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紅樓夢(四)愁眉嘆冷月 (電子書)

少年讀紅樓夢(四)愁眉嘆冷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宗弦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古典文学
  • 名著
  • 青少年读物
  • 电子书
  • 文化
  • 历史
  • 小说
  • 成长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整合國學、強化閱讀理解,
用「學習的生命觀」讀《紅樓夢》、學素養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鄭宗弦 X 中文博士楊奕成 改寫.領讀 
  少兒小說家鄭宗弦針對原著的空白作改寫,
  中文博士楊奕成做伏線的提示,並結合生活經驗,
  依照電影分級制度改寫,以學習、成長作為課題,
  呼應少年的經驗歷程,側重情感的延伸教育,
  帶著孩子從頭「領讀」紅樓夢,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讀得完、讀得懂、讀得深。

  向來被視為神聖、清淨的大觀園,
  竟出現禁忌的五彩繡春囊,這是誰遺落的?
  成長不但有層層心事的積累,更有責任的增添,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抄檢,
  大觀園似乎漸漸失去往日的歡笑……

  ●書籍資料:約55000字,無注音。適讀年齡:國小高年級以上。
  ●關鍵詞:抄檢大觀園、賈寶玉遙祭芙蓉女兒、薛蟠娶親、凸碧堂品笛、凹晶館聯詩

  【特別有聲收錄】

  1.楊奕成博士錄製講解「詩詞小講」、「紅樓小講」
  2.楊奕成、鄭宗弦兩位作者的「少年讀紅樓夢」精采對談

  【關於《紅樓夢》】
 
  《紅樓夢》是東方最偉大的一部古典小說,根據統計,在各種考試中,與《紅樓夢》相關的試題出現的次數,位居古典小說之冠。這是因為《紅樓夢》整合了太多的知識點,包含文學、音樂、繪畫、書法、服飾、飲食、器用、禮俗、建築、宗教等各領域,甚至連醫學也包含在內,所涵蓋的領域之多,無法用幾句話描述完全。
 
  世人多誤會《紅樓夢》是消極厭世的作品,甚至以為它只是一本言情小說。而課本或許只讓我們認識劉姥姥,卻不一定認識真正的賈寶玉、林黛玉與薛寶釵。事實上,一旦青少年讀者走進大觀園,與這些少男、少女成為朋友,將不只能培育語文的基本能力,更可以幫助他們體驗到最高品質的情感教育。讀《紅樓夢》能讓孩子學習素養、涵養好品格,並能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與生活實踐及反省的能力。

  【為什麼少年要讀《紅樓夢》?】
 
  •    《紅樓夢》是一本偉大的古典小說,而且也是一部世界級文學名著。
  •    華人世界各大中學皆選讀《紅樓夢》,因為它非但可讀,而且該讀,並且能提升語文能力與人文素養。
  •    歷年升學考試,常以《紅樓夢》為題材來出題,可見這本鉅著受到教育界極大的重視。
  •    曹雪芹的文學功力令人嘆為觀止,讀《紅樓夢》讓我們跟大師學習,讓寫作能力更上層樓。
  •    《紅樓夢》是一部「情感小說」,包含愛情、親情、祖孫之情、友情、同事之情,許多情節可提供讀者省思。
  •    書中敘述直指人心,對人性有深刻的描寫,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能引發共鳴。
  •    《紅樓夢》中龐大而豐富的人物角色,分別展示了人類對理性、感性與靈性的追求,也提醒讀者要重視身、心、靈三者的均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為何要改寫《紅樓夢》?】
 
  •    原書將近八十萬字,人物有七百多人,青少年的閱讀力還無法跟上,因此常半途而廢。
  •    《少年讀紅樓夢》由楊奕成博士先針對120回情節作出取捨,並從清代自現代紅學家的筆記、雜文與論文中提出參照要點。而《紅樓夢》則另有版本繁多、各版不同的問題,因此從各版本間,擇優選用。
  •    由小說家鄭宗弦老師,依照青少年需求進行改寫,並且補充空白、挑明伏線、修改原著不合理的情節,使前後情節得以清晰呈現。
  •    採用「電影分級制」的概念,刪除限制級或無關青少年生命經歷等情節。
  •    為了使讀者不會因為對某典故、器用、書名的不熟悉而需中斷閱讀,在難詞之後馬上予以補充。
  •    每冊有20則「學習的生命觀」,結合情感、品格與成長課題,提供親子、師生,一邊讀一邊討論,針對重要事件情節進行深思、分享、研討。
 
  【什麼是「學習的生命觀」?如何用它讀《紅樓夢》?】
 
  1.    「學習的生命觀」就是:人到人世間是為了學習,從人世間歷練,讓自我成長,也幫助別人成長。
  2.    用「學習的生命觀」讀《紅樓夢》,《紅樓夢》便不厭世、不宿命、不會「來去一場空」,而充滿了各種學習的可能。
  3.    《少年讀紅樓夢》有一百道﹝學習的生命觀﹞課題,可略分三大部分:「自我成長」、「情感教育」、「生命教育」。
  4.    針對青少年最重要的三個課題做領讀:「自我成長」是針對個人;「情感教育」針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生命教育」回答基本的哲學問題:我們所為何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少年讀紅樓夢》改寫重點】
 
  1.    女媧補天之因
  2.    寶、黛在釵未入府前的甜蜜時光
  3.    人物心理狀態的描寫,如把寶釵對寶玉的感受,清晰呈現
  4.    劉姥姥二進榮府,第二天她在做什麼?
  5.    黛玉葬花重新詮釋
  6.    司棋、又安是文盲,如何藉信傳相思
  7.    補述某戲情節、某書大意、某物的功能、某些行為與禮的關係
  8.    某些用詞脂評本、印刷本不同,擇優選用
  9.    過於口語以致讀者看不懂的地方,加以說明
  10.    淡化宿命論
 
本書特色

 
  1.    將《紅樓夢》濃縮改寫成約28萬字,以五冊呈現。
  2.    改寫手法參照「電影分級制度」處理為少年閱讀版本。
  3.    全套包含鄭宗弦老師與楊奕成博士所撰寫的100則「學習的生命觀」領讀。
  4.    補述某戲情節、某書大意、某物的功能、某些行為與禮的關係。
  5.    選錄膾炙人口或有趣的詩詞,《紅樓夢》之曲詞則在相關情節時帶出。
  6.    增補曹雪芹、高鶚與程偉元小傳。
  7.    針對複雜人物整理出清楚易懂的紅樓夢人物表,方便閱讀。
  8.    精選30首詩詞解釋,由楊奕成博士另外錄製有聲講解,可隨時收聽。
  9.    特別以寶黛釵關係、寶玉的男性朋友們、寶玉的丫環、寶玉的姊妹們等主題,錄製「紅樓小講」,可隨時收聽。
  10.    由鄭宗弦老師、楊奕成博士清唱〈紅豆詞〉、【枉凝眉】  、〈葬花詞〉、【聰明累】等。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怡慧
  台北市建國中學資深國文名師 陳美儒
  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陳彥冲
  厭世國文老師

  聯名推薦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朱孟庭
  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陳幼慧
  新北市竹圍國小教師 黃湘玲
  中文系教授/作家 張曼娟
  泰美親子圖書館館長 張智惠

  少年寶玉與少女黛玉,相遇在青春大觀園,是何等綺麗的風景。──中文系教授/作家 張曼娟
 
  鄭宗弦老師展現精湛的文字力,修飾、轉譯原典用詞,叩問作者意圖以保原味,讓紅樓夢變得親切易讀。並以教學者的視角,循著分級標準篩選內容,使這本《少年讀紅樓夢》恰如其名,可以放心交到孩子們手中。楊奕成老師身為中文博士,不僅緊抓整本作品的原著精神,更在書末加入「學習的生命觀」領讀,讓這本書多了一味。這一味,免去了我對內容的擔憂。──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陳彥冲
 
  任教建中近四十年,我一直帶第二、第三類組的學生,深深認為理工醫的學生更需人文素養的培養,《少年讀紅樓夢》正是可推薦給少年的一套書。《少年讀紅樓夢》尤其特別且富教化意義、提升心靈素養的,是在每一冊的卷末,都附了二十則「學習的生命觀」。──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前資深名師.親子教育專家 陳美儒
 
  二位老師將經典化繁為簡,把艱澀繁雜的部分轉譯為親近可人,故事架構看似變得單純,卻更能凸顯裡面的角色與趣味。若是想理解《紅樓夢》那些更深層的意涵,皆必須透過閱讀與感受,才可以隨著作者對角色的刻畫,再一次進入我們的心裡。──厭世國文老師
 
  人在海外的朋友曾問,這書值得入手給孩子嗎?是的,《紅樓夢》裡的點滴情懷,透過合適剪裁與改寫,加上畫龍點睛的跨時代視角分析,這套《少年讀紅樓夢》讓古典貼近生活,讓古典靠近青少年。──新北市竹圍國小教師 黃湘玲
惊鸿一瞥:古代神话与侠义传奇的交织 书名:《山海遗珍录:四海游侠与不朽神话》 体裁: 历史玄幻/古典武侠探险 页数预估: 约 650 页(精装版) 装帧设计构想: 封面采用深黛青色为底,中央以烫金工艺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远古山川图景,图中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盘踞的神兽双翼。书名字体设计融入古篆风格,沉稳中透着一丝飘逸。侧边配以手工绘制的祥云和海水纹样,整体风格庄重典雅,暗示着本书蕴含的古老秘辛与广阔的冒险世界。 --- 卷首语: “天地之大,莫过于山海;岁月之长,难逃一叹英雄。昔日传说,或为镜鉴,映照今朝之困局。此书非为缅怀逝者,乃为探寻那些被遗忘在浩渺历史尘埃中的真知与力量。” --- 内容梗概: 《山海遗珍录:四海游侠与不朽神话》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玄幻小说,它巧妙地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特别是《山海经》中的奇谲异兽与地理志异,融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故事背景设定在一次被史官刻意淡化的“大稷之乱”后,天下陷入数十年纷争与灵气衰退的时代。 第一部:荒原孤影与灵脉初醒 故事的主角,谢怀瑾,一个出身没落的边陲世家子弟,却身怀一种不为人知的“引灵之体”。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林高手,更像一个行走于天地边缘的学者与寻觅者。他的家族世代守护着一处名为“昆仑墟余脉”的古老遗迹,但随着灵气枯竭,遗迹的保护力量也日益衰弱。 谢怀瑾的旅程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的师父被一伙身份神秘、行动诡谲的“黑甲卫”掳走。黑甲卫的目标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关于上古神祇陨落后,其残余力量被封印于地脉深处的秘密。 为了追查师父的下落,怀瑾被迫踏入浩渺的荒野。他依靠一本残缺的家族典籍《山海异闻录》残卷,开始辨识并遭遇那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生物:南山之上的狌狌、东海之滨的鲲鹏幼体,以及能够在地下穿行的开明兽的后裔。怀瑾在与这些异兽的周旋中,逐渐学会运用他那看似孱弱却能沟通天地精气的特殊能力。他必须在不惊动世俗王朝和那些觊觎上古力量的邪道势力的前提下,解开神话的封印。 第二部:中州风云与侠义重铸 怀瑾的足迹最终引向中州——繁华的武林中心。此时的中州,武林盟主“天剑”萧万仞看似德高望重,却暗地里与一股企图复苏远古黑暗力量的“幽冥教”有所勾结。幽冥教相信,只有通过献祭拥有纯净灵力的人,并重现上古祭祀仪式,才能换来重建世界秩序的契机。 在调查过程中,怀瑾结识了两位关键人物: 1. 柳清霜: “飞檐走壁”的江湖侠女,性格刚烈,身负血海深仇,是反抗宵小势力的中坚力量。她最初对怀瑾的“旁门左道”不屑一顾,但随着两人共同经历了数次与妖化武者的生死搏斗,她逐渐认识到,传统武学已无法应对当前危局,真正的“道”可能存在于古老的传说之中。 2. 公孙弈: 一位深藏不露的谋士,精通阵法与历史典籍。他为怀瑾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揭示了“大稷之乱”的真相——那并非单纯的王朝更迭,而是正道与邪道争夺对“九鼎封印”控制权的失败。 三人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开始了一场跨越地域、对抗传统武林和超自然势力的“逆行之旅”。他们不仅要面对幽冥教的围剿,还要应对被扭曲的自然法则和异变的灵兽的威胁。 第三部:昆仑遗脉与万古之谜 故事的高潮集中在对传说中“不周山之根”的探索。怀瑾发现,他家族世代守护的遗迹,实际上是通往上古神界与人间通道的最后屏障。师父被掳走的目的,正是为了启动一个能彻底打破人间灵气平衡、引来洪荒异兽降临的“归墟之门”。 谢怀瑾、柳清霜和公孙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利用《山海异闻录》中记载的特定符文和仪式,找到那些散落在天下各地的“镇灵之石”。这些镇灵之石,正是神话中用于封印远古邪神残余力量的核心媒介。 在最终的决战中,怀瑾必须面对的不仅是幽冥教的教主,还有一个被古老力量腐蚀的,如同半神一般的存在。他最终领悟到,他的“引灵之体”并非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调和”——他需要以自身为媒介,引导枯竭的灵脉重新流动,平息天地间的躁动,而非彻底摧毁对手。 结局展望(非剧透): 本书以一场惊心动魄的仪式收尾,谢怀瑾成功地稳定了地脉,但他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身体开始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新的“山神引渡人”。武林格局被彻底颠覆,世人开始正视那些被遗忘的古老知识。侠义不再局限于刀剑相斗,而是扩展到对自然、对历史、对天地秩序的敬畏与守护。柳清霜和公孙弈则承担起了重塑新秩序的责任,等待着下一轮天地灵气复苏的时刻。 --- 风格与特色: 本书着力营造一种“古朴的磅礴感”。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文笔上追求古典白话与精妙景物描写的融合,既有江湖恩怨的跌宕起伏,也有对山川地理、奇珍异兽的细致描摹。它探讨了力量的本质——是征服,还是敬畏;是延续传统,还是开创未来。读者将跟随主角的脚步,重温那些被时间磨损的英雄史诗,感受神话力量在真实世界中激荡的震撼。 --- 目标读者群: 喜爱《山海经》等志怪文学,偏爱宏大世界观构建的玄幻读者;以及钟情于传统武侠中“道义与侠骨”内核的资深书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宗弦

 
  資深少兒文學作家,寫作二十多年來已經出版了一百多本書,並發展出三大創作理念:1.愛要從小說到大 2.愛的進行式 3.學習的生命觀。

  1. 愛要從小說到大:
  作品涵蓋繪本、童話、橋梁書、兒童散文、兒童小說、少年小說和青少年小說。針對兒童與少年成長的每一個年齡層,都寫有相對呼應的作品,提供適合閱讀學習的主題,讓孩子從識字開始後便能開始讀,歷經小學、中學到成年。

  2. 愛的進行式:
  希望孩子從作品中學習「愛」,並且階段性的成長。
  一開始是透過作品幫助孩子先學習愛自己,肯定自己。第二階段是學習愛別人,尊重和接納別人。接著進到第三階段「助人為快樂之本」,用行動幫助別人,同時提升自己存在的價值。最後的階段,也是最困難的,叫做「無私的付出」。那是不考慮自己快不快樂,只單純利他的大愛精神。

  3.學習的生命觀:
  由於為每本作品設想主題,設計學習的主旨,長久下來體會出:生命的意義在藉由人們的一生在人間學習成長,提升心靈,然後無私的去幫助別人。並將這套理念融入《少年讀紅樓夢》的改寫之中。

  其實每個人在人生中所遭遇的困難,就是專屬於個人的學習課題,是「自己」在「出生之前」為自己所定下的人生學習目標。由於是自己定下的,因此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便不該怨天尤人,而是要積極面對這一痛苦,去克服困難,一旦克服了便成長了。經過不斷的學習,累積成長,進一步學習放下「自己」,化小愛為大愛,實踐「無私的付出」。
另外,除了我們親身經歷事件來成長,也能透過閱讀別人的故事來學習,當體會出別人故事中的學習課題,自己有所借鏡領悟,也是非常好的成長。

  他認為創作少兒文學作品,正是在為孩子們提供各類學習的課題,因此他樂於投入時間和智慧,繼續實踐這一生的志業。

  ///////////////
 
  從小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後來愛上寫作,立志為孩子們創作有趣又有意義的文學作品。曾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金鼎獎推薦獎、小太陽獎等數十項文學獎。作品有:「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媽祖回娘家》、「鄭宗弦的生命教育」系列、「少年總鋪師」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糕餅店三姊妹」、「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等共一百多本書籍。

  喜愛跟讀者分享生活上的所見所聞,以及滿腦子的幻想。期盼大家在欣賞文學趣味之餘,也能進一步愛人愛己,熱愛生活。

  臉書搜尋:鄭宗弦
  粉絲專頁: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楊奕成
 
  閲讀《紅樓夢》,其中的人情、人性、人生,我同理同感,我在國立臺北大學的講堂,為學子講授評析。
  閱讀《紅樓夢》,曹雪芹說故事的功力,令我折服,我在SOUNDU錄製有聲書,以饗紅迷。
  閱讀《紅樓夢》,那些雋永的詩詞,令我詠嘆,我在《國語日報》的「古今文選」,注解賞析。
  閲讀《紅樓夢》,大觀園兒女們的心事,令我低迴,我在《人間福報》的「縱橫古今」,娓娓道來。
  閱讀《紅樓夢》,發現寶玉、黛玉的前世今生,竟是少兒文學作家鄭宗弦《雨男孩雪女孩》的源頭活水,我撰文評論,出版《從紅樓夢出走的雨男孩雪女孩》。
  閱讀《紅樓夢》,有感於這是一部「少年成長小說」,我在屏東泰美親子圖書館舉辦夏令營,帶領孩子們在遊戲、吟唱、飲食、聆聽中,向《紅樓夢》中人學習處世的智慧。
  閱讀《紅樓夢》,我想專為少年改寫一套《紅樓夢》,動筆之前,我在臺東大學兒文所的研討會發表論文〈臺灣兒少版《紅樓夢》改寫本之探析〉。
  關於《紅樓夢》,我還有好多的心得想分享,當你開始閱讀這套書時,我們便展開一場學習之旅!
 
  ///////////////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曾於《中國時報》、《人間福報》、《中華日報》、《國語日報》發表多篇散文創作,2013年起撰寫《國語日報‧古今文選》賞析《紅樓夢》詩詞,2014年起在臺北市胡適國小家長會、三峽嘉猷學苑講授《紅樓夢》、2018年擔任聲優SoundU《紅樓夢》有聲書主講人。
 
  臉書搜尋:楊奕成
  臉書社團:楊奕成的好了集之紅樓夢

繪者簡介

封面插畫◎左萱
 

  2015年出版第一本長篇漫畫《神之鄉》獲中國金龍獎最佳劇情獎入圍及日本國際漫畫賞銅賞,已售出日、法、越南文版權,並授權改編電視劇;2017年參與『漫畫植劇場』系列,繪製漫畫版《五味八珍的歲月》;代表台灣參加2017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與2017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
 

 

图书目录

一/禮物換來的兩樣情
二/桃花詩社新開張
三/有人在大觀園偷偷約會
四/填不滿的大錢坑
五/犯禁忌的五彩繡香囊
六/黑夜抄檢大觀園
七/淒涼的中秋家宴
八/芙蓉女兒含冤而死
九/呆霸王娶到母老虎
十/長大了,煩惱也來了
十一/寶玉該談親事了
十二/灑了藥罐結深仇
十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學習的生命觀/趣聽石頭說好戲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58436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8歲~18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4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文學知己,共圓紅樓新夢

 
  很多人以為《紅樓夢》是一部愛情小說,但其實書中的靈魂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的愛與愁,啟蒙與成長,在在顯示《紅樓夢》原是一部少年小說。《少年讀紅樓夢》便是在這個基礎上,聚焦、深入、加廣,成為一套強調學習成長的「少年成長小說」。
 
  我是少年兒童文學作家,專為孩子們創作少兒文學作品已經二十多年,作品涵蓋各類少年小說、散文、童話、橋梁書和繪本,共一百多本。
 
  這套《少年讀紅樓夢》的改寫原本並不在我的寫作計畫之中,因為我立志當一位創作型的作家,力求畢盡一生突破自我,創作出全新的作品,而非改寫別人的作品。直到我遇到了楊奕成老師——這位生命中奇妙的貴人,這才改變想法,並且付諸行動。
 
  楊老師十分鍾愛《紅樓夢》,因而潛心研究紅學,四處分享閱讀的感動、喜悅與收穫,並在台北大學進行教學多年,又極力推行到社區,儼然以推廣《紅樓夢》為終生的職志。
 
  他原是我的忠實讀者,我們在通訊軟體上聯繫,相談十分投契,並進一步成為知己好友。兩人第一次見面時,他與我分享他的最愛,送了我一套《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記得二十年前,當我立定志向要創作時,便開始研讀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書中的人物語言生動,性格刻劃入微,佈局龐大,結構精巧,處處暗藏玄機,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小說學習範本。而今重讀,感受更加深刻,並且發現它不只寫愛情,也不只寫大家族的興衰史,還寫出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歷經的痛苦和煩惱,非常適合給孩子們借鏡、省思、學習。
 
  我從事寫作二十多年來,已漸漸在心中形塑出一套「學習的生命觀」:人是為了學習而出生。而讓個體感受到痛苦的那些煩惱,便是這一生中要來學習的課題。只要能勇敢面對那些課題,加以檢討,力求克服改進,便能使煩惱變成解脫,痛苦變成智慧,幫助心靈高度成長。
 
  我與楊老師分享這些理念,他深有同感。
 
  我用「學習的生命觀」來閱讀《紅樓夢》,檢視書中人物的學習與成長,赫然發現它是一個大寶庫,從每個人物與事件,都能汲取許多學習的資源。而這些寶貴的資源如果不推廣給孩子們閱讀,實在是太可惜了。
 
  楊老師喜愛我的少兒文學作品,如同對待《紅樓夢》一般,時常向人推薦,使得我的作品不只在少年與兒童界流傳,更擴及大學生和社會人士。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推廣之情,加上亟欲推廣上述的學習資源,讓《紅樓夢》的閱讀向下紮根,我調整了「不改寫別人作品」的念頭。我主動邀約楊老師合作,以其豐厚精深的紅學涵養,搭配我小說創作的專長,剔除書中限制級的情節,保留原著百分之九十的精華,一同來為青少年朋友打造了一套《少年讀紅樓夢》。
 
  這原本只是個心願,沒想到上天聽到了。去年中,三采出版社找上楊老師改寫《紅樓夢》,楊老師把我推薦出來,就這麼一拍即合,「勢如破竹」的實現了願望。真正應驗了那句名言:「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忙。」可見正念與宏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在此要感謝三采出版社總編輯雅青,和主編雅婷的邀請和鼓舞,讓作品順利圓滿完成。
 
  在改寫的過程中,我以創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曹公的寫作歷程,對於其才華與良苦的用心讚嘆不已。在分析他的創作技巧與敘事邏輯時,也發現了一些小瑕疵,我和楊老師分隔兩地,以電話與通訊軟體聯繫,往往一發不可收拾,討論好幾個小時才能結束。而我也傾全力加以增刪修補,期待作品臻於完美。畢竟改寫不是把古典白話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也不是節錄和濃縮,而是在忠於原著的精神下,改造出一個小而美善的有機體。
 
  我聽過很多人都立志要讀完《紅樓夢》。然而原著有將近八十萬字,敘述的人物有數百人,事物更是多到不可勝數,不少人讀著讀著便中途放棄了。不過我相信《少年讀紅樓夢》出版之後,將會有許多人在讀完之後,欣喜的四處宣告:「我終於讀完《紅樓夢》了,我也終於讀懂《紅樓夢》了。」
 
  我也深信,藉由「學習的生命觀」的領讀,讀者不但能一窺經典的堂奧,還能跟著書中人物一同學習成長,進而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積極學習」的人生價值觀。
 
  那將是我最感欣慰的事了。
 
鄭宗弦

作者序

用學習的生命觀點亮《紅樓夢》

 
  在我十歲那年,我的生活被電視上的《紅樓夢》歌仔戲點亮了,變得豐富又有趣,這是我跟《紅樓夢》最初的緣起。
 
  那時周一至周六晚上,時間一到,我一定與媽媽守在電視機前,用聲樂式的唱腔,誇張的唱著:「楊──麗──花──歌──仔──戲……」媽媽戀的是歌仔戲幽怨哀絕的曲調,我戀的是《紅樓夢》寶玉與黛玉的打情罵俏。
 
  記得當黛玉得知寶玉的新娘竟是寶釵而不是她,她彷彿梨花一枝春帶雨,淚盈盈的對著丫嬛紫鵑唱:「聞言猶如椎心痛,肝斷寸斷欲發狂。紫鵑你早知怎會不講?」入戲頗深的媽媽跟著輕和,一時之間,我也不由自主的隨著紫鵑唱:「流言無稽耳邊風。」然後我們娘兒對望一眼,笑得全身亂顫。
 
  有回,陪媽媽上美容院洗頭,見《電視周刊》刊載楊麗花歌仔戲《紅樓夢》的介紹,還附上數張劇照。我捧著它,嘰嘰喳喳的,指這指那的,看照片說故事。老闆娘嘖嘖稱奇直誇我利害,媽媽笑著說:「讀書如果有那麼棒,不知該有多好!」老闆娘卻妙回:「一枝草一點露,行行出狀元啦!」
 
  自從得知歌仔戲裡的大觀園,就是在外雙溪的至善園取景拍攝,我便一直吵著要去那兒逛逛。媽媽被我吵得耳朵發癢,真的帶我去了。進得園內,我按著記憶搜尋,一會兒指著小步道說寶玉在這裡跟他弟弟打架,一會兒又跑到小橋上,望著三三兩兩的錦鯉說寶玉在這裡與黛玉吟詠詩詞,媽媽笑我好瘋喔!
 
  忽然有天,爸爸從工地撿回來一本少年版的《紅樓夢》,其中的插畫是以剪紙藝術的方式呈現,令我愛不釋手。但就在這時,我出了水痘,整天奄奄一息的躺臥在床上,隨手翻閱那本《紅樓夢》。讀到〈新娘是誰〉,看見寶玉即將掀開新娘紅蓋頭的插圖時,我竟忍不住的鼻頭一酸,淚水潸潸而下。媽媽問:「你是怎麼了?我又沒有罵你,你哭什麼?」我趕緊騙她我頭痛,跟她要了白花油,學她塗抺在太陽穴,然後翻身假裝睡去。
 
  套一句老掉牙的話,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那已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
 
  親愛的讀者,讀到這裡相信你可以感受到我有多麼的愛《紅樓夢》,而我一路讀到中文博士,熱衷文學推廣,原來是來自童年時,受到《紅樓夢》的啟蒙。我多麼想讓更多更多的人,可以與我一同走入大觀園的有情世界,領略其中的晴雨時光啊!謝謝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蔣秋華老師,讓我在《國語日報‧古今文選》賞析一首又一首《紅樓夢》的詩詞,裨益我厚植教學的實力。
 
  然而,這些年來在大一國文的講堂上,我發現學生們對《紅樓夢》的認識,竟然大部分皆停留在高中國文課本所選讀的〈劉姥姥〉。我好希望可以讓小學生、國中生及早親近這本小說──只是,我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去領讀呢?
 
  兩年前,我結識了少兒文學作家鄭宗弦老師,在靈性的提升上,他是我的知己,在文學志業的推廣上,他是我的貴人。當我告訴他,我希望《紅樓夢》的閱讀能向下紮根時,他欣然同意,並把他建構的「學習的生命觀」傳授給我,他說:「生命的意義,在藉由我們的一生在人間學習成長。」以如此積極、樂觀的角度來領讀《紅樓夢》,方能讓小紅迷們獲得正向的成長。
 
  這兩年來,我接受來自學校、藝文單位的邀請,為青少年及兒童舉辦了多場的《紅樓夢》夏令營及演講。當我以「學習的生命觀」來領讀《紅樓夢》時,講台下一雙雙明亮的眼眸,專注聆聽,而一旁的老師或家長更是時而微笑,時而頷首──我更確信「學習的生命觀」是向少年讀者推廣《紅樓夢》的最佳方向。
 
  為少年讀者改寫一套青春版的《紅樓夢》,是我多年來的心願。為此,去年我在臺東大學兒文所的研討會,發表了〈臺灣兒少版《紅樓夢》改寫本之探析〉的論文,希望有朝一日,得遂心願時,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個心願終於實現了!謝謝三采文化的總編輯雅青、主編雅婷邀請鄭老師與我一同改寫、領讀《少年讀紅樓夢》,我才有圓夢的機會!
 
  由於《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因此領讀的部分為提升閱讀的趣味,我們把石頭擬人化,讓它也有強烈分明的好惡,然後以它做為觀察者,把它遊歷人間的心得,化為百大成長題,與讀者交流、分享。這可謂一部石頭的成長史,但你讀了若有所領悟、實踐,你便也跟著成長了。
 
  想當年,有讀者批評《紅樓夢》是「滿紙荒唐言」,且「都云作者痴」,使曹公流了「一把辛酸淚」,慨嘆「誰解其中味」。而今,這套書出版了,我把它獻給曹公,相信他會感到欣慰的!
 
  在我推廣《紅樓夢》的路上,更要謝謝我大學時的朱孟庭老師,一路的鼓勵與提攜!

楊奕成
 
引言

為什麼少年要讀《紅樓夢》?

 
  與其問少年為什麼要讀《紅樓夢》,或許應該問,少年讀《紅樓夢》可以學到什麼?這可以從四方面談起:

  一、寫作技巧:曹雪芹的寫作功力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比如說,一個「葬花」的情節,他可以寫三次,三次所表現出的意境都不同。另外,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說故事時,使用的「弔胃口」技巧,都讓我們能跟大師學習寫作的技巧,讓作文更上層樓。

  二、升學考試:由於《紅樓夢》是高中國文課本的選文,再者它的內容與情節等,可謂一部東方的百科大全。因此,頗獲命題委員的青睞,考題的方向,以「人物性格」、「文本情節」、「詩詩韻文」為主,且都扣緊素養指標,也就是要考生除了閱讀以外,還必須理解。根據我們的統計,自2002到2019年,幾乎每隔一、二年就考一次,共考了十一題。2020年的大學指考竟以題組的方式,考了四題,占了八分,比重可謂不輕。2016年的國中會考,也考了曹雪芹的家族與康熙、雍正的關係。

  三、情感教育:《紅樓夢》是一部「情感小說」,但它的「情」不只有愛情,還有其他層面的情,例如:親子之情、祖孫之情、朋友之情、職場上的同事之情。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感是需要經營的,在經營中自我成長,或者幫助對方一同成長,這部分在《紅樓夢》裡有許多這樣的情節,提供讀者省思。另外,書中的敘述直指人心,對人性有深刻的描寫,最妙的是,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能引發讀者共鳴、省思、成長。

  四、生命教育:曹雪芹在人物的個性中,分別展示了人類對理性、感性與靈性的追求,這似乎也在提醒讀者,要重視身、心、靈三者的均衡,方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少年讀《紅樓夢》,不但有以上的收穫,其中的情節與一○八課綱的九大素養也有密切的關係,正等著讀者一一挖掘。
 
鄭宗弦‧楊奕成

推薦序1

以傳統文學的古典底蘊,啟迪智慧、點亮生命之燈

 
  經典離我們不遠矣,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曾住過一個賈寶玉或林黛玉。
 
  翻開《少年讀紅樓夢》,你會發現:《紅樓夢》不再是讓人正襟危坐的經典,透過作者用心的章節編排,從第一冊到第五冊仍沿襲章回體長篇小說特色,卻巧妙的重新詮釋,用心、用情的以青少年的視角,讓年輕的生命輕鬆走入經典。你說《紅樓夢》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經典文學,不如說它是參雜著當代民俗、文化、社會、歷史、醫學、建築的當代百科全書。
 
  作者娓娓道來:《紅樓夢》的故事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社會的黑暗,卻依然保持善意與樂觀的心境,加上生命強大的韌性,循序漸進的找到自身待人處事的道理。而《少年讀紅樓夢》把媲美莎士比亞的巨作經典《紅樓夢》進行轉譯,將蘊含在文字細節裡的重要訊息,透過「學習的生命觀」單元,把叛逆天真的賈寶玉、註定要來還淚的林黛玉、大智若愚的薛寶釵、八面玲瓏的王熙鳳、擇善固執的晴雯等人物背後隱含的哲學觀,透過一百則古今適用的智慧箴言,進行思辯與議題的探討。
 
  這樣貼近青少年閱讀習慣的設計,不只讓人耳目一新,似乎也讓經典不再有隔閡感,反而像是身邊親切善喻的朋友,正在和我們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藉此提醒讀者,可以再次瀏覽重要的章節篇章,進行內在價值的重新爬疏。《紅樓夢》不只是人物形象刻畫栩栩如生、生命情韻自然流瀉,經典歷經時間淬鍊,給予讀者亙古不變的指引到底是甚麼?除了沒落貴族曹雪芹對世態炎涼大徹大悟的哲思外,《少年讀紅樓夢》企圖引導青少年將經典融入生活日常的創意,也是令人驚豔的。青少年的世界有著潮語、梗圖的新穎與創意,而傳統文學的古典底蘊,也能幫助啟迪智慧、點亮生命之燈。
 
  曹雪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生命歷程,透過《少年讀紅樓夢》編排細緻生動的結構,讓情節看似繁複卻又有條不紊的呈現在讀者面前。身為閱讀者的我,重新翻騰青春的浪漫心事:「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授受之恩,結下剪不斷理還亂卻真摯感人的情緣……整部小說雖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主軸,卻細膩連結到四大家族的興榮衰敗,生動記錄當時貴族與庶民生活的百態。
 
  作者的文字簡潔清新,簡單易懂的敘寫,營造一個3D立體的紅樓夢意象圖,讀者彷若走進榮國府的日常生活,品讀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悲劇,參與大觀園生活的點點滴滴,由興而衰直至窮途末路的家族史。當你真正與小說家有了真情共感的連結,或許你就秒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曹氏情味。
 
  走進《少年讀紅樓夢》,你與經典的距離也不遠了。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 宋怡慧老師

推薦序2

超譯紅樓為少年

 
  起先看到書名《少年讀紅樓》,第一個閃過的念頭便是:少年適合讀紅樓嗎?
 
  這樣的疑慮可不是沒有道理,雖然早清楚《紅樓夢》的文學地位,更知道在大學及高中入學考試時,常見《紅樓夢》佔有一席之地。然而,距今已兩百多年的作品,除了文字不易親近,內容所及更是與現況存有很大的距離。
最叫人擔心的是,原著對人物刻畫鮮明,但情感隱晦,且含有許多現實、露骨等情節,這樣的作品讓高中、大學生閱讀尚可,怎麼可以讓國中小的少年少女閱讀呢?即便坊間亦有人做過這樣挑戰,但往往刪去許多精華,徒留情節梗概,相當可惜。
 
  但拜讀完五冊作品後,心中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我腦海中浮現一個畫面:會議室裡,上百回的《紅樓夢》原著被一字攤開,桌旁,一側坐著曹雪芹、高鶚、程偉元,一側則是鄭宗弦及楊奕成兩位老師,笑盈盈的望著他們。

  眾人同桌,對著原著指手畫腳,這邊不適合少年,那邊用詞過時,刪刪減減。

  鄭宗弦老師著作等身,且本本精彩已是眾所皆知,我自己相當欣賞老師的文思與筆觸,這次雖是改寫,但他依然展現精湛的文字力。他修飾轉譯原典用詞,叩問作者意圖保原味,讓紅樓夢變得親切易讀。以教學者的視角,循著分級標準篩選內容,使這本《少年讀紅樓》恰如其名,可以放心交到孩子們手中。

  楊奕成老師身為中文博士,不僅緊抓整本作品的原著精神,更在書末加入「學習的生命觀」領讀,讓這本書多了一味。這一味,免去了我對內容的擔憂,楊老師領著小讀者們,從正向角度切入人物的一言一行。即便是寶玉的驕縱、黛玉的善嫉,都適時成了學習素材,引發學生自省、同理,讓文學經典化為生命的養分。

  這本書,是幾位作者的跨時空對話,透過精湛的文字改寫及引導,不但拉近兩百餘年的距離,更弭平原著與小讀者們之間的「代溝」。對於文學有興趣的小讀者、想重溫經典的大讀者,如今,終於誕生一部能讓大家共賞紅樓的好作品。
 
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陳彥冲

推薦序3

理工醫的學生更需要讀《少年讀紅樓夢》

 
  《紅樓夢》初名《石頭記》,又名《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金釵》,乾隆年間以八十回手抄本流傳;乾隆末年,程偉元、高鶚因激賞《紅樓夢》,收集整理八十回抄本,並續補後四十回,於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年)出版。後四十回基本上維持原書情節,完成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

  《紅樓夢》無論思想、內容或是形式技巧,皆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卓立於世界文學之林,中外學者研究論著有如汗牛充棟,形成所謂的「紅學」。在《中國小說歷史變遷》中,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中的生活豐富、繁蕪多姿,不只在思想上達到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更把古典小說的創作藝術推上了高峰。

  此外,《紅樓夢》也可說是文體大總匯,上自朝廷動態,下至民間百姓生活,凡世間所有材料無所不包,也無所不精,為後代的各種研究留下珍貴資料,可稱為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血肉飽滿的人物形象,書中出現的人物,有名字的就有四百多人。其中情節完整細密,人物刻劃尤其成熟入微,最特別的是本書全是作者原創,而非其他舊小說的沿襲,並且以悲劇收場,而不是一般傳統的大團圓結局。

  紅樓夢一書以「情」為基底,「情」字是作者對普天下女子的了解與同情,是青春小兒女的癡心真情,是作者覺悟到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終究是成空幻情。

  《紅樓夢》主題以雙線結構呈現,一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生活、愛情和命運悲劇;一是賈府由盛而衰的過程。作者透過劉姥姥進出榮國府的描寫,把這兩條「故事線」連結起來,構成繁盛的整體,其藝術構思十分精確而奇妙。

  曹雪芹以當時北方人民運用的口語為基調,廣泛鎔鑄古典文學語彙,創造出洗鍊純淨、準確而自然、簡樸而多彩的文學語言表現力。《紅樓夢》全書近百萬字,這本蕩氣迴腸、享譽中外古今的曠世鉅作,曹雪芹卻說它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雖然書中的男女主角都只有十五、六歲,除了幾個長輩之外,大多出場人物也是十七、八歲的青春兒女,並且是白話的章回小說。可是對現代人而言,那樣的「白話」幾近文言,一百二十回的百萬字,要乖乖完整的讀下去,只怕既累又沒耐心。還好鄭宗弦老師、楊奕成老師改寫的《少年讀紅樓夢》,將它完全化為流暢易懂的白話文,也大量運用了現代的語詞,以求貼近青少年的心,進而引起青少年閱讀的趣味,又不失《紅樓夢》原著的旨意與故事情節。唯一須注意的是,《紅樓夢》裡較不適合少年的章節語詞,則已消失於無形,以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紅樓夢》第一章回的篇目是:「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少年讀紅樓夢》則改為「蠢東西遊歷人間」。其中可見許多篇目:「好想跟那帥小子作朋友」、「校園裡霸凌,向誰討公道?」、「夜裡說的,早起就忘了」、「女強人成了紙老虎」、「天啊!賈府被抄家了」、「寶玉出家、石頭回家」等等,這一切演化變更的文字,全是為了吸引現世的青春兒女。

  《少年讀紅樓夢》尤其特別且富教化意義、提升心靈素養的,是在每一冊的卷末,都附了二十則「學習的生命觀」。如「已經失去了愛情,更不能傻傻的傷害生命」、「我不屬於誰,我的人生我決定」、「跨出去,條條是大路、處處是學習」「了悟人生是一場學習之旅,便是好」。

  任教建中近四十年,我一直帶第二、第三類組的學生,深深認為理工醫的學生更需人文素養的培養,《少年讀紅樓夢》正是可推薦給孩子的一套書。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前資深名師.親子教育專家 陳美儒
 
推薦序4

先別說考試了,你有聽過《紅樓夢》嗎?


  現代的少年們,能夠閱讀的日常讀物比起以往有更多選擇。

  對於一本時空背景、禮俗、語句都不甚熟悉的經典小說《紅樓夢》,他們一定聽過,卻未必讀過。

  書的寂寞,是再也無人知曉。

  幸好,現在有《少年讀紅樓夢》,二位老師將經典化繁為簡,把艱澀繁雜的部分轉譯為親近可人,故事架構看似變得單純,卻更能凸顯裡面的角色與趣味。

  我常在想,當越來越少機會能接觸到傳統經典文學的少年們,看完這本《少年讀紅樓夢》之後,會不會有機會重新建構日常的語彙?

  例如:
  批評多情的富二代帥哥,不會只有「渣男」一詞可以用,嘗試換個方式嗆對方:「你賈寶玉哦?」
  想形容女孩子的外貌,白白胖胖、豐盈圓潤,或許能說:「好像薛寶釵。」
  常請病假又愛哭的女孩子,也會有人翻翻白眼說:「林黛玉轉世?」
 
  當然,這僅是停留在表面的閱讀經驗,甚至我們應該避免任何刻板印象的出現。所以,若是想理解《紅樓夢》那些更深層的意涵,皆必須透過閱讀與感受,才可以隨著作者對角色的刻畫,再一次進入我們的心裡。

  翻開書頁,靜靜看著黛玉的心思細膩與堅毅、寶釵的處事圓融與執念,以及寶玉即使受了委屈,仍是賠笑臉的好脾氣 ⋯⋯。

  好書,不應該寂寞。
 
厭世國文老師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追一些歷史文化類的Podcast,聊到清代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樣貌,其實很有趣,但總覺得少了點「生活感」,聽起來比較像是在背誦課本知識。相較之下,我對能把時代背景融入情節的改編作品更有興趣。比如,如果能把賈府裡從過年到日常的各種禮儀細節、飲食起居,用比較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或許能讓年輕讀者對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有更具體的想像,而不只是停留在「古代大戶人家」的模糊印象上。我很好奇,這套書在處理像「抄檢大觀園」這種高潮迭起的情節時,是如何拿捏氣氛的?是要營造出驚悚懸疑的感覺,還是更側重於展現在權力傾軋下,那些閨閣女子們無所適從的恐懼?一個好的版本,應該要能讓讀者在享受故事張力的同時,不經意間接收到關於宗法制度、女性地位受限等社會議題的啟發,這才是對經典最好的致敬,讓他們在讀完之後,不只記得誰跟誰談了場戀愛,還能對那個時代的規範與壓抑有所共鳴。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各種版本的文學導讀多到讓人眼花撩亂,要挑一本真正有價值的,還真的得花點心思做功課。我最近在書店翻閱幾本同類型主題的書時,發現有些作者在處理人物的內心掙扎時,手法顯得過於單薄,像是把複雜的人性簡化成了單純的「好」與「壞」,這對於像《紅樓夢》這種層次豐富的作品來說,簡直是種褻瀆。我比較欣賞那些敢於深入挖掘角色「矛盾」性的作品,例如薛寶釵那種「世故」背後隱藏的聰慧與無奈,或是王熙鳳那種「潑辣」之下對體制無力反抗的悲涼。如果這本「少年讀」的版本能夠把這些細膩的情感脈絡梳理出來,用孩子們能懂的比喻去解釋,那就太棒了。畢竟,年輕讀者接觸的很多情感經驗,其實都可以在大觀園裡找到對應,只是需要一個好的引導者來點破那層迷霧。我希望它不只是在講故事,還能在某個層面上,成為一本關於「人情世故」的入門書,讓他們在跟著主角們經歷興衰的同時,也能偷偷學到一些看透人心的本事。

评分

最近在博客上看到幾篇關於古典文學改編的討論,尤其是針對經典名著的年輕化詮釋,讓人蠻有感觸的。我個人覺得,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走進那些厚重典籍的世界,光靠原著可能有點吃力,畢竟語言的隔閡和時代背景的差異,常常讓人望而卻步。所以,像這種「少年讀」系列的改寫本,其實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橋樑角色。重點不在於它是否完全忠於原文的每一個細節,而是它能否成功地捕捉到原著的精神核心,並且用現代年輕人能理解的語彙和情境去包裝。我尤其關注的是,改編者在取捨人物情節時的考量,畢竟《紅樓夢》的魅力就在於那龐大細膩的人物群像和錯綜複雜的社會結構,要怎麼在「易讀性」和「完整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個極大的挑戰。如果只是淺嚐輒止,變成流水帳式的敘事,那就會失去原著的韻味;但如果又過於艱澀,那不就違背了「少年讀」的初衷了嗎? 我期待的是那種既能保留住寶玉、黛玉、寶釵之間那種宿命感的悲劇氛圍,又能讓青少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那個封建社會的縮影有所領悟,而不只是單純地看故事。

评分

身為一個從小就聽長輩唸詩詞長大的人,對於「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平衡,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很多時候,為了讓內容適合「少年」,就會被稀釋得過於淺薄,變成純粹的童書,失去了原作中蘊含的哲思和對人生的深刻探討。我很期待這套書在保留主要情節的同時,能夠適度地保留一些關於「緣起緣滅」、「情為何物」這類比較形而上的討論。當然,這些不能用大道理直接灌輸,而是要透過角色的選擇和命運的安排,讓讀者自己去體悟。例如,當探春遠嫁時,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宿命感,其實是人生課題的縮影。如果改編者能巧妙地在敘事間隙中,埋下一些引導思考的線索,讓孩子們在讀完熱鬧的故事之後,還能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般的課外讀物了。我希望它能提供的不僅是故事,更是一種面對複雜人生的預備課。

评分

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在網路社群媒體影響下成長的一代,對於「美感」的追求其實非常高,他們對於視覺、對於敘事風格的細膩度,要求其實比我們當年高出許多。所以,如果這套「少年讀」的書籍在文字風格上,能跳脫出傳統古典小說那種刻意的雕琢感,轉而採用一種更為流暢、貼近現代散文詩的筆調,或許更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我個人對那些能夠描繪出「意境」的作品特別著迷,例如描寫寶玉的痴、黛玉的敏感,如果能用現代讀者容易感知的意象來傳達那種「不為外人道」的愁緒,那簡直是神來之筆。例如,當描述到人物的心境轉折時,如果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現代人都能理解的情緒詞彙,而不是一味地用「惆悵」、「黯然」等略顯老派的詞彙堆砌,那閱讀體驗絕對會大幅提升。關鍵在於,如何優雅地過渡,讓傳統的意境不失色,同時又具備現代的呼吸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