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骰子,量子物理大白話 (電子書)

上帝的骰子,量子物理大白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金海
圖書標籤:
  • 量子物理
  • 科普
  • 物理學
  • 上帝的骰子
  • 電子書
  • 科學
  • 通俗易懂
  • 量子力學
  • 理論物理
  • 蔡英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懂不懂量子力學是物理學傢的事,會不會用就是咱們的事,
  利用好的話,你就可能是下一個馬雲或比爾‧蓋茲。」
  ——百萬YouTuber 老高與小茉
   
  什麼是量子力學?
  就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國高中學的物理是宏觀世界的),
  也是一門與人類直覺相衝突的物理學。
  
  例如,量子力學最著名的例子,是一隻名為薛丁格的又死又活的貓?
  啥?怎麼會有貓又死又活呀?
 
  量子力學還說,地球是個波,電腦是個波,你和我也是一個波……
  所以,你看到的我,不是真的我?(這明明是物理學,怎麼聽起來像哲學)
 
  還有,你相信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嗎?
  (別笑,我這麼說絕非韓劇看太多,
  但你如果看過電影《星際效應》,顯然你已經接受量子物理瞭)
 
  這門學問聽起來荒謬,為什麼還要搞懂它?
  因為沒有量子物理,就沒有現代資訊革命。
  
  我們天天滑的手機裡麵的晶片、充電器,
  治療青光眼、近視眼的雷射光,還有可以診斷齣大部分腫瘤的核磁共振等,
  都是量子物理的一種。(因為它們都是一種波)
 
  在已開發國傢中,超過1/3的國內生產總值都跟量子力學有關,
  這是一門改變人類生活最有用的物理學。
    
  本書作者羅金海,是擁有100萬粉絲「量子學派」部落格的創始人,
  曾在中國國傢技術中心設計潛艇,還在新聞行業做過評論主編。
  在量子學派部落格上連載的「量子物理趣畫」,
  將難懂的量子物理知識,化為簡單漫畫,網路纍計閱讀超過三韆萬次。
 
  ◎量子力學的基本定律
  科學傢常說,萬物皆有定律,天上天下,沒有物理學解釋不瞭的現象,
  偏偏量子力學主張:宇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能量世界,直到你看見,它纔存在!
  (聽起來很像哲學)
  所以,主張確定論的天纔發明傢愛因斯坦就非常嗤之以鼻,甚至帶頭反對!
 
  但量子力學真的不可預測嗎?其實它是有跡可循的,
  作者用有趣的漫畫,解釋「不確定性原理」、「思維實驗」和「互補原理」,
  告訴你量子物理的基本定律。
 
  ◎真理與不確定性的物理大戰
  量子力學的齣現,竟然要感謝一群科學傢的私人恩怨?
  1927年,以丹麥物理學傢波耳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以「不確定性原理」解釋量子力學,
  而主張萬物都存在「確定性」的愛因斯坦,為瞭真理隻身挑戰一群物理學傢。
  
  沒想到,三迴閤下來,愛因斯坦三戰全輸,
  並留下一句名言:「你真的相信,月亮隻有在看著它時纔真正存在嗎?」
  所以他終其一生都無法認同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曾說:「上帝不擲骰子。」
  霍金博士卻說:「上帝不但擲骰子,他還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
  這個物理學史上最大的論戰,到底誰是誰非?
  本書用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你眼前。
   
  對瞭,想認識量子力學,韆萬不要「不自量力」(不要自學量子力學!)
  本書可以幫助你。
 
各界推薦
 
  暢銷科普作傢/林文欣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物理科教師/劉彥廷
  科普粉絲專頁/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探索宇宙的奧秘:一場跨越時空的智慧之旅 這是一部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人類知識前沿的巨著,它以嚴謹的邏輯和引人入勝的敘事,構建瞭一幅關於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交織的宏大圖景。本書內容涵蓋瞭從古希臘哲學的思辨到現代科學的最新發現,旨在揭示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規律,並探討人類認知在理解宇宙過程中所麵臨的哲學與科學挑戰。 第一部分:基石的奠定——經典世界的精確與局限 本書伊始,帶領讀者迴到人類理性思維的黃金時代,細緻考察由牛頓力學所構建的那個確定性、可預測的宏大機械宇宙模型。我們將迴顧經典物理學的核心概念,例如絕對時空觀、能量守恒定律在宏觀尺度上的完美體現,以及拉普拉斯妖所代錶的決定論思想的巔峰。這一部分不僅是對經典物理學成就的緻敬,更是為瞭精確地標定齣其理論框架的邊界。我們深入探討瞭當這些經典理論應用於極端條件——極高速度和極小尺度——時所暴露齣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些矛盾如同地平綫上升起的迷霧,預示著一場物理學範式的根本性變革。例如,對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的經典解釋的失敗,清晰地揭示瞭能量的連續性假設的崩潰,為後續革命性的理論奠定瞭必要的鋪墊。我們還將考察德布羅意物質波的初步設想,盡管它帶有濃厚的猜測色彩,卻已隱約觸及瞭物質與波的二元屬性的邊緣。 第二部分:新大陸的航行——相對性理論的宏偉構建 隨後,本書將筆鋒轉嚮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顛覆性重構。我們詳盡闡述瞭狹義相對論如何通過將光速的恒定性置於絕對的地位,徹底瓦解瞭牛頓體係中獨立於物質之外的時空框架。讀者將跟隨作者的步伐,理解洛倫茲變換如何優雅地解釋瞭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現象,以及質能等價原理($E=mc^2$)對物質本質的深刻洞察。 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本書進入對廣義相對論的深度剖析。我們不再將引力視為一種神秘的超距作用力,而是將其描繪成時空幾何自身的彎麯。通過對黎曼幾何概念的通俗化解釋,我們得以理解行星軌道為何是光錐上的“測地綫”,以及引光效應、水星近日點進動等現象如何被這一全新的引力理論完美解釋。本書特彆強調瞭廣義相對論在宇宙學中的巨大成功,例如對宇宙膨脹的預言、黑洞的存在性及其視界的物理意義,以及引力波作為時空漣漪的直接探測所帶來的震撼。這一部分是對人類理性推導能力的最高禮贊,它描繪瞭一個動態、非歐幾裏得的宇宙模型。 第三部分:微觀世界的迷宮——量子力學的革命性內涵 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物理學史上最深刻、也最具爭議性的革命——量子力學的誕生與發展。我們細緻迴顧瞭普朗剋對能量量子化的首次大膽假設,以及玻爾模型在解釋原子光譜中的功績與局限性。隨後,重點轉嚮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和薛定諤的波動方程,揭示瞭物理學如何從對粒子軌跡的精確描述轉嚮對概率幅的計算。 一個核心章節專門用於解析量子疊加態和波函數坍縮的悖論。我們不會迴避對“薛定諤的貓”這一思想實驗的深入討論,旨在引導讀者思考在微觀層麵,觀測行為如何與被觀測對象緊密耦閤。本書詳細對比瞭哥本哈根詮釋(概率性、非定域性)與其他試圖恢復確定性的詮釋(如多世界理論或隱變量理論)之間的哲學分野和實驗可檢驗性。對量子糾纏現象的闡述尤為細緻,它揭示瞭宇宙中存在著一種超越經典定域實在觀的深刻聯係,即“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我們還探討瞭量子場論的基礎概念,理解基本粒子如何被視為量子場的激發態,為粒子物理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四部分:未竟的統一——前沿探索與哲學反思 在收官部分,本書將目光投嚮瞭當前物理學麵臨的最前沿挑戰:如何調和描述宏觀宇宙的廣義相對論與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場論。我們係統地介紹瞭弦理論(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等試圖構建“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主要嘗試。對於弦理論,本書著重解釋瞭其對額外維度的需求以及M理論的概貌;對於圈量子引力,則側重於其如何通過量子化時空本身來解決奇點問題。 最後,本書升華至對科學哲學與人類認知的探討。麵對量子力學中固有的概率性和不確定性,我們重新審視瞭“實在性”、“客觀性”和“因果性”這些被人類心智視為理所當然的概念。本書旨在激發讀者進行深刻的哲學思考:我們所理解的物理定律,究竟是宇宙的固有屬性,還是人類心智在處理復雜信息時所建構的模型?通過迴顧物理學跨越韆年的演進,本書試圖為讀者提供一個堅實而又充滿敬畏的視角,去擁抱一個比我們想象中更為奇妙、更為深邃的宇宙。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次邀請,邀請所有對知識抱有無限熱忱的探索者,加入到這場對終極真理的永恒追尋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金海
 
  擁有100萬粉絲「量子學派」部落格的創始人,曾在中國國傢技術中心設計潛艇,還在新聞行業做過評論主編。熱愛科學,迷戀人文,左半腦和右半腦戰鬥力均等。既是「數理世界懂詩詞歌賦的工程師」,又是「人文學科裡懂量子力學的主編」。
 
  在量子學派部落格上連載的「量子物理趣畫」以詼諧幽默、輕鬆搞笑的筆法,將難懂的量子物理知識推嚮閱讀量近十萬次,纍計閱讀超過三韆萬次。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上帝不擲骰子!/林文欣
推薦序二 老師,應該是知識的錶演者/劉彥廷
推薦序三 解鎖我們不曾真正理解過的客觀宇宙/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引言 量子力學的前夜
第一章 從光的本質說起
第二章 舊量子論的奠基
第三章 量子力學的基本定律
第四章 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的偉大戰爭
第五章 薛丁格的貓
第六章 貝爾不等式
第七章 量子力學的應用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96547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0.0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上帝不擲骰子!
暢銷科普作傢/林文欣
 
  20世紀初,法國有一位世襲公爵且傢族富有的年輕人,最初主修歷史,後來對物理學產生興趣,就改攻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1927年,這位年輕人發錶博士論文的主要論點隻有一個:「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麼反過來粒子也可以是波。」意思是具有粒子特性的電子、中子及質子也可以具有能量形式的波。
 
  1927年,通過電子衍射實驗證實瞭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這位名叫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的年輕人,獲得瞭192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歷史上唯一用博士論文得到諾貝爾獎的人。
 
  此時,人類終於認識到:所有的物質,不管是光還是電子、中子及質子,都有兩個身分,既是看的見的粒子,也是看不見的能量形式的波,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證實瞭宇宙存在兩個空間。
 
  當哥本哈根派提齣:「宇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能量世界,直到觀察者觀測時纔産生物質世界」的論調時,這在1920年的時空背景下,簡直不可思議,顛覆所有人的認知,讓遵循「確定論」的愛因斯坦很不舒服,立即帶頭反對,他不相信宇宙竟然存在一個無法預測與確定的現象。還對「機率解釋」說瞭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並在一次散步時問他的學生:「你真的相信,月亮隻有在看著它時纔真正存在嗎?」
 
  為此,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為首的波耳,從此展開瞭物理學界最著名的「愛波論戰」。他們兩人的爭論主要集中在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礎及哲學思想方麵。實際上,也正因為這兩位大師的不斷論戰,量子力學纔能在辯論中快速成熟發展。
 
  愛因斯坦胸有成竹的認為自己有朝一日會大獲全勝,因為他的理論已經證明宇宙沒有超過光速的東西,他要波耳證明宇宙有一種超光速的「幽靈般超距離作用」的存在。
 
  直到1982年,纔由法國科學傢Aspect小組,證明確實有超過光速「幽靈般超距離作用」的存在,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糾纏」。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世界上所有進行過的實驗數據都站在哥本哈根派這一邊,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愛因斯坦一直認為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霍金卻說上帝不但擲骰子,他還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去。
 
  原來時空本來就不存在,其實是在黑洞裡的重力場中,不斷的被製造齣來,並透過蟲洞的量子糾纏而被投影成物質世界。
 
  以量子糾纏為基礎的量子電腦,已經開始應用在商業上,人類的量子時代正悄悄來臨,所以很高興能看到《上帝的骰子,量子物理大白話》一書在臺灣齣版,用淺顯易懂的漫畫方式,帶領讀者輕鬆自如的進入超時空的量子奇異世界。
 
老師,應該是知識的錶演者
大同高中物理老師/劉彥廷
 
  最初,我以為我拿的是一本談量子力學的正經科普書;翻瞭幾頁後,我開始懷疑它是漫畫書;再看瞭幾迴,我發現,我看的應該是章迴小說;最後,闔上書本,我纔明白,我看的是一場精采的「科學脫口秀」!
 
  知識工作者,可以就知識鏈的位置,概略的分成兩種類型:「知識的生產者」和「知識的傳遞者」。前者如大學教授、科學傢……他們位於知識的上遊,專門研究、產齣知識,不斷的將人類的認知邊界,往外拓寬。後者如老師,他們位於知識的中遊,負責將前人努力獲得的知識捧起,小心翼翼的傳到下遊,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拿著知識果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跳得更高。
 
  我是一名科學教育工作者,但比起將自己定義為「知識的傳遞者」,我更喜歡將自己定義為「知識的錶演者」。我認為,好的老師,應該像一名演員,盡可能的將知識「演」得有趣,將課程設計成一場場精彩的「秀」,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科學教學上,課程要「有趣」,不外乎就是三點:
  第一,深具張力的演示實驗;
  第二,生動有趣的比喻和例子;
  第三,幽默的口條。
 
  關於第一點,深具張力的演示實驗,在我學習、教授物理生涯中,看過最精彩、最具戲劇性的演示實驗,莫過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華爾達.盧文(Walter Lewin)教授,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Google。看完後,保證讓你印象深刻,點燃你的物理之魂。
 
  至於後麵兩點,幽默的口條和生動有趣的比喻、例子,我認為本書的作者絕對是箇中翹楚,值得所有科學教育工作者取經。
 
  幽默的口條。我很少看科學類的書會從頭笑到尾,舉個例子,作者在第一章開頭,談到如何學習量子力學時,引用瞭「不自量力」這個成語,但這四個字,絕對不是你知道的那個意思!他說,什麼是不自量力呢?就是「不要自學量子力學」。
 
  再舉個例子,提到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剋時,作者說他「除瞭彈鋼琴之外,什麼情趣都沒有」;談到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大神級科學傢──波耳,作者調侃他「擁有北歐海盜血統,從小就是科學流氓」;談到包立(沒錯!就是「包立不相容原理」的那個包立),因其不畏懼權威,敢於批評老師和前輩的個性,被作者比喻為「上帝之鞭」。這些科學大神,在作者詼諧的文筆下,雖稍誇大瞭缺點,卻也因此有瞭「人性」。
 
  科學與人文,作者用幽默,調齣瞭黃金比例。
  生動有趣的比喻和例子。作者在書中提到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時,他是這樣講述的:
  第一定律:所有的物體都很懶,都想活在舒適區!
  第二定律:想加速前進,你就得多用點力!
  第三定律: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呱呱響!
  看到這,也許有部分物理專業的人,開始眉頭緊皺,心中暗道:「這種鬍說八道的內容,可以稱的上算物理嗎?」
 
  以前的我,也有同樣的想法,總認為真正的科學知識,是嚴謹的、不容戲謔的。但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纍,慢慢的我體會到,對於「一般」學生來說,並不是所有人將來都要投入物理領域,所以,「嚴謹、正確的知識,也許並不是首要考量」。
 
  有效的教學,必須做到「先講學生想聽的,再講老師想講的」。
  本書的作者,深諳此道。他完美的體現瞭什麼叫做知識的錶演者,為我們演齣瞭一場精彩的科學脫口秀。
 
  誠心推薦《上帝的骰子,量子物理大白話》,給所有想瞭解量子力學卻不得其門而入,還有對量子力學有興趣的朋友,這本圖文並茂、幽默詼諧的好書,絕對不會讓你有「不自量力」的感覺!
 
解鎖我們不曾真正理解過的客觀宇宙
科普粉絲專頁/「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提到量子力學一詞,對於一般人來說似乎非常遙遠,隻是科學傢紙上談兵的理論。然而想像你一早醒來,發現自己沒有手機、電腦等所有需要用到半導體晶片的電器,沒有網路,沒有衛星導航,重病時沒有核磁共振儀器來追蹤癌細胞或腫瘤,因為沒有原子鐘,所以連現在幾點都不能確定……。
 
  正如本書作者羅金海老師所提到的──現代工業有50%來自於量子力學研究的貢獻。量子力學對現代生活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想要試圖理解量子力學,卻又覺得艱澀難懂。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你如果不觀察粒子,它的位置分布會遵循一個波函數處於「疊加狀態」,也就是處於所有位置都有可能的狀態;但一旦人們去觀察它,就會導緻疊加狀態坍塌,使得粒子齣現在一個確定的位置。
 
  就連得過諾貝爾獎、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傢之一的費曼,都說:「我認為沒人懂量子力學。」(I think I can safely say that no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mechanics.)這個說法充分解釋瞭量子力學是多麼違反常人的思維,甚至連愛因斯坦這樣的一代科學巨擘也無法接受。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同樣也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波耳進行瞭數次思想爭辯、最後都取得瞭失敗的結局,終其一生也無法認同量子力學。「難道你不去觀察月亮、月亮就不在那裡嗎?」愛因斯坦如是說。
 
  而著名的量子力學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更是物理學傢薛丁格為瞭攻擊量子力學而提齣的論點,透過這個實驗將易於理解的宏觀世界,與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微觀世界聯繫在瞭一起──如果將一隻貓與放射性原子同時放在一個盒子裡,在沒有觀測之前,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原子核會處於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那麼這隻貓理所當然也隨著原子核疊加進入一種「又死又活」的狀態。
 
  要如何解釋薛丁格的貓這種荒誕的概念呢?美國物理學傢艾弗雷特在此時提齣瞭一個拯救無數缺乏靈感的科幻小說作傢的概念──平行宇宙(The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測量帶來的不是疊加態坍塌,而是分裂的宇宙。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總體的波,觀測者和觀測者所在的世界全都是疊加的狀態,在每一個世界裡,粒子以一種可能齣現。你在這個世界打開盒子,看到瞭死貓,另外一個世界的你,看到的卻是一隻活蹦亂跳的貓。
 
  是不是覺得越說越令人難以理解瞭?這樣的玄學竟然還能用數學來解釋?量子力學在近代工業上的應用是如此普遍,然而其基本論點至今卻仍然無法用普世常識理解,這些因素又為量子力學濛上瞭一層神祕的麵紗。
 
  今天這本書作為大眾科普讀物,或許就是要打破人們對於量子力學的恐懼和誤解。綜觀物理學的發展,從牛頓與虎剋間的「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動」的爭論開始,量子力學誕生過程可以說就是科學傢互相爭執、從爭執中又不斷演進齣新的理論的一段歷史。
 
  本書沒有睏難艱澀的數學公式描述,採取詼諧的口吻與生活化的插圖將科學傢間的鬥智過程,包括牛頓力學、光電效應、普朗剋黑體輻射定律、波粒二象性、電子雙縫乾涉實驗、薛丁格的貓、不確定性原理、退相乾等理論,用最直觀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並進入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傢與數學傢間的暴風思想核心。
 
  霍金博士說道:「上帝不但擲骰子,他還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就讓我們透過《上帝的骰子,量子物理大白話》一書,利用量子力學的哲思,進一步解鎖我們自以為理解,卻從來不曾真正理解過的客觀宇宙。


引言
 
量子力學的前夜
 
  在開始讀量子力學之前,我們先瞭解一下「不自量力」這個詞。
  其實,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不要自學量子力學。
  雖然費曼先生說過:「沒有人真正瞭解量子力學。」
  不過,可別被「不自量力」給嚇到瞭。
 
  但真的勇士,敢於麵對複雜的量子,敢於追趕智商的差距。
 
  不過,為什麼要瞭解量子力學呢?
  有什麼用嗎?
 
  因為它是現代科學的基石,現代工業體係有50%與量子力學有關。
  雖然沒有辦法直接體驗量子力學,但它確實是最有用的物理理論。
  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雷射、手機、電腦、衛星導航;
  沒有量子力學,也不會有電子顯微鏡、原子鐘、核磁共振……
  沒有量子力學,更不會有量子計算、量子通信。
 
  想瞭解量子力學,
  得先學習一下牛頓力學。
 
  國中時我們就學過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不受外力的物體,將在慣性中保持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的狀態不變。
  接著,他又給齣第二定律,說明力、質量和運動之間的定量關係: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三定律則指齣: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嚮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牛一定律:所有的物體都很懶,都想活在舒適區!
  牛二定律說:想加速前進,你就得多用點力!
  牛三定律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啪啪響。
 
  牛一定律說明瞭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牛二定律指齣瞭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牛三定律解釋瞭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除瞭牛頓三定律,再加一個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完成瞭古典力學架構,統一瞭萬物運行背後的道理。
 
  這非常簡單易懂,理解起來完全無障礙。但是,在今天的人們看起來非常簡單的牛頓力學,卻是兩韆多年來科學傢們的智慧結晶。
 
  在牛頓建立宏觀力學之前,人類尊崇鬼神之學。
  神學傢、占蔔傢、星相學傢、巫師等都是搶手貨。
  不要說目不識丁的小老百姓,就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帝王也會「不問蒼生問鬼神」。
  誰最會裝神弄鬼糊弄人,誰就能成為一方教主……。
  上帝實在是看不下去瞭:再這樣下去,我的位置都保不住瞭。
 
  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讓牛頓誕生吧!
  就這樣,天之驕子牛爵爺誕生,開始瞭他兩百餘年的科學界統治。
 
  牛爵爺總結的定律太厲害瞭,使得一大批粉絲蜂擁而至!
  大傢都相信牛頓定律就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宏觀世界很快熱鬧瞭起來。
 
  科學傢們苦幹實幹加巧幹,一直幹到20世紀,終於建成瞭一座宏觀物理學大廈。
  古典力學、熱力學、光學、電磁學等在大廈裡各司其職。
 
  1900年,物理學界的「大巫師」剋耳文男爵也露齣瞭老父親般欣慰的笑容,他躊躇滿誌的宣布:
  「科學大廈已經建成,往後的物理學傢能做的,僅僅是一些零星的修補工作。」
 
  這下好瞭,科學大廈都建好瞭,科學傢似乎也沒什麼事好做瞭。叫你們沒日沒夜的追求真理,現在都要失業瞭吧!
  眼看科學研究經費一年比一年少,前途一片黯淡。這時,哥本哈根學派的一幫年輕科學傢開始掀桌子。
  這群科學傢囔囔著:必須得自謀生路瞭,這樣下去都得去工地搬磚頭瞭。宏觀世界是沒什麼事能做瞭,但是還有微觀世界啊!
 
  牛頓力學隻適用於宏觀世界,可是一旦深入微觀世界,比如原子級別,這套理論就完全無用武之地瞭。
 
  於是,這幫年輕科學傢轉戰微觀世界。終於不用擔心失業瞭,他們激動的歡呼:牛頓力學主宰宏觀世界,量子力學主宰微觀世界!
 
  這兩個世界,最後讓奧地利物理學傢薛丁格的貓管理邊界,大傢井水不犯河水,各自領取研究經費。
 
  那量子力學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
  這就說來話長瞭……
 
  人類在研究光的過程中偶然邂逅瞭無辜的量子。因此我們的故事得追溯到一個古老的問題──光是什麼?
 
  那麼,光究竟是什麼呢?
  是粒子?還是波?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和主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關於決定論和隨機性的哲學辯論。愛因斯坦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至今仍是量子物理中最引人深思的命題之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解釋這些核心物理概念的同時,也能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哲學議題。作為一個讀者,我不僅想知道“是什麼”(What),更想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Why),以及這對我們理解宇宙的本質意味著什麼。颱灣的讀者,尤其是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時,對於“確定性”的探討往往抱有很高的熱情。如果這本書能巧妙地將物理學的前沿發現與我們對命運、自由意誌的古老追問結閤起來,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思想冒險之旅。我希望讀完後,我不僅對物理學有瞭新的認識,對人生觀也能有所啓發,這纔是完美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整體排版,給我的感覺就是一股清新的氣息,完全沒有一般科學書籍那種沉悶的學術感。我特彆喜歡那種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就是要讓你懂」的誠懇態度。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高手,纔能把復雜的東西講得簡單,如果作者自己都還在繞圈子,那說明他自己對這個領域的掌握度還不夠爐火純青。所以,我非常看重作者的敘事方式,它是否能建立起一種與讀者的對話感,而不是單嚮的灌輸。我希望它讀起來就像是跟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在聊天,他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抽象的原理,而不是拽一堆隻有物理係學生纔懂的黑話。說實話,很多科普書讀起來都很痛苦,不是內容太淺,讓人覺得浪費時間,就是太深,讓人覺得看瞭等於沒看。這本書如果能在中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讓我既能領略到量子世界的奇妙,又不會因為理解不瞭而産生挫敗感,那簡直就是颱灣科普書界的良心之作瞭。

评分

老實講,我對於「大白話」這個詞是有點警惕的,因為有時「大白話」可能意味著為瞭追求通俗而犧牲瞭嚴謹性。我希望這本書在追求易懂的同時,並沒有在科學的準確性上打摺。畢竟,我們接觸的物理概念,哪怕是入門級的,也應該盡量貼近事實。如果它能像搭積木一樣,用最簡單的元素(大白話)搭建起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體係,那纔是真正的本事。我特彆好奇,它會用颱灣讀者熟悉的哪些生活場景或者文化符號來舉例說明那些艱澀的物理現象?比如,會不會拿颱灣夜市裏的小吃來比喻粒子的不確定性?這種本土化的解讀,往往能讓讀者瞬間抓住重點,産生強烈的共鳴。如果它能做到這點,這本書的價值就不隻停留在科普層麵,更像是一種文化載體,將深奧的科學用我們最親近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纔是真正的「接地氣」。

评分

對於我這種不是科班齣身的人來說,閱讀這類書籍最大的障礙往往在於「想象力」的匱乏。量子力學裏麵描述的那些微觀世界,完全超齣瞭我們日常經驗的範疇,什麼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光是想象一下就已經覺得腦子要打結瞭。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下足功夫,通過精妙的圖錶、生動的比喻,甚至是虛構的對話場景,來“強迫”我的大腦去接受這些不閤邏輯的現實。如果它能把我帶入一個虛擬的實驗室,讓我親眼“看到”電子的運動軌跡(即便那是種概率上的“看”),那閱讀體驗絕對是爆炸性的。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能激發我內在的求知欲,讓我願意主動去思考那些哲學層麵的問題——比如,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到底有多麼可靠?這種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纔是真正值得收藏的。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上帝的骰子」,光是看到這個標題,我就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到底裏麵講瞭什麼這麼「大白話」的量子物理。我得說,光是這一點,它就已經成功抓住我的眼球瞭。身為一個對科學有點興趣,但又常常被那些厚重教科書嚇退的颱灣讀者,我特彆欣賞這種敢於用直白語言來解讀復雜概念的嘗試。畢竟,量子物理聽起來就是高深莫測,感覺跟我們日常生活八竿子打不著,但這本書的副標題直接點明瞭「大白話」,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救贖。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很有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把我從量子世界的迷霧中拉齣來,而不是直接丟一堆公式和術語讓我暈頭轉嚮。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不能把那些反直覺的現象,比如疊加態、量子糾纏這些,講得讓我這個外行人也能有點眉目。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常高瞭,因為它打破瞭科學知識的藩籬,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個迷人的領域。那種讀完後,能跟朋友吹噓一下自己也懂一點量子概念的滿足感,絕對是無價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