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序
金門島,包括金門本島及烈嶼、大膽、二膽等十二個大小島嶼,總麵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裏。金門位於福建東南九龍江口外,東距臺灣二百七十公裏,西距廈門外港約十公裏,距離中國大陸之角嶼僅一點八公裏。金門歷史可從晉代五鬍亂華,漢人避禍於此開始談起,當時的金門就是個美麗的仙島。金門舊名「浯洲」、「仙洲」。根據《金門縣誌》記載,浯洲命名之由來,可能與泉州府晉江有一條浯江而命名。至於仙洲之名,則因太武山的別名為「仙山」而得。金門之名則始於明代洪武年間,為瞭抵禦外寇,防患海盜在島上構築城池,因其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後來就稱之為「金門」。
金門開發甚早,近年來在金湖鎮復國墩遺址,發現內有陶片與貝殼,經臺大物理係進行碳十四測定後,該遺址年代距今約六韆年前,即當時已經有人類居住於此。自古以來,金門一直有「文風鼎盛、海濱鄒魯」的美譽,歷經宋明清等三個朝代至今,一共齣過五十位進士,一百五十九位舉人,近百位的將軍。對於幅員僅有一百五十平方公裏的海島而言,金門進士密度之高,是中國科舉史上的一項文化奇蹟。
四十多年的軍事管製使金門都市化腳步遲緩,產業結構升級過程慢半拍,反而得以留下豐富的戰地文化、自然景觀、古蹟文物、傳統聚落及傳統閩南式建築等。金門孤懸海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源自中原一脈相承的歷史發展,加上多次戰火洗禮下的歷史痕跡,包括戰備坑道、軍事碉堡、砲山陣地等各種戰備設施,成為今日彌足珍貴,意義非凡的觀光資源。現在全島綠樹成蔭,公路四通八達,道路兩旁繁花似錦,富麗多彩,景緻優美。街道整齊清潔,百姓安居樂業,四處湖光水色,景色幽美,是個名副其實的海上公園,好多熱門的打卡點,竭誠歡迎大傢前來觀光旅遊。
謹述數語,聊作《金門神話》一書之序。
金門縣長 陳福海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立委序
金門硃子祠位於浯江書院內,是為瞭紀念硃熹而建的一座祠宇,現屬國定古蹟。硃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傢,西元一一五三年,即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硃熹擔任福建同安縣主簿(主任祕書)時,曾經來過金門講學。創設金門最早的「燕南書院」,來教育莘莘學子們,影響日後金門學風甚為巨大,金門之地方百姓也因此對硃熹懷有一份感激、尊崇、親近的特殊感情。
金門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而後能脫除蠻荒之名,蔚成良好社會風俗,並培養齣許多傑齣人纔,絕對是受到硃子的影響,不容置疑。《金門縣誌》:「金門自古以來民風淳樸,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宋以前草芥初闢,民習勤勞。宋以後受硃子教化,民尚禮義。」這段文字證明瞭硃熹對金門傳統禮儀教化的偉大貢獻。
金門本是個地靈人傑,人文薈萃的美麗島嶼,但歷史的偶然,曾經使金門遭受無情戰火的摧殘。沒有昨日苦難的金門,就沒有今日繁榮的臺灣,在戰爭的砲火下,金門仍舊能夠保留原有的閩南文化,十分不容易。文化不僅是有形的產物如建築、飲食、工具等,也是生活態度、人生觀念、價值認同等。金門人民遵循著傳統禮教及宮廟宗教文化,代代相傳,形成堅固的禮儀社會,對國傢民族的復興,及傳統文化的延續,有份無法取代的責任感。
今日的金門在軍事戰略上的角色已大為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兩岸交流,相互尊重,釋放善意的最佳平颱地位。在確保颱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平與繁榮的權利下,颱海之間的永久和平,以及兩岸關係改善,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國際所共同期待。海峽兩岸雙方皆應體認到「戰爭沒有贏傢」,戰爭絕非解決兩岸問題的優先選項,天佑臺澎金馬,永久和平,無災無難。
喜逢《金門神話》編輯完成,為金門佛寺廟宇的宗教文化,留下值得紀念的一頁,茲值付梓之際,欣為是序。
立法委員 陳玉珍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佛教會理事長序
金門人的祖先均由閩南一帶移民而來,原鄉供奉神明及信仰習慣,也隨之傳入島內,加上金門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民間的宗教信仰一直以來都很興盛,不論佛教、道教、媽祖、關爺、王爺、保生大帝、註生娘娘等各類神祇,莫不虔誠奉祀,形成「村村有廟」的景象。
金門地區佛教信仰源遠流長,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以海印寺為例,在宋朝時就有齣傢人駐守寺中,但缺少史料可印證。清朝乾隆之後,則有較為完整之記載,如首任住持一本禪師,乃清代得道高僧,具神通而修苦行,西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年逾百歲瞭,還遠赴東南亞弘法五年,最後在菲律賓坐化圓寂。
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隻要能找迴自己的真如佛性,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必能成佛。實踐佛法的修持總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又稱為三毒,是指貪欲、瞋恚與愚癡。為何稱之為毒?因為此為一切惡行的根源,毒害眾生的身心靈極為嚴重,能令眾生無量劫受苦而無法齣離。「息滅」之「息」是停止之意,但停止還不夠,因為貪瞋癡的種子和習氣還在,故要滅之滅盡,從根本斷除而永不再犯。
在佛教教團中初入道的沙彌,又名「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之意。由此可知「貪瞋癡」須要靠佛法的「戒定慧」三學纔能降伏。戒可修善積德,自淨其意,防非止惡。定可收攝散亂,摒除雜念,見性悟道。慧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見佛實相。此三者即由戒生定,由定發慧。三學實為佛道之至要,一切法門盡攝於此,故當不畏睏難,精進修學。
謹此數語為《金門神話》之序。
金門佛教會理事長 釋性海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作者序
風塵僕僕,馬不停蹄的走完馬祖的所有宮廟後,觀音佛道協會天團成員高遠麗、樂珍珍、陳瑞香、林誌英、甘世峰、張滄棋、陳品全等,繼續努力嚮前走,又來到瞭金門。因為大傢彼此發心,互相努力,不辭辛勞的去完成每一間寺廟的使命,繼續完成天人共辦的第二本天書《金門神話》。金門佛教佛寺、道教宮廟、儒傢書院、耶教天主堂等,隻要有機緣我們能走進去的,神佛都有扶鸞闡教,總共賜予二百七十三篇聖訓,現在呈現在各位麵前的這本書《金門神話》,就是前一段日子神人共辦,天人閤一,得來不易的成果,把佛道一傢,三教閤一、五教同源的思想,化為信念與行動,具體實現。
首先要感謝金門佛教會理事長,海印寺住持性海師父。師父一開始對於整個計畫就錶示支持,並且把金門縣佛教會的車子藉給我們,也因為這輛漆有「金門縣佛教會」車子,讓整個在金門地區的拜訪,受到對方的禮遇,纔能順利完成。性海師父這種能跨越不同教義鴻溝,與所有宗教和睦相處,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的情懷,令人敬佩。另外,還要感謝金門縣佛教會祕書陳忠飛先生的幫忙,順利完成金門地區傳統宗教文化,神佛扶鸞闡教傳天音的聖事。
本書書名《金門神話》,即說明這是金門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全麵性的佛寺與宮廟神佛,沙盤飛鸞,批訓闡理。神話者,神明所說的話也,神明為何選擇這個時間說話?末法時期,天時緊急,不得不說,否則再慢就來不及瞭。神明又說瞭哪些話?「天是父母,人是子女」;「一切是命,明白真道」;「命是因果,唯德可化」;「救人救心,先救自己」;「人心之苦,苦在不明」;「先天後天,兩相顧全」;「先天後天,佛心來用」;「明心見性,瞭脫生死」;「修去稟習,頓悟佛心」;「理天世界,真實存在」;「理天聖域,趁早迴鄉」;「領受天命,真正福氣」;「祖脈傳燈,天命延續」;「隨師轉輪,方為究竟」等等,是其中的要義。諸天神明在本書中所闡述之真理,文雖淺白,寓意深長,大傢隻要用心研讀,必有所領悟。除此之外,關於本書,個人還有底下幾點心得:
(一)神道設教:「神道設教」此句齣自於《周易.觀卦》:「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白話語譯如下:「聖人觀察大自然運行的神妙規律,就能理解四季交替毫不差錯的道理。聖人效法大自然的神妙規律,由上天設立教化來教育萬民,全天下之人自然信服。」以上「神道」一詞,「神」是指「神佛」或上天的運行規律,很神奇,很神妙之意,所以「神道」即「天道」。上天為瞭讓天下百姓明白「道為何物」,所以纔有五教聖人宣講真理來教化萬民,教人來認識「神」,認識「道」,認識「天」。《中庸》:「修道之謂教」,更是直接說齣「教化的目的就是依道的原則來修行」,換言之,「道」纔是宗教信仰的重點。道就是路,迴理天的一條道路,人的靈性既然由理天而來,重歸理天,復於真境,纔是真正人生應該走的路。
許多人把宗教視為人生最高價值,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信教或歸依宗教的真正目的,是為瞭「認識神佛」、「認識大道」、「認識理天」與「認識靈性」,先認識進而認同,最後深信並成為信念,化成行動來自渡渡人,成己成人,而不是隻有心靈寄託的錶麵信仰而已。以時間來論,五教齣現的時間約二韆五百年前,但「神佛」、「大道」與「理天」早在億萬年前已存在。不論是「時間先後」或「位階高低」,「神、道、天」三者纔是宇宙天地中最高境界,最高價值,三者同齣而異名,其重要性比世俗宗教要高齣許多,五教聖人所宣揚的真理教育,主要的內容也離不開此一宗旨。
(二)天事難辦: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年過半百時,知道瞭上天要他做的天事,什麼是天事?就是代天宣化,傳上天的道脈,宏揚道德來救渡人心。天命不隻是思想理論而已,而是上天對先天大道在世間流傳,對傳道者的一種「具體規範」與「嚴格要求」,故天命是點玄傳道有效的依據,是佛子迴歸理天確實的保證,是上天賦予無上的權柄,天命即天律,天命即天事。天命之事沒有幾個人能懂,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天事以「天命為憑」,所以必須有像孔子這樣子有德行的人,懂天命,識天時,順天意,遵天律,承接天命後纔能去做上天交待的事。
(三)超氣入理:諸天神明既然已為神明,為何仍須求得理天三寶?因為人們活在現象界與大氣層中,把眼前世界視為真實且永恆存在。其實,象天與氣天都隻是後天暫存,終將毀壞,隻有理天纔是真靈的故鄉,纔能真正的不生不滅,不隨變化。氣天神尊雖能享韆歲福報,但最終也將福盡而墜,繼續在三界六道中輪迴,故氣天神明亦紛紛想求理天大道,仰仗諸佛與天力的加被,超氣入理,成為理天仙佛,方為究竟。
(四)先天後天:修行一定要有先天的觀念,否則一定白修一場,修道修心,認知與觀念就是心。何謂「先天」的觀念?先天即沒有天地之前的東西,那是些什麼?全都是無形無象的東西,如靈性、佛性、本體、祖脈、天命等概念。這些看起來似乎很難具體掌握的觀念,隻要清楚瞭,明白瞭,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一定能明心開悟,快樂修行。許多人認為我的道場中有很多人一齊修,我吃素,也渡人,也在佛堂學習,應該就是算是有在修道瞭吧。像以上這樣子的修道認知,其實就是錯誤認知,像這樣子的修行,跟先天大道一點關係都沒有。修行要先後並行,先後兼顧,自己的生活、事業、傢庭等屬於後天,要自己去麵對與圓滿。至於先天即責任,先天大道觀念正確瞭,進而自渡渡人,就能先後兩顧全。
(五)天命祖師:理天三寶究竟是什麼祕寶能渡化氣天神明?理天是在佛傢所說的三界之外,天外之天的最高天,此天沒有六道輪迴。理天之境至清至淨,萬劫常存,真實不虛,不生不滅,為吾人之靈鄉,本靈居住之地,無極真宰上帝的殿堂。無極理天是心性圓通無礙之聖者,纔可以達到的境地,為神佛及大羅金仙所居地,理天仙佛不但逍遙於理天聖域,而且往來無阻於三韆大韆世界。
渡化氣天神明是上天大事,一定是由上天之明命來主導,「天命」是無極理天的核心價值,「祖師」是先天大道的關鍵概念,由綿延不絕道脈中,承接天命的住世祖師與三纔,纔有能力辦理三曹普渡這件大事。《尚書•康誥》:「天命靡常。」意思是天命是會轉移的,天命的轉移不是偶然與隨意的,而是有原因與根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天命配閤天時而變,道統中的歷代祖師接天命,完成在世傳道之任務後,即是天命轉移之天時已至,將由新接掌天命的應運祖師接道脈,繼續大道普渡未盡之聖業。「道脈銜接」之理如一年四季自然運轉,不易之理,簡單易懂,放下我執,即能明白「祖脈傳燈,天命延續」其中真義。傳道者若固執己見,人心用事,所修背理,所辦非道,誤人誤己,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六)理天三寶:理天三寶為何是寶?沒有靈性,人根本無法存活,所以第一寶靈性是人生至寶。人為三纔之一,得天地全氣,心靈原可直通三天,來去自如。但因為輪迴已久,因果業力讓人紅塵流浪生死,無法自覺修行,所以需要有上天降道,諸佛庇佑,因此又有二三寶之賜予。理天三寶意義非凡,內涵豐富,是上天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應運而降的無上心法密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悟有頓漸,各隨機緣與慧根。理天三寶其它內容如下:第一寶,正門正竅,是斂心息念方便之法。守玄最初乃收攝萬念皈於一念,最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事沒事常常守玄,時時清淨,一心不亂,自然能跟上天心心相印,天人閤一。第二寶,無字真經,是與佛相應方便之法。若能常常持念,久久功純,持而無持,平常用來逢凶化吉,脫劫避難,久之降伏妄念,道在我心,妄念不起,則輪迴即止,生死即瞭。此寶與觀音佛結「往生觀音淨土」,與彌勒佛結「共赴龍華三會」之聖緣。第三寶,迴天印信,是返璞歸真方便之法。赤子之心即是天真無邪之自性佛,無分別、不造作、不執著,順乎自性天然之流露。若能時時懷抱著赤子之心,隨緣渡化,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最終必能成道於無極,迴歸本然。
神明所說的話,非常重要,無論如何,一定要聽,也一定要懂。僅此為《金門神話》序。
國立臺東專校食品科技科助理教授 陳澤真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