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電子書)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博客來編輯
图书标签:
  • 博客來
  • 年度選書
  • 2016-2017
  • 電子書
  • 選書指南
  • 文學
  • 暢銷書
  • 閱讀
  • 書籍推薦
  • 文化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低薪人生買不起房
不是我們選的,
每天加班遇到慣老闆
也不是我們選的,
至少,
我們可以在日常的殘破碎片中,
選出那本拯救生命一瞬的書。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集結了2017、2016年,總計64篇年度選書推薦手札,
讓你在這「天河撩亂」的世界,彷彿「行過地獄之路」時,
仍能保持「鴻觀」、「慈悲」與「純真」。
洞悉年度選書脈動:精選書單與閱讀趨勢報告 (2018-2020 精華版) 【書籍簡介】 本書集結了近三年來華文出版市場中最具影響力、最受讀者矚目,以及評論界高度讚譽的文學、非文學與生活風格類書籍,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極具前瞻性的年度選書指南。我們跳脫單純的書籍羅列,深入剖析了特定年份期間,社會思潮、文化議題與閱讀偏好如何形塑了當年度的暢銷書單與知識版圖。 一、 時代之聲:文學與社會議題的深刻對話 (2018-2020) 這三年,全球與華文世界經歷了快速的變動,從社會運動的餘波、數位科技的加速滲透,到環境議題的日益嚴峻,這些都直接反映在當年度的文學創作與報導文學中。 1. 臺灣文學的內省與外拓: 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間,臺灣小說家們展現出更為複雜的敘事策略。我們精選了幾部探討「記憶與遺忘」、「身份認同的流動性」等主題的代表作。例如,某些作品不再僅聚焦於歷史事件的重述,而是深入挖掘後殖民時代下,個體在高速變遷的社會結構中,如何維繫其內在的真實性。我們分析了幾位中生代作家如何運用魔幻寫實或極簡主義的筆觸,探討都市疏離感與家庭關係的解構與重建。特別是對於「新世代書寫」的觀察,我們收錄了幾部以網路語言或多媒體思維入文的實驗性文本,展現了文學形式的自我革新。 2. 華文世界書寫的地域性與普世性: 此階段,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文學創作在國際能見度上持續攀升。本書詳盡分析了幾部在海峽兩岸廣受討論的小說,探討它們如何巧妙地規避或轉化特定的時代限制,以極具文學性的方式處理個人在集體意識下的掙扎。我們側重於那些成功突破地域藩籬,觸及人性共通困境的作品,例如關於科技倫理、個體自由與社會責任的辯證。 3. 全球翻譯文學的選入標準: 2018 年起,全球翻譯文學的引進更趨向於多元化。除了傳統的歐美文學大獎得主外,本書特別收錄了幾部來自東歐、南美洲,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傑出譯作。這些作品的共同特徵在於,它們提供了不同視角來解構西方主流敘事,特別是在後現代主義思潮逐漸被新的「務實主義」取代的背景下,這些翻譯文學如何以更貼近現實的筆觸探討全球化帶來的異化感。 二、 知識的邊界:非文學類書籍的擴張與深化 非文學書籍在過去三年中,其專業化與跨學科的趨勢愈發明顯。讀者不再滿足於單一領域的知識輸入,而是尋求結構化的、能夠串聯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 1. 心理學與腦科學的普及化: 與前幾年單純的「自我幫助」書籍不同,2018-2020 年間的熱門心理學書籍,更加強調實證基礎與神經科學的佐證。我們選錄了幾本深入淺出解釋認知偏差、決策模型以及情緒調節機制的書籍。這些書的成功,標誌著讀者對於「理解自己運作機制」的需求,已從單純的口號轉向對科學原理的渴望。 2. 歷史與社會學的新詮釋: 在政治與社會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對歷史的反思成為一種重要的穩定力量。本書精選了幾部顛覆傳統歷史觀點的著作,它們通常採用微觀史學或跨文化比較的角度,重新審視了關鍵歷史節點的成因。例如,關於「全球供應鏈的歷史根源」、「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早期文明」等主題的書籍,顯示出學術前沿思維正迅速被大眾知識體系所吸收。我們特別關注那些能夠清晰描繪複雜社會結構,同時避免學術術語過載的優秀作品。 3. 科技倫理與未來學的覺醒: 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基因編輯在這些年間加速進入公眾視野。與之相伴的是,一系列關於「科技的社會責任」與「人類未來走向」的思辨性著作。本書挑選了那些不僅描述技術發展,更深入探討其道德困境、權力結構重組的書籍。這些作品是理解當前數字化轉型中「人」的角色定位的關鍵文本。 三、 生活的質地:風格、品味與慢活哲學的再定義 生活風格類的選書,反映了人們在面對高壓環境時,對「美好生活」定義的重新協商。 1. 飲食文化與地方知識的連結: 美食書籍不再只是食譜的集合,而是與地方文化、永續發展緊密結合的知識載體。我們收錄的佳作著重於「食材的原生地」、「傳統技藝的保存」以及「食物與記憶的關聯」。這類書籍體現了讀者對「真實性」和「在地連結」的追求。 2. 空間美學與極簡主義的深化: 在高度商品化的時代,對於「簡約」與「功能性」的追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選入的設計與生活風格書籍,強調「為生活做減法」的哲學基礎,而非僅是表面的裝飾。它們指導讀者如何透過對空間和物品的審慎選擇,來提升日常生活的專注力與心靈的寧靜。 3. 藝術與創造力的實踐: 這三年來,鼓勵讀者動手實踐、重拾創造力的書籍非常受歡迎。這些作品涵蓋了從傳統工藝到數位藝術創作的各個層面,其核心精神在於,肯定個體在數位時代中,透過「創造」行為所獲得的自我實現感和對抗虛無的力量。 【總結】 本書《洞悉年度選書脈動:精選書單與閱讀趨勢報告 (2018-2020 精華版)》,旨在為所有對知識、文化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結構清晰、論述深入的指南。它不僅是書目,更是一份時代氛圍的側寫,幫助讀者掌握近幾年知識領域的關鍵轉折點,並在海量資訊中,精準篩選出真正具有思想深度與閱讀價值的經典。透過本書的梳理,讀者能更有效地規劃未來的閱讀路徑,並對當前社會的脈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著者信息

他們是一群終日讀書、談書的愛書人,
平時溫文儒雅的他們,在百大決選時,也免不了廝殺一番,
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心中的好書,成為遺珠。

而他們的工作點滴,也都成了
《博客來OKAPI閱讀日誌》【在10樓上班的OKAPI君】
的靈感來源。

想更了解這群愛書人的日常?

請鎖定--【在10樓上班的OKAPI君】
http://okapi.books.com.tw/list/121)

图书目录

中文書
.翻譯文學
2017
銀翼殺手
行過地獄之路
2016
浮生釣手
無聲告白
純真
鹿王
 
.華文創作
2017
天河撩亂(20週年復刻版)
華麗島軼聞:鍵
2016
黑水
戴美樂小姐的婚禮
大雨如注
 
.人文社科
2017
古蘭似海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2016
不平等的審判
在世界與我之間
 
.商業
2017
必然
2016
穀倉效應
 
.科普
2017
故道
2016
飛行的奧義
 
.藝術設計
2017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2016
這就是爵士樂
 
.風格生活
2016
逢澤理玖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2016
當呼吸化為空氣
覺醒父母
 
.童書
2017
簡愛,狐狸與我
書之子
彼得與他的寶貝
2016
12個人一天的生活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雲豹的屋頂
 
 
外文書
.文學
2017
My Absolute Darling
Her Body and Other Parties: Stories
2016
Imagine Me Gone 
Swing Time 
 
.非文學
2017
Machine, Platform, Crowd: Harnessing Our Digital Future 
The River of Consciousness
2016
Evicted
Homintern
Kay Nielsen: East of the Sun / West of the Moon
You're Saying It Wrong
Octaphilosophy
Competing Against Luck
 
.藝術生活
2017
Dali the Wines of Gala 
The Visual History of Type
 
.語言
2017
Word by Word: The Secret Life of Dictionaries
 
.兒童青少年
2017
On a Magical Do-Nothing Day 
Strange the Dreamer 
2016
Pax 
A Poem for Peter 
The Sun Is Also a Star 
 
 
簡體書
.文學
2017
青鳥故事集
2016
這是不是個人 
慈悲
 
.非文學
2017
海洋與文明
芝加哥規畫
新物種爆炸
海錯圖筆記
2016
新自由主義簡史
必然
千年古都︰京都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鴻觀
陌生的經驗

图书序言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53.6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塞,這本《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個重量級的!我這個愛書人,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這種年度回顧了,根本是台灣書店界的「武林秘笈」嘛!不過,說真的,光看書名,我腦袋裡浮現的畫面就是一堆排得整整齊齊的暢銷書清單,雖然對於想快速掌握那兩年文壇脈動的人來說超實用,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人情味。我更喜歡那種帶點個人色彩、能窺見選書編輯私房推薦的選集,你知道嗎?像是某個資深編輯偷偷跟你耳語:「這本你絕對不能錯過,它會改變你對某個主題的看法。」這種帶有「內幕消息」的感覺,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老實講,如果這本指南只是單純羅列銷售排行或編輯部公認的「必讀」,那對我來說,可能就少了一點翻閱的驚喜感。畢竟,真正的閱讀樂趣,往往藏在那些「非主流」但卻深刻打動人心的作品裡頭啊!我期待的是能透過它,發現一些可能被大眾目光忽略,但實則後勁十足的台灣本土創作,或是那些被引進的翻譯文學中,真正能帶來思想衝擊的遺珠之憾。

评分

說到「選書」,我總會好奇背後是誰在做決定。這本指南是博客來官方的年度結算,那它代表的是「市場的主流」還是「編輯的理想」呢?這兩者之間,往往存在著微妙的拉扯。如果它過度偏向暢銷榜,那對我這種喜歡挖掘冷門佳作的「文青」來說,吸引力就打了個大折扣,因為暢銷書我早就被各種廣告和排行榜洗過一輪了,不差這本指南再告訴我一次《XXX》賣得多好。反之,如果它太過「理想化」,推薦了一堆叫好不叫座但市場接受度低的艱澀作品,那它作為「指南」的實用性又會被質疑。理想的狀態是,它能清晰地標示出兩者的比例,或許用不同的小標籤註明:「本週熱銷Top 10」對照「年度編輯黑馬推薦」。這樣,讀者就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到自己感興趣的區塊,而不是被一體適用的清單搞得暈頭轉向。

评分

最後,對於電子書版本的選書指南,我總是有點矛盾的感受。一方面,電子書的檢索功能無疑是強大的,可以快速跳轉到特定作者或主題,這對於查閱資料來說是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閱讀「指南」本身,不應該是一種儀式感嗎?我總覺得,捧著一本實體指南,邊看邊在書頁上做筆記、劃線、蓋章,那種「征服」這份年度書單的成就感,是數位介面難以取代的。如果這本電子書只能提供文字和圖片,而缺乏任何互動性設計——比如無法直接點擊書名連結到購買頁面,或者無法在閱讀時將書目匯出到我的個人閱讀清單App——那它就只是個「靜態的PDF」罷了,完全沒有發揮電子書平台的優勢。我期待的是它能提供更「動態」的體驗,真正成為我下一次購書決策的快捷入口,而不是僅僅是個過時的電子檔案。

评分

身為一個對書籍裝幀設計有潔癖的讀者,我對這類工具書的「視覺呈現」其實蠻挑剔的。你知道,光是把一堆書名堆砌在一起,如果沒有好的版面設計來引導視覺,很容易讓人產生閱讀疲勞。我猜測這本指南大概會走一種比較傳統、偏向資料彙整的編排方式吧?雖然實用性無庸置疑,但總覺得少了點「設計感」。真正好的選書指南,應該要像一本精美的咖啡桌書(Coffee Table Book),即使不看內容,光是翻閱它的設計排版,都能感受到一種對閱讀的尊重。例如,它能不能用不同的字體、顏色區塊來區分文學、非文學、翻譯作品,甚至是用主題式的分類,而不是單純的按字母順序或出版日期排列?如果這本指南能提供一些那兩年書籍設計的趨勢分析,或者專訪幾位年度書籍的設計師,那就更對我的胃口了!畢竟,一本書的外衣,往往也是它內容精神的一種延伸啊,單純的文字列表,真的有點單調了些。

评分

老天鵝啊,這種年度選書指南,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它的「時效性」問題了。2016到2017年間發生的事情,對現在的我來說,簡直是上輩子的事情了!閱讀是個很講求當下心境和時代氛圍的活動。現在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社會議題快速更迭的時代,兩三年前的「年度精選」,坦白說,很多主題可能已經被新的浪潮給淹沒了。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當時的台灣讀者,在面對那些特定議題(比如說,某個社會運動的餘波、國際政治的轉向)時,他們是從哪些書中尋求慰藉、啟發或批判力量的?這本指南如果只呈現了「選出來」的結果,卻沒有深入剖析「為什麼是這些書在那個時間點被選中」,那就少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學視角。我更希望它能附帶一些那兩年的書評摘要,或是當時的文化評論家對這些書的看法,這樣才能讓這本「指南」從單純的書單,晉升為一窺「時代精神」的縮影。不然,我寧願直接去看現在的獨立書店老闆推薦書單,那可能還比較貼近我現在的生活處境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