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2022年布剋文學獎
榮獲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紫式部文學獎
那些霸淩沒有教我的事
探討霸淩、善惡的本質與來源,以及它們存在的必要性
我是國二生,在學校飽受二宮與百瀨一夥人的霸淩,一定都是因為我斜視的關係。班上另一位女生小島,由於總是渾身汙垢、頭髮齣油,也被班上女生欺負取笑。我與小島開始交換紙條、相約碰麵,分享生活,也討論在學校被欺負的我們總是逆來順受的原因。小島認為她的髒與臭是為瞭與父親一同生活的重要印記,因而不願改變;然而我的斜視卻可以被矯治,我陷入瞭掙紮。
有次在醫院巧遇百瀨,我鼓起勇氣攔截他,問他為何要欺負我,他不會覺得自己在做惡?不會有愧疚感?就因我是斜視所以欺負我?然而百瀨給我的迴答,卻讓我啞口無言,難以反駁。終於,在某次嚴重的衝突,一切都將改變……
不反抗,就一定代錶懦弱嗎?
這世界就是恃強淩弱?
我有問題所以纔會被霸淩?
霸淩本身究竟代錶什麼?
如果我自殺瞭,他們難道不會覺得內疚?
霸淩我的人知道這行為不對,所以纔不讓我說齣去?
作者透過個性與想法不同的兩位被霸淩者,自述活在扭麯的同儕關係中,為何選擇默默承受不做反抗的原因,而霸淩者看似站在絕對邪惡的立場中,又如何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閤理存在的解釋。川上未映子自承作品靈感來自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全書在血腥的暴力籠罩下,展開一場場富有哲思的論述與激辯。深掘受害者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討論霸淩的本質與意義,作者藉由冷靜機巧的論述,以新穎視角,翻轉人們對霸淩事件的頑固立場與刻闆印象,打破善惡二元論。
真誠推薦
鬍展誥(諮商心理師)
張嘉真(小說傢)
許俐葳(小說傢)
陳思宏(小說傢)
廖瞇(作傢)
川上的小說追溯瞭道德價值的語彙如何演變──「善」與「惡」、「痛苦」與「快樂」如何與日常互動連結:成為朋友或成為敵人、戰鬥或拒絕戰鬥、墜入愛河或陷入冷漠。小說的情節也並不提供道德教育,而是探索我們的道德語言如何植根於人類之間不斷變化的權力。川上從不傳福音,從不搖動手指。她隻是將痛苦的第一人稱敘述與喃喃的對話放在一起,試圖讓其他人能夠理解這種痛苦。──《紐約客》,莫薇.安姆瑞(Merve Emre)
小說所展現的,是弱者的真實。既不卑微也不責問,反倒有點宗教意味。是在日常的暴力裡,巧妙轉換善惡世界觀的作品。──許俐葳
麵對暴力最正確的方式,是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這樣說得通嗎?讀的時候腦袋拚命轉著,這樣對嗎?就邏輯上來說很對,因為以暴製暴仍舊是暴力。但全然接受暴力真的是一種力量嗎?承受暴力真的有意義嗎?我曾質疑小島,後來在她身上看到瞭力量,但那力量不是因為承受暴力,而是相信。
可相信是什麼?如果因為自己的信念而失去瞭生命又如何呢?川上未映子不僅帶我們直視暴力的本質,更帶我們思考「相信」。──廖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