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練習曲 (電子書)

老爸練習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莊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育儿
  • 父亲
  • 成长
  • 情感
  • 生活
  • 电子书
  • 小说
  • 温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戰備」漫漫長夜

  嬰兒初初返家時,聲音、燈光等環境氣氛細微的改變,都容易導致不安,需要隨時注意。 
  每兩個半小時得餵奶、拍嗝、清潔、洗奶瓶、換尿布、然後哄睡,
  等到你再度準備進入夢鄉,這個循環又得開始……
  應付小嬰兒的父母就像戰場上待命的士兵,必須全神貫注,警戒任何風吹草動。

  6.說話

  MAX一直到兩歲還不開口說話,這件事頗令我們心急。
  小孩學習最快的方式就是跟小孩一起,於是我們搜尋了好幾家幼稚園……
  上學之後,MAX從兩個字元開始亂說一通,不到兩個禮拜,他成了很聒噪的小孩,可以從起床開始,一個人嘰哩呱啦得講上一整天。
  原來說話就像吃喝拉撒,只是父母總愛窮緊張。

  7.告別

  從MAX有記憶開始,他應該就感覺到家裡有個怪怪的成員。
  醫生曾經提醒,大狗的細菌對新生兒堪慮,不過我想讓MAX多個弟弟。
  只是MAX總忽略牠年事已高,常讓牠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那個週末連假,狗狗不敵病魔折騰,MAX安靜地看著牠癱軟的身體給安置在墊子上……
  望著弟弟滿臉的困惑,不太確定他能否明白,關於生命的無常我也沒有答案……
  對小孩來說,很多都是第一次,當然也包括告別。

本書特色

  獻給新手爸爸最真誠的告白

  吳念真(導演、編劇)
  麥人杰(漫畫家、動畫導演)
  侯志堅(音樂創作者)──真情推薦


  2014年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青年漫畫獎雙料得主——《80年代事件簿》作者小莊的最新作品,全本以淡墨手稿繪製,在彷彿嬰兒膚觸的溫暖筆調中,更貼近的表達不懂得怎麼當爸爸的焦慮,以及更多與孩子相處時得到的驚喜與領悟。

  常言道「男人都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實則我們小時後似乎也未曾學習如何當個兒子,幼獸只是隨本能任意妄為,常常忽略父親的存在,要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不經意從口中講出當年父親對我們說過的話,才驚覺父親的影響早已內建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世界一直在變,當年父親對付小孩的套路也不盡然合乎時宜了,我們只能靠自己的智慧見招拆招,摸索著殺出一條生路來。

  「當年爸爸在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樣子的焦慮呢?看著自己還在強褓中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一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突然對當年的老爸充滿了好奇,看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彷彿自己重新活過一回,學著當爸爸也才開始體會老爸當年之苦。

  但是,總要在好久之後,這兩個世代才有彼此理解的可能。

  於是興起了念頭,提筆紀錄自己當奶爸的心路歷程,把這本書裡頭紀錄的徬徨與忐忑送給未來的孩子。」——小莊

 
好的,请看这本名为《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秘密》的图书简介。 ---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秘密 作者: [此处留空,或虚构一位天文学家/科幻作家] 出版社: 寰宇之窗文化 ISBN: 978-1-23456-789-0 页数: 520页 定价: 128.00元 --- 内容提要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秘密》是一部跨越传统界限的非虚构作品,它以一种既严谨又充满诗意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我们所处宇宙的宏伟与诡谲。本书并非一部教科书,而是一场思想的远征,旨在揭示那些隐藏在浩瀚星空之下,最令人着迷的科学前沿、哲学思辨以及人类对未知永恒的好奇心。 本书共分为六个宏大的篇章,每一章都聚焦于宇宙学、天体物理学或生命起源中的一个核心谜题,通过整合最新的观测数据、理论模型以及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勾勒出一幅关于宇宙演化的全景图。 第一章:碎裂的时空之镜——引力波的涟漪与黑洞的低语 本章深入剖析了引力波天文学的革命性突破。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到 LIGO/Virgo 等探测器捕捉到的宇宙剧烈事件的“回声”,我们得以“聆听”宇宙最暴力的瞬间。作者详细阐述了双黑洞并合、中子星碰撞等事件的物理机制,并探讨了这些低频的“时空涟漪”如何改变我们对引力本质的理解。此外,本章还追溯了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演化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时空结构中的真正“主宰”。我们追问:事件视界内部,时间和空间是否真的按照我们日常经验的方式存在? 第二章:暗物质的幽灵与暗能量的推手——宇宙质量的隐形结构 宇宙中可见的物质只占总质量和能量的不到5%。那么,剩下的95%去哪儿了?本章将围绕“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展开。在暗物质方面,作者梳理了从旋转曲线异常到宇宙微波背景(CMB)涨落所支持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WIMPs、轴子以及更奇异的候选者。我们审视了地下深处的直接探测实验和太空中的间接信号搜寻,以及它们屡次擦肩而过的挫折。在暗能量方面,本书剖析了宇宙加速膨胀的证据,并讨论了“宇宙学常数问题”——这一理论与观测之间巨大的不匹配——可能是我们物理学框架中最根本的缺陷。本章的叙述核心在于: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片我们无法触及的“阴影”之上。 第三章:恒星的生与死——从氢到铁的元素炼金术 恒星是宇宙的熔炉,也是我们自身存在的物质基础。本章细致描绘了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原恒星的引力坍缩,到主序星阶段的核聚变平衡,再到红巨星的膨胀与死亡。重点探讨了超新星爆发的机制,特别是Ia型和II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在测量宇宙距离中的关键作用。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极端天体物理现象,例如富含中子的脉冲星、磁星(Magnetars)所产生的难以想象的磁场,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深刻影响。我们跟随元素的诞生轨迹,理解为何我们的身体、地球以及一切文明的基石,都源于遥远恒星的死亡抛洒。 第四章:地外生命的概率论——宜居带的拓扑学与系外行星的百花园 人类对“我们是否孤独”这一问题的追问从未停止。本章将目光投向银河系中数以万亿计的行星。我们回顾了开普勒和 TESS 任务所揭示的系外行星的惊人多样性,从热木星到超级地球,再到可能拥有深海的冰巨星。作者详细探讨了“宜居带”的重新定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液态水存在的狭窄范围,而是一个涉及大气化学、地质活动和恒星活动等多变量的复杂拓扑结构。通过对生物特征信号(Biosignatures)的分析,我们评估了通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等下一代仪器发现生命迹象的可能性。本章不仅是一次天文学的巡礼,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反思:如果生命普遍存在,它将如何塑造我们对自身独特性(或非独特性)的认知? 第五章:大爆炸的回响与多重宇宙的猜想——宇宙的起源与终结 我们如何确定宇宙的开端?本章追溯了标准宇宙学模型(Lambda-CDM)的建立过程,特别是对宇宙微波背景(CMB)的精确测量,如何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然而,在大爆炸的奇点之前是什么?本书随后探讨了暴胀理论(Inflation),这一理论如何解决了视界问题和平坦性问题,并解释了CMB中的微小温度涨落。更进一步,作者大胆引入了关于“多重宇宙”的概念,无论是泡泡宇宙论(Bubble Universes)、弦理论中的膜(Branes),还是永恒暴胀的产物,这些理论试图将我们的可观测宇宙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结构之中。我们探讨了检验这些理论的理论障碍,以及它们对物理学终极理论的哲学意义。 第六章:通往下一个世纪的航标——科学的伦理与人类的未来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遥远的星系拉回到我们自身,探讨了太空探索和基础科学研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实践挑战。从火星殖民的工程学障碍,到 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伦理规范,再到人工智能在处理复杂宇宙数据中的角色,人类正站在一个科技爆发的临界点上。作者强调,理解宇宙的终极命运,与我们如何管理当前的技术进步紧密相连。这本书以一种对未来的敬畏之心收尾,呼吁读者不仅要抬头仰望星空,更要珍视我们脚下这颗蓝色星球上孕育的智慧,它是宇宙在有限时空中所能展现的最精妙的“星辰的低语”。 ---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科学、哲学和宇宙学抱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无需深厚的物理学背景,作者以清晰、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类比,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它同样是天文爱好者、中学及大学人文社科学生拓展视野的绝佳读物。 作者简介 [此部分将介绍一位资深天文学家或科普作家,着重描述其在天体物理研究或前沿科学普及方面的成就,不提及任何与“练习曲”、“老爸”或家庭生活相关的字眼。] --- 读者评价摘录(模拟) “这是一部将硬核科学与哲学沉思完美融合的杰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夜空有了全新的敬畏感。” —— 《自然科学评论》 “作者成功地避开了枯燥的公式堆砌,用散文般的笔触,描绘出了黑洞和暗能量的宏大图景。强力推荐!” —— 某独立书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小莊Sean Chuang

 
  本名莊永新,1968年生,台灣台北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畢業。

  台灣知名廣告導演,二十多年廣告作品超過五百部,曾獲多次時報廣告獎與亞太廣告獎肯定,足跡橫跨大陸、新加坡與日本等地,目前仍堅持左手拍片、右手畫漫畫。

  漫畫作品
  1997年《廣告人手記》創下十八刷紀錄,為台灣第一部圖像小說作品
  2009年《窗The Window》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情畫獎,2011年授權西班牙文版
  2013年《80年代事件簿1》榮獲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及「青年漫畫獎」
  2014年《廣告人手記》(增修版)
  2015年《80年代事件簿2》,兩本皆授權法文、德文與義大利文版

  創作合輯
  2014年《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
  2015年《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合集》

  參展紀錄
  2012、2014、201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2013年香港動漫電玩節「獨立漫畫家聯展」;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
  2015年比利時漫畫博物館《80年代事件簿》個展;羅浮宮漫畫計畫《打開羅浮宮九號》臺北北師美術館聯展;台北信義公民會館「80年代事件簿—小莊版畫微個展」。

  2017年受邀數場國際座談、展覽:英國倫敦大學SOAS「窗The Window一個漫畫的基因突變」、「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德國慕尼黑漫畫節;柏林Modern Graphics漫畫書店座談;羅馬MANGASIA Rome亞洲漫畫聯展

  2018年義大利盧卡漫畫節
 
  Facebook粉絲專頁:小莊廣告人手記
  www.facebook.com/SeanChuangComic/

 

图书目录

1.凝視
2.出生
3.「戰備」漫漫長夜
4.尿布
5.洗澡
6.說話
7.傷
8.吃飯
9.睡前故事
10.深夜公園裡的拉鋸
11.散步
12.上幼稚園的早晨
13.告別
14.分享
15.玩具
16.腳踏車
17.小學之路
18.過年返鄉
19.給Max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66348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5.4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小莊


  手繪很像寫信,寫給孩子的情書,記錄下也許沒什麼大不了的點點滴滴,匯聚成獨一無二的回憶,告訴他初為人父的我們其實很慌張,也還像個孩子,只能為了不搞砸新生命硬著頭皮剛強起來,然後好像在跌跌撞撞之中我們有了一輩子的交集,人生就是不斷地練習 。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封面設計給我的感受,我立刻聯想到幾年前看過的某部日劇,那種帶點淡淡憂傷,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家庭故事感。這種「練習曲」的調性,暗示著這條父親之路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一步都是摸索,每一步都可能出槌,但正因為有這些「練習」的過程,才讓父愛顯得如此珍貴。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戲謔」與「嚴肅」的。畢竟,育兒的課題往往是沉重的,但如果用過於學理化的方式去探討,就會顯得枯燥乏味。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坐在客廳沙發上的老朋友,用他親身的經驗,不加修飾地分享他如何從一個大男孩,蛻變成一個願意為孩子彎下腰、放下身段的「老爸」。或許書中會提到一些關於台灣社會現今對男性角色的期待與父權觀念的拉扯,在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夾縫中,這位「老爸」是如何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那種內心的掙扎,光是想像就覺得很有戲。

评分

坦白說,光看書名就覺得這本書一定充滿了「反差萌」。那位「老爸」在工作場合或許是個說一不二的專業人士,但一回到家,面對孩子,就瞬間變成手足無措的小學生。這種身份的轉換和錯位感,是喜劇的絕佳來源,也是最能展現人性溫暖的時刻。我希望這本書能捕捉到那種「為父則剛」背後,其實隱藏著多少次的自我懷疑與悄悄的眼淚。或許作者會分享一些只有在深夜獨自一人時,才會對著鏡子裡那個疲憊的自己說的話。這種私密的、近乎自白式的書寫,最能打動讀者。它不只是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更是關於這位父親如何透過孩子,重新認識了自己、修復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缺失。一本好的作品,最終描繪的都是人性的光輝與掙扎,如果《老爸練習曲》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就超越了一般的親子文學,成為一本深刻的人生指南。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會心一笑,那個「練習曲」三個字,簡直是道出了為人父者必經的磨練與成長。我猜測這大概是一本融合了幽默與淚水的作品,描寫的不是那種傳統上完美的、高高在上的父親形象,而是真實生活中,那個笨拙卻努力想把「老爸」這個角色演好的中年男子。書中或許充滿了對育兒過程中那些啼笑皆非的瞬間的細膩捕捉,像是第一次幫小孩換尿布的驚慌失措,或是為了哄一個哭鬧不休的小寶貝,把自己搞得像個小丑一樣的場景。我想,作者一定很懂得如何用一種溫暖而又貼近生活的筆觸,去描繪父愛那種深沉又有點彆扭的表達方式。台灣的家庭結構,很多時候父親肩上的壓力是無聲的,他們不擅長用語言表達愛,而是藏在每天的辛勞和默默的付出裡。所以,如果這本書能觸及到這種「說不出口的愛」,那它絕對是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特別適合那些正在經歷育兒陣痛期的爸爸們,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完美的老爸」才是最棒的老爸。

评分

從書名來推敲,這應該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作品,沒有過多的理論包袱,純粹是生活流的記錄與反思。我猜測作者的文筆應該是那種帶著點粗獷,但情感卻異常細膩的風格,就像許多台灣本土作家擅長描繪的庶民生活一樣,充滿了生命力與韌性。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書中會不會穿插一些關於「自我犧牲」的探討?成為父親,意味著要犧牲個人時間、興趣甚至部分自我認同。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下,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常常讓許多父親在兩者之間疲於奔命。如果這本書能坦誠地面對這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並且找出一個可以與之和平共處的平衡點,那它就不只是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本探討「中年男性職涯與家庭平衡」的社會觀察報告。這種深刻的反思,絕對能讓讀者產生更強烈的共鳴,讓人忍不住想在深夜裡,邊喝著咖啡邊細讀。

评分

這本書的電子書形式,或許也暗示了它試圖用一種更輕巧、更易於吸收的方式來傳達訊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誰有時間去啃那些厚重的教養聖經呢?「練習曲」這個標籤,給人一種隨時可以拿起、隨時可以放下,但每次讀都能獲得一點啟發的感覺。我猜測內容的組織不會是線性的,更可能是由許多獨立的小篇章組成,每個篇章都像是一則短小的生活紀錄片。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代溝」這個永恆的議題。隨著孩子長大,價值觀的差異會越來越明顯,那位「老爸」是用舊思維去套用在新世代的孩子身上,還是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他們的世界觀?如果書中能具體描述幾個他與孩子在溝通上「碰壁」後,最終如何透過耐心和同理心打破僵局的實例,那將會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對於那些覺得自己快要跟不上孩子腳步的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