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瞭就想買!藏在設計裡的暢銷關鍵:一頁一法則,讓人秒下單的心理效應

看瞭就想買!藏在設計裡的暢銷關鍵:一頁一法則,讓人秒下單的心理效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321web(三井將之)
圖書標籤:
  • 營銷
  • 心理學
  • 設計
  • 銷售
  • 消費者行為
  • 用戶體驗
  • 視覺營銷
  • 行為經濟學
  • 購買決策
  • 營銷策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巧妙運用心理法則,創造更有效、更有說服力的設計,
  讓消費者看瞭就想買、讓讀者掃過就想點進去看,
  帶動銷售與點閱率,成為叫好叫座的一流設計。
 
  ★統整【銷售心理學+視覺效應+色彩心理學+構圖法則】,一本到位!
  ★以108個設計實例,逐一說明,一眼就懂!
  ★平麵、海報、網頁web、banner或APP等視覺設計都適用!
 
  一頁一法則,歸納呈現暢銷設計所需的所有元素!
  具衝擊力‧印象深刻‧有效且具說服力‧改變形象‧促使行動的……各種心理設計法則
 
  我們每天都會無意識地受到各種網頁、電視、街頭看闆等影響,不知不覺就被誘導做齣各種選擇,其實這些商業設計都是刻意利用瞭心理學,讓你「不知不覺就快手按下購物車結帳」「覺得贈品太吸睛太欠買」「因為這個APP太順手而付費使用」……
 
  ★想要商品熱賣,務必要看這本!
  本書將以常見的網頁、海報、banner等為範本,剖析當中所隱藏的心理法則,接著以一頁一法則、搭配圖例的方式說明各種心理學效果、視覺錯視原理、色彩效應、構圖原則等,是設計師、行銷宣傳和商品企畫人員必備的暢銷寶典!
 
  ★嚴禁惡用!為消費者的荷包把關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你瞭解刺激消費的機製,就能夠讓自己保持冷靜、捏緊荷包,區分是真有需要還是受到誘導而失心瘋,進而聰明消費或撙節開支。
洞悉人性,駕馭市場:設計背後隱藏的商業法則 一本書,帶你從設計的錶象,直達銷售的本質。 在這個資訊爆炸、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產品的成功不再僅僅仰賴功能與品質,如何「被看見」並「被渴望」,纔是決定市場生死的關鍵。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那些驅動消費者決策的深層心理機製,揭示那些看似隨機的設計選擇背後,實則蘊含著一套精確而強大的商業邏輯。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使用軟體繪製精美圖稿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羅列流行趨勢的時尚雜誌。它是一部關於行為經濟學、視覺心理學與品牌策略的實戰手冊,專門為那些渴望將產品或服務推嚮市場頂端的創業者、產品經理、行銷人員以及對商業策略感興趣的讀者而撰寫。 第一部:視覺語言的潛意識密碼 人類的判斷往往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完成,而這其中,視覺傳遞的信息佔瞭絕大多數。本部分將拆解設計元素如何直接對大腦的「快思係統」發齣指令。 1. 色彩的心理溫度計: 我們將探討色彩心理學如何被商業應用。例如,為什麼奢侈品偏愛深邃的藍與黑?為什麼快餐業偏愛暖色調?這不僅是美學選擇,更是一種情感操控。書籍會深入分析特定色調組閤如何影響消費者的感知價值、信任度,甚至是購買的緊迫感。我們將剖析如何透過色彩層次,引導消費者的目光路徑,從吸引注意(Attention)到引發興趣(Interest)。 2. 排版的權威性與親和力: 字體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它是一種無聲的權威宣言。本章節將比較襯線體、無襯線體、手寫體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暗示。瞭解如何利用字體粗細、行距、字間距來營造專業感、可靠性,或是年輕活力。我們將用實際案例說明,在複雜資訊的呈現上,恰當的留白(Negative Space)如何大幅降低消費者的認知負擔,從而提升信息接收效率。 3. 構圖的引力法則: 遵循或打破黃金比例、三分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心理效果。本書將分析構圖在廣告、網頁佈局中的應用,如何利用視覺的動態平衡來穩定或激發消費者的情緒。從焦點的設置到引導線的運用,每一個元素的擺放都意在實現特定的行為目標。 第二部:說服工程學——建立信任與驅動行動 僅僅「好看」是不夠的,設計必須具備「說服力」。本部分將深入挖掘說服的心理學基石,探討如何透過設計的細節來構築消費者的信任橋樑,並最終促成轉化。 1. 稀缺性與緊迫感的魔術: 為什麼限時搶購和限量版總是能引爆銷量?我們將分析「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的原理,並展示如何巧妙地在產品展示中植入「錯失機會的恐懼」。這不僅限於倒計時按鈕,更包括對庫存狀態、專屬會員權益的視覺化呈現。 2. 社會認同的放大鏡: 人們傾嚮於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本章重點解析社會證明(Social Proof)在設計中的具體體現。五星評分、用戶見證、被媒體報導的標誌,這些視覺元素如何被設計得更具真實感和衝擊力,從而解除消費者的疑慮,強化購買的正當性。 3. 費盡心思的「摩擦力」設計: 有些時候,增加一點點「不便」反而能提升產品價值。我們將探討設計中的「刻意阻力」(Desirable Difficulty)。例如,需要花時間填寫的個性化定製介麵,或需要經歷幾步驟纔能解鎖的功能。這些微小的努力,會讓消費者對最終獲得的成果產生更高的主觀評價。 4. 預期管理與心錨效應: 在消費者接觸產品的第一刻,我們就開始設定他們的心理預期。本書將剖析如何透過「預告式」的視覺呈現,建立一個高於預期的「心錨」。當實際體驗與預期相符或略優時,消費者會產生超乎預期的滿意度。反之,如果一開始就將期望設定得過高,則容易導緻失望。 第三部:產品生命週期的設計策略 優秀的設計必須是動態的,它需要隨著產品在市場中的不同階段調整其溝通策略。 1. 斬新度與熟悉感的平衡: 針對新產品上市,設計需要強調「差異化」與「創新性」以打破消費者的既有習慣;而對於成熟產品,設計則需側重於「穩定性」與「可信賴性」來鞏固既有用戶。書籍將提供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視覺語言調校指南。 2. 簡化的藝術: 隨著產品功能的增加,用戶介麵往往變得臃腫。我們將專注於「必要的遺忘」——如何透過設計,智慧地隱藏非核心功能,確保用戶在任何時刻都能專注於最主要的轉化路徑。這是一種對用戶時間的尊重,也是對設計精煉度的終極考驗。 3. 情感連結的永續經營: 真正的暢銷品,往往能與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本書的結尾將探討如何透過品牌故事的視覺化、一緻性的體驗設計,將一次性的購買轉化為長期的品牌忠誠度。這涉及的不僅是 LOGO 的美觀,更是每一次互動接觸點(Touchpoint)的記憶點塑造。 總結: 這本書的目標,是讓讀者學會用「設計師的眼睛」去看待商業問題,用「心理學傢的頭腦」去解構市場競爭。它提供的不是單一的公式,而是一套可不斷迭代的思維框架,幫助您在無數的選擇和決策中,始終掌握引導消費者走嚮「購買」的那條最短路徑。 讀完本書,你將不再隻是設計的執行者,而是商業結果的驅動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三井將之
 
  PREATE公司社長,經營設計相關的部落格「321web」,提供初學者也能輕鬆易懂且快速上手的設計要訣,並且分享以Adobe軟體使用方法為核心的資訊。
 
譯者簡介
 
張佳雯
 
  輔大日文係畢業,曾任職於雜誌社、齣版社、日商科技公司,目前為專職翻譯暨口譯。譯有《最強暢聊法》《瞭不起的人體》等書。

圖書目錄

Chapter1 心理效應的使用範例
CASE 01 網站/CASE 02海報/CASE 03 一頁式廣告/CASE 04 橫幅式廣告/CASE 05 橫幅式廣告/CASE 06縮圖/CASE 07縮圖/CASE 08名片/CASE 09 購物網站/CASE 10 解約頁麵/CASE 11 使用介麵

Chapter2 設計上使用的心理效應
01庫裏肖夫效應/02大小重量錯覺/03娃娃臉效應/04韋伯倫效應/05月暈效應/06留白效應/07視線誘導效應/08手指追蹤/09箭頭效應/10對比效應/11隧道效應/12從眾效應/13蜜月效應、宿醉效應/14誘餌效應/15標籤效應/16得失效應/17對稱效應/18虛榮效應/19蔡格尼效應/20安慰劑效應/21協和號效應/22故事行銷/23卡裏古拉效應/24促發效應/25定錨效應/26近因效應/27單純曝光效應/28金髮女孩效應/29重新框架效應/30展望理論/31緊張緩解/32目標接近效應/33峰終定律/34史楚普效應/35認知失調/36互惠規範/37霍桑效應/38狄德羅效應/39口碑效應/40雞尾酒會效應/41錯誤共識效應/42吊橋效應/43編碼特定原則/44組塊/45非整數效應/46截止日期效應/47預設值效應/48稟賦效應/49自動化效應/50林格曼效應/51希剋定律/52情境效應

Chapter3 錯視效應
53濛剋錯覺/54懷特錯覺/55色彩恆常性/56環境光錯覺/57棋盤陰影錯覺/58埃倫斯坦錯覺/59霓虹色彩擴散效應/60弗雷澤錯覺/61馬赫帶效應/62梭羅錯覺/63卡尼莎三角形錯覺/64赫曼方格錯覺/65繆氏錯覺/66菲剋錯覺/67雙色錯覺/68德勃夫大小錯覺/69艾賓浩斯錯覺/70龐佐錯覺/71視錯覺/72荷姆霍茲正方形錯覺/73分割距離錯覺/74賈斯特羅錯覺/75火山口錯覺/76斜塔錯覺/77色彩同化網格錯覺/78色彩對比

Chapter4 色彩効應
79進齣色與後退色/80膨脹色與收縮色/81暖色與冷色/82厚重色和輕巧色/83顏色的味覺意象/84味覺意象與顏色的差異/85食物與互補色的搭配/86音調的顏色/87顏色對於嗅覺的影響/88嗅覺意象與顏色不同

Chapter5 排版
89接近法則/90對齊法則/91重複法則/92對比法則/93連續法則/94相似法則/95封閉法則/96共同命運法則/97麵積法則/98對稱法則/99指意/100雅各布法則/101原型理論與模範理論/102韋伯定律/103費茲定律/104多爾蒂閾值/105古騰堡圖錶/106 Z字法則/107 F字法則/108 N字法則

COLUMN 不準用!濫用心理學效應的設計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366753
  • 叢書係列:IDEALIFE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4.8 x 20.8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最初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覺得它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翻開後纔發現,內容實在紮實得驚人。它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一係列清晰、可操作的“法則”來構建起一個完整的“促單係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錨定效應”在産品展示中的應用分析。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設置初始參考點,讓後續的價格或功能顯得更具吸引力。這不僅僅是設計界的前沿知識,更是商業實戰中的核心技巧。我發現,很多我以前覺得“就是這麼做的”設計,背後都有著嚴謹的心理學依據。這種知其所以然的感覺,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雖然不是設計行業,但涉及市場推廣)有瞭新的啓發。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沒有太多文學色彩,直擊痛點,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戰略傢在傳授製勝的秘訣。如果你想瞭解為什麼某些産品能迅速占領市場,而另一些卻默默無聞,這本書會給你提供一個從“用戶體驗”到“最終轉化”的完整邏輯鏈條。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呈現信息”這件事的敏感度直綫上升。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暢快,它真正體現瞭“少即是多”的精髓。我不是專業人士,隻是對提升生活品質和購物決策有所追求,這本書完美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不像那種學術著作,需要反復咀嚼纔能理解,這裏的每一個法則都像是一個被精確打磨過的工具,可以直接拿去使用。我特彆關注瞭關於“視覺稀疏性”和“認知負荷”的部分,書中解釋瞭為什麼過多的選項反而會阻礙購買,而簡潔、聚焦的設計反而能帶來更高的轉化率。作者用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來佐證這些觀點,例如便利店的陳列或者APP的首頁布局,讓我感覺這些深奧的心理學知識瞬間落地瞭。讀完這本書,我不僅開始用更挑剔的眼光審視我周圍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我對“被說服”的過程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商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理解人類選擇機製的指南,非常具有啓發性。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晦澀的認知心理學原理,轉化為一個個實用的設計準則。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界麵或包裝設計,本質上是一種高效的溝通,而溝通的終極目的往往是促成某種行為——通常是購買。這本書就像一本“用戶心智解碼器”,它拆解瞭那些讓用戶感到“非買不可”的微妙瞬間。比如,書中對“損失厭惡”在倒計時促銷中的巧妙運用進行瞭深入剖析,分析瞭僅僅改變一個按鈕的措辭,就能在用戶心中激發齣多大的緊迫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每個法則時,都能配上大量的成功案例分析,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這使得每一個“法則”都變得有血有肉,易於理解和模仿。對於設計師來說,這無疑是一本“武功秘籍”;對於消費者如我,它則是一份強大的“防忽悠指南”。我發現自己現在看任何廣告宣傳,都能迅速定位到它試圖利用的心理弱點,這真是太有趣瞭。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設計”,更是“人類如何被影響”。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購物衝動催化劑”!我一直對那些設計精美、讓人一看就挪不開眼的商品情有獨鍾,但總也說不清到底是哪裏吸引瞭我。這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種“一眼定生死”的購買心理。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像一個經驗老道的導購,手把手教你識彆那些隱藏在視覺元素背後的“魔法”。比如,它會告訴你為什麼某些色彩搭配能瞬間提升産品的價值感,或者一個小小的排版調整,是如何影響用戶對“稀缺性”的感知。讀完之後,我再去逛街或者瀏覽電商網站,感覺就像開瞭“透視眼”,那些原本模糊的營銷手段變得清晰可見。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購物,但實際上,我們的潛意識早已被設計細節所操控。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好的設計不僅僅是美觀,更是一套精妙的心理學應用,它巧妙地引導著我們的決策過程。我尤其喜歡它舉例子的方式,非常貼近生活,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對我來說,絕對是消費行為學的入門寶典,它不僅改變瞭我看設計的方式,也讓我對自己購買行為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過程幾乎是停不下來的那種沉浸感。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其結構設置——“一頁一法則”,極其清晰高效。它避免瞭傳統書籍那種冗長的前言鋪墊和結論總結,而是每翻開一頁,就掌握一個可以立即應用的“認知捷徑”。我對比瞭市麵上其他關於用戶體驗和營銷的書籍,大多偏重於宏觀策略或具體工具操作,而這本書卻精準地聚焦在瞭“瞬間決策”這個最關鍵的臨界點。它不是教你如何做一張漂亮的圖,而是教你如何設計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比如,書中關於“社會認同感”的展示技巧,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瞭如何通過數字和用戶評價的排布,讓潛在買傢感到自己正加入一個龐大的、明智的群體。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提煉,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市場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讓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得超乎預期的“設計內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