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秒深蹲.降血糖(二版):一次7秒!高齡、過重、膝腿無力也能無痛練習的改良版深蹲

7秒深蹲.降血糖(二版):一次7秒!高齡、過重、膝腿無力也能無痛練習的改良版深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宇佐見啓治
图书标签:
  • 深蹲
  • 降血糖
  • 健康
  • 运动
  • 老年人
  • 膝盖
  • 无痛
  • 改良
  • 二版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光田運動醫學科醫師.悍草教育訓練主管 陳彥志醫師 專業推薦

想要永遠擺脫降血糖藥嗎?
就讓最專業安全的改良式深蹲來拯救你!

「7秒深蹲」
是由日本糖尿病專科醫生25年臨床研究設計
實證可快速降血糖的新式運動療法
1週2天 × 一天3分鐘
真人示範外加NG動作提醒
是最適合膝腿無力.高齡.過重者的無痛練習

  血糖上升的原因是肌肉量不足,
  改良版的7秒深蹲可集中鍛鍊大肌群,
  以最有效率且輕鬆無痛的方式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值,
  是不依賴藥物、最有效的降血糖良方,
  改善血糖值成功率高達85%!

  如果以下也是你的心聲——
  「不想自己一輩子都離不開降血糖藥……」
  「血糖指數一直控制得不好……」
  「家人患有糖尿病……」
  「這輩子絕對不想得到糖尿病……」

  請一定要試試
  「最適合膝腿無力.高齡.過重者」的安全無痛深蹲法
  每週2天 × 一天3分鐘
  真人示範+NG動作提醒+椅子輔助
  還能邊看電視邊練習
  保證高齡者也能快速記憶,輕鬆安全地鍛鍊!

  ◆ ◆ ◆

  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時,容易轉為重症
  高血糖更會大幅提高心血管、腎臟、視網膜等病變風險

  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或者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來說,控制血糖無疑是第一要務。如果不想終生服用藥物、施打胰島素、每天走1萬步以上的體能鍛鍊、因為嚴格的限醣飲食而失去享用美食的樂趣……,請你一定要試試可快速降血糖的「7秒深蹲」!

  Q.為什麼「7秒深蹲」能快速降血糖?
  運動後1小時之內,即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功能不佳,肌肉仍可直接吸收葡萄糖,所以只要鍛鍊佔人體七成肌肉量的下半身(腿部及臀部),血糖值就能快速下降。而屬於伸展運動的「7秒深蹲」又能更大量地消耗原本儲存在肌肉裡的肝醣,加速血糖被肌肉吸收,在此雙重作用下,因此能達到立竿見影之效。

  Q.「7秒深蹲」和一般的深蹲有什麼不同?
  「7秒深蹲」是長年研究治療糖尿病的內科醫生所研發,對降血糖特別有成效的簡易肌力運動。跟一般深蹲相比,7秒深蹲步幅較大,深蹲持續時間較長,而且手臂往前伸直或扶著椅背,作者也建議出聲數秒,有助於在運動中維持呼吸,避免憋氣。

  Q.年紀大體力衰退或過重,有辦法做7秒深蹲嗎?
  針對年紀大或過重的糖尿病患者,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腰部、膝蓋通常會退化無力,因此作者也提供有椅子輔助的深蹲版本。雙手扶著前方椅背提供支撐力,身後也可以再加一張椅子,供站起時暫坐休息,對於體力差或高齡者來說也相對簡單、安全。

  Q.一週只做2天、一天深蹲30次就有效嗎?
  鍛鍊肌肉的目標,是為了控制血糖值,所以不需要練成魁梧壯碩的身材。只要維持規律的運動頻率(一週2天,一天深蹲10次×3組),使肌肉量維持在可有效使用、不持續流失的程度就可以了。

  Q.除了做深蹲,飲食不用嚴格控制嗎?
  除了做7秒深蹲,也建議搭配注意飲食。飲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減醣能抑制血糖上升,並提高運動療法的效果。但極端嚴苛的限醣只會造成壓力,只要持續7秒深蹲,晚餐少吃1碗白飯,4週後就能使空腹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數值都獲得改善。

  ◆ ◆ ◆

  作者宇佐見啓治醫師,長年致力於糖尿病的治療與研究。他結合醫事與健美肌力訓練背景雙重專業,從25年前就開始在醫院推廣以「7秒深蹲」運動療法來治療糖尿病,成效卓著。本書除了清楚分析肌力與健康的關係,也提供許多醫學研究數據與圖表分析,證實7秒深蹲有助於降血糖的卓越功效。

  他除了開發設計標準版和輔助版的兩種「7秒深蹲」,另外也介紹鍛鍊胸部與肩膀大肌肉的7秒跪姿伏地挺身。若能與深蹲兩者並用,降血糖的效果更是加倍。

  真人實證.7秒深蹲的好處!

  書中有多位年齡從39~83歲不等的糖尿病患者,他們在練習深蹲2~6個月之後,以體檢數值實際檢驗他們在健康方面的改善成果,除了達成降血糖的首要目標,他們更發現自己:

  .膽固醇指數恢復正常(田中朱美.70歲女性)
  .克服糖尿病,從肥胖轉為精實(池本豐.63歲男性)
  .不用注射胰島素(大久保幸造.83歲男性)
  .3個月內快速改善血糖值(須藤今日子.53歲女性)
  .血糖值改善,體重也減了17公斤(西田隆文.44歲男性)

  日本讀者在開始做7秒深蹲之後,亦紛紛表示血糖值快速下降、減少藥量、肌肉量增加變得緊實、年紀大也可以輕鬆地開始運動……等等。

  宇佐見醫師更表示,深蹲還具有以下多種健康方面的好處:減醣減脂、預防失智、防止骨骼老化、避免跌倒骨折、預防動脈硬化,避免中風與心肌梗塞、促進脂肪分解、提高免疫力……等健康益處。

  在日本已推行20多年的「7秒深蹲」運動療法,無論處於任何年齡層、體能狀態如何,每個人在家都能安全地練習。在此強力推薦給所有深受高血糖困擾,以及想遠離糖尿病的威脅的每一個人!
 
迈向活力与健康的全新里程:七秒深蹲之外的运动哲学与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关于那套广为人知的七秒深蹲法。相反,它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宏大、更全面、更具个体适应性的健康运动框架。我们深知,单一的运动方法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对于那些面临年龄增长、体重挑战或关节敏感等特定困境的群体而言,寻求循序渐进、安全有效的健身路径至关重要。 本书旨在探索运动科学的核心原理,并将其转化为一套人人可及、易于坚持的生活方式。我们聚焦于身体的内在稳定机制、关节保护性训练的精髓,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长期的健康目标,而不仅仅是追求某个特定动作的时长或次数。 第一部分:超越“七秒”的运动认知重塑 许多人被速成或极简的运动口号所吸引,但真正的健康是建立在对身体机制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本部分将系统地纠正关于运动效率的常见误区,并提供一个更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有效训练”的真正含义。 第一章:运动的“有效性”悖论:效率与持久性的权衡 我们首先要探讨,为什么只关注某一特定动作的极简练习(如七秒)可能存在局限性。运动效果的持久性,并非由单次训练的强度决定,而是由训练的频率、多样性和个体化构建而成。 运动适应性的多维性: 身体对刺激的反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与本体感觉的协调。单一模式的训练可能导致某些能力提升,但忽视了整体平衡。 代谢与能量系统的深度解析: 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如何激活不同的能量系统(有氧、无氧糖酵解和磷酸原系统)。对于需要减重或改善慢性病指标(如血糖稳定)的人群,理解如何通过温和而持续的有氧运动来优化胰岛素敏感性至关重要,这远超特定深蹲动作所能提供的全部益处。 从“打卡”到“融入”: 如何将运动从一项需要刻意完成的任务,转变为日常生活自然的一部分。探讨时间管理和环境改造(如办公场所的微运动设计),确保运动的持续性。 第二章:关节保护的黄金法则:稳定胜于负重 对于膝盖、髋部等承重关节敏感的人群,运动的首要原则是“不造成二次伤害”。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以“稳定”为核心的训练体系,这比单纯的“无痛”练习更具前瞻性。 本体感觉与核心链的重建: 膝盖的健康依赖于其上方的髋关节和下方的踝关节的协同工作,以及躯干深层稳定肌群的参与。我们将介绍一系列旨在激活深层核心肌群(如腹横肌、多裂肌)的温和练习,这些练习是所有复杂动作的基础。 运动链的评估与纠偏: 详细解析常见的运动模式错误(如膝外翻、骨盆前倾),并提供针对性的肌力平衡训练。例如,如何通过加强臀中肌和臀大肌的激活,来自然地分散股四头肌在深蹲时对髌骨的压力。 动态拉伸与关节润滑: 讨论运动前后的最佳拉伸策略。重点介绍低冲击性的关节活动度训练(Mobility Drills),如关节旋转练习,它们能温和地增加关节滑液的分泌,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构建个性化的功能性训练蓝图 健康和运动能力是个性化的光谱,而非标准化的模板。本部分提供工具和框架,帮助读者根据自身的体能水平、健康目标和身体反馈,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第三章:从“起身”到“行走”:基础动作的精修 许多人认为深蹲是衡量下肢力量的唯一标准,但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力量”是多元的。本书专注于优化日常生活中最常执行的几个关键动作,并提供比传统深蹲更广泛的替代方案。 箱式坐站(Box Squatting)的进阶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不同高度的箱子,精确调节训练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安全地训练股四头肌和臀肌的协同发力。这是一种更安全、反馈更明确的下肢训练方法。 铰链模式(Hinge Pattern)的重建: 强调臀部主导的“髋铰链”(如罗马尼亚硬拉的温和变体)对于保护腰椎和激活后侧链的重要性。这对于改善久坐姿势导致的肌肉失衡至关重要。 单侧训练的重要性: 探讨单侧训练(如弓步、单腿硬拉的初始阶段)如何暴露和纠正左右身体力量的不平衡,这对于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是中老年人群的关键。 第四章:心血管健康的非跑步路径 对于体重较大或关节负荷敏感者,跑步和高冲击性运动并非唯一的有氧选择。本章介绍多种低冲击但高效提升心肺功能的训练模式。 水中有氧运动的优势分析: 详细阐述水流提供的浮力如何显著减少关节负荷,同时水体的阻力如何提供均匀的阻力训练。提供游泳、水中漫步等技巧。 划船机的科学使用: 划船作为全身性运动的典范,如何通过调整节奏和阻力设置,实现对心率和肌耐力的精准控制,同时对膝盖的冲击极小。 渐进式阻力训练(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引入弹力带(Resistance Bands)和轻量级哑铃的应用。讲解如何通过增加弹力带的拉伸长度或轻微增加哑铃重量,实现安全且持续的力量增长,而无需依赖高冲击的自重训练。 第三部分:将健康融入生活的持续策略 运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长期的坚持、营养支持和心理韧性。 第五章:营养支持:肌肉修复与能量的基石 没有适当的营养作为支撑,任何运动计划都将事倍功半。本章专注于为运动者提供实用的、易于遵循的膳食指南,尤其关注中老年和代谢敏感人群的需求。 蛋白质的“时机”与“质量”: 解释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原理,强调运动后何时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豆类)对于修复微损伤、维持肌肉量的关键作用。 炎症管理与膳食选择: 探讨哪些食物具有天然的抗炎特性(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如何通过饮食结构来减轻关节和身体的慢性炎症负担。 运动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对于关注血糖稳定的人群,如何规划运动前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最大化运动对胰岛素敏感性的积极影响,同时避免运动中能量耗竭。 第六章:倾听身体的语言:休息、恢复与心理调适 过度训练是导致受伤和倦怠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健康训练体系必须包含高质量的恢复策略。 主动休息与被动休息的平衡: 区分“休息日”的活动安排。主动休息(如温和的散步、瑜伽拉伸)如何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清除,比完全不动更为高效。 睡眠质量的量化与优化: 探讨深度睡眠在生长激素分泌和肌肉修复中的核心地位。提供改善睡眠卫生的实用技巧。 建立内驱力的心理模型: 探讨如何从“我必须锻炼”转变为“我选择锻炼”。通过建立微小的成功体验(Micro-wins),培养运动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实现终身运动的承诺。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安全、可定制的健康运动路线图,确保每一位读者,无论起点如何,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持续多年的活力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宇佐見啓治


  醫療法人宇佐見內科院長、日本糖尿病學會成員、日本內科學會認定醫。生於福島縣,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福島縣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第二內科醫局,之後轉任福島紅十字醫院內科,現自行開設宇佐見內科。專業領域包括一般內科、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等成人病的治療。約二十五年前起,採用肌力訓練(深蹲與伏地挺身)做為糖尿病的運動療法,與飲食療法並用,產生驚人的治療效果。他在院內開設運動教室,讓患者持續運動,並開設課程,指導患者運動方法。除了將本書介紹的「7秒深蹲」用於糖尿病治療,對糖尿病深入研究外,也致力於預防醫學。

譯者簡介

林雯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畢業。譯有《圖解版.下半身肌力鍛鍊法》《圖解行為心理學》《圖解女性心理學》《學資訊安全的第一本書》《拍出美感構圖》《人體復原黃金5力》《日本溝通大師教你生氣的技術》《哈佛×慶應超強邏輯談判學》《自戀病》《外商投資銀行最高效資料製作術:1步驟1秒鐘!66招提案秒過、訂單成交、征服人心的Excel與PPT技法》《誇大自體症候群》等。

推薦者簡介

光田運動醫學科醫師.悍草教育訓練主管/陳彥志醫師


  陳彥志醫師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目前服務於台中光田醫院。

  他持續鑽研運動醫學,並在訓練科學上取得矯正運動專家與肌力體能專家兩大國際證照。熱愛健身的他很鼓勵一般民眾及銀髮族、骨鬆、肌少症或三高病人等強化肌力。為了落實理念,因而與朋友合資開設「悍草訓練」健身房,持續以醫師身分推廣特殊族群的肌力訓練,以期達到健康的成果。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7秒深蹲瞬間改善高血糖
.運動後1小時,不需胰島素,肌肉也會吸收葡萄糖
.要降低血糖值,就必須用光肌肉能量
.與小肌肉相比,大肌肉更能有效消耗能量
.伸展肌肉比收縮肌肉更能有效消耗能量
.今天就開始,任何人都做得到讓血糖值瞬間下降的7秒深蹲
►適合一般人的「標準版7秒深蹲」
►適合腰腿無力者的「輔助版7秒深蹲」
►加乘運動:刺激上半身、降低血糖值的「7秒伏地挺身」
.進行7秒深蹲的時候,要慢慢蹲下、直接起身,不要將身體下壓反彈再站起
.做7秒深蹲時,千萬不要憋氣
.一天3組,一週2次,不需要每天做,也能降低血糖值
.養成7秒深蹲的習慣,血糖值就會保持穩定

第2章 鍛鍊肌肉就不用怕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增加,是因為平均壽命延長?
.如果能以運動療法改善高血糖,可省下三分之二的治療費!
.醫師與患者對於運動療法不積極的理由
.運動療法只需3個月,就可降低糖化血色素
.高齡者與肥胖者,不可能每天走一萬步
.能降低血糖值的肌肉訓練,對高齡者而言安全又輕鬆
.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功能惡化部位只發生在肌肉
.肌肉會因運動不足與年齡增長而持續衰退
.飲食療法中,該注意的不是脂肪,而是醣類
.飲食療法只需控制晚餐的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治療的劃時代新藥物──用藥限制醣類

第3章  7秒深蹲的效果,讓見證者都驚訝不已!
.7秒深蹲提高糖尿病的改善成果
.不但血糖值改善,連肩膀酸痛都治好了!(73歲女性)
.7秒深蹲使我的膽固醇指數恢復標準(70歲女性)
.克服糖尿病,從肥胖轉為精實(63歲男性)
.7秒深蹲讓我不用注射胰島素(83歲男性)
.7秒深蹲在3個月內快速改善我的血糖值(53歲女性)
.不動如山的數值輕而易舉地降下來了(71歲男性)
.光做7秒深蹲,我的糖尿病就改善了(39歲男性)
.3個月內糖化血色素幾乎恢復標準(63歲女性)
.不但血糖值改善,體重也減了17公斤(44歲男性)

第4章 想要長壽,減肥不如肌力訓練
.7秒深蹲健康法讓你永保活力
.想健康長壽,減脂不如增肌
.7秒深蹲減醣又減脂,幫你有效減肥
.鍛鍊肌肉可防止骨骼老化,避免骨折與跌倒
.活動自如的身體能刺激腦部,防止認知功能降低
.預防動脈硬化,避免中風與心肌梗塞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8763
  • 叢書系列:悠活YOHO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結語

  與肌力訓練的邂逅,要回溯到我剛當醫生的時候。

  進入醫局後,因為沒有時間與球伴,學生時代打了6年的羽毛球只好中斷。

  對於想繼續運動的我來說,這是相當大的挫折。無論如何,我都想讓身體有機會活動,於是我開始到附近的健身房報到。

  開始做肌力訓練,並不是因為興趣,而是因為恰巧那間健身房練健美的人比較多。漸漸地,我也感覺到藉由訓練增加肌肉的樂趣。

  雖是題外話,但我開始肌力訓練5年後,也參加了健美比賽。

  或許也是因為我擁有肌力訓練的相關知識,才會用深蹲當做糖尿病的運動療法吧!

  不過,7秒深蹲在研發完成前,也經過無數次試驗。

  做7秒深蹲是為了治療糖尿病,但要沒有運動習慣或不擅運動的人開始運動,簡直比登天還難。

  對於運動療法,我謹記三件事:要簡單、安全、能持之以恆。首先考慮的是,要鍛鍊哪個部位?

  我想,鍛鍊大肌肉會比較有效,那就選擇大腿、胸部、背脊好了。不過,如果要鍛鍊三個地方,患者恐怕會心生抗拒。所以,我想先從能負荷自身體重的動作開始,集中鍛鍊大腿與胸部,所以,就選擇大家熟悉的深蹲與伏地挺身。

  這個構想花了15年時間才告全部完成。

  站立時,最適當的雙腳距離是多寬呢?7秒深蹲的雙腳距離大於一般深蹲,是因為這樣不會讓膝蓋產生負擔,又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手臂向前伸出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一般做深蹲時,手有時會放在頭或腰部;但為避免身體失去平衡而跌倒,向前伸出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為避免停止呼吸,邊出聲數秒數邊做動作、花3~4秒下蹲等,都是改良後的形式。

  最了解7秒深蹲效果的人,應該是我診所裡的運動教室學員。

  運動教室能開設20年之久,參加者愈來愈多,就是因為7秒深蹲是既安全又能長期持續的動作,參加者也都認為有效。我們的運動教室一週舉行2次,是在傍晚開始,但大家總在半小時前就集合,而且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希望透過本書,能將這樣的笑容傳達給讀者們。

  追加說明~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依據報告,新冠肺炎目前大都能在輕症階段治癒;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則容易轉為重症。在家裡就能做的7秒深蹲,幾個月內就能讓血糖值穩定。我想,被診斷為糖尿病患者或在意血糖值的人,做7秒深蹲對防止新冠肺炎應該多少有點作用。

2020年4月
宇佐見啓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