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共產黨政府犯法嗎? (電子書)

推翻共產黨政府犯法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光宏
图书标签:
  • 政治
  • 共产主义
  • 中国政治
  • 政治哲学
  • 社会运动
  • 异议
  • 审查制度
  • 人权
  • 历史
  • 政治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滿清已被推翻110年,但在共產黨專政下,至今中國人權比封建皇朝時高多少?!

  ◎作者研究各國政治制度與歷史多年,試圖為新中國找尋出路。
  ◎從古今思想演變談到中共建國以來種種事件,揭露所謂中國式民主的違憲與荒謬。
  ◎在歷史脈絡與中國憲法精神中探究共產政權,為實現中國的夢想奠定重要的基石。


  ●國家是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愛因斯坦

  「共產黨有合法的執政權嗎?」
  「我有組黨參政中國的權利嗎?」
  「人大代表是由我們選出來的嗎?」
  「中國憲法的人民權利去了那裡?」
  「沒有了憲法權利,那麼還要盡公民的義務嗎?那我為什麼要支持政府呢?」
  ……
  「推翻共產黨是犯法的嗎?憲法有說明這一點嗎?」

  當人民不重視、不珍惜、不堅持憲法給予人民的權利保障,到迫害來臨時,
  才發現自己已經是一無所有,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歷史上暴政的道路很多時是由人民自己築成的。

  ●本書專章探討
  ‧偉大民族VS.偉大領袖
  ‧共產主義的起源
  ‧在那個時代
  ‧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衰落
  ‧中國與共產黨的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論共產黨的道德觀念
  ‧中國憲法
  ‧共產黨違憲執政
  ‧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腐敗
  ‧建設民主中國
  ‧國民議會
  ~~一次看清與推翻共產黨的本質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推翻共产党政府犯法吗? (电子书)》的图书,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 --- 《星际航行的黄金时代:探索遥远星系的文明与挑战》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政治论著,而是对未来人类在广袤宇宙中探索与定居的宏大叙事。它详细描绘了一个假设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人类文明已经掌握了曲速航行技术,并在银河系中建立了初步的殖民网络。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那些已经被发现、正在被改造,以及仍旧神秘莫测的遥远星系,聚焦于技术、社会结构、哲学思辨以及生态适应等多个层面。 第一部分:黎明前的黑暗——曲速引擎的诞生与初期探索 故事始于22世纪末,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人类科学家通过对量子纠缠的突破性理解,成功研发出第一代“阿尔库比耶雷驱动”(曲速引擎)原型机。这一技术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迁徙”浪潮。 本书详细记录了早期探险队的艰难历程。这些先驱者们,背负着人类文明延续的重担,驾驶着简陋但坚韧的星舰,穿越未知的虚空。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引擎故障或辐射风暴,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隔绝——与母星的通讯延迟意味着他们必须在绝对的孤独中做出生死攸关的决策。 书中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新黎明号”的第一次跃迁,从太阳系边缘到最近的宜居系“开普勒-186f”耗时仅数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数千年。这次跃迁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人类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 第二部分:新世界的构建——殖民地的社会工程与生态冲突 随着前哨站的建立,重心转向了“行星社会工程学”。本书深入探讨了在不同重力、不同大气成分的星球上,人类如何选择和设计新的社会契约。 (一)泰拉-27的严格理性主义: 这是一个完全由中央AI“奥古斯都”管理的殖民地。社会效率被推到极致,每个人都被分配到最能发挥其潜能的岗位。本书细腻描绘了这种“完美”秩序下的个体反思:当一切需求都被满足时,人类的“意义”从何而来?书中包含了一系列对“自由意志”与“集体福祉”之间平衡的哲学辩论记录。 (二)翡翠环带的生态同化: 在一个富含液态甲烷的卫星上,殖民者选择了一种与当地生态系统深度融合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发了生物技术,使得人类的生理机能能够在新的环境中保持活性,甚至部分依赖当地的微生物群落。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适应性进化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何为人性”的伦理困境。 (三)破碎之地: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反思: 并非所有殖民地都成功实现了乌托邦。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破碎之地”,早期的技术精英和后来的移民之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本书引用了大量历史档案和口述记录,分析了技术鸿沟如何转化为新的社会不平等,以及那些在资源垄断下挣扎求存的普通民众的日常抗争——这些抗争形式是经济性的、法律框架内的,而非暴力性的。 第三部分:星际外交与未知的文明形态 人类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生命。本书将焦点转向了对“非碳基生命体”的接触与交流尝试。 (一)零点星团的“共振者”: 这是一种依赖于引力波进行交流的硅基生命群落。人类的语言学专家们如何尝试理解一种完全没有声音、只有时空涟漪的“对话”?本书详述了跨物种交流中遇到的挑战,包括时间感知的差异——对于共振者而言,人类的几十年历史不过是它们一次心跳的周期。 (二)“虚空海盗”的崛起与星际法庭: 随着贸易路线的开通,新的犯罪形式也随之出现,例如对稀有元素的高速劫掠、对基因库的非法交易等。书中详细阐述了“星际联邦法典”的制定过程,以及在多星球管辖权冲突下的司法实践,重点展示了联邦最高法庭如何裁决跨越数光年的复杂案件,维护基本的商业秩序和人权标准。 (三)技术奇点的边缘: 探索的终极目标是理解宇宙的底层结构。本书最后一部分描绘了科学家们对“维度褶皱”的研究,以及他们试图通过理论物理学来解锁更深层次的宇宙规律。他们发现的某些自然法则,与人类早期的哲学设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促使新一代的星际公民重新审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结语:永恒的旅程 《星际航行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希望与反思的史诗。它歌颂了人类的求知欲和适应力,同时也冷静地剖析了我们在技术飞跃之下,依然无法摆脱的社会性弱点。这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未来科技、社会治理和人类本性的深层次思考,确认探索本身就是文明的最高形态。它是一份献给所有心怀远方、渴望了解更广阔世界的读者的指南。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光宏


  一個希望有一個統一、富強、自由民主中國的香港人。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偉大民族VS.偉大領袖
1.1 英國人民與邱吉爾
1.2 法國人民與戴高樂
1.3中國人民與蔣介石
1.4中國人民與毛澤東

第二章 共產主義的起源
2.1共產黨是什麼東西
2.2國家與人民的關系
2.3工業革命與共產主義溫床

第三章 在那個時代
3.1美國獨立戰爭及訂立憲法1775-1870
3.2法國大革命
3.3英國的民主議會改革
3.4民主運動的推動力

第四章 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衰落
4.1烏托邦與巴黎公社
4.2共產主義誕生
4.3共產主義的國際機構
4.4俄國共產黨執政經過

第五章 中國與共產黨的開始
5.1中國共產黨的推動
5.2中國共產黨成立
5.3孫中山與中國革命
5.4第一次國共合作
5.5北伐與清黨
5.6中華蘇維埃組織與長征
5.7西安事變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1政治無人材
6.2經濟崩潰
6.3貨幣的淪喪
6.4軍事的優勝劣敗
6.5臨戰步署
6.6中原解放區步署
6.7遼瀋會戰
6.8平津會戰
6.9徐蚌會戰
6.10蔣介石之評議

第七章 論共產黨的道德觀念
7.1共產黨對中國人莊嚴的民主承諾
7.2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7.3〈1949-1978的中共歷史〉
7.4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事記

第八章 中國憲法
8.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來源
8.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產生
8.3法律需要公正的嗎?
8.4一套封建的憲法
8.5狗血修正
8.6憲法中的垃圾詞
8.7中國式民主──假民主
8.8民主是什麼東西
8.9毛澤東與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章 共產黨違憲執政
9.1中國人是新中國的主人
9.2什麼是共產黨
9.3中國特色的封建制度
9.4中國需要什麼制度
9.5系統性的違法執政

第十章 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腐敗
10.1國民黨的腐敗
10.2台灣的改革
10.3共產黨的運動與制度
10.4共產黨人的貪腐
10.5大陸的貪污案與制度
10.6中國大陸的冤案

第十一章 建設民主中國
11.1對與錯的觀念
11.2中國人是國家公民,不是賤民或奴隸
11.3中國人要有決心
11.4愛國的定義

第十二章  國民議會
12.1中國民主運動的戰略
12.2總結這書中那些合法推翻共產黨政府的理由
12.3一個推翻共產黨政府的計劃:
12.4民主運動的守則
12.5中國民主運動的步驟
12.6宣布成立:「國民議會 」
12.7終止

後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59717
  • EISBN:978986548825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國家是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在1933年加入美國籍時留下的聲明,當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授,他呼籲世界各國抵制納粹德國種族迫害的暴行,他的柏林寓所隨即被德國納粹政府抄家、沒收其財產、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只因他拒絕支持當時自稱為「社會主義運動」的納粹民族主義者,並聲討他們的罪行。後來他得知納粹在製造原子彈,他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告訴他原子彈會是什麼東西,美國政府馬上加重撥款追趕研究,並派出特擊隊到挪威將德國的重水(原子彈的原料)製造廠炸毀,讓世界文明渡過一次毀滅危機。2005年這句名言,被德國聯邦政府刻在政府大樓內,以記念這位再沒有回到祖國的偉大科學家。

  我們作為中國人的一分子,經常在心中都會有這個那個的問題,例如:

  「中國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我們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嗎?」「中國的問題在那裡?」「我可以給國家做些什麼?」「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嗎?」「共產黨做的都是對的嗎?」「我有權說出心中所想說的事嗎?」我看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但你又看看下面的問題有問題嗎:

  「共產黨有合法的執政權嗎?」「我有組黨參政中國的權利嗎?」「人大代表是由我們選出來的嗎?」「中國憲法的人民權利去了那裡?」「沒有了憲法權利,那麼還要盡公民的義務嗎?那我為什麼要支持政府呢?」而我最後的一個問題是:「推翻共產黨是犯法的嗎?憲法有說明這一點嗎?」

  然而在我們中國的憲法中,是否對這個問題已經有提示呢?這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就是想探討這個問題。

  1514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ucus 1473-1543)提出「太陽中心論」,推翻了教會堅決要維持那神聖化的地球中心論,到死之日24.05.1543才敢將之出版成書,因為怕宗教審判所的審判迫害。他死後意大利宇宙學家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更將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再推前一步,提出「宇宙無限論」,說太陽、地球只是宇宙中數量無限的星星的其中之一而已,17.02.1600年他被判火刑,被當眾燒死於羅馬鮮花廣場,但是現今存在世上的是宗教審判所還是「宇宙無限論」呢?那是一場代表歐洲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神權,與代表開創現代文明的科學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一場最後決戰。

  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請看下面那很有中國特色的《胡風專案》:胡風(1902-1985)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著作豐盛,1922年加人共青團,政治上擁護共產運動,但主張文藝作品更講求人性、人道和個性,跟共產黨與毛澤東所主張及強調階級鬥爭的黨性唱反調,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講話中決定文藝要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要創作給這些人看,反對個人化、個性化的創作。1945年後胡風不斷受到黨內批評,胡風也毫不客氣的反批評,1954年3月更與友人發出「30萬言書」否定共產黨人對他的批評,再提出他的建議,1955年5月毛澤東親自下令定性為反革命,交公安局處理,從此一波又一波的審查、拘捕與入獄,共牽連達200萬人多數是文藝創作者,胡風本人更兩次入獄達23年,從此中國人就失去創作的自由,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善。

  反觀這段時期的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有查良鏞的武俠小說、亦舒的愛情故事、倪匡的科幻連篇,那個中國人沒有看過;還有響遍東亞,由蒙古大草原到印尼鄉村都會聽到的香港粵語時代曲,其曲詞優美更有直追唐詩宋詞的韻味;電影有領導世界的武術動作片;各類型的電視劇更是帶動東亞電視劇浪潮直到今日。而中國大陸,從此萬馬齊瘖,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得出來見世人的,三部革命樣板戲?一大堆歷史故事的再創作?傷痕文學?這就是中國人的黑暗時代嗎?

  然而胡風案中支持共產黨對他打壓迫害的人有陸定一、周揚(宣傳部正副部長)、羅瑞卿(公安局長)、巴金、曹禺、老舍……一大串,他們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下場又如何呢?他們也無一倖免的接受落台及被鬥爭迫害的命運。當人民不重視、不珍惜、不堅持憲法給予人民的權利保障,到迫害來臨時,才發現自己已經是一無所有,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歷史上暴政的道路很多時是由人民自己築成的。

  我在想當共產黨看過這部書後,希望他們會說:「拿我們的憲法來看看,看謝光宏有沒有說錯。」希望不會是:「謝光宏在那裡,看看我們有沒有火刑。」(如果有的話,我會不會在天安門廣場被燒死呢?)

  「請讓我向這些先賢致以最高的敬意」

  愛因斯坦 哥白尼 布魯諾 胡風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组织论述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学究式的严谨,但又夹杂着一股不甘被传统框架束缚的激情。这本书似乎没有采取那种过于激烈的煽动性语言,反而是试图用一种更接近于法律条文或历史文献的冷静笔触,去剖析“推翻”这个概念在不同法治体系下的界定与实践。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法律边界和政治伦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国际公法中关于“人民自决权”与“国家主权”之间张力描绘的段落,那种在不同理论流派间穿梭自如的叙事技巧,让原本枯燥的法学思辨变得生动起来。对于习惯了台湾媒体上那种直接、口号式的政治评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要求读者放慢节奏,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构建起对“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复杂认知。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政党的存亡,更是关于何为良善治理的永恒追问。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转换相当巧妙,它似乎并没有将重点完全聚焦在台湾内部的政治光谱上,而是将“推翻一个政府”这个行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全球政治变迁史的背景下去审视。这种“跳出台湾看台湾”的策略,使得论证的厚度大大增加。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许多不同国家在经历政权更迭时的案例研究,从早期欧洲的革命浪潮到近现代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经验,这让原本可能流于空泛的理论讨论,立刻有了坚实的地面支撑。对于一个身处地缘政治夹缝中的社群而言,理解历史上其他族群是如何成功或失败地挑战既有权力结构的,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迫使我们思考,在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影响民意、组织社会力量的方式,是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台湾的政治讨论经常陷入“蓝绿”的内耗,那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更深层次、更具普适性的权力运作规律。

评分

从一个习惯了在网络论坛上进行即时辩论的年轻台湾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略显缓慢,但这种“慢”,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没有急于给出“是”或“否”的简单答案,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拆解问题背后的“为什么”和“如何做”。尤其在探讨“行动的后果”那一章节,作者对历史路径依赖和连锁反应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对历史演进的深沉敬畏。这种审慎态度,在当下许多主张“快速变革”的思潮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任何试图颠覆现有秩序的行动,都必须建立在对潜在风险的充分评估之上,而不是仅仅基于一时的情绪宣泄。对于那些对社会运动抱持着理想主义热情,却可能对实际操作层面缺乏认识的台湾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必要的“降温剂”和“现实校验器”。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推翻的勇气,更要有建立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探讨政治行动时,并没有忽略“文化”与“社会心理”层面的深层影响。许多政治理论书籍常常将人简化为理性的决策者,但这本书似乎更愿意深入到群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它探讨了符号、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是如何被用来巩固或瓦解政权的。在台湾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历史叙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理解这些软性力量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书中对于特定历史事件在不同世代间认知差异的剖析,就让我很有共鸣,这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这本书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剧本”,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分析工具箱”,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解构我们所处的政治现实,理解那些看不见的、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纹理。它鼓励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批判性思考者,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思考未来行动的可能性边界。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包装设计,说实在话,挺引人注目的。封面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上这带着些许挑衅意味的书名,立刻就让人好奇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光是看到这个标题,你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选题上的大胆,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敢于触碰这种敏感话题,本身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一番。我翻阅了一下目录结构,感觉内容安排上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从历史脉络的梳理到理论框架的构建,似乎想给读者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复杂议题。台湾的读者,从小接触的教育体系和信息管道,对于探讨体制的运作与挑战,通常都会抱持着一种既熟悉又保持距离的审视态度。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论述的新颖观点,或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扎实的史料支撑,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政论读物,更可能成为引发社会深度对话的催化剂。我特别期待它在处理台湾特殊的历史情境与当前两岸关系时的论述层次,毕竟,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被这些宏大的议题所牵动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