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搭配科學:58個風味主題、150種基本食材,世界名廚以科學探索食物原理,運用大數據分析,開啟無限美味與創意十足的廚藝境界 (電子書)

風味搭配科學:58個風味主題、150種基本食材,世界名廚以科學探索食物原理,運用大數據分析,開啟無限美味與創意十足的廚藝境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姆斯.布里西翁(James Briscione)
图书标签:
  • 烹饪
  • 美食
  • 食材
  • 风味
  • 科学
  • 数据分析
  • 厨艺
  • 电子书
  • 料理
  • 创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得獎紀錄】
美國《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年度十大食譜書。

【專業推薦】
江振誠/國際名廚
宜手作/國民媽媽.暢銷食譜書作家
松露玫瑰/愛旅行的煮婦
林裕森/專業葡萄酒作家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貓兒 Cecilia/生活料理家(貓兒的玩樂廚房)
蘇彥彰/法式餐飲顧問,Molar Coffee Grinder 創辦人

瑪德琳.帕克特(Madeline Puckette)/《Wine Folly看圖學葡萄酒》、《Wine Folly看圖精通葡萄酒》作者
法蘭克.史蒂特(Frank Stitt)/《Frank Stitts Southern Table》、《Bottega Favorita》作者
丹尼爾・布呂(Daniel Boulud)/《Letters to a Young Chef》、《Daniel: my French Cuisine》作者
理查・布雷斯(Richard Blais)/《Try This at Home》、《So Good》作者
麥可・安東尼(Michael Anthony)/《The Gramercy Tavern Cookbook》、《V is for Vegetables》作者
阿里・布薩里(Ali Bouzari)/著有《Ingredients》作者

【重點特色】
★透過人工智慧數據分析解構基本風味元素,幫助讀者瞭解風味的組成與結構。
★依據風味配對的科學理論基礎,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協助決定如何使用不同食材搭配出最佳風味。本書分為58個主題風味,每一個都著重在一種或一組食材,總共會涵蓋約150種基本食材。
★為每一組食材設計創意食譜,融會貫通風味配對理論後更有信心嘗試創新搭配。
★無論是餐飲科系學生、專業廚師或是任何想要嘗試創新料理的一般烹飪者都能從書中找到有用的搭配原則及食譜。

【內容介紹】

IBM主廚華生計畫
一本革命性的料理搭配指南

當名廚遇上超級電腦,所有的風味都變成了數據,經過人力難以負荷的運算之後,找出了前所未見的組合。從風味的分子結構去分析料理中的食材搭配,從化學下手理解料理。同一種食材,為何搭配另一種食材會更加美味,或是大大扣分?讀完這本書,你將不再只是「會料理的人」,也將學會專業大廚設計菜色時的思考模式。

150種食材,分別代表58種獨特的風味基質,透過精準的分類、清楚易懂的視覺化風味模組圖表,幫助讀者更加理解一般食物的味道,以及它們的風味結構。《風味搭配科學》整理每一種食材的最佳配對、驚喜配對及可替換食材,並示範以這些資訊開發出令人驚嘆的原創食譜:從醬汁「大蒜蜂蜜醬」,到主菜「咖啡香里肌豬排佐醬燒蜜桃」,還有甜點「檸檬凝乳佐烤橄欖」。無論是家廚還是大廚,這本書都能讓你開始用全新的角度看待料理,重新發現口中的美味!

【各界好評】
我們追求吃得健康、少用加工品和過多的調味料,卻常被誤解為健康飲食=無味。事實上,每種食材都有其特有的營養與香氣,本書利用科學的方式告訴我們風味的奧祕,靠著這本書的搭配指南,讓食材相互碰撞激發出美味的火花,這才是餐桌上該有的味道。
──宜手作/國民媽媽.暢銷食譜書作家

我一直在等待一本專業的風味專書,我想我終於等到了。我非常喜歡。
──松露玫瑰/愛旅行的煮婦

人工智慧、大數據can help!!只要有相近似的香氣分子,不同食材就能協調地搭配在一起。這本書可以幫我們跳出慣常積習,輕易地找尋到食材組合的創意靈感。
──林裕森,專業葡萄酒作家

在廚藝的世界裡,風味的如何配對,無疑是最難以捉摸的奧祕。此書從近年餐飲界越臻成熟的科學檢證出發,實際藉由食材彼此間所含化合物的關聯與共鳴,建構出一套可遵循的搭配理論、脈絡與可能性,別具意義。不僅可作為專業料理人的創作依據,對純粹依賴過往涉獵與經驗的煮婦如我,讀來也覺眼界大開、靈感多多。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非常棒也非常有深度的風味搭配,你完全可以忽略令人困擾的化學名詞,光是食譜後面的驚喜配對就足以讓人大呼:喔喔喔,原來可以這樣搭配呀……
──蘇彥彰/法式餐飲顧問,Molar Coffee Grinder 創辦人

將最佳風味組合加以分解,使主要食材得以大放異彩的迷人集合......這本書的視覺效果非常驚人,就像是寫給美食追求者的科學課本,輔以特別有用的前言……《風味搭配科學》是美食/食品科學怪咖的寶貝。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烹飪教育學院烹飪研究總監布里西翁與妻子帕克赫斯特合著,透過科學探索常見食材的風味特徵,絕對會讓熱愛鑽研食物的人滿心歡喜……喜歡實驗的專業廚師和煮夫煮婦也會喜歡這種獨具見解的方法。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風味搭配是區別素人煮婦煮夫與主廚的基石,《風味搭配科學》將幫助您像主廚一樣思考。
──瑪德琳.帕克特(Madeline Puckette),著有《Wine Folly看圖學葡萄酒》、《Wine Folly看圖精通葡萄酒》

詹姆斯.布里西翁是一位具有天賦又富創造力的廚師,他將趣味算法應用於這本書中。《風味搭配科學》利用科學來擴大食材組合可能性的小宇宙,並在過程中指出通往烹飪未來的途徑。
──法蘭克.史蒂特(Frank Stitt),著有《Frank Stitts Southern Table》、《Bottega Favorita》

如有廚藝學生想要增進對食材、風味、質地的知識,這本淺顯易懂的書不啻是最好的工具書。而對於當代廚師來說,把握機會研讀並理解這三種元素的科學原理,則可獲得極佳的優勢。這個領域的每個人都應該善用此書!
──丹尼爾・布呂(Daniel Boulud),著有《Letters to a Young Chef and Daniel: my French Cuisine》

《風味搭配科學》不只是一本充滿美味食譜與洞見的優質料理書;更重要的是,對專業又對廚藝充滿熱情的家庭料理人來說,這肯定是必備書。
──理查・布雷斯(Richard Blais),著有《Try This at Home》、《So Good》

《風味搭配科學》的內容既有趣且深刻,主廚可藉此活潑地運用不同食材。不管是專業廚師或一般烹飪者,都可以從書中的圖表出發,發展出無限創造力。
──麥可・安東尼(Michael Anthony),著有《The Gramercy Tavern Cookbook》、《V is for Vegetables》

想要揭開風味如何運作的神秘面紗,我們可能還要花上好幾十年的功夫,但此時,布里西翁提供每個料理人這份平易近人的資源,還有具啟發性的靈感與美味的食譜。
──阿里・布薩里(Ali Bouzari),著有《Ingredients》
舌尖上的編年史:從古文明到未來餐桌的風味演進與文化脈絡 書籍簡介 這部宏大的著作,旨在深入剖析人類飲食風味的歷史長河、文化載體及其未來趨勢,而不聚焦於單一的烹飪科學或現代配方分析。它是一部關於「味道如何定義文明」的史詩級探討,追溯了人類如何從狩獵採集走向精緻餐飲的漫長旅程。全書結構嚴謹,以時間線索與地理劃分相結合,為讀者構築起一幅風味地理學與人類學的壯闊圖景。 第一部:風味的起源——遠古的火種與大地的饋贈 (約 500 字) 本部分回溯至人類使用火的里程碑事件,探討烹飪如何從生存手段轉變為文化儀式。我們將聚焦於早期文明對「五味」(酸、甜、苦、辣、鹹)的原始認知和利用。 發酵的奇蹟: 探討麵包、啤酒、奶酪在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早期東方文明中的獨立發展路徑。重點分析這些早期技術如何無意中創造出複雜的鮮味前體,即便當時的人們尚無化學概念。例如,古埃及釀酒過程中對穀物蛋白的分解,與現代風味提升的基礎原理進行對比。 香料之路的雛形: 追蹤最早的貿易網絡如何圍繞著「防腐」與「增香」的需求建立。從印度對胡椒的壟斷,到地中海對草藥的使用,描繪出風味物質如何成為早期經濟與政治角力的籌碼。重點剖析古羅馬帝國飲食中,對魚醬(Garum)的狂熱,解析這種極致的鹹鮮風味如何滲透到帝國的每一個階層。 古典醫學與口味哲學: 考察古希臘的「四體液學說」如何直接影響了古羅馬和中世紀歐洲對食物的分類與偏好。食物的「熱性」與「冷性」判斷,如何主導了食材的選擇與烹飪方式,這是一種基於經驗而非實驗的風味平衡哲學。 第二部:中世紀的交融與地理的隔閡 (約 500 字) 從中世紀的堡壘到亞洲的王朝,本章節將探討在全球化尚未成熟的背景下,不同地域風味體系是如何獨立演化並建立其核心美學的。 東方「氣」的哲學與烹飪: 深入探討中國烹飪中「和、合、養」的理念。重點分析「鑊氣」(Wok Hei)的形成,它不僅是一種溫度效應,更是一種哲學上的平衡體現。同時,對比日本料理中「旨味」(Umami)概念的早期萌芽,如何透過昆布和鰹節的組合,建立起低調而深沉的風味基調,與西方高飽和度的風味形成鮮明對比。 中世紀歐洲的調味藝術: 分析修道院和貴族廚房中對大量香料(如肉豆蔻、丁香)的依賴,這反映了當時的權力結構與對遠方物產的渴望。探討糖(當時極為昂貴)在甜點中扮演的角色,它更多是財富的展示,而非單純的口感需求。 新大陸的風味革命前夜: 簡要概述美洲原住民飲食的獨特性,如玉米、辣椒和可可的深度文化意義。這些「新世界」的風味元素尚未進入舊世界主流視野,但它們的潛力已在美洲大陸上以複雜的形式展現。 第三部:全球化的衝擊與風味的再定義 (約 500 字) 文藝復興後期至工業革命時期,世界風味版圖被徹底重塑。這部分著重於地理大發現帶來的食材交換,以及工業化對傳統製作工藝的挑戰與革新。 大交換時代的風味碰撞: 詳述番茄如何從美洲的「毒蘋果」轉變為地中海飲食的核心,以及土豆、玉米如何在歐洲和亞洲農村經濟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這不僅是食材的轉移,更是地域性風味敘事的重寫。分析番茄酸甜的引入如何催生了現代醬汁體系的雛形。 工業化對風味的「標準化」嘗試: 探討早期食品工業(如罐頭製作、人工香精的雛形)如何試圖固定或複製自然風味。這引發了對「真實風味」的第一次大規模文化焦慮。探討咖啡和茶葉在工業化包裝下,如何從奢侈品轉變為日常的風味飲品。 現代廚藝的萌芽與反思: 考察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隨著烹飪書的普及化,風味描述從模糊的定性描述(如「美妙的」)逐漸轉向更精確的(如「濃郁的焦糖化」),這標誌著對風味解析的渴望正在醞釀。探討此時期對「傳統」的懷舊情緒,如何催生了對地方特色菜系的重新保護與記錄。 總結:風味的未來敘事 全書最終將視野投向當代,探討在永續性、基因工程與文化融合的大趨勢下,人類風味的下一階段會走向何方。我們不再僅僅是品嚐者,而是風味歷史的積極參與者與塑造者。本書提供的是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理解今日盤中的每一口味道,都承載著數千年的人類遷徙、戰爭、交流與創造的重量。這是一部風味的史詩,而非食譜的集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姆斯.布里西翁(James Briscione)
詹姆斯是主廚也是「Food Network美食頻道」名人,他主持了獲獎的數位節目《Man Crafted》,並在新的「Food Network」APP上發布直播和點播的烹飪課程。他是史上第一位連獲兩屆料理實境秀《廚藝大戰》(Chopped)冠軍的廚師,經常在相關節目中擔任主持人和評審,曾參與《Beat Bobby Flay》、《The Kitchen》、《Best Thing I Ever Ate》、《The Dr. OZ Show》等節目。詹姆斯曾任美國廚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Culinary Education, ICE)廚藝研究總監、IBM「主廚華生計畫」的主導主廚,目前是Angelena’s Ristorante Italiano餐廳負責人。

布露克・帕克赫斯特(Brooke Parkhurst)
詹姆斯.布里西翁的配偶兼創意夥伴,是一位小說家、料理書作家,也是ABC網路及數位頻道料理節目的知名主持人。

譯者簡介

楊馥嘉
交通大學外文系畢,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從出版業神祕的版權,走入餐飲品牌文案,又踩進廚房協助甜點研發,現為自由工作者。喜愛研究飲食與生活多樣性,熱衷產出文字與好吃的東西。

图书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風味配對的藝術與科學 2
如何使用本書 10

第二章:食材 17

A
Allium 蔥屬蔬菜—大蒜、洋蔥、青蔥、紅蔥頭、韭蔥、熊蔥、蝦夷蔥 8
食譜:大蒜蜂蜜醬

Artichoke 朝鮮薊 22
食譜:塔西尼白芝麻醬油醋汁

Asparagus 蘆筍 26
食譜:啤酒漬芥末籽醬

Avocado 酪梨 30
食譜:芝麻酪梨沙拉佐無花果醋

B
Beef 牛肉 34
食譜:可可香料烤牛肉

Beet 甜菜根 38
食譜:甜菜根胡蘿蔔沙拉佐柳橙榛果油醋醬

Berry 莓類—草莓、藍莓、黑莓、覆盆莓、蔓越莓 42
食譜:雞肉蘑菇漢堡佐草莓醬

Brassica Oleracea: Floral 蕓薹屬甘藍類:花—青花菜、白花椰菜、寶塔花椰菜 46
食譜:鍋炒青花菜、花生與南瓜

Brassica Oleracea: Leafy 蕓薹屬甘藍類:葉—高麗菜、抱子甘藍、結頭菜、羽衣甘藍、甘藍菜葉 50
食譜:鮮味油醋醬

Brassica Rapa 蕓薹屬蕓薹類—大白菜、青江菜、西洋菜苔、蕪菁、芥菜 54
食譜:煎烤蔬果雞肉佐烤榛果

C
Capsicum 椒類—甜椒、辣椒 58
食譜:香蕉辣醬

Caramel 焦糖 62
食譜:辣味魚露花生脆糖

Carrot 胡蘿蔔 66
食譜:咖啡五香烤彩虹蘿蔔沙拉

Citrus 柑橘類—柳橙、檸檬、萊姆、葡萄柚 70
食譜:鼠尾草辣漬柑橘

Cocoa 可可 74
食譜:巧克力慕斯佐甜菜蛋白霜

Corn 玉米 78
食譜:玉米椰子烤布蕾

Cress 水芹—西洋菜、金蓮花、胡椒草 82
食譜:火烤牡蠣佐西洋菜培根奶油

Crustacean 甲殼類—螃蟹、龍蝦、蝦、螯蝦、明蝦、海蜇蝦 86
食譜:蝦子秋葵什錦濃湯

Cucumber 黃瓜 90
食譜:小黃瓜、莓果與開心果沙拉佐羅望子油醋醬

D
Dairy 乳製品—牛奶、鮮奶油、起司、優格、白脫牛奶、酸奶、法式酸奶油、奶油 94
食譜:核桃香料優格沾醬

E
Egg 雞蛋 98
食譜:醃蛋黃

Eggplant 茄子 102
食譜:炸茄子佐阿勒坡辣核桃醬

F
Fennel 茴香芹 106
食譜:咖啡冰淇淋佐酒香茴香芹與洋李

Fig 無花果 110
食譜:無花果橄欖核桃調味醬

Fish 魚 114
食譜:咖啡醃漬鮭魚

G
Game Meat 野味肉類—鹿肉、麋鹿肉、山豬肉 118
食譜:野味醃肉香料

Ginger 薑 122
食譜:開心果伏特加風味薑汁驢子

Grain 穀類—小麥、大麥、燕麥、法羅麥、藜麥 126
食譜:辣味鮮蝦椰奶燕麥粥

Grape 葡萄 130
食譜:香料烤葡萄

Green Bean 四季豆 134
食譜:四季豆堅果脆粒

H
Honey 蜂蜜 138
食譜:辣味蜂蜜糖漿

J
Jerusalem Artichoke 菊芋 142
食譜:琴酒風味焦化奶油醬

K
Kiwi 奇異果 146
食譜:黃金奇異果蔓越莓調味醬

L
Lamb 羊肉 150
食譜:羊肉調味醃料

Lemongrass 檸檬香茅 154
食譜:檸檬香茅苦精

Lettuce 萵苣 158
食譜:羅望子醬烤楔形萵苣沙拉佐新鮮香草醬

M
Melon 瓜類水果—西瓜、哈密瓜、蜜香瓜 162
食譜:義式烤麵包片佐培根橄欖醬與哈密瓜薄片

Mollusk 軟體動物—蝸牛、淡菜、牡蠣、鳥蛤、干貝、蛤蠣、章魚、烏賊 166
食譜:大麥白花椰菜燉飯

Mushroom 菇類 170
食譜:牛肝菌榛果巧克力蛋糕

N
Nut 堅果—杏仁、腰果、榛果、花生、胡桃、松子、開心果、核桃 174
食譜:花生萊姆馬卡龍夾餡焦糖牛奶醬

O
Olive 橄欖 178
食譜:檸檬凝乳佐脆烤橄欖

P
Pea 豌豆類:青豌豆仁、荷蘭豆、甜豆、普通豌豆仁 182
食譜:甜豌豆泥、烤豬肉與椰子參巴醬墨西哥餅

Pome Fruit 仁果類水果:蘋果、梨子、榲桲 186
食譜:青蘋果、羅勒與草莓莎莎醬

Pomegranate 紅石榴 190
食譜:檸檬香茅辣優格醃漬烤雞綴紅石榴籽

Pork 豬肉 194
食譜:藍莓辣根醬

Potato 馬鈴薯 198
食譜:甜菜根藍紋起司瑞士薯餅佐酪梨醬

Poultry 家禽類:雞、火雞、鴨、鵪鶉、乳鴿、雉雞、珠雞、鵝 202
食譜:杏桃、鼠尾草與開心果印度酸甜辣醬

R
Radish 蘿蔔 206
食譜:櫻桃蘿蔔蘋果沙拉佐羅勒醋

Rice 米 210
食譜:覆盆莓米布丁

Root Vegetable 根莖類蔬菜:根芹菜、歐洲防風草、婆羅門蔘 214
食譜:烤根莖蔬菜佐薑味莎莎青醬

S
Squash, Summer 夏南瓜:櫛瓜、黃南瓜、佛手瓜、碟瓜、櫛瓜花 218
食譜:泰式辣味櫛瓜沙拉

Squash, Winter 冬南瓜:橡實瓜、奶油豆瓜、金線瓜、地瓜、南瓜 222
食譜:甜瓜沙拉佐醃漬冬南瓜

Stone Fruit 硬核水果:桃子、甜桃、洋李、杏桃、櫻桃 226
食譜:咖啡香里肌豬排佐醬燒蜜桃

Sugar Syrup 糖漿:蔗糖漿、糖蜜、高粱糖漿、楓樹糖漿 230
食譜:炙烤糖醋旗魚串

T
Tomato 番茄 234
食譜:紅茶番茄醬汁

Tropical Fruit 熱帶水果:芒果、鳳梨、香蕉、椰子、百香果、木瓜 238
食譜:蟹肉、芒果、蒔蘿與波布拉諾辣椒沙拉

Truffle 松露 242
食譜:松露與烤甜菜根沙拉

V
Vanilla 香草 246
食譜:香草奶油 

第三章:更多的靈感啟發 251
風味的成分 252
六種基本味道 253
食物的質地口感 255
食物含有的芳香味化合物 256
主要香氣與次要香氣 260
味道、主要香氣與風味配對表 264

參考資料 298
謝辭 299
索引 301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59226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9.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台北人,我對「創意十足的廚藝境界」這個描述很有感觸。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能從親手製作美食中找到放鬆和創造的樂趣,是極為療癒的一件事。這本書似乎提供了打破常規的鑰匙,讓我能跳脫舒適圈,嘗試那些過去覺得「不可能搭」的組合。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的實例來驗證那些理論,光有科學數據會顯得枯燥,但如果能搭配實際的風味範例,那就太棒了。我猜測它應該會引導讀者去思考,當我們稍微調整酸度、鹽度或某一關鍵香氣分子的比例時,整個風味輪廓會如何微妙地變化。這種細膩的感知能力,正是區分普通廚師和真正烹飪藝術家的分水嶺。期待這本書能將我從「會煮飯」的層級,提升到「懂風味」的境界。

评分

老實說,我對市面上太多「噱頭」十足的食譜書有點膩了,內容空泛,圖文不符。但這本《風味搭配科學》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強調的是「原理」和「探索」,這正合我意。我比較偏好那種能讓我舉一反三的書籍,而不是只能死背的清單。書中提到「世界名廚以科學探索食物原理」,這部分最吸引我,因為名廚的經驗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濃縮的實踐,如果再疊加上科學的驗證,那這個知識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像大廚一樣思考,當我手邊只有幾樣隨機的食材時,能快速判斷出最佳的風味組合。比起那種教你做一道菜的書,我更喜歡這種拆解結構的書,它能幫我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風味資料庫,讓我的廚房創意不再受限於既有的食譜框架。這才是真正能讓廚藝「進化」的關鍵。

评分

坦白說,我對電子書這種形式也抱持著開放的態度,特別是這種理論與數據導向的書籍。在電子書上閱讀或許更方便隨時查閱,尤其是在廚房裡,可能只需要快速搜尋某個風味成分的搭配建議,就不用弄髒厚重的實體書了。光是「大數據分析」這個詞,就讓我聯想到這本書的資訊密度肯定非常高,或許可以期待它內建的搜尋功能能幫助我快速定位到特定的食材或風味主題。比起單純的烹飪技巧,我更看重這本書所傳遞的「方法論」,它教導我們如何科學化地面對食物,這種結構性的知識比單一食譜的價值要來得長遠。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啟發性的練習,例如「挑戰你最不信任的風味組合」,用科學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那些被傳統偏見所限制的美味可能性。

评分

這本《風味搭配科學》光聽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它不再是傳統食譜那種「照著做就好」的風格,而是深入到食物的底層邏輯,用科學的角度解構味覺的奧秘。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某些食材搭在一起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這本書顯然就是要替我們揭開這些謎團。看到「大數據分析」這幾個字,我就知道這不是憑空想像的理論,而是有扎實的數據基礎在背後支撐,這對於追求精準和效率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想,學會了這些原理,以後不管是在家裡試驗新菜色,還是在外面的餐廳點餐,都能有更深刻的體會,不再只是單純地「好吃」,而是懂得「為什麼好吃」。特別期待它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把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直覺性的搭配,轉化成一套可以被理解、甚至可以被複製的知識體系。對於熱衷於廚藝研究的玩家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納入書架的工具書,它賣的不只是食譜,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升級。

评分

這本《風味搭配科學》的厚度與深度,從書名就能感受到絕非等閒之輩。我對它「58個風味主題」和「150種基本食材」的廣度感到驚訝,這意味著它涵蓋的範圍極廣,從東方到西方,從基礎調味到複雜醬汁,應該都有涉獵。對於像我這樣偶爾會覺得自己廚藝停滯不前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種系統性的整理簡直是及時雨。我們常聽說某種風味組合是經典,但很少人能解釋清楚背後的化學反應。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為什麼」解答清楚,那不僅能提升我的烹飪技巧,更能滿足我作為一個知識探索者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用清晰易懂的圖表或流程圖來解釋複雜的科學概念,避免淪為純粹的學術論文,畢竟,我們最終還是想把知識應用到鍋鏟上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