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 (電子書)

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浩
图书标签:
  • 臺灣史
  • 臺灣政治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汪浩政
  • 兩岸關係
  • 國家認同
  • 臺灣安全
  • 政治評論
  • 時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臺灣為什麼重要?
2017至2020年,全球秩序動盪不安
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新冠肺炎接連發生,至今餘波未平
面對世界局勢變動的此刻,臺灣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該如何應對?

國際政經專家——汪浩 為臺灣做全方位的診斷
全面分析政治、經濟、外交整體脈絡,證明「臺灣為什麼重要」!

  ★Taiwan Can Help!臺灣是國際社會重要的夥伴!
  ★反思二○二○總統大選,郭董與韓總能給臺灣什麼啟示?
  ★臺灣經濟沒中國就不行?別再被中共同路人欺騙了!
  ★中國經濟好棒棒?錯了!中國經濟崩盤倒數計時中!
  ★二十一世紀美中「新冷戰」,臺灣可以成為最大贏家!
  ★從反送中到港版國安法,臺灣該如何撐香港、挺民主?

  ▉從國家認同到總統大選,臺灣正向全世界宣告:
  「臺灣不只是東亞的樞紐,更是全球民主典範!」

  近年來,中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臺灣,從軍機繞臺到限制觀光團來臺,從阻止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到積極搶奪臺灣的邦交國,習近平甚至在二○一九年的《告臺灣同胞書》中,宣稱「不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

  在這看似臺灣「最壞的時代」,卻因為美中貿易戰白熱化、新冠肺炎大爆發等,導致國際秩序大洗牌,意外為臺灣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防疫模範生」、「全球供應鏈龍頭」、「亞洲民主燈塔」……,隨著一個個標籤浮上檯面,臺灣的國際能見度也大幅提升,各國無不好奇這個位於東亞的島國,何以成為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關鍵角色?

  更重要的是,臺灣打破了「華人不適合民主制度」的迷思,堅定地告訴全世界,民主不只可以在華人社會深耕,還可以帶來經濟繁榮,更可以有效抗疫。例如二○二○年的臺灣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秉持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臺灣」的理念,成功創下自一九九六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的得票紀錄。由此可見,自由民主已是全民共識,「中華民國臺灣」更是國家的主流認同,任何一個人為切割中華民國與臺灣的主張都無法獲得多數支持,「兩岸一家親」更是難以接受的政治謊言!

  ▉從美中貿易戰到香港反送中,中國除了內憂外患不斷
  總債務更超過國家GDP好幾倍,前所未有的大崩盤即將炸開?

  相較之下,中國於二○一五年大張旗鼓地推出「一帶一路」,以「強國」之姿在全球輸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迫各國接受「中國模式」。在這看似中國「最好的時代」,卻因霸道的「戰狼外交」而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不滿。其中,對抗中國最有力者,莫過於美國前總統川普,他重新檢視美中關係,甚至不惜發動美中貿易戰!

  當貿易戰愈打愈烈,不難發現中國逐漸處在挨打的狀態。原來,中國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體質薄弱,看似繁榮的經濟實則建立在剝削勞工、壓榨資源以及大量舉債之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和國際金融協會(IIF)接連警告中國已債臺高築,早在二○一七年,中國總債務就已飆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倍!此外,今天的中國還得面對房地產景氣過熱、金融亂象與龐大的養老金債務等問題。

  然而,即使深陷美中貿易戰的泥沼,中國仍執意「維穩」,緊抓權力不放。二○一九年香港群眾發起「反送中遊行」,透過罷工、罷市反對中國暴政,最後竟遭到當局無情鎮壓,政府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引起國際譁然。身為「亞洲自由民主標竿」的臺灣,該如何發揮臺灣價值,撐香港、挺民主?

  ▉縝密清晰的思辯論述+客觀詳實的數據分析
  =2017至2020年臺灣總體檢報告書正式出爐!

  本書將知名作家汪浩在二○一七年至二○二○年期間,於各大媒體投書的評論文章集結成冊,加以修訂、增補,為讀者呈現過去四年來,關於臺灣、中國、美國、香港乃至全球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全方面的整體脈絡。第一章至第三章為「臺灣篇」,分別談臺灣的國家建構、經濟,以及二○二○年總統大選給臺灣人的啟示;第四至第六章為「中國篇」,分別談中國經濟、美中關係和香港問題。

  今日,世界局勢未明而中國又強勢崛起,汪浩透過清晰論述與客觀數據,證明臺灣不論在民主、經濟、國際關係等方面都有其重要價值,絕非「亞細亞的孤兒」,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對自身的認同與信心;相反地,看似強大的中國,內部實則埋著一連串的經濟未爆彈,稍有不小心就會被引爆!

  不過,汪浩也指出,在國際秩序重洗牌的此刻,臺灣人除了相信臺灣很重要之外,更需要把握良機,在美中「新冷戰」中堅定地站在美國這一邊,並且充分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的價值所在,進而相信「Taiwan can help」!

專文推薦

  羅文嘉∣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前祕書長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一份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 (電子書)》的具体内容,力求详尽且自然: --- 書籍簡介:文明的轉向與未來:全球秩序的重塑與人類社會的演進 (一)宏觀視野下的世界變局 本書深入剖析當前席捲全球的結構性變遷,從地緣政治的板塊漂移到科技革命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衝擊,試圖描繪一幅複雜而精密的二十一世紀世界圖景。在全球化進程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傳統的國際關係準則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質疑。我們不再能以單一的視角去理解國際事務,而是必須同時考量經濟相互依賴、意識形態的再度分化,以及新興區域力量的崛起所帶來的多極化趨勢。 本書的基石在於探討「權力轉移」的內在邏輯。這不僅是國家實力數據的簡單比較,更是關於敘事權、規則制定權以及價值觀引導權的爭奪戰。我們將考察從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在內外部面臨的困境,以及其他政治經濟模式如何提供替代性的解釋框架。特別是,我們聚焦於「韌性」(Resilience)一詞在國家安全、供應鏈管理乃至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闡述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代,何謂真正的強大。 (二)科技與倫理的交鋒:數字時代的社會契約 科技進步的速度,已遠超人類社會制度的適應能力。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探討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以及數據主權對人類社會的根本性影響。這些突破性技術不僅重塑了生產力,更在悄然改變我們對隱私、自由和身份認同的認知。 我們探討了「算法治理」的雙面刃:它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如何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甚至形塑出新的權力結構?當數據成為新石油,誰有權力使用、解釋和規範這些數據?書中詳細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數據倫理的接受程度,以及全球對於數字監管標準的競合狀態。這場關於科技倫理的辯論,實質上是對未來人類生活模式的一次深刻預演。我們試圖引導讀者思考:我們究竟是在駕馭工具,還是在被工具重新定義? (三)文明的內在張力:身份、記憶與共同體的重塑 在全球化與碎片化的悖論中,尋求身份認同成為當代社會一個極為敏感的議題。本書深入考察了文化身份政治的興起,分析了歷史記憶、集體創傷以及對“他者”的界定如何影響當前的政治決策與社會互動。 我們關注到,在信息洪流的衝擊下,社群的邊界變得模糊,而新的、更為激烈的「部落化」現象正在抬頭。如何維繫一個既能尊重多元差異,又能維持基本社會凝聚力的共同體?這不僅是政治哲學層面的問題,更是關乎日常生活的實踐挑戰。書中引用了多個跨文化案例,比較了不同社會在面對身份認同危機時所採取的調適策略,強調了公共教育和歷史敘事在構建健康社會肌理中的關鍵作用。 (四)經濟體系的內生性矛盾與可持續發展 在宏觀經濟層面,本書批判性地檢視了自上世紀末延續至今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局限性。通貨膨脹、債務危機與貧富差距的擴大,無疑是該模式在發展後期暴露出的內生性矛盾。 我們不只是簡單地批評現狀,而是著力於探索“後增長時代”的經濟可能性。這包括對循環經濟、共享經濟以及價值重估等新興經濟範式的深入研究。書中特別關注了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結構的長期衝擊,強調將環境成本內部化不再是道德選擇,而是經濟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本書也探討了不同國家在應對產業結構轉型時面臨的獨特挑戰,特別是對於那些依賴傳統工業基礎的經濟體而言,如何平穩過渡到綠色經濟,是決定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五)哲學的省思:在不確定中尋找錨點 面對一個充斥著黑天鵝事件和系統性風險的世界,個體如何在迷霧中保持清醒與能動性?本書的結尾部分,從哲學層面回歸到人的主體性問題。我們借鑒了存在主義、批判理論以及後現代思潮中的相關論述,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批判性思考的工具箱。 我們主張,理解複雜世界的首要步驟,是承認自身知識的有限性。真正的智慧,或許不在於預測未來,而在於準備好應對各種不可預測的未來。這需要一種「開放性思維」(Open Mindedness)和對真理的持續探求精神。本書試圖激發讀者對當代議題進行更深層次的、去標籤化的思考,從而培養出能夠在劇烈變動中保持獨立判斷力的公民。 這本書適合誰? 本書適合所有關心國際局勢、科技倫理、社會變革,並渴望跳脫單一媒體視角進行深度思考的讀者。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出更精準、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引領讀者共同參與這場關於人類未來走向的嚴肅對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考取太古獎學金(Swire Scholarships),赴英國攻讀牛津大學,獲國際關係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倫敦、香港的投資銀行工作二十餘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

  著有《借殼上市》、《意外的國父》、《冷戰中的兩面派》,擅長以法律、國際外交角度書寫臺灣現代史;另撰有數十篇評論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以其淵博知識與清晰思路,針貶時事、點評人物。以《意外的國父》入圍二○一八臺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位反共銀行家眼中的臺灣/羅文嘉(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前祕書長)
◎前言

◎第一章:關於臺灣
1.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2.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
3.習近平會與蔡英文談判「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嗎?
4.美中「新冷戰」,臺灣怎麼辦?
5.兩岸如何借鏡兩韓對話呢?
6.臺灣如何成為國際關係的高段「棋手」呢?
7.英國為何反對航空公司更改臺灣名稱?
8.「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給臺灣什麼啓示呢?
9.臺灣如何應對美中「新冷戰」呢?
10.誰能出賣臺灣?
11.民進黨如何建構「中華民國臺灣」認同理論呢?
12.如何達成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國家認同共識」?
13.蔡總統為什麽說「中華民國臺灣」有七十年歷史?
14.從「國統綱領」到「兩國論」,李登輝如何重新定位兩岸關係?
15.如何推動「臺美復交」和「臺中建交」呢?
16.臺灣為什麼重要?──評蔡總統的元旦講話
17.再論「臺灣為什麽重要?」
 
◎第二章:關於臺灣經濟
18.領導拚經濟,蔡英文可以做什麼?
19.如何解決臺灣經濟的三大困境呢?
20.臺灣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黑天鵝」與「灰犀牛」?
21.中國限制旅客來臺,臺灣怎麼辦?
22.為什麽要調整臺灣整體經貿戰略?
 
◎第三章:關於二○二○臺灣大選爭議
23.臺灣有必要改採內閣制嗎?
24.郭總統候選人可以回答郭董問蕭美琴的問題嗎?
25.臺灣經濟和產業發展真的岌岌可危嗎?
26.郭董手上的金鑰匙,真是臺灣人民要的嗎?
27.為什麽郭董「國防靠和平」主張有致命缺陷?
28.臺灣廟小,能供得下郭董這個大菩薩嗎?
29.郭董說臺灣經濟落後,對嗎?
30.郭董公然說謊,會被黨委書記打臉嗎?
31.郭董當總統,鴻海漲到二百五?
32.郭董如何恢復軍公教被砍的年金呢?
33.韓國瑜還記得「經國路線」嗎?
34.蔡英文「拚經濟」,韓國瑜「拚嘴砲」?
35.統獨是假議題嗎?
36.韓國瑜的「主權基金」政見可行嗎?
 
◎第四章:關於中國經濟
37.習近平「債多不愁」嗎?
38.中國房地產泡沫何時破?
39.中國股市還會更低嗎?
40.中國外債泡沫危在旦夕嗎?
41.中國外匯儲備夠嗎?
42.為什麼中國的銀行不值錢?
43.中國房地產業在吃「最後的晚餐」嗎?
44.習近平能夠「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嗎?
45.習近平躲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嗎?
46.習近平能「以牙還牙」,大打貿易持久戰嗎?
47.中國「養老金」的窟窿有多大?
48.中國為什麼也搞「軍公教年改」?
49.中國居民一百一十三元養老金怎麼活?
50.貿易戰會引爆中國經濟危機嗎?
51.中國房地產的冬天來臨了嗎?
 
◎第五章:關於川普和美中關係
52.什麼是中美「新型夥伴關係」?
53.臺灣人為什麼應該讀川普的新書?
54.美中「貿易戰」是真打,還是假打?
55.中期選舉,川普贏了嗎?
56.習近平真的會向川普讓步嗎?
57.中美注定一戰嗎?
58.川普如果連任,會修改美國的「一中政策」嗎?
59.我為什麼支持川普連任?
 
◎第六章:關於香港
60.蔣經國為什麼反對「一國兩制」?
61.「八國聯軍」有權干涉香港嗎?
62.撐香港,臺灣還可以做什麼?
63.為什麽臺灣要撐香港的自由?
 
◎結論:全球秩序重整下,臺灣如何奮起?

◎文章出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24753
  • EISBN:978986552477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光是書名就充滿了重量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作為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每天都在感受著各種複雜局勢變化的台灣人,我常常思考,我們的未來究竟繫於何處?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提供了一個讓深度思考者得以沉澱、整理思緒的絕佳場域。我期待它能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切開那些盤根錯節的國際關係迷霧,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見台灣在全球棋局中的真正定位。它不只是在討論「重要性」這個抽象的概念,更應該是深入剖析了這種重要性背後所蘊含的責任與機遇。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出扎實的研究基礎,不只是停留在口號式的論述,而是能拿出具體的數據、歷史脈絡,甚至是嚴謹的案例分析,來支撐起「重要」的論據。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讓人停下來,認真咀嚼文字的深度作品是越來越稀有了。這種宏大命題的探討,絕對需要極大的勇氣與學識,才能不落入流俗,真正引領讀者走向更高維度的理解。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面上探討台灣地緣戰略的書汗牛充myData,很多時候都是在重複炒冷飯,用誇張的標題吸引眼球,內容卻空泛無力。然而,這本《臺灣為什麼重要?》光是這個直球對決的標題,就展現了一種不迴避、直面核心問題的氣魄。我更在乎的是,作者在闡述臺灣重要性的同時,是否也誠實地揭示了隨之而來的巨大風險與挑戰?畢竟,重要性往往是雙面刃,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也可能成為被覬覦的目標。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成熟的視角,超越單純的樂觀或悲觀,而是展現出一種基於現實的戰略清醒。例如,在談論半導體產業的不可或缺性時,是否也觸及了產業過度集中的結構性弱點?在分析國際支持時,又是否清算了潛在的政治代價?這種全面性的辯證思考,才是一位真正有擔當的政論家應有的風範,能讓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建立起更堅固的心理防線。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封面和簡介,腦中浮現的關鍵詞是「政論」與「汪浩」這兩個標籤。對於長期關注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的朋友來說,汪浩老師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品質保證,他過去在國際評論上的犀利與獨到見解,總能讓人耳目一新。我特別關注的是,這次他如何將視角聚焦於「臺灣的不可替代性」。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臺灣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經濟範疇,它已經內化為民主防線與高科技發展的關鍵節點。我希望能從本書中看到對未來幾十年區域格局的預測,而不僅僅是對過去事件的複盤。更深一層來說,我想知道,在作者的論述中,臺灣人民的主體意識如何被納入這個宏大的「重要性」敘事之中?如果一個地方的重要性是外在賦予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份重要性,轉化為內生的、堅不可摧的國家韌性?期待這本政論集能給予我們更細膩的路線圖指引,幫助我們在變局中找到最穩健的步伐。

评分

市面上關於臺灣議題的論述,有時會陷入一種「非黑即白」的僵局,要麼過度美化,要麼過度悲觀。我非常好奇,汪浩老師這次收錄的政論集,在時間跨度上如何銜接過去的論點與當下的情勢?畢竟,國際政治的發展速度之快,往往讓去年的分析瞬間過時。如果這本書能夠呈現出一種動態的、不斷修正的論述脈絡,那將極具參考價值。我尤其關注的是,在對外國勢力(無論是友善或敵對)的分析上,作者的筆觸是否能保持足夠的超然與洞察力,避免被任何單一陣營的敘事框架所侷限。真正重要的「為什麼」,往往隱藏在複雜的利益權衡之中。我期望從這本書中讀到一種超越黨派、超越短期選舉的長遠戰略眼光,那種能夠讓年輕一代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心中有定見、行動有依據的深刻洞見。

评分

近來常常跟朋友討論,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與這塊島嶼的關係?《臺灣為什麼重要?》這個提問,聽起來似乎在對外國人解釋,但對我們內部來說,其實更像是一種自我詰問的開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僅是給國際社會看的「論述」,更是給我們自己人看的「心法」。當外部環境風雲變幻,內部意見分歧往往成為最大的消耗。如果汪浩老師的論述能夠穿透表面的政治口水,直指台灣作為一個「獨特政治實體」的核心價值,並系統性地論證這種價值的國際連結,那將非常有助於凝聚國內的共識基礎。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有深入探討「台灣模式」在世界民主浪潮中的獨特性?這種模式的維繫,除了靠軍事或經濟實力外,更多的是文化與社會結構的韌性。如果能將這些無形的資產量化或具體描述出來,那這本書的意義就不只是一本政論集,更可能成為撫慰人心的時代註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