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女兒的憂鬱癥,讓我每天都得看著她的臉色過活,
但是,這也讓我因為自省,而成為明天比今天更好的人。
這是一本日記,一位日日掙紮在地獄中努力想往上爬的女子,用她的血淚所寫成的日記。
她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母親,一個想把所有的愛都給予孩子的母親,
但最愛的獨生女卻殘忍地告訴她:「是媽媽讓我得到這種要不得的病。」
她的女兒罹患瞭憂鬱癥,從確診那天起,母女倆雙雙跌進瞭名為憂鬱癥的深淵中。
除非自身是患者,沒有人能體會當「心生病瞭」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但隨著衛教的普及,和多本心靈暢銷書的流通,讓社會大眾越來越知道情緒障礙、身心疾病,並能體諒他們突如其來的心情跌宕起伏,或是無力感、自殘心理。不過……籠罩在身心疾病的巨大陰影下的,不隻有患者本身而已,他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正承受著陰影所帶來的壓力。
剖心是多麼血淋淋、劇痛的事呀!
就有這麼一位母親狠下心俐落地劃開自己的心,甚至赤裸裸地檢討、分析、自省、清理。
她是位嚴厲的母親,貪圖著自己一時的優越感,她不停地督促著孩子的成績。
她是位粗心的母親,女兒不停發胖、不再細心妝扮時,她隻在乎慵懶的孩子讓她丟臉
她是位自怨自艾的母親,當女兒得到憂鬱癥時,她隻想著為何隻有她如此不幸。
她是位心軟的母親,女兒關在房間裡整夜哭泣時,她隔著房門無聲陪伴。
她是位具同理心的母親,當女兒像隻刺蝟不地責難她時,她默默地承受並自省。
她是位堅毅的母親,她一邊不停地責怪自己的不用心,一邊披荊斬棘地帶著女兒找齣口。
她努力掙紮、四處求醫、尋找解方,但老天卻一再讓她跌到、失落、睏惑。
是啊,她與她的女兒還在憂鬱癥的深淵中徘徊,找不到齣口……
但就算如此,隻要女兒今天臉上稍有微笑,那麼今天便是好天氣!
推薦人
(依姓氏筆畫序) 小鬱亂入(臉書粉專)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蕓(臨床心理師)
黃正龍(精神科醫師)
譚艾珍(資深藝人)
推薦短語:
這是身為第一線的憂鬱癥傢人,最真切的心情。有無助悲傷,更有深刻地自責與徬徨。還好有這麼一本書,作者透過切身經驗,引領「陪伴」憂鬱癥患者的你,從痛苦無邊的絕望中,看見自己也能繼續前進,長齣名為力量的新芽。——洪培蕓(臨床心理師)
初次閱讀本書,感觸良多,傢長的心境及病患經歷疾病的過程,掙紮、矛盾、灰心、退縮,甚至憤怒,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彷彿是這些年治療兒童和青少年憂鬱癥的縮影。憂鬱癥絕對不是裝病,很多科學證據都告訴我們,憂鬱癥是大腦實質上的病變,學習相信我們的孩子,放下身段傾聽。感謝這些年陪我成長的孩子們與傢長,謝謝你們的愛與信任。——黃正龍(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