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請用孤獨來交換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我、掙脫枷鎖,與價值觀角力、滿有掙紮的小說,需要靜靜的閱讀。
或許,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與作者周鏇。她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用盡機巧埋下許多伏筆,然後突然間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拋齣一絲解答,如果在閱讀旅程中半途而廢,你就看不到最後、也是最美的風景。
這本小說,將現實和虛幻巧妙地融閤為一,字裡行間隱藏著許多多元、自省的對話,看起來似乎未必有立即的實效,卻是逐步打通任督二脈的紮實功夫。
佳伶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作者,她先是用英文寫下這部小說,這對久飫西洋文學和哲學的她來說,並不睏難。但英文畢竟不是她的母語,好奇詢問下,纔知道原因是「太痛瞭,沒辦法用中文寫……」如同她在自序裡所說:「筆是輕的,整理自己卻是沉重的。」等到英文版完成,剝掉一層皮之後,她纔慢慢把中文版完成。整個書寫過程,漫長而揪心,但她至終得到瞭意想不到的療癒。
身為初稿的讀者,我隨著小說中的場景、情緒、鋪排,浸淫其中,有時候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牽引齣內在的自己;有時候跟著書中的描述,看到瞭一線曙光,好像在心裡點亮瞭一盞燈──這就是閱讀的力量吧!我們或許沒有像佳伶一樣撕心裂肺的經歷,但是或多或少嚐過苦難的滋味。她經過淬練後而形成的養分,會像植物的導管和篩管一樣,傳給我們,達到「一個文本,各自錶述」的境地,讓我們也得到精神的滿足。
這種從閱讀而來的療癒力量,很神奇,也很強大;但是,你必須用孤獨來交換。
張蓮娣文字工作者
推薦序二
「宣戰」
毫無疑問地,談到女性在職場上能頭角崢嶸,需要剋服種種睏難與障礙,這類的書籍與話題不少,也能吸引廣大讀者目光。然而,與其說《宣戰》這本書著重於描繪女性於職場中,努力掙得與男性相同等待遇,不如說《宣戰》這本書是一位女性對人生精華時期的獨白省思。
在《宣戰》這本書,我閱讀到與教育界完全不同的職場生態,也閱讀到人際互動的緊張關係。但讓我揪心的是字裡行間展露「我可以,我可以繼續撐下去,我可以勉強自己、委麯求全」,令人心疼的女主角阿莉。因為能敏銳地體察他人的情緒,所以在長官眉頭一皺時,阿莉已經心領神會,不用他人說齣口,使命必達。因為好強不認輸,所以再艱睏的任務,阿莉也要犧牲自己,勇往嚮前。因為謹慎自守,所以身上扛著各項角色,阿莉默默承受,不發怨言。
阿莉是我,也是你,更是我們身邊那些努力撐起職場與傢庭的辛苦女性縮影。女性似乎比男性多瞭一條體恤他人的敏感神經。這是祝福也是詛咒。對阿莉來說因為體恤他人,所以她是位體貼負責的好員工,但到頭來卻犧牲自己的時間、喜惡、傢庭,甚至是自我。閱讀至此,不禁讓我省思我也是另一位阿莉嗎?
透過閱讀,我們經歷不同的人生風景;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省思自我內在。歡迎初入職場女性的妳,拿起這本書閱讀,更鼓勵已在職場浮沉已久的妳,透過閱讀這本書,省思自我。閱讀《宣戰》,讓妳的生活暫停、呼吸、再齣發。祝福妳,奪迴人生的主導權。
恭喜溫暖體貼的佳伶學姊齣版新書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校長溫宥基撰
自序
二○○七年初夏,抱著滿懷的不甘心與疑惑,我離開瞭職場、離開瞭我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在那之前,我生活唯一的目標就是「努力工作、證明自己、獲得長官賞識、換得更多的金錢以求達到經濟自主」。而這個目標,卻在一夕之間,如泡沫般破滅。當時的我心中充滿怨氣,並沒有意會到這是上帝為我的健康、傢庭準備的療癒契機。
因為原生傢庭所發生的事,我心裡一直有個很大的破洞。一方麵,缺憾,逼著我不斷地努力,想要改變原生傢庭的命運。另一方麵,我又想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傢庭生活,好讓記憶中的破碎,得以過去,獲得我理想中的圓滿。之後,在我洗手作羹湯,傢庭、親子關係真的獲得修復。同時,我也做瞭許多題目的學習。主題含括瞭某幾個特定的產業,和現行商業環境中的問題及轉變。還有,就是想要挖掘在今日世界中,尤其是東西方世界對「領導」這個課題的看法。探索後的結果雖讓我雀躍,但是能為這世界、為我帶來什麼改變嗎?老實說,我還在努力拼湊整幅圖畫,想要找到新世界的麵貌,跟自己新的定位。這一場預期以外的冒險,對於我最大的祝福,就是讓我得以成人之姿,以成人的眼光,重新去瞭解跟思考我成長期時,世界所發生的事。這些探索,讓我的內在孩童重新成長,也重新建構對世界的看法,拓展我的眼界,也與過去和解。
在我探索的期間,世界進行瞭一場大變革。二○○八年的金融海嘯捲走瞭許多人的緻富夢;石油價格暴起暴落造成瞭綠色能源的崛起,可以一時齣現令投資人傻眼的負價格,然後又捲土重來,高價再起。亞洲的韓國跟颱灣,相繼齣現民選女性總統;睡醒的中國,不甘於隻扮演世界血汗工廠集中地的角色,積極挑戰美國的世界強權地位;美國積極推動泛太平洋區域經濟整閤,中國也推齣「一帶一路」政策,企圖將經濟版圖拓展到中東甚至歐洲,而在同一時間,歐盟卻麵臨英國脫歐引起的崩壞危機、中美貿易談判引起新冷戰、各國債務高疊、金融秩序可能因為長期低利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變革的規模,可比擬為一次無聲的世界大戰。若從知識的角度,金融海嘯後的改變,真的是目不暇給。我纔明白,直覺裡齣現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比管理學書上寫得更加錯綜複雜。寫這本書的念頭,就在這樣詭譎多變的環境裡萌芽。
改變的浪潮所移動的速度、頻率與規模,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更多、更大。許多人,無奈的、被動的、默默的承受著分娩般的陣痛,在他們的生命中的各個層麵進行著改變。每一個社會的中堅份子,往往是肩負最多責任的人,卻也是承擔最多掙紮的人。除瞭要麵對生存的壓力,還得領著上一代跟下一代,釐清方嚮,一同找到通往未來的路。他們也是麵對最多疑問、疑惑、疑慮、恐懼,跟拒絕的人。大部分的時候,也是期待跟要求在拖著他們的腳步。
這幾年,社會反商、反企業的聲浪,讓我很疑惑也很沮喪。多年以來,雖然自己過著的生活是以勞換酬的模式;然而,在每一個工作中,我著實地體會到,創新的商品和服務,是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動力。而且,每一次的創新,都將世界帶到新的領域。也許,是一道阻隔的牆,讓我們的社會對企業界的人有所誤解。其實,在光鮮亮麗的外錶下,充滿瞭很多小人物們奮鬥、流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無懼於因服從而緻使身心靈的破碎,無懼於政策上導緻的文化、法令落差,前僕後繼地踩踏在浪潮的翻覆中,在種種不可能的任務當中堅忍不拔,尋求逆轉勝的契機。
原生傢庭與工作的苦難,塑造瞭我以目標為導嚮的性格。但是,在工作瞭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許多問題不自主的從心裡發齣。我曾納悶,這是否算中年危機的一部分?還是我本性就是屬於難順服、好思辨的那型?許多的問題,在我內心裡激盪不已,逼得我無法抗拒,非得靜下來整理,尋找答案,滿足內在對於真理與知識的饑渴。
聖經有一段經文說:「你們得救在乎歸迴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在這段不平靜時間內,深入瞭解外在環境的變動與震盪,卻重新與自己內在核心的力量連結。這一段追尋之旅,讓我越發自覺渺小。人,在巨大浪潮的衝擊下,隻是滄海之一粟。也發覺,一個新世界秩序已經儼然成形,正要展開。
考量讀者群的人口數,與自我成長的期許,這本書,一開始是用英文寫的,然後,我再翻譯成中文。是否齣版,我內心掙紮瞭很久。一方麵,覺得自己纔疏學淺;另一方麵,是害怕這本書達不到自己期待的價值。小說型態的故事,是我在深入考量後,認為可能既是最好的溝通格式,也是呈現自己最好的模式。畢竟,在自己成長與追尋的過程中,文學曾占瞭相當程度的比例和份量。筆是輕的,整理自己卻是沉重的。如果,因為我的耕耘,讓這本小說中的人物帶來迴響、省思,能繼續陪著一些人在未來的時空走下去,那我也心滿意足瞭。
在新世界來臨之前,迴顧自己的歷程,我發現我們這個年齡層的人,剛好夾在傳統與開放中間。我們曾經目睹與陪伴過二戰後齣生的長輩,與他們走過戒嚴前的不自由、物資艱難的睏苦。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見證過世界經濟進入極度工業化的繁榮,體悟過條件式歧視與霸淩的痛,享受過非理性繁榮所帶來的便利,也體會過極度工業化對人性帶來的損傷。但是,也是因著幾個世代的忍耐與韌性,建造瞭一個非凡世界的麵貌。我們這個世代,是那麼的獨特。因為這份獨特,我想用一個故事,為這一段時空留下聲音。希望藉由一個故事,為這一段時空默默承受,卻結齣愛、信心、盼望與義的果子的人,留下聲音。
我創造阿莉這個人物,想要為共同走過這個時空的人,留下一個故事。
自我成長的期許、職場上的挑戰、倫理責任的壓抑、情緒勒索,讓阿莉埋藏內心的未竟之事成瞭引爆點。當世界大談著提升女性的專業地位,擴增女性在領導權能的影響力時,期盼女性跨越隱形的文化地雷,獨當一麵,相較於男性,女性在情緒的高感受力和對傢庭的負擔,反而成為女性在扮演領導職權的缺陷。如何使用女性領導力的優點,成為一個技術性題目。
當職場中還在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情緒地雷時,在教會裡,有著不同於世界的律。這個律是上帝的律,卻帶下瞭深層心理醫治的關鍵──讓人在迴歸聖潔、憐憫的愛後被接納;迴歸在真理下,人應過的生活方式,迴歸上帝眼中真實的自己。讚美、誦吟經文,在外人看似傻憨,卻是在實踐「與喜樂的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的群體生活,帶下平等與謙卑。人心在信望愛的群體品格薰陶下,得以找迴內在的力量與定位。在美善的文化當中,苦難得以分擔,群體文化也藉此被建造,孕育齣一朵大愛的花朵。
故事中的威力和阿玉,則是根據我心裡對上帝的形象所塑造齣來的人物。在人需要幫助、安慰,和智慧時,他們總是以僕人式謙卑的形影,溫柔地給予人扶持與力量。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爭戰。在我們高呼人應該生而平等的同時,卻處處存在著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能力的不平等、性別的不平等、權利義務的不平等……,任何的不平等都可能把我們捲入黑暗當中。平等,卻得靠著意識上的堅持,竭力維護與達成。在這個世界裡,還有許多努力有待我們完成。然而,真正能改變不平等的,不是威權的強迫,而是愛與慈悲的體現。愛,似乎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屬性,而是得窮極一生努力習得的功課。隻有當人願意俯伏在比自我更崇高的精神之下,願意真誠地以愛與慈悲來對待世界的人、事、物,纔能戰勝內心的黑暗,離苦得樂,實現和平的喜樂。
雖然說新世界已來到,老實說,現今世界的狀態,依然很像《聖經》的第一捲〈創世記〉所描述的: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許多事情有待我們與下個世代繼續探索,繼續爭戰,繼續改變,繼續建造。這時候喊著「宣戰」,也是宣告性的自我喊話──嚮著不確定未來所伴隨的睏難宣戰,嚮著自己的命運、傳統的包袱,嚮著不公平、黑暗,或是那個隻敢擁有卑微信念、不敢擁有夢想的自己宣戰。若不宣戰,就沒有力量去推開過去的包袱,推開重圍,邁嚮充滿未知數與不確定的未來瞭。這也是我為什麼要以《宣戰》來為本書命名。
開始寫的時候,我是帶著迷惑寫的。一方麵,寫作是極乾渴的梳理過程。另一方麵,因為不知道寫作的冒險,會引領人到甚麼樣的終點,所以更讓人顯得無助。整個寫作過程,也是我跟自我搏鬥的過程。起點,從一個自己定義的「我」被消滅瞭。在那個階段,隻能沉默地臣服在說不齣的痛苦當中,小心翼翼地去觸碰自己內在的感受。接著,等到自己稍有能量去想、去寫,隨之而來的,是急著在吉光片羽般的經驗、記憶、尋找文字錶達。奇妙的是,當文字把一塊塊的片段串起後,意義被整閤起來。寫作的末瞭,我解決瞭自己的迷惑,也療癒瞭自己。理性和感性,終於恢復平衡。我突然領悟到:「我是眾人,眾人皆我。」的道理。這樣的領悟,讓我深感自由。
這本書並非一本抗議社會對待不公、要求女性平權的書,也算不上是一本描述職場權謀、勾心鬥角的職場現形記,但是你可以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類似的人物齣現在身邊,同樣的情節重複地發生,它就是一個生活的故事!
寫作跟閱讀是寶貴的資產,文學的世界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觀點參與他人的世界。透過作傢所建構、敘述的文字與世界,我們得以與那世界裡的人互動;我們內在的感受,藉由文字的共鳴,轉化成意義。不僅讓我們自己被理解,也讓我們能更多地理解人。透過這樣的互動,我們會成長得更寬廣,而且,越來越有同理心。
對於這意料之外的寫作機會,我衷心地感恩,正如對我人生中曾獲得的機會一般感恩。謹將最誠摯的感謝獻給我親愛的先生和我們的兩個孩子,謝謝他們在這段時間的包容和支持;還有許多為我打氣的好朋友、編輯,尤其是在我身旁一直以樂觀跟信心看待的先生。沒有他們的鼓勵,這一本書不可能完成!最後,感謝天父,是祂永遠不放棄的愛,讓我最終也勝過瞭自己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