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 (電子書)

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寒
图书标签:
  • 阅读技巧
  • 学习方法
  • 效率提升
  • 思维训练
  • 认知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电子书
  • 知识管理
  • 快速阅读
  • 大脑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知道閱讀很重要,但還不認識聰明的閱讀法?
本書送給還沒體會過閱讀樂趣的你

  你讀書是為了考試,從未享受過其中的樂趣?
  你羨慕同學讀得快又多,也想增加閱讀的速度與效率?
  你喜歡看電視、打電動、玩遊戲,文字讓你昏沉無力?
  想藉讀書擴充知識與能力,就學習這六招——

  作者小時候有閱讀障礙,也不太喜歡看書,但是他一路慢慢克服,今天朋友們都羨慕他驚人的閱讀速度,而他自己也非常喜歡閱讀,閱讀帶給他莫大的樂趣,更別提幫助他擴充知識、視野、能力。

  現在,他在大學教授通識課程,看到許多學生並不喜歡閱讀,也沒有品嚐過閱讀的美好滋味。他在這本書中與年輕學子們分享把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

  全書分6部分,傳授你閱讀6大招式:
  第1招 確立態度:閱讀很有用,而且好處多多!
  第2招 瞭解策略:懂得這些,就能讀完一本書
  第3招 邏輯閱讀法:利用關鍵字和因果脈絡閱讀
  第4招 情境閱讀法:運用想像力閱讀
  第5招 養成習慣:不只每天讀,還可以隨時讀
  第6招 排除迷思:找出每本書的閱讀價值

  輕鬆翻閱,快速體悟,確確實實掌握到閱讀的好方法。

名人推薦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王文仁
  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朱錦雄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講師余境熹
  大雅國中國文科專任教師、作文名師周恬宇
  暢銷小說家東燁
  語文教育暢銷書籍暨專欄作家高詩佳
  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政彥
  明道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主任陳靜容
  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助理教授陳謙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陳巍仁
  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張政偉
  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
  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鄭柏彥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簡齊儒
  知名詩人、第二天文創第二天文創有限公司執行長嚴忠政
  各界名人名師一致推薦!(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楊寒的這本新作絲毫不遜色……它其實是華人世界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對筆者而言,人生中總有幾本書籍是永遠讀不膩的,而不同的階段把它們找出來閱讀,往往會有新的深刻體會。如果你已經找到這樣的書籍,那麼恭喜你;如果還沒找到,那不妨讀讀楊寒這本書後,再努力去尋找。因為,只有真正懂得閱讀的樂趣與精采的人,生命才會開始飛舞。——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副教授 王文仁

  閱讀一本好書,能夠幫助我們體驗情感、行走人生、增長生命的智慧。在這本教導我們聰明閱讀的書中,作者楊寒透過親切的語句與讀者對話,循序漸進地分享豐富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們閱讀的動機、策略與方法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遇到障礙時的解決辦法,為我們於茫茫書海中點亮一盞明燈,指明前進的方向。──語文教育暢銷書籍暨專欄作家 高詩佳
《知识炼金术:从信息海洋到深度洞察的七重奏》 图书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海量的数据、观点和碎片化知识所包围。然而,拥有信息不等于拥有知识,更不等于拥有智慧。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将原始的“信息矿石”提炼成具有实际价值的“黄金洞察”。《知识炼金术:从信息海洋到深度洞察的七重奏》正是一本旨在为您提供这样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知识转化蓝图的指南。 本书并非仅仅教您如何“阅读”或“记忆”,而是聚焦于知识从输入、处理、连接、内化到最终输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我们认为,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主动的、结构化的“炼金”过程,需要特定的工具、心态和实践步骤。全书共分为七个核心篇章,如同七个递进的阶段,引导读者完成从“知识的接收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蜕变。 --- 第一部:熔炉的准备——构建坚固的知识基石 (The Foundation) 在开始提炼之前,我们必须准备好一个能承受高温和压力的“熔炉”。这部分关注的是我们处理信息时的底层思维结构和环境搭建。 第一章:心智模型的校准:打破认知的过滤镜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套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来看待世界。这些模型是经验的产物,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我们吸收新知识的最大阻碍。本章将深入探讨认知偏差(如确认偏误、锚定效应)如何扭曲我们对事实的感知。我们将介绍如何系统性地识别、解构并重塑那些阻碍我们接受复杂或反直觉知识的旧有模型。内容涵盖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来剥离表象,直达事物本质,并介绍构建一个“多学科心智工具箱”的必要性,以便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目标是确保我们的“熔炉”结构稳固,不因新知识的冲击而坍塌。 第二章:信息的“熵减”管理:从噪音中定位信号 现代人最大的敌人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信息熵”过高。本章的核心在于教授一套高效的“信息过滤与捕获”系统。我们不推崇无限制地“摄入”,而是强调“精准捕获”。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根据个人目标(无论是职业发展、学术研究还是个人兴趣)设定明确的“知识采集标准”。这包括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如RSS订阅的高级设置、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来构建一个低噪音的信息流。更重要的是,本章将介绍“情境化标注”技术,确保每一条被捕获的信息都带有其“使用目的”和“来源可信度”标签,防止信息在被存储后迅速“失活”。 --- 第二部:初步提炼——从线性输入到多维连接 (The Refinement) 有了准备好的基础,下一步是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和结构化,使其具备相互关联的可能性。 第三章:非线性笔记法:构建你的知识网络图谱 传统的线性笔记法(如大纲或逐字记录)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效率低下。本章重点介绍超越传统笔记的“网络化思维导图”和“卡片盒笔记系统”(Zettelkasten Method)的精髓。我们将详细拆解如何将原子化的知识点(即不可再分割的最小信息单元)转化为相互链接的“节点”。关键不在于记录多快,而在于记录时思考“这段信息与我已知的哪些知识点相关?”以及“它回答了哪一个核心问题?”读者将学习到如何设计一套个性化的标签和双向链接系统,从而在无形中建立起知识间的“化学反应”。 第四章:跨界迁移:知识的催化与融合反应 真正的洞察往往诞生于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点。本章探讨“知识迁移”的艺术。我们不满足于在单一领域内深化理解,而是着眼于如何将A领域的原理应用到B领域的问题解决中。书中提供了“类比推理矩阵”的构建方法,帮助读者系统地识别不同领域间的结构性相似性。例如,如何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或将音乐的复调结构应用于项目的时间规划。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主动寻找知识间的“催化剂”,加速知识的融合进程。 --- 第三部:深度铸造——内化、检验与持续迭代 (The Forging) 知识只有经过内化和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个人的智慧结晶。这一部分侧重于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能力。 第五章:费曼的挑战:以教学为核心的知识内化 “如果你不能简单地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清楚一件事,那么你自己也还没有真正理解它。” 本章深入阐述费曼学习法的原理与实践。我们不仅会讨论如何简化复杂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构建“教学测试场景”。这包括如何设计提问、预测听众的困惑点,以及在解释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区。本章提供了一套“五步解释法”,帮助读者在阐述知识时,同步进行自我修正和结构优化,确保理解的深度和清晰度。 第六章:怀疑的艺术:知识的压力测试与反思循环 知识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压力测试”。本章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系统性怀疑”态度。这涉及对信息来源进行“溯源审计”,对结论进行“反向推演”(即假设结论错误,看会发生什么),并主动寻找并研究“反例”。我们将介绍如何建立一个“反思日志”,定期回顾哪些知识点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过时的,并系统地将这些失败经验反馈到知识构建体系中,形成一个“永不停歇的优化循环”。 --- 第四部:成果显现——从洞察到影响力 (The Manifestation) 知识的终极价值在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力。最后一部分关注如何将内化的深度洞察有效地表达和应用到外部世界。 第七章:构建你的知识引擎:输出驱动的输入机制 真正的学习者是创造者。本章探讨如何将内化后的知识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外部成果,无论是撰写报告、进行演讲还是开发产品。我们将介绍“输出驱动型学习”的策略,即在开始学习一个新领域前,就预设好最终的输出目标(如一篇论文、一个模型或一个解决方案)。这使得输入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为了服务于最终成果的主动构建。同时,本章还提供了将复杂知识结构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叙事框架(Narrative Frameworks)的技巧,确保您的深度洞察能够有效地触达并影响他人。 --- 结语:持续的智慧之旅 《知识炼金术》提供的不止是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炼金师。掌握了这七重奏,您将不再惧怕信息过载,而是能够自信地驾驭信息,将世间万千知识熔铸成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智慧。这是一场关于深度理解、结构化思考和持续创造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寒


  本名劉益州。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台中科大及靜宜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報繽紛版及FHM雜誌專欄作家,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五十年詩創作獎等獎項。曾出版多部詩集、散文及各類小說,近作包括《學歷遊戲:學校沒有教的事》、《教育現場:做學生的朋友》、《深夜的美式餐廳:少女小蜜的奇幻約會》、《教室外的國文課:給學生的六十封信》、《把拔的廚房食譜》(入選文化部35次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評介,作者作品票選第一名)、《我的心事不容許你參與》、《不存在的西班牙哲學家ABEJUNDIO的愛情語錄》等。

图书目录

喜歡閱讀的生命必須飛舞:楊寒及其更聰明的閱讀法 王文仁
自序:有些人天生就不擅長閱讀!

閱讀第1招:確立態度
1-1閱讀有什麼用?建立自己的「書用途觀念」
1-2如何喜歡上閱讀?寫下「不喜歡閱讀」和「可以喜歡上或需要閱讀」的因素
1-3如何會想讀一本書?發現閱讀的動機與趣味
1-4很想看書,但沒時間?找出空閒時間,集中精神、快速地讀一本書
1-5閱讀與上網,誰比較重要?學校、網路和閱讀書本的優缺點
1-6如何養成更積極的閱讀心態?給自己一個「心靈暗示」
1-7閱讀興趣低落怎麼辦?設立目標,利誘自己
1-8讀過的書何時會派上用場?在記憶倉庫裡收藏工具

閱讀第2招:瞭解策略
2-1如何挑選一本書?選書的技巧
2-2很久才能讀完一本書?由「目的」來決定閱讀速度
2-3你可以再看快一點!學會了走路就要開始學跑步呀!
2-4你可以再看慢一點!調整(降低)閱讀速度的技巧
2-5從簡單、有趣、入門的書籍開始!「循序漸進」到「廣博」、「深入」的閱讀
2-6想看卻看不懂怎麼辦?看不懂時,請重複閱讀
2-7用「不甘心讀不懂」的態度讀書:別人可以的,我也可以
2-8讀完一本書,就跟它說拜拜?閱讀完一本書之後,請問自己三個問題
2-9書讀一遍就夠了?先「略讀」再「精讀」
2-10閱讀可以像玩電腦遊戲一樣嗎?電腦遊戲式的讀書記錄

閱讀第3招:邏輯閱讀法
3-1兩種閱讀方法:「邏輯閱讀法」與「情境閱讀法」
3-2「邏輯思維」的閱讀:快速瀏覽,歸納重點
3-3邏輯思維的「關鍵字」閱讀法:快速閱讀、理解文意並提升記憶力
3-4如何掌握一本書的思想理路?注意「結構脈絡」的閱讀
3-5思考、論述的關鍵在哪裡?「邏輯思維」的因果式閱讀
3-6知道整本書的主旨往往是不夠的!用「分段式主旨分析」來閱讀
3-7大家來找碴?有「問題意識」的閱讀
3-8不考試也要做筆記?輕鬆愉快的筆記方式
3-9每次都像在讀一本新書:不在書上畫重點的好處
3-10盡信書不如無書?進階閱讀:批判和質疑

閱讀第4招:情境閱讀法
4-1為什麼要讀小說?小說也能比勵志書有用
4-2過目即忘與永遠記得:故事,幫助我們加深閱讀記憶
4-3只喜歡圖像,不喜歡文字?把文字當成風景
4-4文字能轉換為畫面?想像情境的閱讀
4-5閱讀可以很立體?從「文字」到「畫面」的情境閱讀
4-6如何和作者產生關聯?反覆「感性閱讀」,和作者一起思考
4-7如何體會作者的想法與感受?「情境閱讀法」的作者想像
4-8想像你所想像不到的事情!「情境閱讀」的超現實想像
4-9讀完書卻馬上忘光光?搭配「邏輯關鍵字」恢復記憶線索

閱讀第5招:養成習慣
5-1什麼時候閱讀?隨身攜帶一本書
5-2閱讀可以是沒有目的的旅行:撇開目的性的閱讀習慣
5-3閱讀一定要有用嗎?沒有用處的閱讀其實也很有用
5-4為什麼要讀文學?把閱讀文學當休閒娛樂
5-5為什麼要讀哲學?哲學能解開人生的疑惑
5-6沒有閱讀的氛圍?多營造接觸到書的機會
5-7運動要有規律,閱讀也是!規律閱讀令人感覺每天在進步
5-8如何擬定書單?閱讀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閱讀第6招:排除迷思
6-1一本書可以讀幾遍?好書可以多讀幾遍!
6-2書有分好和壞?別帶著偏見閱讀
6-3我只想讀這本書:世上還有更多好書、好作者
6-4在哪裡接觸書籍?圖書館、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
6-5什麼時候該買書?我的三個買書策略
6-6什麼時候該借書?良好的四個借書策略
6-7需不需要組讀書會?一個人讀還是和朋友討論?
6-8書本至上?別怕弄髒自己的書本

結語:下定決心讓自己更好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72649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喜歡閱讀的生命必須飛舞:楊寒及其更聰明的閱讀法 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副教授 王文仁


  擅於各類文學創作的楊寒出版了他的新作《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分享他一連串對於閱讀方法的思考,以及多年來摸索的成果。初次看到這個書名,讓人直接想到閱讀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一九四〇年,美國哲學家莫蒂默.傑爾姆.阿德勒完成了這本書,一九七二年經過與查爾斯.范多倫共同修訂後,成為流傳數十年而不衰的代表作。該書中,閱讀分成了「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指導閱讀者如何透過閱讀增進閱讀力。在某種程度上,楊寒的這本新作絲毫不遜色於此部經典,或者我們可以說,它其實是華人世界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一書在結構上,分成「閱讀態度」、「讀書策略」、「邏輯閱讀法」、「情境閱讀法」、「閱讀習慣」等五大主題。在裡頭貫穿首尾的,是作者反覆強調的閱讀的好處。這種好處包括「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也就是知識性的攝取或內在生命的提升。他認為,閱讀能夠帶來的收穫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書籍,是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功課,所以我們得早早確立下積極的閱讀態度與習慣。真正開始閱讀後,還得講究整體的策略,也就是決定要讀哪一些書籍?要精讀還是略讀?讀完之後可以有什麼樣的收穫等等。對楊寒來說,閱讀擬定策略就像玩電玩遊戲,總要有一些指導原則,才能幫助我們在每場戰役中都能獲得勝利。書中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策略,相當值得我們的參考。

  有了大方向的策略後,閱讀還得進一步的講究方法。書中他提供了兩種重要的閱讀法:「邏輯閱讀法」與「情境閱讀法」。前者講究的是瞭解架構與因果關係,透過脈絡式的閱讀,掌握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並理解書中想要表述的重點。後者強調透過想像,進行相關情境的連結,讓自己能夠與作品的情節或者共感。「邏輯閱讀法」相當適合用在學理性的閱讀上,舉凡一般重視邏輯的學科,或是學術論文的訓練,都需要仰賴這樣的能力。「情境閱讀法」相較之下適合用在文學作品的閱讀,尤其是小說,如果我們讀《哈利波特》時能將想像自己具有魔法,讀《倚天屠龍記》能假設自己是張無忌,肯定能夠更體會這些作品所想要表現的內容。

  與坊間一般的閱讀指導相比,楊寒的這本作品通篇採用設問的方式進行,搭配精采的圖表以及詼諧有趣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既在大學教授相關文學課程,又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因此能夠透過自己親身的經歷,點出閱讀時會遭遇的種種困題,再一一提出精闢的解答。一如他在本書的末尾提醒我們的,一個人的人生中總得自己安排一些值得閱讀的書籍;換言之,閱讀這件事情除了主動還得找到對胃口的書籍才行。對筆者而言,人生中總有幾本書籍是永遠讀不膩的,而不同的階段把它們找出來閱讀,往往會有新的深刻體會。如果你已經找到這樣的書籍,那麼恭喜你;如果還沒找到,那不妨讀讀楊寒這本書後,再努力去尋找。因為,只有真正懂得閱讀的樂趣與精采的人,生命才會開始飛舞。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