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妮可.維多利亞
图书标签:
  • 理财
  • 财富
  • 金钱观
  • 心理学
  • 财务自由
  • 投资
  • 储蓄
  • 自我提升
  • 梦想
  • 摆脱匮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學校沒教、父母不懂,讓你白走了多年的冤枉路。
十堂財富思維教練課,
瞭解有錢人20歲前就懂的金錢法則,走上致富捷徑。

  不懂理財的人,如滾輪上的倉鼠苦追錢無法停歇
  學校培養一般人,一般人背負債務,愈來愈不快樂,做著自己厭惡的工作,但卻別無選擇,因為債務讓他們如倉鼠一般,要在賺錢的滾輪上不停地跑著好還債。學校教我們主動進入那個滾輪,背負龐大債務,成為消費者,永遠不要脫離。因為唯有積欠金錢,今天就把明天的錢花光時,我們才不得不持續工作。

  世界是如此的現況,那你呢?也是身陷錢債的人嗎?從小到大你都看著父母為金錢所苦,每個月都透支,永遠沒有餘裕。或許會認為消費債務很正常、很自然。深深陷入「錢是用來存的,不是用來花的」。更曾聽過長輩說「有錢人都是混蛋」,內化了「有錢是壞事」的觀點。長大後的你,覺得依靠訂定預算,努力奉行省吃儉用,苦自己的心志,餓自己的體膚,東比西省能夠存錢出頭天,但總是會功虧一簣,錢總是花的比想像多。
過去你可能會認為:

  •投資好危險,存錢才是最安全的保障。
  •縮減支出是痛苦的事,但為了存錢也沒辦法。
  •花時間精打細算,即使是一包衛生紙也不能買貴。
  •有閒錢就拿去投資,用投資收益來支付負債。

  然而,這些看似有道理的建議,其實早就對現代人不管用了!據統計,美國20多歲的人平均負債23,872美元(約新台幣72萬元),這數字在30多歲時飆升至62,658美元(約新台幣188萬元)。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你怎樣都想不透。是時候拋棄那些讓你前進不了,甚至拉你入泥沼的負面金錢信念,重新鍛造金錢心態了。

  社會和陳舊傳統妨礙你致富,但理財其實很簡單
  我們知道要存更多錢,花少一點,投資多一點,努力償清債務,別在購物網站買廢物,但我們卻做不到。訂定預算只是表面功夫,不能解決我們對金錢消極被動的真正原因,甚至預算可能才是你破產的原因。

  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和傳統後,良好個人理財的法則一點也不難,但卻和社會和學校灌輸給我們的很不一樣。只要學會理財七大金錢法則,不需要放棄所有喜愛的東西,或是用預算來畫地自限,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成功果實。

  這本書將教導你,如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
  不需要受到預算限制,並且成為金錢的主人!
  現在,你應該活用七大金錢法則:
  1. 生活費低於你的收入;
  2. 投資未來的自己;
  3. 只買能帶來正向之力的事物;
  4. 及早投資,提高頻率;
  5. 防患未然;
  6. 把金錢投入最有效益的地方;
  7. 為什麼要付更多錢?

本書特色

  ◆拋棄舊理財思維,掌握「新時代理財觀」。
  ◆躲開財富自由路上的陷阱迷思,鍛造致富的金錢心態。
  ◆從儲蓄、債務處理、買車買房,到投資各種金錢事,手把手教學,輕鬆入門。
  ◆迷惑眾生的理財問題QA,幫助讀者突破錢事困惑,帶來金生致富。
  ◆教導正確的金錢意義與理財行為,賺大錢就會是擅長理財的副作用。
  ◆融會貫通金融成功的七大金錢法則。

專業推薦

  雨果|暢銷書《ETF存股》系列作者
  許繼元 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慢活夫妻George & Dewi|暢銷書《慢富》作者
 
掌控你的財務航向,開啟豐盛人生:擺脫焦慮,讓金錢為你服務的實用指南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我們與金錢的關係常常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你是否也曾感到,無論收入多少,月底總是一場與帳單的拉鋸戰?看著那些看似輕鬆管理財務的人,不禁懷疑,成功的金錢管理是否真如傳言般高深莫測,需要犧牲當下的快樂? 本書旨在提供一條清晰、可實踐的道路,引導讀者徹底轉變對金錢的認知,從根本上建立起一套既能享受生活,又能穩步積累財富的財務系統。我們相信,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如何駕馭它,讓它成為實現人生藍圖的強大工具,而非束縛你自由的枷鎖。 第一部:破除迷思——重新定義你與金錢的關係 許多人在財務困境中掙扎,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收入,而是因為根深蒂固的「匱乏心態」。這種心態像一張無形的網,讓你總是在恐懼中消費,或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投資。本章將深入剖析這些心理障礙,幫助你識別那些限制你財務潛能的潛意識信念。 1. 揭開金錢的心理學面紗: 我們將探討童年經歷、社會價值觀如何塑造了你對金錢的態度。從「有錢等於貪婪」到「我配不上成功」,這些信念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消費決策和儲蓄意願。 2. 從「生存模式」轉向「成長模式」: 學會區分「需要」與「想要」,不再被突如其來的促銷或壓力消費牽著走。我們將引導你建立一種以「價值」為導向的消費觀,確保每一筆支出都與你的人生目標保持一致。 3. 消除「金錢焦慮」的根源: 焦慮往往源於失控感。本書提供了一套結構化的方法,幫助你透明化財務狀況,用事實取代恐懼,從而重建對未來的掌控感。當你看清全貌,焦慮自然會減輕。 第二部:穩固根基——建立零摩擦的個人財務藍圖 有效的財務管理,絕非嚴苛的節食計畫,而應是一種融入日常、幾乎無需耗費意志力的系統。本部分專注於構建一個彈性且可持續的財務框架。 1. 預算不再是束縛,而是導航圖: 我們摒棄了傳統上過於繁瑣的「開支記錄法」,轉而推廣「目標導向預算」(Goal-Oriented Budgeting)。這種方法強調將資金首先分配給你的夢想和未來,剩下的才是用於日常開銷,確保你永遠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2. 自動化你的成功: 成功的關鍵在於「不依賴決心」。你將學會如何設置自動化的資金流動,確保儲蓄、投資和償債都能在發薪日後立即執行。讓科技成為你強大的財務盟友,使「積累」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 3. 應急準備金的藝術: 應對生活的突發狀況是財務穩健的基石。我們提供分階段建立「財務緩衝墊」的策略,從建立基礎應急基金到建立中期風險準備金,確保任何意外都不會讓你偏離長期規劃。 4. 債務的戰略性清理: 區分「良性債務」與「惡性債務」,並制定針對性的還款計畫。我們將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你系統性地減少利息支出,快速收回現金流的掌控權。 第三部:邁向積累——讓金錢為你創造更多可能 當基礎穩固後,下一步就是學會如何讓你的錢「工作」起來。本部分將聚焦於低門檻、高效率的資產增長策略,讓你的財務目標從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觸手可及的里程碑。 1. 投資入門:告別複雜術語,擁抱長期複利: 對於多數人而言,不需要成為華爾街的專家。我們將用最直觀的方式解釋複利的威力,並引導讀者理解適合普通人的、低成本、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例如指數基金等。重點在於「長期堅持」而非「短期投機」。 2. 收入最大化策略: 財務自由不僅關乎節流,更關乎開源。本章探討了多樣化收入流的重要性。這不僅限於副業,更包括如何優化你的主要職業收入、談判薪資,以及建立「被動收入」的初步架構,為未來的財務槓桿打下基礎。 3. 稅務效率的基礎知識: 了解如何合法地減少稅務負擔,是提升實際回報率的隱形關鍵。本書將提供基礎的稅務規劃概念,幫助你在儲蓄和投資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讓應繳稅款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第四部:目標導向的生活規劃——金錢如何服務於你的願景 金錢的最終目的,是賦予你選擇的自由。本書的最高境界,是將財務規劃與你對「理想生活」的定義緊密結合。 1. 繪製你的財務地圖: 什麼是你的「財務自由」?買房、提前退休、環遊世界,還是支持一個慈善事業?我們將引導你設定具體的、可衡量的、有時間限制的(SMART)財務目標,並將這些大目標分解為每年的、每月的可執行步驟。 2. 「樂活」消費哲學: 如何在儲蓄的同時,不犧牲生活品質?本書提倡「專注於高價值體驗」的消費模式。學會區分那些能帶來長期快樂和滿足感的支出(如教育、健康、體驗),與那些帶來短暫滿足感、卻會侵蝕財務健康的支出。 3. 年度財務健檢與調整: 財務狀況是動態變化的。你將建立一套簡單的年度回顧機制,確保你的財務策略能夠與生活階段(如結婚、生子、換工作)的變化同步調整,確保你的金錢法則始終為你的人生藍圖服務。 透過這本書,你將不再是被動地對抗帳單,而是主動地設計你的未來。你將學會如何平靜地面對不確定性,如何讓積累成為一種享受,最終,成為真正駕馭金錢、享受人生選擇權的主人。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暴富的秘笈,而是一套讓你建立持久、穩健、富足人生的實用操作手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妮可‧維多利亞(Nicole Victoria)


  妮可是執行長、金錢教練,也是金融素養的倡議者,協助許多二、三十歲的女性無痛理財,打造不斷增值的銀行帳戶。

  妮可年輕時領悟到,不需要永遠陷入月光族錢不夠用的循環,因此從餘額不足的帳戶開始努力。她學習關於個人理財的一切,從口袋空空的窮光蛋(欠債4萬美元,戶頭0元),在二十多歲時累積了淨資產50萬美元(三十歲時成長到超過100萬美元)──這就是「No Budget Babe」誕生的故事。在那之後,她全力幫助其他女性取回對個人財務的掌控,讓他們開始在金錢上累積成功經驗,實現夢想中的生活。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作包含《歷史六瓶裝》《勇闖阿拉斯加33天》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
  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图书目录

名家推薦
前言 不做「負」翁,要當百萬富翁

PART 1 財富自由路上的阻礙
CHAPTER 1|老派理財難扛開銷壓力
CHAPTER 2|預算讓人陷入惡性循環
CHAPTER 3|用錯方法造就理財失敗

PART 2 鍛造致富思維
CHAPTER 4|調整金錢心態,金流會開始轉動
CHAPTER 5|致富思維,你可以這樣鍛造
CHAPTER 6|破解陰魂不散的匱乏問題

PART 3 財富自由的必備行動
CHAPTER 7|讓伴侶參與你的目標
CHAPTER 8|儲蓄只是致富的一小步
CHAPTER 9|正確投資是致富的一大步
CHAPTER 10|不再墨守陳規,讓改變發生
名詞對照表
致謝
參考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84060
  • 叢書系列:智富人生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不做「負」翁,要當百萬富翁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你或許會覺得根本不可能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心。對你來說,金錢或許太過複雜。在成長的過程中,金錢總是個被禁止討論的話題,沒辦法和家人或朋友談論。說不定你還相信,數學不好的人不可能擅長理財。

  或許你被自己的心態困住,認為一輩子就是如此了,認為你的過去已經決定你的未來。你或許認為,如果不是生於豪門或嫁入豪門,就會一輩子為錢所苦,因為人生就是這樣。

  或許你積欠像是就學貸款、汽機車貸、信用卡分期貸款或個人信用貸款等五花八門的債務,覺得自己總是拆東牆補西壁。或許你曾經求助,曾經想節省,遵循傳統的建議,但就是沒有效。或許你壓力山大、瀕臨崩潰、走投無路,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我也曾經如此。我來自中低收入的家庭,沒有人教過我關於金錢的事,更別提存錢甚至投資了。學校和家裡都沒教個人理財,至少我的經驗是這樣子。但瘋狂的是,即便你不覺得有人教你金錢的事,你還是學了很多,這都來自你看見和經歷過的種種,諸如父母或照顧者的言行舉止,以及你的童年經驗。如果沒有人真正引導你用最好的方式前行,我們的理財就可能出狀況,甚至愈來愈惡化。

  你知道嗎?當我們七歲時,就已經建立起內在的金錢法則,往後的人生都會忠實奉行?假如不花些時間重新學習和更新,那麼二十、三十、四十和五十歲時,關於消費、存錢與債務等各方面的財務決定,仍然會依照同樣的法則?七歲的你或許還相信拿乳牙換金幣的牙仙童話,而那些從小建立起的法則卻被用來進行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抉擇。很可怕,對吧?

  十歲時,我意外地學到信用卡是緊急基金來源,而存錢的人跟我們屬於不同的人種。家族中的有錢人是運氣好,而把錢存起來不花掉的人都是鐵公雞。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資本豐厚;你的車愈高貴,代表你身價愈高。我看著家中所面對的經濟困難,於是告訴自己:「我未來也會這樣。」我迫切渴望「走運」,就像是所有的有錢人那樣。於是,我做了每個想扭轉人生者都會做的事:讀大學,受教育,找薪水更高的工作,希望享受所有理當隨之而來的財富和成功。

  可惜事與願違,我大學畢業時就背負了4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120萬元)的學生貸款─其中大部分都花在衣服和酒精飲料上。我找到的工作也完全和月入斗金搆不上邊。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誤以為賺錢可以很容易的人,只要在高等教育機構四年,取得學歷就好,至於主修什麼都沒關係。念書時當然可以背貸款,因為財務上的成功將會隨著畢業接踵而來,到時還錢將變得輕而易舉。好吧,上述這些話全都狗屁不通─因為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帶著小狗般閃耀的眼神和商學院學位,我進入「舒服」的企業工作,但卻覺得自己在財務管理上和魯莽背負數萬元貸款之前相比,沒有絲毫的進步。

  我當時的狀況或許和你們很接近,正在想要邁入婚姻和買房子的年紀,希望有足夠穩定的財力生兒育女─甚至可以在餐廳裡點餐時不看標價。但實際上,我的薪水僅能勉強餬口,帳戶裡一毛錢都沒有,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一切。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因為高中教育告訴我的成功地圖,其實帶領我墜入了債務的陷阱。

  我學到關於金錢、成功和財富的那些「規則」,其實都沒有實際的幫助。我還以為問題是出在自己賺得還不夠多。我以為大企業工作已經是金飯碗,但或許我還需要再往上爬。然而,當我看著身邊頭銜比我高的人,他們的處境似乎和我差不多。或許有些人已經結婚、有房子、有小孩,但經濟狀況也沒有變得比較穩定或有保障。反而,他們的壓力很大,為了要維持「夢想中的生活」,所背負的貸款或債務可能愈滾愈大。

  因此,我對自己說:好的,妮可,你這麼喜歡數據,那就來研究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我想要了解,假如大家都遵循著公認的理想道路,那為什麼在財務上還是如此艱困窘迫呢?

  我發現了以下驚人的統計數字:
  ● 79%的人訂定預算,卻無法遵守1;
  ● 54%的人是月光族2;
  ● 80%的美國人負債3;
  ● 40%的美國人負擔不起4百美元(約新台幣1萬2,000元)以上的意外支出4;
  ● 64%的美國人沒有足夠的退休金5。

  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數據,是美國人的快樂程度在降低:

  ● 二○一二年,回答「不太快樂」的人比一九九○年代多了50%,而到了二○一六至二○一七年,成人和青少年的快樂程度比二○○○年代更低6。

  我身邊的每個人,似乎都乖乖地走在他們聽到應當如此前行的路上,然而傳統的建議已經沒有幫助了。傳統的建議要我們:

  ● 辦理就學貸款上大學,因為就學貸款是「好的債務」,是對未來的投資。

  如今,平均每一位美國學生畢業時,會背負3 萬8,792美元(約新台幣116萬元)的債務,達到歷史新高7,未來還可能更高。可能有人會曲解這個建議,好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辦理20 萬美元(約新台幣600萬元)的學貸,畢業後找到年薪4 萬美元(約新台幣120萬元)的工作。他們可能會離鄉背井到學費高昂的大學,找到投資報酬率低的主修,在求學過程中多次轉換跑道。也有些人期盼有高收入,但實際上的工作前景卻很低迷,那些美好願景都是被學校巧妙的廣告策略所誤導─例如「成為名作家」或「名人廚師」聽起來很吸引人,但這些工作的真實起薪卻僅在毫無收入和時薪15美元(約新台幣450元)之間。另一方面,大學的費用卻高得嚇人,從數萬到數十萬美元都有可能。

  社會普遍強調受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甚至不需要思考教育方面的投資報酬率。然而,真的可能回本嗎?若是能,那會需要多久?在這個問題上,彷彿每個人都失去邏輯判斷的能力,只因為這些「原則」在文化中根深柢固。有人會不看成本和報酬率,就判斷某項投資很值得嗎?社會強調應該盡力擠進最頂尖的名校,而不是做那些對我們理想生活有幫助的事。這代表要思考成本和資金來源─而不是閉著眼睛縱身一跳。重要的是,必須思考選擇受教育時,犧牲的是什麼,因為凡事都有代價。當我們接受某件事物時,就是拒絕了其他事物。

  讀大學有著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千禧世代中,有77%反映財務上的焦慮已經影響生活其他層面。從和許多女性的訪談中,我發現影響範圍從心理與生理健康到人際關係都有8。

  大家的壓力更大,覺得自己處境岌岌可危,走投無路。雪上加霜的是薪資凍漲、房價高升。很顯然,高等教育已經難以讓人翻身,傳統的智慧反而讓我們陷入自己最想逃避的生活。有個笑話是這樣的:我為了找工作去念書,現在又得為了付學費去找工作。

  ● 畢業時買車來誇耀自己的成功。你值得慰勞自己一下。

  新車的平均售價是4萬1,000美元(約新台幣123萬元),再加上融資成本9的利息跟其他項目等,嗯,是一筆不小的錢。現在,我們就從最基本的事實開始:把錢花在車子上是最糟的。我不在乎會計課程把車子歸類為資產,車子實際上就是負擔。你每個月都得在車子上花錢,而新車入港後的五年內,價值就會降低四到五成10。這代表你在畢業時花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購買的車,五年內價值只剩下1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5萬元)。更甚者,畢業生在領第一筆薪水錢,除了學貸之外,又背上一筆車貸。「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成了人們「自我照護」的藉口。事實上,照顧好自己的財務才是愛自己的終極表現。

  ● 結婚,舉辦夢想中的豪華婚禮─對自己好一點,你值得的!

  超過28%的美國人會為了婚禮而負債─而且不只是幾千美元而已。婚禮的平均花費近年快速飆升,突破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讀到這裡,你或許會想:沒關係的,妮可,28%的人負債也不算多。但我們得記得,生命中的所有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假如這些夫妻決定把3萬多美元花在這裡,就不能用在儲蓄、支付貸款和投資等其他地方。最荒謬的是,大部分的新人都會廣邀賓客,以至於在婚禮當天,光是忙著和每個人道謝交談就焦頭爛額了,根本無法好好享受。

  更慘的是,選擇為婚禮負債的新人,往往也比較容易考慮離婚這個選項─將近一半的新婚夫妻都表示,曾經因為金錢方面的問題而考慮離婚11。

  這點出了一個像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迴圈問題:是婚禮債務的壓力讓47%的新人想要分開,還是因為他們缺乏財務規劃能力和教育,所以一開始才會選擇為了婚禮負債─這是否意味著未來的婚姻中會出現更多金錢問題?無論答案為何,我們都得認真思考,真的要讓「夢想中的日子」摧毀你「夢想中的人生」嗎?

  ● 買下夢想中的房子,房屋貸款預審核准多少,就花多少。

  美國的平均房價是34 萬4 千美元(約新台幣1,032萬元)12,在過去十年不斷升高,時至今日未見大幅下滑。我曾擔任房屋仲介六年,當時常常看見年輕的夫妻把預算繃到最緊,只為了買下夢想中的房子。銀行發出的房屋貸款預審核准多少,他們就花多少,卻沒有仔細計算這些數字,並思考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當銀行進行預審時,雖然會考量許多因素,但其中絕對不會包含你的理想生活。他們不在乎你將來能不能負擔得起托嬰費用,不會問你想不想旅行,或是社交生活豐富與否─親愛的,要知道社交生活通常是很花錢的。而這些天真爛漫、充滿夢想的年輕人,有時不假思索地便把預審核准額花到上限─只因為銀行說他們負擔得起。

  ● 為了和周邊的人比排場,「先購物,後支付」。

  許多人說,「先購物,後支付」的概念有著神奇的魔力,能將我們從被迫延遲享受的痛苦中拯救出來。我們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無須先付出努力。我們可以先取貨,幾個月或幾年後再慢慢還錢,但這要再加上利息。平均來說,美國每個家庭都積欠超過6,000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的信用卡債務13。

  當上述目標都完成,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平均就會累積2萬3,872美元(約新台幣72萬元)的債務,而在三十幾歲時會攀升到6萬2,658美元(約新台幣188萬元)14。最可怕的是,我們並不知道任何有效支付的辦法:在一九八○年代與一九九○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據估計有五分之一的人到過世前都無法償清債務15。

  更糟的是,不會有人告訴你,最適合開始累積財富的年齡是二十幾歲。二十幾歲時,你有時間的優勢,只需要較少的財務支出,也就是比較少實際上的金錢,就能累積較多的財富,因為你有更多的成長時間。

  然而,當你向別人求助時,他們只會安慰你,這是個很單純的數字問題,你只要把預算列清楚就好。彷彿預算是一切問題的神奇解藥。他們會說,把數字加總起來就對了;假如沒有,那肯定是你算錯了。他們沒跟你說的是,調查顯示,嘗試擬定預算的人有79%以失敗告終16。因此,假如普遍認為預算是唯一解決金錢問題的方法,但失敗率卻很高,那麼我們可以說註定一輩子面對嚴重的財務問題了。

  來看看我們現在的位置:年輕、成功以及深陷債務的坑,而傳統的指引都已經失靈無效了。這會讓我們的內在思考出現混亂,使許多人陷入青年危機。相信我,我也曾經歷過。當二十出頭的我意識到這樣的困境時,馬上就湧現了「我是誰?我在那?我在做什麼?這一切到底有何意義?」的茫然無措。假如我所受到的人生和金錢教育只能帶來我不想要的生活,那麼就應該親自重寫規則了。

  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我知道有人辦到了我追求的,但怎麼做到的?我鼓起勇氣,一肩扛起全部的責任。我努力學習關於金錢、個人理財、房地產和投資的一切。

  運用這些新的知識,我得以:
  ● 在十八個月內還清4萬美元貸款;
  ● 現金支付我的婚禮開銷;
  ● 二十五歲時存款達到10萬美元;
  ● 買下夢想中的房子;
  ● 經濟狀況夠穩定,可以養兒育女;
  ● 在三十歲前創造50 萬美元的資產淨值;
  ● 三十歲時讓資產淨值超過100 萬美元。

  假如我繼續遵循傳統的道路,聽從社會主流的建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就是為什麼我寫這本書。

  我知道自己的成就看起來像是個例外,但只要學會了金錢的法則,過程其實會比你想像來得簡單許多。這些法則都來自我個人金融旅程的經歷和體會。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法則已經不再適用,時代不同了,如果不願意敞開心胸,尋找新的方法,就只會陷入債務危機,愈來愈痛苦而已。

  想要擅長理財,累積財富:
  ● 不需要數學很好;
  ● 不需要含著金湯匙出生;
  ● 不需要六位數美元的年薪。

  只要遵從簡單的幾個步驟、原理和法則,就能不需要對預算斤斤計較、放棄自己愛好的一切、處處受到限制。你可以。

  請記住以下這句話:「投資不只是有錢人的遊戲,而是致富和追求經濟保障的方法。」

  因此,來談談本書的承諾吧!如果好好閱讀,認真遵循我列出的程序,我承諾你將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不需要受到預算限制,並且成為金錢的主人。不需要受到限制,不需要放棄所愛的一切,也不會有過時無效的建議。

  你需要這本書─不是因為我希望你掏錢買書,而是因為書裡的法則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也親眼見證許多人生因而改變。如今,你的人生也有了這樣的機會。假如我們希望有所不同,就得先改變做事的方式。遵循傳統一般的建議,就只能得到傳統平庸的人生,成為欠了債、不快樂、討厭工作的一般人。你不需要這樣。第一步就是了解到,還有別的可能性。我會引導你的。

  準備好了嗎?出發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本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财指南,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存钱”这件事的刻板印象。我以前总觉得省钱就是过苦日子,是牺牲眼前的快乐去换取遥远的未来,所以总是坚持不了多久。但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的理念,更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它不是教你如何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你的每一笔支出背后隐藏的真正需求和渴望是什么。书中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如何区分“想要”和“需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多人理财的绊脚石。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心态建设”的部分,真正让我理解了,财富自由的起点,往往不是你的银行存款有多少,而是你如何看待金钱这个工具。读完后,我不再是那个被动地看着银行余额下降而焦虑的人,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规划每一笔钱的去向,让它们为我的目标服务,感觉掌控感大大增强了。这种从根源上改变思维模式的方法,比单纯教你记账软件怎么用的书要深刻有效得多。

评分

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匮乏心态”的剖析和瓦解过程。这部分内容写得极其深刻,直击我过去很多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我过去总有一种“不够用”的紧张感,即使收入增加,这种焦虑感也如影随形,反而更容易导致冲动消费,用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本书没有停留在表面上批判这种心态,而是深入挖掘了它可能来源于童年经历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重塑这种认知。比如,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观察自己的消费欲望,而不是立即付诸行动。这种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金钱管理,远比单纯的记账技巧高明。它让我意识到,金钱管理本质上是自我管理,只有内心丰盈了,才能真正做到对金钱的掌控,而不是被金钱所驱使。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次深度自我疗愈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自然,一点也不像那些枯燥的金融教科书。它更像是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对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关于钱的那些事儿。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理财书,很多要么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要么就是成功学式的空洞口号,让人读完后依旧迷茫。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细腻地描绘了普通人在面对金钱时的各种心理挣扎,比如对富裕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当下经济压力的矛盾。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一夜暴富的秘诀,而是脚踏实地的步骤,教你如何将宏大的“财富自由”目标拆解成今天、本周、这个月可以完成的小任务。这种渐进式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行动的心理门槛。我发现自己不再对“储蓄”感到畏惧,反而开始期待看到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带来的成就感,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才是真正持久的动力源泉。

评分

关于如何处理日常消费和长期规划之间的平衡,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框架。我们很多人都有“预算焦虑症”,一旦设定了预算,就感觉生活被套上了枷锁,任何意外开销都会引发内疚感。这本书似乎洞察到了这一点,它强调的重点不是“限制”,而是“优化”。它引导读者去识别那些偷偷“偷走”你钱财的隐形支出,比如那些不经意间订阅了却忘记取消的服务,或者因为冲动而购买的物品。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预先分配”快乐的预算,比如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尽情享受”的账户,这样你在花钱时就不会有罪恶感,因为你知道你是在享受自己已经计划好的生活片段。这种成熟而灵活的处理方式,让我对“预算”这个词的印象彻底改观。它不再是束缚,而是一种能让你更坦然、更理智地享受生活的工具。这种平衡艺术,是很多只谈省钱或只谈投资的书籍所缺乏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在讲述如何“让金钱为你服务”的部分,展现了极强的实操性。它没有鼓吹你去进行高风险的投机,而是非常稳健地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时间周期。尤其是在制定“梦想目标”和“金钱计划”的衔接上,作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图。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想去某个地方旅行”这样的模糊愿望,转化为精确到每月需要储蓄多少,投资组合应该如何配置的具体行动指南。我发现,一旦目标具象化了,执行起来就有了清晰的方向感和紧迫感。书中关于复利效应的解释也极其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变成了未来生活质量的直观展示。这让原本可能觉得遥不可及的财富积累过程,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令人兴奋的期待感。这本书确实是一份地图,指引着我清晰地走向我想要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