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麯唱有聲行動教材

南管麯唱有聲行動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珀姬
圖書標籤:
  • 南管
  • 麯唱
  • 閩南語
  • 傳統戲麯
  • 音樂教材
  • 方言
  • 文化遺産
  • 戲麯
  • 教學
  • 音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傳統南管音樂在館閣的傳承,是以館先生的口傳心授為主軸,但隨著科技進步,口傳心授以無法滿足現代的年輕學子學習,數位化的發展,CD播放器也不再是聆賞音樂或學習的必需品,藉由多功能的手機聽音樂,已蔚成風潮,為瞭適應新世代的學習,本教材將有聲資料上傳至TNUA影音知識庫,每每首麯子右上角放置瞭一個QRcode,學生在閱讀這本小書時,配閤樂麯分析說明,掃瞄QRcode,就可即時聆賞相關麯目的演唱,故將本書命名為《南管麯唱有聲行動教材》。

  南管是一個閤樂的樂種,單獨個人的自彈自唱,不符閤南管音樂的美學觀,故本教材能有相當數量的聲音檔,個人非常感謝歷年來參與奏樂的傢俬腳─我的碩士班學生以及華聲南樂團的老團員們。這個教材除瞭提供給本校傳統音樂係的南管組學生,同時也得到校方的許可,可以提供給學習南管的民眾一起來尋幽訪勝,探索南管古樂的優美及學習。故本教材是專為學習者設計,也兼顧南管音樂的樂語暨相關音樂理論的介紹,但並沒有南管音樂專著的嚴肅,避免讓學習者感到太深奧,希望引領愛好者走入韆年古樂的祕境。
樂舞之韻:中國傳統戲麯錶演藝術探析 一、引言:曆史的沉澱與藝術的重生 中國傳統戲麯,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等多種藝術門類於一身,以其獨特的舞颱錶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曆經數百年而不衰。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戲麯的錶演藝術,著重剖析不同劇種在唱腔、做功、念白、身段等方麵的核心特徵、審美取嚮以及曆史演變脈絡,以期全麵展現這一古老藝術的博大精深與旺盛生命力。 我們將從戲麯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入手,梳理從唐代的“參軍戲”到宋代的“雜劇”“南戲”,再到元代“元麯”的興盛,以及明清兩代昆麯、京劇等主要聲腔體係的形成過程。理解瞭曆史背景,纔能更深刻地把握當下舞颱呈現的藝術邏輯。 二、唱腔藝術:聲韻之美的極緻追求 戲麯的“唱”是其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它並非簡單的歌唱,而是融閤瞭情感錶達、人物塑造和程式規範的高度綜閤性藝術。 2.1 腔體分析與風格流派: 本書將詳細劃分並對比分析中國主要戲麯聲腔的體係。例如,京劇中的老生、小生、花旦、青衣、武旦等不同行當的代錶性唱法(如西皮、二黃的闆式運用、韻白與韻腔的結閤),以及徽班進京後形成的獨特聲腔風格。同時,也將探討地方戲麯的特色,如越劇的婉約細膩、川劇的高亢火爆、粵劇的南音韻味等,分析地域文化如何滲透並塑造瞭這些獨特的聲腔美學。 2.2 氣息控製與發聲技巧: 深入解析戲麯演員必須掌握的氣息深度、丹田運用、嗓音控製以及行腔的“潤腔”技巧。如何通過聲音的強弱變化、高低起伏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唱腔藝術的靈魂所在。我們將結閤具體的麯牌或鑼鼓點,解析特定唱段中的發聲難點與處理方法,強調“以情帶聲”的藝術要求。 三、做功與念白:無聲勝有聲的錶演哲學 如果說“唱”是情感的外放,“做”則是內心世界的具象化呈現。戲麯的“做功”(錶演)和“念白”構成瞭人物形象的骨架。 3.1 程式化錶演的內在邏輯: 傳統戲麯的錶演高度程式化,如“圓場”“亮相”“起霸”“按劍”等,這些程式並非僵化的套路,而是經過數百年提煉、凝練的人物情感符號。本書將闡述如何理解和運用這些程式,使之服務於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的深化。我們將重點分析“手、眼、身、法、步”的配閤,探討如何通過規範化的動作來傳遞復雜的情感信息,例如“水袖功”在錶達矛盾、哀怨、欣喜等不同情境下的微妙變化。 3.2 念白:韻味與語氣的結閤: 戲麯念白,尤其是京劇中的京白、韻白,以及其他劇種的方言念白,具有極高的文學性和音樂性。它要求演員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掌握特定的節奏和韻律感。我們將分析不同身份角色(如帝王、謀士、俠客)在敘事和對白時的語態差異,以及如何通過語速、停頓和重音的變化,增強念白的張力與感染力。 四、身段與武功:動靜結閤的舞颱調度 戲麯的“武功”和“身段”(舞蹈性動作)是視覺衝擊力的主要來源,尤其在錶現戰爭場麵、英雄氣概或激烈衝突時,其作用不可替代。 4.1 武功套路與審美規範: 分析武戲中對“功架”的要求,包括翻、跌、撲、登、跳等高難度技巧的訓練方法與舞颱呈現規範。重點探討武生、武旦等行當的武功特色,以及如何將寫意的武打動作與寫實的故事情節相結閤,避免單純的雜技化傾嚮。 4.2 舞蹈語匯在塑造人物中的作用: 探討戲麯舞蹈中“以舞敘事”的特點。例如,旦角的“水袖舞”“扇子舞”,如何通過肢體語言的延伸,彌補語言和動作的不足,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優美的舞蹈語匯錶現齣來。 五、臉譜與服飾:視覺符號的解碼 戲麯的“行頭”與“臉譜”是其最具辨識度的視覺元素,它們是高度凝練的符號係統,直觀地揭示瞭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命運。 5.1 臉譜藝術的象徵意義: 詳細解讀臉譜的色彩學和圖騰學,剖析“整臉”“三塊瓦”“十字門”等不同臉譜類型的構成規則,以及紅色(忠勇)、黑色(耿直)、白色(奸詐)等基本色譜所蘊含的文化含義。 5.2 服飾的程式化與功能性: 探討戲麯服裝(如蟒袍、靠、帔、褶子)的設計理念。這些服裝既要符閤曆史背景的想象,更要適應演員的錶演需求,例如“靠旗”在武打時的視覺效果,以及不同行當服飾在舞颱調度中的功能區分。 六、結語:當代傳承與創新之路 在全球化和數字媒體的衝擊下,傳統戲麯的傳承麵臨新的挑戰。本書最後將探討當代戲麯藝術傢如何在繼承核心藝術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符閤時代審美的創新實踐。分析如何利用現代舞颱技術,如燈光、舞美設計,來增強傳統戲麯的舞颱錶現力,同時保持其內在的文化氣韻和審美高度。本書期望為戲麯愛好者、專業研究者及未來藝術工作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富有啓發性的參考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珀姬


  民族音樂學者。1991年起進入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係擔任教職,至2014年退休。長期投入臺灣南管音樂、臺灣民歌、陣頭音樂、中國音樂文獻與傳統記譜法、戲麯唱腔等諸多領域之研究演齣暨教學工作,有《梅蘭芳平劇唱腔研究》、《南管樂語與麯唱理論建構》、《陳三五娘有聲行動教材(一)》、《陳三五娘有聲行動教材(二)》等著作。並擔任臺北華聲南樂社、詠吟樂坊等教師。傳承南管藝術,實務與研究兼具,對於臺灣南管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研究、教育與傳承,貢獻心力。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單元認識南管音樂
南管音樂的演奏形式
南管音樂美學觀
認識南管樂器
南管音樂的內容
南管音樂的活動
第二單元穿越時空進入南管古樂的世界
樂語—南管的行話
入門—輕鬆學習南管
1-0∣推枕著衣【望遠行】
1-1∣風打梨【倍滾疊】
1-2∣中鞦月【五供養疊】
1-3∣風打梨【寡疊】
2∣直入花園【尪姨疊】
第三單元輕鬆認識南管工尺譜
管門
門頭與牌名
譜字
撩拍記號
3∣南管入門工尺譜唱唸—綿答絮
第四單元南管麯唱
初級麯目
4∣春日景緻【水車】
5∣鰲山景緻【水車】
6∣看見前麵【短相思】
7∣輕輕看見【短相思】
8∣我命行時【短滾】
9∣告蒼天【雙閨.虞美人】
10∣非是阮【雙閨】
11∣荼薇架【雙閨】
12∣念月英【雙閨】
13∣一望長安【短滾】
14∣聽閒人【短滾】
15∣梧桐葉落【短滾】
16∣今旦慶壽誕【短滾】
17∣ 隨官人【短滾】
18∣鼕天寒【短滾】
19∣夫為功名【短滾】
20∣看牡丹【短中滾】
中級麯目
21∣一間草厝【望遠行】
22∣書中說【望遠行.五供養】
23∣山不在高【序滾】
24∣感謝公主【福馬郎】
25∣心頭傷悲【中滾】
26-1∣恨冤傢【中滾.三遇反】
26-2∣恨冤傢【短中滾】
27∣望明月【中滾】
28∣懶繡停針【中滾】
29∣今旦離群【寡北】
30∣暫時棄官【寡北】
31∣心頭悶憔憔【玉交猴】
進階麯目
32∣追想當日【相思引.八駿馬】
33∣思想情人【相思引.潮相思】
34∣隻冤苦【北相思.北】
35∣聽門樓【潮陽春‧三腳潮】
36∣焚香爵禮【潮陽春】
37∣齣漢關【長潮陽春】
38∣滿麵霜【短滾】
39∣遠望鄉裏【錦闆.四朝元】
40∣輾轉亂方寸【錦闆‧相思北】
41∣見許水鴨【長滾.潮迓鼓】
42∣恨王魁【中滾.十三腔】
43∣鵝毛雪【崑腔寡】
44∣點點催更【錦闆】
45∣細思量【小倍】
46∣未寫二行【中倍外對‧催拍】
47∣月照芙蓉【山坡羊】
48∣莫煩惱【小倍】
49∣好緣份【大倍.不孝男】
50∣珠淚垂【倍工‧巫山十二峰】
結語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32262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9 x 26 x 1.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傳統南管音樂在館閣的傳承,是以館先生的口傳心授為主軸,但隨著科技進步,口傳心授以無法滿足現代的年輕學子學習,數位化的發展,CD播放器也不再是聆賞音樂或學習的必需品,藉由多功能的手機聽音樂,已蔚成風潮,為瞭適應新世代的學習,本教材將有聲資料上傳至TNUA影音知識庫,每每首麯子右上角放置瞭一個QRcode,學生在閱讀這本小書時,配閤樂麯分析說明,掃瞄QRcode,就可即時聆賞相關麯目的演唱,故將本書命名為《南管麯唱有聲行動教材》。

  南管是一個閤樂的樂種,單獨個人的自彈自唱,不符閤南管音樂的美學觀,故本教材能有相當數量的聲音檔,個人非常感謝歷年來參與奏樂的傢俬腳──我的碩士班學生以及華聲南樂團的老團員們。這個教材除瞭提供給本校傳統音樂係的南管組學生,同時也得到校方的許可,可以提供給學習南管的民眾一起來尋幽訪勝,探索南管古樂的優美及學習。故本教材是專為學習者設計,也兼顧南管音樂的樂語暨相關音樂理論的介紹,但並沒有南管音樂專著的嚴肅,避免讓學習者感到太深奧,希望引領愛好者走入韆年古樂的祕境。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心思,封麵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紙張質感,一下子就把人帶迴到瞭那種傳統韻味十足的氛圍裏。我一直對南管音樂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傳統的學習途徑比較難以接觸。拿到這本教材,我首先被它清晰的排版和豐富的圖文資料所吸引。書裏的插圖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無論是樂器還是人物服飾,都看得齣是經過精心考證的,讓人在學習過程中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視覺上的引導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堆砌,更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文化讀物。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關鍵知識點上采用的留白設計,既不會讓信息過載,又能引導讀者去主動思考和探索。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是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大眾接受度的親和力,看得齣來編著者在平衡這兩者之間下瞭不少功夫。

评分

這本書的理論體係構建得相當紮實,對於南管音樂的源流和不同麯牌的特點,都有非常深入的闡述。我過去看的一些相關書籍,要麼過於偏重曆史文獻的羅列,顯得乾巴巴的,要麼就是太注重錶演技巧的描述,缺乏係統的理論支撐。但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閤起來,讓你在學習如何“唱”之前,先理解瞭“為什麼這樣唱”。特彆是對不同流派的唱法差異,教材裏用對比的方式進行瞭細緻的剖析,這種層次感和深度,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南管精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每一次翻閱,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新的知識點,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又被拓寬瞭一點。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有一種溫文爾雅的學者風範,但又絕不故作高深。很多復雜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都被闡釋得清晰明瞭,仿佛身邊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耐心地為你講解。我特彆注意到書中使用的詞匯選擇,很多地方都帶著濃鬱的閩南文化色彩,這不僅增強瞭教材的地域性和文化認同感,也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它沒有用那種生硬的、教科書式的腔調,而是用一種講述故事、分享心得的口吻,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享受。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比直接的灌輸有效得多,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知識。

评分

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是頂尖的。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有聲”部分的呈現方式,那種將聽覺體驗融入學習流程的用心程度,是很多傳統教材無法比擬的。對於麯譜的標記和解讀,采用瞭既符閤傳統習慣又兼顧現代閱讀習慣的方式,使得那些原本看起來有些神秘的符號變得容易上手。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引去嘗試演唱和演奏,發現它的步驟設計非常科學,循序漸進,避免瞭新手一開始就陷入復雜的節奏和腔調中而感到氣餒。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態度,讓原本感覺高不可攀的南管藝術,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评分

我感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傳承”這一概念的理解和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授技藝的書,更像是一份充滿敬意的文化記錄。通過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和對藝術傢精神的捕捉,它讓學習者深刻體會到南管音樂的厚重和不易。這種對曆史的尊重和對藝術的虔誠,是任何技術指導都無法替代的。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瞭一些唱腔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對這門古老的藝術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熱愛。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現代人能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去接觸和學習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意義非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