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橡實圖鑑:環遊亞、歐、美、非洲132種殼斗科觀察手繪寫真 (電子書)

世界橡實圖鑑:環遊亞、歐、美、非洲132種殼斗科觀察手繪寫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徳永桂子
图书标签:
  • 橡實
  • 殼斗科
  • 植物圖鑑
  • 植物學
  • 生態學
  • 自然觀察
  • 手繪
  • 寫真
  • 亞歐美非洲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來自世界各地森林的橡實大集合!
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植物藝術類金獎得主—徳永桂子
尋尋覓覓橡實二十餘載,足跡遍及各洲橡樹棲地,
透過實地觀察,細膩描繪出樹型、花、葉、枝、果的特徵,
書中收錄超過1000 張手繪圖,
帶您一次飽覽多采多姿的橡實世界。

殼斗科樹木結出來的橡實,因模樣可愛近年來大受矚目,它也是森林中許多動物、以及早期原住民的重要糧食。此外像是乾果之王板栗、西班牙國寶伊比利豬、珍稀香料松露、釀酒容器橡木桶、葡萄酒瓶軟木塞⋯⋯,其實都和世界各地的殼斗科植物有關聯。

翻開這本橡實迷會大呼過癮的手繪圖鑑,讓我們透過徳永桂子女士的筆觸描繪,一起環遊世界各洲,探尋這群視覺上吸睛,又與我們生活、文化、飲食息息相關的殼斗科樹木。

實地考察+全手繪呈現,完整認識橡實的生命史!
書中一共收錄亞洲72個(包含臺灣20 個)/
美洲38個/歐洲、非洲22個/南半球5個物種的植物介紹,搭配精細的生態描繪,
包含帶著根系的幼苗、柔美的花序、乃至整棵樹型皆一絲不苟,
您可以一邊欣賞高超的植物繪圖、一邊學習辨識各種橡實。

本書驚嘆看點!呈現鏡頭拍不出來的構造細節
葉片的絨毛、脈紋、殼斗鱗片的質地、剖開橡實的切面、內部的分隔、
雄蕊與雌蕊的結構⋯⋯等等難以用照片記錄的特徵,
都在畫筆之下栩栩如生的表現,看過就能從裡到外了解透徹。

特大精裝開本,展現經典級圖鑑風範!
採用高磅數睛采映畫紙,印刷色階飽和,紙面細緻平滑,呈現彷彿作者原紙原畫的質感。

喜歡橡實、樂於欣賞精湛的植物繪圖,或者對植物懷抱熱情的您,擁有這樣一本融合知識與藝術的圖鑑,絕對是一大享受!

●審訂推薦人
《臺灣橡實家族圖鑑》作者 林奐慶
「翻開《世界橡實圖鑑》給我滿滿的震撼!原來當我還沉醉在臺灣橡樹時,徳永桂子女士早早就已經為了橡實而環遊世界了。」

●各界讚譽推薦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董景生
「殼斗科是重要的森林資源,透過這本全球殼斗科介紹,認識這群迷人的樹木。」

植物科普作家 胖胖樹 王瑞閔
「作者跑遍世界各地,親自觀察並繪圖,投入的心力與時間令人敬佩。」

北鳥- 自然美學時光 粉專版主 巫佩璇
「推薦有志於植物繪圖的同好,透過此書學習精準掌握殼斗科橡實的科學繪圖要領。」

野花亭植物藝術繪圖 粉專版主 紀瑋婷
「在講求速成的時代裡,依然有植物畫家完成這樣一本圖鑑,實在是令人敬佩。」

不歸鹿粉專版主‧《種子的可能》作者 黃阿皮
「從果實到枝葉滿滿的精美繪圖,再加上橡實有趣的豆知識,推薦您必須擁有這本圖鑑。」

==作者序==

[徳永桂子]

基於可愛、質樸等原因而開始以橡實作為繪畫題材,是在1994 年5 月的時候。自覺有個頭銜或許會比單純的家庭主婦來得稱頭,於是決定參加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主辦的展覽,並有幸獲得金獎殊榮,能夠上得了檯面,進而在2004 年獲邀出版《日本橡實圖鑑》(偕成社)。

剛開始畫的時候,別說是橡實了,連植物都不是很了解。橡實對我來說,就像是草叢裡驚鴻一瞥的蜥蜴尾巴般小巧可愛。只不過,當我試圖將其捏起時,才發現實體超乎想像的大,拉出來的豈止是錦蛇,更是不得了的龐然巨物,甚至連<地球的大陸>和<人類的活動>都一一現形。即使把日本的橡實都畫完了,前方依舊是無邊無際的狀態。

橡實家族隸屬殼斗科,全世界共8 ~ 10 個屬,日本則有5 個屬。把日本的橡實畫完也只占了一半左右。其餘的5 個屬長什麼樣子?早期剛誕生時又是何種姿態?最大的橡實、小巧的橡實、奇特的橡實各是什麼模樣?還有,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各種疑惑接踵而來。沒見過、沒畫過的橡實太多了,強烈的好奇心無法壓抑。於是乎,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順應自己的興趣,我展開了走訪世界的橡實探索之旅。雖然還看不到盡頭,但少說也網羅了殼斗科10 個屬,因此決定先做個統整。

[原正利]

與徳永桂子女士的初次見面,應該是在2003 年籌畫上一本著作《日本橡實大圖鑑》的時候。她與編輯三原道弘先生一起到訪我工作的博物館,詢問確認外國產的品種。當時,我雖然每年到泰國清邁近郊的因他暖山調查森林的植物,但是我對國外的殼斗科植物知之甚少,只好想辦法查閱手邊的書,設法回答問題。當時並不像現在,是個只要上網就能輕鬆查找全世界植物及標本圖像的時代。之後,我益發沉迷於殼斗科的植物,每年都會前往東南亞的森林持續調查。與徳永女士可說是同好,維持互相關照的關係,也因為這份機緣,得以協助出版本書。

徳永女士,除了具備插畫家的技能,其行動力也相當驚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中美、南美、澳洲,不管地球何處,只要一聯繫上就會馬上出發,實地勘察繪製橡實的插畫。即便是研究者,也少見能在短時間內前往那麼多土地進行調查的人。本書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兼具高度行動力與高超繪畫技術的集結,是世界上前所未見,獨特且精美的植物圖鑑。

我負責安排本書每個物種的順序及介紹,每個種都會附加說明學名的由來與涵義,還有卷末解說。但是礙於版面字數限制無法充分說明,不過若能讓您了解到決定生物名稱的背景及生物特徵,以及研究史、植物與人的關係等,我們將深感榮幸。
《植物世界的奇遇:从雨林到高山的奇特生命形态》 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植物科属,而是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横跨全球的植物生态之旅。我们探索的是那些在地球不同角落,为了适应极端环境而演化出惊人生命策略的植物们。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植物图鉴,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生态观察手记,旨在揭示植物世界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适应性、共生关系以及它们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章节,每一章都聚焦于一种独特的植物生存策略或生态系统,通过详尽的文字描述、实地考察记录,以及大量的写生速写和高清摄影作品,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植物世界图景。 --- 第一章: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艺术——高山与荒漠的适应者 本章我们将深入地球上最严酷的栖息地——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冰缘地带和常年干旱的荒漠盆地。在这里,植物必须承受剧烈的昼夜温差、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以及稀薄的土壤。 我们将重点介绍那些采取“垫状生长”策略的植物,它们如何通过紧密贴合地表来形成微气候,减少风阻和水分蒸发。例如,在安第斯山脉发现的某些菊科植物,其叶片上覆盖着厚厚的绒毛,这些绒毛不仅能反射多余的阳光,还能捕获夜间凝结的露水。我们细致描绘了它们如何在岩石缝隙中扎根,如何通过特殊的代谢途径在低温下维持生命活动。 在干燥的荒漠部分,焦点转向了那些拥有极深根系或高效储水机制的物种。我们将通过对比观察,展示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科植物在叶片形态、气孔开放时间上的差异化进化。书中收录了对一种新发现的耐盐碱灌木的实地记录,这种灌木能够在含盐量极高的土壤中生存,其排盐结构的设计精妙得令人难以置信。 --- 第二章:水域的静默统治者——浮水与湿地植物的生命形态 水,是生命的摇篮,但在水生环境中,植物同样面临着氧气供应、光照穿透深度以及水流冲击等挑战。本章带您领略水生植物的“水中芭蕾”。 我们详细探讨了浮萍类植物如何在极短时间内覆盖水面,形成独特的生物群落结构。这不仅关乎其快速繁殖能力,更在于它们如何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与其他水生生物建立起微妙的食物链关系。 对于生长在沼泽或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我们将重点分析其独特的呼吸根(气生根)系统。这些根部如何“伸出”水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以维持其在厌氧土壤中的生命活动。书中特别收录了几幅手绘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些根系的三维结构及其功能分区。此外,我们还记录了某些湿地植物如何通过分解作用,帮助净化水质,扮演着“自然过滤器”的角色。 --- 第三章:共生的智慧——菌根网络与植物的地下社会 植物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真菌、细菌乃至其他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互利的地下网络。本章将揭示植物“看不见的社会交往”。 我们深入探讨了菌根(Mycorrhiza)现象,特别是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在营养物质交换中的作用。通过对几种典型森林物种的根系采样分析,我们展示了真菌如何帮助植物更有效地吸收磷、氮等关键营养元素,而植物则以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为回报。 更进一步,我们考察了“木材网络”(Wood Wide Web)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一片成熟森林中不同年龄、不同种类树木之间信号传递的模拟,我们阐释了当一棵树遭受病虫害侵袭时,如何通过真菌网络向邻近的同伴发出化学警报,以及这种合作在提高整个林地抵抗力中的意义。 --- 第四章:攀爬与缠绕的艺术——藤本植物的垂直扩张策略 在光照资源竞争激烈的热带雨林底层,植物演化出了巧妙的“向上生长”方案。本章聚焦于各种藤本植物(Lianas)的形态学和生态学。 藤本植物利用其他树木作为支撑,将自己的营养器官推向阳光充足的冠层,这种策略极大地节省了构建支撑结构的能量。我们对比了卷须攀援、缠绕藤和气生根附着等不同的攀爬机制,并配有细致的解剖图,解释了其茎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结构如何适应拉伸和扭转的应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章还探讨了藤本植物对森林结构的影响。它们大量的存在如何改变林冠的透光率,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如被破坏的藤蔓桥梁)如何对树木造成“绞杀”效应,展现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双面性。 --- 第五章:昆虫的诱惑与陷阱——食虫植物的精准捕猎 食虫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具戏剧性的适应之一。它们通过进化出捕食性结构来弥补贫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缺乏。 本章详细介绍了捕蝇草、猪笼草和茅膏菜等经典食虫植物的捕食机制。对于捕蝇草,我们记录了其触发毛的机械灵敏度,以及夹闭速度的精确测量数据。对于猪笼草,我们分析了其“蜜罐”的液体成分,以及光滑的内壁是如何确保昆虫无法逃脱的几何设计。 我们还探究了这些陷阱的能耗与回报比。一个昆虫陷阱的启动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一次成功的捕食又能提供多长时间的营养支持?通过长期观察,我们揭示了食虫植物在触发机制上的保守性与进化上的多样性。 --- 第六章:花朵的语言——传粉多样性与色彩密码 植物的繁衍依赖于有效的传粉,本章将从感官科学的角度解读植物如何与动物世界进行“交流”。 我们将跳出传统的蝴蝶和蜜蜂传粉模式,深入研究那些依赖于更奇特媒介的植物。例如,我们记录了那些依靠蝙蝠进行夜间授粉的巨型花序,分析了它们为吸引传粉者而散发出的特殊气味特征。 此外,我们详细解析了花朵的颜色、形状和花蜜标记如何协同作用,构建出针对特定传粉者的“视觉诱饵”。书中包含利用紫外线滤镜拍摄的花朵图像,展示了人类肉眼不可见的“蜜导标记”,这些标记是引导昆虫精确停落的关键。我们还探讨了植物如何在不同地理区域对同一传粉者群体进化出不同的花粉传递策略,以确保基因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书以对未来植物保护的展望作结,强调理解这些复杂的生命形态及其生态联系,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乃至人类自身的生存至关重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徳永桂子
插畫家。1947 年生。最初是繪製兒童繪本,在1994 年左右開始繪製橡實,迄今仍經常前往世界各地,繪製親自造訪過的各種橡實。
國際獎項
2001 年,獲頒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植物藝術類金獎。
繪畫參展
2014 年,日本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橡實的世界展>
2014 年,日本宮崎縣立綜合博物館<橡實與松果展>
著作
《日本橡實大圖鑑》(日本どんぐり大図鑑、2004 年、偕成社)。
部落格
「どんぐり訪ねて三千里 - 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Acorns」(https://kigasuki.exblog.jp/)



原正利
原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生態.環境研究部長。1957 年生。專長為森林生態學、植生學。深受大片森林與樹木的生態所吸引,研究日本櫸木林、照葉樹林、東南亞的熱帶山地林。近年則持續調查熱帶殼斗科植物的分布。
著作
《山毛櫸林的自然誌》(ブナ林の自然誌、1996 年、平凡社)
《橡實的生物學—殼斗科植物的多樣性與適應策略》(どんぐりの生物学—ブナ科植物の多様性と適応戦略、2019 年、京都大學學術出版社)
部落格
「森・樹・花・実の自然誌」(http://forestplant.blog.fc2.com/)


譯者簡介

謝薾鎂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曾從事插畫、網頁設計、文字編輯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特約文字兼美術編輯。

图书目录

Part1. 亞洲的橡實
●水青岡屬
圓齒水青岡Fagus crenata
日本水青岡 Fagus japonica

●三棱櫟屬
輪葉三棱櫟 Trigonobalanus verticillata

●中國三棱櫟屬
三棱櫟 Formanodendron doichangensis

●石櫟屬
巴隆石櫟 Lithocarpus palungensis
後大埔石櫟 Lithocarpus corneus
陀螺石櫟 Lithocarpus turbinatus
Lithocarpus hallieri
鬼石櫟 Lithocarpus lepidocarpus
根地咬石櫟 Lithocarpus keningauensis
Lithocarpus coopertus
封果柯 Lithocarpus encleisacarpus
皺果柯 Lithocarpus confragosus
小西氏石櫟 Lithocarpus konishii
雅致柯( 粗穗柯) Lithocarpus elegans
耳基葉石櫟 Lithocarpus auriculatus
Lithocarpus lindleyanus
短尾葉石櫟 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
薩摩柯( 馬刀葉椎、日本石柯) Lithocarpus edulis
子彈石櫟 Lithocarpus glabra
台東石櫟Lithocarpus taitoensis
錐果柯 Lithocarpus conocarpus
Lithocarpus havilandii
厚葉柯 Lithocarpus pachyphyllus
糙果柯 Lithocarpus trachycarpus
泥柯 Lithocarpus fenestratus
埃韋克柯 Lithocarpus ewyckii
細刺柯 Lithocarpus hystrix

●栗屬
日本栗 Castanea crenata

●苦櫧屬
米櫧 Castanopsis sieboldii
円椎 Castanopsis cuspidata
長尾栲 Castanopsis carlesii
烏來柯 Castanopsis uraiana
疏刺苦櫧 Castanopsis paucispina
梨果錐 Castanopsis piriformis
鹿角錐 Castanopsis lamontii
印度苦櫧 Castanopsis indica
大葉苦櫧 Castanopsis kawakamii
火燒柯 Castanopsis fargesii
蒺藜錐 Castanopsis tribuloides

●櫟屬
[麻櫟亞屬]
麻櫟組
麻櫟 Quercus acutissima
栓皮櫟 Quercus variabilis
青剛櫟組
赤樫 Quercus acuta
銀絨櫟 Quercus argentata
Quercus brandisiana
短萼櫟 Quercus brevicalyx
赤皮 Quercus gilva
青剛櫟 Quercus glauca
毽子櫟 Quercus sessilifolia
葉長樫 Quercus hondae
毛葉青岡 Quercus kerrii
薄片青岡 Quercus lamellosa
Quercus langbianensis
沖繩白背櫟 Quercus miyagii
黑櫟 Quercus myrsinifolia
捲斗櫟 Quercus pachyloma
黃背青岡 Quercus poilanei
白背櫟 Quercus salicina
半齒青岡 Quercus semiserrata
冬青櫟組
烏岡櫟 Quercus phillyraeoides
高山櫟 Quercus semecarpifolia

[櫟亞屬]
白櫟組
槲櫟 Quercus aliena
大葉櫟 Quercus griffithii
槲樹 Quercus dentata
瀾滄櫟 Quercus kingiana
毛葉櫟 Quercus lanata
喜馬拉雅櫟 Quercus leucotrichophora
蒙古櫟 Quercus mongolica subsp. mongolica
水楢 Quercus mongolica subsp. crispula
麓水楢 Quercus serrata subsp. mongolicoides
枹櫟( 小楢) Quercus serrata subsp. serrata

Part2. 歐洲、非洲的橡實
●水青岡屬
歐洲水青岡 Fagus sylvatica

●櫟屬
[麻櫟亞屬]
麻櫟組
土耳其櫟 Quercus cerris
馬其頓櫟 Quercus trojana
波斯櫟 Quercus brantii
大鱗櫟 Quercus ithaburensis subsp. macrolepis
西班牙栓皮櫟 Quercus suber
冬青櫟組
冬青櫟 Quercus ilex
圓葉櫟 Quercus rotundifolia
黃金榿葉櫟 Quercus alnifolia
Quercus aucheri
胭脂蟲櫟 Quercus coccifera
以色列櫟 Quercus calliprinos
[櫟亞屬]
本都櫟組
本都櫟 Quercus pontica
白櫟組
夏櫟(英國櫟) Quercus robur
岩生櫟 Quercus petraea
Quercus × rosacea
沒食子櫟 Quercus infectoria subsp. veneris
毛櫟 Quercus pubescens
葡萄牙橡樹 Quercus faginea
庇里牛斯櫟 Quercus pyrenaica5
阿爾及利亞櫟 Quercus canariensis
非洲櫟 Quercus afares

Part3. 美洲的橡實
●水青岡屬
北美水青岡 Fagus grandifolia
墨西哥山毛櫸 Fagus mexicana

●美洲三棱櫟屬
美洲三棱櫟 Colombobalanus excelsa

●金鱗栗屬
黄金北美矮栗樹 Chrysolepis chrysophylla var. minor
Chrysolepis sempervirens

●栗屬
矮栗子 Castanea pumila
●假石櫟屬
密花石櫟 Notholithocarpus densiflorus

●櫟屬
[櫟亞屬]
紅櫟組
北美紅櫟 Quercus rubra
德克薩斯櫟 Quercus texana
南方紅櫟 Quercus falcata
沼生櫟 Quercus palustris
加州黑櫟 Quercus kelloggii
加州海岸櫟 Quercus agrifolia
Quercus agrifolia var. oxyadenia
柳葉櫟 Quercus phellos
內陸櫟 Quercus wislizeni
艾氏櫟 Quercus emoryi
粗毛櫟 Quercus hirtifolia
墨西哥櫟 Quercus mexicana
Quercus gulielmi-treleasei
哥斯大黎加櫟 Quercus costaricensis
Quercus seemannii
Quercus eugeniifolia
哥倫比亞櫟 Quercus humboldtii
常綠櫟組(維吉尼亞櫟組)
維吉尼亞櫟 Quercus virginiana
Quercus oleoides
金杯櫟組 ( 中間櫟組)
峽谷櫟( 金帽櫟) Quercus chrysolepis
沙漠櫟( 帕爾默櫟) Quercus palmeri
本都櫟組
鹿櫟 Quercus sadleriana
白櫟組
穆勒櫟 Quercus cornelius-mulleri
美洲白櫟 Quercus alba
大果櫟 Quercus macrocarpa
藍櫟 Quercus douglasii
Quercus corrugata
奧勒岡白櫟 Quercus garryana
甘貝爾櫟 Quercus gambelii
加州白櫟 Quercus lobata
砂鍋櫟 Quercus insignis

Part4. 南青岡科 南青岡屬
桃金孃南方山毛櫸 Nothofagus cunninghamii
Nothofagus gunnii
澳大利亞南方山毛櫸 Nothofagus moorei
麥哲倫南方山毛櫸 Nothofagus betuloides
唐比南方山毛櫸 Nothofagus dombeyi


細說橡實
① 橡實是什麼?
② 橡實的誕生與進化
③ 橡實的形狀
④ 橡實的多樣性
⑤ 橡實的種類與分布
⑥ 橡實與昆蟲
⑦ 橡實與動物
⑧ 橡實與人類

專欄閱讀
① 被稱為「橡樹夫人」的植物學家―艾美.卡繆
② 橡實與照葉樹林
③ 苦櫧的祖先演化
④ 日本最大的橡實―沖繩白背櫟
⑤ 中南半島的熱帶山地林發現殼斗科植物
⑥ 個體數最多的橡實樹種為何?
⑦ 軟木應用與黑豬放養吃橡實
⑧ 從殼斗科植物採集單寧做應用
⑨ 探討美國栗樹的大量死亡
⑩ 南美巴塔哥尼亞發現的苦櫧屬化石
⑪ 貯藏橡實的鳥類
⑫ 以橡實為主食的美國原住民
⑬ 關於生物的學名

結語
學名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87723
  • EISBN:978986408779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4.1MB

图书试读

林奐慶
徳永桂子女士是每個橡實迷必定要認識的,她於2020年底出版了《世界のどんぐり図鑑》(世界橡實圖鑑),這是繼2004出版《日本どんぐり大図鑑》(日本橡實大圖鑑) 之後不間斷努力的另一本橡實大作。

回想當年請學長從國外將《日本どんぐり大図鑑》買回來一本就要台幣兩千多元,對那時候的我來說這是一大筆錢,但買下來完全不後悔,因為書中蒐集的物種非常完整,從果實、花序、葉片、小苗等到最驚人的整整一棵樹和樹皮的紋路,也用手繪方式鉅細靡遺的呈現出來,怎麼會有人用如此「厚工」的方式就為了做出一本橡實圖鑑?

當時我也正在摸索《臺灣橡實家族圖鑑》需要的架構,心中難免有些猶豫未決,而《日本どんぐり大図鑑》的出現給我決定性的啟發與勇氣,告訴我這麼做是值得的,要學習徳永女士一樣堅持下去。

而現在翻開《世界橡實圖鑑》依然給我滿滿的震撼!一些我只在文獻上看過的特殊物種,例如北美的密花石櫟(Notholithocarpus densiflorus)、黃金北美矮栗樹(Chrysolepis chrysophylla var. minor),中美洲的砂鍋櫟(Quercus insignis)、美洲三稜櫟(Colombobalanus excelsa),透過徳永桂子女士驚人無比的行動力,從亞洲的中國大陸、臺灣、韓國、東南亞、印度,遠到美洲、歐洲、澳洲、非洲,皆親自走訪考察將可愛的橡實們活生生的展現在圖鑑中。

原來當我還沉醉在臺灣橡樹時,徳永桂子女士早早就已經為了橡實而環遊世界了,令人佩服不已!因此如今能為她的《世界橡實圖鑑》幫忙審訂中文版,對我來說是多麼光榮的特殊任務。

關於《世界橡實圖鑑》這些外國物種的中文俗名,審訂時我盡量選擇在臺灣較常被使用,或者中國大陸已有的名稱,有些還未有中文翻譯與被使用的種類,我嘗試以種小名或外文俗名,幫忙找尋合適的稱呼,但我也沒有堅持所有種類都一定給中文俗名,因為找尋資料時也發覺許多被賦予有趣中文名的櫟子了,所以希望將來這些物種再更被了解時,會出現更有趣的稱呼也說不定,期待大家翻開《世界橡實圖鑑》一起發揮想像櫟!

董景生
代表秋天的栗子、紅酒的軟木塞、法國珍饈松露,這些歐洲意象的植物,有什麼關聯性?
 
在植物分類學上,它們都屬於殼斗科家族。而這些食材帶給大家的印象,讓我們以為殼斗科都是歐洲的植物。其實除了北半球溫帶地區,殼斗科也是亞熱帶森林的重要樹種,不論是科學或是生活上都倍受矚目。
 
造型可愛的殼斗科果實,在臺灣各處市集亮相,吸引大家收藏,甚至造成部分種類的過度採集,既然殼斗科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何妨透過這本全球殼斗科介紹的圖文書,認識這群迷人的樹木。

王瑞閔
我看到《世界橡實圖鑑》這本新書時就非常喜歡。殼斗科廣泛分部在歐亞非及美洲,雖然主要是生長在溫帶森林,但是東南亞地區低地熱帶雨林裡也有許多特殊的殼斗科植物,橡實巨大,令人愛不釋手。作者跑遍世界各地,親自觀察並繪圖,投入的心力與時間令人敬佩。此外,中文版封面也是臺灣這邊重新設計,就如同書名和內容,有環遊世界之感。相信這將是一本今年度引發話題的熱銷書。

巫佩璇
經常遊歷欣賞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植物藝術金獎優秀作品的我,對於徳永桂子老師的殼斗科植物自是難忘,強力推薦有志於植物繪圖的同好們,透過此書,學習精準掌握殼斗科橡實的科學繪圖要領,尤其本書的專業排版,讓精湛優雅的植物繪圖不再是輔助科學的次要角色,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領略藝術與知識充份交融的美好。

紀瑋婷
本書的作者徳永桂子女士用她過人的觀察能力與超凡的繪畫技巧,完美地以植物畫的形式精確呈現同屬不同種植物間的細微差別,不論是枝條的樣態、葉片的質地與細節、橡實上的光澤或是紋路,都表現得十分到位。書裡大部分的物種都附上豐富的植物畫解說,從枝條、花序、果實剖面到帶根的初生小苗,這些全面的資料蒐集與紀錄,再再說明了她無數次的現地探訪與觀察研究,不禁讓我想起古代投入畢生心血鑽研植物的植物畫家們,在現今講求速成的時代裡,依然有這樣的一位植物畫家懷抱著對植物的熱情與執著,不惜任何成本投入時間與心血完成這本圖鑑,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黃阿皮
《世界橡實圖鑑》這本書讓我回憶起在日本和北歐旅遊時,捧著口袋本探訪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可愛橡果實身影。同樣戴著可愛討喜的帽子,世界各地分佈的殼斗科植物,種類卻大相逕庭。當我們熟悉了臺灣種類豐富的殼斗科植物後,翻開這本中文化的精緻手繪圖鑑,讓我們更加認識了手藝花店進口的材料蒙古櫟帽、走訪世界時可能會遇上的外國櫟,以及橡實有趣的豆知識等。從果實到枝葉滿滿的精美繪圖,更是大大增加了本書的收藏價值,推薦擁有!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圖鑑的名稱本身就充滿了一種詩意和懷舊感。「橡實圖鑑」聽起來就像是小時候在公園撿拾果實時,幻想著能擁有一本百科全書來解答所有疑問的夢想成真版。特別喜歡它強調「手繪寫真」,這提醒我們,在高度數位化的時代,傳統的觀察與描繪技巧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手繪的溫度,能傳達出作者對描繪對象的熱愛與專注。我個人對跨文化的研究特別感興趣,亞洲的殼斗科物種想必與歐洲和美洲的風格迥異,或許還會牽扯到許多歷史上植物學家對這些物種的早期分類爭議。一本優秀的圖鑑,不該只是羅列圖片,更應該是關於「如何看」的教學。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採集、保存這些珍貴樣本的專業建議,或者至少提供足夠清晰的細部圖解,讓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也能學到幾招,更有效地辨識那些在外觀上極為相似的近緣種。

评分

這本關於世界橡實的圖鑑,光是書名就讓人忍不住好奇心大開!「環遊亞、歐、美、非洲」這幾個字眼,簡直就是一本袖珍版的地理探險指南嘛。我特別喜歡這種結合自然觀察和知識普及的書籍,而且還標榜有「手繪寫真」,這可不是一般的照片集,手繪的細膩感和藝術性,絕對能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每一種橡實的獨特魅力。想像一下,能夠透過這本書,不出門就能認識到來自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殼斗科植物的果實,那種滿足感,簡直無可比擬。台灣本地的植物圖鑑我已經收藏了不少,但要找到一本能涵蓋四大洲的殼斗科物種,確實不多見。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想必非常用心,或許會像一本精緻的旅行筆記,記錄下不同地區橡實的生長環境、採集故事,甚至是一些當地的民間傳說。對於熱愛植物學、園藝愛好者,或是單純喜歡自然觀察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光是翻閱就能感受到那份沉澱下來的、關於自然界秩序與美麗的深刻體會。

评分

哇塞,這本《世界橡實圖鑑》,光看名字就知道是下了重本的硬核作品!132種橡實,還要跨越四大洲,這工作的龐大程度簡直難以想像。我對植物學雖然稱不上是專家,但對自然界中那些微小而精緻的結構總是充滿敬畏。殼斗科的果實,大家可能只對我們熟悉的「橡子」有印象,但要集結這麼多樣的形態,從外殼的紋路、到果實的形狀,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演化的智慧。特別期待書中關於「觀察手繪」的部分,現今的圖鑑多半依賴數位照片,但手繪圖更能捕捉到植物學家或繪者眼中最關鍵的特徵,那種線條的準確度和色彩的詮釋,往往比冷冰冰的數據來得生動許多。如果這本書的編排能將地理分佈、生態習性與手繪圖完美結合,那麼它就不只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部視覺化的世界植物地理學史詩。希望它能讓我對「橡實」這個看似平凡的詞彙,產生全新的、更宏觀的認識。

评分

說真的,現在出版的圖鑑,如果沒有一點「世界觀」,就顯得格局小了。這本《世界橡實圖鑑》直接鎖定四大洲,企圖心十足,令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個關心環境變化的讀者,我也很期待書中能稍微提及這些橡實物種在當前氣候變遷下面臨的潛在威脅或適應策略。雖然主題是「圖鑑」,但如果能附帶一些生態學上的註解,將會大大提升其深度。手繪與寫真的結合,在電子書格式下如何呈現其最佳效果,這點我也很期待體驗。是採用高解析度的分層圖片,還是讓手繪部分保持一種溫潤的質感?對於殼斗科這種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植物群,了解其全球分佈模式是極為有意義的。這本書若能成功地將地理學、植物分類學和藝術美學融為一爐,那它絕對能成為該領域的標竿之作,值得所有關心自然生態的人收藏和深入研讀。

评分

身為一個資深的植物迷,手上總少不了一兩本厚重的圖鑑,但這本《世界橡實圖鑑》聽起來定位很不一樣,它似乎更強調一種「探險」的體驗。電子書的形式或許也提供了一種便利性,讓讀者在戶外考察時,可以隨時透過平板或手機來比對手中的樣本。重點是,它涵蓋了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這意味著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提供了一個極其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個龐大的科別。我猜測,這本書的編輯群一定花費了極長的時間進行跨國界的資料整理與繪圖工作。我非常好奇,在不同氣候帶下,橡實的外形會產生怎樣的適應性差異?例如,熱帶雨林裡的橡實和地中海氣候區的橡實,它們的構造會有顯著的不同嗎?這類型的對比分析,如果能被巧妙地融入到手繪和文字描述中,那這本圖鑑的學術價值和閱讀樂趣就會直線上衝。這不只是一本書,簡直是一張通往全球殼斗科植物的知識通行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