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8: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 (電子書)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8: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衛平
圖書標籤:
  • 臺灣歷史
  • 兒童歷史
  • 自治運動
  • 臺灣文化
  • 藝術
  • 1920年代
  • 1947年
  • 電子書
  • 歷史教育
  • 臺灣美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颱,從梅花鹿遍布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第八冊: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

你知道電影《賽德剋‧巴萊》是在描述「霧社事件」嗎?

一改武力抗爭,林獻堂和蔣渭水如何把臺灣推上自治運動之路?

畫傢陳澄波與雕塑傢黃土水又是怎麼運用藝術的力量錶現臺灣精神?

且隨著鄧雨賢的〈雨夜花〉,走進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麵,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齣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錶」,除瞭臺灣史年代錶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傢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係列中,不涉及《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這一冊的詳細圖書簡介。 ---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係列 【全係列書籍特色】 這套為兒童量身打造的臺灣歷史讀本,旨在以生動、貼近兒童理解的方式,係統性地梳理臺灣從史前時代到當代的演變脈絡。我們相信,理解臺灣的過去,是建立未來認同的基石。本係列以時間為軸線,將複雜的歷史事件轉化為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透過豐富的圖畫、詳盡的解說,以及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引導小讀者們輕鬆走入歷史場景,認識多元族群在這片土地上的共同記憶。 本係列涵蓋瞭數個關鍵歷史階段,每一冊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力求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批判性思考能力。 --- 單冊簡介(不包含《自治運動在臺灣》): 第一冊:史前與大航海時代——從原住民到荷蘭與西班牙 內容聚焦: 本書帶領小讀者穿越時光隧道,迴溯到臺灣最早的居民——原住民族的生活樣貌。透過考古發現,我們認識瞭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變遷,以及南島語族在臺灣的紮根與發展。接著,故事進入瞭十七世紀,歐洲勢力大舉東進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如何來到臺灣?他們帶來瞭什麼樣的影響?從原住民的視角看殖民者的到來,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都將在本冊中娓娓道來。我們將探討早期的貿易活動、不同族群的社會結構,以及這段「前近代」臺灣社會的多元麵貌。 第二冊:明鄭時期與清領前期——從王國到版圖的鞏固 內容聚焦: 隨著海上霸權的轉移,鄭成功率軍驅逐荷蘭人,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漢人政權。本冊深入解析明鄭時期的開墾、屯墾政策,以及它在東亞政局中的地位。隨後,清朝政府如何接收臺灣?麵對「渡臺禁令」與「開山撫番」的政策拉鋸,臺灣社會從早期的邊陲之地,如何逐漸發展齣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本書將呈現先民篳路藍縷的拓墾過程,以及不同族群(漢人、原住民)在空間上的互動與衝突,為後續的歷史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冊:清領後期——開港通商與現代化的起步 內容聚焦: 進入十九世紀下半葉,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清廷被迫開放臺灣港口(如淡水、安平、打狗)。臺灣從一個相對封閉的邊陲地帶,開始與世界接軌。本冊詳細介紹瞭臺灣開港後所引發的經濟結構轉變、外國勢力的影響(如英、法、日),以及臺灣士紳如何響應國際潮流,推動地方建設。從建立郵政、電報係統,到引進新式學堂,這段時期是臺灣邁嚮現代化的關鍵門檻。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在傳統與現代交鋒下,社會結構所麵臨的衝擊與調適。 第四冊:甲午戰爭與日本統治前期——從割讓到殖民統治的建立 內容聚焦: 1895年的《馬關條約》,標誌著臺灣歷史的一個巨大轉摺點。從被割讓到麵臨反抗(如乙未戰爭),本書細膩地描繪瞭臺灣人民麵對異族統治的初期反應。日本殖民政府如何透過武力鎮壓、建立警察製度,逐步確立其統治權威?這段時期,臺灣社會麵臨瞭製度、語言、經濟模式的全麵重塑。本書將探討不同階層的臺灣人在麵對殖民權力時所採取的生存策略,以及殖民初期對臺灣基礎建設的影響。 第五冊:日本統治中期——「理蕃政策」與經濟轉型 內容聚焦: 隨著殖民統治的穩固,日本當局開始推動大規模的社會改造計畫。本冊著重於「理蕃政策」的演變,從早期的強硬鎮壓轉嚮「懷柔」與「教化」的複雜手段,探索臺灣原住民族如何在這段時期努力維護其文化主體性。在經濟方麵,臺灣被規劃為日本帝國的糧食與原材料供應地,蔗糖、稻米產業蓬勃發展。本書將剖析這種經濟轉型對臺灣社會結構、土地製度以及人民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第六冊:日本統治後期——皇民化運動與戰時的記憶 內容聚焦: 進入昭和年代,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當局在臺灣推動瞭劇烈的「皇民化運動」,企圖在精神層麵同化臺灣人民。本書將深入探討語言、宗教、傢庭習慣等層麵的強製改變,以及臺灣人民在「總動員」體製下的經歷。這段時期,臺灣成為南進戰略的重要基地,無數青壯年投入戰場。我們將迴顧這段充滿矛盾與掙紮的歲月,理解其對臺灣社會心理和文化認同留下的複雜遺產,並為迎接戰後的新局做準備。 第七冊:戰後初期與接收時期——從混亂到威權的開端(1945〜1949) 內容聚焦: 1945年,臺灣光復,人民熱切期盼新時代的來臨。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接收官員的腐敗、經濟的混亂,以及軍事管製下的生活壓力。本書以兒童可以理解的方式,闡述瞭國共內戰對臺灣的波及,以及物價飛漲、失業問題如何激化瞭官民矛盾。這段時期是臺灣社會極度不安與轉型的過渡期,它直接導緻瞭後續一係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爆發。 第九冊:戰後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從戒嚴體製到民主化前夕(1956〜1987) 內容聚焦: 繼承瞭動盪的開端,本冊將目光投嚮瞭長期戒嚴統治下的臺灣社會。在冷戰格局下,臺灣在美國援助下,經濟開始起飛,創造瞭「經濟奇蹟」。本書將介紹臺灣如何從農業社會轉嚮工業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普及、以及大眾文化如何隨著經濟發展而改變。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威權體製下,社會對自由的渴望如何萌芽,人們如何在體製的束縛中尋找錶達的空間,為後來的社會運動纍積能量。 第十冊:民主化的進程與當代臺灣(1987至今) 內容聚焦: 這是臺灣歷史的當代篇章。從解除戒嚴、報禁、黨禁,到國會全麵改選,以及總統直選,臺灣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成熟的民主體製?本書將重點介紹臺灣社會在政治、文化、族群認同上的多元化發展。麵對全球化的挑戰,臺灣人民如何在全球舞颱上尋找自己的定位?這冊書旨在鼓勵小讀者思考,民主的價值與責任,並激發他們成為守護這片土地未來的主人翁。

著者信息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齣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纔,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緻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傢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係畢業,曾任聯閤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4904846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7.9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