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灣陣頭:宋江系統武陣 (電子書)

圖解台灣陣頭:宋江系統武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名宏
图书标签:
  • 台灣陣頭
  • 武陣
  • 宋江系統
  • 民俗文化
  • 傳統藝術
  • 文化資產
  • 台灣文化
  • 表演藝術
  • 圖解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對人,練武強身,保鄉衛民;對神,酬神祈福,驅邪鎮煞。

  台灣陣頭發展四百年來,已成為民間保佑賜福的象徵,也是酬神演藝,降妖解厄的天將神軍化身。

  武陣,是傳統農業社會村民日常練武強身的自組性陣頭,但一到廟會慶典時期,又一躍化身為驅邪鎮煞、巡狩妖魔、保境安民的天將神軍。而為了壓制邪魔,保衛庄境,宋江武陣模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人數龐大的陣列,各執家私(武器),練就一身功夫,一方面做為酬神的表演以及保護神明的駕前組織,一方面祭煞驅邪,安定民心,並凝聚族人認同感,團結鄉民,宗教象徵與意涵非常豐富。

  在時代變遷下,陣頭雖歷經多次改朝換代的衝擊,以及人們生活步調的轉變,不復原始風貌,但難能可貴的是,各族群先民所傳承的文化,總算在這片土地上保存了下來,陣頭也成為台灣的國寶文化之一。本書以最具陣頭系統的宋江武陣為重點,包括宋江陣、流行於南高兩地的獅陣(或謂金獅陣、宋江獅)、台南地區的白鶴陣、五虎平西和宋江鹿陣、高雄地區的四遊記、屏東地區的白鶴展翅陣等,完整梳理並全面介紹本土另類的鬼滅之刃,台版收妖降魔之宋江系統,是關心與認識民間草根陣頭文化的入門好書。

本書特色

  1.全圖解台灣國寶文化:陣頭(宋江武陣)的類型與文化,詳細介紹其源流與發展、信仰象徵、陣法與功能之入門書。

  2.呈現最具武術特色的宋江陣頭文化,可供各地不同派別之陣頭相互參照。

  3.展現台灣民俗藝術最鮮豔的地方色彩以及最生猛的活力。

  4.台灣陣頭文化與表演,包含賣座電影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已經跨越國際時空限制,除了可供讀者理解台灣現代地方民俗文化現狀,打破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隔閡,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台灣民俗信仰與地方文化脈動 一卷透視常民生活、信仰與社會結構的百科全書 本書旨在描摹台灣社會在歷史洪流中,民間信仰如何作為核心驅動力,形塑地方聚落的文化認同與人際關係網絡。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無形資產,探討宗教儀式、歲時節令以及地方社群如何透過共同的信仰實踐,維繫其獨特的文化主體性。這不僅是一部關於宗教儀式的紀錄,更是一部關於台灣人民如何理解世界、處理生計、以及建構社會秩序的深度田野觀察。 第一部:神祇的空間性與權力佈局 台灣的信仰體系,絕非單純的哲學思辨,而是深刻植根於地理空間與地方政治的結構之中。本書將從廟宇的選址、建築風格、以及神祇的配置,解析其背後的宇宙觀與人間秩序。 一、聚落守護的聖域建構:從風水到廟宇 分析台灣各地聚落如何依循傳統堪輿學(風水)來選定廟宇的基礎位置,探討「地理」如何被賦予神聖的意義,成為社區安寧的保障。我們將詳述常見的廟宇建築格局,如三川殿、正殿、拜亭的象徵意義,以及其功能性區別。特別是針對不同層級的廟宇(如祖廟、分廟、角頭廟),其在地方權力分配中的地位差異。 二、神祇的譜系與協商:主神、配祀與境主 台灣的眾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複雜的協商與分層體系。本書深入探討主神(如媽祖、王爺、保生大帝)在地方信仰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配祀神祇(如虎爺、千里眼順風耳、十八羅漢)如何補充主神的職能,構成一個全方位的守護網絡。此處將剖析「境主」概念的重要性,理解地方社群如何劃分其信仰的勢力範圍,並透過迎請、會香等儀式,確認彼此的地位與聯盟關係。 三、空間權力的流動:香火與香條的意義 探討「香火」在不同廟宇間的流轉,如何代表著神祇的恩澤延續與信仰的擴散。解析「香條」在跨區域交流中的媒介作用,這些看似簡單的物件,實則是神明意旨的載體,是社群間建立聯繫、確認彼此神聖合法性的重要工具。 第二部:歲時節令與儀式的再生性 年度祭典是台灣社會生命力的集中展現。這些儀式不僅是追憶過去的儀式,更是維繫當下社群凝聚力的關鍵活動。 一、農曆年節:從祭灶到開春 詳述農曆新年期間,從「送神」到「開春」的系列儀式。分析祭灶神(灶王爺)的意義,它如何體現了家庭倫理與對來年豐收的期盼。探討初一至十五期間,不同宮廟的祭祀活動如何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節慶網絡,以及春酒、安太歲等活動背後的社會功用。 二、農忙與敬天:中元與中秋的象徵意義 分析中元節(農曆七月)的普渡儀式,探討其結合佛教的超渡與道教的酬神,體現了台灣社會對「好兄弟」的敬畏與共存哲學。同時,闡述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在農業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祭拜土地公、飲柚子茶等地方習俗的演變。 三、生命週期的儀式:婚、生、喪的信仰介入 探討民間信仰如何全面介入個人的生命轉折點。分析傳統婚禮中的「走紅毯」、「壓轎金」等細節,如何融入對神祇庇佑的祈求。深入剖析嬰兒誕生後的「剃胎毛」、「收驚」儀式,以及喪葬過程中的繁複禮數,如何體現生者對逝者靈魂的責任與安排。 第三部:社群組織與信仰的互動模式 信仰實踐從來不是個人的孤立行為,而是高度組織化、群體參與的社會工程。 一、宮廟組織的運作邏輯:從董監事到爐主 解構傳統宮廟的組織架構。探討管理階層(如主事者、總務)的選任標準,這往往與地方的經濟實力、宗族背景息息相關。詳細闡述「爐主」與「頭家」制度的功能,這不僅是宗教職務,更是地方精英輪流承擔社會責任、展現經濟實力的公共舞台。分析這些職務如何成為地方政治角力的潛在場域。 二、志工群體:信仰的實踐者與知識的傳承者 聚焦於參與遶境、法會的志工(香丁腳、旗隊、執事人員)。他們的動員模式、訓練過程,以及在儀式中扮演的角色,是理解信仰得以延續的關鍵。這些志工群體往往是地方故事、禁忌知識以及傳統技藝(如陣頭的基礎訓練、神轎操作)的主要傳承者。 三、跨界協作:廟宇與世俗機構的連結 探討廟宇在地方社會中承擔的非宗教功能,例如:地方糾紛的協調、急難救助的發起、傳統教育的啟蒙。分析廟宇如何與地方政府、學校、甚至商業團體建立合作關係,使其成為地方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社會資本。 第四部:信仰的表達:身體、聲音與物質文化 信仰的傳遞高度依賴於感官的體驗,本書將著重於儀式中的「身體實踐」與「物質載體」。 一、儀式中的身體展演:操駕、覊神與入神 細緻描寫在大型繞境活動中,神轎的操控技術如何成為一種身體性的權力展示。深入分析「覊神」(乩童的起駕與降駕過程),探討這種極端的身體狀態如何被理解為神明意旨的直接傳達,以及社會如何對此進行詮釋與規範。討論「報馬仔」、「大刀陣」等不同層級的身體展演,及其在儀式中的功能區隔。 二、聲響景觀的建構:鑼鼓與法器的語彙 分析台灣傳統宗教儀式中,鑼、鼓、鈸、嗩吶所構成的複雜聲景。這些聲響並非隨機的噪音,而是具有特定語義的「語言」,例如特定曲牌(如「緊鑼密鼓」)代表神明駕臨或隊伍前進的指令。探討法器(如令旗、法鈴)在召請、驅逐儀式中的特定聲學功能。 三、視覺符碼的解讀:法器、服飾與法壇佈置 解析各式法器(如法官的法尺、道士的拂塵)的物質象徵意義。探討陣頭服飾的色彩、圖騰如何區分不同隊伍的來源與功能。最後,聚焦於法壇的佈置,如何透過桌椅、香爐、水鏡、燈火的精確擺放,在有限的空間內,再現宇宙的秩序與神明的降臨場域。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田野觀察為基礎,結合人類學、社會學與歷史學的視角,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且多維度的視圖,以理解這片土地上,信仰如何成為支撐社群、定義身份、並推動歷史前行的深層力量。它揭示了傳統信仰在現代化進程中所展現出的驚人適應力與不朽生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名宏


  台南市七股人,國小正式教師,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歷任高雄市溝坪國小少年武陣指導老師,高雄市輔英科技大學宋江陣教練,桃園市龍華科技大學宋江陣教練,台南市什三佃慶興宮宋江陣領隊、教練,台南市蘇厝長興宮宋江陣教練,台南市中港廣興宮宋江陣教練,台南市樹子腳寶安宮白鶴陣教練,台南市建興武館武術、宋江陣教練,高雄市內門順賢宮宋江陣教練等。

  著有〈內門紫竹寺〉,載於《走讀台灣-高雄縣鄉土DNA》,〈古蹟歷史篇〉,國家文化總會(2008);〈內門宋江陣〉,載於《走讀台灣-高雄縣鄉土DNA》,〈民俗文化與祭典篇〉,國家文化總會(2008);〈地方開發經驗的投影:西港仔香境傳統陣頭的人文意象〉,刊於《民俗與文化》第六期,博揚文化(2010);〈西港仔香境傳統陣頭的入館儀式〉,刊於《南瀛文獻》第九輯,台南縣政府文化局(2010);《七股市場南千宮三王爺傳奇》,七股市場南千宮(2014);《西港刈香》(合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遠足文化(2015);〈鼓聲若響: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刊於《臺南文獻》第10輯,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6);〈親愛的,不要藝陣好嗎?〉,刊於《聯合新聞網》「鳴人堂」單元(2017);〈建興武館何國昭〉、〈宋江系統武陣析論〉,載於《西港仔刈香:一個傳統王醮的數位紀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自序
導論/
宋江系統武陣是台灣的國寶文化
問世間,「陣」為何物?
宋江系統武陣的源流
宋江系統武陣在台灣
【延伸閱讀】藝閣

[開枝‧散葉]
誰會參加宋江系統武陣?
獅‧金獅‧宋江獅
【延伸閱讀】紅面獅祖
此鶴非彼鶴:特有種陣頭「白鶴陣」
兩隻老虎和五隻老虎:以「虎」為名的武陣
【延伸閱讀】黃郭相刣十三冬
四遊記

[設館‧組訓]
搭設一座陣頭寮館
請神安座
田都元帥VS宋江爺
暗館學藝
光館團練
【延伸閱讀】做牙
陣頭的資格檢定
拼陣與探館
【延伸閱讀】陣頭的香條
卸館‧謝館

[兵器‧道具]
鑼鼓鈸鑼:聲音對陣頭的重要性
宋江三寶
【延伸閱讀】陣頭神的象徵物
常見的兵器-長家私
常見的兵器-短家私
【延伸閱讀】家私上的符仔
武陣的服裝與配件
【延伸閱讀】曾文溪下游陣頭的腳巾制度

[陣法‧武術]
儀禮性的陣法
戰略性的陣法
動物性的陣法
【延伸閱讀】內行人看插角
空拳與實拳
開斧‧開旗‧開利器
【延伸閱讀】小淨香的大作用
祥禽神獸之舞
【延伸閱讀】獅鬼‧獅旦‧獅咬球
八卦

[出陣‧禁忌]
演武展藝,神人共賞
【延伸閱讀】佮陣
開路護駕我先行
【延伸閱讀】陣頭的應對進退禮數
收驚、發彩與清厝
制煞押煞的神兵
【延伸閱讀】陣頭中的「鬼殺隊」——家將與官將首?
大區域的巡掃與驅淨
宋江系統武陣的禁忌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82395
  • EISBN:978626700935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2.7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家鄉剛好位於台南知名的三大香境(西港仔香、蕭壠香和土城子香)交疊之處,看傳統陣頭演練的機會從來不缺,在沒有網路、沒有電腦、剛有彩色電視的那個年代,看廟會、看陣頭算是人們所熱衷的娛樂,我自幼就喜歡。

  文武陣頭百百款,我最愛看宋江系統武陣,那剛勁狂野的演武套路、震耳欲聾的吶喊吼嘯、高亢明快的鑼鼓急催,讓人情緒隨之激昂,內心憧憬不已,總覺得他們帥到掉渣!可以這麼說,當時只要戰鼓聲響起,哪怕正在睡夢之中,我也會立即從床上蹦起,翹首窗外搜尋鼓聲的來源,絕不誇張。

  大約十五、六年前,在歷經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選擇了陣頭做為自己的研究主題,2009 年底很幸運地因為陣頭的研究取得了碩士學位。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興趣,特別是針對宋江系統武陣的研究,希望將來能夠把它當成自己畢生的志業。

  也大約是十五、六年前,我開始參與宋江陣的訓練與出陣,當初的想法很單純:唯有身體力行,才能深入瞭解陣頭的實質內涵。也就是說,我之所以會「潦落海」參與宋江陣,仍是為了研究。至於後來會擔任起陣頭的領隊或教練,則是始料所未及的際遇,從來不是我的生涯規劃選項,以後也不會是。

  十五、六年來,我就是這樣利用教職以外所剩無幾的時間,邊學宋江系統武陣,邊教宋江系統武陣,邊參與宋江系統武陣,也邊研究宋江系統武陣。「教」和「學」是兩種極端位階的角色扮演,「參與」和「研究」在同時施作的過程中,更容易互相牴觸,顧此失彼。於是在教、學、參、研的矛盾拉扯裡,好像每件事情、每個角色,我都沒有做到專心一意,不過多少還是累積到一些心得就是了。

  至少,我經歷了陣頭從很草根性的祭典組織,搖身成很熱門的文化議題;我看到了陣頭從信仰為根本的在地動員,質變為功利掛帥的現象;因社會少子化與人口流失而面臨的斷層危機,也從隱憂走向明朗化。這些經歷與心得,今日成為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完稿之時,我甫從教職引退,這意謂著未來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此書的問世是一個階段的結束,算對自己這十五、六年來的陣頭「驚奇之旅」的回顧吧!同時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接下來我想為陣頭做什麼事?能為陣頭做什麼事?我不知道,誰也不知道。

  只知道,以前田調時經常聽到前輩們掛在嘴邊的話語:「頂一緣留落來的物件,毋通佇咱的手裡予斷去。」相信現在身處其中的人,那種感受愈來愈深刻。

  我的感受較不一樣:「頂一緣留落來的精神,毋通佇咱的手裡予走鐘去。」

  以此共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