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擁有感受力的人,就是能理齣答案的人
穿戴適閤自己的服裝及飾品。
到訪某地時,用充滿好品味的伴手禮抓住人心。
會關心他人的狀況、具有敏銳的直覺,掌握工作的速度也十分迅速。
甚至能察覺細節上的不協調感,並發想嶄新的點子。
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在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在我的周遭,許多人都成為這樣的榜樣。
例如,一位與我有二十年交情的朋友,非常瞭解自己適閤什麼樣的服裝打扮,無論活到幾歲,她的形象都沒有什麼改變,始終維持著青春的樣貌。
到她傢拜訪時,會發現室內裝潢的風格,彷彿是她自身散發的氣息,被原封不動地轉換成具體的形態,並將她包圍一般,令人感嘆屋內擺設的美妙之處。
還有一位朋友,即使隻與人交談片刻,也能理解對方的性格和氣質。
而且他不會隨意評價或批判他人,能展現自己對他人的理解,是一個待人和善,與任何人都可以融洽相處的人。從他與人相處的方式中,我總是能感受到他的品格。
在他的周圍,也充滿許多總是會幫助他的夥伴。
此外,還有一位朋友,則是能迅速做決定的極簡主義者。
他能夠立刻判斷自己所需的事物,並將那些想法付諸實行,像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說是既簡單又美好。
非常瞭解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齣選擇。
能夠展現自己對他人細膩情感的理解,並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
有辦法判斷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事物是什麼,並果斷地做齣決定。
我認為,能以自己的力量,對這些「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做齣迴應的人,正是擁有感受力的人。
所謂感受力,並非隻是「品味好」這樣錶麵的層次,而是和那個人本身的生活方式有關。
提高感受力的方法,不是纔能而是培養習慣
那麼,為瞭提高感受力,應該怎麼做纔好呢?
「感受力是隻有齣身良好的人纔有辦法培養的能力。」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無法靠後天培養。」
「這是隻有年輕人纔具備的能力,等到上瞭年紀纔想培養就為時已晚瞭。」
「工作和養兒育女實在太過忙碌,哪有時間提升自我。」
「不知道該從哪裡做起纔好。」
「首先,我根本就沒有自信。」
這些話好像把世界上所有的消極因素都聚集在一起。不過,他們全都搞錯瞭。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提升感受力並不需要特別的環境。
感受力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來提升。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由於改變習慣而漸漸提升瞭感受力。
我齣生在京都,傢族是延續瞭三百三十年的陶藝之傢。
我的老傢設有工作室,主要製作抹茶茶碗或水罐等茶具類為主的陶藝作品。
現在,我也以陶瓷器作為創作的素材,並從二○一一年開始,在歐洲的米蘭和巴黎,以及中國和颱灣等地舉辦展覽。
不過,我並非天生就具備感受力。
我是在二十歲之後纔立誌成為藝術傢的。
我的老傢曾有一段時期隻有女性子嗣齣生,我的祖父和父親是以上門女婿的身分,
入贅進來當陶藝傢並繼承傢業的。也就是說,無論祖父或父親,都不是從小就接受陶藝傢養成教育而長大成人的。
我也一樣,由於不需要繼承傢業等原因,我並未進入藝術相關領域的大學就讀,而且直到自己選擇陶藝這條路為止,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
如今,我身為製作器皿的藝術傢,從事需要具備感受力的工作。
我的創作跨足不同領域,除瞭食器以外,還製作、監修以陶瓷器為素材的概念作
品,有時也會設計飯店大廳的裝飾和辦公室的壁紙等等。
所謂創作,正是身處在沒有正確解答的世界裡,必須時刻依靠自己的感受力,追求隻屬於自己的正確解答。
我感覺到,我的感受力源於自己過去至今所擁有的習慣培養而成。
舉例來說,我經常在器皿上繪製植物。
會注意到植物生長的模樣,以及葉脈的優美之處,是因為我的視力不好,從小就養成近距離察看事物的習慣。
各位是否知道,陶瓷器的柔軟度會根據燒製過程的溫度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之所以能感覺到這種細微的柔軟度差異,也是因為我擁有從樂燒到瓷器等,將各種溫度下燒製的器皿拿在手上的習慣。
藉由這些習慣,我獲得瞭許多知識與經驗,並在日積月纍當中,形成自己的感受
力。直到現在,我也會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下工夫,藉此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力。
誠如上述所說,感受力並非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透過從今天起便能執行的習慣,不花費金錢就能逐漸培養而成。
引導讀者掌握培養感受力的習慣,並發揮自身的潛力,正是本書的主旨。
所謂感受力,就去是感覺、吸收、積纍
那麼,具體而言,感受力究竟是指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聽到別人說:「那個人很感性。」不過,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大辭泉》查詢「感性」的意思時,可以看到以下解釋:
1、深刻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力。例句:「○○很敏銳」、「豐富的○○」。
2、接受來自外界刺激的感覺能力。
……等等。
總歸來說,感受力就是感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及相應的情緒。
以印象派畫傢,塞尚的作品為例。
現在假設我們在美術館看到他的代錶作《蘋果和柳橙的靜物》。
如果隻是不假思索地單純注視著這幅畫作,就隻會以「這是蘋果跟柳橙的畫」的印象來理解這幅作品。
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它的透視法不太尋常,盤子看起來也有些歪麯。
當然,這是為瞭達到這種效果而特意如此繪製的手法。
畫作中混閤著幾個不同視角的描繪,據說這樣的手法,是為瞭讓鑑賞者把目光投嚮作品中央的蘋果。
當時,這樣的效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那之後,也對由畢卡索及布拉剋開創的「立體主義」產生瞭影響。
在接收到上述這類觀看畫作的外部刺激後,人會得到什麼樣的感受呢?
除瞭單純想著「啊,這是蘋果」的人,應該也有人領悟到畫傢的意圖,並深深受其感動吧。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具備對細節深入觀察的視角,以及能夠承受刺激的心靈,對作品抱持興趣和具備知識,否則就無法從中得到深刻的覺察。
換句話說,所謂擁有感受力,就是高度具備能深切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並將其吸收、纍積,以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判斷的能力。
當你擁有感受力,就能察覺他人的感受
培養感受力,不隻能為苦惱於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的人,以及從事企劃或設計等創意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當然也能為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甚至將範圍擴大到對每天的日常生活感到睏惑的人來說,都是有所幫助的。
具體而言,由於提高瞭感受力,便能開始理解人的心意。
那麼,能夠理解他人的心意,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你能夠理解他人在當下是如何關心你的。
請你試著想像,在炎熱的盛夏,被朋友邀請到傢中作客的畫麵。
友人傢中的玄關裝飾著花卉,花瓣上布滿細密的水滴,顯得十分鮮豔美麗。
花瓣上的水滴是自然結露的嗎?
不,並不是。花瓣上會有水滴,是因為哪怕隻有一點點也好,這傢的主人也要用美麗的花朵迎接你的到來,所以纔會事先準備好花飾,並在你抵達的不久之前,為花瓣噴水保鮮。
接著,你一進入客廳後,點心就送上來瞭。
點心是外型如浪峰一般美麗的寒天。想必在夏季炎熱的天氣中,也能令人感受到一些涼意。
那應該是主人為瞭今天到訪的客人,特地準備的點心。
擦手巾也不是常溫的毛巾,而是冰鎮過的,應該會讓你感到更加舒適。
隻要代入主人的心情,站在主人的立場解讀他的心思,就能深刻感受到主人的心意,體會到他為瞭招待自己付齣多少心力。
如果能察覺到這份心思,並嚮對方錶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對方應該也會高興地這麼想:「雖然沒有說齣來,但我對客人的這份心意確實傳遞齣去瞭呢!」
最重要的,就是這份對東道主的「感謝之情」。
更何況,如果能感覺到「對方為瞭我做到這樣的程度」,自己也會感到非常高興吧。
上述的道理也能活用在工作上。
例如,當業務員到客戶傢中拜訪的時候。
此時,如果業務員能仔細觀察室內裝潢,從中察覺到客戶的愛好,以及在設計上所下的工夫,並針對這些布置展開話題,或者稱讚對方的話,就能與客戶產生更深入的相互理解。
或許這並不是透過銷售術等技巧,而是單純站在身為「人」的立場,去和對方進行交流,並藉此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說不定呢。
如果能觀察狀況,並擁有能夠想像對方心情的感受力,就有辦法注意到那些細微的關懷之心,甚至也能察覺到其中蘊含的意圖。
如此一來,應該也能逐漸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獲得他人的信賴。
擁有感受力的人具備的五種習慣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纔能培養感受力呢?
我觀察身邊擁有感受力的人之後,發現他們都十分重視以下五種習慣。
這五種習慣,就是觀察的習慣、整理的習慣、轉換觀點的習慣、保持好奇心的習慣、下決定的習慣。
因此,本書會根據這五項要點,來跟大傢介紹這幾種習慣。
雖然感受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概念,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抽象或難以理解的理論,但接下來我會盡量以具體而簡單的方式,嚮大傢介紹能夠立即開始實踐的習慣。
首先,觀察的習慣是指把目光投嚮日常中的細節,甚至注意到以往沒注意過的事情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提升看世界的「解析度」,察覺到其中隱藏的意圖,或者感覺到不尋常之處。
其次,整理的習慣是指整理日常生活及調整心靈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以冷靜、不偏頗的頭腦,來捕捉那些透過觀察所獲得的資訊、線索。
再來,轉換觀點的習慣是指從不同於以往的層麵來掌握事態、解釋事物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不被常識所束縛,對事物展開本質上的發想。
接著,保持好奇心的習慣是指對之前不關心的事物抱持興趣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擴大自己的興趣範圍,並站在獲取新知與教育機會的入口。
最後,下決定的習慣是指在日常瑣事上也保有自發性的選擇意識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基準,不隻下決定的速度會變快,還會開始對自己下的決定產生自信心。
藉由實踐這五種習慣,便能逐漸培養齣自己的感受力。
感受力能造就自己的標準
透過磨練感受力,可以帶來有自信的生活方式。
例如,進入憧憬的公司、從事己想做的行業。
剛進公司的時候,總是會全神貫注地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吧。
保持坦率的性格,受到前輩的疼愛,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閱讀許多專業書籍,取得資格證照,一絲不苟地朝著前方邁進。
然而經過幾年,卻不知為何陷入瞭萎靡狀態。
無論是自身的知識還是技能,都開始變得無所適從。
不知道究竟還要多做些什麼,纔有辦法突破自己的障礙。
說到底,也不知道如果繼續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否有利。
於是,免不瞭就會被他人的建議和社會的趨勢所左右:
「因為前輩跟我說﹃要不要試著再努力一下?﹄,所以我就想再堅持看看。」
「既然朋友全都跳槽瞭,那我是不是也差不多該轉換跑道瞭……」
人生是透過反覆進行各式各樣的選擇所造就。
從就業、轉職、搬傢、結婚等大事開始,到吃什麼、和誰打交道、談論哪些話題等小事為止。
我們每天都在為各種選擇而苦惱,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對自己來說什麼纔是正確的答案。
接著,在經過左思右想後,有時卻會用社會或他人口中的「大眾標準」來做決定。
但是,大傢其實應該都十分嚮往擁有自我標準的生活方式。
擁有感受力的人,知道什麼是適閤自己的。
擁有感受力的人,可以不斷創造齣新的點子。
擁有感受力的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也能理解別人的心情。
而且,他們也不會被周圍人的意見所迷惑,能夠走上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也就是說,他們擁有自己的標準。
如果能培養本書所介紹的習慣,無論是看待世界的角度、能吸收掌握的新知,還是從中衍生的思考,以及下判斷的方式等等,應該都會有所改變吧。
在這段過程中,你的內心會產生自己的判斷標準。也就是說,你能培養齣自己的感受力。
人生中並不存在什麼百分之百正確的道路。
為瞭沒有迷惘、沒有悔恨地活著,隻能開始以自己的標準做決定。
最終,這也會成為決定自己人生方嚮的強大力量。這是因為,感受力能改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成為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多采多姿的指標。
感受力會透過每天纍積經驗磨練而成
所謂自己的標準,並不是靠著火速追求趨勢、閱讀暢銷書、觀看網路紅人的影片就有辦法培養而成。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隻能藉由自己去嘗試看看來培養而成。
誠如先前所述,感受力並非天生就具備的資質,而是藉由每天的習慣所培養而成。
我現在之所以能像這樣從事發揮感受力的工作,也是因為我從至今為止的經驗和習慣中,一點一滴地培養瞭自己的感受力,而且一直都把它視為珍寶。
試著把能培養感受力的習慣引進日常生活吧。
當過往一直被封閉的感受力,越來越常發揮作用的時候,它的精密度就會跟著逐漸提升。
透過每一天的經驗纍積,感受力也會不斷被琢磨、錘鍊成形。
接下來,就讓我們踏上探索自己內心深處所擁有的感受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