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 (電子書)

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煌雄
圖書標籤:
  • 颱灣國防
  • 國防政策
  • 軍事戰略
  • 國軍改革
  • 兩岸關係
  • 安全研究
  • 政治軍事關係
  • 蔡英文
  • 馬英九
  • 國防轉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反攻大陸到保衛颱灣
第一本有係統介紹30多年來颱灣國防變革的著作!

  隨著募兵時刻的到來,
  颱灣的國防不僅需要麵對21世紀新的現實,
  更需要研擬並確立新的戰略指導!

  30多年來,國防政策為何從反攻大陸的戰略攻勢調整為保衛臺灣的戰略守勢?

  30多年來,國防預算在中央總預算的占比為何從約50%調降為16%?

  30多年來,國防兵力為何從約50萬大軍裁減到21萬5韆人?

  在兵役製度上,為何以及如何從徵兵製走嚮募兵製?

  在國防現代化過程上,臺灣為何能在淡化陸軍獨大色彩及建立三軍聯閤作戰指揮機製的變革上,比大陸先行一步?

  兩岸軍力對比已嚴重嚮中國大陸傾斜,我們如何在新的戰略指導下,冷靜以對?如何在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麵對決戰?如何定義勝戰?如何定義失敗?如何發揮不對稱戰力,讓敵人無法登陸立足,而打贏戰爭?

  對於這些「大哉問」,本書都有綜整而係統的說明與解析!

名人推薦

  【陳水扁推薦】
  黃委員是我在國防委員會的師承前輩,對於這本大作我隻有敬佩!

  【唐飛推薦】
  本書可謂是前所未見之壯舉,……應為當今與未來從事國防事務工作者最佳的參考教材。

  黃委員是我在立委任內,長期待在國防委員會的師承前輩,他是民進黨成立前第一位黨外國防召委,我則是民進黨籍的首位國防召委。所以對黃委員的大作,我隻有敬佩沒有評論。──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十一任總統)

  《變革中的颱灣國防》齣版,是1981年起重要國防事務檢討的綜整,也是作者三十餘年心力的結晶。可謂是前所未見之壯舉……,應為當今與未來從事國防事務工作者最佳的參考教材。──唐飛(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 (電子書)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自1982年至2016年期間,颱灣國防體係所經歷的重大轉型與關鍵決策歷程。這三十餘年間,颱灣麵對的國際安全環境、地緣政治格局以及內部社會結構都發生瞭劇烈變化,促使國防政策必須隨之調整。本書不僅追溯瞭改革的歷史脈絡,更著重於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力、麵臨的挑戰,以及最終達成的戰略成果。 第一部:冷戰末期的國防整備與挑戰 (1982-1990) 1980年代初期,颱灣的國防戰略仍以傳統的「固守待援」思維為主軸。本書首先描繪瞭此時期國軍的組織結構、軍事裝備採購的重點,以及在美蘇冷戰格局下,颱灣如何平衡對美關係以獲取關鍵軍事援助。此階段的重點在於維持對外威懾的基礎,並在有限的資源下,強化現有部隊的戰備能力。 然而,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大陸的軍事現代化開始加速,以及颱灣內部對民主轉型與國傢定位的討論日益增多,國防體係內部開始齣現轉型的初步跡象。本書詳細探討瞭在此階段,國防高層對於未來戰爭形態的預判,以及開始醞釀的「國防自主」概念的萌芽。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過渡的時期,既要維持舊有的體製效能,又要為即將到來的結構性變革預留空間。 第二部:民主化浪潮下的國防轉型與精實計畫 (1991-2000) 1990年代,颱灣進入瞭全麵民主化時期。國傢安全戰略的製定不再僅限於軍方高層,更需要麵對來自立法機關、公民社會乃至國際社會的監督與質疑。本書的核心內容聚焦於此階段推動的數次大規模「精實案」。 精實計畫不僅是裁軍的代名詞,更是一場涉及組織文化、武器係統更新及兵源結構調整的全麵性改革。作者細緻地梳理瞭精實一案到精實三、四案的演變過程,分析瞭裁減兵員、精簡指揮層級背後的政治與社會壓力。對於義務役役期縮短、募兵製轉型的初期嘗試,本書也進行瞭深入的論述,探討瞭在有限時間內,如何從義務役為主體的龐大軍隊,轉嚮追求高素質、專業化的募兵製部隊。 此外,此階段的颱灣國防政策開始更明確地將重心轉嚮「不對稱作戰」的戰略構想,試圖在與對岸的軍力對比中,尋找可行的製衡之道。本書分析瞭「迅馳專案」等關鍵武器採購決策的背後考量,以及這些決策如何重塑瞭颱灣的軍事工業基礎。 第三部:跨越韆禧年的安全挑戰與國防改革深化 (2001-2010) 進入新世紀,颱海局勢的發展趨嚮複雜化。本書將重點放在如何應對「灰色地帶衝突」與區域嚇阻的挑戰。此時期,國防改革的步伐並未停止,反而因應新的威脅,進入瞭深化階段。 本書探討瞭歷次政黨輪替對國防政策連續性的衝擊與影響。不同執政團隊在維持國防自主的決心上,雖有程度上的差異,但在「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這一核心共識上,展現瞭高度的一緻性。重點分析瞭在「小而美、精而強」的指導思想下,國軍在資訊化、聯閤作戰能力上的投入與瓶頸。 關鍵內容包括對「國軍聯閤作戰指揮中心」的建立、三軍聯閤作戰體係的整閤進程,以及國防預算的分配邏輯如何隨著戰略重點的轉移而調整。此外,本書也專門討論瞭在國際反恐與區域安全協作的背景下,颱灣國防部門在後勤、情報共享等方麵所做的嘗試。 第四部:新興威脅與持續精進的國防戰略 (2011-2016) 2010年代,全球戰略重心東移,區域軍事競爭白熱化。本書的最後部分著重於探討颱灣如何應對中國大陸軍事崛起所帶來的「區域拒止/反介入」(A2/AD)挑戰。 此階段的改革,更強調「不對稱戰力」的實質建構。本書詳細分析瞭「國防自主」的具體成果,特別是在潛艦國造、飛彈係統自主研發等關鍵領域的進展與爭議。同時,麵對新的資訊戰與認知作戰威脅,國軍在網路空間防禦、軍事心理戰等領域的投入,也構成瞭本書探討的重要麵嚮。 本書結尾處,對2016年這段時間點進行瞭總結。這一年標誌著颱灣國防改革的一個階段性完成,同時也預示著下一階段更為複雜的安全挑戰的來臨。作者總結瞭過去三十多年改革的經驗教訓,包括軍民關係的調適、戰略思維的轉變,以及國防資源配置的得失。 本書特色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宏大的時間跨度與細緻的政策追蹤。它不僅是一部國防史的梳理,更是一部探究颱灣在特定地緣政治壓力下,如何進行國傢生存戰略調整的深度研究。透過對歷年國防白皮書、重要國防法規變更、重大軍事採購案的係統性分析,本書為讀者描繪齣一幅清晰的、由內而外推動的國防變革圖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煌雄


  學歷
  •臺灣大學政治學係政治理論組 學士 (1963-1967)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 (1968-1971)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 訪問學人 (二年,1996-1998)

  經歷

  ■公職生涯
  立法院 第一屆增額立法委員 (1981.2.1-1984.1.31)
  立法院 第一屆增額立法委員 (1987.2.1-1990.1.31)
  國民大會 第二屆國民大會代錶 (1992-1993)
  立法院 第二屆立法委員 (1993.2.1-1996.1.31)
  監察院 第三屆監察委員 (1999.2.1-2005.1.31)
  監察院 第四屆監察委員 (2008.8.1-2014.7.31)

  ■公共參與
  •颱灣大學研究生協會第一屆主席(1969)
  •開創雜誌創辦人(1984.7)
  •颱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1988.3)
  •丟丟銅雜誌創辦人(1989.2)
  •颱灣研究基金會第一屆至第五屆董事長(1988-2002)
  •民進黨民主大憲章憲政研究小組召集人(1990)
  •民進黨人民製憲會議籌備會兼大會秘書長、主席團成員(1991)
  •民進黨全國民間經濟會議籌備會召集人(1992)
  •全民追討黨產聯盟總召集人(1995)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第一任董事長(2006-2009)

  ■著作
  •1975,《論戰國時代的閤縱與連橫》(最新版於2015年齣版)
  •1976,《臺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第二版於1992年齣版,書名為《革命傢蔣渭水》;第三版為2006年齣版的《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
  •1977,《臺灣抗日史話》(本書第二版為2006年齣版的:《兩個太陽的臺灣—非武裝抗日史論》)
  •1978,《國民黨往何處去》
  •1980,《到民主之路》
  •1983,《臺灣的轉捩點:訪問演講篇》
  •1983,《臺灣的轉捩點:國會質詢篇》
  •1986,《國民黨支配時代的結束》
  •1989,《從抗爭到執政》
  •1992,《建國新藍圖》
  •1995,《戰略:臺灣嚮前行》
  •1999,《在哈佛的沉思:從世界看臺灣》
  •2000,《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
  •2006,《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
  •2006,《兩個太陽的臺灣—非武裝抗日史論》
  •2006,《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
  •2015,《少年讀三國─黃煌雄品評三國演義》

  ■監委行述
  •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黃煌雄等著
  •2004,《原住民地方文化產業總體檢》黃煌雄等著
  •2005,《腳步:黃煌雄監委工作紀實(1999-2005)》黃茗芬、廖茂發、莊智雅編著
  •2012,《全民健保總體檢》黃煌雄等著。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十一任總統)
推薦序二    唐飛(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自序 黃煌雄

導論  變革的歷史脈絡

第一章  國防政策的變革

1、國傢戰略與國防政策
2、國防政策的演變
3、國防政策的決策機製

第二章  國防預算的變革
1、預算分配結構的改變
2、三大區分的預算比重
3、公開與保密預算比重

第三章  國防組織的變革
1、早期的變革
2、從「十年兵力案」到「精實案」
3、從「精進案」到「精粹案」
4、「勇固案」

第四章  國防現代化的腳步
1、軍隊國傢化
2、國防二法
3、聯戰機製
4、從NDR到QDR

第五章  從徵兵到募兵
1、新役製的背景
2、從量變到質變
3、藍色憂慮與定期評估
4、如影隨形的問題
5、2016的募兵時刻
6、後記

第六章  國防的鬆綁
1、鬆綁的蠕動
2、裁軍進行中
3、鬆綁進行中
4、陸軍砲校模式
5、馬奇諾防線

第七章  眷村大熔爐
1、大熔爐
2、眷村的定義與發展
3、2007年的分水嶺
4、眷村文化的拼圖
5、國傢級眷村博物館

第八章  悲愴的老兵
1、颱東山上的記憶
2、大陸老兵
3、醬油和鹽巴的故事
4、颱籍老兵

結語
1、中國軍改
2、先行一步

附錄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3692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6.2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一

  我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誌、好同事和救命恩人黃煌雄委員,拿來他的嘔心力作《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一書,要我幫他寫序,我有點惶恐。

  因為黃委員是我在立委任內,長期待在國防委員會的師承前輩,他是民進黨成立前第一位黨外國防召委,我則是民進黨籍的首位國防召委。所以對黃委員的大作,我隻有敬佩沒有評論。不過我倒願意略為補充與我有關的一小部分。

  黃委員的颱研會齣版我國第一本「國防白皮書」,二年多後,國防部纔正式齣版「國防白皮書」。直到2015年底,已齣版13本,其中5本是我總統任內所發行。

  我在1992年提齣有軍事憲法之稱的「國防組織法草案」,歷經20次院會提案,直到第21次纔付委成功,而且要等行政院版本提齣後纔能併案審查。

  前後等瞭八年,2000年1月名稱改為「國防法」的軍事憲法終於三讀立法,並預計三年內完成調整準備。為瞭提前一年施行,我任命參謀總長湯曜明齣任國防二法實施後的首任國防部長,順利完成接軌。

  在國傢戰略方麵,我把李前總統時代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並研發有效反製武器,以因應以小搏大的不對稱戰爭。馬前總統上颱後,再改迴「防衛固守、有效嚇阻」。

  在國防預算的變革上,在我擔任立委前,國防預算都以保密預算為之,不公開審查,十足國防黑盒子。經過爭取,82年度首度公開38.83%,104年度則提高到94.07%,保密部分隻剩5.93%。

  我曾在立委任內提齣國防四大改造:軍隊國傢化、軍政軍令一元化、情治單位法製化、軍品採購公開化。非常欣慰能夠逐漸落實。

  如果軍隊沒有國傢化,2004年的「柔性政變」、2006年的紅衫軍之亂,就不可能安然度過。

  如果軍政軍令沒有一元化,參謀總長永遠不必麵對國會的質詢與監督。

  如果情治單位沒有法製化,國安局組織還隻是規程命令,而情治頭子國安局長,從宋心濂以降亦不可能到立法院報告並備質詢。

  如果軍品採購沒有公開化,國防預算根本不可能刪減。記得早年刪除100萬元、3000萬元,就很不得瞭瞭。我在立委任內,透過議事抗爭也隻刪掉30億元、50億元。

  依據「國防法」文人領軍,國防部長脫下軍裝穿上西裝,不是真正的文人。但也到2008年任內最後三個月,纔有蔡明憲齣任首位具有實權的文人部長。

  為瞭落實軍隊國傢化,我責令李傑國防部長將「主義、領袖、國傢、責任、榮譽」五大信念,改為三大信念,隻剩「國傢、責任、榮譽」。同時把軍國主義遺緒的閱兵、踢正步、排字全部取消。

  憲法規定國民有服兵役的義務。全募兵的推動,當年軍方評估不可行。我隻好朝著實施替代役,縮短役期的方嚮來努力。2005~2008年,每年縮短2個月,從1年10個月減少到1年,前提是募徵比例要從4:6,調整為6:4。

  我們做到瞭!如今政府推動全募兵製,卻一再跳票!

  是為之序。

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十一任總統)
 
推薦序二

  1982年立法院總質詢時,在野黃煌雄立委質疑國防政策「攻守一體」與「國防預算」兩者間存在之矛盾,導齣國防部長宋長誌宣稱:現階段己採取「戰略守勢」。次年 蔣經國總統接受西德媒體訪問時,證實我國防政策為「戰略守勢」,隨後國防政策自「攻勢作戰」、經「攻守一體」、「守勢防衛」及「防衛固守」,發展至現今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守勢」一詞成為「國防政策」發展過程目前的階段,黃兄成為民意代錶導引國防政策演進之第一人。

  他?任三屆立委皆關注國防與預算,承他不棄每有機會晤麵,常詳詢有關國防事務之疑問,問題深度也引發我樂於嚮他講說,逐漸成為互相切磋的朋友至今。

  在野黨民代常以揭發官員弊案,達到擴大知名度目的,他則用心深入探討國防事務。除先後質詢「國防政策」外,另呼籲「開放老兵返鄉探親」,主張撫平?史並提二二八六項主張,提案要求逐漸降低國防預算自總預算之48%至30%,以及質詢及協調軍事徵用民地案(1993年至1996年共20多案)等,更進一步提齣「軍隊國傢化」,及齣版民間版「國防白皮書」等,建立獨特問政風格。

  在他三屆立委九年內,纍積對國防事務專注的經驗,在後續擔任二屆十二年監察委員任內,以訪談、約談、諮詢及座談等方式,訪問院長、部長、總長、副部長及次長或有關主官等人超過二百餘人次,先後完成專案檢討報告,如:

  1.國防部推動精實案
  2.國防政策總檢討
  3.國防二法實施以來執行績效及遭遇問題探討 第一次 2004
  第二次 2010
  4.國軍聯閤作戰指揮執行績效體檢
  5.精粹案
  6.國防部推動募兵製 第一次 2009
  第二次 2013

  以上六個專案涵蓋瞭國防部二十多年工作重點,其中國防二法與募兵製皆持續關注二度提專案探討,全無鬆弛,毅力可佩。國防法尚未達標的「文人領軍」一節,本人藉機擇要補實分析如下:

  立憲五十年後始補白完成之「國防二法」,立法精神首在「文人領軍」。其內涵是領軍的部長應是文人,除瞭避免軍隊乾政,另一要點是為免除軍人齣身的部長受其齣身軍種之本位意識影響國軍建軍方嚮及人事。先進國傢也多雷同。

  國防部內眾多的作戰支援單位,如資訊、通信電子、軍陣醫療、主計、淨評估、武器係統獲得與壽期管理及國防資源管理等,皆屬極專業與具有連續性者,己非戰鬥兵科軍官短期經歷?練能勝任。先進國傢多早己建立專業係統發展之軍用文官體係與製度,輔助與支撐文人部長掌理國防建軍事務。

  至於有人質疑文人部長管理與指揮軍隊能力,試問總統身兼統帥掌握決策之「和、戰」大計,無需親自管理和指揮部隊作戰!同理,文人部長掌握建軍與用兵兩大係統決策,用兵部分無論平、戰時,皆有各階層職稱不同的指揮官與軍令幕僚,依作戰計劃、戰備規定與實施細則等法規從事指揮所屬執行作戰。

  文人部長掌握「逐級授權,分層負責」現代管理原則,統領軍政與軍令兩大部門,先進國傢多已採用此種國防組織與運作模式。

  國防法立法已逾十七年,仍未見國防部建立與培育建軍「專業軍用文官」製度,是難以齣現文人部長之主因。

  喜見黃兄多年投入心力之《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齣版,是1981年起重要國防事務檢討的綜整,也是作者獻身政治三十餘年心力的結晶。可謂是前所未見之壯舉。

  個人敬佩之餘,推崇《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應為當今與未來從事國防事務工作者最佳的參考教材。

唐飛(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自序

  30多年來,我與國防有著特殊的不解之緣。

  1989年5月,我所創辦的颱研會,以國防研究小組的名義,齣版國內第一本、也是華人世界第一本的國防白皮書;28年後,2017年3月,我以個人的名義,齣版國內第一本有係統解析30多年來國防變革的新書──《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

  本書的齣版,瞭卻我多年的心願。

  傢父曾說,我生長在一個「三代沒有眼睛」的傢庭。像我這種背景齣生的鄉下農夫之子,36歲以後,竟然會與戒嚴時期被視為威權象徵、代錶神祕黑盒子的國防產生連結,且時間長達30年以上,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有一種責任,應該將這趟充滿驚訝的國防之旅,在尊重體製的原則下,讓歷史場景公開呈現,讓國人有機會共同置身其中,共同理解國防的變革,共同麵對國防的課題,共同分擔國防的重擔,共同分享國防的成果。

  在戒嚴期間,由於警備總部隸屬於國防部,所謂軍方,亦即國防部,便代錶令人又畏又懼的地方。戒嚴解除後,軍方這一歷史烙印並不自然跟著消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軍方的歷史烙印逐漸凝聚成國防部的歷史枷鎖。颱灣的國防在從軍隊國傢化走嚮國防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上,首應根除的,便是這一歷史烙印所遺留的歷史枷鎖。

  坦誠而論,這一歷史烙印對於具有專業化與現代化國防素養的國軍將領而言,實不公平,也不光彩,歷史烙印不但使這些一心以國防現代化為職誌的國軍將領濛塵,也加重他們的變革承載。30多年來,在國防現代化的關鍵節點上,如果沒有這些關鍵的推動者,以堅定的意誌與決心,帶領整個團隊銳意變革,則在兩岸軍力對比已嚴重嚮中國大陸傾斜的今天,颱灣的國防將處境愈顯艱睏,難上加難。希望本書的齣版,不但有助於國人對30多年來國防變革增加全麵性的瞭解,也有助於國人對這些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角色的國軍將領,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並給予客觀而公正的評價與定位。

  本書從動念迄今,已超過10年;從資料蒐整到寫作討論到執筆完成,前後也將近2年。齣版前,我要謙誠地嚮在我的國防旅程上,從國防政策到國防預算到國防組織,一路走來,所有啟發與協助過我的前輩、朋友,深緻謝忱;特別要嚮宋長誌部長以降、接受過訪談的歷任參謀總長、國防部長,以及受邀參與諮詢會的國軍將領、專傢學者深緻謝忱。

  在本書齣版前,從國防部到監察院,都曾提供技術上與行政上的協助;唐飛院長和霍守業總長,也曾就專業上提供寶貴意見,使本書內容更加充實;廖英智和徐惠楨兩位先生,也提供不少建設性的意見,使本書結構更加完善;謹一併深緻謝忱。颱研會研究助理吳政諭博士生和陳怡蓉碩士生,由於寫作過程不斷修改,不斷增添資料,他(她)們二人均不憚煩完成工作,助力不少,一併緻謝。

  最難得的是,陳水扁總統在農曆初二團圓的時刻,撥冗為本書寫序,這一難得的序,見證從陳水扁立委到陳水扁總統長期對國防的關注與用力。軍旅生涯超過40多年,擔任過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的唐飛,在新年元旦後、農曆春節前為本書所寫的序,對本書實是一大鼓勵。他們兩人的序,都給本書帶來溫馨。

黃煌雄(本書作者、颱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習慣閱讀網路資訊的我來說,電子書的便利性是一大優勢,但國防史料的嚴謹性同樣重要。我希望這本著作的作者,在引用資料時,能夠謹慎地平衡來自官方解密文件、退役將領口述歷史,以及國際智庫觀察的不同視角。因為國防變革往往是極度敏感的,不同立場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解讀。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信而有證」,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分析,而不隻是單方麵歌頌或批評某個時期的政策,那就非常難得瞭。特別是關於「漢光演習」的演變,從早期的實兵對抗到後來的資訊化戰備驗證,這不僅是戰術層麵的進步,更是思維模式的革新。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從這些年度大戲中,窺見國軍內部的改革決心與執行力,以及外界對此的觀感變化。這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歷史敏感度。

评分

老實說,讀完書名,我第一個念頭是這內容會不會太過學術化、太過冷冰冰的政策文件堆砌。畢竟國防議題,常常被那些艱澀的術語和冗長的條文所壟罩,讓人望之卻步。但轉念一想,1982到2016,這段時間涵蓋瞭從蔣經國晚年到扁馬時代,颱灣社會對國傢安全的認知經歷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若能捕捉到這種社會氛圍如何滲透到國防決策層麵,那可就精彩瞭。例如,隨著民主化進程加速,軍隊的國傢化、軍民關係的重塑,這些人文層麵的探討,比單純的武器清單或組織圖來得更有血有肉。我希望能看到,當全民開始質疑「國防」的意義時,我們的國防領導階層是如何應對這種來自內部的挑戰。如果作者能將那些看似枯燥的改革數字,轉化為一場場攸關國傢命運的深刻辯論,那這本電子書的價值可就難以衡量瞭。它不隻是一本歷史書,更像是一麵映照颱灣集體焦慮與期盼的鏡子。

评分

我身邊不少從軍中的長輩,對於那個年代的國軍狀況,常是語多保留,帶點滄桑的複雜情感。這本書既然鎖定到2016年,剛好是換屆、新思維開始逐漸抬頭的前夕,想必能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框架,來對照當時袍澤間私下議論紛紛的那些「黑幕」或「睏境」。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在麵對中國大陸軍事擴張的陰影下,颱灣的「不對稱戰略」構想是如何一點一滴地被形塑齣來的。那不是一蹴可幾的,背後必然涉及到對自身優勢、劣勢的殘酷評估。如果作者能細膩地描繪齣,當資源受限,必須在維持傳統防衛力量與發展新興不對稱能力之間做齣取捨時,那些高層幕僚的心路歷程,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感,絕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這段歷史的記載,應當是充滿瞭戰略上的智慧與現實的妥協交織而成。

评分

說實話,這個主題對一般民眾來說可能有點遙遠,但仔細想想,國防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颱灣人的生活品質與未來選擇權。這本書涵蓋的時間軸,幾乎囊括瞭我個人成長與就業的全部階段。迴望過去,從義務役的氛圍到現在的專業化討論,國防的「價值」本身就在不斷被重新定義。我猜想,這部作品或許不隻是在探討軍事改革的「硬體」麵,更深層次,它可能在揭示颱灣這個島嶼社會,如何在這個複雜的地緣政治棋局中,不斷尋找自我定位的「軟實力」展現。如果作者能將這些宏大的國傢安全議題,連結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安定」的渴望,讓這本書不僅是學者的案頭書,也能成為關心颱灣前途的公民必讀之作,那就太棒瞭。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提醒我們,今日的平靜,是過去數十年無數艱難決策所堆疊齣來的成果。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颱灣國防變革:1982-2016」這段時間跨度,簡直就是見證颱灣從威權走嚮民主,從戒嚴末期到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的關鍵歲月。我猜想,作者肯定下瞭極大的苦功,去梳理這三十幾年來,從採購美式裝備的拉鋸,到推動募兵製的艱辛,中間必然穿插瞭無數決策者的權衡與博弈。特別是1990年代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國防戰略如何應對這些衝擊,想必是書中著墨甚深之處。對於關心颱灣安全戰略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它記錄的不僅是軍事體製的變動,更是國傢意誌在內外壓力下如何塑型的縮影。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解析,在有限的資源下,颱灣如何努力平衡「嚇阻能力」與「國土防衛」的兩難抉擇,那些關於國防預算分配、兵力結構調整的論述,想必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發,理解今日的國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局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