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看我:從孩子眼裡,看見再一次成長的自己 (電子書)

我看你看我:從孩子眼裡,看見再一次成長的自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深白色
图书标签:
  • 親子關係
  • 育兒
  • 自我成長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親職溝通
  • 療癒
  • 覺察
  • 同理心
  • 原生家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深白色二人組:「爸媽快樂,寶寶才會快樂。」
獻給新手父母的療癒之書
內附深白色二人組宅錄兒歌10首(QR CODE)

 
  
  從求子、待產、新生,到寶寶降臨的第一年,
  新手父母不斷接受挑戰,一次又一次自我質疑......
  Q1.我是「夠好」的父母嗎?
  Q2.孩子會「愛我」嗎?
  Q3.「時間」怎麼都不夠?
  Q4.顧了另一半、顧了寶寶,那「我」呢?
  Q5.孩子,你怎麼「還不來」?
  Q6~Q100族繁不及備載......
  
  為人父母應該是興奮又快樂的一件事,
  怎麼現代爸媽壓力越來越大?苦惱越來越多?
  「新手父母」成為壓力指數超高、而且不能投降走人的一門專業職。
  
  有這麼難嗎?
  
  經歷了流產、求子不成的痛苦,
  深白色二人組終於歡喜迎來雙胞胎,
  進入「爸媽有限公司」,接受集訓成為新手爸媽,
  一切都那麼圓滿,端端卻在醫院崩潰落淚:
  「為什麼那麼痛?為什麼那麼癢?為什麼那麼累?為什麼那麼孤單?
  孩子也有了,兩個都這麼健康,今天不是都說說笑笑的嗎?
  為什麼眼淚掉個沒停?」
  
  這才懂了──
  為人父母是無法卸責的終身職,
  卻沒人告訴我們,永遠無法做好準備,
  只能學著與情緒共處。
  
  翻遍所有寶寶書,都在教導「育兒祕訣」、都在示範如何「當個好父母」,讓經歷寶寶哭不停、寶寶不喝奶、寶寶不睡覺種種崩潰時分的新手爸媽,挫折更加深。走過365天的新手爸媽歷程,才明白,自己當初需要的不是一本「育兒書」,而是幫助自己從擠壓的時間裡,在尿布和嘔吐物中,找回被壓縮到極小的「自我」。
  
  本書是給所有新手爸媽的一份禮物,將焦點拉回「你」身上。

  在寶寶的不同時期,你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心情上可能會有的種種反應,搶先預習,請相信「父母照顧好自己,寶寶才會跟著好」!不管是什麼情緒,只要知道原來這世上也有人跟我一樣、我不孤單,就能得到一點療癒了。

  致,孩子未出生前的自己【深白色二人組的10個提醒】:
  
  ►「為小孩好」是沒有止境的。你做了一件,永遠有更加分的下一件等著你。
  
  ►帶小孩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笨蛋,而我們的確是啊!第一次當父母、面對的又是此生最重視的寶寶,誰不是風聲鶴唳的笨蛋呢?
  
  ►不管覺得自己多周到,還是要隨時準備好接招,就像開車在路上看到前車打左轉燈,也要想像他搞不好就右轉了一樣。
  
  ►從孩子身上重新看見自己的問題,是老天要我們再次試著與自己和解,而不是變成孩子的枷鎖。
  
  ►不管多滿意某個時期的自己、多想停留在那一刻,它都終究會改變的。不管我們有沒有戀愛、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小孩。如果人本來就會一天一天失去此刻的自己,我寧願換來有他們陪伴的另一個自己。
  
  ►人生總會面臨豪賭。事實上,正是這些豪賭豐富了人生。如果沒有「我知道這次賭下去,萬一輸了就輸很大,但我想贏」的渴望,通常是無法得到擲地有聲的幸福的。
  
  ►把「工作」放在「陪家人」之後,說起來帥氣,做起來真的很難。對熱愛自己工作的人,尤其。但這不是選擇,而是進化的必須。魚類進化到爬上陸地,就必須學會用腳行動、用肺呼吸。
  
  ►當父母是一生的責任,不是捏著鼻子、憋一口氣窩進水裡,到了某個時間點就可以冒出水面、整個解脫的。換氣的藝術很重要啊,不管是游泳還是唱歌,還是身為父母。記得時不時給自己一個逗點吧!
  
  ►當了父母之後的人生像是走鋼索──平衡桿的左邊是孩子、右邊是自己──如果把全部力氣放在左邊上面而不管右邊,就會失去平衡而墜跌。
  
  ►好好照顧自己吧!即使身邊的人會忽略你經歷的傷痛、說些無法療癒你的安慰話,我們都可以用一顆最堅固的心,保護自己,也保護寶寶。
  
本書特色
  
  作為父母,永遠不會準備好的,
  所以留點空間給意料之外吧!
  
  沒有人告訴你,慌亂是應該的、想逃是正常的,就因為你是好爸媽,才會覺得任務艱鉅。深白色二人組想要告訴所有爸媽,從孩子身上重新看見自己的問題,是老天要我們試著跟自己和解。
  
  全書6個章節,分別對應新手父母心中都有的6個疑問,透過真實心路分享,加上深白色二人組宅錄兒歌專輯,以QRcode附錄書中,誰說有了小孩只能聽水晶音樂或是歡樂兒歌,眼看療癒文字、耳聽解壓好歌,跟著深白色一起,放鬆深呼吸,進入前所未有的幸福境界。   

名人推薦

  人氣作家夫妻檔 大A藍白拖
  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 貴婦奈奈
  粉紅豬 鍾欣凌
  新世代網紅家庭 MOM&DAD
 
  「坊間少見爸爸版的育兒經,幾乎沒機會得知爸爸的想法和做法,明明爸爸的角色如此重要!」~諮商心理師貴婦奈奈
  
  「深白色和端端彼此之間的支持和心境轉折中,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日常的時時刻刻,也說出身為父母的心聲!」~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生小孩不會讓爸媽失去自己,而是讓我們都擁有了更好的自己。」~新世代網紅家庭Mom&Dad
探索心灵的迷宫:一本关于自我发现与情感联结的深度对话 书名:未曾言说的风景:在失落与重逢间重塑生命的意义 作者:[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与原书主题完全无关的笔名,例如:林风远]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轻松的消遣之作,它是一次深入人类存在核心的探险,一趟穿越复杂情感荒原、最终抵达自我接纳之地的旅程。它聚焦于“未曾言说”的领域——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被日常喧嚣所掩盖的瞬间、未被妥善处理的哀伤,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塑造了我们人格底色的微小决定。 《未曾言说的风景》以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剖析了“失落”的多种形态。这里的失落,不仅仅指失去亲人或重大财产,更深入到对“可能的人生路径”的失落、对“理想自我”的幻灭,以及在时间洪流中必然消逝的青春、热情与单纯。作者拒绝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邀请读者直面这些空洞,考察它们如何通过潜意识的迷雾,影响着当下的每一个选择。 全书结构如同一个精巧的万花筒,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沉淀的映像”、“断裂的回响”与“重塑的蓝图”。 第一部分:沉淀的映像——记忆的负重与过滤 “沉淀的映像”部分,着眼于童年与青春期经验如何以一种隐秘的、近乎化学反应的方式,渗入成年后的行为模式。作者引入了“情感残渣”的概念,描述那些未被识别、未被命名的情绪碎片,它们像细微的沙砾,日积一日地堆积在我们的情感容器底部,最终导致系统性的不稳定。 本章详尽讨论了“遗忘的悖论”:我们越是努力遗忘的创伤或尴尬,它们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反而越是强大。作者通过对几个虚构的、但情感内核极为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一个因童年一次不被重视的表达而被永久关闭了“赞美需求”的工程师,和一个在家庭中扮演“完美倾听者”角色而丧失了自我发声能力的女性——揭示了环境如何雕刻我们的内在对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对“沉默的继承”进行了深入挖掘。许多我们认为是“天性”的特质,实际上是祖辈未解决的焦虑、未完成的梦想的投射。我们继承了他们的恐惧,却从未被告知恐惧的来源。阅读此部分,读者将获得一把解剖自己行为模式的精妙工具,看到那些看似随机的、自我挫败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深刻逻辑。 第二部分:断裂的回响——人际连接中的失真 第二部分将焦点从内在世界转向外部互动,探讨了在亲密关系中,“未曾言说”如何成为最强大的破坏力。这里探讨的“断裂”,是指沟通中的信息缺失、期望错位以及情感表达的“时差”。 作者细致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脆弱性:我们沉溺于即时反馈的假象中,却越来越不擅长进行需要时间、耐心和脆弱性投入的深度交流。书中分析了“情感的延迟满足”的缺失如何导致关系中的过度反应或彻底的抽离。 一个关键的章节深入研究了“旁观者效应”在亲密关系中的变体:当伴侣或至亲处于情感危机时,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说错话、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一种“安全但疏离”的姿态。这种沉默并非仁慈,而是对风险的规避。书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对话场景还原,展示了如何识别那些看似无害、实则充满裂缝的沟通模式,如“问题聚焦式回应”对“感受性接纳”的取代。 第三部分:重塑的蓝图——抵达“当下”的勇气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重塑”的哲学实践。它强调了“重塑”并非是抹去过去,而是对过去素材进行高层次的重新排列与赋义。真正的成长,在于我们能够赋予那些痛苦的“映像”和“断裂”以新的叙事结构。 “重塑的蓝图”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的完美主义”的生存哲学:接受生命结构中必然存在的瑕疵和不确定性,并将这些不确定性视为创造力的源泉,而非阻碍。作者鼓励读者进行“情感考古”,重新审视那些被标记为“失败”的经历,寻找其中蕴含的必要教训,即它们是如何将我们导向了今天的某一个优势或某一个选择。 本书的高潮在于对“重逢”的定义。这里的重逢,并非是与失去的事物再次相遇,而是与“失散已久的自我”进行一次郑重的会面——那个曾经因为恐惧而退缩、因为外界期待而伪装的自我。作者提供了一套审慎的自我对话框架,帮助读者建立一种不依赖外界验证的内在权威感。 结语: 《未曾言说的风景》是一本关于“未完成”的成熟宣言。它不保证读者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终点站,但它承诺提供一张详尽的地图,使读者能够在面对生命中那些永恒的、模糊的、难以言喻的领域时,拥有更坚定的内心指南针。它要求读者放下对“简单答案”的渴望,转而拥抱复杂性带来的深刻自由。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略微“错位”的成年人的深刻邀请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深白色二人組

 
  由深白和端端組成。
  2010年甜蜜成婚,經歷一連串辛苦的求子過程,
  好不容易在2014年迎來第一個胎兒,未料孩子在懷孕初期就沒有心跳,
  成為兩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傷痛。
 
  經歷幾個月的心碎、自我復原和再努力,
  端端終於再次宣布喜訊,平安地懷上了雙胞胎。
 
  深白寫下心中的忐忑,透露第一次看到「小小深白色二人組」的照片時,
  忍不住在醫院候診室滿滿的人前哭了,
  「心裡的洞還沒填平,但感覺到老天爺的手掌在撫慰我們的傷口。」
 
  雙胞胎小川、小石誕生後, 1+1>2的育兒生活是如此忙碌且瘋狂,
  然而換來的幸福與快樂卻也是超乎想像。
 
 端端

  主唱 / 歌詞,現為中廣流行網節目DJ。
 
深白色

  詞曲作者 / 唱片製作人 / 編曲 / 錄音師 / 電影廣告配樂製作 / 業餘攝影愛好者/聯合電子報時事專欄 - 作家
 
  發行詞曲作品近200首,包括《害怕 / 孫燕姿》、《真的 / 張韶涵》、《完整 / 鄭秀文》、《相遇太早 / 蘇永康》、《我為什麼那麼愛你 / 張惠妹》、《魚在水裡哭 / 深白色二人組》等等。
 
  深白色網站:www.aryschien.com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deepwhiteII/

图书目录

推薦序
深白色二人說出了父母的心聲~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因為相信,因為愛,他們找到了幸福的人生~諮商心理師 貴婦奈奈
孩子讓我們都擁有了更好的自己~新世代網紅家庭 MomDad
 
作者序
因為要寫這本書,我看到了更多、更多~深白
喔!原來媽媽,是這麼回事啊~端端
 
圖像集
和小川小石的幸福點滴

Q1. 我「準備好」當爸媽了嗎?
一點一滴,長出名為媽媽的體質
孕婦好像是所有「No」的總和
「養小孩」的準備,怎麼樣才算夠?
超現實的生產Day 1&Day 2
即使最初是逞強,最後也會轉化成堅強
餵母奶需要勇氣,不餵也要
餵母奶這件事,老公有話要說
看著孩子,竟是意外的陌生
你是我的小孩……嗎?
放下杞人憂天,和孩子一起長大
原來孩子,是要教會我與自己和解
意料中的100分vs.意料外的100分
如何做好「帶小孩」的準備?
 
Q2. 我是「夠好」的父母嗎?
醫生醫生~請問我變成控制狂媽媽了嗎?
不能都讓老婆當壞人!但我兇不起來啊......
不要雙頭馬車:但拉車的就是有兩匹馬
從隊友變成對手:帶小孩怎麼變成往內互打啦
寶寶不是找我麻煩,寶寶是身陷麻煩
成為爸媽,一夜長大:得到後就不能退貨的「人生高度」
我真的也把糖給了會吵的孩子
自己好了,寶寶才會好
 
Q3. 「時間」永遠不夠用?
陪家人之餘才工作,才是帥氣
陪家人之餘才工作,用說的都很帥氣
職業婦女變成媽之好硬的人生啊
七嘴八舌九是爽~媽媽們的舒壓時光
我的紅點點強迫症
記得給自己打個逗點:人生是呼吸,不是憋一口長氣
好多好多的第一次
午夜俄羅斯輪盤:今晚,你要跟誰睡?
 
Q4. 親愛的「我」,你好嗎?
不能耍憂鬱,是最大的憂鬱
有了小孩就會失去自己了,但我們終究會失去此刻的「自己」啊
媽媽還是想要擁有閃亮亮的人生
給,曾以為不會愛孩子的自己
給,曾以為會無怨無悔愛孩子的自己
孩子讓我看見的:一點一點蠶食著我的負能量
如果年少輕狂是無止境的墜落
我們用各自的選擇,灌溉各自的白髮
相遇,最好的時機?
 
Q5. 蜜月期過了,還甜蜜嗎?
1歲2個月,起床必須做的事
再多10分鐘吧
謝謝妳出自本能地愛我,孩子
1年前的我太傻太天真了嗎?
不捨一事,不長一智
 
Reviews 給「努力中」的妳和你
壓力,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老婆第一次懷孕時,老公的心情......?
老公是人工受孕的良伴,不是涼拌
內有惡太太請勿靠近
辛苦求子的太太們之內心小劇場
1個2個3個,媽媽都接住
無疾而終的旅程:流產媽媽的私密日記
無暇治癒的傷口:流產爸爸的私密日記
1個2個3個,媽媽都接住
不再擔憂,替孩子勇敢
冥冥中自有亂數
謝謝妳再來一次
 
後語
完稿前夕,寫給小川小石~深白、端端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42808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9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深白色二人說出了父母的心聲
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很喜歡深白色書裡的這句話:「身為父母,永遠是準備不好的,永遠將空間留給意料之外吧!」
 
  當一對夫妻有了孩子,不但要讓出自己的時間、心裡的空間,甚至要讓自己瞬間長大!因為,從夫妻之間的互相照顧,到成為父母後的每個時期都不一樣,好不容易上手了,就又進到下一個時期,都很不容易!
 
  像是闖過一關又一關,孩子出生的頭3年,是最劇烈成長的關鍵時期。孩子從一個嬰幼兒變成一個小人兒,而父母也從中重新認識自己的潛能,時時刻刻需要和另一半找回相處的默契!
 
  書中有許多語句令我動容,像是「我老婆的身體就是全家人」的夫妻之愛,是家的立基,從深白色和端端彼此之間的支持和心境轉折中,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日常的時時刻刻,是維持一個家很有愛的理解,也說出了許多夫妻和身為父母的心聲!
 
推薦序

因為相信,因為愛,他們找到了幸福的人生
諮商心理師 貴婦奈奈

 
  這本書記錄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愛,讀著讀著就有走下去的勇氣了。
 
  雖然我還沒走上求子之路,但曾陪伴過身邊女友人們經歷過端端筆下人工受孕的一切,看一遍就想嘆氣,看兩遍就想放棄,但他們卻一次又一次因為相信、因為愛而堅持到最後。
 
  我非常喜歡深白色夫妻舒服的文字溫度,以及兩人輪流對話的寫作方式。關於懷孕生子,媽媽說,爸爸也要說啊。
 
  坊間少見爸爸版的育兒經,幾乎沒機會得知爸爸的想法和做法,明明爸爸的角色如此重要!他是家中兩人三腳的重要良伴,要時時刻刻提供支持,危機出現的時刻絕不能拋下一切躲進洞裡;他必須挺身出來扮演好溝通的橋樑;更必須是座可靠的城牆,牆上還要刻著:家人優先。請看書裡的最佳示範。

推薦序
 
孩子讓我們都擁有了更好的自己。
By Mom Dad
 

  華爸:

  只能說我與鳥媽和深白與端妤這對音樂圈的神鵰俠侶前輩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同樣組樂團,同樣喜歡創作,同樣有點文青(是我自己說的),同樣因為愛音樂而在一起,更同樣在人生的路途上成為了爸媽。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為了孩子所付出的,遠比我所能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我曾經在唱片圈工作6、7年的時間,沒想過成立家庭生小孩之類的事。兩年前結婚後鳥媽懷了孕,我正在幫《阿密特 2》寫〈怪胎秀〉這首歌,Demo還是鳥媽大肚子幫我唱的。記得剛破水的時候,我不顧手上工作的進度,東西一丟就載著鳥媽去醫院,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祈禱,我終於在產房門口看見寶寶後痛哭流涕。當了爸爸後才明白,人生最棒的不是自己美夢成真,而是開始為了別人努力往前。
 
  因為有一個人正等著你,毫無保留地去為他付出。
 
  鳥媽:
 
  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4種人:

  第一種人:想要寶寶,努力很久卻失敗,還在過程中的未來爸媽。
  第二種人:不那麼想要寶寶,但他們卻意外來報到,手足無措被迫面對現實的現在進行式爸媽。
  第三種人:想要寶寶,上帝也給的很快的新手爸媽。
  第四種人:不那麼想要寶寶,還在讓自己靜一靜的不知道要不要成為爸媽。
 
  所有的篇章都是那麼似曾相識的引起共鳴,求子的過程更是激勵想懷上第2胎的我們不要放棄(笑),相信了生小孩不會讓爸媽失去自己,而是讓我們都擁有了更好的自己。
 
  雖然承接產業必會經歷熬夜(笑),但的確這賞賜是無與倫比的美好,謝謝你們無私的分享,祝福你們! 
  
作者序    
  
因為要寫這本書,我看到了更多、更多
By
深白
 

  2008年,我們和唱片公司解約。「花光所有的錢,到巴黎住1個月吧?」我說。

  「哇~~真的可以嗎?好耶好耶……」端端邊說邊想,「哇那要不要順便寫一本書呢?有文字有照片,還可以附 C D ?」

  「好啊這個想法不錯耶。」我猛點著頭,腦海中已經浮現了書的封面。
 
  8年過去了,5000張照片、30篇草稿和4首demo還躺在電腦裡,從這顆硬碟移民到下一顆硬碟,像個小小吉普賽宇宙。

  §      §      §

  即使43歲才盼到自己的小孩,即使大家都說「你一定會是小玉的爸爸加強版,每天拍100張小孩照片」,對於寶寶出生這一年的記錄,我們反而沒有什麼規劃或進度要求,興致高的時候就多拍多寫,忙或熱度不高時就專心跟小孩玩就好。
 
  照片按月存放Google雲端,然後開一個Google表格記錄日常事件,長一點的寫日記。就這樣吧~~
 
  §      §      §

  生產當天,剖腹過程順利,但術後老婆卻在加護病房待了4個小時;擔心和內疚像左右勾拳一樣,交替著把我打得頭昏腦脹。晚上照顧老婆睡著,回想起來,趁記得的時候把心情寫下,隔天再補充一些內容,放上FB。
 
  由於老婆術後血壓飆高,身上掛著兩條點滴線,剖腹的傷口又開始痛到最高點,我一邊照顧她、一邊用筆電趕配樂,偶爾上網看一下臉友的祝福回覆。突然間,一則通知跳出來──

  「深白色二人組粉絲專頁收到一則訊息」
 
  打開一看,啊啊是出版社的編輯呢~~誠懇的文字在眼前一字一字地說著,讓我很開心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文章會給人這樣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認真思考起來。
 
  「出書?」才剛發行了兩本小孩的老婆嚇了一大跳。
 
  「我覺得很好啊,妳想想看,」我說:「我們有過好幾個出書的想法,但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實現。這次的內容和動機都很具體,時機也很剛好,還可以讓我們替自己跟寶寶們留下一個很棒的記錄啊。」

  「可是我們能生出那麼多內容嗎?」老婆還是有點擔心。

  「答應人家就一定得做到啦,哈哈哈~~」

  「對耶,哈哈哈!啊,好痛不要逗我笑~~」

  §      §      §

  然後我的創作生涯就展開了。
 
  寫到現在8個月了,感覺如何呢?
 
  我想起2008那年。不是巴黎,而是我自己攝影的啟蒙年。
 
  那一年,我瘋狂做功課,把所有有興趣的相機(大多是底片機)和鏡頭買來好好拍照,不喜歡的就趕快脫手。這樣拍了1年,除了對器材有了實質了解,獲益更大的,是看世界的方式──

  因為必須要拍出照片,因為必須要拍點什麼,視線很自然地往平常沒有注意的角落鑽進去。
 
  然後發現,原來這世界有太多我從未留意的細節。原來這世界有太多我沒切割過的構圖。原來這世界有太多迷人的單純,不管是衛生紙的紋路、鐵鏽的色澤、還是小鳥停在電線上的站姿;原來在大馬路旁邊有那樣的角落;原來夜晚的街上,有這麼多不同狀態的路人。
 
  同樣的,因為必須要寫這本書,我們養成了放大感官的習慣。
 
  因為必須要拍出照片,我們比原來更常看著自己的小孩。然後發現,他們身上有好多本來可能不會被看見的情緒和成長。
 
  因為必須要寫出文章,我們拿出本來放在心裡的情緒和想法,試著用文字把它們寫成具體。然後發現,原來模糊地以為就是那樣的心情,在書寫的過程自我矛盾了起來;整理之後,恍然大悟:原來我在某個時刻,潛意識裡那個似是而非的問號,其實是這麼回事;原來以為自己是的那樣的自己,已經在相處的過程,轉變成另一種體質了。
 
  原來。如果不需要寫這本書,我不會明白這些原來。
  
作者序 

喔!原來媽媽,是這麼回事啊!
By端端

  
  孩子們出生那天,迷迷糊糊伴隨著些微的頭痛在病床上醒來,已經是傍晚5點多的事;病房好安靜,不像是剛剛經歷了人生重大改變應該有的樣子。因為麻藥還沒消退,所以身體一點疼痛感都沒有。
  
  真的是太平靜了。
  
  坐在一旁的老公正把頭靠在椅背上打盹。這個男人和我就這樣默默度過了12年,期間無論遇到什麼大事,他總默默地在心裡爆炸再重新振作;表面上維持著一貫按部就班的節奏;發唱片也是,結婚這件事也是。
  
  還記得婚宴結束的那天晚上,好友心怡把部分禮金結清給飯店人員之後,我們三個人才開著車到路邊熱炒,好好飽餐一頓,像是剛剛把工作完成了,「我們就照著步調繼續過日子吧」那樣尋常的氣氛。兩個人就這樣經歷了事業、健康、轉換人生不同跑道這些高高低低的起落。
  
  雙子座的老婆,什麼事都喜歡建立在浪漫的想像上。一開始覺得結婚好可怕,後來發現被沒有什麼要求的老公庇蔭真是不錯。結婚後我還是可以拍照、插花,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直到工作機會上門,我才開始摸索進入職場的眉眉角角;而克服了初期的不適之後,也開始從中得到存在感和成就感。
  
  生孩子是下一個讓我恐懼的階段。我害怕承受不了身體的折磨,從發現懷孕困難開始,每一次抽血都要哭哭啼啼地咬著牙硬上,也在老公一次次的陪伴下,兩年間陸陸續續做了一次人工授孕和兩次試管。中間的復原期,老公都會帶我出國散心。不管如何,我們之間約定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每一次我們都當做是懷孕前最後一次的二人世界旅行,而日子一樣平凡地過著。
  
  有時害怕地閉著眼睛,有時低著頭很想快步蒙混過去,一邊還懷疑自己能堅持多久?抬起頭才發現,竟然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至今1年5個月的媽媽生涯,無形之中也改變了我很多吧?開心的事圍繞在小孩身上,在他們似曾相似的行為模式裡感受到血緣無可取代的親密。
  
  我會永遠想念著我失去的第1個孩子,無論他或她幻化成什麼形體、存在在哪一個時空。

  我會在小川、小石身上,看到自己從女孩變媽媽,不得不堅強的樣子。

  我也期待著,兩個小傢伙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探索接下來的旅程。
  
  這段時間很努力地記錄著身為一位新手媽媽的歷程。遠遠看似這麼艱巨的任務,每天是這樣度過的;拆解開來,其實就是每個小日子藏著的不同挑戰。
  
  當然,也還有著不同的驚喜,很想和媽媽們、或即將成為媽媽的妳們分享,喔!原來媽媽,是這麼回事啊。
  
  希望,對妳們來說,這會是一份很棒的禮物。
  
後語
  
完稿前夕:寫給小川小石
By深白、端端

  
  哈囉,小川小石,把拔馬麻——

  (小川不要去玩電視!還沒到看卡通的時間!小石坐好不要像泥鰍一樣扭來扭去!)
  
  咳,嗯。
  
  今天是2017年3月2日,你們剛滿1歲5個月又1天。你們一整天都跟阿公阿嬤和姨婆玩,因為把拔馬麻一整天都在做書稿的最後確認。今天一過,這件讓我們忙了快1年半的事情,就要正式定案,等著和世界見面了。
  
  這幾天把過去寫的東西都重新讀完一遍,有讀到自己哈哈大笑,也讀到自己偷偷流眼淚。從你們出生之前的生活,到這兩天才冒出來的新發現,全部在腦中重新上演一次。
  
  前兩天我們兩人的工作剛好都不太順,心裡有點埋怨;看了當時得知懷了你們兩隻的時候,記錄在FB上的喜悅,說有你們就無所求了,才想起來:對啊,能夠身為你們的爸媽,就是我們最想要的不是嗎?
  
  讀到當時馬麻要給你們餵母奶的狀況,想起昨天你們自己用湯匙吃飯,天啊!這是什麼魔法?這不科學啊!
  
  又讀到小川幾個月大的時候,好像有情緒都悶著不表達出來,然後想起早上不讓你玩吸塵器時,賴在地上哭的樣子,對啊,你小時候其實只是獸性還沒開發嘛,哈哈哈哈哈哈~~
  
  聽著當時擔心美眉牙齒長太慢而寫的「小石的牙齒」這首歌,馬麻唱著上面下面只各長一顆的小怪妹,前陣子才學會咧嘴怪笑,把已經快長滿的兩排白白的小牙齒都露出來......
  
  太多太多了。
  
  想起了很多已經忘記的事情。想起了此刻我們一家四口這樣生活著,這一路走來是多麽的難得。
  
  如果有人問我們,看著你們長大到現在,心裡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覺得像中了樂透頭獎呢!」我們會這樣跟人家說喔。
  
  因為把拔馬麻覺得,有你們兩個當我們的小孩,真是太幸運了啊。套一句馬麻年輕時常常用來開玩笑的話──

  「Couldn’t be better呢。」
  
  2017.3.2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概念的重新定义。我们总是急着往前跑,担心错过什么,担心落后于人。但这本书却通过孩子那种近乎永恒的当下感,让我们意识到,其实“现在”才是最丰盛的时刻。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的那些关于“等待”和“专注”的篇章,那些场景设定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等一朵花开,或者专心致志地玩一个简单的积木游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活动,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拥有宇宙般的深度。作为职场上打滚多年的成年人,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注意力被切得支离破碎,而这本书就像一把温柔的梳子,试图梳理我那些纷乱的思绪。它没有强迫你改变,只是让你意识到,那种宝贵的“全神贯注”的能力,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体里,只是被我们自己遗忘了。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像是一次非常深入的自我对话,它不像那种心灵鸡汤,直接给你答案或口号,而是通过一种非常细腻、旁观者的视角,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执念。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捕捉那些“瞬间”时的功力,那种捕捉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哲学意味的笔触,真的非常高明。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被各种规则和框架束缚太久,忘了事物本来的面貌。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某些事情上过于复杂化了。这本书没有说教,它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那扇门,让你自己走进去,然后自己跟那个“过去的孩子”和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劝诫都来得有力。它不只是关于“孩子眼中的世界”,更是关于“如何用那双眼睛再看一次我们自己所构建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温暖的色调,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就很有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拿到手的时候,我先是仔细端详了一番,觉得作者在视觉呈现上花了不少心思。内页的排版也挺舒服的,字体的选择很柔和,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酸涩。尤其是一些章节的过渡页,会用一些非常质朴的插图或者手绘的小图景,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入那种纯真的氛围里,感觉就像是翻开一本旧相册,里面记录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温馨片段。整体来说,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非常高,看得出来出版方是用心了,绝对是那种会让人忍不住想在书架上多摆放几年的类型。这种用心的细节,其实也是对内容的一种尊重吧,让人在翻开文字之前,就已经对即将进入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感。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主题的书本有点保留,总觉得会不会太“假掰”或者过于文艺腔。但读完第一章后,我的顾虑就完全打消了。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虽然主题很深刻,但表达方式却带着一种台湾特有的那种温暖的叙事腔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更多的是那种“讲故事”的亲切感。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听长辈聊天时的感觉,那种松弛、真实,不设防备的交流方式。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也很好,时而轻快,时而沉静,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它让你感觉,你不是在“阅读”一本被精心雕琢的书,而是在一个午后,跟一位老朋友坐在咖啡馆里,听他娓娓道来他最近对生活的一些新感悟。这种共鸣感,在现今的阅读市场中其实是比较稀缺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很奇妙的“去油腻化”的体验。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很多观点都被过度包装和消费了,连“爱”和“成长”这些主题也常常被贴上各种标签。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有一种天然的“去光环”的功效。它不谈宏大的理论,只是聚焦于最细微的情感流动和观察。举个例子,书中对于亲子互动中那些微妙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的捕捉,简直精准到让人起鸡皮疙瘩。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智力或经验的差异,而是因为我们停止了去“看”——真正地、毫无预设地去看。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而在于提醒你,在你成为家长之前,你首先是一个曾经充满好奇心、并且值得被重新看见的“自己”。它提供了一种暂停键,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到那个最纯粹、最本真的自我坐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