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部書成五十年——曾永義院士《戲麯演進史》的寫作歷程
時間,在不盡的緬懷中流轉。又是一年一度雙十節,我們的學術父親曾永義院士(1941-2022)逝世一周年。老師以八秩之齡攀登學術誌業的高峰,完成《戲麯演進史》八冊將全部齣版。拜讀老師的論著,彷彿身影猶在;而遇到疑難問題無所適從時,纔意識到老師真的遠遊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想請問老師,是從何而來的「願念」,會在一九七一年以副教授任職臺灣大學中文係時,即有撰著戲麯史之誌?又是何等堅執的毅力,足以貫徹五十餘年的歲月完成一部《戲麯演進史》?
曾老師追述治學方法是倣效王國維(1877-1927),先分題探討,解決關鍵性問題,再融會貫通著為專書。王國維於光緒三十四年至民國二年(1908-1913),完成《麯錄》、《戲麯考原》等九種。最後撮取菁華要義,撰寫《宋元戲麯考》,成為戲麯史的開山之作。王國維以六年時間研究戲麯,首開戲麯史研究的潮流,並啟發中日學者對戲麯展開學術性的研究。曾老師筆耕五十餘年,教學與研究以戲麯為主體,而以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著作等身,有專書《參軍戲與元雜劇》、《戲麯源流新論》等十五種。另有期刊論文一百六十餘篇,結集於《從腔調說到崑劇》、《戲麯與偶戲》等十三書之中。每個論題各有不同的麵嚮,都是研究戲麯史紮實的根柢。
行年將近七十五歲,老師常懷「時不我與」之憂,乃積極申請二〇一七年八月教育部的研究計畫;繼而從二〇一八年八月起執行國科會五年期「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確立書名《戲麯演進史》。老師以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麯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然後重新建構體係、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一麵整編舊稿,一麵撰寫新篇,直到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淩晨,構思《戲麯演進史》全書為十編約五十章。旨在條理論述「戲麯」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麵之演變發展的歷程。打破嚮來以朝代為製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閤「戲麯演進史」的意義。
對於「戲麯」、「南戲」、「北劇」如何源生等關鍵性的問題,曾老師早已成一傢之言。惟作傢作品浩如煙海,必須著力增補。瀏覽《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2)》,其中將近三年的時間(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老師緊鑼密鼓閱讀撰述古典戲麯作品。經年纍月案牘勞神,緻使罹患心臟衰竭的宿疾,猶如雪上加霜。二〇二〇年八月起必須依賴製氧機,方能初臥即入睡三四小時。然後披衣伏案寫作約二小時,纍而又臥床休息一二小時,即起又復寫作。麵對衰朽殘年,日記寫道:「今孜矻於《戲麯演進史》之撰著,白髮滿頭,一燈孑然,日居月諸,但望身體平安,早日成此宿願。」
在製氧機的協助下,約兩百七十萬字的初稿終於在二〇二〇年九月底完成,老師謙稱是「龐然大物」。奈因耗盡心神、氣虛體弱,十月入住臺大醫院,十一月接受心臟大手術,生命在危急存亡之鞦。彼時,我每天晚上在心底呼求:「曾老師!您得撐著!您得撐著!一定要看到五十年嘔心瀝血的著作齣版啊!」感謝臺大醫療團隊,感謝曾老師堅韌的求生意誌,歷經九死一生安然歸來。養病期間,繼續刪修《戲麯演進史》初稿。翌年四月底在傢中與三民書局劉培育副總編輯帶來的第一冊《導論與淵源小戲》留影,日記寫道:「五十年之苦心盡力之總成果開始落實矣!」五月七日在臺北國傢圖書館舉辦新書發錶會,翌日昧旦感懷,賦七言排律:
一部書成五十年,白頭搔盡亦堪憐。嘔心瀝血蕓窗下,鞦色春光燈影前。 浩瀚縱橫浮麯海,新穎建構著鴻篇。辨析肌理觀演進,轉摺興衰識變遷。大物龐然真曠絕,椰林醉月嘯長天。
原以為等待全捲齣版之後,可以陪同老師「椰林醉月嘯長天」,豈料老師竟於二〇二二年雙十節悄悄離去,留下尚未齣版的後三冊,想必無限憾恨。師母請託我推薦戲麯各有專長的曾門弟子,包括侯淑娟、謝俐瑩、劉美芳、丁肇琴、林維琇、李佳蓮、陸方龍、邱一峰、鐘雪寧和我,分工閤作查閱校對,並由世新大學退休的丁肇琴老師掌舵其事。每個人都在現任繁重的教學或工作中,排除萬難,完成任務。從今年凜凜寒鼕的一月接下沉甸甸的打字稿,到炎炎酷熱的暑假閱讀排版的校對稿,我們每讀一字一句,彷彿迴嚮天上的學術父親......。
王國維遺言「五十之年,隻欠一死」。不禁假想,如果有前世今生,也許曾永義院士是王國維投胎轉世,今生再用五十年,完成超越海峽兩岸《戲麯演進史》的宏偉钜著吧!(曾永義院士《戲麯演進史》全捲發錶會,將於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上午十點,在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行)
李惠綿2023年仲鞦寫於臺北坐忘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