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揭密與系統程式設計初步 (電子書)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揭密與系統程式設計初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極星
图书标签: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計算機系統
  • 數位邏輯
  • 系統程式設計
  • 基礎知識
  • 電子書
  • 電腦原理
  • 硬體設計
  • 計算機結構
  • 組譯語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初學者輕鬆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
詳盡的圖文解說能讓你快速上手
精選的主題循序漸進更簡單操作
 
  電腦,又被稱為計算機或者是電子計算機,其廣大的應用程度幾乎已到了每個人不知不覺的境界.。對現代人而言,人手不離手機,而手機,其實就是一台小型的電腦,而如果想要了解電腦,第一步就是得了解計算機系統。
 
  本書的前半部分講解現代電腦的基本原理與構造為主,而後半部分則是針對前面的知識來下了作業系統程式設計的實戰,而這部分的實戰,則是以Windows 作業系統程式設計為主,目的主要是銜接作業系統程式設計這個主題。
 
  本書在設計上打破了傳統教科書的設計,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來描述內容,能輕鬆學會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進而投入產業發展建設國家。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结构到软件实现的精要》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到的《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揭密與系統程式設計初步 (電子書)》完全无关。 --- 图书名称:《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结构到软件实现的精要》 导言: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在当今这个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运作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对于许多开发者、工程师乃至技术爱好者而言,计算机的内部运作机制往往像一个“黑箱”——我们熟知如何编写上层的应用代码,却对代码是如何被转化为硬件执行的指令知之甚少。这种认知的断层,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优化性能、诊断复杂问题和设计高效系统的能力。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结构到软件实现的精要》正是一本旨在填补这一空白的著作。它并非一本聚焦于特定编程语言的教程,也不是一本专注于某一代处理器的硬件手册。相反,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自底向上的视角,系统性地揭示了现代通用计算机系统是如何从最底层的物理硬件,逐步构建起复杂、高效的软件运行环境。本书的核心目标是,让读者建立起一个坚实的、贯穿软硬件边界的整体认知框架,从而在面对任何计算挑战时,都能洞察其背后的根本原理。 第一部分:数据的表示与计算的基石 (The Foundation of Data and Computation)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计算机如何处理和表示信息,这是所有计算活动的基础。 信息的二进制编码与表示: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位(Bit)和字节(Byte)开始,探讨整数(有符号与无符号)、浮点数(IEEE 754 标准的深入解析,包括陷阱值、非规范化数以及精度损失的实际案例)的内部结构。理解这些表示方式,是理解计算误差和溢出问题的关键。 逻辑运算与电路基础: 追溯到布尔代数和逻辑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多路复用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如锁存器、寄存器)的设计原理。我们将展示这些基础元件如何组合成算术逻辑单元(ALU),实现基本的算术运算。 程序在机器上的表示: 探讨高级语言是如何被编译成汇编语言,并最终转化为机器级代码的。详细分析指令集架构(ISA)的概念,介绍不同类型的指令格式(如数据传送、算术逻辑、控制流指令)及其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第二部分:处理器、内存与性能 (The Core Components: Processor, Memory, and Performance) 本部分将焦点转移到现代处理器的核心架构以及内存系统的复杂性,阐述这些因素如何决定程序的实际运行速度。 指令级并行与流水线技术: 详细解析指令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包括其优势(吞吐量提升)和挑战(数据冒险、控制冒险)。我们将探讨分支预测器的结构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机制来隐藏延迟,实现超越理论时钟周期的性能。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The Memory Hierarchy): 这是理解程序性能瓶颈的关键。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包括L1/L2/L3的工作机制、替换策略和写策略)、主存(DRAM)以及虚拟内存。我们将重点分析缓存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并提供代码重构技巧,以最大化缓存命中率。 虚拟内存与地址翻译: 深入探讨虚拟地址空间的概念,它如何为每个进程提供隔离和一致的地址视图。解析页表(Page Tables)的结构,以及内存管理单元(MMU)如何通过快表(TLB)实现高效的地址翻译。此外,还将讨论缺页中断(Page Fault)的处理流程。 第三部分:链接、加载与程序的生命周期 (Linking, Loading, and Program Execution) 本部分关注程序从源代码到最终可执行文件的完整转化过程,以及程序在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启动与运行。 编译器、汇编器与链接器: 剖析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从预处理、编译、优化到代码生成。重点介绍静态链接器如何处理目标文件(Object Files),符号解析(Symbol Resolution)和重定位(Relocation)的过程。 可执行目标文件格式(如ELF): 详细解读现代操作系统中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的内部结构,包括代码段、数据段、符号表和段表。 动态链接与共享库: 解释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与加载器的作用,以及共享库(Shared Libraries/DLLs)如何通过延迟绑定(Lazy Linking)和地址无关代码(PIC)实现内存共享和高效加载。 第四部分:系统级I/O与网络通信 (System-Level I/O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本部分将视角从单个进程内部扩展到进程间通信和与外部世界的交互。 文件I/O和设备驱动: 考察标准I/O操作(如`read`, `write`)在系统调用层面的实现,理解文件描述符和内核数据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介绍I/O缓冲的机制。 进程与并发: 讲解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进程和线程模型实现并发执行。深入探讨进程的创建、销毁、上下文切换的成本,以及进程间通信(IPC)的各种机制(如管道、信号量、共享内存)。 网络编程基础: 概述TCP/IP协议栈的基本概念,重点放在套接字(Sockets)编程模型。分析HTTP请求如何在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传递,以及如何利用并发服务器模型(如多进程/多线程服务器)来处理高并发连接。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读者对象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结构到软件实现的精要》的价值在于其深度、广度以及无缝的软硬件连接。它不回避复杂的细节,但始终以提升工程师的实践能力为导向。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1. 系统级软件工程师: 需要深入理解底层机制以优化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或虚拟化层代码的专业人士。 2. 高性能计算(HPC)开发者: 致力于最大化CPU和内存带宽利用率,需要精确控制程序执行流程的算法工程师。 3. 资深应用开发者: 渴望突破现有框架限制,解决深层次性能瓶颈,并对代码编译、链接和运行过程有完整认知的程序员。 4. 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 作为核心教材或辅助读物,用于构建坚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仅仅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并驾驭其复杂性的构建者。您将学会像硬件设计者那样思考数据的流动,像操作系统内核那样管理资源,从而编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下一代计算系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北極星
 
  一群浪人,愛好資訊安全與駭客技術。
 
  書籍勘誤、與作者交流,請加入通往駭客之路粉絲團:
  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Hacker/
 
  北極星作者群信箱:
  polaris20160401@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本書設計
如何來閱讀本書
學習地圖

Chapter 01 作業系統概說
1-1 什麼是作業系統
1-2 作業系統的品牌
1-3 作業系統的簡單定義
1-4 作業系統的處理方式
1-5 小型電腦的作業系統概說
1-6 多處理器系統概說
1-7 分散式系統概說
1-8 雲端系統概說

Chapter 02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概說
2-1 系統結構概說
2-2 記憶體概說
2-3 堆疊概說
2-4 快取概說
2-5 中斷概說
2-6 指標
2-7 CPU 構造概說
2-8 再論中斷
2-9 中斷與IO 的關係
2-10 分時的概念
2-11 電腦的儲存裝置與設備
2-12 語言的轉換
2-13 資料類型與放置在記憶體之內的機械語言
2-14 現代電腦的基本構造
2-15 現代電腦運作的基本原理-以加法為例
2-16 名詞轉換

Chapter 03 作業系統的基本架構
3-1 概論
3-2 行程管理概說
3-3 記憶體管理概說
3-4 IO 管理概說
3-5 保護管理概說
3-6 指令解釋管理概說
3-7 檔案和輔助記憶體以及網路連線管理概說
3-8 系統呼叫概說
3-9 系統程式與應用程式概說

Chapter 04 行程與執行緒概說
4-1 行程狀態概說
4-2 行程的執行單位
4-3 行程控制區塊
4-4 排程概說
4-5 排程器概說
4-6 再論排程
4-7 行程控制區間補充
4-8 同步
4-9 非同步
4-10 互斥
4-11 同步等待與異步等待
4-12 阻塞與非阻塞
4-13 信號量與計數器
4-14 再創行程
4-15 callback 函數簡介
4-16 行程的最後衝刺
4-17 再論執行緒
4-18 死結

Chapter 05 網路通訊概論
5-1 事情就是這樣子開始的
5-2 稍微複雜一點的通訊情況
5-3 小結論
5-4 網路的基本概念- 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
5-5 網路的基本概念- IP 位址的基本概念
5-6 網路的基本概念- 協定
5-7 OSI 參考模型與文字編碼問題
5-8 TCP/IP 協定概說
5-9 下單與運送娃娃的流程
5-10 請求網頁的流程
5-11 區域網路的布局
5-12 重要的名詞解說
5-13 網路的分類

Chapter 06 進入Windows 作業系統程式設計的先前暖身Ⅰ
6-1 編碼概說
6-2 電腦編碼概說
6-3 Windows 程式設計中的編碼
6-4 ANSI 編碼概論
6-5 Windows 程式設計的入口函數
6-6 編碼與字符、字串和函數之間的關係

Chapter 07 進入Windows 作業系統程式設計的先前暖身Ⅱ
7-1 什麼是物件
7-2 什麼是內核物件
7-3 計數器和SECURITY_ATTRIBUTES
7-4 Process Instance Handle 概說
7-5 環境變數概說
7-6 再論入口函數
7-7 行程的命令行
7-8 巨集UNREFERENCED_PARAMETER 的用法
7-9 呼叫慣例

Chapter 08 Windows 行程概說
8-1 CreateProcess 概說
8-2 CreateProcess 的參數lpApplicationName 與lpCommandLine 概說
8-3 CreateProcess 的參數lpProcessAttributes、lpThreadAttributes 與bInheritHandles 概說
8-4 CreateProcess 的參數dwCreationFlags 概說
8-5 CreateProcess 的參數lpEnvironment 與lpCurrentDirectory概說
8-6 CreateProcess 的參數lpProcessInformation 概說
8-7 結束行程

Chapter 09 Windows 執行緒概說
9-1 使用CreateThread 來創建執行緒
9-2 關閉執行緒
9-3 創建執行緒的_beginthread 與_beginthreadex
9-4 CloseHandle 正式登場
9-5 執行緒內核物件的深入研討
9-6 多個執行緒共用單一變數的情況
9-7 可分割與不可分割的運算
9-8 執行緒運行的總整理

Chapter 10 執行緒的操作
10-1 臨界區以及其運用概說
10-2 CreateEvent 概說
10-3 CreateMutex 概說
10-4 Semaphore 概說
10-5 經典同步問題
10-6 讀者寫者問題
10-7 睡眠的理髮師問題
10-8 哲學家用餐問題
10-9 飢餓問題
附錄1 記憶體與虛擬記憶體概念(電子書)
附錄2 檔案概說(電子書)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7520
  • EISBN:978986434814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1.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剛好在忙著優化一個老舊系統的效能瓶頸,發現問題根源似乎藏在記憶體定址和中斷處理機制裡,這才驚覺自己對於作業系統底層的認知實在是太過淺薄了。剛好身邊有位學長推薦了這本,他說裡面的內容對於理解現代處理器如何協同工作有奇效。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非常「務實」。它沒有過度渲染那些最新的 ARM 架構或量子計算的未來願景,而是專注在鞏固那些不變的基礎邏輯——像是匯流排的運作方式、流水線(Pipeline)如何提升指令吞吐量等。我特別關注了它對「系統程式設計初步」那部分的介紹,雖然篇幅不算多,但作者巧妙地將組語的概念與 C 語言的指標操作連結起來,這對於我這種習慣用高階語言的開發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過去寫 `malloc` 總覺得在變魔術,現在理解了背後涉及到堆疊(Stack)和堆積(Heap)的管理,至少在除錯時,思路會清晰很多,不會再茫然無措地在記憶體錯誤邊緣打轉,感覺像是從只能看外觀的汽車駕駛,進化成能動手調整引擎的小小技師。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關於計算機科學的書籍多如牛毛,但能把「原理」講得既深入又讓人讀得下去的,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首先要從它的編排結構說起。它的章節推進非常自然,從最基本的二進制邏輯門開始,一步步搭建出加法器、ALU,再到控制單元,整個過程就像在看樂高積木從零開始組裝出一台完整的機器。最棒的是,作者對於不同設計取捨(Trade-offs)的討論非常到位。例如,在比較 CISC 和 RISC 架構的優缺點時,他不是單純地羅列特性,而是深入探討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哪種設計哲學更具優勢,這點對於正在思考軟硬體協同設計方向的新手來說,提供了極佳的決策參考點。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過一本單純的參考書,它更像是一份經過精心策劃的導覽手冊,引領讀者穿梭在硬體複雜的迷宮中,讓人清楚知道每條通道的盡頭通往哪裡,而不是一味地推著你向前走。

评分

這本講電腦底層架構的書,坦白說,初看封面介紹是覺得有點硬核啦,畢竟「計算機組成原理」這幾個字擺在那邊,腦中就自動浮現一堆電路圖和十六進制數字。不過,實際翻開內容,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去化繁為簡。特別是針對那些從來沒碰過硬體設計,只會寫應用程式的工程師來說,它就像一把鑰匙,讓你終於有機會窺探程式碼底層是如何被 CPU 真正執行的。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釋快取記憶體(Cache)層級和指令集架構(ISA)那幾個章節的鋪陳,作者沒有直接丟一堆學術名詞,而是用生活化的比喻,像是把不同層級的記憶體比喻成廚房裡的冰箱、櫥櫃和儲藏室,這樣一來,就算對電晶體結構沒概念的人,也能快速理解為什麼資料的存取速度會有天壤之別。這種從宏觀概念逐步深入到微觀細節的教學策略,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很有條理,對於想要紮穩馬步、不再只停留在高階語言抽象層次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個物超所值的投資,它不是那種只停留在教科書口吻的理論書籍,而是帶有實作精神的入門指南。

评分

真正讓我覺得驚喜的,是書中關於中斷(Interrupts)和例外處理(Exception Handling)部分的闡述。這塊內容在許多基礎教材中往往被草草帶過,但偏偏這恰恰是作業系統和即時系統設計的核心難題之一。作者並沒有停留在中斷向量表的簡單介紹,而是詳細模擬了解釋了 CPU 在接收到外部事件時,如何保存現場(Context Saving),切換到處理程序,以及事後如何精確地恢復執行狀態。這種對「上下文切換」過程的細膩描繪,讓我對作業系統排程器的底層運作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平時寫的那些看似簡單的程式呼叫,背後其實涉及到數十個細微的硬體和軟體協同步驟。對於目標是從事底層驅動程式開發或嵌入式系統設計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張最清晰的藍圖,它教的不只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才是區分普通參考書與經典著作的關鍵所在。

评分

我得承認,一開始對這本電子書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畢竟現在很多號稱「揭密」的書,內容都淺薄得可以。但讀完其中的數位邏輯和邏輯閘設計那幾章後,我徹底改觀了。作者對於如何將複雜的布林代數簡化成實際電路圖的描述,精準而富有條理。特別是對於時序邏輯(Sequential Logic)的講解,他使用了動態模擬的方式(雖然是文字描述,但畫面感十足),解釋了觸發器(Flip-Flops)如何保持狀態,以及它們如何組合構成計數器和暫存器。這讓我重新審視了過去在程式中對狀態管理的理解。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圖表設計,即使在手機上看,清晰度也維持得很好,沒有出現傳統電子書常見的文字錯位或圖形失真問題,這對於需要隨時翻閱查閱特定公式或圖解的學習過程,實在是個巨大的加分項。這不是一本可以輕鬆看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更像是一個工具箱,裡面裝的都是能夠讓你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零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