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精油奇遇記
吳財秀(中醫師,台灣中華中醫經方醫學會理事長)
幾十年前,我就對精油芳香療法產生極大的興趣,也曾研讀相關書籍,就是不敢踏出實際操作的第一步,除了精油種類令人眼花撩亂無可適從,也不知該如何分辨真假,更缺乏高人指導。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三年,全世界瞬間陷入停擺的狀況,無可倖免中華經方醫學會也停辦了講座,身為首席講師的我同時也得到暫時喘息的機會。在某個機緣之下,我向一位具有芳療師證照的患者請教如何使用精油,有哪些入門或經典必讀書籍可以閱讀,她於是推薦了孫宜嫻老師給我。當時我直覺這位孫老師應該可以幫我打開精油芳療世界的大門,最後證明我的直覺是正確的,孫老師也願意收我為徒,入室弟子的那種。
當我對芳香療法了解越深,不禁覺得芳療的基本概念根本就跟中醫的理論一致!精油是要經過調配的,單支精油雖有單支精油的特色與特殊療效,但經過複方的精油,效果卻會更為廣泛與神奇。
孫老師利用原本的精油化學結構理論,融和了中醫經絡臟腑學說與方劑學君臣佐使的組方形式,將三種理論緊密結合,創造出不少用之有效的「驗方」來調和精油。
孫老師提出的「共振原理」也讓我非常驚訝。患者不喜歡的香氛你硬要摻入,可想而知效果絕對不會令人滿意,如果患者喜歡你調配的複方精油,使用後效果必然乍現出來,這是共振原理的一小部分理論而已。
孫老師在精油芳療界潛心鑽研數十年,不斷吸收各方知識為她所用,造就大師級的實力。作為一個頂級芳療師,使其屹立不搖的資糧是臨床累積的一兩萬例寶貴經驗。在孫老師無私的教導之下,加上不斷的臨床實驗,讓我領悟到精油的無限可能性,不管在疾病的解除,身體健康的保健,心靈困惑在芳香療法的操作,都讓人獲得解脫。
如今老師的大作即將上架,雖說市售書籍也有不少有關精油抓周的論述,但本書鉅細靡遺介紹30支精油在三個階段所呈現出的不同觀點與其特性,最後達到「理想與實現」的要求,這是需要多麼厚實的底蘊,加上實際操作千百萬回總結出來寶貴經驗,因此可以為普羅大眾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最終獲得身心靈的慰藉與健康。
孫老師堅持不用「牌卡」來抓周。起初我也認為不用牌卡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降低購買本書閱讀的意願,但孫老師提出實體精油更能與人互動,實體精油與人所產生的共振是不可言喻的。
祈望本書能帶給大家健康的身心靈,也讓想從事或研究精油芳療工作的人有滿滿的收穫。現在就讓你我進入神奇的精油奇遇記吧!
吳財秀
中華⺠國第二屆華佗獎得主/中華經方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鑑湖五脈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透過洞悉,癒見真實的自己
吳宙妦(台灣香氣行者照護學會理事長)
宜嫻是香砌學堂的創辦人,也是我香氣行者芳香照護學會的教育總監。曾經是白衣天使的她總是認真踏實看待每一件人事物,既使她目前所從事的是芳香療法教育工作,仍不忘照護的本質。她創立芳療認證教育申請時,對於每個專業的細項都仔細研究,只因她想將芳香療法應用於生活照護上。
在一起共事的這幾年中,宜嫻一直是個理性思考者,因為這樣的理性,在辦活動及教學時帶來了安定與平衡的節奏,無論學理與實務都做到鉅細靡遺,以十分認真的態度面對。宜嫻常說她自己是科學腦,在處理很多人事物時都是很用很科學的方式,尤其在面對教學及芳療的照護應用,如同岩蘭草一般扎根地與這世界連結,不虛幻不飄渺,僅是如實的呈現。
如今她以多年的教學實務累積完成《打開心門的力量——香氣抓周:30支精油的療癒旅程》這本書,有別於坊間各式教學書籍,真切地從生理與心理的各面向去解析探討,重新詮釋身心兩者間的微妙關係。
在生活壓力極大的當下,產生的矛盾衝突、恐懼、壓抑等負面情緒都會對我們身心健康造成影響。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現象、我們的身體、思想、心理反應……都是在不斷的變動之中,要如何察覺觀照,需要一把心門之鑰,洞悉真實的內在。
本書是一本引導你自我學習、探索、運用的一本工具書。對於初體驗的芳香學習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概念,對處於一知半解的芳香同好則可給予正確引導深入探索,對追求生命靈性的道路者,更能開創不同的新觀點與視野。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打開心門的那股力量,走向深處的幽徑探尋著,沿途中也許是山明水秀鳥語花香又或是充滿荊棘坎坷。赫然發現原來心靈深處是那樣貼近自然、那樣的真——這就是真實的我吧!尋覓已久的自己!
2023年6月15日午後 吳宙妦(Chilbil)
在芳療的美好旅程療癒自己
張智棻(諮商心理師/美國NAHA芳療師)
宜嫻老師熱愛花草植物以及精油成癡,在我寫這篇推薦文時,她正在前往南法和科西嘉島的路上去探訪薰衣草以及永久花,追植物追到產地真的是職人才有的精神啊!
但如果你以為這樣對花草沉迷的人寫出來的精油書會很生硬,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宜嫻老師將她對每株植物的熱愛化為一篇篇香氣故事,讓讀者對於植物的認識更立體全面,有助於貼近香氣抓周時植物的生理、心理意涵以及歷史脈絡。
宜嫻老師具有紮實的護理背景,對人的貼近以及敏銳由內而外散發渾然天成。一般在上精油課時,學員總是會對於易混淆的植物感到困惑,像是好奇德國洋甘菊和羅馬洋甘菊的差別是什麼;鼠尾草跟拿來焚燒淨化的白鼠尾草有什麼不同。宜嫻老師宛若預先聽到了讀者心中的疑問,當心中出現這樣的困惑時,緊接著就能在書中看見相似植物的比較,實在是太貼心了!
讀著宜嫻老師運用精油陪伴個案的故事,更是一種享受。感覺到宜嫻老師的細膩、耐心以及對個案溫柔的好奇,透過精油抓周陪伴個案「玩」精油,不急著標定問題,而是引領個案對香氣感到好奇,再讓精油氣味一步步融化強硬的內心,讓個案在不知不覺中更靠近自己,看到自身的需求和改變。每次讀完一篇案例分享,都讓人也忍不住拿出該支精油嗅吸、按摩,感受精油帶給自己的能量,也感覺到宜嫻老師透過《打開心門的力量——香氣抓周:30支精油的療癒旅程》傳遞出的滿滿療癒力。
很高興宜嫻老師願意將這幾年實際運用精油和個案工作的案例集結成書,讓對於植物精油、精油抓周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因此受惠,在芳療和精油的美好旅程中都能療癒自己,長出自己的力量。
張智棻 諮商心理師/芳療師
作者序
接觸芳香療法這18 年來,說實話,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很排斥香氣抓周。
老師上課的解說方式給我太文藝、空靈的感覺,似是而非,身為醫護背景的我,總覺得自己是麻瓜,實在難以接受無法實證又不落地的解答方式。
一直到我閱讀到王唯工教授在《氣的樂章》所運用的物理學術語—「共振」。這句話開拓了我的新視野,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於是開始大量閱讀相關的物理文章與名詞,包括「同頻率共振」—與自己擁有相同頻率產生連結共鳴;「吸引力法則」—吸引具有類似思想的人,同時又被對方吸引,是一個相互吸引的過程;「共時性」—看似巧合,或具有個人意義和特殊重要性之事。在沒有任何可辨識的原因下,覺察到兩個或以上的物體、事件或人之間有一種連結。
因為理解這些知識後,我開始對香氣抓周有了不同的思維。我決定打破成見,讓自己如海綿般重新吸收、學習,重新認知、領悟香氣抓周的意涵,以這樣的信念不斷地嘗試、運用在個案。
當個案數量累積到一定數量時,經常聽到個案反饋:「天啊!你怎麼能看到我的內心深處?你是怎能解說到我的心坎裡?」這讓我意識到植物與精油遠比我想像中還要不可思議。於是我開始更細緻地去歸納、分析、分類,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當我們越是對植物精油生長的環境、背景、習性、生理作用、氣味、或者是相關寓意、典故瞭解得越多,就越能去剖析出個案當下的煩惱、迷茫或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困擾。
當然,我也會運用在自己身上,尤其當我處於迷惘、困惱或心情低潮,需要引導時,我也會抓周,看與我共振的精油可以給我什麼啟發。
身處現代的我們雖然生活便捷,周遭的朋友卻常說壓力山大,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總覺得心靈匱乏、身體疲憊。這些匱乏與疲倦長期下來不斷累積,最後藉由身體或情緒反應出來。
一個人的情緒有許多面向,情緒面向則會透過身體的症狀呈現出來。當你讀懂這些訊號後,就會知道症狀背後其實躲著妳的需求,但太多人卻累到連自己需要什麼也無從感受,以至於身心症狀頻頻。
我發現,香氣抓周是一套極為好用的工具,可以快速藉由精油覺察探索自己內心。因此這幾年來,我開始用香氣抓周來探索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深深發現,我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就能覺察自己身體及情緒的變化,可以快速地調整狀態,安穩地享受和活在當下,減少被情緒主宰的情況。
但過去在解釋抓周結果時,往往需要仰賴資深芳療師的個人經驗、甚至直覺。當無跡可尋,技巧就難以傳承,對於初學者、天線不夠敏銳卻感興趣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我因此萌生此念,想要將累積了數千個案的經驗與想法,好好地整理出一套有規則可循的方法。我深切希望,這麼實用又方便的香氣抓周,能讓初學者用來快速地瞭解自己,覺察自己的感受、情緒、情感與此時此刻內心的狀態,更加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並為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