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通常板著面孔出現在大眾面前。但以一個舒適的姿勢、輕鬆的心情透過法眼看世界,也許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結論:法律並不枯燥,也不深奧,甚至有時候,還有點意思。
在法治社會裡,誰也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兒撒歡耍酷,一切得按程序來,所以「慢」。這種「慢」是必須的,是法律固有的本性。作者盡量恪守法眼觀事,辣筆評人的準線。有的話也許不中聽,但從不罵街。
這本隨筆集名叫《法律的慢性子》,法律隨筆作者大多有些悲憤之氣,多有路見不平一聲吼之概,然而,老沈的文字沒有慷慨悲歌式的煽情,也沒有呼天搶地的悲情,讀者所見的是針砭時弊時的匕首投槍以及評論法治事件的鞭辟入裡,對於人間悲苦的淡淡憂傷。
在老沈看來:「在法治社會裡,誰也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兒撒歡耍酷,無論他舉的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旗子,還是喊著『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誠如斯言,老百姓有句話:「不怕慢,就怕站。」中國吃夠了所謂「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虧,危害法治的不是慢性子,恰恰是那些急性子造成了法治到倒退。
這本《法律的慢性子》使我們看到老沈這位人在江湖的法律人的心聲,他透過「說法」「說事」「說武」「說吃」幾個側面娓娓道來,他心向光明,對法治社會的嚮往與憧憬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