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針灸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圖解針灸學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李家雄
出版者 五南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10/28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針法和灸法合之為「針灸」,是中醫學自古沿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且是應用最廣泛,並發揚光大者,直至現代仍持續有新式針灸方法之演繹。
 
  《圖解針灸學》從人體十二經脈循行與其是動病、所生病著手,參合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之診治,透過經脈學、解剖學和病理學之學理交流,加上筆者四十餘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指導學習者如何提綱挈領、明確辨證,選擇適宜的針灸、拔罐、刮痧等多角度的施治方法。藉由簡易明瞭之圖表,讀者可以由淺入深,一窺針灸學之全貌。
 
  自《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中醫藥物學》延續一貫傳統醫學命脈,兼顧做學問與教本之效,《圖解針灸學》可廣用於臨床之外,足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本書特色
 
  •針灸,是中醫學自古以來被廣泛採用的治病方法。本書依人體之陰陽經絡、奇經八脈等分門別類、各立章節,深入淺出論其循行、相關病候、穴位主治,並述明取穴、針灸、拔罐、刮痧等手法及宜忌。
 
  •彌足珍貴的是筆者以其積累逾四十年之臨床經驗,學理與實務並重,例舉諸多病症之診治選穴與施治方法,學者在理解內容之餘,可以提升個人醫學專業之深廣度,更可在行醫執業上充分應用發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家雄醫師
 
  1951年生,1980年中醫特考及格,現為李家雄中醫診所所長及負責人、臺北市體會總會鐵人三項協會名譽理事長。
 
  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內科醫師、中醫研究所針灸推拿指導老師、遼寧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各大報章雜誌養生專欄執筆、廣播節目主講、日本、新加坡各地巡迴演講中醫、養生操、從臉看病等健康主題。
 
  著作:
  《幸福素女經》、《妙用經穴養生DIY》、《從氣色看病》、《經絡診治》、《關節診治》、《十二種要你命的病》、《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金匱要略》、《圖解溫病學》、《圖解中醫診斷學》、《圖解難經》、《圖解中醫學概論》、《李家雄養生術─乾坤手》等超過兩百本著作,目前仍每日持續不斷寫作中。
圖解針灸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十二經脈—太陰陽明篇
1-1 手太陰肺經(一)
1-2 手太陰肺經(二)
1-3 手太陰肺經(三)
1-4 手太陰肺經(四)
1-5 手陽明大腸經(一)
1-6 手陽明大腸經(二)
1-7 手陽明大腸經(三)
1-8 手陽明大腸經(四)
1-9 手陽明大腸經(五)
1-10 足陽明胃經(一)
1-11 足陽明胃經(二)
1-12 足陽明胃經(三)
1-13 足陽明胃經(四)
1-14 足陽明胃經(五)
1-15 足陽明胃經(六)
1-16 足陽明胃經(七)
1-17 足太陰脾經(一)
1-18 足太陰脾經(二)
1-19 足太陰脾經(三)
1-20 足太陰脾經(四)

第二章 十二經脈—少陰太陽篇
2-1 手少陰心經(一)
2-2 手少陰心經(二)
2-3 手少陰心經(三)
2-4 手太陽小腸經(一)
2-5 手太陽小腸經(二)
2-6 手太陽小腸經(三)
2-7 手太陽小腸經(四)
2-8 足太陽膀胱經(一)
2-9 足太陽膀胱經(二)
2-10 足太陽膀胱經(三)
2-11 足太陽膀胱經(四)
2-12 足太陽膀胱經(五)
2-13 足太陽膀胱經(六)
2-14 足太陽膀胱經(七)
2-15 足太陽膀胱經(八)
2-16 足太陽膀胱經(九)
2-17 足少陰腎經(一)
2-18 足少陰腎經(二)
2-19 足少陰腎經(三)
2-20 足少陰腎經(四)
2-21 足少陰腎經(五)
2-22 足少陰腎經(六)
2-23 足少陰腎經(七)
2-24 足少陰腎經(八)

第三章 十二經脈—厥陰少陽篇
3-1 手厥陰心包經(一)
3-2 手厥陰心包經(二)
3-3 手厥陰心包經(三)
3-4 手少陽三焦經(一)
3-5 手少陽三焦經(二)
3-6 手少陽三焦經(三)
3-7 足少陽膽經(一)
3-8 足少陽膽經(二)
3-9 足少陽膽經(三)
3-10 足少陽膽經(四)
3-11 足厥陰肝經(一)
3-12 足厥陰肝經(二)
3-13 足厥陰肝經(三)
3-14 足厥陰肝經(四)

第四章 奇經八脈篇
4-1 任脈(一)
4-2 任脈(二)
4-3 任脈(三)
4-4 任脈(四)
4-5 督脈(一)
4-6 督脈(二)
4-7 督脈(三)
4-8 督脈(四)
4-9 督脈(五)
4-10 衝脈(一)
4-11 衝脈(二)
4-12 帶脈(一)
4-13 帶脈(二)
4-14 陽蹻脈 陰蹻脈(一)
4-15 陽蹻脈 陰蹻脈(二)
4-16 陽蹻脈 陰蹻脈(三)
4-17 陽維脈 陰維脈(一)
4-18 陽維脈 陰維脈(二)

第五章 經外奇穴篇
5-1 經外奇穴五十穴
5-2 頭面部十五穴—四髮太印
5-3 頭面部十五穴—魚球內金海
5-4 頭面部十五穴—耳機翳安安興
5-5 胸腹部五穴—頸脅肓臍胞
5-6 背部十一穴—百喘定中四華
5-7 背部十一穴—騎痞腎腰竹
5-8 手部三陽大絡
5-9 手部十一穴—十大小拳中四
5-10 手部十一穴—五八中二肘
5-11 腳部八穴—鬼髖鶴膝
5-12 腳部八穴—女八內獨

第六章 針法篇
6-1 古今製針法(一)
6-2 古今製針法(二)
6-3 練習針
6-4 施針手法
6-5 用針與穴位
6-6 下針與進針
6-7 進針方法
6-8 行針
6-9 暈針、滯針、彎針、出針、折針
6-10 治療手法—補瀉(一)
6-11 治療手法—補瀉(二)
6-12 治療手法—補瀉(三)
6-13 治療手法—補瀉(四)
6-14 特殊針的用法—三棱針、火針、皮膚針
6-15 特殊針的用法—耳針
6-16 特殊針的用法—電針與電療
6-17 針法適應證
6-18 針法禁忌
6-19 針刺深度和針灸配穴法

第七章 灸法篇
7-1 灸的燃料—艾
7-2 艾灸法與藥灸法
7-3 非艾灸法
7-4 灸法的適應證、禁忌與養生應用

第八章 頭皮針、耳針、拔罐、刮痧、埋針、埋線
8-1 頭皮針
8-2 內經之頭與腦
8-3 內經之頭部穴道
8-4 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和主治
8-5 焦氏頭針體系的定位和主治
8-6 頭皮針的臨床運用
8-7 耳針
8-8 腦與耳靈光互動
8-9 耳咽管與耳針
8-10 內經理論
8-11 耳穴治療點
8-12 注意事項
8-13 拔罐
8-14 背部拔罐最強壯
8-15 胸腹部拔罐最養生
8-16 拔罐調理人體重要區域
8-17 拔罐療法常用種類與部位
8-18 拔罐療法的種類及分類
8-19 拔火罐法與特殊拔罐吸引方法
8-20 背部與胸腹部刮痧
8-21 刮痧器材準備與範圍及注意事項
8-22 常用刮痧療法
8-23 埋針、埋線
8-24 埋針注意事項與種類和方法

第九章 疾病治療篇
9-1 疾病治療入門
9-2 神經系統疾病
9-3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
9-4 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
9-5 脅肋痛
9-6 坐骨神經痛
9-7 頸肌痛
9-8 肩胛、背肌及臂肌痛(五十肩)
9-9 腰肌痛
9-10 關節炎
9-11 咳嗽
9-12 支氣 管性哮喘
9-13 肺氣腫
9-14 心悸(怔忡)
9-15 心肌梗塞
9-16 高血壓
9-17 胃脘痛
9-18 嘔吐
9-19 便秘、泄瀉
9-20 肝硬化、黃疸
9-21 膽石症
9-22 慢性腎炎
9-23 陽痿、遺精
9-24 經前期緊張、月經不調、痛經
9-25 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
9-26 妊娠嘔吐、更年期症候群
9-27 鼻炎、牙痛
9-28 濕疹、痤瘡
9-29 蕁麻疹、帶狀皰疹
9-30 嬰兒腦性麻痺
後記

图书序言

 
  《圖解針灸學》從「十二經脈循行與是動病所生病」著手,是我將《經絡診治》去蕪存菁,再加乘這十幾年的砥礪錘煉,讓經脈更深入的與解剖學和病理學交流,提綱挈領,讓讀者逐步登堂入室,一窺全貌。《經絡診治》不同於《圖解針灸學》的地方,是不夠深入淺出,卻簡單易懂、方便使用。《圖解針灸學》相較於《經絡診治》,則是重學理、無法全然簡單化。《圖解針灸學》雖未臻爐火純青之境,但是,要求每一章節,都可以獨立直接用於生活中與臨床上,Julian《圖解針灸學》襄助良多,小林《圖解診斷學》助益不少,在寫作過程中,背書、讀書與運動都一樣堅持,我要更持久、永續的經營,才看得到一點點成果。昔日,如果(目前,國家圖書館藏書140餘種)沒有大冠出版社《內經臨床診治叢書》等二十幾本書的領導,今朝,我就無法勝任五南出版社的《圖解系列》十本鉅著。回想起來,大冠游老闆與五南王小姐及其編輯團隊惠我良多。
 
  《圖解針灸學》從十二經脈循行著手,因應手六經脈與足六經脈之間互相影響極大,手的經脈有問題,腳所對應的經脈也會有問題,不論是循行路線,或是動病所生病。例如:手的第二指(大腸手陽明經脈)腫脹,對應腳第二、三腳趾(胃足陽明經脈)可能會有麻木現象,排泄與消化問題常互為因果。手第三指(心包手厥陰經脈)痙攣,腳大趾(肝足厥陰經脈)也多有僵滯的問題,心臟的工作狀況,與肝臟功能息息相關。手第四指(三焦手少陽經脈)抽筋,對應腳第四趾(膽足少陽經脈)多會有問題,精神原氣與新陳代謝功能關係密切。手第五指(心手少陰經脈、小腸手太陽經脈)麻木,對應腳第五趾(腎足少陰經脈、膀胱足太陽經脈)必有不靈活的問題,心臟血管疾病與腎臟內分泌功能關係微妙。從經脈角度去思考身心靈的問題,參照循環與神經等系統,必可以提高針灸診治效率。當身體有某些警訊時,初期多為經脈是動病,症狀若有若無。日久多演變成經脈所生病。這一切已經告訴我們,人一定要調整生活習慣,包括作息、運動、飲食、工作都要全面調整,否則,年紀愈大,病苦會毫不留情的來臨。《圖解針灸學》希望讓讀者感受到認識十二經脈可以更豐富身心靈。
 
  我四十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再加上自身體驗,這幾年冬天我晨跑十公里時,右小指較麻;游1000公尺冷水池,右食指較麻,反映頸臂神經叢及肺心經脈較弱,我全身上下退行性血管(「鬼血管」、「幽靈血管」)歌聲魅影不歇三十年,我只好天行健以自強不息(鐵人三項運動與易筋經)三十年。我父親54歲第四次中風往生,祖父58歲第一次中風往生,我先天不足,後天就要有自知之明。我確定Ghost blood vessel退行性血管Bad(壞)Worse(更壞)the Worst(最壞)之於嚴重事故,幾乎都是自己忘了自求多福蔭而已矣~咎由自取,小病不斷,大病不遠矣!
 
  人的組織和器官中,一條或幾條微動脈和微靜脈,及其間的毛細血管組成微循環的基本單位。因其內微血管的配布和組成,分為:
 
  1. 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是最常見樣式,微動脈與微靜脈間沒有動靜脈吻合,最重要的是手腳末梢的A-V shunt(動脈與靜脈交接的通道)~十二經脈的所出為井。
 
  2. 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微動脈與微靜脈間有動靜脈吻合。
 
  3. 毛細血管→靜脈→毛細血管,通連兩組毛細血管的靜脈稱門靜脈,只見於肝門靜脈和丘腦下部-腦垂體靜脈~肝經脈與督脈會於巔。
 
  4. 輸入微動脈→毛細血管→輸出微動脈→毛細血管,見於腎和胰島~腎經脈與脾經脈之於舌本與舌下。
 
  人的活動量(運動、勞動)越少,A-V shunt循環越差,失明、失聰、糖尿病、中風、失智的機會也相對增加。所出為井的穴道色澤開始不良,就是退行性血管鬼影幢幢,所入為合的穴道色澤,與關節功能不良,十之八九小病不輕,退行性血管全身上下歌聲魅影不歇,即使不常上醫院,也常常藥不離手。很多疾病,多會先出現末梢動脈硬化(PAD)或暫時性腦缺血(TIA)的前兆,手腳懶得動多會造成 PAD,頭腦不用久了就會造成 TIA。 PAD與TIA互相影響很大,從手六經脈與足六經脈診治之,可以提高療效。常常覺得暈暈,又檢查不出大疾病,多是暫時性腦缺血(TIA)。坐著時腳會不舒服,起來走一走就好了,就是末梢動脈硬化(PAD),從經脈是動病所生病來抽絲剝繭,確也精彩。
 
  手腳末梢的A-V shunt(動脈與靜脈交接的通道),幾乎就是毛細血管的活力寫照,毛細血管分布在各器官的組織和細胞間,是人體最微細的血管,毛細血管數量極多,成網狀分佈,平均直徑七~九微米。毛細血管管壁只有一層扁平的內皮細胞,血液中的氧及營養物質經內皮細胞滲透入組織間。細胞和組織間的代謝產物,再由內皮細胞進入血液,內皮細胞有窗孔,讓毛細血管進行物質交換,人體質不好或老化加速,「幽靈血管」就會取代正常的毛細血管,即使是童年時期患有多發性間質性角膜炎,成年後,患眼都有基質瘢痕,伴有退行性血管。
 
  Cushing Syndromes(庫欣氏病),是類固醇吃多、吃久後所產生的徵狀:月亮臉、水牛背、青蛙肚、末梢腫大。表面上,是循環系統出問題,暫時性腦缺血與末梢動脈硬化,已經發生在其中,手腳會腫,雖沒Cushing Syndromes這種疾病,卻多已經往類似的疾病在進行了,如果不治療或改善生活步調,慢慢的,背會駝、肚子會漸大,腳腫、手腫。初期多經脈是動病,日久多經脈所生病。
 
  Behcet’s disease(貝塞特氏症)症狀有口腔黏膜潰瘍、皮膚有結節紅斑過敏、皮疹、眼睛有發炎現象(包括紅膜炎、葡萄膜炎、網膜炎等等)、外陰部潰瘍(如感覺睪丸過敏、小便時會癢等等)、關節發炎疼痛、副睪丸炎、消化器官病變、血管病變、中樞神經病變、大小腦、腦幹等問題,其診斷標準:
 
  1. 完全型-什麼都有。
  2. 不完全型-有一部分。
  3. 懷疑。
  4. 可能沒有,但有特殊病變。
  
  只要有一個症狀就可能屬這種疾病,兩個以上機會就更大了。像紅斑性狼瘡,在檢驗的八個免疫指數中,只要有四個有問題就屬紅斑性狼瘡了。從經脈是動病、所生病來抽絲剝繭,初期多經脈是動病的發炎症狀,日久多經脈所生病的疼痛症狀。
 
  十二經脈循行,十指與十趾的經脈中,最重要的是腳大拇趾,它外側指甲邊有大敦穴是肝經脈的起點,大拇趾上的三毛處是膽經脈的終點,它內側指甲邊有隱白穴是脾經脈的起點,大趾間是胃經脈的終點。一個大腳趾就有四條經脈在其上。十指與十趾中,只有第二腳趾沒有經脈,所以它是最呆的,走路不小心就會踢到。診治十二經脈,就是要優質化微循環系統,少讓Ghost Blood Vessel退行性血管作怪。
 
  「肺經脈」起於中焦,「營氣」出於中焦(負責吸氣與副交感神經優勢),泛指消化系統的吸收營養部分,循順著胃口(食道與氣管),上行過橫膈膜歸屬於肺,出大拇指之端。大腸經脈「大腸經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下行過橫膈膜歸屬於大腸,「衛氣」出於下焦(負責呼氣與交感神經優勢),泛指消化系統的排泄部分。人活著的時候,消化系統於呼吸系統,一直呈恆續活塞動作,排泄出狀況,呼吸不困難才奇怪。手大拇指與食指常常麻木或冰冷,「呼吸」系統與「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消化」系統,開始談不攏也擺不平,不久,就會進階腦心血管病患群。再不然,失智與癡呆也不遠矣!經脈「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是中國醫學的神髓。

图书试读

前言
 
十二經脈、十二時辰等,攸關慢性生活習慣病;體內十二經脈、體外十二時辰(因應日夜、四季寒暑而有五臟之一日應四時)與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關係密切。針可以死活人,不可以活死人,因此,針灸前的診斷勢必務求精確。
 
認識十二時辰與十二經脈,重視生活步驟:
 
寅、卯時辰(凌晨三點到早上七點)是肺、大腸經脈時辰,重視活動與陽光(需求優質氧氣時間)。肺主「魄」,肺經脈出問題,就會魄不安穩,白天見鬼,胡言亂為,右七魄不自在。
 
辰、巳(早上七點到早上十一點)是胃、脾經脈時辰,重視補充營養(需求優質營養時間)。
 
午、未時辰(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三點)是心、小腸經脈時辰,重視舒暢與愉悅(需求優質調理時間)。
 
申、酉時辰(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是膀胱、腎經脈時辰,重視休息與享受(需求優質輕鬆時間)。
 
戌、亥時辰(晚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是心包、三焦經脈時辰,重視安寧與情趣(需求優質生活品質時間)。
 
子、丑時辰(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膽、肝經脈時辰,重視睡眠與美容(需求優質心靈時間)。肝主「魂」,肝經脈出問題,魂不守舍,鬼話連篇,鬼影幢幢,睡不安寧,左三魂不安然。
 
現代講「十二經脈」已融入「自然醫學」中,有中國道家的思想神韻,與「傳統中國醫學」的神采,兩者各領風騷,各自表態,頗有互補與輝映之功。十二經脈代表活生生的人體工學,從第一次呼吸到最後一次呼吸,所有的「生理和行為演變」,分為三個生命迴路「互相連結關懷與聯繫」。
 
第一知性迴路:生存—呼吸,進食,活動。上天好生之德,「七魄開始」。
 
1. 肺經:呼吸—接受—「感知世界」。
 
2. 大腸經:咀嚼—排泄—「品味人生』。
 
3. 胃經:消化—本能—「體認自我」。
 
4. 脾經:進一步消化 —心理過程—「認知生命」。

圖解針灸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解針灸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解針灸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圖解針灸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