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菜單:令人垂涎的經濟與社會變革紀錄 (電子書)

品菜單:令人垂涎的經濟與社會變革紀錄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伊芙‧馬洛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社會學
  • 飲食文化
  • 曆史
  • 轉型
  • 中國
  • 電子書
  • 社會變遷
  • 文化研究
  • 菜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維多利亞女王就任六十周年大宴、第一屆諾貝爾獎晚宴、歐巴馬第一任就職午宴、月球上的第一餐、畢卡索為四隻貓餐館設計的菜單、第一間得來速、協和客機首航時推齣的飛機餐、第一頓校園食堂供餐、巴黎麗緻酒店的飲品單、英國「肥鴨」和西班牙「鬥牛犬」餐廳的菜單……
 
  不論是前菜、主餐還是甜點,內容豐富又複雜的菜單都如實記錄著我們吃下肚的餐飲,真切反映著文化流變與社會潮流的轉移,各形各色的餐點不隻提供瞭絕佳的西式用餐習慣與禮儀變化探尋線索,也活色生香地重現瞭許許多多很可能被遺忘的動人故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餐桌上的歷史」。
 
好評推薦
 
  「對於任何喜愛食物、烹飪或社會歷史的人,菜單都是絕妙的資料來源。」--英國鬼纔名廚赫斯頓‧布魯門索(Heston Blumenthal)
 
  「本書匯集瞭各式各樣的菜單,對任何喜歡研究社會歷史、飲食歷史和外食用餐演進史的人來說,都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盛宴。」 --波莉‧羅素(Polly Russell),飲食歷史學傢、大英圖書館「當代政治與公共生活」策展人
 
  「伊芙‧馬洛熟知世界各地饕客、傢庭和工人們的餐桌,為讀者帶來知識饗宴,滔滔無礙地描述瞭過去兩世紀中我們的菜單如何及為何發生變化;從達爾文的「饕客俱樂部」到速食麵;從婦女參政運動者的扁豆煎餅到艾靈頓公爵的熱狗。研讀菜單是一種絕佳的觀察方法,讓我們看齣是什麼人、什麼因素決定這些菜如何上桌;見識到廚房、食堂或實驗室裡的熱情、辛勞和創新;瞧見人們的仕紳派頭與雍容大度;看到大企業、政治、戰爭和匱乏。最重要的是,每份美味佳餚的菜單都提醒我們,人人渴望美食和良伴。」--潘‧佛格勒(Pen Vogler),企鵝齣版社「美饌」書係編輯
《食的形塑:從餐桌到社會的深度透視》 內容簡介 《食的形塑:從餐桌到社會的深度透視》是一部探討飲食文化、食物生產、消費行為及其背後複雜社會、經濟與政治意涵的深度研究。本書並非聚焦於食譜或單純的烹飪技巧,而是深入剖析「吃」這項人類最基本活動,如何成為形塑文明、階級、身份認同,乃至全球化進程的關鍵驅動力。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六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地揭示食物鏈的隱形力量。 第一部:原初的記憶與符號——飲食人類學的基礎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食物作為文化符號的重要性。我們探討瞭不同文明中,食物如何被用來區分內群體與外群體、神聖與世俗。從古老的祭祀儀式到當代的節慶饗宴,食物從單純的營養來源轉化為承載歷史記憶和集體認同的載體。章節深入分析瞭「口味」是如何被文化環境塑造成的,探討瞭「偏好」背後隱藏的社會結構與規範。例如,在某些社會中,特定的肉類或香料可能代錶權力與財富,而另一些則與貧窮或邊緣化身份掛鉤。我們將此基礎知識延伸至飲食禁忌的研究,解析這些禁忌如何維繫社會秩序與道德邊界。 第二部:土地的召喚與勞動的代價——農業革命的現代餘波 此部分將目光投嚮食物的源頭——土地與勞動。我們詳細梳理瞭自工業化農業興起以來,人類與土地關係的劇變。重點分析瞭單一作物種植(Monoculture)的經濟邏輯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通過對全球主要糧食產區的田野考察與數據分析,本書揭示瞭大規模農業生產中,農民、工人所麵臨的經濟壓力與剝削。章節特別關注瞭「食物裏程」(Food Miles)的概念,探討現代物流網絡如何重塑瞭地域食物的意義,並將環境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與生產者。 第三部:工廠裡的餐盤——食品工業化的權力網絡 這是全書著墨最深的部分之一,旨在解構現代加工食品體係的複雜性。我們不再將食品工業視為單一的實體,而是探討由種子公司、化學添加劑製造商、大型食品集團和零售巨頭構成的盤根錯節的權力網絡。本書詳細分析瞭「隱藏的糖分」、「過度的鈉」以及人工香料的科學與市場策略。同時,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食品標準化運動的初衷與結果,質疑標準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如何犧牲瞭風味的細微層次和地方知識。我們追溯瞭數種主流速食產品的「發明史」,揭示商業利益如何推動瞭飲食的同質化趨勢。 第四部:餐桌上的階級劃分——消費主義與飲食的區隔 飲食從未真正脫離階級分野。《食的形塑》深入探討瞭當代社會中,健康、有機、本地採購等飲食趨勢如何被轉化為新的社會資本。作者運用布爾迪厄(Bourdieu)的場域理論,分析瞭「美食傢」(Gourmet)文化如何區分瞭享有文化與經濟資源的精英群體。與此相對,本書也探討瞭「食物沙漠」(Food Deserts)現象,揭示低收入社區在獲取新鮮、營養食物方麵所麵臨的係統性障礙,以及由此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章節還涵蓋瞭素食主義、純素主義等生活方式的興起,分析它們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接受度與象徵意義。 第五部:全球風味的流動與碰撞——跨文化飲食的融閤與抵抗 本部分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飲食變遷。當菜餚跨越國界時,究竟是「同化」還是「共生」?本書考察瞭移民群體如何利用食物來維持文化根源,以及這些外來風味如何反過來重塑瞭接收國的味蕾地圖。我們分析瞭「異國情調」(Exoticism)的消費現象,探討瞭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在飲食領域的複雜性。從紐約唐人街到倫敦的咖哩屋,本書呈現瞭一幅動態的風味交流圖景,同時也警示瞭地方性飲食傳統在麵對全球連鎖經營時所麵臨的消亡風險。 第六部:未來的餐桌——永續性、科技與倫理的抉擇 最後,本書將視角轉嚮未來。麵對氣候變遷、人口增長與資源枯竭的挑戰,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食物的生產與分配模式。章節探討瞭細胞農業(Cultured Meat)、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ing)等新興科技的潛力與倫理睏境。同時,本書強烈呼籲一種更負責任的飲食倫理,鼓勵讀者從個人的選擇齣發,重新建立與食物生產過程的連結,並參與到推動更公平、更永續的食物係統的社會運動中。 《食的形塑》是一部嚴謹的社會科學著作,它提醒我們,每一次咀嚼,每一次購買,都是在對我們希望生活的世界進行投票。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框架,用以理解食物如何既是我們最私密的體驗,也是最宏大的社會結構的縮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伊芙‧馬洛(Eve Marleau) 
 
  生活在倫敦的美食作傢與編輯,曾為《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刊物撰寫文章。
  著有《迴鍋黑暗》(Bake in Black,二○一五年)與《櫥櫃》(The Kitchen Shelf,二○一六年)等書。
 
譯者簡介
 
林柏宏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係、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讀字譯人,嗜寫書蟲,譯有《一顆屁的科學》、《月球之書》、《AI之書》。
 
  閤作或賜教,請聯絡elfizlin@gmail.com

圖書目錄

前言
序言
 
--前菜--
首開先例
1808 巴黎的俄式上菜
1810 英國第一傢印度餐館
1860 約瑟夫.馬林的炸魚薯條
1868 在火車上用餐
1877 當網球遇上草莓鮮奶油
1915 盒裝巧剋力之起伏盛衰
1919 婦女協會的農夫市集
1930 零食搶進美國電影院
1958 周六夜外賣餐
1958 「小廚師」如何擄獲大傢的心
 
創新菜色
1832 世上最有名的巧剋力蛋糕
1887 馬丁尼初體驗
1901 為什麼吃豆子就找亨氏
1947 得來速餐飲
1953 電視懶人快餐
1958 速食麵
1980 超市三明治
2011 英國的冰淇淋小史
 
經典菜單
1893 引領潮流的戴爾莫尼剋餐館菜單
1900 麗緻酒店的艾斯科菲耶
1901 紐約最知名飯店的晚餐
1905 去黑潭塔宴會廳吃頓飯、跳支舞
1937 橫渡大西洋時吃些啥
1961 怪咖素食餐廳
2014 肥鴨餐廳的神經美食學
 
--主餐--
創造歷史的餐點
1897 維多利亞女王就任六十周年紀念餐宴
1901 第一屆諾貝爾獎晚宴
1917 戰壕裡的聖誕節
1918 婦女參政運動者的勝利晚宴
1943 德黑蘭會議中的史達林、邱吉爾與小羅斯福
1943 聯閤國和平晚宴
1947 印度獨立紀念晚宴
1959 赫魯雪夫在加州的鐵道晚宴
1961 甘迺迪總統就職午宴
2009 歐巴馬在白宮的第一餐
 
催生菜單的社會變化
1918 美國紅十字會食堂餐飲
1933 禁酒時期的雞尾酒
1944 校園供餐
1948 早期國民保健署的醫院供餐
1969 在太空中用餐
1978 協和式客機上吃些什麼?
 
料理書的歷史
1845 阿剋頓的《私人居傢現代烹飪大全》
1854 索耶的庶民料理書
1861 《比頓夫人的傢務寶典》
1864 澳洲第一本烹飪書
1932 未來主義烹飪
1936 《好管傢》
1940 戰爭時期的菜色
1960 帕頓的《彩頁食譜》
1974 蕭伯納的素食料理書
 
--甜點--
著名的盛宴
1755 喬治二世的聖誕節餐宴菜單
1804 卡漢姆的攝政晚宴
1828 達爾文的饕客俱樂部
1837 傑剋遜總統的大起司派對
1870 巴黎圍城時期的聖誕大餐
1896 末代沙皇的鋪張盛宴
1967 貓王艾維斯與普裏希拉的早餐婚宴
 
藝術中的美食
1801 柏恩斯夜宴的起源
1883 皇傢阿爾伯特音樂廳的薩維奇俱樂部舞會
1889 與王爾德和柯南.道爾一起在朗廷酒店用餐
1899 畢卡索在巴塞隆納的齣沒地點
1914 當時詩人們吃孔雀當晚餐
1920 海明威的煎鱒魚與鬆餅
1944 艾靈頓公爵與他的三十二份熱狗
1953 沙林傑的周六燒烤
1965 伊恩.佛萊明:史考特餐廳行動
 
最後一餐
1864 林肯的最後一次聖誕晚宴
1912 鐵達尼號上的最後一餐
1916 拉斯普京嚥下最後一口
1965 法魯剋國王:埃及王朝最終章
1974 尼剋森總統在白宮最後一頓午餐
1995 密特朗的天鵝輓歌
2011 鬥牛犬餐廳最後一次上菜
 
中英對照與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38412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2.8MB

圖書試讀

序言
 
  從本質上來說,菜單是一份清單,讓人滿懷期待,展現創意,但歸根究柢,它也是一樣供人做選擇的用具。若以此角度觀察菜單,這些「清單」─一天之內在數不清的場閤、地點被讀過無數次─可說是研究人類社會史最得力的工具之一。菜單讓人得知經濟景氣與否、政治演變狀況、科技進展狀態以及社會風氣。飲食是人所必需,舉世皆然,此一共通性讓菜單反映文化風俗的方式獨樹一幟,與其他媒體完全不同。
 
  不過,我們認識的菜單是變化演進而來,尤其是餐廳菜單。雖然最早的菜單問世應追溯到十世紀的古代中國,不過第一份印刷的供餐清單齣現在十八世紀中葉的巴黎。當時的供餐清單遠遠稱不上營造氣氛、創造期待,比較像是粗略說明等一下可能會端齣什麼菜餚、讓你和其他用餐者一起如傢人般傳遞盤子共同取食。而且,早期的餐館並不被認為是翩翩上流、愛嘗鮮獵奇者或富裕有錢人的專屬領域,更類似離傢遠行者歇息享受的空間,這種情況直到法國大革命纔發生變化。歷史學傢L.斯潘(Rebecca L. Spang)在著作《餐廳的起源》(The Invention of the Restaurant: Paris and Modern Gastronomic Culture)中錶示,當貴族聘僱的廚師們發現自己丟瞭工作,民眾外齣就餐這項選擇纔優雅登場,此背景下產生的新興中產階級有更多錢花用,更少時間料理傢務,也更樂意讓他人為自己準備餐點。可以說,這是第一個得以從飲食相關紀錄一窺經濟和社會變革─此為菜單的核心歷史價值─的實例。儘管菜單在私人宴會中很普遍,但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都是將所有菜餚一口氣端上共同享用的大餐桌,等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纔有寫上每日菜色的黑闆招牌─法文譯為「à la carte」(單點)。時間往後快轉幾年,菜單的概念和結構變得更炫瞭。隨著十九世紀初高級飯店的到來,歐洲和北美的菜單逐漸變成一種展示品,插圖裝飾之餘還提供多樣變化選擇,不再是一連串不得更改的菜餚名字。菜單從此起飛,身姿百變,可以是創意拼盤,也可以是宣示道德意涵的載體。想想畢卡索為那間自己在巴塞隆納常常光顧的店作畫,以及一九六○年代嬉皮運動中傢喻戶曉的名人常常齣沒的倫敦第一傢素食餐廳。
 
  但是,餐館之外的菜單呢?這些菜單通常可讓人更深刻瞭解政治與社會敘事。例如在德裏,人們慶祝印度獨立紀念日的餐宴菜單就道盡瞭該國過去的複雜局勢,也許還暗示瞭將來會持續發生更複雜的文化認同問題(一○三頁)。同樣地,一九四三年邱吉爾與盟友史達林、小羅斯福召開德黑蘭會議期間所舉行的邱吉爾生日晚宴菜單內容,也有某種外交展示作用,或者從微觀或宏觀的角度來看,呈現瞭極人性化、極微妙的權力鬥爭跡象。
 
  若說得更抽象,「菜單」就是無論一開始多麼微不足道或如何激進猛烈,在全世界廚房和餐館餐桌上早已變得司空見慣的食物和飲料。要不是有NASA的科技讓人類及食糧能在太空中航行,兒時對脫水冰淇淋(dehydrated ice cream)的著迷或許也不會那麼浪漫。而且,不正是因為十九世紀初美國亨氏食品公司(Heinz)強力行銷,焗烤豆子現今纔會在英國如此普及嗎? 
 
  在書中,我們將透過飲食探索長達兩百五十年的歷史,就像伴隨文字、琳瑯滿目的插圖一樣,這趟探索會發現的東西韆姿百態。為瞭紀念今日已成典型的菜單形式,本書同樣分為前菜、主餐和甜點三大篇章。決定架構的前提相當簡明:在〈前菜〉篇,我們討論事物源起、創新錶現和開拓者,從艾斯科菲耶(Escoffier)在麗緻酒店(The Ritz)開發齣的革命性菜單到冷凍食品懶人料理如何引進美國中產階級傢庭。這些因其與眾不同而存在的菜單分為三大類:首開先例、創新菜色和經典菜單(想搶先一讀請直接翻到第十五頁)。接下來進入〈主餐〉,我們會欣賞一些能夠反映或體現歐洲和北美歷史上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化的菜單,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壕中的聖誕節晚餐到英國為小學生推齣的免費學校供餐,再到第一本附彩色照片的食譜,這些紛然眾多的事件同樣分為三類:「創造歷史的餐點料理」、「催生菜單的社會變化」與「料理書的歷史」。當然,最後必定要以甜點華麗收場,在這階段,歡欣氣氛更盛,但也不免令人悲傷,就像餐宴屆臨尾聲一樣。〈甜點〉這章的重點是繁華場、戲劇性和創造力:富豪名流的餐食、軼事或古怪的飲食習慣已不再具有社會、政治或文化影響力,已從歷史上逐漸消失。在這一章裡,從末代俄國沙皇著名的豪奢宴會到海明威的經典露營菜單,再到尼剋森總統在白宮的最後午餐,我們將一睹許多「著名的盛宴」、「藝術中的美食」和「最後的一餐」。
 
  雖然這些菜單都按時間順序分類與排序,不過我們並沒有任何線性敘述的意涵;這本書不是一趟企圖貫通烹飪史的艱難旅程,比較像是一些歷史片刻的匯集精選,希望引發讀者的興趣,娛樂大傢並帶來驚喜。就像一份優秀的餐廳菜單,本書的目的是針對一些未知事物稍作介紹,對熟悉的事物深入說明,以及對經典老套做一些翻轉。如何將巴黎圍城期間貓狗成為夥食一事與貓王的早餐婚宴聯繫起來?從臭名昭彰的盛宴到「祕密」菜單,從戰時的茶幾到總統的午餐,這裡的菜單無論彼此多麼南轅北轍,都具有其歷史意義。菜單似乎比擺在我們麵前的下一頓飯要複雜得多,而且意義深遠。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