再也看不到我了會怎樣? 249
24.因為這樣,你就會關心我呀! 251
25.最大最大的禮物 254
26.愛與被愛 255
27.花開需要時間 257
28.為守護而戰 260
29.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立足 263
30.不能止息的陪伴 267
31.愛與寬恕 269
32.守護微光 271
33.陪伴孩子的準則:四多四少一定要心運動—給爸爸媽媽教養子女的備忘錄 273

謝辭 275
附錄
作者簡介 284
「與汝同行—牧愛生命協會守護天使們」的推薦文 291
1.關於生命與愛/李碧玉 291
2.為受助者燃起一盞燈/王嘉慶 294
3.高樓女兒牆上的協談/方貴全 295
4.遇見幸運/陳貞分 296
5.學習生命的意義/張錦文 299
6.我與美麗老師的相遇/鮑麗媚 300
7.人生最棒的禮物~我與美麗老師的美麗相遇/曾聖傳 301
8.走在「成為我自己」的路上/宋李素敏 303
9.不放棄的堅持/廖昱瑄 304
10.暗夜裡高舉的火炬/林士軒 305
11.燃起生命的燈火/戴雅梅 307
12.走出憂鬱暗谷,擁抱光彩幸福/芳ㄚ頭 309
13.邂逅美麗的一片海/陳素春 311
14.平等對待生命的愛/陳柏翰 312
15.至福/張秀菊 313
16.生命的愛與光/趙于欣 314
17.書寫老師/陳美鴻 315
18.與老師相遇/許瀞云 316
19.驚喜的旅程/許庭宜 317
20.依期待而實際行動/陳怡蓁 319
贊助本書芳名錄 320
關於牧愛生命協會 322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5499
  • 叢書系列:晨星叢書
  • 規格:平裝 / 325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劉振忠-天主教高雄教區總主教


  吳美麗姊妹成長在三代的天主教家庭,依循著基督徒「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的愛德,捨棄世俗的價值,毅然投身社會福利工作,以全職志工的方式投入,致力於生命救援、弱勢關懷、教育倡導,不曾停歇。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美麗與教區合作,帶領志工團隊在第一時間進駐天主教高雄市救世主天主堂,為災區的孩子提供團體輔導。爾後,她也一直秉持「愛,不可只用言語或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壹3:18)」的福音精神,協助教區推動社區長青課程,並設立全人關懷中心,依天主的旨意服務社會上最弱小的一群。

  身為天主教高雄教區的總主教,又是吳美麗姊妹的牧者,經常有所接觸,對她的為人處事很是讚賞。這次出版的《助人者的1001夜:美麗助人故事》,是她投入助人工作的經驗分享。我看了深受感動,美麗姊妹為他們所做的,實在就是基督精神的展現。

  我們天主教信理中有所謂的「三超德」,分別是信德、望德與愛德;他們在基督教神學中被認為是三種超性(超越本性或超自然)的德性,也被認為是基督耶穌的基本教導。其中愛德的表現,是通過它,我們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以及因愛天主而愛我們的鄰人。

  美麗姊妹在助人故事對弱小者無私的奉獻,正是愛德的最佳寫照。

  我很榮幸能夠推薦美麗姊妹的這本書,願讀者能從其中感受到天主的愛。

推薦序二

分享生命中的一點點餘裕
洪富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在參與哈瑪星社區工作室的活動中,我認識了吳美麗女士,她和伙伴們稱呼我洪老師,我稱呼她美麗姊。

  那幾年之內,我們策畫的社區活動,辦得生龍活虎,經常馬不停蹄到處去交流,除了獲得公部門的大力肯定,還接待過當時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來參訪,這讓耆老和鄉親更加支持社區工作室。

  有一回,我們借中山大學隧道展覽哈瑪星老照片,一位祖母拉著孫子來看展,在一張街景照片前,笑咪咪的為她的小孫子解說著,那笑容真令人難以忘懷啊!或許,這就是對社區志工們最有力量的鼓舞吧。

  哈瑪星工作室之後,美麗姊創辦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牧愛生命協會,從小社區跨出一大步,全心全力守護弱勢族群。守護是吃力又勞心的過程,磨著人哪!沒有深刻信仰的加持,撐不久的。

  這本書記述著20年來的部分故事,主角們的生活大多欠缺餘裕,藉著美麗姊和同工們耐磨的守護,分享的一點點餘裕,生命中的難題或可以稍微紓解。如果因著這一點點分享的餘裕,生活多了些從容,而能夠綻放出令人難忘的笑容,那這本書裡的故事,就更值得分享了。

  願為美麗姊的新書推薦!

推薦序三

與愛相遇
李欣倫-國立中央大學副教授、作家


  想到牧愛,許多溫暖的回憶就不斷浮現。想到曾經產後憂鬱症的我,揹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從台中輾轉搭車到西子灣,去見美麗姊的那年夏天。

  西子灣的熾熱,藍天,浮動的漁船和水面倒影,現在想起來都像夢一般,我懷抱著深藍色的憂鬱、恐懼和不安,忐忑走向牧愛,整天下來,淚水不斷滑落,眾多複雜的情緒在胸口衝撞,和美麗姊談完,好像經歷一場洗滌。

  於是想到牧愛,我會聯想到水,那是西子灣流動的水影,穩穩承接著浮盪的船隻,也是無數的淚水,流盡之後也把髒污一併帶走了。

推薦序四

有意義的關愛與連結的力量
洪菁惠-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美麗是一位非常熱心又好學的人。

  美麗投入牧愛生命協會的助人工作已經二十餘載,她十分好學,考取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研究所,我因而認識她。

  經由協助擔任牧愛正向心理與正念研習課程,有機會與牧愛夥伴們互動,因此更加認識美麗的熱情與奉獻精神,她像是一位溫暖慈愛的媽媽,影響著牧愛的助人夥伴,對社區民眾繼續散發著關愛與熱情。所以她發揮了很棒的正能量循環,溫暖的她,也溫暖了牧愛與受到牧愛照顧的社區民眾。她的奉獻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美麗將曾與其生命交會的感動與片刻,化為一篇篇故事,這不僅鼓勵了分享故事的敘說者,也讓讀者有機會經由故事,了解挫折背後的生命意涵。容易閱讀的小故事,讓讀者發現在挫折與挑戰中總是存在希望。看似不起眼的積極主動關愛自己與他人,總能在不經意中發現有意義的關愛與連結的力量。

  期待一篇篇小故事,可以鼓舞更多有類似經驗的人,發現內在始終存在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那种叙事节奏所吸引。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励志类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打鸡血,告诉你如何立刻成为英雄。恰恰相反,它有一种老派的、讲故事的魅力,仿佛你在冬夜里围着火炉,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慢慢道出他的人生体悟。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叙述,而是像一幅精美的挂毯,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但主题却是惊人地一致——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难以言喻的善意循环。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深入骨髓的复杂性,让她笔下的人物绝不是扁平化的“好人”。他们也会疲惫,也会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甚至会因为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某些需求。正是这种真实的不完美,让他们的善行显得更加可贵和可信。读到某些章节,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望向窗外,思考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助人”瞬间。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联结”的渴望。

评分

读完最后一页,我的心情非常平静,但内心却涌动着一种强大的行动力。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或许在于它将“助人”这个略显沉重的概念,重新定义为一种日常的、可以实践的、充满美感的生命状态。它没有提供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万能公式,而是呈现了上千种不同的可能性和路径。我喜欢它对“助人者自我关怀”的强调。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一个枯竭的水源无法灌溉他人。她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展示了如何平衡奉献与自我恢复的界限。这种不回避“助人者倦怠”的描写,让这本书显得无比真诚可靠。它告诉我们,保持你的能量,照顾好你的灵魂,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个持续性的陪伴者,会在你感到迷茫或疲惫时,提醒你最初那份希望和善意的源头在哪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它的“沉浸感”,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精准的细节描写,将我们拉入故事的现场。我仿佛能闻到那个偏远诊所里消毒水的味道,能感受到深夜里孤儿院走廊里的微凉。作者对“聆听”这个行为的重视程度,贯穿了全书,这是一个常常被现代社会快速节奏所遗忘的技能。她展示了,很多时候,最好的帮助不是提供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个绝对安全、不会被打断的空间,让受助者自己找到出口。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心理咨询师,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只是每周花半小时,听一位退伍军人讲述他重复的噩梦。没有任何干预,只是倾听。最终,那个军人自己走出了阴影。这种对时间、对耐心的尊重,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技巧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时间观”的哲学探讨,让人学会在急功近利的世界里,慢下来,才能真正看到问题所在。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对“鸡汤”文学非常警惕的人,总觉得那些过于完美的故事读起来虚假且空洞。所以,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带着审视的眼光。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完全避开了那种浮夸的叙事陷阱。它呈现给我们的“助人”故事,是沾着泥土的,带着汗水的,是那种真正发生在你我身边,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作者对困境的描绘极其克制,她不渲染绝望,但也不回避痛苦的现实。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反而让读者获得了最大的共情空间。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回忆自己的经历,只是这些经历被作者用一种更清晰、更富有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组织和提炼了。尤其是在处理跨文化交流的帮助案例时,那种敏感和尊重,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助人者应有的姿态——那就是放下自己的优越感,以学习者的姿态去靠近和理解他人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有点犹豫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有那种炫目的色彩或者夸张的排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嗯,这应该是一本比较沉静的书。” 读完之后,那种沉静感倒是保留了下来,但里面蕴含的情感张力却远超我的预期。我特别欣赏作者叙事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似乎只是轻轻地描摹了一幅幅生活中的场景,但当你沉浸其中,会发现那些细微之处全是人性的光芒与挣扎。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一个社区工作者如何面对一个长期受困的家庭的故事,作者没有大肆渲染悲情,而是聚焦于那些日常的、近乎琐碎的坚持:一个准时送去的便当,一句不带评判的问候,一次不厌其烦的陪伴。这些情节的堆叠,最终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暖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助人”这件事,它不是一个宏大的口号,而是无数个微小、真实、充满耐心的瞬间构筑起来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帮助”的理解,不再把它看作是一种单向的施予,而更像是一种平等的、彼此成就的连接。这本书的文字像涓涓细流,看似平淡,实则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