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蛙超圖鑑:一本掌握樹蛙特徵及飼養知識

樹蛙超圖鑑:一本掌握樹蛙特徵及飼養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沢雅
图书标签:
  • 兩棲類
  • 樹蛙
  • 飼養
  • 圖鑑
  • 動物
  • 自然
  • 寵物
  • 生物
  • 科普
  • 攝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飼養樹蛙的基礎知識到
各類樹蛙的介紹與繁殖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曾經抓青蛙,想將它們養在家裡呢?如果是有一定年紀的人(於1926年~1989年這段期間出生,或接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都有過在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該餵什麼的情況下養青蛙,結果不小心養死的經驗吧。許多沒養過青蛙的人也都有「養青蛙很難」、「不知道該餵什麼」的印象。不過,近年來,拜大環境之賜,我們有更多機會飼養它們,比方說,我們隨時都能搜尋到飼養青蛙的大量資訊,也有不少商店開始銷售青蛙的餌料,能在家裡飼養的品種也越來越多。
 
  這次介紹的樹桂(Tree frog)有許多顏色鮮豔的品種、可愛的品種,樣貌奇特的品種、動作很可愛的品種,讓我們一看就很想飼養。雖然不少品種的飼養門檻很高,但越是困難,便越是讓人想要挑戰看看。即便誰都能照料它們,但是在飼養爬蟲類、兩棲類、魚類的時候,與其說是養寵物,不如說是在「研究」與「了解」它們,尤其樹蛙更是值得研究與探索的寵物。
 
  因此一開始要事先聲明的是,如果你是「想要一直觸摸它們」、「想要常常看到它們動來動去」或「無法忍受寵物突然死亡」的人,對於飼養青蛙這件事最好三思而後行。若想滿足上述的願望,建議養狗或貓咪這類毛孩生物就好,因為飼養青蛙,尤其是樹蛙,通常不太能「觸摸它們」,它們也不會「一直動」,而且「一不小心就會生病(或死掉)」。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树蛙饲养和识别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但不包含您提到的特定书籍内容: --- 蛙类爱好者与饲养者指南:从识别到环境构建的深度探索 一册全面、实用且引人入胜的指南,旨在为初入两栖动物饲养领域的新手以及寻求更深层次知识的资深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实践与理论框架。本书不侧重于单一物种的深度剖析,而是聚焦于对全球多样化树蛙科(Hylidae)及其近亲物种的综合性认知与科学饲养方法。 --- 第一部分:树蛙世界的奇妙面貌——物种识别与生态学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梭于雨林、山地与干燥地带,探索树蛙科大家族的宏伟蓝图。我们强调的是“认识多样性”而非“罗列清单”。 1.1 形态学的细微差别与关键特征辨识 树蛙因其适应性极强的趾垫而闻名,但其多样性远不止于此。本章深入探讨了区分不同树蛙属(如 Hyla, Litoria, Rhacophorus 等)的关键形态学特征。我们将详细讲解: 趾垫结构与功能学: 不仅展示趾垫如何帮助它们攀爬,更会分析不同栖息环境(如光滑的叶片、粗糙的树皮)对趾垫形态的影响,并提供实用图片对照,帮助读者在野外或水族店中快速辨识相似物种。 皮肤质地与色素变化: 皮肤的粘液分泌、颗粒感、以及变色能力(如昼夜或情绪变化)是重要的生态指标。我们将介绍皮肤健康与环境湿度的关联,并解释某些物种特殊的保护色和警示色。 眼部特征与习性关联: 瞳孔形状(垂直或水平)、虹膜颜色在夜行性、日行性物种中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反映物种的捕食策略。 1.2 全球树蛙的地理分布与生态位 了解树蛙的“家乡”是成功饲养的第一步。本部分将梳理世界主要树蛙热点区域(如中美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并讨论气候、海拔和植被类型如何塑造了特定地区的树蛙群落。 雨林物种的特有需求: 针对热带雨林物种,我们将分析其对高湿度、恒温以及特定光照周期的依赖性。 温带适应性物种: 对于能耐受季节变化的温带树蛙,我们将侧重介绍其冬眠(Brumation)的生理机制与人工诱导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越冬的重要性。 繁殖生态学的对比: 树蛙的繁殖策略千差万别,从在水体中产卵到直接在叶片上产卵(卵内发育),再到雄性背负幼体转移至小水洼。识别这些策略,对于设计模拟自然繁殖环境至关重要。 --- 第二部分:科学与伦理的饲养实践——从环境构建到日常护理 本部分是实操指南的核心,聚焦于如何为树蛙提供一个兼顾生物学需求与安全性的饲养系统。 2.1 完美的家园:树栖环境的立体构建 成功的树蛙饲养在于创造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而非仅仅一个玻璃箱。 立体空间规划与垂直绿化: 树蛙需要垂直活动空间。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天然枝干、藤蔓和不同高度的栖木,构建复杂的攀爬网络。讨论如何选择安全的、无毒的活体植物(如凤梨科、天南星科植物)来稳定湿度和提供掩蔽。 底材的选择与管理: 探讨不同底材(如椰土、苔藓、水培基质)的透气性、保水性和抗菌性。重点讲解“水陆分离”原则,以防止长期浸泡导致的足部疾病。 光照的科学: 详细解析树蛙对UVB的需求(尽管不如爬行动物严格,但对维生素D3代谢仍有益)与光周期设置。介绍如何使用LED和荧光灯具来模拟自然光衰减过程,促进物种的自然节律。 2.2 温湿度调控的艺术:精准控制的关键技术 温度和湿度是决定树蛙健康存亡的两大要素。本书提供一套分级的温湿度管理方案。 湿度梯度与雾化系统: 不仅仅是保持高湿度,而是要创造“湿度梯度”。介绍专业雾化器、喷淋系统(定时与手动)的安装与维护,以及如何使用湿度计和数据记录器进行精确监控。 温度控制与热点管理: 避免直接加热,推荐使用环境加热垫或陶瓷加热灯配合温控器。强调为树蛙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温度范围(Thermal Gradient),使其能自行调节体温。 空气流通的重要性: 讨论“静止潮湿”的危害——易滋生霉菌和细菌。介绍如何通过风扇在不大幅降低湿度的前提下,确保环境空气的持续交换。 2.3 营养学基础与投喂策略 树蛙是纯粹的食虫动物,其营养摄入直接决定了体色、免疫力和繁殖能力。 活体饲料的优化: 蟋蟀、面包虫、果蝇等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对比。重点介绍“肠道负荷(Gut-loading)”技术,确保饲料本身是营养丰富的载体。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制定科学的钙粉(含D3)和复合维生素的投喂频率。讨论不同物种(如食大蟋蟀的物种与食果蝇的物种)对营养补充剂剂量的细微差别。 水质管理与饮水: 强调树蛙通过皮肤吸收水分,因此水质至关重要。介绍蒸馏水、反渗透水(RO水)与自来水的处理方法,以及何时使用电解质溶液进行紧急补水。 --- 第三部分:健康维护与常见问题诊断 本部分旨在帮助饲养者建立预防性护理体系,并在疾病发生时能够迅速识别和采取正确行动。 3.1 预防性健康检查与隔离原则 日常观察清单: 建立每日、每周的健康检查流程,关注虹膜反应、皮肤光泽、排泄物状态、活动性与进食频率。 新个体检疫(Quarantine): 详细阐述新引进树蛙的隔离期设置(至少四周),包括单独的饲养箱、独立的工具,以防止潜在的病原体传播。 3.2 识别与应对常见疾病 树蛙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疾病往往是环境压力累积的结果。 真菌与细菌感染: 皮肤上的斑点、溃疡或黏液异常增多时的初步判断。重点是识别并解决根本原因(过度潮湿或通风不良)。 蛙壶菌病(Chytridiomycosis)的认知: 尽管本书不涉及特定物种,但对这种全球性威胁必须有所了解。介绍其传播途径、早期症状(如拒绝进食、蹲伏不动)以及负责任的生物安全措施。 营养失衡引起的疾病: 骨骼软化(Metabolic Bone Disease, MBD)的识别,以及因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眼睛问题。 3.3 人道处理与转运 无论涉及医疗、繁殖还是搬迁,如何减少对树蛙的应激反应是关键。我们将提供安全的捕获技巧、合适的运输容器选择,以及在转运过程中维持温湿度稳定的策略。 --- 本书的宗旨在于培养饲养者对树蛙生命周期的敬畏与科学理解。通过掌握这些跨物种的通用原则,读者将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面对任何一种美丽的树蛙,并为其创造一个真正适宜其野外天性的生活环境。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西沢雅
 
  1900年代末期於日本東京出生。畢業於專修大學經營學院經營學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喜歡釣魚、在野外採集昆蟲,以及與各種生物接觸。學生時代曾在專賣店工作,負責照顧熱帶魚、爬蟲類、兩棲類、猛禽、小動物等等。在多間專賣店負責接待客人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見聞。2009年創立網路商店Pumilio,之後又於2014年開設實體店面。從2004年開始在專業雜誌撰寫專欄,也負責銷售專業雜誌。2011年於株式會社Pisces出版《密林的寶石 箭毒蛙》,之後於笠倉出版社推出《守宮教科書》等教科書系列。2022年於誠文堂新光社出版《蠑螈與山椒魚的完全飼養手冊》(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图书目录

Chapter 1 樹蛙的基礎知識004
01 飼養的魅力與心理建設006
02 前言007
03 分類與生態008
04 身體010
樹蛙用語介紹011
 
Chapter 2 挑選品種與打造理想的飼養環境012
01 挑選品種與帶回家的方法014
02 準備飼養箱016
03 利用飼養箱飼養020
04 挑選造景材料的方法022
05 保溫設備與照明設備024
 
Chapter 3 平日的照顧026
01 餌料的種類與餵餌028
02 樹蛙的照料030
03 確認樹蛙的健康狀況以及各種毛病032
 
Chapter 4 樹蛙的繁殖036
01 關於繁殖038
 
Chapter 5 樹蛙圖鑑044
 
Chapter 6 樹蛙飼養Q&A123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790797
  • 叢書系列:樂讀科普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0.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青蛙的種類非常複雜,飼養方式也五花八門,所以這次將針對「樹蛙」介紹。許多人聽到「樹蛙」都以為是住在樹上的青蛙,但其實「生活圈不在地面」的青蛙就是樹蛙之一。換言之,樹蛙不一定都是住在樹上,比方說,日本雨蛙幾乎不會出現在樹上,反而在葉子(稻葉)上或民宅的牆面比較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但它們的確是樹蛙的一種。
 
  飼養這類樹蛙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溫度」。它們之所以選在樹上或葉子上生活,是因為這類環境的通風良好,就算是十分炎熱的夏季,森林中還是有許多通風與涼快的場所。簡單來說,大部分的樹蛙都無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生存。由於現代的夏季都非常炎熱,所以若是沒有任何措施,能飼養的種類與地區可說是少之又少。反之,許多樹蛙都不怕寒冷,有些爬蟲類需要在冬天的時候,幫它們準備保暖工具,但是在秋天或春天(有部分品種可撐過冬天)就比較不需要替它們操心。飼養青蛙雖然沒有像飼養蠑螈或山椒魚那麼輕鬆,卻也不像「飼養大多數的爬蟲類」那麼辛苦。不過,降低溫度比升高溫度困難,所以通常都得開冷氣,這讓某些人覺得「不開冷氣就無法飼養樹蛙」,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有某些品種需要如此費心,而有些品種則只要花點心思,就能享受飼養的樂趣。大家可參考後續介紹的工具以及各種樹蛙的講解,選擇飼養方式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兩相吻合的品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这个迷人小生物世界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那些绿油油、黏糊糊的小家伙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学术晦涩,要么就是零散不清的博客片段。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像是精心制作的档案,从它们栖息地的微小气候到皮肤上的独特斑点,都有详尽的描述和高质量的摄影作品作为支撑。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种类树蛙的声学特征的分析,文字描述配合着在线资源的链接(虽然我还没仔细去听),让原本抽象的“鸣叫”变得具体可感。更不用提那些关于它们生态位差异的探讨,让我意识到每一只树蛙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在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本简单的图鉴,它更像是一部微观生态学的入门读物,对于任何想从“看个热闹”升级到“真正了解”树蛙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野外,尝试用书中的知识去识别我偶遇的小生灵了。

评分

我特别欣赏本书在系统分类和命名变动方面的严谨性处理。对于任何一个深入接触生物学领域的人都知道,分类学是个永无止境的“变动之舞”。很多旧版图鉴的信息可能很快就过时了。然而,这本书在介绍每一个物种时,都非常清晰地标注了其最新的分类地位,并且巧妙地补充了历史上的旧称和曾出现的混淆,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避免了信息滞后带来的困惑。对于需要撰写报告或者进行科学交流的人来说,这一点极其重要。它教会我们的不只是“这是什么”,更是“我们是如何知道它是这个样子的”,这种对科学史和命名法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可靠性,让它完全可以作为进阶学习的必备资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入门科普的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我必须强调这一点。我见过很多自然摄影集,但这本书中对树蛙形态细节的捕捉,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些放大到极致的吸盘特写、皮肤腺体的纹理、甚至瞳孔在不同光线下微妙的收缩变化,都清晰可见。这不仅仅是美观,更是信息量巨大的工具。例如,通过对比不同物种足垫的结构,可以直观地了解它们在攀爬不同介质时的适应性差异。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记录和观察的爱好者来说,这些高解析度的图片是极好的参考范本。我甚至开始研究书中的布光和景深运用,作者显然不仅是生物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自然摄影师。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物种识别的“答案”,更是激发我们去用更专业、更细腻的视角去观察自然界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微小奇迹。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它成功地将专业知识包装在了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带有一丝幽默感的叙述之中,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总是在和你这位同样热爱自然的伙伴进行一次深入的咖啡馆聊天,而不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讲座。比如,它描述某些树蛙防御性分泌物时的措辞,既科普了化学成分,又用形象的比喻化解了潜在的“恶心感”,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尤其是在处理到一些相对冷门的、地域性极强的树蛙种类时,作者也没有敷衍了事,而是通过引用一些早期探险家的记录或者当地原住民的观察心得来丰富内容,这让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显得更加立体和有人情味。这种叙述的温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你度过许多个宁静夜晚的“阅读伙伴”。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树蛙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实践经验”和“科学严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市面上很多饲养指南往往只关注操作步骤,缺乏对物种背景的深入挖掘,读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像是机械地遵循指令。但这本书不同,它在讲解如何搭建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时,总是先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这个环境是“正确”的——例如,对湿度梯度、光照周期如何模拟其原生地夜行习性的影响,都有扎实的论据支撑。特别是关于不同树蛙对水质的要求差异,书中列出的表格化对比,清晰到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确配置,避免了新手常犯的“一刀切”错误。这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养活它们,更是教你如何理解它们生存的“法则”。这种尊重生命、追求细节的撰写态度,让原本有些枯燥的饲养知识变得引人入胜,甚至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饲养”这件事的伦理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