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實例突破革新版2.0】:一到多全營養均衡食物泥X作息調整方案,教你養出睡眠、作息、飲食、情緒都穩定的孩子 (電子書)

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實例突破革新版2.0】:一到多全營養均衡食物泥X作息調整方案,教你養出睡眠、作息、飲食、情緒都穩定的孩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嘉穗(晴媽咪)
图书标签:
  • 副食品
  • 宝宝辅食
  • 育儿
  • 儿童营养
  • 睡眠
  • 作息
  • 情绪管理
  • 亲子
  • 0-3岁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5歲前的營養決定90%的腦部發育!」
吃得飽≠吃得營養、吃得好,你的孩子吃對了嗎?
萬名父母都說讚!
晴媽咪獨創的「全營養均衡食物泥」X「作息調整方案」,
從現在開始為寶寶的未來扎根!

  【本書兩大重點】

  Point 1:孩子的睡眠、作息、飲息及情緒是彼此相關連的
  Point 2:副食品時間雖短,卻是養成孩子不挑食、不偏食最重要的階段

  ★Point 1:孩子的睡眠、作息、飲息及情緒是彼此相關連的
  人體自有生理時鐘,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即可順利養成孩子良好作息;
  作息規律的孩子擁有充足的安全感,
  反應在生活上則是睡得飽、吃得好,自然身體健康、情緒好。

  ▶▶▶作息規律十分重要,養成習慣並不難
  本書作者以10多年教育經驗+上萬名父母育兒諮詢經驗,
  規劃出最適合各月齡孩子作息調整方案,
  難解的「夜奶」及「生理時鐘卡住」等問題,
  也有相應解決方法可供參考。

  ★Point 2:副食品時間雖短,卻是養成孩子不挑食、不偏食最重要的階段
  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一次,
  5歲前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副食品吃得好的孩子,
  銜接一般食物後不挑食、不偏食、胃口好,
  營養吸收自然好。

  ▶▶▶「副食品吃得好」有兩層意思
  一是「讓孩子攝取充足的營養」,
  二是「讓孩子熟悉天然食材的滋味」。

  ◤讓孩子攝取充足的營養◢
  食物泥是「大量食材、少量水」,
  一般粥品則是「少量食材、大量水」,
  在食用同等分量的情況下,
  當然是食物泥能提供更多的營養。

  ◤讓孩子熟悉天然食材的滋味◢
  孩子的味蕾是清新的,
  若能及早讓他們熟悉食材原味,
  日後「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挑食機率會大幅下降。

本書特色

  新手爸媽製作副食品必備的觀念和祕訣,完整全記錄!

  對大多數的新手爸媽來說,剛開始要幫孩子準備副食品時,常常手忙腳亂,本書提供許多製作副食品前一定要知道的觀念,例如:什麼是食物泥?該怎麼餵食食物泥?每天食物泥的食用量等,讓孩子天天都吃得開心,快樂成長!

  破解市面上食用副食品的各種迷思!
  網路流傳的副食品製作百百種,但到底哪個是正確?哪個又是錯誤?例如:豆類吃了會脹氣!?葉菜類要去梗!?副食品要添加鹽與油!?現在就一一為你破除各種食用副食品的迷思,新手爸媽們快來檢視一下吧!

  主食X蔬菜,寶寶副食品營養均衡學問大!
  孩子跟大人一樣,營養必須均衡攝取才能健康長大,晴媽咪設計的食物泥中,都有4~7種以上的食材,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營養均衡。讓孩子每天的副食品食物泥中都有主食+蔬菜+各式菜類,每餐的副食品至少都有15~25種食材在內,營養滿分!

  詢問率超高!新手爸媽常見Q&A
  有10年育兒諮詢經驗的晴媽咪,將最常被新手媽媽們問到的副食品Q&A,分享給大家,做詳細完整的解答。到底孩子可以吃些什麼?該吃些什麼?要吃多少?怎麼吃呢?在這裡將通通告訴你!

名人推薦

  【專家好評推薦】


  養生達人、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陳月卿
  京華中醫診所專任醫師  鄒瑋倫

  ★眾多父母一致推薦+多位媽媽實際經驗見證談

  我是一位新手媽媽,對副食品一知半解的我,在兒子5個多月時求助於晴媽咪,當時得到立即的解答與幫助,她不藏私地教導我如何循序漸進地準備與製作副食品。現在孩子3歲,從小就有好胃口,沒有便祕的問題,也不挑食。我一直相信這都是因為一開始對副食品有了正確的認知和作法,才能在小孩的飲食過程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ya媽咪

  我家的希衡,從吃副食品開始就是全食物泥。剛出生體重一直是3%以下,一直到吃食物泥後體重慢慢上升,現在已經1歲8個月,體重上升了50~85%左右,之前我們一直不敢給希衡嘗試太多食材,但是跟著晴媽咪的副食品各階段慢慢嘗試,希衡在這段時間,也嘗試了很多新食物呢!真的很感謝晴媽咪提供給孩子營養均衡豐富的食物泥。 ─希衡媽咪

  有一天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約我一起去上製作食物泥的課程,當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這不是看看書、上上網就會的事情嗎?為什麼還要上課?不過我還是去了(幸好我有去),讓我在日後準備孩子食物泥的日子,非常輕鬆且愉快。  ─櫻桃媽咪
启程新手爸妈的亲子探索之旅:全面指南与实用策略 本书是一本专为初为人父母者量身打造的综合性指南,旨在陪伴新手父母走过从孕育到育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它摒弃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聚焦于提供详尽、可操作的实用建议和策略,帮助父母们建立自信,从容应对育儿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理解”与“陪伴”的重要性。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我们提供的是一套灵活的框架,鼓励父母根据自家宝宝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孕期准备到宝宝学步期的多个重要领域,力求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的育儿支持。 第一部分:孕期准备与身心调整 这一部分重点关注父母在迎接新生命到来前的准备工作。 1. 孕期营养与健康管理: 我们详细解析了孕期不同阶段对营养素的需求,提供了易于执行的食谱建议,并讨论了如何在高压的孕期保持身心健康。书中特别收录了孕期常见不适的自然应对方法,帮助准妈妈们平稳度过孕期。 2. 建立支持系统: 育儿并非孤军奋战。本章探讨了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共同承担育儿责任,以及如何构建强大的家庭与社区支持网络。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沟通技巧,用以解决新手父母间可能出现的观念冲突。 3. 产房待产包与新生儿必需品清单: 一份详尽且实用的物品准备清单,不仅包括了物质层面的必需品,更强调了情感准备的重要性,例如如何为新生儿布置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第二部分:新生儿护理的黄金法则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新生儿护理的各项细节,强调科学照护与情感联结并重。 1. 科学喂养入门: 详细区分了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优缺点及实施细节。内容包括正确的衔乳姿势、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信号、以及如何处理常见的哺乳困难(如乳腺炎、溢奶)。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喂养时间表参考,但同时鼓励父母倾听宝宝的饥饿信号。 2. 睡眠的奥秘与建立: 针对新生儿的睡眠特点,我们解析了“睡眠周期”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是如何安全地让宝宝仰卧睡眠(SIDS预防),以及如何通过建立白天的“清醒-活动-睡眠”节奏,逐步帮助宝宝适应规律的作息,而不是僵硬的定时训练。 3. 日常清洁与安全防护: 从宝宝的洗澡、换尿布到脐带护理,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步骤指导。此外,本章还特别设立了“家庭安全检查清单”,涵盖了从预防烫伤、溺水到居家防撞的方方面面,确保宝宝生活在一个零风险的环境中。 第三部分:宝宝成长里程碑与早期发展 本部分聚焦于0至2岁宝宝的认知、运动和语言发展,帮助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学习引导师”。 1. 运动技能的培养: 详细介绍了“俯趴时间”(Tummy Time)的重要性及正确实施方法。针对爬行、坐立、站立等关键里程碑,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室内外活动,促进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2. 语言与社交启蒙: 探讨了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激发宝宝的语言潜能。这包括“如何与宝宝对话”(即使他们还不会说话)、亲子共读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通过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 3. 情绪感知与调节的萌芽: 宝宝哭泣是沟通的桥梁。本章教导父母识别不同哭声背后的需求(饥饿、疲倦、需要安抚)。重点教授“共情式安抚”技巧,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初步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四部分:挑战应对与亲子关系维护 本部分直面育儿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几个问题,提供温和而坚定的解决方案。 1. 辅食添加的艺术(非泥状食物阶段): 本章详细讲解了引入固体食物(BLW或传统喂养)的原则。内容包括何时开始、如何判断过敏风险、辅食的质地演变,以及如何确保铁、锌等关键营养素的充足摄入。我们强调的是“食物探索”而非“强迫进食”。 2. 应对常见行为挑战: 涵盖了分离焦虑、对陌生人的过度恐惧、以及开始出现“说不”的抗拒行为。书中提供的策略侧重于预防性引导和积极强化,而非惩罚。 3. 维护父母的“自我”: 育儿倦怠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模型,教导父母如何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兴趣、休息和伴侣关系不被牺牲,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育儿状态。 本书最终目标是让父母放下焦虑,享受为人父母的每一个细微瞬间。它不是一本标准答案手册,而是一个充满鼓励、知识和实用工具的伙伴,陪伴您自信地开启这段充满惊喜的亲子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嘉穗(晴媽咪)


  教書10多年,在教師與人母的雙重身分後,啟動想為更多孩子付出的心,並期盼能幫助更多的新手爸媽,將良好的作息與飲食習慣在嬰幼兒時期就奠定基礎,讓父母輕鬆養出有規律作息、營養均衡、充足睡眠、情緒佳、學習能力強的孩子。

  我們沒有任何派別,只希望將多年來協助父母們所累積的真實育兒經驗,分享給需要的父母們,為這些父母們提供另一種養育孩子的方式。

  經歷:
  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
  伊甸文化基金會職訓中心講師
  國、高中美術教師

  現職:
  天晴興業有限公司
  晴媽咪文化事業社 負責人
  嬰幼兒生活作息、食物泥製作課程講師

  天晴工作坊網站:kidsfood.com.tw
  「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讀書會: FB「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社團
  天晴粉絲專頁:FB「天晴工作坊」
  天晴Blog:mr-hands.blogspot.com/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推薦序
媽媽們的經驗談

Chapter 01 輕鬆帶孩子的第一步─生活規律
讓孩子睡得好、吃得好、情緒好
養成孩子什麼都吃的好習慣,奠定健康的基石
養成孩子一覺到天亮的好習慣
預防與改善嬰幼兒副食品食用問題的8大方法
從小的飲食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Chapter 02  Start!從小養成飲食好習慣,從食物泥開始
食物泥的餵食方式
掌握黃金關鍵期,養出不挑食的孩子
孩子厭食與拒食的原因&解決方法
食物泥之餘的點心

Chapter 03  Do it─食物泥!動手跟我這樣做
自己親手做食物泥,堅持給孩子最好的
製作食物泥的器具
煮米的步驟與小技巧

主食類
1號餐  胚芽米
2號餐  胚芽米+米豆(黑眼豆)
3號餐  胚芽米+米豆(黑眼豆)+糙薏仁
4號餐  糙米+米豆(黑眼豆)+糙薏仁
5號餐  糙米+米豆(黑眼豆)+糙薏仁+南杏仁
6號餐  糙米+米豆(黑眼豆)+糙薏仁+南杏仁+黑芝麻
7號餐  十穀米+米豆(黑眼豆)+糙薏仁+南杏仁+黑芝麻

如何清洗及處理蔬菜
葉菜類
1號餐  高麗菜
2號餐  高麗菜+綠花椰菜
3號餐  高麗菜+綠花椰菜+當季綠色葉菜類1種
4號餐  高麗菜+綠花椰菜+當季綠色葉菜類2種
5號餐  高麗菜+綠花椰菜+當季綠色葉菜類3種~多種

如何清洗及處理根莖菜類
根莖菜類
1號餐  地瓜
2號餐  地瓜+栗子
3號餐  地瓜+栗子+蓮藕
4號餐  地瓜+栗子+蓮藕+山藥
5號餐  地瓜+栗子+蓮藕+山藥+洋蔥
6號餐  地瓜+栗子+蓮藕+山藥+洋蔥+牛蒡
7號餐  地瓜+栗子+蓮藕+山藥+洋蔥+牛蒡+甜菜根

關於食物泥的稠稀度與顆粒感
根莖豆類
1號餐  紅蘿蔔
2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
3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蘋果
4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蘋果+豆仁
5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蘋果+豆仁+玉米
6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蘋果+豆仁+玉米+青椒
7號餐  紅蘿蔔+馬鈴薯+蘋果+豆仁+玉米+青椒+黑木耳
1~7號餐食用方式
關於粥

Chapter 04 別再搞錯了!關於副食品的迷思
迷思1   過敏的孩子需延後食用副食品的時間?
迷思2 副食品一定要現做才新鮮?
迷思3 米豆(黑眼豆)要剝皮?
迷思4 葉菜類要去梗?
迷思5 副食品要添加油品?
迷思6 動物性蛋白質優於植物性蛋白質?
迷思7 吃食物泥學不會咀嚼?長大後會懶得咬食物?
迷思8 配方奶應該要一直喝到大?
迷思9 大骨湯、吻仔魚、起司能補充鈣?
迷思10 吃食物泥孩子語言發展會變慢?
迷思11 吃食物泥比吃粥容易餓?
迷思12 餐與餐之間要吃點心?
迷思13 食物泥一定要甜孩子才喜歡?
迷思14 副食品只是過渡性的食物,所以不重要?
迷思15 長大就會好了?
迷思16 因為會色素沉澱,所以不要吃紅蘿蔔?
迷思17 複合食物泥裡多種食材混著吃,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Chapter 05詢問率超高!新手媽媽常見Q&A
1歲前孩子飲食Q&A
【Q1】孩子不喜歡吃紅蘿蔔,可以不要加在食物泥中嗎?
【Q2】為什麼不給孩子喝米湯?
【Q3】為什麼不給孩子喝果汁、吃果泥?
【Q4】孩子便祕怎麼辦?該如何解決?
【Q5】孩子拒吃食物泥,該如何解決呢?
【Q6】孩子喝奶和吃食物泥都不專心,該怎麼辦?
【Q7】為什麼孩子常常吃食物泥吃到一半就開始不耐煩?
【Q8】飲食的惡性循環
【Q9】孩子半夜常常起來夜奶該怎麼辦呢?
【Q10】孩子生理時鐘卡住該怎麼辦?
【Q11】孩子不吃肉怎麼補充蛋白質、鐵質呢?
【Q12】如何從小增強孩子的抵抗力與免疫力?
【Q13】孩子生病時該如何補充營養?該吃些什麼?
【Q14】孩子得了腸病毒怎麼辦?
【Q15】過敏兒是不是很多食材都不能吃呢?
【Q16】假日外出的作息與飲食方式仍要固定嗎??
【Q17】如何維持從小建立的作息、飲食好習慣?
1歲後孩子飲食Q&A
【Q18】為什麼孩子不能在1歲後就正常吃大人的食物?
【Q19】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始讓孩子吃大人的食物?
【Q20】 為什麼孩子吃了食物泥還是偏食?
【Q21】在食物泥之後……,為何孩子拒絕大人的食物?
【Q22】在食物泥之後……,如何讓孩子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吃得不挑食?
【Q23】大孩子的早餐該吃什麼?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71165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1.6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給孩子最好的第一口


  接到晴媽咪的書稿便迫不及待的展讀,因為這正是我推廣全食物歷程中缺少的一塊拼圖, 也是我人生中一個缺口。

  最早接觸晴媽咪是在健康2.0 的節目,我們要製作嬰兒副食品,所以邀訪她,我對她製作的嬰兒副食品非常地著迷,因為不僅顏色漂亮、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對孩子們非常地健康, 尤其她跟我一樣喜歡用破壁調理機,釋放出全食物的全營養,可謂志同道合。

  那為什麼說:晴媽咪為孩子所做的,正是我推廣全食物全營養飲食觀念缺少的一塊拼圖呢?因為孩子的口味應該從小養成,如果從小就能夠吃媽媽用天然食物親手做成的副食品, 不僅不容易偏食,還有助於嬰幼兒期的成長發育,並且養成清新的味蕾,為日後良好的飲食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飲食可以減少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這也是我們癌症關懷基金會目前在推廣親子飲食當中力有未逮的一塊。癌症關懷基金會在照顧癌友飲食營養的同時,發現要預防癌症應該從孩子的飲食教育開始著手,於是深入新北市和台北市各小學,教孩子從遊戲中認識「真食物」、「好食物」、「全食物」,以及均衡飲食的重要。同時舉辦親子飲食班,藉著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動手做餐點,讓孩子認識食物的營養,愛上吃蔬菜。但是,我們也發現,要扭轉父母和孩子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要更早開始、阻力更小、成效更好。而晴媽咪從孩子的副食品開始,正是孩子的第一口。

  為什麼又說晴媽咪所做的是我人生中的一道缺口呢?

  因為當我養育兩個孩子的時候,其實心裡專注的是,如何幫先生抗癌?如何恢復自己的健康?一時並沒有想到可以用調理機來親手製作天然食物的嬰兒副食品,所以就錯過了這個契機,一直到孩子們2、3 歲了以後才開始打蔬果汁、精力湯給他們喝。

  第一次聽說我使用的破壁調理機也可以用來製作嬰兒副食品,是在主持人間衛視的「每日新生機」節目時,營養師在節目後跟我分享她如何用這部調理機製作嬰兒副食品給自己的孩子,只要一點點的分量就可以製作了,而且打出來的效果非常好。當時我的心立刻酸楚了起來,甚至有點想淌血,因為我發現我竟然沒給孩子最好的第一口,還餵他們吃市售的嬰兒食品。

  所以晴媽咪的著作一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拜讀,並且在緊湊的行程裡抽空寫序,因為我不希望再有媽媽會像我一樣日後遺憾、後悔。而最讓我感動的是晴媽咪的愛心與堅持,從教職中發現孩子吃錯食物的後遺症,到親身體驗孩子吃真食物的好處,因而把幫助孩子吃到最好的第一口當成志業,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苦口婆心、不計辛苦地幫助許多新手媽媽。

  我希望有更多的媽媽從她的書中獲得啟發,用這樣好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培養清新的味蕾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小打好健康飲食的基礎,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健康、更快樂,國家、社會更和諧、更有希望!

陳月卿

推薦序二

通往孩子心中唯一的通道―媽媽味


  媽媽不是懶惰,媽媽在學習。
  媽媽不是不會,是忙亂到快起肖。
  媽媽需要好幫手,一本好書。

  寶寶的營養是腦力發育的原料,5 歲前的營養決定90% 的腦部成熟。寶寶的營養也是媽媽非常苦惱的,因為不能買外食、不能吃隔夜菜、不能用速食或泡麵隨便填塞,一定是每餐都用心調理,料理出新鮮健康營養又容易吸收的食物。

  晴媽咪的《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是現在市面上少見有系統,又簡單的副食品料理書, 況且晴媽咪將在教導新手媽媽時,大家常見的疑問與餐桌教養,也一併包含在內,對新手媽媽餵養小孩時會遇到的困難,減輕了不少。

  食物泥和阿嬤年代只會煮粥餵養孫子的想法完全大不相同,食物泥不僅保留了食物的原味,且營養濃度更是豐富。

  孩子的口腔腸胃滿足來自媽媽的用心,媽媽的味道也是孩子一生的記憶。

鄒瑋倫

作者序

  教書10 多年,每天都接觸到非常多的孩子,近幾年才逐漸發現過動、過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日益增加,但直到2008 年接觸嬰幼兒副食品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問題與孩子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有著極大的關係。

  因此決定辭掉教職工作,開始替自己和別人的孩子製作副食品,直至今日,經歷了為許多孩子解決飲食問題的經驗後,我深深感受到副食品不只是讓孩子吃飽就好,因為影響孩子副食品吃得好或不好的關鍵因素包含了:

  1. 生活作息是否規律
  2. 副食品是否營養均衡
  3. 副食品是否好吸收、好消化,不傷孩子的腸胃
  4. 是否吃了含有人工添加物或過甜、過鹹的食物,導致孩子不願意吃副食品

  很多的因素都牽引著孩子的副食品之路,而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更是影響孩子情緒、成長與學習的重大要素,若在嬰幼兒時期父母能陪伴孩子一步一步養成規律的作息與飲食的好習慣,父母將會深深感受到孩子成長中的反饋與感動。坦白說這條路並不好走,需要父母莫大的耐心、堅持、毅力與勇氣,缺其一都無法達成。

  以往在協助其他父母時,我所扮演的角色是先了解孩子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狀況後,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改善方法,然而往往父母們在替孩子矯正作息與飲食習慣時,時常會受到來自於孩子、家人、朋友、網路與自我信心不足的打擊,面對這些狀況時,大部分的父母們都會很受傷、崩潰,甚至想要放棄,因此希望這本書能在父母們尋求協助時給予建議、修正的方向與正向的力量,讓父母們有滿滿的勇氣與力量繼續為孩子堅持下去。

  食物泥推廣的這條路對我而言漫長又辛苦,但多年來從解決孩子與媽媽們的問題中我學習到各種經驗,讓自己更快速的知道孩子飲食哪裡出了狀況、該如何解決,也因此推廣規律生活與均衡飲食成了我的志業,因為我由衷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小奠定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基礎,從小就擁有健康的身體、平穩的情緒與快樂的成長。

  書中給的是一種方式,希望讀者能先確認這樣的方式適合自己與自己的孩子,再依序進行。因為很多時候,在未了解孩子與堅定自己信念時,較易受到他人言語、網路文字所左右,因此進而懷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或錯,一旦要照著書上為孩子建立作息與飲食習慣,就請不要輕易放棄,因為快則1~3天、慢則1週就可以看到孩子的轉變,千萬不要還沒到一天就放棄原本的堅持,因為下一次想再實行時會比第一次更加困難。

  往往在諮詢中會聽到很多的無奈,包含與長輩、保母教養方式不同、溝通的困難、各種外在的資訊干擾……,這些都會影響到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與態度,但父母必須清楚地了解:

  1.孩子是誰的?
  2. 孩子長大後若作息混亂、偏食、挑食、情緒不穩,誰該負責?
  3.孩子成長過程若免疫力不佳、學習力低落,誰該負責?

  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家庭或父母」,因為這一切的根源均來自於父母從嬰幼兒時期為孩子所養成的習慣,所以父母是造就孩子行為最重要的關鍵。為了孩子,父母必須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式與堅持對孩子最好的作法,不要隨意找尋藉口規避責任或偷懶不前,因為藉口與偷懶是父母為孩子堅持的最大敵人。

  規矩≠嚴格,有了規矩,孩子容易從小依照父母所給予的方式養成習慣,而父母也會減少許多責備孩子的情緒,也不會在孩子年紀愈來愈大時對孩子的壞習慣口出惡言,因為這一切的習慣都是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養成的。

  期望這本書能幫助需要的父母們,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努力!

洪嘉穗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的有夠給力!我之前在副食品這塊簡直是摸著石頭過河,看了一堆零零散散的文章和影片,搞得自己神經兮兮的。市面上很多書都是講單純的食材搭配,看了之後還是不知道怎麼應付我家那個不愛吃副食品的「硬頸」寶寶。這本不一樣,它不只是教你怎麼打泥,更強調的是「全營養均衡」和「作息調整」的連動性。我特別欣賞它把作息和餵食時間表設計得那麼實用,不是那種死板板的理論,而是能實際套用到我混亂的日常裡。舉例來說,它對如何處理「拒吃」的當下反應,給的建議超具體,不是叫你「溫柔堅持」,而是告訴你當下可以換哪兩種應急食物,或者怎麼巧妙地調整下一餐的時間點,讓孩子自己「餓」出食慾。光是這部分的策略,就讓我少哭了兩次,先生也對我說「欸,妳最近看起來輕鬆多了」。真的,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這種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實戰技巧,比什麼都重要,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命仙丹,讓我終於感覺自己能掌控局面了。

评分

身為一個追求「無痛育兒」的職場媽媽,時間管理是我的生命線。坦白說,我本來很擔心「全攻略」聽起來就會像要我花一整天在廚房裡備料。但這本的「實例突破革新版」果然名不虛傳,它強調的「聰明備餐」策略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時間零碎的職業婦女量身打造。它不只是提供食譜,更提供了「批量製作」和「快速組合」的SOP。我特別愛它介紹的幾款「萬用基底泥」,可以一次做一大份,然後在未來幾天內,只要加入不同的超級食物粉末或香料,就能變化出完全不同的口味和營養組合,省了我每天洗攪拌機的麻煩。最棒的是,書裡對於「外出用餐」的應對方案也超貼心,提供了好幾種不用微波爐也能輕鬆加熱或直接食用的點子。這讓我終於敢帶寶寶去比較遠的地方參加活動,不用再為了餵食問題而焦慮到影響心情,整個育兒體驗的品質都提升了。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育兒書抱持著懷疑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包裝」得很漂亮,內容空泛,看完整本還是得自己亂摸索。但這本《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厲害之處在於「系統性」的思維,它把副食品這個看似複雜的工程,拆解成非常容易理解的模組。我以前總覺得副食品是「吃飯」,但書裡強調的是「建立規律的進食體驗」。例如,它對不同月齡的質地過渡,不是單純的「從細泥到粗泥」,而是會搭配寶寶的吞嚥發展和對環境的適應力來調整,那個細膩度,真的讓我這個處女座媽媽感到非常安心。還有,書中對於如何建立「餐前儀式感」的描述,超級到位,我照著做了之後,我家寶貝現在看到固定的圍兜和固定的音樂,就會自動張嘴,那個畫面,簡直像在看什麼戲碼一樣神奇。這不只是副食品書,根本就是一本「育兒行為引導手冊」,對我這種追求效率和效果的媽媽來說,CP值高到爆表。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絕對是它處理「睡眠與作息」的角度。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目的是為了副食品,但沒想到它裡面關於「穩定作息」的章節,居然成了我育兒路上的一大轉捩點。我以前總以為寶寶不睡覺、愛哭鬧,都是單純的「肚子餓」或「長牙」,結果書中分析了餵食量不足、餐間點心過多如何影響夜間睡眠的連鎖反應,讓我茅塞頓開。它不是直接教你怎麼「訓練」寶寶睡覺,而是透過調整白天的進食結構和活動量,自然而然地讓孩子進入穩定的生理時鐘。我用了書裡建議的幾個「作息微調術」後,孩子原本半夜會醒來兩三次的狀況,竟然奇蹟般地減少到一次,而且很快就能自行入睡。這種「由內而外」的調整法,比市面上那些強調「強力哄睡」的書籍溫和又持久,讓我感覺自己是真正理解並尊重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不是在跟孩子「對抗」。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非常舒服,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家口吻,讀起來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跟你坐在咖啡廳裡分享育兒心得的「乾媽」在說話。作者的文字充滿了同理心,你知道她真的經歷過那些半夜餵奶餵到懷疑人生的階段,所以她提出的解決方案都帶著一種「過來人」的溫暖和幽默感。她不會苛責那些偶爾偷懶的父母,而是鼓勵我們在「盡力而為」的前提下,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照顧好寶寶。尤其是書中對於「如何與家人溝通副食品餵養理念」的段落,我拿給我婆婆看,連平常對新式育兒法比較保守的長輩,看了之後都能理解並支持我的做法,這簡直是比我成功打出兩週副食品還難達成的成就!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劑強心針,讓我這個容易焦慮的媽媽,在面對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時,都能更自信、更從容地面對,真心推薦給所有掙扎在副食品地雷區的爸媽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