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李箱:1頭大象、2本旅行筆記、4個城市、6個展覽-Popil的反芻創作 (電子書)

印度行李箱:1頭大象、2本旅行筆記、4個城市、6個展覽-Popil的反芻創作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糖果貓貓
圖書標籤:
  • 印度
  • 旅行
  • 文化
  • 藝術
  • 展覽
  • 個人隨筆
  • 遊記
  • Popil
  • 電子書
  • 亞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精靈一樣不可預測的奇女子
  糖果貓貓的人生和藝術都是一種遊牧式的漫遊。——陸蓉之

  .糖果貓貓為中國炙手可熱的80後跨媒體插畫傢。
  .不一樣的印度之旅,以藝術傢的視角發掘印度的美、色、聲、香。
  .一書兩體,結閤遊記、創作與策展過程。
  .年輕藝術傢如何從旅途吸收養分,轉化為創作靈感;與企業閤作,策展、作自我營運的最佳範例。


  「印度之旅和6個城市的印度行李箱巡迴展,確實啟發瞭我,並且讓我學習、摸索到不少自我營運的方法。而在印度旅途裡,所體驗到的一切都讓我沉潛下來,從心思考人生問題和把浮躁的心態壓到瞭最低。尤其在瓦拉納西的路程,看到生死的循環,和太陽從恆河升起的瞬間,我覺得自己是not anyone, nobody and can be anybody。」

  糖果貓貓以獨立女藝術傢的身分遠赴印度,以個人角度齣發及最直接的內心體會,透過旅途上的照片、遊記、文字與繪畫,把印度這古老而有神祕的國度呈現給讀者。從2009年10月齣發,一共走瞭四個印度的城市:新德裏、阿格拉、齋蒲爾、瓦拉納西。耗時二十天,從啟程到每一站,一路波摺,遇上瞭形形式式各人事:如與未婚妻素昧謀麵,卻相信愛情的計程車司機;在阿格拉聽到瞭最美麗,最實真,最脆弱來自天上的禪音,還有小小三輪車硬擠十個人的奇特景象。遊記處處流露瞭糖果貓貓藝術傢的敏感:印度少女的紗麗、繪在大卡車上圖案、路上走得慢條斯理牛羊、泰姬瑪哈陵大理石上的圖紋⋯⋯,這些印度絢爛的顏色和圖案全都讓她著迷。

  本書第二部分,記錄瞭糖果貓貓如何從這次的旅途上所遇到的人事物中吸收養分,轉化為創作靈感,創作許多令人驚豔、充滿「糖果貓貓」式的印度作品。糖果貓貓把她的作品帶到大陸六個地方作巡迴展覽:廣州、深圳、成都、北京、廈門和杭州。這時候她纔發現,原來旅程的結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而是另外一個冒險的新旅途的開始。她把自己的創作、與企業閤作及策展經驗的苦樂逐一與讀者分享,對許多年輕的創作者是個很值得參考學習的成功範例。
 

圖書簡介:探索人與自然的交織敘事 本書集結瞭一係列深入而富於洞察力的散文與深度報道,聚焦於當代社會背景下,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産生的復雜影響,以及個體在宏大曆史敘事中的微觀體驗。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地理誌或生態報告,而是一場橫跨文化、曆史與個人記憶的探索之旅。 第一部分:失落的邊界——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印記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全球範圍內快速城市化帶來的生態斷裂。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描繪瞭那些在鋼筋水泥的擴張中逐漸被擠壓、被遺忘的自然角落。通過對特定城市邊緣地帶的田野調查,探討瞭“非人類”生命體(如本土植物、遷徙鳥類)如何在人為構建的空間中掙紮求存,以及這種共存狀態如何重塑瞭城市居民的生態意識。 其中一篇關於“記憶中的河流”的報道尤為引人注目。作者追溯瞭一條被地下化或工業化的河流的曆史變遷,采訪瞭不同代際的居民,從舊日的漁民到現代的規劃師。文本細膩地展現瞭水文係統的改變如何牽動著社區的文化結構和經濟命脈,揭示瞭基礎設施建設背後往往隱藏的倫理睏境。 另一章節則聚焦於“垂直森林”的興起,審視這種將自然元素引入高層建築的嘗試,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復興,還是一種精緻的景觀美學。作者通過對建築設計理論與實際生態效益的對比分析,提齣瞭關於“綠色”與“真實自然”之間距離的深刻疑問。這裏的敘事手法遊走於嚴肅的學術批判與充滿詩意的環境描繪之間,力求捕捉現代都市人對自然的渴望與疏離感。 第二部分:時間的迴響——曆史廢墟中的生命力 曆史的遺跡往往是自然力量得以重新彰顯的舞颱。本捲選取瞭幾個具有獨特曆史背景的廢棄空間——包括一座前工業基地的廠房、一個被遺棄的軍事要塞,以及一處因氣候變化而部分淹沒的村落——作為文本的載體。 在對這些“非人造”景色的描摹中,作者展現瞭植物是如何以驚人的韌性重新占領這些被人類放棄的空間。苔蘚、藤蔓和先鋒物種的生長,不再僅僅是生物學的現象,它們被賦予瞭時間的哲學含義:人類文明的短暫與自然演化的永恒。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對“工業遺址植物群落”的考察。作者不僅記錄瞭哪些物種能在高汙染的土壤中存活,更試圖理解這些物種是否形成瞭獨特的基因適應性。通過引入生態遺傳學的視角,文本探討瞭人類活動如何成為一種選擇壓力,加速瞭特定生物群落的進化路徑。這種跨學科的敘事,使得對廢墟的觀察不再停留在懷舊層麵,而是上升到對生命適應機製的深度思考。 第三部分:媒介與身體——信息的洪流與感知的重塑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信息時代對我們感知世界方式的根本性改變。作者探討瞭當今我們獲取自然信息的主要途徑——屏幕、數據模型、社交媒體分享——與親身體驗之間的張力。 書中包含瞭幾篇關於數字生態學的思考。例如,一篇關於“氣候變化數據可視化”的分析,探討瞭如何將抽象的科學數據轉化為具有情感衝擊力的敘事。作者質疑,過度依賴模型和圖像,是否削弱瞭我們對真實、多感官環境的敏感度。我們是更瞭解全球氣候,還是更遠離瞭腳下的土地? 在身體層麵上,本書也關注瞭現代生活方式對身體感官的影響。在高速運轉的生活中,我們的嗅覺、觸覺等基礎感官如何退化,以及重新“校準”這些感官的必要性。作者通過一係列關於“慢行走”(Slow Walking)和“專注聆聽”的嘗試,試圖引導讀者重新建立與環境之間直接、未經中介的聯係。 第四部分:地方的敘事——地理身份與流動性 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地方感”在高度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被建構和解構。作者通過對不同地域社區的文化習俗、農耕傳統以及地方神話的考察,展示瞭人類如何通過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長期互動,創造齣獨特的文化景觀。 不同於宏大的全球化敘事,本捲的焦點是微觀的、地方性的知識體係——比如關於雨季的預測、特定作物的種植禁忌,以及對當地水源的敬畏。這些知識,雖然在現代科學麵前顯得“原始”,卻蘊含著基於數代人經驗積纍的生態智慧。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拒絕提供簡單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它更像是一麵鏡子,反射齣我們身處的復雜現實:一個技術高度發達卻又在生態上日益脆弱的世界。通過對城市、廢墟、數據和地方知識的細緻梳理,本書邀請讀者進行一場審慎的、多層次的對話,重新審視人與周遭環境之間那條不斷被重新定義的邊界綫。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以更加豐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感知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糖果貓貓


  本名何卓茵,1985年齣生,純種廣州人,現居於上海,是中國獨立跨媒體插畫傢。住小屋村吃五穀米長大,喜歡收集一切舊事物,也愛念舊情,夢想始終都是駕部穿梭機去撞星星。

  「sha sha」新少女插畫為其標誌性的風格形象,多次受邀與國際品牌閤作,包括:Hennessy、NIKE、Lotto、EVISU、eno、Nivea、Tbwa、Ogilvy、W+K、GOELIA、MTV、Swatch、NESCAFE等。專欄及插畫作品屢見於各齣版品:《ELLE》、《Esquire》、《woman’s day》、《1626》、《my style》、《新視線》、《城市畫報》、《萬傢科學》、《my little thing》等。其作品亦被各種書籍所推薦和收藏,其中包括由MadC統籌的《Street Fonts》及《Thunderbolt Illustration》和《BOX》。

  2009年與香港導演彭浩翔閤作中國版《破事兒》一書的插圖;2010~2011年,香港齣版社CUP齣版其個人繪本《賣乜鶉》和《鶉心動》。亦曾擔任過服裝設計師、品牌策劃、圖形設計及動畫導演。

  她經常參與國內外大小展覽,如參與由W+K的全球創意總監John Jay策劃的波特蘭藝術展「Jelly-Gen exhibition」。於2011年策劃個人印度插畫及攝影藝術巡迴展覽「India Suitcase」,分別在中國六個城市展齣,並為GOELIA Concept Space繪製一幅達兩層樓高的大型壁畫。

  2011年入選由香港《透視》選齣的「40 under 40」設計新星。

  著作:《賣乜鶉》(old chinese stuff 01)、《鶉心動》(old chinese stuff 02)、《小國貨》。

  網站:www.popil.net

圖書目錄

005 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陸蓉之)
007 心動上路(彭浩翔)   
008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糖果貓貓)
 
014 Part 1 印度是個動物園

018 啟程
020 新德裏
021 第一個印度的晚上
025 相信愛情的德裏司機
028 輕紗與舞蛇
029 德裏的朋友
034 阿格拉
035 來自天上的禪音
036 Diwali排燈節
038 泰姬瑪哈陵三少女
042 外牆上紋理
044 麵紗後的臉孔
047 伊斯蘭星紋圖案
048 最美麗的花園
052 黑牛白牛與彩虹屋
058 齋蒲爾
059 甜得太過分
061 風之宮殿
062 這裡也有購物天堂
065 讓人驚豔的旅館
069 消失光澤的黃金城堡
070 猶如置身於萬花筒般的空間
072 健步如飛的大象
074 旅途上的小思索
075 抬頭見星宿與鴿子
076 流浪木偶匠人
078 畫匠的巧思
079 參觀布藝工廠
081 鬍子導遊也是珠寶店老闆
083 臭臭的Henna
088 瓦拉納西
089 聖城的兩極
091 關於住宿的安全
093 恆河,就在前麵
095 走到人生盡頭的地方
098 安靜從容的火葬
100 MOMO咖啡不賣咖啡
103 寶萊塢的美好幻象
104 佛陀成佛的鹿園
105 Hello, my name is Jolly
108 火葬不打烊
110 日齣,與昨天告別
113 意外地迎接小羊的誕生
115 迴傢

118 Part 2 行李箱是把鑰匙
120 印度主題房間的裝置
126 象是精神信仰
128 讓我畫大象
132 我是飯廳小女工
136 改造舊行李皮箱
139 車衣女工萬歲
140 製作彩布上的動物園
144 製作玻璃膠片畫
146 首站:廣州
148 新舊空間混閤體
154 展品的打包守則
156 第二站:深圳
159 我的布展四大法則
160 第三站:成都
164 第四站:杭州
168 第五站:北京
172 第六站:廈門
178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84150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4.7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 陸蓉之(策展人、藝評傢、實踐大學媒傳係專任教授)

                  
  跨界藝術傢糖果貓貓和我的緣分是從微博開始的,我在微博上偶然看到瞭她的作品,非常喜歡,立即發私信想要聯繫上她,兩人接上線以後,原本的網上虛擬關係,很快就被上海藝術人文頻道的節目《翻箱底》所改變,她被邀請到節目中,當時我正好是嘉賓主持,在錄影的過程中,我更進一步瞭解瞭她的創作與人生,糖果貓貓從此成為我的忘年知交,頗有相見恨晚的些許惆悵,因而彼此時有互動。

  我在2011年中策畫的封山之作: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來通行證」,在威尼斯結束後巡迴到荷蘭鹿特丹世界藝術館和在颱中的颱灣美術館,最後一站來到北京今日美術館。由於每一站都會加入一些當地的元素以及當地的藝術傢,雖然我錯過瞭邀請糖果貓貓參加前三站展齣的時機,但是我還是邀請她參加瞭最後一站的展齣。後來,糖果貓貓到颱灣訪遊,我特地安排她和大塊文化的郝明義先生見麵,牽起瞭齣版這本書的緣分。

  1985年齣生於廣東的糖果貓貓,大學時代就決定自己闖蕩江湖,隻身北漂到上海,開始她獨立自足的生涯。她以「sha sha」這個中國新少女的形象享譽插畫界,喜歡在日常生活的題材裡描繪糖果貓貓她個人的際遇與思維。她懂得用心思去觀察四周的人物與風光,她更懂得在所到之處遍嘗美食,所以,她的作品往往體現瞭色、香、味俱全的審美經驗,習慣以豐富的視覺層次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體驗她所經歷的視覺劇場人生。由於糖果貓貓的作品源於生活,所以我認為她的藝術,會讓觀眾有一種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的驚艷感覺,哪怕僅僅是一瞬間。

  以插畫傢的身分跨界和國內外著名品牌閤作,使得糖果貓貓聲名遠播,例如:HENNESSY、NIKE、Lotto、EVISU、eno、Nivea、Tbwa、Ogilvy、W+K、GOELIA、MTV、Swatch、NESCAFE、Fortress、CUP、COACH、Jasonwood、ctf、Semir、Meters/bonwe等等。再加上她曾經擔任服裝設計師、品牌策畫及圖形設計,使她又多瞭一個設計師的頭銜,2011年香港《透視》雜誌評選她為「40 under 40」的設計新星。糖果貓貓還擔任過動畫導演、策展人,她的身分多元、創意無限而且不受拘束,不但與香港導演彭浩翔閤作瞭中國版《破事兒》的插圖,並且在2010至2011年由香港CUP齣版社製作發行瞭她個人的繪本《賣乜鶉》和《鶉心動》。這次由大塊文化印行的《印度行李箱》,是糖果貓貓在2009年受中國女性服裝品牌GOELIA的邀請,遠赴印度創作的見聞錄。

  糖果貓貓的印度行,引伸齣她為GOELIA Concept Space繪製高達兩層樓的大型壁畫,並且在2011年策畫《印度行李箱》的個展,這批手繪和攝影作品巡迴瞭中國六個城市。糖果貓貓的人生和藝術都是一種遊牧式的漫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她創作最重要的元素。這位像精靈一樣不可預測的奇女子,她的足跡,她的見聞,被她的藝術組織封存成為永恆的記憶,透過繪畫,透過攝影,透過齣版……,她的人生,最終會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多媒體巨型裝置藝術,令人驚異,隻能讚嘆。

自序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寫書,最難的其實是寫序。就好比,旅途過後收拾一個行李箱,收拾到最後,總是有幾樣物件不知道如何整理,但也總不能一直攤開不收拾完畢。

  去年(2012年)十月,我認識瞭一個人。當時是個大冷天,我和他在路邊攤吃烤串,因為剛見麵,誰也不會主動說話。正對著一棟黑黑的大樓,是以前常去的音樂酒吧,大樓已經空置瞭一年,現在窗戶都是半破貼上封箱膠帶。

  他平靜地轉過頭問我:「Do you want to go inside?」
  我沒考慮就迴答:「Yes」。
  他說:「Me too.  Have you ever heard of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當時我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從來就沒有人和我討論過關於好奇心的問題,當時我並沒有放在心上,隻是覺得他思維很特別,後來這個人卻成為我的摯友。第二天,我去北京。機緣巧閤,透過陸蓉之老師的介紹,約見瞭一直景仰的郝明義先生。暢聊後,我厚著麵皮分享瞭自己在印度的攝影作品、遊記和旅途完後創作展覽的圖片。我告訴他,其實我一直想寫這個印度旅途裡的故事。郝先生覺得很好,並建議從藝術角度去寫,結閤展覽的創作紀錄,而不是單純的旅行遊記,這個印度旅途的故事將會更有趣。後來我聽取瞭大部分的意見,集結閤成這本《印度行李箱》——一本集印度遊記和創作的紀錄書。

  臨走之前,郝先生贈我一本他寫的《一隻牡羊的金剛筆記》。但我是無神論者,看到「金剛經」三個字就卻步瞭,沒有第一時間就閱讀。

  直到我在迴上海的飛機上,因為好奇心,還是隨手翻開瞭這本書其中一頁。映入眼簾的第一句是「好奇會殺死一隻貓」。

  我頓時完全無法製止眼淚。原來這句話,完全是入心瞭。再細讀,纔發現《一隻牡羊的金剛筆記》其實是寫一個人的狀態,以及如何用佛經的哲理去獲取內心的平靜,思考商業和人生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事情因果存在的鹵莽,起源就是來自自身的好奇。

  透過機窗進入的一束陽光照映在白白的書頁上,緩慢地嚮後移動。文字就像光線和空氣構成的玻璃罩把我從人群中完全抽離,我開始相信,任何事物都是存在契機。

  改變我人生的兩個重要的人,說瞭同一句話: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以前,我總是可以給自己一百個理由去說服自己喜歡或者討厭一個地方,卻找不到一個理由讓自己害怕齣發。總是天真地認為,今天我登上瞭山峰之後,就可以徵服懸崖;可是一旦事情超齣意料,就會變得無法控製,因為我的好奇心總是無止境的。

  為此我學瞭很多溝通方式,人與人之間和動物之間的溝通方法、盡量學習不同的語言、常備備胎方案、行李箱裡存放各種藥物。甚至每次齣發前都會把傢裡事情交代一遍,例如,萬一我發生任何意外,書和貓怎麼處置、把傢具雜物賣掉捐給誰等。但在旅途上我不會刻意做太多攻略,會先到達一個地方,留下來看看,覺得自己喜歡哪個方嚮,再隨心走走。

  或許自己心裡根本沒有安全感,把害怕都寄託在路上,尋找更大的安慰。

  旅途,就是一把鑰匙,用來打開心裡的門,也是我生活裡必要的創作源泉。有時候會很纍。由好奇心所促成的旅途,發生過很多問題,也遇上過即使自己再強壯和堅強也無法解決的睏局和危險。但也因為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堅持走瞭很多路,看過瞭萬傢燈火闌珊,把體驗過的文化和顏色都反饋到作品上。因為好奇,也讓我做事貫徹到底,不半途而廢。

  齣發,並不是單純為瞭證明自己勇敢,而是想跟隨內心的聲音,去探索未知,趁年輕去冒險。冒險不是刻意營造的東西,它隻會發生在特定的情況、地點和人物身上。就像賭博,帶著刺激,我迷上瞭冒險,賭上瞭好幾次自己的人生,而依然無法停下來。就像上瞭癮一樣。其實,「Curiosity killed the cat」這句話,更應該問一問自己:無論是生活或者旅行,該如何掌控好奇心,適時進退,纔是策勒那匹內心野馬的關鍵。

  同時,這也是一道給你們思考和迴答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或者旅途上,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做瞭些什麼、帶來瞭些什麼。

  期待,下次,與你聊更多。

糖果貓貓    
2013年10月20日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