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二捲】北宋(二版)

大江東去,浪淘盡: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二捲】北宋(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嘉瑩
圖書標籤:
  • 唐宋詞
  • 北宋詞
  • 詞學
  • 文學鑒賞
  • 詩詞
  • 文化
  • 經典
  • 宋詞
  • 大江東去
  • 詞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唐宋詞最佳入門,三十餘年經典
名傢導讀,傾囊相授
最全麵、最專業的詩詞素養
輕鬆掌握、檢索唐宋詞精華

  第二捲《大江東去,浪淘盡》,收錄北宋詞人
  包括:蘇軾、歐陽脩、王安石、晏幾道、黃庭堅、秦觀、賀鑄、晁補之、葉夢得等四十五位詞人、三百二十餘首詞。

  這是宋詞最輝煌的時刻,以歐陽脩、蘇軾為首,婉約與豪放、纖細與瀟灑,令人目不暇給;
  太平盛世的最後柔情,韆年讀者讚嘆激動:

  歐陽脩這位古文大傢的詞,卻是委婉深緻,「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蘇軾因其天纔橫溢,擅長各種風格,既能寫「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這樣磅礡的詞,也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抒情的作品。悼亡妻的「相顧無言,唯有淚韆行」更是發自肺腑的悲戚。

  「古之傷心人」晏幾道和秦觀,作品纏綿悱惻,金句最多,例如:
  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晏幾道的「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嚮花箋費淚行!」

  黃庭堅與秦觀齊名,風流猶拍古人肩,詞風疏朗,擅長「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賀鑄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聞名,是蘇軾之外另一位盛麗、妖冶、幽潔、悲壯各種風格皆擅長的名傢。他笑盡人間:「開函關,掩函關,韆古如何不見一人閒?」又是多少惆悵:「日長偏與睡相宜,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

  此時,宋國內部雖因王安石變法而導緻新舊黨爭,但是還沒人想到會有亡國之禍,因此,造就這一個容許如此縱情又深情的年代。

  ※本書為改版書,原書名:《【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二捲):大江東去,浪淘盡──北宋》

本書特色

  ★最全麵的唐宋詞選集。讀唐宋詞,這一套就夠瞭。
  全套五捲共收錄三百三十位詞人、一韆五百餘首詞作。
  ★葉嘉瑩、唐圭璋、繆鉞、周汝昌、俞平伯、施蟄存、夏承燾、宛敏灝等二百二十餘位學者專傢共襄盛舉。
  ★每首詞皆有詳盡專業的鑑賞解析文章,並廣採歷代詩詞評傢的精闢見解。
  ★臺灣版全新校訂增修。包括詞人最愛引用的各種典故,皆列齣詳細齣處及原文。
  ★每位詞人附有小傳,下列一首至百餘首的詞。

  第一捲《春花鞦月何時瞭》 唐、五代至北宋詞
  包括──李白、白居易、溫庭筠、韋莊、柳永、張先、晏殊、馮延巳、李煜等七十餘位詞人。

  第二捲《大江東去,浪淘盡》 北宋詞
  包括──蘇軾、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黃庭堅、秦觀、賀鑄、晁補之、葉夢得等四十五位詞人。

  第三捲《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北宋至南宋詞
  包括──李清照、周邦彥、硃敦儒、嶽飛、陸遊、範成大、楊萬裏、硃熹、張孝祥、硃淑真、陳亮等八十三位詞人。

  第四捲《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詞
  包括──辛棄疾、薑夔、史達祖、劉剋莊、黃昇等六十九位詞人。

  第五捲《問世間,情是何物》 南宋、遼、金詞
  包括──吳文英、陳人傑、劉辰翁、文天祥、蔣捷、張炎、元好問等六十二位詞人。

詩心推薦

  ★26位臺灣作傢X高中老師X大學教授
  張曼娟(教授、作傢)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
  陳茻(國文教師)
  曹淑娟(臺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歐陽宜璋(臺灣大學中文係兼任助理教授)
  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優聘教授)
  林佳蓉(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教授)
  徐國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教授)
  許俊雅(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特聘教授)
  王力堅(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王偉勇(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林淑貞(中興大學中文係教授)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馬寶蓮(臺北大學中文係教授)
  鄭元傑(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吳玉如(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區桂芝(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幼君(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曜裕(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張馨雲(臺南女中國文科教師)
  王依文(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鞦燕(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雋弘(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楊子霈(高雄女中國文教師/作傢)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傢)

  (以上推薦者按學校及姓氏筆畫排列)

 
覽古今風流:一部融匯中古文學精粹的詞學通論 本書並非聚焦於唐宋詞壇的某一特定階段或流派,而是以更為宏闊的視野,對中國古代詞這一文學體裁的發展脈絡、審美特徵、藝術成就及其深遠影響進行瞭一次全麵的、係統性的梳理與探討。它旨在為緻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師生,以及對中華文化抱有深厚熱情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份兼具學術深度與閱讀廣度的案頭參考。 第一編:詞體源流的溯源與演變 本捲首先將目光投嚮詞的濫觴及其在中古時期的孕育過程。我們不滿足於對晚唐五代詞派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究詞體如何從隋代的小麯、燕樂歌辭中脫胎而齣,如何逐步擺脫依附於音樂的依傍地位,最終錘煉齣獨立而成熟的文學品格。 我們會詳細剖析“麯子詞”在宮廷宴飲、民間歌伎群體中的流傳形態,探討詞牌名稱的起源與演變,以及早期詞人(如溫庭筠、韋莊等)在“詞為艷科”的傳統中,如何進行初步的藝術創新,為後世的大傢鋪設瞭重要的基石。重點分析瞭詞的體製——長短句的結構張力、入韻的自由度與格律的規範性——是如何在曆史的實踐中被確立和靈活運用的。我們認為,詞體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寓情於聲,緣事而發”的內在邏輯,這一點需要從其音樂基因中去深入理解。 第二編:體裁分野與風格群像 本書不拘泥於傳統上對“婉約”與“豪放”二元對立的刻闆劃分,而是力求勾勒齣中古詞壇豐富多樣的風格群像。我們認為,詞的風格是社會風氣、個人際遇與藝術選擇的復雜交織。 在婉約一路,我們不僅評析瞭其在寫景抒情上的精妙絕倫,更探討瞭其如何通過意象的反復錘煉,達成“意在言外”的審美效果。對於格調清雅的詞風,我們考察瞭詞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營造齣空靈、疏朗的意境,以及這種意境如何與禪宗、道傢思想有所隱約的關聯。 同時,本書也花費大量筆墨探討瞭詞的“變奏”。例如,那些在詞壇上開創瞭新境的詩人,他們如何將詩歌中的宏大敘事、哲理思辨或民間口語引入詞中,拓展瞭詞的錶現領域。對那些難以被簡單歸類的詞人,我們力求捕捉他們獨特的藝術氣質,例如敘事性的張力、對市井生活的描摹,以及對曆史滄桑感的深刻反思。這種分析,旨在揭示中古詞在藝術追求上的多樣性與探索精神。 第三編:藝術技巧的精微解構 詞作為一種高度凝練的抒情文體,其藝術技巧的成熟是其文學價值的關鍵所在。本書專門闢齣章節,對詞學的核心技術進行細緻入微的解析。 意象的構建與轉換: 詞的意象往往具有高度的象徵性和流轉性。我們研究瞭“柳”、“月”、“芳草”、“杜鵑”等經典意象在不同詞人筆下的意義嬗變,探討詞人如何通過意象的並置和對比,實現情感的跌宕起伏。 句法與韻律的革新: 詞的句法與詩歌存在顯著差異。本書分析瞭疊字、換韻、拗救、長短句的錯綜運用如何服務於詞的音樂美和節奏感。特彆討論瞭“句外音”——即詞句之外的停頓、氣息感,如何影響讀者對詞意的理解。 敘事與抒情的平衡: 探討詞人如何在高強度的抒情張力中,適時引入精煉的敘事片段,以增強情感的真實性和場景的具象化。我們審視瞭鋪敘、白描等手法在詞中的運用,及其與麯調的內在契閤度。 第四編:詞學思想與審美範疇 本書的理論高度體現在對詞學思想史的梳理上。我們追溯瞭宋代士大夫階層對詞的認識演變,從最初的“小道”到後來的“大傢之言”。 重點討論瞭詞的“境界論”。什麼是“境界”?它是詞人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的完美融閤。我們通過對範例的分析,闡明瞭詞的境界如何超越單純的抒情,而進入到對生命本體的關懷。 此外,我們還探討瞭詞的“雅俗之辨”在曆史中是如何被建構和打破的。真正的藝術成就,往往誕生於雅正與流俗之間的張力之中。本書主張,應以更為開放和包容的視角,去衡量中古詞人在各自審美範疇內所達到的高度。 結語:曆史迴響與當代價值 最後,本書將考察中古詞對後世文學,如元麯、戲文乃至近現代白話詩歌的影響。詞不僅是一種文學體裁的輝煌,更是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重要載體。理解中古詞的精髓,有助於我們認識傳統文化中對“情”與“景”的獨特理解方式,並為當代文學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的藝術資源與文化滋養。本書提供給讀者的,是一部關於中國古典抒情文學巔峰時期的百科全書式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本套書由二百二十餘位專傢學者閤著,茲介紹數位如下:

夏承燾(1900~1986)

  詞人,曾任杭州大學教授、《詞學》主編,著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等詞學重要作品。

俞平伯(1900~1990)

  於北京大學就學時投入新文化運動,並與同學傅斯年、羅傢倫等人成立新潮社,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與鬍適同為新紅學專傢。

唐圭璋(1901~1990)

  詞人,曾任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編著《全宋詞》、《全金元詞》等重要作品。

繆鉞(1904-1995)

  曾任河南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專精於魏晉南北朝史學與唐宋文學。

施蟄存(1905~2003)

  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新感覺派」的重要作傢。

宛敏灝(1906~1994)

  詞人,曾任閤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著有《詞學概論》。

周汝昌(1918~2012)

  曾任教於四川大學外文係,後任人民文學齣版社古典文學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作《紅樓夢新證》為鬍適之後最重要的紅學研究。

葉嘉瑩(1924~)

  曾任教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並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

圖書目錄

◎歐陽脩/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采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生查子(月上柳梢頭)/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漁傢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章楶/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王安國/清平樂(留春不住)/減字木蘭花(畫橋流水)
◎孫洙/菩薩蠻(樓頭尚有三通鼓)
◎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鷓鴣天(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莫嚮花箋費淚行)/浣溪沙(日日雙眉鬥畫長)/浣溪沙(唱得紅梅字字香)……
◎張舜民/賣花聲(木葉下君山)
◎王觀/蔔算子(水是眼波橫)/清平樂(黃金殿裡)……
◎魏夫人/好事近(雨後曉寒輕)/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裡)……
◎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鷓鴣天(又得浮生一日涼)/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望江南(詩酒趁年華)/賀新郎(乳燕飛華屋)/八聲甘州(有情風萬裏捲潮來)/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蝶戀花(天涯何處無芳草)/虞美人(隻載一船離恨嚮西州)……
◎舒亶/虞美人(芙蓉落盡天涵水)/一落索(正是看花天氣)……
◎王雱/倦尋芳慢(露晞嚮晚)
◎黃裳/減字木蘭花(紅旗高舉)
◎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滿庭芳(北苑春風)/醉蓬萊(對朝雲靉靆)/驀山溪(鴛鴦翡翠)……
◎晁端禮/綠頭鴨(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水龍吟(倦遊京洛風塵)
◎王詵/憶故人(燭影搖紅)/蝶戀花(小雨初晴迴晚照)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銷盡)/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元膺/茶瓶兒(去年相逢深院宇)/洞仙歌(雪雲散盡)
◎硃服/漁傢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劉弇/清平樂(東風依舊)
◎時彥/青門飲(鬍馬嘶風)
◎秦觀/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八六子(夜月一簾幽夢)/滿庭芳(山抹微雲)/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踏莎行(霧失樓臺)/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好事近(醉臥古藤陰下)/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米芾/水調歌頭(砧聲送風急)/蝶戀花(韆古漣漪清絕地)/滿庭芳(雅燕飛觴)
◎李甲/帝臺春(芳草碧色)
◎趙令畤/蝶戀花(庭院黃昏春雨霽)/菩薩蠻(春風試手先梅蕊)/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夜擣衣(收錦字,下鴛機)/杵聲齊(砧麵瑩,杵聲齊)/夜如年(斜月下,北風前)/南歌子(疏雨池塘見)/夢江南(九麯池頭三月三)/愁風月(風清月正圓)
◎仲殊/憶舊(十裏青山遠)/訴衷情(清波門外擁輕衣)……
◎晁補之/八聲甘州(謂東坡、未老賦歸來)/摸魚兒(買陂塘、鏇栽楊柳)/水龍吟(問春何苦匆匆)……
◎無名氏/臨江仙(綠暗汀州三月暮)
◎晁沖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漢宮春 (瀟灑江梅)
◎張耒/風流子(木葉亭皋下)/鞦蕊香(簾幕疏疏風透)
◎李廌/虞美人(玉闌乾外清江浦)
◎阮閱/洞仙歌(趙傢姊妹)/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
◎趙企/感皇恩(騎馬踏紅塵)
◎毛滂/攤聲浣溪沙(天雨新晴)/惜分飛(淚濕闌乾花著露)……
◎蘇庠/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鞦)/菩薩蠻(北風振野雲平屋)
◎謝逸/蝶戀花(豆梢頭春色淺)/菩薩蠻(暄風遲日春光鬧)……
◎謝薖/鵲橋仙(月朧星淡,南飛烏鵲)
◎司馬槱/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
◎惠洪/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王安中/點絳脣(峴首亭空)
◎謝剋傢/憶君王(依依宮柳拂宮牆)
◎秦湛/蔔算子(春透水波明)
◎徐俯/蔔算子(天生百種愁)
◎葉夢得/賀新郎(睡起流鶯語)/水調歌頭 (霜降碧天靜)/水調歌頭(鞦色漸將晚)/八聲甘州(故都迷岸草)……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931590
  • 叢書係列:On Basic
  • 規格:平裝 / 960頁 / 17 x 23 x 4.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一個對文化典籍有執念的讀者來說,工具書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考量標準。這本《北宋(二版)》的“二版”字樣讓我感到踏實,這意味著它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時間的沉澱,想必是對第一版中的疏漏進行瞭修正和補充。我希望它在收錄的廣度上能夠盡量完整,覆蓋到那些雖然名氣不大,但對特定流派發展有重要貢獻的詞人作品。而且,如果能在鑒賞中加入一些關於“詞牌”源流的考據,那就更錦上添花瞭。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是給初學者入門的階梯,更是給進階學習者梳理知識體係的堅實地圖。它的存在,讓原本有些模糊的北宋詞風貌,變得立體而清晰起來,足以成為案頭必備的良伴。

评分

翻開內頁,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排版和注釋的清晰度。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有時候麵對一些生僻的詞匯或典故,如果注釋不夠詳盡,很容易就跳過去瞭,導緻對詞作的理解齣現偏差。我特地查閱瞭其中幾首比較晦澀的詞,發現這本詞典在解釋疑難字詞時,不僅提供瞭字麵的意思,還結閤瞭當時的語境進行瞭闡釋,這對於提升閱讀體驗至關重要。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對一些不同版本之間存在的爭議性用詞或斷句也做瞭說明,這體現瞭編者在學術上的嚴謹態度。這不僅僅是一本“賞析”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帶著專業導覽的“文獻索引”,它引導讀者去思考詞作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情感共鳴上。這種“由錶及裏”的解讀方式,對於想要從入門走嚮深入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助力。

评分

關於北宋詞壇的整體脈絡梳理,這本書給齣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很多時候我們談北宋詞,容易陷入“蘇柳”二人的二元對立,而忽略瞭中間那些承上啓下的重要詞人,比如晏殊、歐陽修等前期鋪陳期的大傢,以及後期嚮南宋過渡的詞人。我觀察到,第二捲的編排似乎有意拉平瞭這種“巨星效應”,給予瞭前期格律詞派足夠的尊重和詳細的分析。這對我理解詞的“格律美”和“婉約”傳統的根基很有幫助。在我看來,如果不理解北宋早期詞人如何精雕細琢格律和音韻,就很難真正體會到蘇軾那一代人“以詩為詞”的革新力度。這種對曆史發展階段的精準把握和分層處理,使得整部作品的層次感非常豐富,不是簡單的名傢名作堆砌,而是有清晰的“詞史”脈絡在其中流淌。

评分

我特彆喜歡它在鑒賞部分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不失溫度的筆調。有些鑒賞文字寫得過於抒情,反而衝淡瞭作品本身的韻味;但這本書的評論,似乎總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它既能抓住詞作最核心的情感張力,又能用相對冷靜的語言將其剖析開來,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既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又能精準地指齣病竈所在。例如,在分析某位詞人描寫離愁彆緒時,它不會僅僅停留在“傷感”二字上,而是會探討其遣詞造句中蘊含的哲理意味,或是對特定意象的運用有獨到的見解。這種深入淺齣、既有學術深度又有閱讀溫度的文字風格,讓我在閱讀時既能感到知識的汲取,又不會産生閱讀障礙,非常適閤在疲憊之餘,靜下心來品味一番。

评分

這本《大江東去,浪淘盡: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二捲】北宋(二版)》的書脊設計挺有味道的,那種古樸的色調和字體,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那個風雲激蕩的北宋時代。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內容必然是紮實的。我之前對宋詞的瞭解比較零散,大多是通過一些選集或詩詞鑒賞類的書籍接觸的,但總覺得少瞭那麼點係統性和深度。尤其是北宋這個時期,詞風的演變、名傢的風格差異,以及詞體本身如何適應時代心境的變化,一直是我比較好奇但難以深入的地方。我期待這本詞典能提供更細緻的梳理,不僅僅是收錄作品,更重要的是對每首詞背後的文化語境、藝術手法進行深入剖析。比如,蘇軾豪放詞的開創性、柳永慢詞的市井氣息與細膩情感,如何在這部詞典中得到精準的定位和闡釋,這對我來說是學習和欣賞的關鍵。如果它能把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詞人命運結閤起來講解,那就更好瞭,畢竟詞是時代的鏡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