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景:50處遊山玩水的中國奇景 (電子書)

中國第一景:50處遊山玩水的中國奇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賀壽光
圖書標籤:
  • 中國風景
  • 旅遊
  • 景點
  • 自然風光
  • 地理
  • 文化
  • 電子書
  • 旅行
  • 奇景
  • 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呈現的是一位行者眼中的50處「中國第一景」。作者用「第一」眼光讀美景,以文化散文寫遊記,寫景、敘事、抒情、說理,擺脫瞭一般性的景點介紹和導遊詞式的遊記寫法。通過閱讀,既能對景點的基本情況有所瞭解,又能對景點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有所體會,許多篇目,可以作為寫作遊記的範文。讓人們邊走邊看,邊走邊思,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起到凝神、提氣的作用,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指導性。曾被中國網友譽為「天下第一遊記」。

作者簡介

賀壽光

  男,中國江蘇射陽人,1950年生。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傢協會會員,鹽城市書法傢協會會員。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兼職教授。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勞動模範。已齣版劇本、散文、遊記等各類專著10本。代錶作有《奇婚記》、《將軍淚》、《寶硯記》等。

山河壯麗,人文薈萃:中國曆史地理與文化深度探索 本書並非聚焦於當代熱門旅遊景點的指南,而是一部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理解中國這片古老土地的地理脈絡、曆史變遷及其孕育齣的獨特文化景觀的學術性與普及性兼具的讀物。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鎸刻著時代烙印、承載著文明記憶的地理實體、曆史遺跡和人文構造,探究它們如何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孕育、發展、並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地理形塑——華夏大地的骨骼與血脈 中國,一個橫跨溫帶、熱帶、寒帶,地貌類型極其豐富的國度。本書將從宏觀的地理格局入手,剖析“地勢西高東低”這一基本骨架如何決定瞭中國的氣候分布、水係走嚮和早期文明的起源地。 一、山脈的意義:龍脈與屏障 我們將探討中國主要的幾大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秦嶺-淮河一綫、以及橫亙南北的太行山脈、巫山山脈等,如何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綫,更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緩衝帶和交匯點。例如,秦嶺如何被視為南北氣候、物種、乃至文化的分水嶺;而昆侖山脈和祁連山脈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們如何成為神話傳說中“萬山之祖”的文化源頭。本書不會描述具體的遊覽路綫,而是側重分析這些山脈在曆史上作為軍事要塞、礦産資源地或文化傳播走廊的角色。 二、河流的塑造:文明的搖籃與動脈 黃河與長江,這兩條孕育瞭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將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我們不僅會追溯它們在不同地質時期的河道變遷,更會深入研究它們對沿岸聚落形態、農業灌溉技術以及區域文化差異的影響。例如,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的地貌如何催生瞭特殊的“穴居”建築形態,以及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水網密布”如何促進瞭精耕細作和漕運體係的建立。此外,書中還將涉及淮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分析它們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獨特貢獻。 三、高原與盆地:曆史舞颱的背景 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對亞洲季風氣候的深遠影響,將是地理章節的重要論述點。我們關注的不是攀登的挑戰,而是高原在古代作為戰略後方、資源富集地(如鹽、礦物)的角色。同時,如四川盆地、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內部構造,它們相對封閉的環境如何培養齣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它們在中央王朝統治中的戰略價值。 第二部分:遺存與變遷——曆史地理的活化石 中國曆史的連續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地理環境與人文遺跡的互動之中。本部分將側重於考察那些曆經韆年風雨,依然展現齣強大生命力的曆史地理現象。 一、都城的選址哲學:天人閤一的體現 本書將選取數個具有代錶性的古代都城(如長安、洛陽、南京、北京)作為案例,解析其選址的深層邏輯。這不僅僅是關於河流與山川的依傍,更是對“風水”觀念、防禦需求、漕運便利以及政治象徵意義的綜閤考量。我們將分析一個都城從興盛到衰亡的地理誘因——例如,河流改道對城市生命綫的衝擊,或周邊生態環境的惡化對人口承載力的限製。 二、長城的文化地理學:防禦與交流的界綫 長城體係的修建,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長期對峙與融閤的曆史見證。本書將分析長城並非單一的綫性防禦工事,而是一個復雜的防禦體係,涉及關隘、烽火颱、屯田區等要素。我們探討長城在不同朝代中,其功能側重點的變化——從早期的軍事防禦,到後期的邊境管理與貿易控製的結閤點。 三、運河的拓荒者:人造水係的宏偉工程 大運河,作為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人工水利工程之一,其修建的地理學意義不亞於任何自然河流。我們將剖析京杭大運河如何打破瞭南北地理障礙,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係串聯起來,從而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實現瞭空前的“大一統”。書中將討論曆代對運河的疏浚與廢棄,如何直接反映瞭國傢力量的強弱和區域經濟重心的轉移。 第三部分:文化景觀的地理解讀——信仰、藝術與物質生活 地理環境不僅塑造瞭人們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影響瞭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藝術錶達。 一、宗教地貌學:聖山的朝聖之路 中國的五嶽、四絕等名山,早已超越瞭單純的自然景觀,成為瞭文化和宗教的載體。本書將分析道傢和佛教如何“占據”特定的山川形勝,形成獨特的宗教地理景觀。例如,武當山為何成為道教內丹修煉的理想之地,以及佛教石窟藝術(如雲岡、敦煌)的開鑿,如何依托於特定的地質條件(如砂岩的可雕刻性)和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二、地域文化與物産的生態關聯 從茶葉的種植區到瓷器的燒製地,再到絲綢的生産鏈條,地域物産的分布與特定的氣候、土壤條件息息相關。我們將探討這些物質文化如何演變成身份的象徵,並最終通過商道(如茶馬古道、海上絲綢之路)被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形成獨特的“物質地理學”。 三、傳統聚落的生態智慧 徽派建築的馬頭牆、福建土樓的圓形圍閤、陝北窯洞的鼕暖夏涼,這些都是古代先民在特定氣候和地質條件下,發展齣的精妙的生態適應策略。本書將以人類聚落形態的演變,展現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長期博弈與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文化的全新視角:不是通過走馬觀花的遊覽,而是通過對山川河流、遺址古跡背後蘊含的地理邏輯與曆史深意的探究,領略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與壯闊氣象。這是一次對中國曆史地理脈絡的係統性考察,而非單純的旅遊攻略。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代序】中華第一遊記∕李幼謙
1、第一城──長城
2、第一關──山海關
3、第一樓──黃鶴樓
4、第一閣──蓬萊閣
5、第一奇山──黃山
6、第一名嶽──泰山
7、第一奇險──華山
8、第一奇觀──石林
9、第一奇秀──雁蕩山
10、第一江山──北固山
11、第一江峽──長江三峽
12、第一江寨──石寶寨
13、第一江潮──錢塘江潮
14、第一黃瀑──壺口瀑布
15、第一瀑──黃果樹瀑布
16、第一灘──北海銀灘
17、第一涯──海角天涯
18、第一溪──巫溪
19、第一渚──黿頭渚
20、第一磯──燕子磯
21、第一溝──九寨溝
22、第一堰──都江堰
23、第一泉──趵突泉
24、第一「潑」──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
25、第一漂──施秉漂流
26、第一霧──廬山霧
27、第一山水──桂林
28、第一水鄉──周莊
29、第一亭──醉翁亭
30、第一山莊──承德避暑山莊
31、第一祖庭──白馬寺
32、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
33、第一佛寺──法門寺
34、第一窟──莫高窟
35、第一陵──黃帝陵
36、第一帝王陵──秦始皇陵
37、第一孔廟──麯阜孔廟
38、第一祠──晉祠
39、第一壇──天壇
40、第一鬼城──豐都鬼城
41、第一塔──開封鐵塔
42、第一斜塔──虎丘塔
43、第一畫廊──武陵源
44、第一長聯──昆明大觀樓長聯
45、第一碑林──西安碑林
46、第一井──新疆坎兒井
47、第一池──天山天池
48、第一嶼──鼓浪嶼
49、第一秀水──韆島湖
50、第一木屋村──寧國世界木屋村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09427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0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手邊剛好翻完一本關於亞洲文化遺產的厚重文獻,對於那種需要高度專注力去消化複雜史料的閱讀體驗,坦白說,有點讓我感到心神俱疲。因此,對於這本標榜「遊山玩水」的旅遊類書籍,我抱持著一種尋求心靈療癒的渴望。我希望它能像一陣清新的山風,吹散腦中的晦澀難懂。在颱灣,我們習慣將自然景觀視為一種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阿裏山日齣、太魯閣的鬼斧神工,還是東北角的海岸線,都深深嵌在我們的集體記憶裡。因此,當我們閱讀關於他處奇景的描述時,很自然地會將之與我們熟悉的場景進行比對。我期待的是一種輕鬆、流暢的敘事風格,文字應當是充滿畫麵感的,色彩飽和度要高,能讓人光靠想像就能「看見」那種視覺衝擊力。我最在意的部分是,作者是否能捕捉到「奇」這個字背後的精髓——那些顛覆常規、令人驚嘆的地理現象,而不僅是單純的風景名勝介紹。如果能搭配高品質的攝影作品(雖然這是電子書,但我想電子書的呈現效果也很重要),那將會是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饗宴,讓人暫時忘卻日常的煩憂,沉浸在那片山水之中。

评分

閱讀中國的山水文學作品,常常會讓我反思到颱灣文學中對「山」與「海」的詮釋角度。我們的山是親切的、有靈性的,帶著濃厚的日式與原住民文化色彩;而大陸的奇景,則往往給人一種更為雄偉、更具歷史厚重感的印象。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50處奇景」的選輯,能展現齣與我們既有認知不同的視角。作者是否能捕捉到那些「非典型」的美?例如,比起黃山、桂林這些名聲在外的地標,我更感興趣那些因地質活動或特殊氣候而形成的、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隱藏版景觀。這種「奇」不單指視覺上的震撼,更應包含一種知識上的新穎性。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簡潔的科學解釋,說明這些奇景是如何形成的,那會大大提升書籍的價值感,讓它從一本單純的旅遊筆記,升級為一本兼具科普性質的地理賞析。總之,我希望這趟閱讀之旅是充滿驚喜的,能夠拓寬我對「美」的定義,並激發我未來有機會親自去驗證這些傳說中的壯麗景色的渴望。

评分

這本關於中國自然風光的好書,讓人光是看書名就心馳神往,彷彿已經踏上瞭那片廣袤的土地,準備探訪那些傳說中的奇景。身為一個對颱灣山水也情有獨鍾的讀者,我對於這種結閤瞭地理知識、人文故事與絕美風景的書籍總是抱持著高度期待。畢竟,我們的寶島山勢陡峭,峽榖深邃,與大陸的壯闊景象想必有著異麯同工之妙,但同時也各自發展齣獨特的氣質。閱讀這類書籍,不隻是在看別人的風景,更像是在對照、審視我們自身擁有的自然遺產,激發齣想要親自去體驗一番的衝動。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如何平衡描寫那些耳熟能詳的標誌性地標,與那些可能相對冷門但同樣令人屏息的秘境。是走馬看花式的簡介,還是深入挖掘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歷史脈絡與地質成因?好的旅遊書,絕對不隻停留在「漂亮」這個層麵,它必須能引人入勝,讓讀者在紙上就感受到那股撲麵而來的風,聽到那潺潺的流水聲,感受到那種「身歷其境」的震撼。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穿越時空,領略中國山水的神韻與變遷,讓我對這片古老土地的地理之美,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感動。

评分

這本書名頗具氣勢,「中國第一景」,這個稱謂本身就帶著一股強烈的宣傳意味,也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如何篩選齣這「50處」精華?畢竟中國幅員遼闊,山川河流數不勝數,每個人心目中的「第一」標準想必大相逕庭。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島嶼上的居民來說,看待大陸的山水,總帶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懷。我們從小接受的地理教育,或是透過文學作品對大江大河的想像,都建立在一個巨大的地理尺度上。所以,我希望這本書的編排能夠跳脫傳統的「旅遊指南」框架,轉而成為一種探險日誌或文化觀察。作者能不能告訴我們,在那些壯闊的奇景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在地信仰、地方傳說,或是幾個鮮活的腳印?例如,某個峽榖在古代詩人筆下是如何被描繪的?它如何影響瞭周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如果能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進行深度的交織,讓讀者在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也能感受到人類文明在這些偉大場所中的渺小與堅韌,那這本書的深度與廣度,纔真正配得上它「奇景」的稱號。

评分

老實說,麵對電子書這種形式,我對閱讀體驗的流暢性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像這種著重於「景觀」的書籍,如果排版不佳,或者圖片載入緩慢,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會瞬間瓦解。我希望這本《中國第一景》在電子書的優化上能做得足夠到位,無論是在手機、平闆還是電腦上閱讀,都能保持清晰的畫質和直觀的導航性。畢竟,遊覽奇景的樂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那種「探索」的滿足感。我猜測,這50處景點或許會根據地理區域、景觀類型(如山嶽、水域、石林等)進行係統性的分類。如果能夠提供清晰的虛擬地圖導覽功能,讓讀者能從宏觀角度理解這些景點的相對位置,進而規劃自己的「紙上旅行路線」,那就更棒瞭。對我而言,閱讀旅遊書不隻是消磨時間,它更像是一種知識的積纍與潛在行動的預演。我會仔細研究每一個地方的特殊性,看看那裡的氣候、植被與我們颱灣南部的熱帶山區有何不同,甚至思考一下,如果我要用攝影的角度去捕捉那裡的瞬間,我會選擇哪個角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