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or向量圖形設計 (電子書)

Illustrator向量圖形設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苑鳳
图书标签:
  • Illustrator
  • 向量图形
  • 设计
  • 软件教程
  • 平面设计
  • 数字艺术
  • Adobe
  • 电子书
  • 设计软件
  • 图形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初學者能夠輕鬆學會向量式繪圖技巧
精選15個範例循序漸進讓你簡單操作
詳盡的步驟圖文解說內容快速上手
每章末課後習題快速驗收學習成果
 
本書特色
 
  本書給提供初學者一個輕鬆學習環境,在內容的介紹,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將Illustrator常用的功能或好用的技巧作有系統的介紹,讓初學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到軟體的精華。也規劃了實作應用,讓學習者可以將學習到的技巧進行完整的演練,不但方便教師課堂上的教學,也可以啟發自學者的想像空間。

  ※本書範例檔案請上博碩官網下載
数字时代的设计美学:矢量图形与创新思维 本书旨在探索数字创意领域中矢量图形的核心概念、实战技巧以及其在现代设计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章节,带领读者领略矢量技术如何重塑视觉传达的边界,并赋予设计师驾驭复杂图形创作的强大能力。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软件操作的手册,而是一部致力于提升设计师思维深度与技术广度的专业指南。 --- 第一部分:矢量基础与设计哲学(约 400 字) 第一章:矢量图形的本质与像素的界限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根本上解构矢量(Vector)与位图(Raster)图形的差异。深入探讨数学公式(如贝塞尔曲线)如何驱动矢量对象的生成、缩放与编辑,解释为何矢量图能在任何分辨率下保持绝对清晰锐利。我们将分析在品牌标识、信息图表和用户界面设计中,矢量技术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对比案例,读者将能清晰界定何时应选用矢量工具,何时需要依赖位图处理,从而建立稳固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色彩理论在矢量设计中的应用 优秀的矢量设计不仅仅是清晰的线条,更是色彩的精准运用。本章将聚焦于色彩模型(CMYK, RGB, Lab)在不同输出媒介中的转换策略。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利用色板、渐变工具(线性、径向、自由渐变)创建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并探讨如何构建一致且具有辨识度的品牌色系。此外,内容还将触及色彩心理学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指导设计师如何通过色彩选择来引导用户情绪和注意力。 第三章:构图与视觉平衡的艺术 矢量图形往往是高度结构化的,这使得对构图的把控尤为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经典的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与非对称平衡。内容将侧重于如何利用路径、锚点和形状的组合,在二维空间中构建动态且和谐的视觉秩序。我们将分析复杂图形(如大型信息图)中,如何通过负空间(留白)的有效运用,增强主体信息的清晰度和设计的呼吸感。 --- 第二部分:高级路径操作与几何构建(约 550 字) 第四章:锚点编辑的精微控制 锚点是矢量图形的灵魂。本章将超越基础的“移动锚点”操作,着重讲解节点工具、转换手柄的精细调节,以及如何高效地处理复杂路径的收尾与转角。内容将涵盖如何使用剪切工具、合并路径、以及创建“开放”与“闭合”路径的策略,确保图形的结构健壮且易于修改。对于需要高精度手绘感的插画师而言,本章提供的深度路径控制技巧将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第五章:布尔运算:形状的逻辑组合 布尔运算(Pathfinder/Shape Builder)是矢量设计中实现复杂形状的强大工具。本章将详细阐述“联合(Unite)”、“减去(Minus Front)”、“相交(Intersect)”和“排除(Exclude)”等操作的逻辑原理和实战应用场景。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快速构建具有镂空、重叠或嵌套结构的标志、图标和纹理图案,强调逻辑思维在几何化设计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网格系统与模版化设计 在专业设计中,一致性至关重要。本章将引导读者理解网格系统(Grid Systems)在保持设计规范性中的作用。内容将涵盖如何创建自定义的数学网格,如何将图形元素精确对齐至网格,以及如何利用网格系统进行响应式或多尺寸输出的设计准备。本章旨在培养设计师从“随机绘制”到“系统构建”的思维转变。 第七章:图案、纹理与无缝重复 矢量图案是品牌延展和背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深入探讨创建完美无缝重复(Seamless Repeat)图案的技术细节,包括错位(Offsetting)和边缘对齐的处理方法。内容不仅包括几何图案的创建,还将涉及如何将渐变和细节处理转化为可缩放的、高效的矢量纹理,以适应大型展示和包装设计需求。 --- 第三部分:应用场景与效率提升(约 550 字) 第八章:标识与品牌系统设计实践 标志设计是矢量技术最核心的应用领域。本章将从需求分析入手,逐步展示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可识别的矢量符号。内容重点关注标志在不同尺寸(从徽章到广告牌)下的可读性测试,以及如何创建一套完整的品牌图形延展系统,确保所有辅助图形与主标志的视觉语言保持统一。 第九章:信息可视化:图表与数据的故事化 信息图表要求极高的精确度和清晰度。本章将教授如何将枯燥的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矢量图表(柱状图、饼图、流程图)。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使用动态的箭头、连接线和图标来描述复杂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确保信息在视觉上传达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第十章:用户界面(UI)图标与组件库构建 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中,图标的几何纯净度和一致性是用户体验的基础。本章将聚焦于图标的网格化设计流程,讲解如何创建一套具有统一视觉重量(Stroke Weight)和风格(Filled vs. Outline)的图标集。同时,内容也将涉及如何组织和管理可复用的组件库,以加速现代UI/UX的工作效率。 第十一章:从矢量到三维的桥梁 虽然矢量本身是二维的,但其精确的路径数据是三维建模和动画预备的理想起点。本章将探索如何将矢量路径作为三维软件(如C4D或Blender)中挤出(Extrude)、旋转或置换的基础轮廓,实现从平面草图到立体模型的快速过渡,并讨论如何利用矢量工具准备用于运动图形的元素。 第十二章:工作流程优化与输出标准 成功的矢量设计离不开高效的工作流程。本章提供了一系列提升效率的策略,包括图层管理规范、样式与符号(Symbols)的运用、以及自动化操作(Actions)的设置。最后,我们将详细阐述针对不同终端(印刷、网络、App)的矢量文件格式选择、导出优化、以及如何进行色彩描述文件(ICC Profile)的管理,确保最终交付物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 结语:矢量设计的未来视野 本书的核心不在于教会读者“点按哪个按钮”,而在于培养“何时、为何使用此技术”的洞察力。矢量图形的能力边界仍在不断拓宽,掌握其底层逻辑和精湛的技巧,将使设计师能够自信地驾驭任何前沿的创意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數位影像的基礎概論
1-1 點陣圖與向量圖
1-2 RGB 與CMYK 模式
1-3 影像尺寸與解析度
1-4 常用的圖檔格式
 
CHAPTER 02 認識Illustrator 2020
2-1 視窗環境介紹
2-2 面板操作技巧
2-3 工具的使用
2-4 設計小幫手
 
CHAPTER 03 Illustrator 的基礎操作
3-1 建立新文件
3-2 儲存文件
3-3 從範本新增
3-4 開啟舊有文件
3-5 工作區域的變更
3-6 物件的選取
3-7 物件的編輯
3-8 檢視物件
3-9 圖層的編輯與使用
 
CHAPTER 04 造形繪製和組合變形
4-1 幾何造型工具
4-2 形狀繪製
4-3 造形的組合變化
4-4 造形的變形
 
CHAPTER 05 實作應用–標誌設計
5-1 建立星形外輪廓
5-2 頭形繪製
5-3 繪製五官表情
5-4 繪製頭飾和身形
 
CHAPTER 06 線條的建立與編修
6-1 繪製線條
6-2 編修線條與輪廓
6-3 筆刷效果
 
CHAPTER 07 實作應用–吉祥物繪製
7-1 文件置入參考圖
7-2 以路徑工具繪製馬形
7-3 為吉祥物上彩
 
CHAPTER 08 色彩的應用
8-1 單色與漸層
8-2 自訂與填入圖樣
8-3 形狀與顏色的漸變
8-4 漸層網格
8-5 即時上色
 
CHAPTER 09 實作應用–禮盒包裝
9-1 繪製圖樣基本形
9-2 將基本形建立成圖樣
9-3 製作包裝禮盒
9-4 加入裝飾彩帶
 
CHAPTER 10 文字的樣式設定
10-1 文字建立方式
10-2 文字設定
10-3 文字變形處理
10-4 文字效果
 
CHAPTER 11 實作應用–折疊式DM
11-1 文件的新增與區域設定
11-2 置入插圖與底色
11-3 以文字工具加入文案
11-4 為標題字建立外框

CHAPTER 12 創意符號/3D/特效
12-1 創意符號的應用
12-2 影像描圖
12-3 Photoshop 效果
12-4 3D 物件的建立

CHAPTER 13 實作應用–創意月曆設計
13-1 影像的描圖處理
13-2 以「3D/ 迴轉」功能繪製花盆
13-3 以「鉛筆工具」繪製枝幹
13-4 以符號工具加入樹葉符號

CHAPTER 14 圖表的設計製作
14-1 建立圖表
14-2 圖表編修
 
CHAPTER 15 必學的列印與輸出技巧
15-1 文件列印
15-2 轉存圖檔
15-3 匯出成PDF 格式
15-4 建立影像切片
15-5 儲存為網頁用影像或網頁檔
15-6 檔案封裝
 
APPENDIX A 繪圖物件的去背處理
A-1 點陣圖模式的圖片處理
A-2 以路徑工具為圖形去除背景
A-3 置入PSD 透明圖層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558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10.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關於向量圖形設計的著作,其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足以應對從初學者到資深從業者的不同需求,這點讓我非常佩服。我個人比較專注於插畫創作,尤其是那種需要極高細節度的商業插畫。我發現書中對於「路徑清理」和「錨點優化」的探討,簡直是為我這種「細節控」量身打造的。以往我的檔案總是充斥著多餘的錨點,導致檔案龐大且難以修改。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極其嚴謹的「極簡路徑原則」,教導我們如何用最少的點來描繪出最流暢的線條。它不僅是教你工具,更是在訓練你的「結構思維」。此外,它還特別提到了關於「無損縮放」的本質探討,這讓我在為不同尺寸的廣告素材製作圖標時,能夠更加有信心,因為我清楚知道向量圖形的彈性極限在哪裡。這本書並沒有滿足於「能做圖」就好,而是進一步探討如何「做出專業、高效能的圖檔」,這份對品質的執著,非常值得我們這些靠圖吃飯的人學習。

评分

這本關於 Illustrator 向量圖形設計的電子書,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絕對是設計領域的寶典。書中對於軟體操作的闡述非常細緻入微,特別是對於那些剛接觸 Adobe Illustrator 的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以前剛學設計時,面對那些複雜的工具面板和無數的選項,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從最基礎的筆工具運用到進階的複雜路徑建構,都配有大量的實例圖解,讓人一目瞭然。 舉例來說,它對「錨點」和「控制把手」的講解,比起其他教材更加深入,不僅教你如何拖曳,更解釋了背後的數學原理和視覺效果差異。光是學會如何精準地控制曲線,就讓我後續的作品精緻度提升了好幾個層次。而且,這本書對於色彩管理和印刷輸出前的準備工作也有很詳盡的著墨,這對從事商業設計的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過去總是在檔案交付後才發現色差問題,但讀完這本書,我現在對 RGB 與 CMYK 的轉換規則瞭若指掌,極大地減少了後續的溝通成本和印刷錯誤。它的內容涵蓋面廣,從 Logo 設計、資訊圖表到 UI/UX 的基礎圖標製作,都有專章介紹,實用性非常高,完全是工具書中的佼佼者。

评分

我得說,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使用者體驗設計得相當不錯,這對於一本電子書來說是加分題。在觸控裝置上閱讀時,那些複雜的向量圖示縮放自如,畫質清晰,沒有出現常見的模糊或失真現象。對於經常需要帶著筆電或平板移動的我來說,電子書格式的便利性是無可取代的。 更棒的是,書中內建的互動連結做得非常好。當我在閱讀某個進階技巧時,如果涉及前面基礎知識的回顧,可以直接點擊跳轉到相應的頁面,省去了我手動搜尋的時間。這讓學習流程變得極度順暢,幾乎沒有「卡頓」的感覺。雖然書中內容已經非常紮實,但作者似乎還貼心地準備了一些延伸資源的連結,雖然我還沒時間一一拜訪,但光是這種「售後服務」的態度,就讓人感到備受重視。總之,從閱讀體驗這方面來看,它完全符合現代數位學習的趨勢,讓學習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评分

坦白說,我比較少關注理論書籍,我通常傾向於看實戰範例集,但這本電子書成功地說服了我理論結合實務的重要性。書中對「幾何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非常深入的解析,這對於很多只會套用範本的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它不是直接給你一個成品,而是拆解各種經典設計(無論是品牌 Logo 還是藝術作品)的底層幾何結構。 我特別喜歡它分析如何利用黃金比例或斐波那契數列來佈局版面和形狀,這種將美學原則量化、視覺化的寫法,讓我能把抽象的「美感」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這改變了我過去憑感覺排版的習慣,讓我學會用更科學、更具邏輯性的方式去建構視覺作品。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只是教你操作軟體,它更是在教你如何「思考設計」。對於追求設計深度,想要跳脫表面模仿階段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思維引導功能,是無價之寶,它徹底提升了我對向量設計的理解層次。

评分

老實說,剛拿到這本電子書時,我有點懷疑它是否能真的突破市面上那些「教學導向」的範本。畢竟,許多設計書籍都只停留在「怎麼做」的層面,很少探討「為什麼要這樣做」的設計思維。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將技術操作與設計哲學融合在一起。書中舉例的案例,都不是那種空泛的幾何圖形練習,而是貼近業界實際需求的專案情境模擬。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視覺層次」的章節。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應該用什麼字體大小,而是透過分析人類視覺習慣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透過線條粗細、間距、色彩對比來引導觀眾的視線。這種由內而外的教學方式,讓我的設計眼界瞬間開闊。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學會了一個軟體的按鈕,而是真正掌握了「圖像溝通」的語言。對於想從「繪圖員」晉升到「設計師」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了重要的心法。它要求讀者不斷嘗試、不斷質疑既有的設計規範,這份鼓勵創新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其售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