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徐渭──禪眼觀青藤大寫意畫》脫稿之後,心中一直有著一股未完成之感。是的,明代之禪畫,緊接著在徐渭之後,還有很重要之一傢──擔當普荷禪師,他的山水畫被陳傳席教授譽為明代唯一真正的禪畫。徐渭之畫多半為花果蕉竹,而擔當則以山水畫為主。徐渭的禪法屬於臨濟宗之禪法,而擔當則屬於曹洞宗之傳承,兩者之禪風不同,其所繪畫齣之畫作──雖同屬禪畫,然禪意、禪境自然有別。曹洞禪法以靜、寂為宗,不同於臨濟禪以棒喝較激烈之禪法。以繪畫來講,曹洞宗以輕筆淡墨、蕭簡枯寂為主,而非如臨濟宗以潑墨狂掃、墨瀋淋灕為主。徐渭其畫筆線嶙峋、墨瀋淋灕。而擔當其畫恬靜安適、雲煙瀰濛。徐渭之大寫意禪畫,潑墨、破墨,墨瀋淋灕,有如臨濟禪之棒喝,痛快淋灕。擔當之山水畫之水墨、筆線,如行雲流水、雲煙繚繞,「老衲筆尖無墨水,要從白處想鴻濛」,宛如曹洞之默而照、照而默,昭昭靈靈。因之而再著手述寫擔當繪畫之禪思,以完成有明一代之禪畫之論述。然而,因擔當身處西南邊陲地區,其名亦不傳於江南士人圈,其作品大半多遺留在雲南地區,以至於研究擔當之學者甚少,有關之著作、論述更是稀少,筆者僅能就此有限之資料、文獻來參酌,恐有所疏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學界先進們不吝予與批評指教,是幸!
明清之際,在滇南邊陲地區,齣瞭一位詩書畫三絕之禪師──擔當普荷襌師,他以蕭疏、荒寒、冷逸之筆墨,寫齣瞭其胸懷中之禪思。他的畫「畫中無禪,惟畫通禪」,洋溢著滿滿的禪意,堪稱得上是禪畫。
禪畫起源於晚唐、五代,盛行於南宋、元之時,然因被文人士大夫批評、排斥,嫌惡其「粗惡無古法,誠非雅玩。」、「僅可供僧房道捨,以助清幽耳。」到瞭明代初時,已消失殆盡,起而代之的是浙派、吳門之文人畫,鬆江畫派董其昌繼之。董其昌以禪論畫,提齣「禪傢有南北二宗,畫亦分南北二宗」,以王維為始之水墨畫,歷董源、米傢父子、元四傢為南宗之傳承,言彼等之畫意直承南宗禪之頓悟的意境。然這些畫傢們,雖然董其昌言彼等為「南宗」畫傢,然實屬於文人畫傢之列,其畫頂多僅可列屬逸格之文人畫,雖有逸趣,然大多談不上具有幾許之禪意、禪境。另,董其昌雖倡言「畫禪」之說,然其自身之畫,「禪是自外而入」,非由己心中胸懷流露而齣,陳傳席教授雲:「明代山水畫真正稱得上禪的隻有擔當一人而已」。
擔當三十三歲時,拜董其昌為師,隨之學習書畫。其繪畫初臨董源、米芾、元四傢之畫,雖經董其昌之指導,但受董其昌之影響較大的則是其書法;他的畫上承襲瞭梁楷之「減筆」、牧谿之「隨筆點墨、意思簡當、不費妝飾」、玉澗之雲煙繚繞、煙雨濛濛之瀟湘之境,尤其是倪讚之蕭疎、簡淡、逸格之「逸筆草草」的畫風,其詩雲:「大半鞦鼕識我心,清霜幾點是寒林。荊關代降無蹤影,幸有倪存空榖音。」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其自身之禪悟與其自心之禪思的影響。尤其是其晚年為僧後之作品,多禪意盎然,並且自創齣風格。
一直以來大傢皆以文人、遺民之身分,來探討、觀看擔當的詩、畫。然而擔當自雲:「畫中無禪,惟畫通禪」、「若有一筆是畫也非畫,若無一筆是畫也非畫」、「韆山隻一揮,胸中墨水盡,紙上雪花飛。」、「老僧一掃盡成灰,筆下何曾有山水!」其詩、其畫充滿瞭禪意、禪境。本書將以禪的視角,來品賞擔當的「以禪意入畫、以畫示禪境」的禪畫。並分享筆者觀看擔當繪畫之禪思,並略述其畫中之禪意與禪境。然而禪意為不可說、禪境為不能狀,僅能請觀者自行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