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為什麼老幹傻事

聰明人為什麼老幹傻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方東野
圖書標籤:
  • 行為經濟學
  • 心理學
  • 決策學
  • 思維模式
  • 認知偏差
  • 習慣
  • 自我提升
  • 人生哲理
  • 實用心理學
  • 影響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殊途同歸―—人性的弱點不分東方西方
 
  不知你身邊是否有這種「天纔」,那個傢夥看起來明明像個聰明人,可卻常常糗事連篇,老幹齣一些傻事來!為什麼呢,真叫人百思不解!
 
  其實,說穿瞭就是:方法可能沒什麼不對,可是在執行上卻產生瞭極大的落差,說白瞭,就是不懂人類這種錶裡不一的特質,也就是不懂人性的奧妙。因此,凡事都以常識(常理)去判斷,就不免會弄巧成拙,而發生「聰明人為什麼老幹傻事」的荒唐事兒瞭。
 
  20世紀上半葉,世界同時齣現瞭兩位探討人性弱點的大師,一個叫李宗吾,一個叫卡耐基,被稱為「東西雙璧」。
  
  這兩個傢夥乍看之下,風馬牛不相乾,幾乎沒什麼共同之處:一個中國人,一個美國佬;一個在地球這頭,一個在地球那端;一個瓜皮小帽兒,一個西裝革履;一個受儒傢文化的真傳,一個受西方人文思想的薰陶;一個對封建官場深惡痛絕,一個卻與政客富賈過從甚密……但是,這一切,並不妨礙他們同樣把研究人性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他們堪稱人性探幽的大師,他們的著作都影響瞭、並且仍然在影響著無以計數渴望成功的人。
 
  人性中有很多弱點,這些弱點如同自然界生物的天敵,在不知不覺中腐蝕著我們成功的可能性。隻有洞悉人性的弱點,纔能利用人性的優點;隻有利用人性的優點,纔能獲得成功。
 
  《厚黑學》開篇即「直露」的點破人性:「我自讀書識字以來,想成為英雄豪傑。求之四書五經,茫無所得;求之諸子百傢,與夫廿四史,仍無所得。以為古之為英雄豪傑者,必有不傳之祕,不過吾人生性愚魯,尋他不齣罷瞭。窮索冥搜,忘寢廢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國,想起三國時幾個人物,不覺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麵厚心黑而已。』」
 
  卡耐基在長期的培訓和調查中也發現:得到報酬最高的人,往往不是懂得哪種專業最多的人。一個人的成功,約有85%靠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那就是對人性的駕馭能力。但在具體做法上,卡耐基顧得比大張旗鼓講厚黑的李宗吾要含蓄一些,涉及的都是一些怎樣使人喜歡你、怎樣不傷感情、怎樣改變他人、怎樣更容易交到朋友、怎樣獲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等輕鬆的人性話題。
 
  兩位大師都以超人的智慧,重新審視瞭人性的隱祕幽深之處,隻是審視的視角不盡相同。也許正是視角不同,我們纔能更清楚地參悟人性,運用人性。也正因如此,他們的著作纔稱得上是人性姊妹篇。
 
  卡耐基深諳人性的弱點。他告訴我們:認清人性中的弱點,辦事的時候針對這些弱點下手,就能事半功倍,順利成功。但「中學西用」,有時也難免會有人性的落差,西方人的思考與東方人的思考,往往會有差異,畢竟不會是一緻完全相閤的。
 
  李宗吾也懂得人性,而且更懂得中國人的人性,更能剋服國人的弱點,從而揚長避短,隻要好好由各種範例中,去領悟厚黑學的巧勁與深刻內涵,即可發揮其應用之良好效應!
 
  隻要把《厚黑學》和《人性的弱點》結閤起來,可說是中西閤璧,水到渠成,天衣無縫,不僅能夠助你打通「任督」二脈,還能幫你在最短的時間內修煉一門步入成功殿堂的絕世內功。
 
  人性有時候是矛盾的,既柔順又有點韌性。中國人的人性更好比竹子,是最柔順的,也是最固執的。所以有時既要來點軟的,又要來點硬的。卡通片中常有這樣的鏡頭:騎驢的人為瞭讓驢子前進,會在驢子的前方懸著鬍蘿蔔。驢子因為想吃到鬍蘿蔔,自然會嚮前跑。如果驢子發現瞭人的詭計,那麼騎驢的人就要用鞭子猛抽。要使人樂為我用,就要軟硬兼施,雙管齊下。
 
  自私是人的一種天性。看到金錢、美色,沒有人不動心。這種自私的天性是很難改變的。看到財色時,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據為己有。真正的厚黑者會順應這種自私的人性,先給他一些甜頭,然後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說,必須具有「捨得孩子套住狼」的魄力。
 
  卡耐基和李宗吾兩位大師的言傳身教:一位側重於分析應如何選擇、瞄準「人性的弱點」這個靶子;另一位則側重於教給我們如何製造、使用「厚黑」這柄利箭。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隻要掌握瞭人性弱點的新邏輯思維,你的人生將會立於不敗之地!
智者之惑:探尋人類行為的非理性邊界 一、導論:理性之帆下的暗礁 人類文明的構建,建立在對邏輯、效率和最優解的追求之上。從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到現代經濟學中的“理性經濟人”假設,理性被視為驅動進步的根本力量。然而,當我們審視個體乃至群體行為時,一個令人睏惑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些智力超群、深諳事理的個體,為何會反復做齣顯而易見的錯誤選擇?他們並非缺乏信息,甚至比常人擁有更精妙的分析工具,但最終的行動軌跡卻常常偏離瞭預期的軌道。 本書並非對“愚蠢”進行道德審判,而是試圖深入探究這種“高智商的非理性”現象背後的復雜機製。我們聚焦於那些本應做齣明智決策的群體——科學傢、企業傢、政治傢、乃至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他們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被認知偏差、情緒波動、社會壓力和時間不一緻性所裹挾,最終走嚮那些從純粹理性角度看,極其“不劃算”或“不閤邏輯”的行為。 我們將挑戰“知識即力量”的傳統觀念,轉而探討知識結構與實際決策之間的鴻溝。這種鴻溝並非源於知識的缺失,而在於知識的“應用阻力”。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整閤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及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描繪齣一幅關於人類行為的更真實、更具層次感的圖景。 二、理性之錨的鬆動:認知架構的固有缺陷 人類的大腦,盡管是地球上最復雜的結構之一,卻並非為追求絕對真理而設計,而是為生存和適應環境而進化。這種“適應性理性”在麵對現代社會的復雜性時,暴露齣瞭係統的脆弱性。 2.1 啓發法與捷徑陷阱: 認知心理學揭示瞭我們依賴啓發法(Heuristics)來應對信息超載的現實。係統1(快速、直覺反應)的效率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需要精細計算的領域,這些捷徑往往成為誤判的溫床。例如,可得性啓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使人們高估瞭近期或生動事件發生的概率,導緻資源過度投入到低概率風險的規避中。智者往往能識彆這些啓發法,但在高壓或疲勞狀態下,他們同樣會滑入這些直覺的泥沼。本書將詳細分析高級認知能力如何僅僅是增強瞭對啓發法的“自我閤理化”能力,而非徹底剋服它們。 2.2 確認偏誤的精妙僞裝: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智者最常犯的“技術性錯誤”。智者能夠構建極其復雜的理論和論證來支持其既有觀點。他們的智力優勢在於,能從海量數據中篩選齣支持性的證據,並構建齣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鏈條。這種“高階的篩選能力”使得他們的錯誤信念更加穩固,難以被外部信息所動搖。我們考察瞭“信念固著”在專業領域中的錶現,例如,頂尖學者對過時理論的堅守,以及成功企業傢對初創期成功模式的路徑依賴。 2.3 敘事的需求與概率的疏離: 人類天生喜愛故事,而非冰冷的統計數據。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往往比詳盡的概率分析更能驅動決策。在商業和政治領域,領袖人物的魅力往往建立在宏大的願景敘事之上。本書分析瞭為何即使是掌握瞭復雜模型的專業人士,也容易被“好的故事”所俘獲,用一個美好的、綫性的因果鏈條,取代瞭對真實世界復雜概率分布的接受。 三、情緒的黑匣子:在情感風暴中導航的船隻 純粹的理性世界是靜態的,但決策發生在動態的情感背景之下。智者並非沒有情緒,他們的情感反應可能更為強烈,也更容易被復雜的內在衝突所觸發。 3.1 損失厭惡與認知失調的放大效應: 根據前景理論,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等量收益帶來的快樂。對於那些已經投入瞭大量時間、金錢或聲譽的“聰明人”而言,放棄項目或承認錯誤,意味著巨大的心理損失。這種損失厭惡,會促使他們“加大賭注”(Sunk Cost Fallacy),投入更多資源去挽救一個注定失敗的事業,隻為避免承認“我從一開始就錯瞭”這一令人痛苦的結論。智力在這裏起到的作用,是為這種非理性堅持提供更高級的、聽起來閤理的辯護詞。 3.2 自我損耗與決策疲勞: 高智力活動需要巨大的認知資源。當個體在某一領域耗盡心力後,留給其他領域決策的“意誌力電池”便會耗盡。這並非智力下降,而是神經化學的必然結果。本書探討瞭“決策疲勞”如何導緻高智者在日常瑣事或次要決策中,采用最簡單、最省力(往往也是最次優)的選項,將自己寶貴的認知能力“浪費”在瞭低價值的權衡上。 3.3 嫉妒、傲慢與競爭的悖論: 智力往往伴隨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競爭意識。對同行成就的嫉妒、對自身判斷的過度自信(Dunning-Kruger效應的高級版本,即“我們比我們想象的更懂”)會扭麯判斷。當一個聰明人在麵對另一個聰明人的挑戰時,決策的目的可能從“尋求最優解”異化為“擊敗對手”。這種社會性的、基於自我評價的驅動力,常常導緻策略上的“雙輸”局麵。 四、環境的重力場:社會規範與係統性失誤 行為的非理性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特定的社會和組織結構之中。 4.1 團體迷思與精英共識的陷阱: 在高度同質化的精英圈層內部,強烈的歸屬感和對“圈內智慧”的依賴,會催生“團體迷思”(Groupthink)。聰明人傾嚮於相信他們所在的集體擁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從而抑製瞭內部的異議和批判性思維。當一個群體被高智商個體占據時,其共識的形成速度可能更快,但其錯誤也更具破壞性,因為缺乏外部的、低層級的“常識性”製衡。 4.2 激勵結構的設計失靈: 組織和係統的設計往往隻考慮瞭“錶現最優”的理想情況,而未能預見到“聰明人”如何利用規則的漏洞來最大化個人短期利益。例如,金融市場中,復雜的金融工具設計者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模型,卻低估瞭同行為瞭短期奬金而采取的極端風險策略。這些策略在邏輯上可行,但在係統層麵卻是災難性的。 五、超越對錯:重塑對“成功”的定義 本書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指齣“聰明人也會犯錯”,而是深入探討這種模式背後的生存哲學。人類的“傻事”中,往往隱藏著對意義、掌控感或情感滿足的追求,而這些追求在純粹的效用最大化計算中是無法體現的。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決策是一個混閤係統:理性是必要的導航儀,但情感、社會連接、以及對不確定性的心理抵抗構成瞭驅動船隻航行的實際燃料和風力。理解智者為何會“犯傻”,是理解人類行為復雜性的必由之路。 (本書將通過深入的案例分析,剖析曆史上的關鍵決策失誤,為讀者提供一套識彆和管理自身認知陷阱的實用工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引言
ch.1隻有人這種動物,纔會愛麵子 
1自找颱階,給人颱階
2人人愛聽好話
3適時送齣高帽子 
4話中有話多思量 
5說話隻須點到為止 
6錶達不滿,自有分寸
7甘蔗可以兩頭甜 
8小事也可以落個大人情
9捧就是給人麵子 
10避免讓人「難為情」
11跌倒瞭,順勢翻個跟頭
12有些事不必過於較真

ch.2釣魚的人要先瞭解魚的想法
1讓人心甘情願為你賣命
2人一輩子就是圖個麵子
3不拘小節,任人惟賢 
4放長線、釣大魚 
5保持魚對魚餌的「胃口」
6黑臉開戲,紅臉收場 
7打一巴掌,給個棗子吃
8拿住把柄好製人 
9狐狸總會露齣尾巴
10沒有把柄,就造一個
11活學活用激將術 
12正話也可以反說

ch.3貪小便宜往往因小失大
1有失纔有得 
2遊俠郭解也是厚黑高手 
3建立自己的「人情帳戶」 
4給人好處別張揚 
5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 
6玩轉你手中的金錢 
7場子要熱,就要吆喝 
8給別人瞭解你的機會 
9摸清對手的底細 
10要知道對手最怕什麼 
11約是死的,人是活的 
12埋下一個日後反悔的伏筆

ch.4善良的馬最容昜被人騎
1酒要半醉,花要半開 
2「大愚」之中藏有大智 
3裝作不知道,說話可解圍 
4虛擬示意,讓對方真假難辨 
5虛而顯實,弱而示強 
6投其所好,讓人「花錢買痛快」 
7拿得起,放得下 
8挖個坑,就會有水 
9利用矛盾,化被動為主動 
10人心都是肉長的 
11「粘」上你的意中人 
12不妨先把敵人推嚮頂點

ch.5人們大都盲目崇拜大人物
1牛皮可以吹不破 
2讓自己像個大人物 
3最黑的人也有朋友 
4做人不可無限度的寬厚 
5狸貓換太子 
6韆金小姐來當酒傢女 
7狐假虎威的效應 
8專揀高枝兒攀 
9製造壓倒對手的氣勢 
10用心理高壓,讓他露真相 
11說得越少,越能引起人的好奇心
12全身而退是最高境界

ch.6高手會利用本身的不足
1露一醜,遮百醜 
2善於發揮自己的短處 
3不要過於狂妄 
4該放棄的就要放棄 
5玉不能碎,瓦也要全 
6關鍵的話,對誰都不能說 
7幽默是最好的擋箭牌 
8自己罵自己最安全 
9爬得越高,摔得越慘 
10居安思危,當退則退 
11欲求一尺,先要一寸 
12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168812
  • 叢書係列:實用經典處世學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