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解心理學(2版)

速解心理學(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鍚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除了使讀者認識心理學基本概念外,也希冀助於讀者們在面臨自己身體型態改變、社會環境的變遷、家庭結構的改變、多重價值觀的衝突、自我角色的認同、同儕間的競爭與合作等情況時,有所心理準備來面對這些問題;並且能夠做一妥善的處理。

  本書其各章節之內容深入淺出,並配合有趣圖表輔以說明,確實掌握學習重點。有系統編製教材,以簡明扼要、口語化的結構,使讀者容易了解,以達事半功倍之學習效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錫林


  現職:
  育達科技大學教授

  學歷:
  美國密蘇里東北大學碩士
  中原大學心理學學士

  經歷:
  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襄試委員
  國家安全局考試命題及口試委員
  中原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建國科技大學教授兼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主任
  健行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兼任教授
  國立空中學兼任教授
  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兼任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秘書長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諮詢顧問

蔡盧浚

  現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
 

图书目录

前言/自序
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
1-1心理學的定義
1-2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1-3 現代心理學的重要理論
1-4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礎
2-1神經系統
2-2腦的構造與功能
2-3內分泌系統
2-4心理遺傳學的研究
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3-1 感覺器官、感覺與感覺適應
3-2知覺歷程
3-3知覺的特性
3-4影響知覺的心理歷程
3-5感覺與知覺的差異
第四章學習、記憶與思考
4-1學習的基本歷程
4-2學習的理論
4-3習慣化與敏感化
4-4記憶的運作
4-5遺忘
4-6思考
4-7語言使用
4-8推理與問題解決
4-9有效的學習策略
第五章動機與情緒
5-1動機的性質與類別
5-2動機的理論
5-3情緒的性質與表達
5-4生活與情緒
第六章能力與能力的測量
6-1心理測驗與個別差異
6-2心理能力與能力測驗
6-3影響智力的因素
第七章 人格與人格的測量
7-1人格的意義
7-2人格的形成
7-3人格測量
第八章 行為的發展
8-1發展的現象與基本概念
8-2幼稚期、兒童期重要行為的發展
8-3青年期及成年期以後的心理與行為特徵
第九章 社會行為
9-1社會認知(一)--印象的形成
9-2社會認知(二)--行為的歸因
9-3團體規範與個人行為
9-4人際關係
第十章 精神疾病
10-1心理異常及其成因
10-2常見的精神疾病
第十一章 心理衛生
11-1心理衛生的意義
11-2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一)
11-3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二)
11-4壓力及其來源
11-5對壓力的反應與調適
第十二章生涯規劃
12-1工作、休閒與生涯
12-2生涯規劃的步驟
12-3自我實現與健康人生
第十三章心理學的應用
13-1心理學在工業方面的應用
13-2心理學在商業方面的應用
13-3心理學在法律方面的應用
13-4心理學在醫學方面的應用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每當提到對於「心理」或「心理學」有何想法時,大多數人會回應:「我很有興趣!」、或是「很想學!」之類的答案。可見,大家都認為「心理學」很重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現代的心理學發展迅速,運用廣泛,即使我們身邊隨處都可以接觸到和「心理學」相關的各種訊息,倘若沒有足夠的學習,僅憑著粗淺、片斷的印象,實難以將心理學的知識真正應用於生活當中。

  對於想要探究心理學奧祕的人,這本書是很適合大眾閱讀的入門書籍。它提供一個心理學知識、原理的基本框架,並且加上日常的普遍的體驗做為例證,期望引發學習者更多的興趣,平時即能自行觀察及體驗心理學的各種現象。另外,本書以作為通識課程的教本而編寫,使學習者從認識腦的構造,進而了解知覺、記憶、思考、情緒等功能,以及心理測驗、行為發展、精神疾病、心理學的應用等概念,為以後深入學習建立基礎。

  本書之出版,歸功於共同作者楊錫林教授,對其發展學術精神的執著,力求撰寫能圓滿,並殷切期盼本書,能對讀者在家庭、婚姻、人際關係、身心調適及生命規劃有所助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蔡盧浚
2014.11.05

图书试读

研究個體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就是心理學

1-1心理學的定義

自然科學的興起,帶動生物科學的發展,使得心理學得以從哲學中脫穎而出,並且以客觀的方法加以研究。

一、心理學的本質

早些時候,心理學一直被認為跟算命有關,與坊間的江湖術士相當。而後,又被視為神學中探討的題材,並且多以哲學的角度去了解,顯得相當的主觀。後來,自然科學的興起,帶動生物科學的發展,使得心理學得以從哲學中脫穎而出,並且以客觀的方法加以研究。

雖然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界說一直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從早期的研究心靈的學科,慢慢轉變到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進而認為是對於行為研究的科學,直到二十世紀七○年代,大多數的心理學家有較一致的觀點:「研究個體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就是心理學。」當然,在這樣的定義中,個體指的是人類和動物,行為則屬於一些外在的活動,如:打球、購買、讀書等。至於定義中的心理歷程指的是內在的、未表現於外表的一些過程,諸如:動機、情緒、慾望、態度、思考等。因為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以客觀的科學方法研究心理學,所以心理學的研究目的,與客觀研究的目的相同,包含了描述(describing)、解釋(explaining)、預測(predicting)、控制(controlling),與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二、學習心理學的目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每件事情,幾乎都與心理學有關。尤其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的瞬息轉變,人類不斷追求物質與慾望的滿足,使得人們幾乎每天過著忙碌而庸俗的生活,帶給自己無限的壓力與沉悶,導致心靈日漸空虛,人們彼此間的距離逐漸疏遠與隔閡。

由於時代變遷、社會日趨複雜,所遭遇的人生問題與各種決策愈多,心理學在現今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就愈形重要。

因此,即使是不想成為心理學家的人,也應該對心理學的內容與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學習心理學目的約略說明如下:

◎可以更了解人類行為的動機。
◎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可幫助自己評估所做的每件人生抉擇。
◎可以協助評估研究報告、雜誌上,所發表的各類心理學觀點的可信度與客觀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