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 (電子書)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澤倫斯基
图书标签:
  • 澤倫斯基
  • 烏克蘭
  • 戰爭
  • 政治
  • 領導力
  • 人物傳記
  • 國際關係
  • 時事
  • 電子書
  • In These, We Believ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一生都在盡我所能,為烏克蘭人民帶來歡笑,那曾經是我的使命。
如今我會盡我所能,至少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
 
  1
 
  2015年,當澤倫斯基還是一名演員的時候,他的團隊製作、播出的政治喜劇《人民公僕》在烏克蘭大受歡迎。
 
  劇中描述澤倫斯基飾演的中學歷史教師誤打誤撞當選總統後,拒絕與寡頭、貪官合作,大力懲治貪腐以及其間發生的各種趣事。
 
  其後,澤倫斯基的人氣和聲望越來越高,逐漸有聲音促使他從政,到2018年下半年出現高潮,當年 12月31日夜,澤倫斯基正式聲明參加選舉。
 
  澤倫斯基在內政上,主張提高政治透明度、縮短任期限制、讓更多普通人參與政治;在外交上,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但表示這需要全民公投授權。
 
  澤倫斯基還表示,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談判協商領土、地位等問題。他打算勸說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結束烏克蘭東部的戰爭。
 
  2019年4月,經過兩輪投票後,澤倫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以73.22%的得票率刷新了烏克蘭總統選舉的紀錄。當年5月20日,澤倫斯基宣誓就任總統。
 
  總統就職演說的最後結語,他說:「我一生都在竭盡全力讓烏克蘭人發笑。那是我的使命。現在我將盡我所能,讓烏克蘭人至少不再哭泣。」預言了他三年後會讓全世界人看到的事情。
 
  2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普丁根本就沒把澤倫斯基這個出身演員的貌似奶油小生放在眼裡,發動了戰爭。世界各國少有人看好澤倫斯基能挺得住風暴,美國也在第一時間提供他逃亡協助。
 
 但澤倫斯基實踐了他就任演說的承諾,率領烏克蘭人奮起,打出了讓全世界驚奇的衛土戰爭。
 
  在戰火中,透過一次次演講,他讓世人看到:
 
  他曾經被饑笑為演員嘩眾取寵的口號,如何轉化為激勵國人的嘹亮號角;

  他機智風趣的對白,如何轉化為在國際上合縱連橫的謀略。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視烏克蘭在發生的事。

  有人看到烏克蘭在為自己的存亡而戰;有人看到烏克蘭在為整個西方的和平而戰。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觀察,會發現: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真正的武器,不在飛彈或戰機,而是信心、勇氣,和智慧。
 
  所以,烏克蘭一直是在為全世界的人而戰,在為全世界的人敲響警鐘,喚醒其他同樣也面對入侵威脅的國家奮起,幫助每一個人體認到世界一體,無人能在戰火中自保其身。
 
  澤倫斯基不只是烏克蘭的總統,也是所有這些力量的代表,傳達所有這些訊息的焦點。而他的演講,也一直是焦點中的核心。
 
  3.
 
  2022年8月,隨著臺灣海峽風雲終於一如世界各國的預期,變得更加險惡,澤倫斯基親自也說:「臺灣即將是下一個」,大塊文化將在9月出版《澤倫斯基:我如此相信》。
 
  這本書的構想,是由大塊文化發動,向烏克蘭總統府提出申請,得到同意後由烏克蘭國營最大網路平台Yakaboo 共同策劃出版。
 
  全書的特色如下:
 
  1) 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和之後,澤倫斯基超過180場演講中精選50場演講,包含對國內的、對國際的;對相隣國家的,對距離遙遠國家的;對西方社會的,對亞洲的;對國家領導人的、對企業領袖的、對學生的、對藝術與文化人的。
 
  全面但精要地呈現澤倫斯基和烏克蘭堅強抵抗侵略的意志、謀略和方法。
 
  2) 由哈佛政治學博士尹麗喬解讀澤倫斯基50篇演講的策略、關聯,以及對臺灣的參考意義。
 
  此外,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明出版的源起,訪問烏克蘭民間人士,整合澤倫斯基人格特質、崛起過程、戰爭爆發後的影響力,以及烏克蘭抗敵過程中的借鏡。
 
  3) 澤倫斯基50篇演講每篇也都有背景簡介。
 
  我們希望這本書有助於每一個關心時勢與國家命運的人都能體會到如何整合彼此的信心、勇氣,和智慧的力量。
 
本書特色
 
  ● 在全球關切臺灣與烏克蘭聯同命運的焦點下,第一本由臺灣和烏克蘭共同企劃出版的澤倫斯基著作。
 
  ● 從澤倫斯基超過180篇演講中,精選50篇最具代表性的傳達烏克蘭人的英勇、戰略、團結,和信心。以導讀、各篇演講背景,解說臺灣讀者可以汲取的參考價值。
 
  ● 關心時勢與國家命運的人必讀!關心演講與說話的讀者也必讀!
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抉择:一部关于现代欧洲政治转型的深度剖析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深入探讨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大陆在政治、社会结构、身份认同以及全球角色定位上所经历的剧烈变迁。它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人物的传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塑造当代欧洲命运的几股核心力量:民族主义的复兴与重塑、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阵痛与文化冲击、欧盟的扩张与内部张力,以及权力中心的东移与西移所引发的地缘政治博弈。 第一部分:解构“后历史”的幻象 开篇章节首先挑战了对“历史终结”的乐观论调。冷战的结束并未带来西方模式的普世胜利,反而催生了新的不确定性。作者从1990年代初期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入手,分析了东欧转型过程中的“休克疗法”所遗留的社会创伤,以及西欧社会面对移民浪潮和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时,内部认同危机如何逐步发酵。 书中详细考察了“身份政治”的兴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回归,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叙事对中央集权叙事进行抵抗的复杂过程。作者引入了大量区域性案例,例如巴斯克地区的经济自治诉求、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法律与文化基础,以及中欧国家对“欧洲价值观”理解的差异。重点分析了传统政党体系的衰落,以及新型民粹主义运动如何有效地利用了社交媒体和对精英阶层的普遍不信任感,将长期被压抑的社会焦虑转化为政治能量。 第二部分:权力的新地理学:欧洲的边界与断裂 本部分将叙事重心转移到欧洲的地理边界及其内部的结构性断裂。作者认为,理解当代欧洲,必须理解其“内部分化”的地理基础。 首先,对欧元区危机及其政治后果进行了深度剖析。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而是一场关于主权与问责制的深刻哲学辩论。作者通过对希腊、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经济权力关系的梳理,揭示了“一体化悖论”——越是深入的经济整合,对国家主权的潜在侵蚀感就越强,从而反向刺激了民族主义政党的崛起。 其次,书中花费大量篇幅审视了欧盟东扩的深远影响。东扩不仅改变了欧盟的决策重心,也使得关于“欧洲核心价值”的定义变得模糊。作者探讨了特定中东欧国家在重塑历史叙事方面所采取的独特路径,以及这些路径与布鲁塞尔基于自由民主原则的期望之间产生的摩擦。这种摩擦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冲突,更是对二战后欧洲共同记忆的不同解读。 第三部分:安全困境与大国回归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外部环境,聚焦于欧洲在重新定义自身安全观和外交政策上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欧洲的安全观正从冷战时期的“集体防御”转向更加复杂的“多维风险管理”。 其中,对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演变的分析尤为精到。作者没有将俄罗斯简单视为一个“外部威胁”,而是将其置于欧洲历史的长期框架内,分析了双方在能源依赖、文化亲缘性和地缘战略缓冲带等问题上的相互作用。书中追溯了自普里马科夫主义到近期冲突爆发前夕,欧洲外交政策的几次关键性误判,以及这些误判如何侵蚀了互信基础。 此外,书中详细考察了欧洲与跨大西洋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动态变化。面对全球秩序的碎片化,欧洲各国被迫思考“战略自主性”的边界。这种自主性的探讨,既包括在贸易政策上的独立立场,也包括在军事投入和防务整合上的犹豫不决。 第四部分:技术的反噬与民主的韧性 最后一部分关注了技术进步对欧洲社会肌理的重塑。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加速社会极化的一个关键催化剂。社交媒体平台如何成为“意见回音室”,加剧了政治两极分化,以及虚假信息运动(Disinformation Campaigns)如何精准打击了欧洲社会中最为脆弱的信任链条。 然而,本书并非完全的悲观主义。在审视挑战的同时,作者也捕捉到了民主制度展现出的韧性。通过对基层公民社会组织、独立媒体和地方政府在危机时期展现出的适应能力进行案例研究,本书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在维护社会凝聚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处理公共卫生危机或气候变化等跨国问题时,灵活的地方治理模式往往比僵化的中央指令更有效。 结语:在不确定中寻找锚点 全书的结论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强调了理解复杂性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欧洲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在民族身份的回归与全球责任的承担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能否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重新校准其核心价值。这是一部关于现代欧洲如何艰难地从一个战后重建的联盟,转变为一个在日益动荡的世界中寻求独特且负责任地位的全球参与者的深刻记录。它要求读者放下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直面一个充满矛盾、不断自我修正的欧洲大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
 
  現任烏克蘭總統、烏克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978年生,大學讀法律,但是從17歲開始和同學組成一個叫「95區」(Kvartal 95,從小他生長的街區名字)小劇團開始,從業餘走上專業發展出自己的娛樂事業。從演員橫跨了編劇、導演、製作人等多重身份。
 
  2015年推出《人民公僕》政治諷刺影集,飾演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意外當上了總統,改革政府和國家。影集推出後立刻爆紅。
 
  2018年底,宣布參加總統大選,4個月後,經過兩輪投票,澤倫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以73.22%的得票率刷新了烏克蘭總統選舉的紀錄。支持者視他為烏克蘭政壇的一注活水,反對者則認為他是個毫無政治經驗的作秀傀儡。
 
  然而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澤倫斯基不但沒有從首都基輔撤離,反而走上街頭以手機直播的方式宣示抗戰到底的決心,從此以對國內、國外各方的演講激勵人心,也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和支援,成為烏克蘭的英雄,也成為全球矚目的人物。
 
譯者簡介
 
閻紀宇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普世價值,高山仰止;程序正義,景行行止。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跨領域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評論工作,現為《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李忠謙
 
  風傳媒國際新聞中心主任
 
王穎芝
 
  政大阿文系、國際傳播碩士。網路媒體工作者,相信每個人自有其追尋
 
廖綉玉
 
  輔大翻譯所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簡恒宇
 
  He joined the Storm Media in 2016.
  Since 2018, he has been the deputy foreign editor and reporter covering foreign affairs and diplomacy.
 
蔡娪嫣
 
  台大政治系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陳艾伶
 
  政大外交系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劉俞妗
 
  「迷途小書僮,國際新聞編譯」
 

图书目录

澤倫斯基的蛻變,和他要傳達的訊息   郝明義
澤倫斯基的演講外交與地緣政治   尹麗喬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大事紀
 
1. 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就職演說。
Volodymyr Zelenskyy’s Inaugural Address.
20 May 2019
 
2. 為了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奮鬥了數百年
《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30週年紀念日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the solemn session of the Verkhovna Rada on the occasion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claration of State Sovereignty.
16 July 2020 
 
3. 基輔羅斯是我們歷史的母親
基輔羅斯基督教化日演說。
"Ukraine. Kyivan Rus’. 1033”Address by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Day of Christianization of Kyivan Rus’– Ukraine.
28 July 2021 
 
4. 二十一世紀沒有所謂的「外國戰爭」
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the 58th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19 February 2022 
 
5. 一道新鐵幕降下的聲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首日演說。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24 February 2022
 
6. 我們不會害怕捍衛自己的國家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次日演說。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to Ukrainian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day of Russia's attacks.
25 February 2022
 
7. 撐過一個可能阻止歷史前進的夜晚
波羅結核電廠攻防演說。
We have survived the night that could have stopped the history of Ukraine and Europe. 
4 March 2022
 
8. 不刻意追求偉大,但在戰爭中變得偉大
致英國國會演說。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to 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8 March 2022
 
9. 這是歷史的使命
於波蘭眾議院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Sejm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11 March 2022
 
10. 不要停止幫助烏克蘭
於加拿大國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Parliament of Canada.
15 March 2022
 
11. 世界的領導人也就是和平的領導人
致美國國會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the US Congress.
16 March 2022
 
12. 你們又躲進一道牆後面了
致德國聯邦議院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the Bundestag.
17 March 2022
 
13. 行兵之極,至於無形
讓敵人無從預料我們。
Our tactics is when the enemy does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from us. 
18 March 2022
 
14. 多行不義,必自斃
俄羅斯會摧毀過去25年他們自己建立的一切。
By attacking Ukraine, Russia will destroy everything it has achieved over the past 25 years.
18 March 2022
 
15. 我們不要失去共同的機會
致瑞士人民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the people of Switzerland.
19 March 2022
 
16. 你們將帶著這個答案活下去
於以色列議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Knesset.
20 March 2022
 
17. 一定要阻止那個人
致義大利眾議院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the Italian Chamber of Deputies.
22 March 2022
 
18. 距離其實並不存在
於日本國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Parliament of Japan.
23 March 2022
 
19. 信念的價值高於鮮血換來的利益
於法國參議院、法國國民議會與巴黎議會的聯席會議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a joint meeting of the Senate,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French Republic and the Council of Paris.
23 March 2022
 
20. 所有的可能性都在檯面上了
於北約峰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at the NATO Summit.
24 March 2022
 
21. 現代歐洲奠定於明確的原則
於瑞典國會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the Riksdag in Sweden.
24 March 2022
 
22. 沒時間猶豫了
於歐盟高峰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at a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25 March 2022
 
23. 沒有人能掩藏國家的利益
這周的計畫非常忙碌,沒有人能把烏克蘭利益藏在政治機構之中。
The week is planned to be very busy, so no one will be able to hide the Ukrainian interest somewhere in political offices.
28 March 2022
 
24. 不要讓一塊岩石從歐洲脫落
於挪威國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Norwegian Storting.
30 March 2022
 
25. 從海上捍衛全世界的自由
於澳洲國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31 March 2022
 
26. 我們有權談論那些遲疑不決的人
讓俄羅斯軍隊所犯的戰爭罪行,是這類邪惡在地球上最後一次亮相。
It is time to do everything to make the war crimes of the Russian military the last manifestation of this evil on earth.
3 April 2022 
 
27. 俄羅斯的責任必須要追究
於聯合國安理會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a meeting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5 April 2022
 
28. 基輔現在是全球民主首都
我們知道要為什麼而戰,我們竭盡所能贏得勝利。
Kyiv is now the capital of global democracy, the capital of the struggle for freedom for all in Europe. 6 April 2022
 
29. 制裁仍然不夠
如果沒有真的能打擊俄羅斯的系列制裁措施,莫斯科會以為全世界默許其攻擊。
If there is no really painful package of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it will be considered by Moscow as a permission to attack. 
7 April 2022
 
30. 這不應該是新的溫泉關戰役
於希臘議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the Parliament of Greece.
7 April 2022
 
31. 烏克蘭有勇氣保衛自己
於芬蘭議會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in Eduskunta, the Parliament of Finland.       
8 April 2022
 
32. 他們不知道我們真正的力量
在這場戰爭的 50 天裡,烏克蘭成為整個自由世界的英雄。
During the 50 days of this war, Ukraine became a hero for the whole free world.
14 April 2022
 
33. 請不要讓憤怒從內部將我們摧毀
復活節祝賀。
Easter congratulations.
24 April 2022
 
34. 邪惡終究會結束
緬懷二戰死難者悼念和解日演說。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on the Day of Remembrance and Reconciliation.
8 May 2022
 
35. 援助烏克蘭戰後重建的理由
於G7領袖視訊會議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the video conference of the G7 leaders.
8 May 2022
 
36. 雖然被擋在歐洲門外
致法國高等學府學子演說。
Speech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students of leading French universities.
11 May 2022
 
37. 勇敢是我們的民族特性
於大西洋理事會傑出領導者頒獎典禮演說。
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at The Atlantic Council’s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 Awards.
12 May 2022
 
38. 每一天都要縮短戰爭的日子
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盡其所能息兵罷戰。
To work every day to make the war shorter - this is our priority. 
13 May 2022
 
39. 烏克蘭和全球糧食安全
支持烏克蘭,意味著避免全球性饑荒。
Support for Ukraine means working to prevent a global famine. 
14 May 2022 
 
40. 讓全世界對烏克蘭保持最大程度的關注
隨著戰爭延續而變得更加重要的任務
We are doing everything to maintain the world's maximum attention to Ukraine and our needs.
15 May 2022
 
41. 成為自己生命的主體
以視訊方式向美國大學協會發表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American students during onlin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S university community.
16 May 2022
 
42. 烏克蘭需要烏克蘭的英雄活著
棄守馬里烏波爾當晚的演說。
Ukraine needs Ukrainian heroes alive - this is our principle.
17 May 2022
 
43. 我們需要新的卓别林
於第75屆坎城國際影展演說。
Today there is a war for freedom again, and again it is necessary for cinematography not to be. dumb -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to the filmmaking community at the opening of the 75th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7 May 2022
 
44. 俄羅斯會虛構更多「神奇武器」
俄羅斯正試圖尋找他們的「神奇武器」,這清楚表明他們的入侵徹底失敗,也顯示他們不敢承認自己犯了災難性的錯誤。
Russia is trying to find its "wonder weapon", which indicates the complete failure of the invasion. and the fear of admitting catastrophic mistakes. 
18 May 2022
 
45. 我給各位的一些問題
致烏克蘭高等教育機構學生演說。
Address by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 to students and rectors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Ukraine.
19 May 2022
 
46. 不要讓殺人犯稱你為兄弟姊妹
於美國第九十屆市長會議演說。
Don't help Russia justify itself and don't let the murderers call you their brothers and sisters.
4 June 2022
 
47. 為未來而戰和為過去而戰
致英國高等學府學生演說。
Ukraine is fighting for its future, Russia is fighting for someone else's past, which is why we will win -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s address to the student community of leading British universities.
10 June 2022
 
48. 我們與你同在,願你與我們同在!
於捷克議會演說。
Address b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to both houses of the Parliament of the Czech Republic.
15 June 2022
 
49. 我們比任何俄羅斯飛彈都更強大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第158天的演說。
Ukraine and our people, our capabilities are more powerful than any Russian missiles.
31 July 2022
 
50. 聯手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安全架構
自由的脆弱性只能透過聯合行動來保護,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全球安全架構。
The fragility of freedom can be protected only by joint actions, there must be an effective architecture of global security.
3 August 2022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06010
  • EISBN:97862672060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6MB

图书试读


 
澤倫斯基演講外交與地緣政治   
尹麗喬

 
  政治人物不一定是出色的演說家。德國首相梅克爾 (Merkel)、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至於歷史上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 (Bismark) 等,皆不以其演說修辭的出色華麗聞名。現任的美國總統拜登(Biden)演說時甚至常會口吃。羅馬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及演說家西賽羅 (Cicero),曾注意到雅典之外的希臘城邦的領導人中,善於修辭的政治家鳳毛麟角《布魯圖斯·五十》。中國歷史上,領導人中出色的演說家似乎也不多。春秋戰國的蘇秦、張儀、惠施、公孫龍以降,遊說之風在大一統的王朝下不甚繁盛。近代,蔣介石的演說中規中矩,而毛澤東的演說則是鄉音濃重。孔子曾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第四》 傳統的儒家思想中,演說的技巧似乎只是政治上的雕蟲小技。華麗的文藻,豈能安邦定國?
 
  在「君子訥於言」這一點上,東西方哲學家似乎有不同的見解。亞里士多德曾撰寫過《修辭學》,是西方世界的對演說最早的系統性分析之一。說服民眾,從亞里士多德的角度來說,是政治家不可迴避的責任之一。羅馬的西賽羅則於《布魯圖斯》,討論分析羅馬共和國的演說藝術及歷史。西賽羅本身,就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演說家之一 。東西方相較之下,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政治人物中傑出的演說家似乎更為常見。美國總統林肯(Lincoln)的《葛底斯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對撫平美國內戰後的傷痕,團結美國人民重建民主共和政體起了重要作用。邱吉爾的演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給予了英國民眾及自由世界的國家勇氣與希望,對最後打敗納粹陣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美國的甘迺迪總統,也是著名的演說家;他在柏林的演說,激勵了世界各國在冷戰核武的陰影之下繼續追求嚮往自由民主。1897年,邱吉爾在他23歲時撰寫過一篇(未正式發表)分析演說藝術的文章(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修辭的架構》) 。文中,邱吉爾認為,演說的藝術是人類最珍貴的天賦。掌握修辭之力量(the power of rhetoric)的人物,比大國的君主擁有更穩固的權利。就算他/她被自己的同黨所拋棄,被他/她的朋友所背叛,喪失他/她的官位,但只要他/她擁有修辭的力量,他/她就仍然是一股不可被忽略的力量。
 
  有趣的是,從歐洲萌芽的國際關係研究 ,在對修辭演說的態度上,似乎更偏向東方的視角。國際關係理論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中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s),著重於實力及利益實力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文字,情感,渲染,從現實主義者的角度來說,對國際關係沒有重要影響。國際關係中自由主義理論(liberalism))的大師,如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討論軟實力(soft power)的著作中,對演說修辭的分析討論也非常有限。再進一步說,經濟學家,常討論所謂的空口白話(cheap talk)問題,認為「光出一張嘴」,沒有可信度。國與國之間, 為了各自的利益,常有相互欺騙的誘因。  因此,單單文字修辭在國際政治中是沒有說服力的。不管是經濟制裁,還是調動軍隊,重要的是具體的作為。
 
  國關理論家與哲學家的爭論之餘, 大多數的國際政治分析家都會同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在俄烏戰爭中發揮了作用。戰爭剛開打的兩週內,澤倫斯基對十個不同國家的議會以視訊發表演說。幾乎每一場演說,各國的議員都報以熱烈的起立掌聲 (standing ovation)。澤倫斯基敘事 (narrate) 及控制國際輿論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的能力一流, 不止激勵烏克蘭人民士氣,同時鼓勵世界各國向烏克蘭伸出援手;莫斯科方面, 十分驚訝西方各國在戰爭開打之後,竟會如此迅速的對俄國實行前所未有的廣泛制裁。  為什麼澤倫斯基的演說會有如此的魔法?國關理論家與哲學家不是常認為演說修辭不過是華而不實的雕蟲小技嗎?我們可以以什麼架構來分析評價澤倫斯基的演說?演說修辭在地緣政治中有何意義?
 
  澤倫斯基在2022年3月8號致英國國會演說時,大段的引用了邱吉爾1940年6月4日 反抗納粹德國《我們將戰鬥到底》(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的著名演講(請見下文的討論)。 因此,我們可推斷,邱吉爾的演說對澤倫斯基應有一定的影響。如前文所提及,邱吉爾曾於1897年著文討論修辭的藝術。以邱吉爾的分析架構,來研究澤倫斯基的演講, 自然不過。邱吉爾在他的文章中闡述了成功演說的幾項要素: 用字遣詞精準 (diction)、 論點層層堆砌 (accumulation of arugments)、 比喻巧妙 (analogy)、 及語言華麗鋪張 (extravagance of language)。
 
  用字遣詞精準
 

  邱吉爾認為, 成功的演說沒有比用字遣詞的精準更重要的議題。演說中的每個字都必須要充分完全表達講者的意思,沒有任何的空間去做任何的替換。  我們都知道澤倫斯基是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 喜劇演員出身(甚至曾在劇中扮演過烏克蘭總統), 當選總統之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 不令人意外,他的演說也是不落窠臼。和一般政治人物相比,澤倫斯基用字直率,不咬文嚼字,甚至可說是不顧一般的外交禮儀。在俄烏戰爭爆發的次日(2022年2月25日),澤倫斯基對烏克蘭民眾及各國演說時提及:「今天我問過27位歐洲領袖,烏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我開門見山地問,但每一位領袖都心懷畏懼,不願回答。」 這可是直接將機密的外交對話向大眾公開!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致美國國會演說時,則是直白地呼籲拜登總統負起組織抗俄國際聯盟的責任:
 
  你是這個偉大國家的領導人。
  我希望你成為世界的領導人。
  成為世界領袖則意味著成為和平的領袖。
 
  而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致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 演說,更是不假詞色,一開場就直斥德國的軟弱:
 
  你們又躲進一道牆後面了。
  不是柏林圍牆(Berlin Wall)。
  而是在歐洲中部,在自由和奴役之間矗立的一道牆。
 
  躲在牆後,澤倫斯基認為,德國才可假裝沒看見烏克蘭人民的苦難,不介入俄烏戰爭。下文, 澤倫斯基繼續批評德國。「(德國)拖延烏克蘭加入歐盟。」「當我們要求採取預防性制裁時...我們感受到的則是阻力。」「如果你們還記得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 對你們的意義...我們的領空只有俄羅斯的飛彈與炸彈。」澤倫斯基一點情面不留,完全不迴護德國。華盛頓郵報因而將澤倫斯基致德國聯邦議院的演說形容為「嚴厲苛刻」 (scathing)。  台灣的讀者們可否想像台灣的領導人演說時要求他國負起領導國際社會的責任或斥責他國的懦弱及無所作為?
 
  澤倫斯基直率的用字遣詞是他獨特演說風格的重要部分。澤倫斯基的語言, 如同大棒(bludgeon) 一般,將西方政治人物和輿論打醒,逼迫西方直視烏克蘭的苦難。 俄烏戰爭開打之前,西方一般民眾對烏克蘭非常陌生,可能連烏克蘭的地理位置都不甚清楚。  澤倫斯基的一大挑戰是西方民眾的冷漠和國際政治的算計。如果不以直白清楚的語言震懾各界的情感,拉近烏克蘭與西方民眾的距離,澤倫斯基很難調動西方各國幫助烏克蘭。 我們可能會認為澤倫斯基演說的修辭不符常規,不遵從一般外交語言的守則。不過,澤倫斯基的用字遣詞其實有很強的目的性, 精確的打中國際輿論的「七寸」。
 
  論點層層堆砌
 

  邱吉爾認為, 好的演說一定要高潮迭起。而演說要達到高潮,依靠的是意像及聲調的迅速承接演替...演說的重點在演說結束之前就已清楚無疑。  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8日致英國國會的演說,將邱吉爾的這一點演繹的淋漓盡致。演說中,澤倫斯基將烏克蘭保衛國土的戰役比做二戰時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以十三幅圖像勾勒出俄軍的殘暴,烏克蘭人民的英勇,及西方的軟弱:
 
  開戰第一天凌晨 4點,敵人對我們發射巡弋飛彈。
  每個人都從睡夢中驚醒...
  第二天,我們從空中、從陸地、從海上抵禦攻擊...
  第三天,俄羅斯部隊公然向平民與公寓開火...
  第四天,我們拘禁了數十名戰俘,但我們並沒有失去尊嚴,
  並沒有凌虐他們...
  第五天,我們的恐怖遭遇更加惡劣,從城市到小鎮都受害。
  殘破的街區。炸彈、炸彈、炸彈、炸彈。從民宅、學校到醫院都受害。
  第六天,俄羅斯飛彈擊中「娘子谷大屠殺」(Babyn Yar)遺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在此地處決了10萬人...
  第七天,我們看到俄羅斯連教堂也不放過,而且使用炸彈與火箭!
  第八天,俄羅斯戰車對一座核電廠開火...
  第九天,我們旁觀北約成員國的一場會議...北約運作
  無力,甚至無法關閉烏克蘭的領空。
  第十天,在遭到佔領的城市,赤手空拳的烏克蘭人上街抗議,
  擋下裝甲。
  第十一天,當住宅區遭到轟擊,當爆炸摧毀了一切,
  當兒童癌症醫院的病童被迫撤離受創的院區,
  我們明白:烏克蘭人都是英雄,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
  整座城市,從兒童到成年人,都是英雄。
  第十二天,俄羅斯部隊陣亡超過10萬人,連將軍也無法倖免。
  第十三天,在遭到俄羅斯佔領的馬里烏波爾 (Mariupol),

  一個孩子死了,死於嚴重脫水。
 
  澤倫斯基的十三幅血淋淋的圖像, 深得「殘酷現實主義」(brutal realism)的精髓;層層意像,堆砌出清楚有力的訊息,激起西方各界的義憤,鼓勵英國升高對俄國的制裁。接下來,澤倫斯基借鏡丘吉爾,繼續以類似的演說技巧,「轟擊」聽眾的情感道德價值。丘吉爾在1940年6月4日,曾於英國下議院發表著名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 揭示了大不列顛抗擊納粹的決心:
 
  我們要堅持到最後。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作戰,
  我們將以越來越強大的信心和實力在空中作戰,
  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島嶼,無論代價如何。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登陸地上戰鬥,
  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道上戰鬥,我們將在山丘上戰鬥;
  我們決不投降!
 
  澤倫斯基於英國國會引用修改了丘吉爾的上述文句:
 
  我們要在海洋上戰鬥,我們要在天空中戰鬥;
  我們要捍衛國土,代價在所不惜。
  我們要在森林中、田野上、海灘上、城市與鄉村中、街道上戰鬥,
  我們要在山丘上戰鬥⋯我還要加上:我們要在廢土堆上戰鬥,
  在卡爾繆斯河(Kalmius)與聶伯河(Dnieper)的河岸上戰鬥!
  我們絕不投降!
 
  全場起立,掌聲如雷。
 
  比喻巧妙
 
  丘吉爾於《修辭的架構》中提到: 人們常有認為未知事物只是已知事物之延伸的傾向: 抽象和具體的事物有共通的原則, 有限和無限的事物則有類似的性質。巧妙的比喻可連接抽象和具體,有限和無限。比喻利用了聽眾已有的知識,鼓勵聽眾以他們的「心」來解決理智上困難複雜的問題。  的確, 一般的民眾不是政策專家(尤其在國際政治議題上), 對複雜的公共政策常是一知半解。  這無可厚非。柴米油鹽,小孩房貸,很少有人會有時間精力專心研究公共議題。 就算是政治人物,也常常是各有所長,專精財政的不一定懂交通,專精交通的不一定懂社會福利政策。在這個情況之下,善用比喻,和民眾及政治人物的「心」溝通,尤為重要。
 
  澤倫斯基, 則是巧妙運用比喻的高手。前文,我們討論了澤倫斯基是如何引用修改邱吉爾《我們將戰鬥到底》演說,層層堆砌,有力的在英國議會宣示了烏克蘭的英勇和抗擊俄羅斯的決心。 我們不應忘記,澤倫斯基之前對邱吉爾的引用,同時也是技巧高超的隱喻,將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抵抗比做大不列顛抵抗納粹德國的英勇奮鬥, 並希望英國以同理心的角度出發,援助烏克蘭。 英國廣播電台(BBC)的記者,特別的讚賞了澤倫斯基對邱吉爾的致敬,認為澤倫斯基對英國歷史有研究, 尊重理解英國的光輝傳統和歷史情感。  澤倫斯基的比喻,連結了烏克蘭及英國人民的感情。
 
  澤倫斯基的演說主題非常嚴肅,但他的比喻卻常是生動活潑。 俄烏戰爭前夕,澤倫斯基於2月19日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說,指出現有國際安全體系的不足:
 
  十年前各方達成共識的規則,
  如今已不再適用,無法因應、克服新的威脅。
  這就像病人需要新冠肺炎疫苗,
  我們卻只能給他咳嗽糖漿。
 
  大多數人對地緣政治以及北約的運作機制,不甚清楚。不過, 大家對新冠肺炎都有切身的體驗。封城, 篩檢, 確診,隔離,打疫苗,社交距離, 成為我們的日常;新冠肺炎傳播的初期,疫苗短缺, 很多人還是心有餘悸。 將舊的國際安全架構(烏克蘭不是其中一份子,俄羅斯不受制衡)比做感冒糖漿,並將新的(有效的)國際安全架構共識比做新冠肺炎疫苗,立刻淺顯直白地將複雜國際政治議題的得失和重要性闡述清楚。當然,新冠肺炎和國際安全架構的是性質完全不同的議題。可是, 演說不是發表學術文章,重點不在細節正確, 而是是否能引起聽眾共鳴。是否能引起聽眾共鳴,則在於講者是否能運用巧妙適當的比喻。
 
  語言華麗鋪張
  
  丘吉爾於《修辭的架構》中認為, 大多數成功的演說都有使用華麗鋪張語言的傾向。 演說成功時,講者和聽眾情感激動,不能自己。這時講者需要能夠將聽眾的全部情感充分表達出來的文句。這些文句,常常在會以極端的形式闡述發揮聽眾所支持的意念及原則。
 
  澤倫斯基於5月8日緬懷二戰死難者悼念和解日演說中, 就利用了誇飾。 演說一開頭,澤倫斯基就問到:「春天會是黑白的嗎?永恆的二月(冬天)會存在嗎?」 對烏克蘭來說, 因為俄羅斯的侵略,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現實裡春天不可能是黑白的,二月之後是二、三、四、五月;月份季節的變換不受人類的意志影響。 可是,成功的演說不可能專注於闡述冷冰冰的現實,而是需要感染聽眾。澤倫斯基這裡的誇示,形象地勾勒出烏克蘭人民戰爭中的深厚災難。
 
  在之前提及的澤倫斯基於2月19日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的演說,澤倫斯基也使用了誇飾來反制俄羅斯的假消息。俄烏戰爭前夕,俄羅斯指控烏克蘭挑釁, 砲擊俄國領土。澤倫斯基回擊道:
 
  兩天前我人在頓巴斯,來到分界線線的一邊是幼稚園,
  另一邊是對準它發射的砲彈...
  當天當地有30個學生,他們不是要去北約,而是要去學校。
  只要上過物理學課、瞭解基本定律,就算是兒童也都知道,
  指控砲擊來自烏克蘭軍方有多麼荒謬。
  只要上過數學課,兒童不需要計算機,
  也可以計算出過去三天發生了多少次砲擊...
 
  幼稚園的學生真的理解物理學,或天天紀錄俄羅斯的砲擊嗎?不過,澤倫斯基的誇飾清楚地讓聽眾理解到, 有基本判斷能力的人, 都知道烏克蘭不可能主動攻擊俄羅斯。
 
  不知澤倫斯基是否有閱讀研究過邱吉爾分析演說藝術的文章。澤倫斯基的演講,常常十分精彩地應用並發揮了邱吉爾的演說理論;用字遣詞、 堆砌論點意象, 比喻、及利用誇飾,澤倫斯基似乎無一不精。我們可能會認為,澤倫斯基的演講似乎專注於煽動情緒,而不以客觀事實來闡述分析情勢。 這不是理盲濫情嗎?平心而論,這批評有一定道理。不過,如果烏克蘭不佔據國際輿論的制高點,激起各界的義憤,其得到各界支持的可能性是不高的。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西方各國對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興趣不大。烏克蘭是前蘇聯的加盟國,被不少國際關係學者認為是俄國的勢力範圍,因此西方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去挑戰俄羅斯。  從經濟上來說,烏克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也很有限;烏克蘭不像台灣,有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和世界各國仰賴的半導體晶片。同時,協助烏克蘭還會影響西方跟俄國的經濟關係。尤為重要的是, 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的原油非常依賴。從地緣政治及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說,西方各國應該不溏渾水,將烏克蘭作為「棄子」以保障自己的國家利益。澤倫斯基向各界說理,分析利害, 對烏克蘭幫助不大。澤倫斯基, 烏克蘭的國家利益出發,沒有必要在烏克蘭不佔優勢的戰場上,和俄羅斯對抗。澤倫斯基的演講外交,著重於利用發掘烏克蘭和西方世界的價值情感連結,以激昂的演說為武器,攻擊並超越(transcend)國際地緣政治的冷酷算計。  這是烏克蘭在外交及國際輿論場上的「非對稱作戰」。
 
  現代民主國家的「君子」,不只要「敏於行」,也要「敏於言」。不過,澤倫斯基的「 演講外交」並非易事。如果不能掌握國際輿論的情感脈動及各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澤倫斯基是無法發表那一篇篇激動人心的演講的。台灣, 如同烏克蘭,也需要仰賴國際友人的幫忙, 在國際局勢凶險之際,維護主權繁榮。台灣是否有足夠的能量, 像烏克蘭一般,向國際發聲, 調動世界對台灣的支持? 現今的軍事專家,常說認知領域現已是海陸空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戰場。我們在整頓國防之餘,也需思考如何在認知作戰上取得先機,佔據制高點。
 
  尹麗喬(George Yin) 是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及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研究、外交學, 調查及東北亞關係。曾任教於美國斯沃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 政治系, 並曾任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Dickey國際安全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美國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客座資深研究員,及日本慶應大學及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最近光是看到書封上的名字,就忍不住心頭一震,那種感覺很難形容,就像是看到歷史的洪流中一個堅定不移的錨點。這本書,或許它記錄的不是我過去在課本上讀到的那些制式化的宏大敘事,而是更貼近真實、充滿血肉的掙扎與抉擇。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血去挖掘那些檯面下的細節,畢竟要將一個公眾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信念是如何淬鍊成鋼的過程描繪出來,絕非易事。光是想像他面對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內心的拉扯該有多麼劇烈,就讓人替他捏一把冷汗。這種「相信」的力量,在我們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顯得尤為珍貴。我們常常被各種資訊轟炸,信念很容易就被稀釋,但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們重新審視,究竟什麼是值得我們義無反顧地去堅持,那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我特別期待看到那些關鍵時刻,他是如何做出那些後來被證明影響深遠的決定,畢竟,歷史是由無數個「選擇」堆砌而成的啊。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觸及了一個非常核心的人類課題:信仰與堅持。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人們尋求的往往不只是一個答案,而是一種穩固的支撐點。我很好奇,作者在鋪陳故事的敘事節奏上會如何拿捏。是採取緊湊的年代編年史,還是在關鍵事件上進行慢速的深度剖析?我個人偏好後者,因為那種在關鍵時刻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味決策背後的權衡與代價的描寫,往往最能打動人心。這種「相信」的重量,不是用言語就能輕易道盡的,它必須透過具體的行動、犧牲與不屈不撓的意志來體現。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那份重量,讓我重新思考「信念」在個人與集體命運中的定位,那麼,即使只是電子書,它也會成為我書架上(或者說雲端資料夾裡)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這不只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份時代的見證與精神的探討。

评分

坦白說,每次看到關於「領導者」的書籍,心裡總會冒出一個小小的警惕:會不會又是美化過度的宣傳品?畢竟,歷史總是有利有弊,沒有人是完人。所以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敢於觸及那些爭議性的部分,那些讓「相信」變得更加困難的時刻。如果它能呈現出一個更為立體、充滿掙扎與矛盾的形象,那才真正有價值。那種「相信」不該是盲從,而應該是經過審視後的認同。我希望透過閱讀,能理解在巨大的歷史洪流中,一個人是如何保持清醒,並且凝聚起一股力量,去對抗看似不可撼動的既定現實。這種內在的韌性,對我們每個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挑戰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無聲的鼓舞。好的歷史或傳記作品,不只是記錄過去,更是為現在提供一套思考的工具。

评分

身為一個習慣接收各種訊息的現代人,我對於「電子書」這種形式其實有點矛盾。一方面它很方便,隨時都能翻閱;但另一方面,實體書的溫度和翻書的觸感,那種油墨香氣帶來的儀式感,是電子檔永遠無法取代的。不過,既然是談論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主題,或許電子書的輕便性反而更適合讓廣泛的讀者群,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迅速接觸到這些深刻的見解。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相當密集的,充滿了需要深思熟慮的論點和歷史背景的梳理。這不是那種可以邊滑手機邊隨意翻閱的休閒讀物,它需要讀者全神貫注,甚至是需要反覆咀嚼才能體會其中真意。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的史料佐證,讓所謂的「相信」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光是想像作者如何將複雜的地緣政治和人性的幽微細節編織在一起,就讓人感到興奮。

评分

說真的,這本書的名字取得非常有力量,「我們如此相信」,簡潔有力,卻飽含了某種集體意識的投射。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島嶼上,每天都在體驗國際局勢變動的讀者來說,這種關於「堅守」的故事,往往能激發出我們內心深處最強烈的共鳴。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個人英雄主義」與「集體意志」之間的關係。是單純歌頌某個領導者的魅力,還是深入探討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情境下,整個社會是如何共同「選擇」相信某個方向的?如果它只是單純的傳記,那或許有點沉悶,但如果它能勾勒出時代的氛圍,那可就精采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不同於新聞畫面的視角,讓我能更貼近那個核心的信念是如何在眾聲喧嘩中確立起來的。畢竟,真正的信念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必然是經歷過無數次的辯論、質疑與自我懷疑後才沉澱下來的精華。這本書,或許就是提供了一把鑰匙,讓我們能窺探那份信念的生成過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