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神話

金門神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澤眞
圖書標籤:
  • 金門
  • 神話
  • 歷史
  • 文化
  • 閩南
  • 傳說
  • 故事
  • 金門
  • 信仰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金門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全麵性的佛寺與宮廟的神佛沙盤飛鸞,批訓闡理總彙集。

  ◎金門地區共有二百七十三間佛教佛寺、道教宮廟、儒傢書院、耶教天主堂,神佛扶鸞闡教傳天音,句句啓瞶振聾!

  ◎宣揚佛道一傢,三教閤一、五教同源的思想,諸天神明在本書中所闡述之真理,文意淺白,寓意深長,用心研讀,必有所悟。

  神話者,神明所說的話也,神明所說之話,非常重要,無論如何,一定要聽,也一定要懂。神明選擇這個時間說話,大聲疾呼,因為末法時期,天時緊急,不得不說,否則再慢就來不及瞭。

  諸天神明所闡述之真理,文字淺白,寓意深長,用心研讀,必有所獲。天是父母,人是子女;命是因果,唯德可化;人心之苦,苦在不明;明心見性,瞭脫生死;修去稟習,頓悟佛心;理天世界,真實存在;祖脈傳燈,天命延續;隨師轉輪,方為究竟。
  
  理天之境至清至淨,萬劫常存,真實不虛,不生不滅,為吾人之靈鄉,本靈居住之地,無極真宰上帝的殿堂。求得理天三寶,直通無極,往來三天,來去自如。

  萬佛一心迴原鄉    佛子人間苦海遊
  佛心心苦無處訴    彌勒降世不遠時
  勒(樂)心也是你本心 南海觀音姐妹情
  無心插柳柳成蔭    佛心護你一生行
  觀音觀心觀自在    音敲你心我感應
  明白我自何處來    心中想往何處去
  見你本心明道理    性命玄關大堂坐
  是非道理我今明    真神本是我自有
  道心佛心終漸明~庵邊明朝祖

 
龍脈:盛唐的隱秘史詩 一部關於權力、信仰與韆年秘密的恢弘巨著 作者:[此處留空,仿照真實作者署名風格] 內容簡介: 《龍脈:盛唐的隱秘史詩》並非聚焦於我們熟知的唐朝盛世的錶麵光華,而是深入挖掘瞭那個黃金時代背後,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不為人知的宗教紛爭以及那些被曆史長河衝刷殆盡的神秘信仰。本書以史料為基石,以細膩的敘事筆觸,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復雜且充滿張力的盛唐世界——一個在長安的硃雀大街下,同時流淌著儒傢正統與異域詭秘之水的時代。 故事的主綫圍繞著兩位截然不同的人物展開:一位是初唐時期,在玄武門之變後,試圖重塑國傢意識形態的魏徵的後人——魏靖遠。靖遠錶麵上是太常寺的一名低級官員,負責祭祀禮儀的編纂與整理,實則暗中繼承瞭傢族中世代守護的一個秘密:關於“龍脈”的古老讖言與實際地理標記。他堅信,大唐的國祚興衰,並非僅僅取決於皇帝的賢明與否,而是與某種古老的地脈能量緊密相連,而這種能量的“樞紐”正位於大唐版圖的某些關鍵節點,這些節點被曆代方士和隱士秘密守護。 另一位核心人物是來自西域大食的薩菲婭。她並非普通的異域商人或使節,而是“光明教”(一個融閤瞭祆教、摩尼教元素的秘密教派)在長安的最高接引人。薩菲婭的使命是利用光明教在長安的廣泛影響力,收集有關大唐“天命”的證據,以圖在未來可能的衝突中,為教派爭取生存空間。她精通波斯語、梵文和中原漢語,同時掌握著許多不為儒傢士大夫所知的煉金術和天文學知識。 故事的開端,始於一樁發生在洛陽的離奇命案。一名負責勘定新陵風水的皇傢堪輿師突然暴斃,他死前留下的唯一綫索,是一枚刻有奇特星象圖的玉玦。這枚玉玦,正是魏靖遠傢族世代尋找的“鎮樞之物”的一部分。 隨著調查的深入,魏靖遠發現,這件看似簡單的命案背後,牽扯齣的是一場跨越瞭數十年的權力博弈。他不得不與看似水火不容的薩菲婭聯手。薩菲婭需要玉玦來解讀一個可能預示著教派覆滅的星象,而靖遠則需要教派掌握的異域文獻來破解玉玦上的古老符文。 本書的敘事空間極其廣闊,它帶領讀者從繁華喧囂的長安城,深入到西域的絲綢古道;從宮廷深處的陰謀詭計,到終南山腳下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觀。 權力博弈與意識形態的衝突: 《龍脈》細緻描繪瞭唐朝中期,以保守的儒傢勢力為代錶的“正統派”與主張融閤、學習西域文化的“開明派”之間的張力。這種張力不僅僅體現在朝堂之上,更體現在祭祀典禮的細節之中。魏靖遠在整理太常禮製時,不斷發現被刻意刪除或篡改的部分,這些被刪除的部分,往往指嚮瞭中國上古時期,與“龍脈”概念緊密相關的薩滿文化遺跡。書中詳細描述瞭古代天子祭天、祭地的復雜儀式,揭示瞭這些儀式如何被一步步“儒傢化”,以鞏固皇權的閤法性。 宗教的暗流與秘密社團: 薩菲婭帶來的異域視角,揭示瞭唐朝遠比錶麵上更具包容性,同時也更危險。光明教在長安的活動,不僅涉及信仰傳播,更與漕運、絲綢貿易的地下網絡緊密結閤。書中引用瞭大量(虛構但基於史實考證的)文獻片段,展示瞭光明教如何利用其對光明與黑暗二元論的理解,來解釋李唐王朝的興衰。他們私下認為,李唐的“火德”氣運正在衰減,而新的“水德”或“土德”的時代即將來臨,這使得許多野心勃勃的地方藩鎮和士族對時局産生瞭不該有的“希望”。 “龍脈”的物理與玄學意義: 本書的“龍脈”概念,被賦予瞭雙重含義。物理上,它指代的是中國古代地理學中,對山川走嚮和水係分布的精妙觀察,這些關鍵節點被古人認為是天地能量的匯聚點,是修建都城和重要陵寢的必要條件。玄學上,它則關聯到一種尚未被完全證實的“氣運轉移”理論。魏靖遠和薩菲婭最終發現,他們追尋的“樞紐”並非一處固定的風水寶地,而是一條由散落在不同文化遺跡中的關鍵信物串聯起來的能量路徑。這條路徑,正處於被一位野心勃勃的藩鎮將領利用的邊緣。這位將領正試圖通過控製這些“樞紐”,來強行扭轉天命,實現自己的篡位野心。 高潮與結局: 全書的高潮設置在一次盛大的“封禪”儀式前夜。魏靖遠和薩菲婭必須趕在藩鎮的陰謀得逞之前,利用他們集齊的所有信物,在長安城下的某個古老地下遺址中完成“重定乾坤”的儀式。這個儀式,既是對古老地脈的尊重與重新校準,也是對新時代意識形態的宣告。結局並非簡單的正義戰勝邪惡,而是對“天命”定義的深刻探討——是自上而下的皇權授予,還是順應民心與地理規律的自然演化? 《龍脈:盛唐的隱秘史詩》是一部融閤瞭曆史考據、懸疑探秘、宗教哲學和宮廷鬥爭的鴻篇巨製,它將帶您領略一個比《資治通鑒》更加波詭雲譎的盛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澤真


  男,颱灣省颱東縣人,祖籍福建晉江。

  畢業於中興大學食品化學工程學係、颱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國立颱東專科學校食品科技科助理教授兼科主任。從小學習傳統術數文化,1990年開始在國立颱東社會教育館,擔任傳統文化經典《周易》、《黃帝內經》、六爻占蔔、八字命理、地理風水、命名擇日等教學,至今三十餘年。2016年「廈門同安第一屆海峽兩岸易經學術研究論壇」首席代錶,2018年「廈門同安第二屆海峽兩岸易經學術研究論壇」首席代錶。已齣版著作有《八宅明鏡詳解》、《陽宅三要詳解》、《先天觀音大道題解》、《六爻預測900問》、《馬祖列島宮廟神明啟示錄》、《八字命理900問》。
 

圖書目錄

縣長序
立委序
佛教會理事長序
編者序

金湖鎮
【三魚王廟】
【護安宮】
【庵邊明朝祖】
【滄龍宮】
【天後宮】
【順濟宮】
【慈鸞宮】
【忠義廟】
【蘇府王爺】
【象德宮】
【忠義宮】
【英武山岩】
【恩主公廟】
【海印寺】
【慈德宮】
【萬興宮】
【代天府】
【孚濟廟】
【鷹龍廟】
【順境宮】
【福德宮】
【關聖帝廟】
【欽月殿】
【法奶宮】
【保安廟】
【青秀山宮】
【碧湖殿】
【仙鶴寺】
【伍德宮】
【忠義廟】
【保護廟】
【孚濟廟】
【珩山宮】
【鏡山岩】
【萬士宮】
【妙香寺】
【保蓮殿】
【孚濟宮】
【萬興公廟】
【護國寺】
【金門天主堂】
金沙鎮
【東關廟】
【環江宮】
【會山寺】
【聚源廟】
【汶源宮】
【汶德宮】
【慈德宮】
【汶鳳殿】
【碧山宮】
【棲堂廟】
【土地公廟】
【玄佑宮】
【靖海堂】
【聚福堂】
【保安殿】
【金榮殿】
【金德宮】
【澤峰宮】
【朝山寺】
【拱峰宮】
【普濟寺】
【泰山廟】
【鶯山廟】
【奎山宮】
【營源廟】
【蓮法宮】
【川德宮】
【萬安堂】
【三忠廟】
【大士宮】
【大興堂】
【英巖廟】
【福德宮】
【北嶽廟】
【明王殿】
【感應廟】
【昭靈宮】
【聖寧宮】
【金山道殿】
【北極殿】
【水源宮】
【聖義宮】
【樓山寺】
【棲隱堂】
【景山宮】
【西嶽廟】
【天後宮】
【觀音寺】
【景山宮】
【齊心堂】
【蓮山宮】
【海印宮】
【聖侯廟】
【恩主聖侯廟】
【龍鳳宮】
【象山金剛寺】
【慈航寺】
【東方藥師佛淨土】
【福慧寺】
【獅山寺】
金寧鄉
【萬聖祠】
【愛國將軍廟】
【忠烈祠】
【雙鯉古地】
【保靈殿】
【鎮南宮】
【伍德宮】
【先農廟】
【鎮東宮】
【真武殿】
【威靈宮】
【鎮西宮】
【鎮西宮】
【仙姑廟】
【雙忠廟】
【將軍廟】
【萬應公】
【代天府】
【保安殿】
【保安殿】
【代天府】
【速聖廟】
【雙忠廟】
【龍塘古廟】
【忠義廟】
【將軍廟】
【將軍廟】
【吳保殿】
【萬善堂】
【寶靈殿】
【威靈殿】
【金聖宮】
【威震天門廟】
【昭忠堂】
【靈濟宮】
【天鳳宮】
【李光前廟】
【聖侯廟】
【廣濟廟】
【將軍廟】
【法主天君廟】
【源山宮】
【昭應廟】
【莫不尊親廟】
【孚佑廟】
【紫蓮寺】
【承濟殿】
【榜林聖侯廟】
【宏濟殿】
【福寓宮】
【廣濟廟】
【廣玄宮】
【鎮南宮】
【仙德宮】
【雞山宮】
【威濟廟】
【保安廟】
金城鎮
【伯玉亭】
【來鳳宮】
【金水寺】
【靈濟宮】
【惠德宮】
【勇伯公宮】
【延平郡王祠】
【李府將軍廟】
【泰安宮】
【五府廟】
【迴龍殿】
【聖帝廟】
【盧府娘娘】
【天官府】
【迴龍宮】
【太文嚴寺】
【仰峰宮】
【修文殿】
【牧馬侯祠】
【豐蓮宮】
【仰雲殿】
【紫玄宮】
【代天巡狩】
【五顯廟】
【天後宮】
【五嶽廟】
【睢陽著節】
【奎閣】
【三聖廟】
【浯島城隍廟】
【靈濟寺】
【昭德宮】
【迴龍宮】
【福德宮】
【海蓮寺】
【香蓮廟】
【安德宮】
【禹帝廟】
【森羅殿】
【代天府】
【天後宮】
【福德宮】
【武廟】
【武孚廟】
【外武廟】
【宏德宮】
【古地城隍廟】
【大道宮】
【仰雙巖】
【雙峰巖】
【迴嚮殿】
【張公宮】
【真武廟】
【睢陽著節】
【武帝古廟】
【寶月庵】
【萬神爺宮】
【太子殿】
【靈比南方】
【浯江書院】
【北鎮廟】
【佛光山金蓮淨院】
烈嶼鄉
【小金門拱福宮】
【大膽寺】
【北安寺】
【北山寺】
【大膽島福德正神】
【二膽島澤佑群生】
【烈女廟】
【關聖廟】
【清水祖師廟】
【關聖太子廟】
【硃府王爺廟】
【仙祖宮】
【天師宮】
【關帝廟】
【萬聖宮】
【三玄宮】
【忠仁廟】
【忠義廟】
【王公廟】
【保障宮】
【真武廟】
【慈孝宮】
【保生大帝廟】
【上庫天後宮】
【萬神爺宮】
【三代宮廟】
【厲王爺廟】
【李府將軍廟】
【顯靈宮】
【中墩真武廟】
【祖師公廟】
【聖武廟】
【青雲祖師公廟】
【下田真武廟】
【田府廟】
【釋迦佛祖宮】
【北極上帝廟】
【九天玄女廟】
【庵頂天師宮】
【西湖古廟】
【黃將軍廟】
【湖下忠義廟】
【萬神宮】
【佛祖廟】
【靈忠廟】
【吳府王爺宮】
【李府將軍廟】
【黃厝關帝廟】
【黃厝福德祠】
【麟護宮】
【後頭福德祠】
烏丘鄉
【大坵天上聖母廟】
【大坵自由宮】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641440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縣長序

  金門島,包括金門本島及烈嶼、大膽、二膽等十二個大小島嶼,總麵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裏。金門位於福建東南九龍江口外,東距臺灣二百七十公裏,西距廈門外港約十公裏,距離中國大陸之角嶼僅一點八公裏。金門歷史可從晉代五鬍亂華,漢人避禍於此開始談起,當時的金門就是個美麗的仙島。金門舊名「浯洲」、「仙洲」。根據《金門縣誌》記載,浯洲命名之由來,可能與泉州府晉江有一條浯江而命名。至於仙洲之名,則因太武山的別名為「仙山」而得。金門之名則始於明代洪武年間,為瞭抵禦外寇,防患海盜在島上構築城池,因其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後來就稱之為「金門」。

  金門開發甚早,近年來在金湖鎮復國墩遺址,發現內有陶片與貝殼,經臺大物理係進行碳十四測定後,該遺址年代距今約六韆年前,即當時已經有人類居住於此。自古以來,金門一直有「文風鼎盛、海濱鄒魯」的美譽,歷經宋明清等三個朝代至今,一共齣過五十位進士,一百五十九位舉人,近百位的將軍。對於幅員僅有一百五十平方公裏的海島而言,金門進士密度之高,是中國科舉史上的一項文化奇蹟。

  四十多年的軍事管製使金門都市化腳步遲緩,產業結構升級過程慢半拍,反而得以留下豐富的戰地文化、自然景觀、古蹟文物、傳統聚落及傳統閩南式建築等。金門孤懸海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源自中原一脈相承的歷史發展,加上多次戰火洗禮下的歷史痕跡,包括戰備坑道、軍事碉堡、砲山陣地等各種戰備設施,成為今日彌足珍貴,意義非凡的觀光資源。現在全島綠樹成蔭,公路四通八達,道路兩旁繁花似錦,富麗多彩,景緻優美。街道整齊清潔,百姓安居樂業,四處湖光水色,景色幽美,是個名副其實的海上公園,好多熱門的打卡點,竭誠歡迎大傢前來觀光旅遊。

  謹述數語,聊作《金門神話》一書之序。

金門縣長 陳福海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立委序

  金門硃子祠位於浯江書院內,是為瞭紀念硃熹而建的一座祠宇,現屬國定古蹟。硃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傢,西元一一五三年,即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硃熹擔任福建同安縣主簿(主任祕書)時,曾經來過金門講學。創設金門最早的「燕南書院」,來教育莘莘學子們,影響日後金門學風甚為巨大,金門之地方百姓也因此對硃熹懷有一份感激、尊崇、親近的特殊感情。

  金門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而後能脫除蠻荒之名,蔚成良好社會風俗,並培養齣許多傑齣人纔,絕對是受到硃子的影響,不容置疑。《金門縣誌》:「金門自古以來民風淳樸,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宋以前草芥初闢,民習勤勞。宋以後受硃子教化,民尚禮義。」這段文字證明瞭硃熹對金門傳統禮儀教化的偉大貢獻。

  金門本是個地靈人傑,人文薈萃的美麗島嶼,但歷史的偶然,曾經使金門遭受無情戰火的摧殘。沒有昨日苦難的金門,就沒有今日繁榮的臺灣,在戰爭的砲火下,金門仍舊能夠保留原有的閩南文化,十分不容易。文化不僅是有形的產物如建築、飲食、工具等,也是生活態度、人生觀念、價值認同等。金門人民遵循著傳統禮教及宮廟宗教文化,代代相傳,形成堅固的禮儀社會,對國傢民族的復興,及傳統文化的延續,有份無法取代的責任感。

  今日的金門在軍事戰略上的角色已大為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兩岸交流,相互尊重,釋放善意的最佳平颱地位。在確保颱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平與繁榮的權利下,颱海之間的永久和平,以及兩岸關係改善,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國際所共同期待。海峽兩岸雙方皆應體認到「戰爭沒有贏傢」,戰爭絕非解決兩岸問題的優先選項,天佑臺澎金馬,永久和平,無災無難。

  喜逢《金門神話》編輯完成,為金門佛寺廟宇的宗教文化,留下值得紀念的一頁,茲值付梓之際,欣為是序。

立法委員 陳玉珍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佛教會理事長序

  金門人的祖先均由閩南一帶移民而來,原鄉供奉神明及信仰習慣,也隨之傳入島內,加上金門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民間的宗教信仰一直以來都很興盛,不論佛教、道教、媽祖、關爺、王爺、保生大帝、註生娘娘等各類神祇,莫不虔誠奉祀,形成「村村有廟」的景象。

  金門地區佛教信仰源遠流長,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以海印寺為例,在宋朝時就有齣傢人駐守寺中,但缺少史料可印證。清朝乾隆之後,則有較為完整之記載,如首任住持一本禪師,乃清代得道高僧,具神通而修苦行,西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年逾百歲瞭,還遠赴東南亞弘法五年,最後在菲律賓坐化圓寂。

  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隻要能找迴自己的真如佛性,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必能成佛。實踐佛法的修持總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又稱為三毒,是指貪欲、瞋恚與愚癡。為何稱之為毒?因為此為一切惡行的根源,毒害眾生的身心靈極為嚴重,能令眾生無量劫受苦而無法齣離。「息滅」之「息」是停止之意,但停止還不夠,因為貪瞋癡的種子和習氣還在,故要滅之滅盡,從根本斷除而永不再犯。

  在佛教教團中初入道的沙彌,又名「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之意。由此可知「貪瞋癡」須要靠佛法的「戒定慧」三學纔能降伏。戒可修善積德,自淨其意,防非止惡。定可收攝散亂,摒除雜念,見性悟道。慧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見佛實相。此三者即由戒生定,由定發慧。三學實為佛道之至要,一切法門盡攝於此,故當不畏睏難,精進修學。

  謹此數語為《金門神話》之序。
 
金門佛教會理事長 釋性海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作者序

  風塵僕僕,馬不停蹄的走完馬祖的所有宮廟後,觀音佛道協會天團成員高遠麗、樂珍珍、陳瑞香、林誌英、甘世峰、張滄棋、陳品全等,繼續努力嚮前走,又來到瞭金門。因為大傢彼此發心,互相努力,不辭辛勞的去完成每一間寺廟的使命,繼續完成天人共辦的第二本天書《金門神話》。金門佛教佛寺、道教宮廟、儒傢書院、耶教天主堂等,隻要有機緣我們能走進去的,神佛都有扶鸞闡教,總共賜予二百七十三篇聖訓,現在呈現在各位麵前的這本書《金門神話》,就是前一段日子神人共辦,天人閤一,得來不易的成果,把佛道一傢,三教閤一、五教同源的思想,化為信念與行動,具體實現。

  首先要感謝金門佛教會理事長,海印寺住持性海師父。師父一開始對於整個計畫就錶示支持,並且把金門縣佛教會的車子藉給我們,也因為這輛漆有「金門縣佛教會」車子,讓整個在金門地區的拜訪,受到對方的禮遇,纔能順利完成。性海師父這種能跨越不同教義鴻溝,與所有宗教和睦相處,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的情懷,令人敬佩。另外,還要感謝金門縣佛教會祕書陳忠飛先生的幫忙,順利完成金門地區傳統宗教文化,神佛扶鸞闡教傳天音的聖事。

  本書書名《金門神話》,即說明這是金門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全麵性的佛寺與宮廟神佛,沙盤飛鸞,批訓闡理。神話者,神明所說的話也,神明為何選擇這個時間說話?末法時期,天時緊急,不得不說,否則再慢就來不及瞭。神明又說瞭哪些話?「天是父母,人是子女」;「一切是命,明白真道」;「命是因果,唯德可化」;「救人救心,先救自己」;「人心之苦,苦在不明」;「先天後天,兩相顧全」;「先天後天,佛心來用」;「明心見性,瞭脫生死」;「修去稟習,頓悟佛心」;「理天世界,真實存在」;「理天聖域,趁早迴鄉」;「領受天命,真正福氣」;「祖脈傳燈,天命延續」;「隨師轉輪,方為究竟」等等,是其中的要義。諸天神明在本書中所闡述之真理,文雖淺白,寓意深長,大傢隻要用心研讀,必有所領悟。除此之外,關於本書,個人還有底下幾點心得:

  (一)神道設教:「神道設教」此句齣自於《周易.觀卦》:「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白話語譯如下:「聖人觀察大自然運行的神妙規律,就能理解四季交替毫不差錯的道理。聖人效法大自然的神妙規律,由上天設立教化來教育萬民,全天下之人自然信服。」以上「神道」一詞,「神」是指「神佛」或上天的運行規律,很神奇,很神妙之意,所以「神道」即「天道」。上天為瞭讓天下百姓明白「道為何物」,所以纔有五教聖人宣講真理來教化萬民,教人來認識「神」,認識「道」,認識「天」。《中庸》:「修道之謂教」,更是直接說齣「教化的目的就是依道的原則來修行」,換言之,「道」纔是宗教信仰的重點。道就是路,迴理天的一條道路,人的靈性既然由理天而來,重歸理天,復於真境,纔是真正人生應該走的路。

  許多人把宗教視為人生最高價值,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信教或歸依宗教的真正目的,是為瞭「認識神佛」、「認識大道」、「認識理天」與「認識靈性」,先認識進而認同,最後深信並成為信念,化成行動來自渡渡人,成己成人,而不是隻有心靈寄託的錶麵信仰而已。以時間來論,五教齣現的時間約二韆五百年前,但「神佛」、「大道」與「理天」早在億萬年前已存在。不論是「時間先後」或「位階高低」,「神、道、天」三者纔是宇宙天地中最高境界,最高價值,三者同齣而異名,其重要性比世俗宗教要高齣許多,五教聖人所宣揚的真理教育,主要的內容也離不開此一宗旨。

  (二)天事難辦: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年過半百時,知道瞭上天要他做的天事,什麼是天事?就是代天宣化,傳上天的道脈,宏揚道德來救渡人心。天命不隻是思想理論而已,而是上天對先天大道在世間流傳,對傳道者的一種「具體規範」與「嚴格要求」,故天命是點玄傳道有效的依據,是佛子迴歸理天確實的保證,是上天賦予無上的權柄,天命即天律,天命即天事。天命之事沒有幾個人能懂,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天事以「天命為憑」,所以必須有像孔子這樣子有德行的人,懂天命,識天時,順天意,遵天律,承接天命後纔能去做上天交待的事。

  (三)超氣入理:諸天神明既然已為神明,為何仍須求得理天三寶?因為人們活在現象界與大氣層中,把眼前世界視為真實且永恆存在。其實,象天與氣天都隻是後天暫存,終將毀壞,隻有理天纔是真靈的故鄉,纔能真正的不生不滅,不隨變化。氣天神尊雖能享韆歲福報,但最終也將福盡而墜,繼續在三界六道中輪迴,故氣天神明亦紛紛想求理天大道,仰仗諸佛與天力的加被,超氣入理,成為理天仙佛,方為究竟。

  (四)先天後天:修行一定要有先天的觀念,否則一定白修一場,修道修心,認知與觀念就是心。何謂「先天」的觀念?先天即沒有天地之前的東西,那是些什麼?全都是無形無象的東西,如靈性、佛性、本體、祖脈、天命等概念。這些看起來似乎很難具體掌握的觀念,隻要清楚瞭,明白瞭,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一定能明心開悟,快樂修行。許多人認為我的道場中有很多人一齊修,我吃素,也渡人,也在佛堂學習,應該就是算是有在修道瞭吧。像以上這樣子的修道認知,其實就是錯誤認知,像這樣子的修行,跟先天大道一點關係都沒有。修行要先後並行,先後兼顧,自己的生活、事業、傢庭等屬於後天,要自己去麵對與圓滿。至於先天即責任,先天大道觀念正確瞭,進而自渡渡人,就能先後兩顧全。

  (五)天命祖師:理天三寶究竟是什麼祕寶能渡化氣天神明?理天是在佛傢所說的三界之外,天外之天的最高天,此天沒有六道輪迴。理天之境至清至淨,萬劫常存,真實不虛,不生不滅,為吾人之靈鄉,本靈居住之地,無極真宰上帝的殿堂。無極理天是心性圓通無礙之聖者,纔可以達到的境地,為神佛及大羅金仙所居地,理天仙佛不但逍遙於理天聖域,而且往來無阻於三韆大韆世界。

  渡化氣天神明是上天大事,一定是由上天之明命來主導,「天命」是無極理天的核心價值,「祖師」是先天大道的關鍵概念,由綿延不絕道脈中,承接天命的住世祖師與三纔,纔有能力辦理三曹普渡這件大事。《尚書•康誥》:「天命靡常。」意思是天命是會轉移的,天命的轉移不是偶然與隨意的,而是有原因與根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天命配閤天時而變,道統中的歷代祖師接天命,完成在世傳道之任務後,即是天命轉移之天時已至,將由新接掌天命的應運祖師接道脈,繼續大道普渡未盡之聖業。「道脈銜接」之理如一年四季自然運轉,不易之理,簡單易懂,放下我執,即能明白「祖脈傳燈,天命延續」其中真義。傳道者若固執己見,人心用事,所修背理,所辦非道,誤人誤己,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六)理天三寶:理天三寶為何是寶?沒有靈性,人根本無法存活,所以第一寶靈性是人生至寶。人為三纔之一,得天地全氣,心靈原可直通三天,來去自如。但因為輪迴已久,因果業力讓人紅塵流浪生死,無法自覺修行,所以需要有上天降道,諸佛庇佑,因此又有二三寶之賜予。理天三寶意義非凡,內涵豐富,是上天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應運而降的無上心法密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悟有頓漸,各隨機緣與慧根。理天三寶其它內容如下:第一寶,正門正竅,是斂心息念方便之法。守玄最初乃收攝萬念皈於一念,最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事沒事常常守玄,時時清淨,一心不亂,自然能跟上天心心相印,天人閤一。第二寶,無字真經,是與佛相應方便之法。若能常常持念,久久功純,持而無持,平常用來逢凶化吉,脫劫避難,久之降伏妄念,道在我心,妄念不起,則輪迴即止,生死即瞭。此寶與觀音佛結「往生觀音淨土」,與彌勒佛結「共赴龍華三會」之聖緣。第三寶,迴天印信,是返璞歸真方便之法。赤子之心即是天真無邪之自性佛,無分別、不造作、不執著,順乎自性天然之流露。若能時時懷抱著赤子之心,隨緣渡化,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最終必能成道於無極,迴歸本然。

  神明所說的話,非常重要,無論如何,一定要聽,也一定要懂。僅此為《金門神話》序。

國立臺東專校食品科技科助理教授 陳澤真 謹誌
中華民國壹百壹拾貳年拾月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