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圖鑑(二版) (電子書)

瓢蟲圖鑑(二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義祥
圖書標籤:
  • 瓢蟲
  • 昆蟲
  • 圖鑑
  • 自然
  • 科普
  • 動物
  • 昆蟲學
  • 電子書
  • 二版
  • 生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戶外經常可以見到小巧可愛的瓢蟲在花草叢間穿梭的身影,但您知道體長不到1公分的瓢蟲,不僅是農夫的救星,還是蚜蟲殺手嗎?

  當瓢蟲一遇到危險時,除瞭會將身體蜷縮起來裝死,有時還會分泌一種具有刺激性及臭味的黃色液體來驅逐敵人,透過本書的介紹,讓您清楚掌握模樣可愛的瓢蟲有哪些趣味的生態行為。

本書特色

  ◎完整收錄164種瓢蟲

  收錄臺灣常見、稀有種瓢蟲,詳細的形態特徵、生活史、習性介紹,是您認識瓢蟲的最佳工具書。

  ◎「相似種比較」及「變異個體」一覽錶
  瓢蟲斑紋多變、不僅同種瓢蟲有多種變化外,有時不同種又有相近斑紋,透過本書的圖片比較,讓您輕鬆辨別其差異。

  ◎搭配850幅精美清晰生態照
  透過專業的微距攝影,將難以用肉眼辨識的瓢蟲外形特徵一一呈現在您眼前。
《蝶類圖譜:颱灣常見蝶種辨識指南》 前言:展翅的微光,自然界的活寶石 蝴蝶,被譽為「會飛的花朵」,是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牠們的生命週期、棲地偏好與獨特的遷徙行為,一直是自然愛好者與科學傢們著迷的對象。颱灣,這座亞熱帶的島嶼,因其多樣的地理環境與豐富的植被,孕育瞭超過四百種的蝴蝶,其密度與多樣性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要精確辨識這些翩翩起舞的精靈,絕非易事。 本書《蝶類圖譜:颱灣常見蝶種辨識指南》,便是為瞭解決這個挑戰而誕生的專著。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全麵、精確且易於操作的颱灣蝶類鑑別工具,從基礎的分類學知識,到詳細的物種特徵描述,引導讀者深入認識這片土地上最華麗的訪客。我們相信,唯有深入瞭解,纔能更好地保護這些脆弱的生命。 --- 第一章:蝴蝶世界的入門與基礎知識 本章建立讀者對蝴蝶基礎生物學的認識,為後續的物種辨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鱗翅目概述:蝴蝶與蛾的區別 詳細介紹鱗翅目(Lepidoptera)的分類地位,著重於蝴蝶(Butterflies)與蛾(Moths)在觸角形態、翅膀鱗片結構、日間活動習性以及蛹的形態(蝶蛹與蛾繭)上的關鍵差異。此處將輔以清晰的解剖圖譜,幫助讀者建立直觀的對比概念。 1.2 蝴蝶的生命史:四階段的奇幻旅程 深入探討蝴蝶從卵、幼蟲(毛毛蟲)、蛹到成蟲的完全變態過程。特別著墨於幼蟲期的取食行為、對寄主植物的依賴性,以及不同齡期外觀的變化。蛹期的結構與偽裝策略也是本章的重點,揭示其在隱蔽中等待蛻變的奧秘。 1.3 蝴蝶的生態角色與分布 闡述蝴蝶在生態鏈中的作用,包括作為植物授粉者、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被鳥類、蜘蛛捕食),以及作為環境品質的指標生物。介紹颱灣特有的氣候與海拔梯度如何影響蝴蝶的垂直分布。 1.4 採集、觀察與倫理 提供安全、閤乎倫理的野外觀察技巧,包括使用的基本裝備(目鏡、網具、攝影器材),以及避免對自然棲地造成乾擾的準則。強調「隻記錄,不破壞」的愛蝶精神。 --- 第二章:颱灣蝴蝶的分類係統與科屬導覽 本章依照現行學術界公認的分類係統,引導讀者認識颱灣主要的蝴蝶科別及其代錶性特徵。 2.1 鳳蝶科(Papilionidae):帝王的風采 介紹颱灣常見的鳳蝶屬(如柑橘鳳蝶、無尾鳳蝶)與鉤鳳蝶屬。著重分析其色彩鮮豔的警戒色、尾突的構造,以及幼蟲(特別是鳳蝶幼蟲胸部的臭角)的特化防禦機製。 2.2 粉蝶科(Pieridae):白色與黃色的使者 此科多為白色或黃色係,是花園中最常見的訪客。詳細區分颱灣的紋白蝶屬與黃粉蝶屬的細微差異,並討論其在農業上偶爾造成影響的現象。 2.3 蛺蝶科(Nymphalidae):多樣性的王國 蛺蝶科是颱灣蝴蝶種類最豐富的一科,涵蓋瞭斑蝶、環紋蝶、眼蝶等多個亞科。本章將花費大量篇幅,詳盡描述: 斑蝶亞科(Danainae): 深入解析帝王斑蝶的長距離遷徙路徑與其攝食有毒植物後產生的化學防禦。 蛺蝶亞科(Nymphalinae): 著重於前足退化(僅兩足可步行)的特徵,以及各種複雜的翅膀花紋,如色彩變化豐富的擬態現象。 眼蝶亞科(Satyrinae): 探討其多在陰暗環境活動的習性,以及翅膀上模仿眼睛的斑點(眼斑)的功能。 2.4 灰蝶科(Lycaenidae):微小而迷人的藍色精靈 灰蝶科體型雖小,但色彩變化豐富,雄性常有金屬光澤或鮮豔的藍色。本章將特別強調灰蝶與螞蟻共生的複雜互利關係,這是理解其生態的關鍵。 2.5 弄蝶科(Hesperiidae):快速而獨特的飛行傢 弄蝶科常被誤認為蛾,其飛行姿態與身體結構(粗壯的身體、較小的翅膀)獨樹一格。介紹其獨特的「跳躍式」飛行模式,並區分常見的弄蝶屬。 --- 第三章:物種辨識的關鍵特徵與圖例詳解 這是本書的核心,提供精確到個體的辨識細節。 3.1 辨識術語標準化 建立一套通用的術語錶,精準定義翅膀的各部位名稱(如基部、中室、頂角、臀區),以及圖紋描述用語(如帶紋、斑點、眼斑的類型與位置)。 3.2 核心物種圖鑑:超過150種詳盡記錄 本書精選瞭颱灣最常見且具代錶性的150餘種蝴蝶進行深入描述,並搭配高解析度的彩色照片與繪圖對照。針對每種蝴蝶,都包含以下結構化資訊: 學名與俗名: 中文名、英文名與拉丁學名。 雄雌二型性: 詳盡比較雄蝶與雌蝶在顏色、斑紋上的差異。 翅型與尺寸: 測量數據與翅膀邊緣的輪廓特徵。 重要鑑別特徵(Key Identifying Marks): 標示齣在野外最容易觀察到的、用以區分近緣種的細微差別(例如,某條橫帶的顏色深淺、眼斑的數量或大小)。 常見棲地與月份: 記錄該物種主要齣現的地理區域(低海拔、中海拔山區)與觀察季節。 寄主植物(幼蟲食物): 列齣主要的寄主植物清單,有助於追蹤其生命週期。 3.3 擬態與趨同演化案例分析 颱灣蝴蝶界存在許多精妙的擬態現象,例如枯葉蝶的偽裝、毒蝶與無毒蝶之間的貝氏擬態。本章將選取數個經典案例,通過對比圖,解釋這些演化策略如何在保護個體生存上發揮作用。 --- 第四章:棲地環境與季節性動態 蝴蝶的齣現與否,高度依賴於特定的環境條件。本章聚焦於環境因素與蝴蝶族群動態的關係。 4.1 海拔與植被帶的影響 分析颱灣不同海拔高度(熱帶季風林、亞熱帶闊葉林、溫帶針葉林)所特有的蝴蝶群落結構,並提供幾個高海拔特有種的觀察指南。 4.2 季節性活動的掌握 詳細說明颱灣四季氣候對蝴蝶活動的影響。例如,高溫多雨季節的爆發性齣現,與鼕季的越鼕形態(卵、幼蟲、蛹或成蟲)之間的關係。介紹如何根據季節預測特定物種的齣現機率。 4.3 紀錄與監測:公民科學的參與 鼓勵讀者運用數位工具(如GPS定位與影像資料庫)進行蝴蝶觀察紀錄。介紹基礎的蝴蝶數量監測方法(如定點計數法),使讀者能從單純的愛好者轉變為生態監測的實踐者。 --- 附錄 常用生態學及昆蟲學名詞解釋。 颱灣蝶類科級分類樹狀圖。 常見寄主植物索引。 野外觀察安全守則與緊急處理建議。 --- 結語:守護颱灣的翅膀精靈 颱灣的蝴蝶多樣性是我們寶貴的自然遺產。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每一位讀者走入自然,用更細膩的目光欣賞這些微小而偉大的生命。當你能夠辨識齣翅膀上每一道紋路的意義時,你與這片土地的連結也將更加深刻。透過知識的力量,我們共同守護這片彩色的天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義祥(嘎嘎)


  1950年齣生於嘉義縣水上鄉,曾緻力於兒童美術教育32年,並舉辦臺北水墨畫個展兩次,喜愛陶藝、攝影,著有《椿象圖鑑》、《嘎嘎老師的昆蟲觀察記》,2001年架設嘎嘎昆蟲網(驚奇山行)至今已收藏七韆多種昆蟲和五百多種蜘蛛,為國內最大的昆蟲資料庫網站,夢想拍攝更多生動的照片,並透過文字書寫、網路及書本呈現,讓更多的人喜愛昆蟲,讚美生命與自然。

虞國躍

  浙江慈溪人,昆蟲學博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鞘翅目瓢蟲科的分類及利用研究,已發錶100餘種新種,齣版《臺灣瓢蟲彩色圖鑑》、《瓢蟲 瓢蟲》、《中國瓢蟲亞科圖誌》等論著,近年來關注北京昆蟲物種多樣性的研究,齣版瞭《北京蛾類圖譜》、《王傢園昆蟲》、《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北京蚜蟲生態圖譜》、《北京訪花昆蟲》、《北京甲蟲生態圖譜》等書。

 

圖書目錄

作者序
如何使用本書
瓢蟲科的分類
瓢蟲科的特徵
瓢蟲的一生
瓢蟲的經濟意義

◎瓢蟲亞科
龜紋瓢蟲
黃寶盤瓢蟲
六條瓢蟲/六斑月瓢蟲
團聚麗瓢蟲
六條中齒瓢蟲
楔斑溜瓢蟲
灰帶黃裸瓢蟲/三紋裸瓢蟲
華裸瓢蟲
四條褐瓢蟲
枝斑裸瓢蟲
細紋裸瓢蟲
四斑裸瓢蟲
臺灣裸瓢蟲
十四星裸瓢蟲
日本麗瓢蟲
十斑奇瓢蟲
赤星瓢蟲/黃斑盤瓢蟲
錨紋瓢蟲/雙帶盤瓢蟲
紅紋瓢蟲/紅基盤瓢蟲
周緣盤瓢蟲
九斑盤瓢蟲
黃緣盤瓢蟲
九星瓢蟲/變斑盤瓢蟲
八斑盤瓢蟲
四斑黃盤瓢蟲/四斑黃瓢蟲
紅星盤瓢蟲
黃星盤瓢蟲
紅胸黑瓢蟲/紅頸瓢蟲
黃緣巧瓢蟲
梯斑巧瓢蟲
六星瓢蟲/臺灣巧瓢蟲
高砂巧瓢蟲
波紋瓢蟲/狹臀瓢蟲
七星瓢蟲
異色瓢蟲
隱斑瓢蟲
點條和瓢蟲
八條瓢蟲/八斑和瓢蟲
星點褐瓢蟲/纖麗瓢蟲
小十三星瓢蟲/紅肩瓢蟲
橙瓢蟲/稻紅瓢蟲
黑胸兼食瓢蟲
臺灣兼食瓢蟲
十斑大瓢蟲
大十三星瓢蟲/大突肩瓢蟲
大龜紋瓢蟲/六斑異瓢蟲
二十星菌瓢蟲
梵文菌瓢蟲/白斑褐瓢蟲
臺灣菌瓢蟲
縱條黃瓢蟲/白條菌瓢蟲
黃瓢蟲/柯氏素菌瓢蟲
陝西素菌瓢蟲
橫帶新紅瓢蟲

◎盔唇瓢蟲亞科
阿裏山唇瓢蟲
臺灣唇瓢蟲
寬紋縱條瓢蟲
長縱條瓢蟲
長崎寡節瓢蟲
黑背寡節瓢蟲
六星廣盾瓢蟲
四斑廣盾瓢蟲
五斑廣盾瓢蟲

◎食植瓢蟲亞科
齒葉裂臀瓢蟲
蘭嶼茄十二星瓢蟲/波氏裂臀瓢蟲
茄十二星瓢蟲/鋸葉裂臀瓢蟲
馬鈴薯瓢蟲
半帶裂臀瓢蟲
茄二十八星瓢蟲
阿裏山崎齒瓢蟲
咬人貓黑斑瓢蟲/球端崎齒瓢蟲
大豆瓢蟲
瓜黑斑瓢蟲/瓜茄瓢蟲
中華食植瓢蟲
十一斑食植瓢蟲
直管食植瓢蟲
清境食植瓢蟲
杜虹十星瓢蟲/厚顎食植瓢蟲
十點食植瓢蟲
臺灣食植瓢蟲
長管食植瓢蟲
景星食植瓢蟲
苧麻十星瓢蟲/圓斑食植瓢蟲
大食植瓢蟲
雙葉食植瓢蟲
小陽食植瓢蟲
十二星食植瓢蟲
巴陵食植瓢蟲
八仙黑斑瓢蟲/麯管食植瓢蟲

◎小毛瓢蟲亞科
黑囊食蟎瓢蟲
羅氏食蟎瓢蟲
束管食蟎瓢蟲
細長食蟎瓢蟲
棕色方瓢蟲
雙斑方瓢蟲
獨斑方瓢蟲
張氏方瓢蟲
片方瓢蟲
枝斑方瓢蟲
太田方瓢蟲
大方瓢蟲
鞍馬山方瓢蟲
臺南方瓢蟲
裏氏方瓢蟲
黑方突毛瓢蟲
圓斑方瓢蟲
弧斑方瓢蟲
五斑方瓢蟲
二岐小毛瓢蟲
雲小毛瓢蟲
鄉捨小毛瓢蟲
梵淨小瓢蟲
蓋端小瓢蟲
高砂小瓢蟲
鳩間小瓢蟲
內囊小瓢蟲
箭端小瓢蟲
彎葉小瓢蟲
鏽色小瓢蟲
中黑小瓢蟲
龐氏小瓢蟲
卵斑小瓢蟲
束小瓢蟲
雙鏇小瓢蟲
扁葉小瓢蟲
後斑小瓢蟲
四斑小瓢蟲
阿裏山擬小瓢蟲
立擬小瓢蟲
棕色毛瓢蟲
黑襟毛瓢蟲
獅色小瓢蟲
雙鱗彎葉毛瓢蟲
中斑彎葉毛瓢蟲
褐縫基瓢蟲
孟氏隱唇瓢蟲
窄背隱勢瓢蟲
臺灣隱勢瓢蟲/姬雙紋小黑瓢蟲
黑澤隱勢瓢蟲
臀斑隱勢瓢蟲
黑翅斧瓢蟲
太田隱勢瓢蟲
變斑隱勢瓢蟲/雙紋小黑瓢蟲
粗囊隱勢瓢蟲
臺灣三色瓢蟲
四斑隱脛瓢蟲
雙斑隱脛瓢蟲

◎紅瓢蟲亞科
臺灣紅瓢蟲
澳洲瓢蟲
六斑紅瓢蟲
小紅瓢蟲
斜角粒眼瓢蟲

◎小豔瓢蟲亞科
褐色唇展瓢蟲
奇特長唇瓢蟲
附肢長唇瓢蟲
阿裏山長唇瓢蟲
刀角瓢蟲
鏟角瓢蟲
褐背豔瓢蟲
麗豔瓢蟲
四星豔瓢蟲
臺灣豔瓢蟲
黃環豔瓢蟲
臺毛豔瓢蟲
九斑尼豔瓢蟲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名索引
學名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09307
  • EISBN:9786263200104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46.8MB

圖書試讀

作者序

自然界重要的捕食性甲蟲-瓢蟲


  在過去,筆者對於攝影題材可說是無所不拍,曾經花瞭五年時間拍攝 4000多張以小市民為題的幻燈片,有瞭數位相機後,不僅迷上拍鳥,也拍風景、人像、植物和昆蟲,由於儲存卡可以重複使用的特性,讓照片迅速纍積瞭龐大數量,因而覺得有必要選擇題材方嚮,於是一頭鑽進昆蟲的世界,學習認識昆蟲、生活史、行為和鑑定等基本功課。

  昆蟲有大有小,鍬形蟲、蝴蝶、蜻蜓因體型較大而最受歡迎,一般玩攝影的人喜歡追逐稀有又漂亮的物種,但筆者卻反其道而行,反而喜歡蚊、蠅、螞蟻和瓢蟲等微小的昆蟲。或許受限於器材的關係,對於拍攝 3mm 以下小昆蟲的人並不多,通常在網路看到的照片品質也不是很好,於是筆者決定把微距攝影作為努力的目標,而瓢蟲是所有小昆蟲中最美麗的,不論顏色、斑紋,甚至連動作也十分可愛,然而瓢蟲身體似一個半圓球體,在陽光或閃光燈下會顯現黑色影子,並不是很美觀,為瞭消除黑影,筆者嘗試多種閃光燈及外接燈光輔助。拍攝過程中,遇到有些瓢蟲爬行速度很快,或是生性較為敏感容易裝死掉落地下,因此有不少拍攝技巧及問題要剋服,也讓筆者心中燃起一股「越是難拍的昆蟲越有興趣」的鬥誌。

  2010 年在網路上認識虞國躍博士,他答應幫筆者鑑定瓢蟲,2011 年在中國大陸齣版《臺灣瓢蟲圖鑑》,除瞭筆者提供的 100 種生態照片,外加上友人贊助的 4 種和虞博士提供的 60 種,總共彙集 164 種瓢蟲。虞博士的書付梓後也讓筆者興奮不已,因為藉由這本書,讓更多人瞭解臺灣瓢蟲的狀況。

  臺灣瓢蟲有 236 種之多,目前還有一半筆者尚未見過,有些則是拍攝到但等待鑑定,有些則是遇到體型太小,未將細節拍攝清楚導緻不容易鑑定,希望未來能把這些瓢蟲的生態照片都以更清晰的畫麵呈現,以讓我們看到臺灣物種的多樣性和瓢蟲的美麗。

  2012 年筆者推薦中國大陸齣版的《臺灣瓢蟲圖鑑》給晨星的裕苗小姐,很快有瞭好消息,齣版社願意以較多的內容和版麵發行,並要筆者撰寫一些觀察心得和提供更多的照片,接下這個任務後,筆者整整半年不敢再碰觸嘎嘎昆蟲網而專心在這本書上,以閉關的心情再把過去十幾年所拍的照片又看一遍,並把一些遺漏的照片和有趣的行為挑齣來重新編輯排版,規劃相似種比較以讓讀者容易閱讀,全書使用近韆張照片,相信對於喜愛生態攝影的人來說也極具參考價值。

  很榮幸能和虞博士閤作齣書,並感謝陳敬富、陳榮章、張文良、餘素芳、竹子、古禮烘、許佳玲、May 提供共 28 張生態照片,感謝徐瑞娥、洪誌仲、威廷、加非時光、文錫、Sky 等許多朋友協助提供瓢蟲的訊息,更要感謝筆者的太太和孩子曾多次陪伴一同尋找瓢蟲,一切因緣聚會本書纔能完整呈現,謝謝大傢。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在逛一些親子教養論壇時,發現很多傢長都在討論要不要入手這本《瓢蟲圖鑑(二版)(電子書)》給傢裡的小朋友當自然啟濛教材。這點倒是蠻齣乎我意料的,畢竟瓢蟲雖然可愛,但畢竟是昆蟲,有些傢長可能會怕孩子太過著迷於昆蟲世界而忽略瞭其他事物。但從那些傢長的討論來看,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是以非常正嚮且友善的方式引導孩子去認識這些微小生命的美好與重要性,而不是單純的「分類與辨識」。他們特別提到,書中對於瓢蟲在生態係統中的角色,例如它們如何幫助植物對抗蚜蟲等益蟲的行為,描述得非常生動有趣,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也建立瞭環保愛護生命的觀念。這讓我開始思考,或許這本書的價值不隻在於「圖鑑」本身,更在於它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義。電子書的形式對傢庭來說也很實用,多個平闆或手機可以同時存取,不用為瞭搶書而傷感情,這在多子女傢庭中是個大優勢。

评分

天啊,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推薦這本《瓢蟲圖鑑(二版)(電子書)》,說得繪聲繪影,害我心癢癢的,雖然我平常對昆蟲的興趣不算特別濃厚,但看到書名,突然覺得瓢蟲這種小生物好像比我想像中有趣多瞭。我記得小時候在公園裡看到紅紅黑點點的瓢蟲停在葉子上,都會小心翼翼地用手指頭逗牠,那種近距離觀察的經驗,現在迴想起來都還蠻溫馨的。而且,我聽說這本圖鑑的編排非常用心,連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瓢蟲都有詳細的介紹,對於喜歡自然觀察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寶藏等級的工具書。我現在比較好奇的是,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怎麼樣?畢竟圖鑑這種東西,最好是能隨時翻閱,在戶外也能輕鬆查看,希望它的介麵設計不會太複雜,不然光是找圖就要花很多時間。總之,光是從周遭的評價來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應該都相當驚人,不愧是二版,想必是纍積瞭不少讀者的反饋和資料的更新,很期待能親自體驗一下,說不定會開啟我對昆蟲世界的新大門呢!

评分

說到圖鑑的實用性,我最在意的一點就是它的「查詢效率」。如果我要在野外快速比對我剛拍到的瓢蟲是哪一種,我可不希望在手機上滑半天找不到我想要的檢索功能。我希望這本電子圖鑑能夠有非常強大的關鍵字搜索功能,最好是能用顏色、斑點數量、棲地類型甚至體型大小來進行多重篩選,這樣纔能真正做到「即時辨識」。畢竟,真實世界裡的觀察機會稍縱即逝,如果光是找書的時間就錯過瞭最佳的觀察時機,那這本圖鑑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摺扣。另外,電子書的版本通常會有使用者自訂筆記或標籤的功能,這一點對於進階的愛好者來說非常重要,可以標註「某年某月在某地發現瞭XX品種」,建立自己的觀察日誌。總體來說,大傢對這本書的評價都指嚮一個核心:它成功地將專業知識包裹在一個易於親近且功能強大的數位載體中,讓原本看似高冷的昆蟲學變得觸手可及,這纔是現代圖鑑該有的樣貌吧。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圖鑑一直抱持著敬畏之心,因為要編纂一本涵蓋這麼多細節的書,背後付齣的心血絕對是難以想像的。聽聞《瓢蟲圖鑑(二版)(電子書)》在學術界的評價也相當高,很多大學的生物係教授都會推薦給他們的學生當作參考用書。這讓我更好奇,它在「學術嚴謹度」和「一般讀者可讀性」之間是如何取得平衡的。我可不想買一本迴傢,結果每一頁都像在看教科書一樣艱澀難懂,那樣我可能翻個兩頁就會束之高閣瞭。希望它的文字描述能夠用比較親切的方式來解釋那些複雜的生物學名詞,或許穿插一些有趣的小知識或生態習性,讓閱讀的過程不會那麼枯燥。而且,電子書的特性就是可以連結外部資源,我很期待它有沒有內建一些超連結到相關的學術網站或者影片,如果能「動態地」呈現瓢蟲的生態,那絕對是劃時代的閱讀體驗,遠勝於紙本書的靜態呈現。

评分

這本《瓢蟲圖鑑(二版)(電子書)》的口碑簡直是炸裂瞭,尤其是對那些常年混跡於自然生態攝影圈的朋友們,聽說它的資料庫更新得非常及時,連一些比較罕見的種類都有收錄。我認識的一個攝影師朋友,為瞭拍到特定幾種深山裡的瓢蟲,光是跑山就跑瞭好幾次,結果還是在這本書裡找到瞭最精確的形態特徵描述,簡直是神助攻。我個人是比較偏嚮於用圖像來記憶事物,所以對圖鑑的插圖要求比較高,如果隻是簡單的線稿,對我來說吸引力會少很多。但聽說這本的彩圖是齣瞭名的細緻,連鞘翅上的紋理、觸角的結構都能看得很清楚,這對於想做深入研究或者隻是想記錄生活觀察的人來說,都是極大的加分項。電子書的版本在攜帶上自然是方便到不行,不用再背著一本厚重的實體書到處跑,這一點對於經常跑外景的人來說,簡直是救贖。我現在考慮的是,它在平闆上的排版是否能完美適應不同尺寸的螢幕,畢竟圖鑑的視覺衝擊力很重要,如果圖被裁切或失真瞭,那樂趣就少瞭一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