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骨骼圖鑑:從鴕鳥到麻雀,收錄145種珍貴鳥類標示! (電子書)

鳥類骨骼圖鑑:從鴕鳥到麻雀,收錄145種珍貴鳥類標示!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川上和人
图书标签:
  • 鸟类
  • 骨骼
  • 图鉴
  • 动物学
  • 生物学
  • 科普
  • 电子书
  • 鸟类学
  • 解剖学
  • 珍稀鸟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鳥的身體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遠不知道打開後裡面會是什麼。
 
  骨字旁加個豊寫作「體」。骨頭加上豐富(豊)的肉,就成了身體;從身體去除掉肉,則會成為骨頭。這個傑出的文字,成功掌握了脊椎動物的結構。
 
  包含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都是由骨骼支撐而活著。假如沒有骨骼,哪怕想站也沒法子。少了骨骼,大力水手卜派救不了奧莉薇,湯姆.克魯斯無法飛簷走壁,只會徒剩躺在沙發上看電影的不起眼能耐。這種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的慵懶生活也不是不好,但再怎麼說骨骼都是舉足輕重。
 
  在四億多年前,當我們祖先還待在海裡的那陣子,體內就已經形成骨頭了。據信當時進化出的骨頭,是用來當成鈣元素的儲藏庫,其後才漸漸有了支撐身體的能耐。
 
  正因為骨骼撐起身體,魚類才能朝兩生類發展,以至於邁向陸地。後來羊膜動物出現,進化一路寫下新頁,爬蟲類發展出了恐龍,恐龍發展出了鳥類。脊椎動物之所以得以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骨骼正是最大功臣。
 
  而說到鳥類的特徵,自然就是能在空中飛翔。由羽毛組成的翅膀,使牠們能夠飛行。在現生動物之列,唯獨鳥類擁有羽毛這項獨特的器官。
 
  也有人會說,鳥的特徵就是那美麗的羽毛外衣。藍色的白腹琉璃、紅色的日本歌鴝、奢侈地披掛彩色的八色鳥,那多彩多姿的奧妙色彩,都是由羽毛妝點而成。
 
  如同前述,生物是從遙遠祖先的身上繼承了骨頭,無論水滴魚、青蛙,甚至美國的傳說生物多佛惡魔,全部都有著骨頭。在這一點上,骨頭算是脊椎動物普遍擁有的器官。另一方面,羽毛卻是僅鳥獨有。我們甚至可以說,鳥之所以像鳥,就是因為有著羽毛這項特徵。
 
  這樣說起來,談到鳥就會想到羽毛。拜此所賜,鳥兒總是只有外觀備受矚目。過去我自己確實曾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談論過羽毛讓翅膀進化的奧妙和魅力。但在鳥類圖鑑裡頭,卻總是只有外觀受到關注,人們根本忘了裡頭還有骨骼。
 
  不過,小學的老師跟李奧納多.達文西都曾說過,不能從表面判斷事物。羽毛、肌肉和內臟等,說穿了都是易逝之物。只要還活著,代謝就會使形狀產生日日年年的改變;死去後則會受到分解,轉瞬間消失殆盡,實在短暫又無常。
 
  然而骨頭可就不同了。骨頭一旦成形,便是堅實牢固、穩定至極。哪管軟組織會逐漸腐爛,骨頭就算過了1億年、2億年,也能夠依然如故。
 
  想要認識鳥類,聚焦於鳥所獨有的羽毛這項特徵,將是一條捷徑。不過,關注「骨頭」這項其他脊椎動物亦共同擁有的平凡素材,從普遍中尋出鳥之所以為鳥的因素,也是一種不錯的見地。
 
  所以說,希望大家能在此暫且忘掉鳥兒那脆弱至極而不穩定的外觀,將焦點放在骨頭上。骨頭是由磷酸鈣所組成的器官,負責支撐鳥兒的身體。這一點其他脊椎動物也是一樣。但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是,鳥必須在空中飛翔。
 
  在地面生活的動物,大可逍遙自在地坐擁堅實的骨骼。畢竟地面會幫忙撐住一切,只要別碰到陷阱,就算有些許重量,也不會往下陷落。不容易骨折的牢靠骨骼,對生存想必相當有利。
 
  不過,鳥兒就沒辦法這樣了。鳥的骨頭必須兼顧相互矛盾的兩樣目的:撐住身體的穩固性,以及飛行所需的輕盈性。為此,鳥兒才一路進化出了運動員型的骨骼,能夠維持住運動所需最小限度的結構,同時去蕪存菁直到極限。一言以蔽之,鳥的骨頭盡在「機能美」。
  
  這本書是專門介紹鳥類骨骼的標本圖鑑,收錄145種完整組裝的鳥類骨架,同時附上姿勢相近的活體照片供讀者比對。
鸟类羽饰的秘密:一场关于色彩、结构与生存的视觉盛宴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鸟类的骨骼构造,而是将目光完全投向了鸟类最引人注目的外部特征——羽毛。我们深入探讨了鸟类羽饰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从最基础的羽毛结构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化学,再到不同物种间独一无二的展示行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揭示了鸟类羽毛是如何成为进化的杰作。 第一章:羽毛的生物学基础与进化历程 本章首先界定了羽毛的生物学起源,追溯其与爬行动物鳞片之间的同源关系。我们将详尽解析单枝羽、轮廓羽、绒羽以及覆盖羽的微观结构——从羽轴到羽枝,再到钩状小羽枝之间的精密交织系统,正是这种结构赋予了羽毛轻盈、坚固和防水的特性。 我们探讨了羽毛形成过程中的角蛋白生物合成,以及胚胎发育中羽毛囊的信号传导机制。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解析羽毛在鸟类进化树上的关键节点,讨论最早期的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如何从保温和感觉器官,逐步演化为适应飞行和炫耀的复杂结构。这里将展示古生物学证据,描绘从恐龙到现代鸟类形态的过渡阶段。 第二章:色彩的魔术:结构色与色素的交响曲 鸟类的色彩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本书将细致区分两种主要的着色机制:色素沉着(Pigmentation)和结构色(Structural Coloration)。 色素部分: 我们将详细剖析决定红色、黄色和橙色的类胡萝卜素,以及决定黑色和棕色的真黑色素。读者将了解到,鸟类自身无法合成这些色素,它们必须通过食物摄取转化,这直接揭示了鸟类栖息地和觅食策略与其颜色表达之间的生态联系。此外,我们还将讨论鸟类如何利用卟啉类色素产生独特的绿色和紫色调。 结构色部分: 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将进入微观世界,探索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和虹彩效果的羽毛是如何产生的。不同于色素吸收特定波长光线,结构色依赖于羽毛表面纳米级别的角蛋白和空气的周期性排列,这些微结构像棱镜一样折射、干涉和衍射光线。我们将分析不同鸟类(如蜂鸟的喉羽、孔雀的尾羽)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光子晶体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产生对观察者角度敏感的动态色彩变化。通过高分辨率显微照片和光谱分析图,直观地展示这些复杂的物理光学现象。 第三章:羽饰与生存:从伪装到性选择的压力 羽毛的作用远超美观,它是鸟类生存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阐述羽饰在环境适应和繁殖竞争中的双重角色。 伪装与反光(Crypsis and Camouflage): 我们考察了各种适应性着色策略。从生活在雪地中的北极鸟类如何保持全年或季节性雪白的羽毛(如雷鸟),到热带雨林中依赖碎斑纹和背景匹配的林栖鸟类。本书将引入“破坏性着色”(Disruptive Coloration)的概念,分析条纹和斑点如何模糊鸟类的身体轮廓,以逃避捕食者。 性选择与信号传递(Sexual Selection and Signaling): 鸟类世界中,雄性为了吸引配偶而进化出的夸张羽饰是性选择压力的最有力证明。我们将深入研究炫耀性羽饰(如天堂鸟的飘带、极乐鸟复杂的舞蹈披肩)的成本效益分析。高成本的羽饰往往是“诚实信号”(Honest Signals),表明携带者具有优异的基因和健康状况。我们还将讨论求偶展示(Courtship Displays)中,羽毛的动态展示(如扇动、抖动、摩擦发声)如何与静态颜色共同作用,构建复杂的求偶叙事。 第四章:羽毛的功能性:飞行、防御与感觉 除了视觉信号,羽毛在物理功能上的设计同样精妙。 空气动力学大师: 飞行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结构如何实现推力和升力。我们将分析飞羽前缘的锯齿结构(特别是猫头鹰的消音边缘)如何优化气流,实现静音飞行,以及不同种类的翼形(如信天翁的窄长翼与鹰的宽大翼)如何适应其特定的觅食环境。 防水与隔热: 探讨绒羽和覆羽如何通过其密集的结构和鸟类涂抹的油脂,形成高效的“羽衣”,实现防水和维持核心体温。我们将比较生活在寒冷地区和热带地区的鸟类在绒羽厚度上的差异。 触觉与感受: 识别那些不那么显眼的特化羽毛,如“触须”(Bristles),它们通常位于鸟喙周围或眼睛上方,充当敏感的感觉器官,帮助定位昆虫或保护眼睛,这展示了羽毛在非视觉感官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人类文化中的鸟羽:从装饰到科学的视角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时间线拉回到人类文明。我们审视了历史上人类对鸟羽的利用与崇拜,从古代祭祀中象征神权和力量的羽饰,到欧洲历史上的帽子文化(Millinery),以及对珍稀鸟类羽毛的过度猎杀如何直接导致物种灭绝(如渡渡鸟、某些北美鹦鹉)。 最后,我们将聚焦于现代科学如何利用对鸟羽的研究成果。这包括仿生学对轻质、高强度材料的设计启发,以及在航空工程和材料科学中对结构色模拟的研究。通过对鸟类羽毛的细致解剖和功能分析,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超越简单物种图鉴的深度体验,揭示自然界中这一最为精巧的生物结构所蕴含的无尽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川上和人(Kawakami Kazuto)
 
  森林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投身小笠原群島鳥類進化及保育研究。喜歡起司口味的Karl玉米棒。喜歡Lumonde口味的Bourbon餅乾。喜歡姓史塔森的傑森。不過,如果要選一輩子吃Karl還是花生,會想選後者。可以用大啤酒杯裝著花生豪邁喝下。著有《鳥肉以上、鳥学未満。》(岩波書店)、《そもそも島に進化あり》(技術評論社)、《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漫遊者文化)等書。
 
攝影者簡介
 
中村利和(Nakamura Toshikazu)
 
  生於神奈川縣。攝影師。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學系畢業後,曾任攝影助理,其後自由接案。高中時受朋友影響開始觀察鳥類,其後主要聚焦於貼近生活的野鳥,紀錄著牠們的自然神情與舉止。對「光」很執著,總想用心拍出感覺得到「光」的照片。2017年透過青菁社出版攝影集《BIRD CALL》。

图书目录

鳥是骨頭做的……2
鳥是半隻恐龍……4
無名指這麼長就沒辦法拿來塗藥了……6
本書使用方法、範例……8
各部位骨頭名稱……9
解讀骨頭……10

鴕鳥目………14
鶴鴕目………15
雞形目………16
雁形目………21
鷉形目………37
鴿形目………40
潛鳥目………45
企鵝目………47
鸌形目………48
鰹鳥目………53
鵜形目………56
鶴形目………69
鴇形目………78
鵑形目………80
夜鷹目………81
雨燕目………82
鴴形目………84
鷹形目………99
鴞形目………109
犀鳥目………114
佛法僧目……115
鴷形目………118
隼形目………122
鸚形目………125
雀形目
黃鸝科………127
伯勞科………128
鴉科…………129
山雀科………132
百靈科………134
燕科…………135
鵯科…………136
樹鶯科………138
鶯科…………140
繡眼科………141
葦鶯科………143
連雀科………144
椋鳥科………145
鶲科…………146
麻雀科………152
鶺鴒科………153
雀科…………155
鵐科…………160

成為骨骸為何故……162
詞彙解說……164
主要參考文獻……165
種名索引……166

傲骨專欄
一鳥一骨各不相同……21
骨骨有差異……67
折了骨頭又殞命……126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15753
  • EISBN:978986511744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4.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於這本「鳥類骨骼圖鑑」的期待,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珍貴」二字的敏感度。收錄145種鳥類標示,這表示內容的廣度和稀有性是經過篩選的。通常這類專業圖鑑的製作成本非常高,光是骨骼標本的取得、清潔、以及後續的繪圖或攝影精修,就已經是天文數字。因此,它的定價如果合理,我會毫不猶豫地入手。我希望電子書的格式是通用的,並且具備良好的搜尋功能,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到特定鳥種的骨骼細節。我常常在想,那些在天空自由翱翔的生命,其力量的源頭究竟藏在哪裡?這本書或許就能給我答案。它不只是一本給鳥類學家看的書,更應該是一本給所有熱愛自然、渴望了解生命結構極限的台灣讀者所準備的視覺饗宴與知識殿堂,期待能帶給我視覺和認知上的雙重震撼。

评分

這本《鳥類骨骼圖鑑》的封面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古典又帶點科學嚴謹的風格,很對我的胃口。我平常就很喜歡在野外觀察鳥類,拍拍照,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就是無法真正了解牠們輕盈飛翔背後的結構奧秘。看到這本號稱收錄了145種鳥類骨骼標示,就覺得這簡直是為我這種入門級愛鳥人士量身打造的寶典。雖然我還沒翻開內頁,但光是從這個標題和簡介,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資料搜集上的用心,畢竟要蒐集這麼多不同科屬的骨骼標本並進行精確繪製或攝影,絕對是個浩大的工程。我特別期待看到像鴕鳥那種不會飛的巨鳥,跟麻雀這類小型鳴禽在骨骼結構上的巨大差異,這不僅是物種演化的體現,更能讓人從根本上理解鳥類適應環境的驚人智慧。希望這電子書的排版能夠清晰明瞭,圖文並茂,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略骨骼學的奧妙,未來再去觀察鳥類時,能多一層對其力學結構的認識,讓賞鳥體驗更加立體和深刻。

评分

最近台灣這幾年,賞鳥風氣越來越盛行,從北到南的濕地公園、山林步道,都能看到拿著單筒望遠鏡的同好。但很多時候,我們觀察的都停留在「顏色、叫聲、行為模式」,對於鳥類「硬體設備」的了解相對薄弱。我一直覺得,要真正欣賞鳥類的精妙,就必須深入到骨骼層面。想像一下,當你看到一隻燕鷗在空中盤旋時,如果能聯想到牠翅膀上那些輕量化卻又堅韌的骨骼,那種震撼感絕對是無可取代的。這本圖鑑的命名非常直白,直指核心——「骨骼圖鑑」,這種不拐彎抹角的做法,讓人感到非常信賴。我期待裡面的解說能用比較淺顯的詞彙,將拉丁文的解剖學名稱轉化成大家都能懂的語言,讓這本厚重的知識寶庫,也能成為陪伴我週末踏青時隨手翻閱的「工具書」,而非束之高閣的學術著作。

评分

說實話,現在網路上免費的鳥類資料多如牛毛,但要找到一本系統化、經過專業整理的骨骼圖鑑,簡直是鳳毛麟角。我過去為了弄懂某些特定鳥類的肩胛骨或跗骨的構造,常常在學術期刊和分散的網路資源裡東拼西湊,費時費力效果還不彰。這本《鳥類骨骼圖鑑》能一次性提供145種標示,光是這個「量」就已經非常吸引人。身為一個業餘的鳥類愛好者,我最在意的就是圖鑑的「實用性」和「準確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標本照片,而是能結合生態學的觀點,解釋為什麼某種猛禽的龍骨突會特別發達,或者為什麼涉禽的腿骨會如此修長。如果這電子書的互動性夠好,例如可以放大細節、甚至有3D模型展示就更完美了,不過就算只有高品質的平面圖,我相信對於建立我腦中的鳥類骨骼資料庫,也會是極大的幫助。這種專門性的書籍,絕對是書架上不能少的一塊拼圖。

评分

老實說,數位出版品相較於實體書,在圖鑑類的書籍上,我常常會抱持著一點疑慮,主要是擔心印刷解析度跟實體紙張的觸感無法完美呈現細膩的骨骼結構。不過,既然是電子書,它的優勢就在於便攜性,我可以用平板或手機隨時隨地打開查閱。這對於經常需要到不同地點進行田野觀察的我來說,實在太方便了。我更關心的是,這145種鳥類是否涵蓋了台灣常見的代表性物種?例如,從低海拔的麻雀、斑鳩,到高海拔的雉科鳥類,或者各種水鳥。如果它能提供跨物種的骨骼比較分析,例如比較牠們的胸骨形態對飛行效率的影響,那就達到「圖鑑」的最高境界了。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靜態的資料庫,而是能引導讀者思考鳥類如何透過骨骼的微調,來適應截然不同的棲地和生活方式,這才是知識的價值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