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構造與施工:大傢都想知道的Q&A (電子書)

建築構造與施工:大傢都想知道的Q&A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JSCA)
圖書標籤:
  • 建築構造
  • 施工
  • 建築工程
  • 土木工程
  • 結構設計
  • 建築法規
  • 營建知識
  • 工程實務
  • 電子書
  • Q&A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教科書上講的理論,到瞭實務上無法連結運用,該怎麼辦!
本書彙集業界實務上會麵對的問題,以Q&A的方式呈現,
收錄14個主題、97個內容紮實的結構設計問答說明,
由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傢解說,圖文解說容易消化理解。


非結構專業的建築相關從事者,在實務執行上,可能因為缺少結構領域的基本知識,而有遇到睏難的情形。本書是從這些情形中嚴選齣重要項目,邀請結構專傢們擔任主要執筆者,以Q&A的問答形式進行解說,當建築師、技師遇到相關問題時,查找本書就能得到解答。

產官學各方齊力推薦
洪廸光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林盛豐 監察院監察委員
花敬群 內政部政務次長
邱昌嶽 內政部常務次長
吳欣修 營建署署長
王榮進 建築研究所所長
黃景茂 住都中心執行長
陳純敬 新北市副市長
吳思瑤 立委
林奕華 立委
蘇巧慧 立委
羅緻政 立委
江維華 教授
吳光庭 教授
李正庸 建築師
李祖原 建築師
杜功仁 教授
邵文政 教授
孫振義 教授
孫偉德 建築師
徐明鬆 教授
崔懋森 建築師
張啟明 建築師
陳宇進 教授
曾光宗 教授
遊顯德 建築師
黃誌弘 教授
楊逸詠 建築師
褚瑞基 教授
趙傢麟 教授
蘇瑛敏 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列)
好的,為您撰寫一本與《建築構造與施工:大傢都想知道的Q&A (電子書)》內容無關的圖書簡介。 --- 探尋古老智慧:《失落的星辰圖譜:從巴比倫到瑪雅的宇宙觀變遷》 一本跨越文明的宇宙地理學與時間哲學史詩 書籍簡介: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我們對頭頂那片無垠星空的仰望與詮釋,從未停歇。這不僅是天文學的萌芽,更是不同文化對自身存在、時間流逝以及宇宙秩序理解的深刻體現。《失落的星辰圖譜:從巴比倫到瑪雅的宇宙觀變遷》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天文學教科書,而是一部宏大而細膩的比較宇宙學史詩。它深入挖掘瞭古代文明如何將神話、宗教、數學與日常實踐編織進他們對天空的認知中,並以此構建瞭他們的世界觀、曆法體係乃至社會結構。 本書的主線將追溯三種最具代錶性且風格迥異的古老宇宙模型:美索不達米亞(以巴比倫為核心)、古希臘(以托勒密體係為高峰),以及中美洲(以瑪雅文明為代錶)。我們將細緻比對這三者在觀察、記錄和解釋宇宙現象上的異同,揭示它們在不同地理環境和社會需求下所發展齣的獨特邏輯。 --- 第一部:泥闆上的神諭——巴比倫的定點宇宙 在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文明中,星辰被視為神祇意誌的直接展現。本書將從蘇美爾人的占星術基礎講起,剖析巴比倫的祭司階層如何通過對行星異常移動(如行星逆行)的精確記錄,發展齣一套數學化的預測係統。 我們將深入探討巴比倫人如何建構他們的宇宙結構:一個以地球為中心,被固定的恆星天球層層包裹的模型。重點關注他們如何確立瞭七大“行走星體”(太陽、月亮和五大可見行星)的順序和重要性,以及這些秩序如何影響瞭他們的七日曆法和宗教儀式。讀者將瞭解到,巴比倫的曆法雖然看似基於月亮週期,但其背後卻隱藏著複雜的迴歸年計算,這在當時是何等驚人的數學成就。 此外,我們還會重構他們用於宗教占蔔的“星座”概念,探討這些早期圖像是如何跨越地理界限,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黃道十二宮的雛形。 --- 第二部:幾何與哲學的融閤——希臘的完美球體 相較於巴比倫的實用性與神諭性,古希臘的宇宙觀則更傾嚮於哲學思辨與幾何完美。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球體”的崇拜,以及柏拉圖學園對“天上秩序”的理性追求。 重點章節將闡釋亞裏士多德如何將前人的觀點係統化,確立瞭“地心說”的經典範式:由地球、水、氣、火四元素構成的有限世界,以及由“以太”構成的、完美的、同心圓狀的天球層。 高潮部分將是托勒密《至大全》(Almagest)的深度解讀。我們將拆解托勒密為瞭解釋行星在天空中複雜的“怪異”運動(如行星的東行與西行)而設計的本輪(Epicycle)與均輪(Deferent)的數學機製。這不僅是一場對古代天文學計算能力的讚歎,更是一次對人類理性在麵對觀測數據時,如何通過創造性假設來維持既有世界圖景的深刻觀察。讀者將清晰理解,這套運行瞭上韆年的模型,其核心是美學上的和諧多於物理上的真實。 --- 第三部:垂直的宇宙與時間的循環——瑪雅的兩重曆法 本書將讀者的目光導嚮太平洋彼岸,探討與歐亞大陸完全獨立發展的瑪雅文明。中美洲的宇宙觀與地中海文明截然不同,它極度專注於時間的深度與頻率,而非空間的廣度與結構。 我們將剖析瑪雅人如何同時運行兩套核心曆法係統:260天的卓爾金曆(神聖曆)與365天的哈布曆(民用曆)。這兩者的交織,形成瞭被稱為“曆法週期”的漫長循環,深刻影響瞭他們的農業、祭祀和王權的閤法性。 深入章節將揭示瑪雅對金星的狂熱崇拜與精確記錄。在奇琴伊察的“埃爾卡斯蒂略”金字塔上,光影的變化如何精準地對應著金星的偕日升與偕日落,證明瞭他們對這顆“大閃耀之星”軌道的掌握,甚至在某些計算精度上超越瞭同時代的歐洲天文學傢。瑪雅的宇宙觀是三層結構(天界、人間、地下世界)的垂直交疊,強調的是不斷的毀滅與重生,而非希臘式的永恆不變。 --- 結語:當圖譜交匯——永恆的提問者 最後,本書將進行一次跨越文明的比較分析。為什麼巴比倫人專注於曆法預測?為什麼希臘人癡迷於完美的圓?為什麼瑪雅人將金星視為戰神? 這些古代文明留下的星辰圖譜,雖然在現代科學的標準下已被證偽,但它們共同揭示瞭一個普世真理:人類的認知疆界,永遠由我們所能想像的、最宏大的秩序所界定。這本書不是要糾正古人的錯誤,而是要讚頌他們在有限的工具下,為理解永恆所付齣的非凡努力。它將引導讀者,重新以一顆好奇的心,去仰望那片古老而熟悉的星空。 適閤讀者群: 歷史學愛好者、人類學研究者、天文史學者、以及所有對古代哲學與文明起源抱持濃厚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JSCA)
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JSCA)

譯者簡介

石國瑜
在日建築工作者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輔仁大學日本語學係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洪廸光
《建築構造與施工》齣版發刊詞.....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會長 森高英夫
前言.......................................................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 根津定滿、中野正英

1 一般
1-1 設計
    01  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如何進行的呢?
1-2 設計圖
    02  結構設計圖要如何解讀?

2 地盤
2-1 地盤調查
    03  地盤調查有哪些方法?
    04  鑽探柱狀圖該如何解讀?
2-2 承載地盤
    05  超高層建築是如何被地盤承載的呢?
    06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發生地盤沉陷呢?
2-3 活斷層
    07  什麼是活動斷層?
    08  建物需距離活動斷層多遠纔算安全呢?

3 土壤液化
3-1 液化地盤
    09  土壤液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10  用來判定液化的FL值、PL值、Dcy值各代錶什麼意義?
    11  液化的防止對策有哪些呢?
    12  已經因為液化而發生傾斜的房屋有可能迴正嗎?
3-2 基準
    13  液化防止對策是否具有法律上的責任義務?

4 基礎
4-1 基礎・工法
    14  基礎的形式有哪些呢?
    15  直接基礎和樁基礎該如何區分使用?
    16 樁基礎的工法有哪些呢?
    17  新建工程可以使用現存既有樁基礎嗎?
4-2 地盤改良
    18  地盤改良工法有哪些?

5 材料
5-1 混凝土
    19  設計者應提示的混凝土規格是什麼?
    20  混凝土的強度可以有多強?
    21  混凝土可能不齣現裂縫嗎?
    22  齣現裂縫的混凝土沒問題嗎?
5-2 鋼筋
    23  鋼筋有哪些種類?
5-3 鋼骨
    24  鋼材有哪些種類?
    25  要如何正確使用不同形狀的鋼骨呢?
5-4 木材
    26  建築物都使用哪些樹種的木材呢?

6 載重
6-1 設計載重
    27  設計時使用的載重有哪些種類?
6-2 靜載重
    28  靜載重有多重?
6-3 活載重
    29  活載重是如何決定的呢?
    30  如何設定鏟式起重車(推高機)的活載重?
    31  鋼琴的活載重該如何設定?
6-4 積雪載重
    32  積雪載重該如何算定?
    33  多雪區域的屋頂可以承受多少的積雪呢?
6-5 風載重
    34  建築物是以多少的風速進行設計的呢?
    35  為什麼颱風天常發生屋頂被吹飛的災害?
6-6 地震載重
    36  地震規模和地震震度什麼不同?
    37  設計使用的地震力大小是用什麼方法決定齣來的?
    38  相較於東日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中有較多的建物損壞的原因是什麼?
    39  長周期地震活動是什麼?
6-7 海嘯載重
    40  海嘯載重該如何計算?
6-8 其他
    41  既有建物的屋頂可以綠化嗎?
    42  在屋頂上裝設太陽能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43  搬運・設置重型機器的檢查要點有哪些?
    44  想要有書房,該如何設置比較好?

7 結構種類區分
7-1 共通
    45  結構有哪些種類,使用上如何區分?
7-2 耐久性
    46  建築物的壽命與耐用年限之間是什麼關係?
7-3 RC造
    47  RC構造的特徵是什麼?
    48  RC構造是什麼樣的構架形式呢?
    49  要如何挑選鋼筋來搭配高強度混凝土?
    50  RC構造與SRC構造有什麼差異?
7-4 鋼骨造
    51  鋼骨構造的特徵有哪些?
    52  框架構造與斜撐構造要如何區分?
    53  要如何區分焊接接閤與高拉力螺栓接閤?
7-5 CFT
    54  CFT是怎樣的構造呢?
    55  CFT構造的耐火考量是什麼?
7-6 木構造
    56  木構造的構法有哪些種類?
    57  木構造建築的接閤方式有哪些?
    58  木構造不耐地震嗎?
    59  木構造有可能是耐火建築物嗎?
7-7 PC造
    60  PC(預力混凝土)構造有什麼特徵?
7-8 混閤、併用結構
    61  混閤型Hybrid結構有哪些?
    62  併用結構是可能的嗎?

8 耐震、製振(震)、隔震
8-1 共通、差異
    63  耐震、隔震、製振(震)構造的形式有什麼差別(特徵)?
8-2 安全性
    64  瘦高型建物也適用於隔震結構嗎?
    65  不管發生哪種地震都可以保持建物的安全嗎?
    66  超高層建築物真的安全嗎?
8-3 裝置
    67  耐震構造中可以提高耐震性的構材是什麼?
    68  製振構材(裝置)是什麼?
    69  隔震構材有哪些?
    70  屋頂式的製振裝置在發生地震時有效嗎?
    71  有對於縱嚮搖動有效的製振(震)、隔震構材嗎?

9 耐震診斷、補強
9-1 需要耐震診斷的建物
    72  為什麼需要耐震診斷與補強設計?
9-2 手法
    73  耐震診斷的順序及判定方法是如何進行的?
9-3 安全性
    74  耐震診斷基準與建築基準法的耐震性能是同等的嗎?
    75  Is值是什麼?
9-4 補強
    76  耐震補強有哪些方法?

10 設備
10-1 共通
    77  構造和設備需要互相協調溝通的項目有哪些?
10-2 地震時的設備機器
    78  要如何在地震發生時確保設備機器的安全性?

11 次要構材
11-1 定義
    79  次要構材是指哪種構件?
11-2 小梁
    80  小梁配置要如何決定?
11-3 樓地闆開口
    81  樓地闆開口的大小間隔有規定嗎?

12 非結構構件
12-1 定義
    82  非結構構件的定義是什麼?
    83  非結構構件的考量有哪些?
12-2天花闆
    84  防止地震時天花闆掉落導緻災害的法律基準是什麼?
    85  要如何纔不讓天花闆掉下來呢?
12-3外牆
    86  伸縮縫的間隔要如何決定?

13 法令規範
13-1 新耐震設計法
    87  新耐震設計法和以前的設計法有什麼不同?
    88  新耐震設計法和2007年改訂後的設計法有什麼不同?
13-2 建造申請適閤性判定
    89  耐震設計法不同,建築執照的申請手續也不同嗎?
    90  建築執照申請和適閤性審查的重要決定點是什麼
13-3 評定、評價
    91  評定、評價的差別是什麼?
13-4 耐震等級
    92  品質確保法的耐震等級是什麼?

14 用途別建物
14-1 集閤住宅
    93  集閤住宅的樓地闆厚度是依據構造性能來決定的嗎?
14-2 辦公室大樓
    94  辦公室的振動有規定基準嗎?
14-3 倉庫
    95  倉庫的樓地闆會使用什麼工法?
14-4 工廠
    96  工業廠房的長邊方嚮的跨距要如何決定?
14-5 醫院
    97  醫院的特殊用途房間,在構造上要留意什麼?

索引
中文版附錄 對應參考法規說明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86528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8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7.6MB

圖書試讀

中文版序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 
理事長 洪廸光

  建築是人類結閤工程技術與藝術文化的生存、生活及生命之三生庇護所,它讓我們在自然界的各種活動中得到最適的狀態,建築同時也是現代社會最大的資產。另外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建築更是某一時空最具體、留存最久遠的文化錶徵,建築行為的整體本質兼具理性、感性與智性的對話:為瞭滿足生存的理性需求與充實生命精神的感性昇華,都會是當下智慧的抉擇。而在諸多建築性能的要素中,古羅馬建築執事(Architect)維特魯威(MarcusVitruvius Pollio, B.C.25-80)就立下建築都必須考慮:堅固耐久(Durability)、便利實用(Conveniences)及美感悅目(Beauty)三要素,就是近年來提倡的永續(Sustainability)、健康(Healthy)要素,也在在都必須透過建築構造的材料、構法、工法及力學原理以建築物實體來實現。

  建築構造課題經緯萬端,就以上述第一要素的堅固耐久而言,無論建築物再龐大或再深的基礎,相對於地球地層的規模,也隻是植於其淺薄的殼膜,地層難以預測的運動及歲月,常常帶給我們大大小小的財產生命損失及恐慌,尤其颱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震共處是我們的宿命。我國建築師必須經過國傢高等考試纔能執業,當然具備一定程度的建築構造學識職能認可,如果其他建築相關的專業從業者,甚至廣大的房屋消費者也能夠多知道些建築物構造完整係統的知識,那麼我們整體的住居環境必可更加的安全與安心。

  然而近年來專技高考建築師資格考試的「建築構造與施工」科目試題,從申論題全改為四選一的選擇題,題型的限製,內容難以涵蓋完整建築構造的係統思維,雖然便於評分作業與形式上的公平,但也毫不例外的墮入考試引導教學與學習的慣性,造成考生傾全力於片段知識學習與零落的記憶練習。個人身為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並為颱科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有感於新進建築師與建築係所在校學生對整體係統性的建築構造思維,顯得較為輕忽與生澀,而有推動齣版閤適建築構造書籍的倡議。因此特別邀請數位大學建築係所教授及公會建築師同仁共同尋覓討論,兼顧理論與實務,經過數個月及數拾本優良英、日文構造相關書籍的比較,就內容、編排、易讀及時間性等考慮,認為其中較適閤且值得翻譯並推薦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編的《建築構造の基本攻略マニユル》給建築師同業、建築相關業界及莘莘學子們。這也閤乎公會在維護會員的權益、提升會員的執業能力及促進社會大眾對建築專業的正確認識與環境關懷的旨意。

  誠如本書日本建築構造者協會會長森高英夫在發刊詞所言:本書並非為結構專業背景而是為業主、建築師、設備技師等建築相關者所企劃編著的,內容是執筆者們花盡心思、費盡心力將廣泛繁雜的建築構造相關知識與議題,分門別類劃分成14大項並經過嚴格的分析質問與解答篩選,再細分提齣97個問題,且為便於閱讀並將一個主題濃縮為1~4頁解說,以問與答(Q&A)的方式來錶達。相信這樣一本經過編撰者們嚴謹分析、韆錘百鍊及圖文並茂的問答式建築構造好書,非常適閤我們建築師同業執業及建築相關的技師、建設、營造、室內設計、景觀工程等建築相關專業者的參考,甚至廣大房屋消費者也可從中理解建築物構造的實務!森高英夫會長也提到:現今即使是專業者也要經過檢視的時代,因此必須要能夠將專業的內容,以容易被瞭解的方式,正確地嚮社會傳遞訊息。

  本書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原書編撰者們的用心與日本建築構造者協會的授權,感謝旅居日本的石國瑜小姐翻譯及中原大學建築係曾光宗教授審訂,感謝城邦齣版集團的專業編輯執事們。當然也要感謝本會建築師同仁、學術委員會李主委正庸、會務常務張理事啟明、鑑定委員會江主委文宗及江星仁建築師的協助。盼望每位讀者都能從本書深具意義的內容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建築構造與施工:大傢都想知道的Q&A》的封麵設計得還蠻實用的,那種直接切入重點的風格,感覺就是為我們這些在工地上跑的、或者剛畢業正在摸索的年輕工程師量身打造的。我最近在看手頭的那個建案,遇到一些關於鋼筋綁紮順序的細節問題,以前都是靠找學長或翻那些厚到不行的規範,非常耗時間。現在看到這種Q&A的形式,就讓人很有信心,覺得裏麵應該把那些讓人頭大的實務難題都捋清楚瞭。我猜,它裏麵的內容肯定不隻是教科書上的那些理論公式,更可能是直接針對工地現場最常遇到的“為啥會這樣?”、“到底該怎麼做纔對?”這類直擊痛點的問題給齣解答。尤其我對施工流程中的質量控製部分很感興趣,畢竟很多時候規範寫得完美,但現場操作總是會跑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或者糾正錯誤做法的實例,那就太值迴票價瞭。希望它在講解復雜結構受力時,能用更貼近現場的語言,而不是一堆艱澀的術語,那樣我們纔能真正快速上手,少走彎路。

评分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抱持著一種“工具書”的期待,而非純理論著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最需要的是快速檢索和定位問題的能力。因此,這本書的索引和章節劃分必須做得非常清晰。我猜想,它可能把常見問題分成瞭“基礎設計”、“結構細部構造”、“施工工藝”和“質量驗收”等幾個大類。特彆是關於防水與防潮的處理,這在颱灣潮濕的氣候環境下,簡直是永恒的難題。我希望它能詳盡解析各種防水材料的適用條件、搭接工藝,以及如何判斷滲漏的源頭,而不是泛泛而談。如果能在Q&A中穿插一些作者親身經曆的“失敗案例分析”——當然,是經過處理的——那就更有說服力瞭。通過彆人的錯誤來學習,往往比單純學習正確的做法要深刻得多,也能讓我們在麵對類似情況時,心中有數,從容應對。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是來自於它“大傢都想知道”這個副標題所暗示的普適性和實用性。在我看來,很多建築係學生畢業後,麵對實際的施工圖和現場的突發狀況時,會産生一種強烈的“知識斷層感”。我們學瞭材料力學、結構設計,但怎麼把理論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工序,中間的轉換橋梁往往是缺失的。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解讀規範條文時,會提供很多“幕後花絮”,比如某個規範是如何産生的背景,或者某個設計選擇背後的經濟性考量。舉個例子,像地基處理,從岩心鑽探的結果解讀,到選擇閤適的筏式基礎或樁基,每一步都有很多學問。如果這本書能針對這些關鍵決策點,提供不同情境下的判斷標準,那對我們深化設計和現場監理人員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我特彆希望能看到關於“變更設計”的Q&A,因為在颱灣的工程環境下,現場變更幾乎是常態。

评分

說實在的,市麵上關於建築工法的書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覺得“哇,這個作者真的很懂我們”的書,鳳毛麟角。我拿到這本《建築構造與施工:大傢都想知道的Q&A》時,第一印象是它的資料組織邏輯肯定很特彆,畢竟是Q&A的形式。我希望它能涵蓋到颱灣目前常用的RC(鋼筋混凝土)和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的接點處理細節,特彆是那些規範裏講得比較含糊,但實際施工時容易齣包的地方,比如梁柱交界處的鋼筋錨固長度,或者模闆支撐係統的穩定性校驗。畢竟,結構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綫,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禍。如果這本書能用一種圖文並茂的方式,把不同工種(木工、鋼筋工、水電工)之間的接口問題都梳理齣來,讓大傢在圖紙會審時就能預先排除隱患,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簡直就是工地上的“行動寶典”瞭。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工序銜接的“潛規則”解析,那纔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评分

從一個資深工程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應該體現在“風險規避”上。構造與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潛藏著成本超支或工期延誤的風險。我比較好奇它如何處理“新技術與傳統工法的兼容性”問題。例如,現在很多項目引入瞭BIM技術進行碰撞檢測,但最終的驗收還是基於傳統的圖麵和現場目視檢查。這本書有沒有針對這種新舊交替的階段,提供一些實用的檢查清單或驗收標準?特彆是關於混凝土澆築的質量控製,從坍度測試到養護的細節,每一個環節都影響最終強度。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過程管理”來預防“結果缺陷”,而不是僅僅在齣問題後提供補救措施。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標準化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模闆,讓我們可以直接套用到項目管理文件中,那就太棒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