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國民法官 司法「頭傢」
2023年,臺灣「國民法官」正式上路、開始實施,確認民眾可以票選總統、縣市首長、立委民代之外,進一步參與司法審判、決定是非善惡,完成民主法治國傢國民主權、「人民頭傢」的最後一哩路。刑事程序司法審判不再是法律人的獨舞戲颱,而是人民代錶詮釋公平正義的開放空間。同時,未來司法改革人民參審成敗良窳,不是執政者獨自評估「一錘定音」,而是社會大眾投入與否「用腳投票」。
臺灣國民法官主要參考日本「裁判員」製度,另我國人民參審的實現並非順風順水、一步到位,司改步調坎坷歷經觀審、陪審與參審等製度論爭。再者,法製規範為能確保參與民眾審判過程看懂、聽懂,配套參採日本「起訴狀一本」捲證不併送、「證據開示」審前準備、「言詞審理」活化法庭,以及「事後審製」上訴救濟。亦即,國民法官法製跳脫巢臼、別齣心裁,規劃嶄新刑事程序「第二軌」。
2011年司法院首創「人民觀審製度研擬委員會」,乃至2017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再次確認人民參審之司改目標,個人因緣際會有幸擔任相關委員職務。本書主要收錄參與其間各項會議、公聽會、研討會等等所知、所想的文字紀錄,去蕪存菁刊載「月旦法學雜誌」、「月旦法學教室」、「司法改革」雜誌之投稿文章。各篇文章的議題、素材涵蓋人民參審製度形成過程主要爭議、變動沿革,希冀為我國法製留下雪泥鴻爪、溫故知新,故作些增補並全新編排,因應議題性質脈絡、彙整規劃為四大麵嚮:
一、國民法官的政策論理,主題包括:起訴狀一本主義之政策目的、選任程序的機製內涵、審前整理的政策理念、法庭審理的程序特色、證據調查的應然模式,以及判決評議的模式程序。
二、國民法官的藉鏡案例,內容涵蓋:審判對象的範圍限定、無罪推定的實務運用、證據調查關聯性的判斷、人民參審的量刑原則、人民參審的上訴救濟,以及被害人訴訟參與。
三、國民法官的前世今生,主題包括:人民參審的時代意義、人民觀審製度的缺失、人民參審如何實踐國民主權、人民參審的刑訴製度配套、人民參審與正當程序的論理。
四、國民法官與裁判員製度的交錯,精選來臺演講日本學者的譯稿,包括:井上正仁教授・裁判員製度十年迴顧與展望、綠大輔教授・裁判員製度建製下之實務變革、本莊武教授・裁判員審判的量刑思維、後藤昭教授・日本二審沿革與裁判員及裁判員上訴現況與啟示。
國民法官人民參審之製度精妙,在於參與民眾不受關說、報復感覺「安全」,法庭審理節奏明確、證據清楚心思「安靜」,判決宣告審理終結自我負責、心無罣礙坦然「安心」。臺灣、日本有共同的民主信仰、人權價值及相近民風民情;日本人民參審「裁判員」製度實證可行,臺灣汲取多方經驗應可做得更好、迎頭趕上。最後,本書寫作起心動念乃至交稿完成,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支持與編輯團隊專業的協助,另本校學棣傢維、冠偉費心看稿校對,謝謝您們。
林裕順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