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伺服器的架構與運用:硬體架構x軟體運用,輕鬆理解數位時代的必備知識 (電子書)

超圖解伺服器的架構與運用:硬體架構x軟體運用,輕鬆理解數位時代的必備知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西村泰洋
圖書標籤:
  • 伺服器
  • 架構
  • 硬體
  • 軟體
  • 數位時代
  • 網路
  • 雲端運算
  • 資訊科技
  • 超圖解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白伺服器的功用,瞭解伺服器就是瞭解係統!
  ▶得以理解AI、IoT、大數據、RPA的關聯性!
  ▶充分解說實際情形或突發狀況,以應對最新趨勢!
  ▶詳細解說商務人士所必備的知識!
 
  伺服器是係統的中樞司令塔
  瞭解伺服器就等於瞭解係統
 
  我們的社會由各式各樣的係統支撐著。
  雖然係統和資訊科技逐漸變得複雜且多樣化,
  但應該有不少人會想要在短時間內理解這方麵的概況。
  其實,世上大多數係統都是用伺服器當骨幹建構而成的。
  可把伺服器想成是一個進入係統或資訊科技世界的入口,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瞭解。
 
  ◎伺服器的3種應用形態
  1.響應用戶端提齣的要求並予以實行的形態
  伺服器被動因應下遊電腦(如連接伺服器的用戶端電腦)的要求執行處理程序。
  如:檔案伺服器、列印伺服器、郵件或網站伺服器等
 
  2.由伺服器本身主動發起處理程序的形態
  伺服器主動針對下遊電腦或設備執行處理程序。
  如:運轉監測伺服器、RPA伺服器、BPM係統伺服器等
 
  3.有效運用高效能的形態
  伺服器本身就是一種高性能的硬體,因此它會活用這項特長來執行處理程序。
  如:AI伺服器、大數據伺服器
 
  本書從硬體到傳輸/接收電子郵件和Internet通信機製、
  客戶端、虛擬化、操作/管理和故障排除。
  以圖解方式讓您綜觀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伺服器全貌,
  還能通盤理解伺服器的作用和處理方法。
  除瞭可以依序閱讀獲得係統知識外,
  也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或關鍵詞,並根據問題查閱。
  
  讓您不隻是接受零碎的知識,更能融會貫通伺服器的作用與操作方式,
  從零開始掌握伺服器的知識。
好的,以下是一本涵蓋瞭廣泛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但不包含您提及的《超圖解伺服器的架構與運用:硬體架構x軟體運用,輕鬆理解數位時代的必備知識 (電子書)》具體內容的圖書簡介。 --- 深度解析:當代數據中心與雲端原生係統的基石 書籍概述 本書旨在為渴望深入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核心邏輯的技術專業人士、高級學生以及架構師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指南。我們聚焦於構建、優化和維護支撐全球數字經濟的復雜係統——從底層硬件的物理限製到頂層軟件的抽象模型。本書的敘事結構旨在打破傳統教科書的刻闆印象,以案例驅動的方式,將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閤作為核心目標。 本書的重點在於網絡協議棧的深度剖析、分布式存儲係統的容錯機製、高性能計算(HPC)的優化策略,以及微服務架構的演進與治理。我們不滿足於描述“是什麼”,而是深入探究“為什麼”和“如何實現”,力求讓讀者掌握設計和調試復雜係統的思維工具。 第一部分:底層硬件與係統級優化 本部分將讀者帶迴計算機科學的物理基礎,探索現代CPU、內存和I/O子係統如何協同工作,以實現最大吞吐量和最小延遲。 第一章:現代處理器的微架構與指令級並行 我們將詳盡分析現代x86-64和ARM架構中的亂序執行(Out-of-Order Execution)、分支預測器的準確性與側信道攻擊(如Spectre/Meltdown)的防禦機製。深入探討寄存器重命名、指令發射隊列(Issue Queue)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編譯器優化(如嚮量化指令集AVX-512)來榨取單核性能。重點講解內存屏障(Memory Fences)和內存一緻性模型(如x86 TSO模型)對並發編程的深遠影響。 第二章:內存層級與延遲管理 本書對內存係統進行瞭深入探究,超越瞭簡單的緩存大小討論。我們將分析L1、L2、L3緩存的組織結構(集閤關聯性、寫入策略),以及對局部性原理的實際應用。更進一步,我們剖析瞭非均勻內存訪問(NUMA)架構的性能陷阱,並提供瞭在多路CPU係統上進行綫程和數據綁定(Pinning)的最佳實踐。此外,還涵蓋瞭持久性內存(Persistent Memory, PMEM)技術,如NVDIMM,及其在加速數據庫事務處理中的集成方法。 第三章:高速網絡接口與內核旁路技術 數據中心網絡是現代應用性能的瓶頸所在。本章聚焦於以太網的演進,特彆是25G/100G及以上速率下的物理層挑戰。核心內容在於內核旁路技術,例如零拷貝(Zero-Copy)機製、用戶空間網絡棧(如DPDK)的架構,以及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協議(如RoCEv2)如何實現無需CPU乾預的高效遠程數據傳輸。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些技術棧如何重塑傳統TCP/IP協議棧的開銷模型。 第二部分:分布式存儲與一緻性模型 本部分將目光轉嚮數據持久化和可擴展性,探討如何構建既能應對大規模數據量,又能保證數據強一緻性和高可用性的存儲係統。 第四章:分布式文件係統與塊存儲的挑戰 本書將對HDFS、Ceph等主流分布式文件係統的設計哲學進行對比分析。重點分析瞭數據分片、糾刪碼(Erasure Coding)與數據復製(Replication)在存儲效率和恢復時間之間的權衡。在塊存儲層麵,我們深入探討瞭基於NVMe-oF(NVMe over Fabrics)的低延遲塊訪問方案,以及如何通過軟件定義存儲(SDS)來抽象和管理異構硬件資源。 第五章:共識算法的精髓:從Paxos到Raft的實踐 共識機製是分布式係統的靈魂。本章不僅詳細闡述瞭Paxos算法的復雜性,更將篇幅側重於更易於理解和部署的Raft協議。我們將通過詳細的狀態機圖解,解析領導者選舉、日誌復製、安全快照與集群成員變更的全過程。此外,還會引入Zab協議(ZooKeeper采用)的特點,並探討它們在配置管理和分布式鎖服務中的應用局限。 第六章:新型可擴展數據庫架構 本章不再局限於傳統關係型數據庫,而是探討NewSQL和NoSQL數據庫在解決可擴展性問題上的創新。內容包括:Google Spanner的TrueTime原子鍾同步機製、CockroachDB的事務隔離級彆與MVCC(多版本並發控製)實現,以及TiDB等HTAP(混閤事務/分析處理)係統的設計原理。重點分析瞭分布式事務的跨節點協調(如兩階段提交的性能損耗與替代方案)。 第三部分:雲原生與應用編排 本部分著眼於當今軟件交付和運維的最新範式——容器化、微服務以及自動化編排。 第七章:容器運行時與命名空間隔離機製 容器技術的基礎在於Linux內核特性。本章深入解析瞭Cgroups(資源限製與計量)和Namespaces(隔離環境)的工作原理。我們將對比Docker、containerd和CRI-O等容器運行時環境的設計差異,並探討虛擬化(如KVM)與容器化在性能隔離和啓動速度上的根本區彆。同時,本書還涵蓋瞭eBPF技術在容器網絡監控和安全策略實施中的前沿應用。 第八章:Kubernetes的核心控製平麵深度剖析 本書將Kubernetes視為一個復雜的分布式控製係統。我們聚焦於其控製平麵的關鍵組件:API Server、etcd(作為強一緻性數據存儲)、Controller Manager與Scheduler。特彆深入分析瞭調度器的Predicate(過濾)和Priority(排序)邏輯,以及如何通過自定義調度器擴展點實現業務特定的資源分配策略。 第九章: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的架構與治理 隨著微服務數量的激增,服務間通信的管理成為新的挑戰。本章詳述瞭Istio、Linkerd等服務網格的架構,特彆是Sidecar代理(如Envoy)如何接管流量管理、安全(mTLS)和可觀測性。重點討論瞭控製平麵(Pilot、Citadel等)如何動態配置數據平麵,以及如何利用服務網格實現灰度發布和流量整形策略,而無需修改應用代碼。 總結與展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對復雜係統故障模式的預見能力和快速定位能力。通過對硬件邊界、一緻性模型和控製係統邏輯的全麵掌握,讀者將能構建齣更具彈性、可觀測性和高效率的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本書內容聚焦於係統工程學的本質,而非特定供應商或商業産品的操作手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西村泰洋
 
  富士通株式會社 領域創新(Field Innovation)本部 金融FI統籌部長
  以數位技術為中心,從事各式各樣的係統相關商務工作。
  目前正打算嚮更多人推廣資訊通訊科技(ICT)的有趣之處與革新能力。
 
  著有《RFID+ICタグ システム導入・構築 標準講座》(翔泳社)、《デジタル化の教科書》、《図解入門 最新 RPAがよ~くわかる本》(皆為秀和System)、《成功する企業提攜》(NTT齣版)、《圖解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入門》(臉譜)等書。

圖書目錄

序言

第1章 伺服器的基礎知識
~司令塔的三種形態~


1-1 係統、伺服器
瞭解伺服器就是瞭解係統
1-2 應用形態
伺服器是係統的司令塔
1-3 用戶端、被動應用形態
響應用戶端提齣的要求並予以實行的形態
1-4 主動應用形態
由伺服器本身主動發起處理程序的形態
1-5 人工智慧、大數據
有效運用高效能的形態
1-6 用戶端電腦、設備
連接伺服器的裝置
1-7 爆發型、持久型
它是爆發型還是持久型?
1-8 模式化
將係統模式化並加以統整
1-9 係統結構
基本係統構造

動手試一試 .做一套主從模型應用軟體
.希望共享的情報範例

第2章 硬體方麵的伺服器
~與個人電腦的差別及其多樣性~


2-1 可靠性高、可用性高
與個人電腦的結構差異
2-2 顯示效能、輸齣入效能
與個人電腦的性能差異
2-3 Windows、Linux、UNIX
伺服器的作業係統(OS)
2-4 電源供應、備援
伺服器的規格
2-5 直立式、機架式、刀鋒型、高密度
多樣化的外觀
2-6 PC伺服器、x86架構伺服器、RISC
伺服器的入門款:PC伺服器
2-7 高階機種、入門機種
伺服器的級別
2-8 區域網路、TCP/IP協定、廣域網路、藍牙
網路的基礎為區域網路
2-9 資料中心、本地部署
伺服器架設位置
2-10 SaaS、IaaS、PaaS
雲端服務的種類
2-11 維護、成本、機密資訊
雲端服務的益處與須注意的重點
2-12 大型主機、超級電腦
大型主機與超級電腦的差別
2-13 中介軟體、DBMS
伺服器的專屬軟體

動手試一試 .做一套主從模型應用軟體~建立HTML檔案~
.希望共享的情報範例

第3章 伺服器是做什麼的?
~虛擬伺服與週邊設備~


3-1 係統、伺服器
首先是係統,其次為伺服器
3-2 效能評估、規格評估
係統結構會隨規模而改變
3-3 投資報酬率
真的有必要架設伺服器嗎?
3-4 IP位址、MAC位址
如何看待伺服器底下的電腦?
3-5 TCP/IP、UDP
伺服器與下遊電腦間的數據交流
3-6 路由器
伺服器與路由器的功能差異
3-7 虛擬伺服器、VDI
伺服器與桌上型電腦的虛擬化
3-8 精簡型電腦、遠程辦公、工作模式改革
遠程辦公、日本工作模式改革的實現
3-9 織綜網路
網路的虛擬化
3-10 特化伺服器、虛擬設備
立刻能用的伺服器
3-11 RAID、SAS、FC、SATA
伺服器的硬碟

動手試一試 做一套主從模型應用軟體~考量係統結構~

第4章 對應用戶端的角色
~迴應下遊電腦請求的伺服器~


4-1 主從模型、使用者視角
從使用者視角來思考
4-2 檔案伺服器
檔案共享
4-3 列印伺服器
共用印錶機
4-4 NTP伺服器
實現時間的同步化
4-5 資產管理伺服器
IT資產管理
4-6 DHCP
IP位址的分配
4-7 SIP伺服器、VoIP
管控網路電話的伺服器
4-8 SSO伺服器、反嚮代理、代理人導嚮
支援身分驗證功能的伺服器
4-9 負擔分散、應用伺服器
商用係統的伺服器
4-10 ERP、應用伺服器、正式版、研發版
骨幹型係統ERP
4-11 物聯網
數位科技的代錶產品之一:物聯網伺服器
4-12 伺服器的角色、功能添加
從檔案伺服器上看Windows和Linux的差異

動手試一試 .NTP伺服器的設定
.設定畫麵圖例

第5章 電子郵件與網際網路
~在郵件或網際網路上應用的伺服器~


5-1 SMTP、POP3、DNS、Proxy、Web、SSL、FTP
支援郵件和網際網路的伺服器
5-2 SMTP伺服器
發送郵件的伺服器
5-3 POP3伺服器
接收郵件的伺服器
5-4 網站伺服器、HTTP
在提供網路服務上少不瞭的伺服器
5-5 DNS
網域與IP位址的關聯
5-6 SSL
瀏覽器和網站伺服器間的加密
5-7 FTP
藉由網路傳送、共享檔案
5-8 IMAP伺服器
在想從外部網路查看郵件時使用的伺服器
5-9 代理伺服器
網路通訊的代理者

動手試一試 .與DNS伺服器通訊
.nslookup命令的顯示範例

第6章 來自伺服器的處理與高效能運算
~數位科技的伺服器~


6-1 源自伺服器的處理、活用高效能的運算
從組織的角度思考
6-2 運轉監測伺服器
係統操作的監測
6-3 物聯網
物聯網與伺服器的關係
6-4 RPA
RPA流程機器人與伺服器的關係
6-5 BPM係統、業務自動化
持續改善企業流程
6-6 AI
人工智慧與伺服器的關係
6-7 大數據、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
大數據與伺服器的關係
6-8 Hadoop
在大數據背後支援的軟體技術

動手試一試 .為AI化整頓數據~資料項的提取~
.量販店的案例
.把客人的模樣做成資料項

第7章 安全性與故障防範對策
~應對威脅的辦法、裝置與數據間的差異~


7-1 資訊資產、公共資訊、機密資訊
想在係統上保護什麼?
7-2 非法存取、資料外洩
按照威脅區分的安全措施
7-3 資訊安全政策
留意資訊安全政策
7-4 防火牆
外部與內部的牆壁
7-5 DMZ
緩衝地帶
7-6 目錄服務伺服器、存取控製
伺服器內的安全性
7-7 係統中毒、防毒對策
防毒對策
7-8 容錯、備份、負擔分散
故障防範對策
7-9 叢集、負載平衡
伺服器的故障防範對策
7-10 協同運作、RAID
網路與硬碟的故障防範對策
7-11 完整備份、差異備份
數據備份
7-12 自用發電、UPS
電源的備份

動手試一試 .為AI化整頓數據~資料的建立~
.數據的製作和維護

第8章 伺服器的建置
~架構、效能評估、設置環境~


8-1 雲端、本地部署、維護
不斷變化的伺服器導入①
8-2 數位科技、數位轉型
不斷變化的伺服器導入②
8-3 係統架構
思考係統架構
8-4 效能評估
伺服器的效能評估
8-5 虛擬環境的評估
效能評估示例
8-6 架設位置
要如何放置伺服器?放哪裡?
8-7 電源供應
伺服器電源
8-8 資訊技術政策
確保與IT戰略的一緻性
8-9 伺服器管理人、管理員
誰負責管理伺服器?
8-10 使用者管理、群組
誰是伺服器使用者?
8-11 瀑布式開發、敏捷式開發
在係統開發過程中導入伺服器

動手試一試 .基本的2個主題
.其1 觀察伺服器
.其2 伺服器與係統的關係

第9章 伺服器的營運管理
~為瞭實現穩定的運行狀態~


9-1 穩定運行、故障排除、營運管理、係統維護
上線後管理
9-2 衝擊分析、影響範圍、影響程度、CFIA
故障的影響
9-3 穩定運行、故障修復
營運管理的基本
9-4 ITIL
營運管理的範本
9-5 效能管理、運算能力
伺服器的效能管理
9-6 功能新增、BUG修正、WSUS
軟體的更新
9-7 故障、指令
故障排除
9-8 係統工程師、維護工程師
係統維護與硬體維護的差異
9-9 SLA
服務水準的體係

動手試一試 .收集係統資訊
.systeminfo指令的顯示範例

第10章 實際案例與未來走嚮
~對經營做齣貢獻的資訊科技與近未來的伺服器~


10-1 雲端化
這間企業有多少颱伺服器?案例研究①
10-2 開放化
這間企業有多少颱伺服器?案例研究②
10-3 効率化、改善生產力、戰略活用、自動化・無人化、全新體驗
對經營和事業做齣貢獻的資訊科技
10-4 虛擬化、多樣化
近未來的係統與伺服器

動手試一試 .想想次世代的伺服器
.數據所在處與伺服器
.您想齣的次世代伺服器

專用術語錶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049321
  • EISBN:978626329033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4.5MB

圖書試讀

前言
 
  我們的社會由各種不同的係統支撐。雖然係統和資訊科技逐漸變得複雜且多樣化,但應該還是有很多人會想在短時間內理清這方麵的概況。
 
  其實,世上大多數係統都是用伺服器當骨幹建構而成的。可把伺服器想成是一個進入係統或資訊科技世界的入口,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瞭解。
 
  本書預設為這類讀者撰寫:
  ●想掌握伺服器或係統相關基礎知識的人
  ●對於企業或團體所用的伺服器或係統,想更瞭解一點的人
  ●目前從事資訊係統相關工作,或將來可能從事這份工作的人
  ●想搞懂Windows與Linux之間差異的人
  ●想知道AI、IoT、大數據、RPA等係統的人
 
  本書將對伺服器和係統相關基礎知識、連同外圍領域在內的技術動嚮、企業或團體目前所用各種伺服器和係統的架設實例,還有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等數位科技的最新動嚮加以解說。當然,不具任何資訊科技相關知識的人也可以讀一讀。
 
  伺服器和係統的規模從大到小,應有盡有。
 
  而且,正因有商業活動,伺服器和係統纔會存在,它們會隨著商業的發展而進步。這讓我們很難麵麵俱到,但我還是希望盡量確保各位能夠瞭解現在與不久將來的動嚮。
 
  AI與物聯網等係統的引進在市場上急遽擴展,資訊通訊科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希望有更多人能對伺服器和資訊科技的世界產生興趣,同時也期望大傢可以在商場上活用從本書所獲得的知識。
 
2019年4月 西村泰洋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編排邏輯,真的展現瞭颱灣齣版業在專業圖書設計上的用心。電子書格式的優勢被發揮得淋灕盡緻,特別是在那些需要快速跳轉、交叉參照的複雜概念中,導航功能讓我能非常順暢地在硬體與軟體章節之間切換,不需要翻來翻去浪費時間。而且,書中對於一些關鍵術語的解釋,不僅有詳細的文字說明,還貼心地加入瞭許多「小撇步」或是「常見陷阱」的提醒。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產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學習體驗非常舒服,不像某些外文書籍,光是翻譯腔調和術語對應就夠讓人頭痛瞭。它完全是用我們在地讀者的語彙和邏輯習慣來建構知識體係,讓我能更心無旁騖地專注於內容的吸收,而不是與文字本身搏鬥。

评分

這本關於伺服器架構與運用的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資訊工程半知半解,但又想搞懂數位世界底層邏輯的「斜槓青年」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對伺服器這個詞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機房裡那些嗡嗡叫的鐵盒子,覺得那是工程師的專屬領域,離我很遙遠。但拿起這本書後,我纔發現,原來它就像是一個非常耐心的嚮導,一步步帶領我從最基礎的硬體概念開始爬梳。它沒有一開始就丟給我一堆複雜的指令集或網路協定,而是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伺服器從CPU、記憶體到儲存係統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特別是關於「圖解」的部分,真的要給它拍拍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經過圖像化的處理後,瞬間就變得清晰易懂,像在拆解樂高積木一樣有趣。我特別喜歡它解釋不同層次架構時的類比手法,讓我這個非本科係齣身的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概念,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在那個數位世界的基石上站穩瞭腳跟。讀完第一部分的硬體篇,我對那些過去覺得神秘的技術名詞,像是RAID、虛擬化等,都有瞭具體的畫麵感,不再是空中樓閣瞭。

评分

這本書的優點不隻是技術層麵的講解到位,它對「數位時代的必備知識」這個定位的把握也相當精準。它不是一本過時的教科書,而是真正聚焦在當前產業脈動上。例如,它探討雲端運算對傳統機房架構的衝擊,以及容器化技術(Containerization)如何改變部署流程,這些都是現今業界熱議的話題。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透過案例分析,展示這些架構決策如何影響到實際的業務韌性與擴展性。對我這種需要規劃未來數位轉型策略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全景視野」。它讓我意識到,伺服器不再是單純的硬體堆疊,而是一個有生命的、需要持續優化的生態係統。書中的許多觀點,都促使我去重新審視我們現有係統的瓶頸,並且思考如何透過更現代的架構思維來優化成本與效能,這遠比單純學習操作指令更有價值。

评分

坦白說,我對軟體層麵的探討本來是比較頭痛的,總覺得那是寫程式的專屬領域,對我來說門檻太高。然而,這本書在談論軟體運用時,展現齣來的編排邏輯實在太厲害瞭。它並沒有強迫讀者變成架構師,而是著重在「如何運用」和「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的層麵上著墨。當它開始講解作業係統如何管理資源,以及應用程式如何與底層硬體溝通時,那種流暢度簡直讓人驚艷。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負載平衡(Load Balancing)那章,過去我隻知道網站慢的時候可能是伺服器塞爆瞭,但這本書卻生動地描繪瞭不同負載分散策略的優劣,讓我理解到,原來效率的背後藏著這麼多精妙的設計考量。對於一個經常需要和IT部門溝通的專案經理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語言,讓我能用更精準、更專業的方式錶達需求和理解限製,溝通效率提升瞭好幾個層次。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樑,連接瞭硬體工程師和應用端使用者的思維鴻溝。

评分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已經超越瞭一般技術手冊的範疇,更像是一本「伺服器架構的入門哲學書」。它沒有故作高深,卻能讓你建立起一套完整且穩固的知識體係,從最底層的電子訊號如何變成服務,一路嚮上探討到如何應對高併發的挑戰。對於非技術背景,但必須與技術團隊協作的專業人士來說,它提供瞭一張無價的「通用說明書」。看完之後,你會對那些看不見的數位基礎設施,抱持著一種全新的敬意和理解。它成功地將「伺服器」這個看似冰冷的工程詞彙,賦予瞭清晰的脈絡和生動的生命力。如果你也曾經對機房裡的運作感到好奇,或者覺得自己被數位世界的技術進步拋在後麵,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快速跟上時代,並且建立紮實基礎的最佳起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